从湘潭到韶山一日游全诗

2022年01月02日 01:16--阅读 ·
--喜欢 ·
--评论上一期谈了《清平乐·六盘山》,这一期说一说《七律·到韶山》。这首诗作于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韶山,之前离开他的家乡已有32周年了。首联里“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中的“三十二年”,就是指的这个时间段。一般说来,有些七律诗是比较讲究“工于发端”的,具体这首诗而言,我相信那个“咒”字是特别引入注目的,第一次读时,就感到这个字是不同寻常的,前人很少用这么一个字来表达憎恨的。三十二年前是1927年,当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前景一片黯淡,因此这个时间点,才会让诗人诅咒。据费枝美、季世昌著《毛泽东诗词新解》记载,该诗第一句曾写作“梦里依稀别经年”,后面又改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最后才定稿为“别梦依稀咒逝川”。“逝川”,意为流逝的河水,暗用了《论语》里那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境,不仅表现了时间流逝,而且更流露出诗人分别多年(“别梦”)的无奈之感,而“经年”的情感色彩就不如“逝川”那样浓厚了。第二次的修改,来自于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的建议,将“哭”改为“咒”,境界顿时阔大了起来。“哭”,仅仅只是悲痛于三十二年前的历史苦难,侧重于悲苦辛酸的层面;而“咒”,将悲痛化为力量,是对那场历史苦难的控诉,侧重于愤怒和驳斥,“咒”更富于战斗性和反抗精神,这一内在逻辑与第三句“红旗卷起农奴戟”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正是因为有让人诅咒的压迫存在,才会有农奴的奋起反抗。难怪毛主席当时连连对梅白说“改得好,改得好”,并称其为“半字之师”了。颔联“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里,我们又发现了这个“卷”字。前面已经分析过这个字的动态、昂扬的感觉,这里则是更表现出了被压迫的怒涛翻涌之感。“红旗”,可以说是象征党的领导,“黑手”则指的是反动统治阶级的魔掌,“霸主”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派。这两句意思是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拿起了斗争的武器,反革命的黑手举起鞭子妄图镇压农民革命运动。“红旗”对“黑手”,颜色对颜色,可谓工整;“农奴”对“霸主”,则是阶级对阶级,也十分工整——上述两对名词均为两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当然是十分工整了。至于“卷起”和“高悬”并非工对,则不必胶柱鼓瑟,因词害意了。我甚至揣测,以主席之学养见识,要做个工对也不难,但“卷起”二字十分晓畅明白,便于人民群众理解传诵——有可能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主席才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工对。这或许也是他老人家为人民大众的文艺路线的一个佐证吧,也可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不是说说而已,主席是身体力行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深,反抗就越烈”,正是因为反动统治阶级“霸主鞭”般更深的压迫,才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反抗。颈联境界雄浑壮阔,归根结底是革命烈士的精神浩然长存。“日月”是天的代称,“日月换新天”指的是旧世界变成了新世界,也就是说推翻了三座大山,把旧社会变成了新社会。“牺牲”“壮志”起到了革命先锋队的作用,先锋队启发了人民,使人民敢于当家作主,最终才能够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颈联这两句诗也常常作为宣传革命时的一个常用句,因此似乎这两句的传诵广度比其他句子都要高。但倘若大家仅是知道这一句,而不知其全诗,或许也是种遗憾吧。结尾两句,“喜看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一开始我读的时候还误解成了“烈士们看到如今稻田丰收的盛世,也能安心地在夕烟之中瞑目了”。现在想来这层误解,潜意识里或多或少还是有英雄史观的残余,还需自我批评。事实上,关键在于“遍地”,这个“遍地”紧承前面一句,地点还是稻田里,那么“遍地英雄”其实指的是田间的劳动者,也就是毛主席看到的韶山当地的农民——也可以泛指新中国的农民了。“夕烟”可以理解为黄昏时的雾霭或炊烟,“下夕烟”则是说农民收工的意思。两句连起来就是:很高兴看到,昔日被当牛做马的农民,如今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劳作完毕之后在黄昏的雾霭(或炊烟)中,收工回家了。结句是人民史观的自然流露,如果说“六亿神州尽舜尧”是明确人民史观的阵地,政论色彩相对浓厚一些,那么“遍地英雄下夕烟”则是将人民史观作为一种常识,并作出审美式地诠释了。全诗从个人的回忆起笔,从革命的历史叙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叙事,其间还透着人民史观,却又不像今天许多主旋律作品呆板凝滞,而是一气呵成的,境界雄浑壮美。所谓“诗言志”,这首诗之所以能如此动人,是因为他老人家真的是以人民之心为心,全心全意想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在描写人民的时候才能如此让人感动。古语云“修辞立其诚”,也是这般道理。笔者由于非常喜欢这首诗,所以也尝试用这首诗的一些典故(当然不止化用了这一首的典)来写了一首纪念毛主席诞辰的七律(新韵):遥思往烈破三山,自警谦谦赶考贤。妙手熔裁矛盾论,赤心锤炼践闻篇。九州翻涌工农帜,卅载摧折霸主鞭。烂漫春光寥廓意,盼君梦见可开颜。首联里“自警谦谦”对应了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里提出的“两个务必”,“赶考”说的是毛主席曾经自称的“进京赶考”,“贤”则是来自于主席曾评价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并自谦是鲁迅的学生,算个贤人。颔联则写主席推翻三座大山时期的理论成就和实践历程。颈联化用了“霸主鞭”的典故,写新中国建立的结果。尾联则融合了“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句,表达“希望未来的盛世可以如主席所愿”的美好期许。写到这里,再说一点题外话吧。1965年夏,梅白问毛主席以前为什么说不愿发表诗作是因为“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主席回答道:“旧体诗词有许多讲究,音韵格律很不易学,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如新诗那样自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性格和风尚。”值得注意的是,主席提到要对诗词“改革”,所谓“改革”,其实质就是将之前不合法合规的东西,经过论证与实践,将其变为合法合规的东西。至于他老人家自称“冒叫一声”,则让人感到有些可爱了,是一种旗帜鲜明乃至于有几分冲动的预言呢。具体到旧体诗词,大体上就是韵和律的改革了。笔者认为,在遵循古格律的基础上,采用普通话的韵脚和平仄,是符合当今语言的特点的,也是让旧体诗词免于束之高阁,能够为今日所传诵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果说旧体诗词偏于严,那新诗就太失于宽了。在诗歌这一体裁上套用马哲的话来说,创作自由不是对声律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而是对其必然性的认识。新诗之所以式微,就是因为太多的人忽视了这一原理。甚至,给新诗加一条“必须押韵”的粗暴规定,说不定就会生出一堆有意思的新诗了。借用主席的话来调侃就是:“现在的新诗不成型,没有人读。我反正不读新诗,除非给100块大洋。”主席对于诗歌,曾提出过这样的设想:“新诗的作者,要学习格律诗的含蓄······格律诗要学习民歌的时代色彩、乡土气息和人民情感······新诗、格律诗、民歌,会不会取长补短,发展成为中国式的真正的新诗?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天吗?我想,应该是有那么一天的。我认为,只有一代代人致力于这一天的到来,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不至于蜕变为“文化自大”——承担这项伟大的历史任务,我们任重道远。主要参考书目:《毛泽东诗词全编笺译》,徐四海编著;《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三辑,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编。
竞价网 > 热点快讯
>作者:王阳夏 时间:2023-03-02 10:39:34到韶山的诗  到韶山的诗如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  依。七律到韶山全诗  七律·到韶山 近现代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长沙到韶山怎么坐车才方便?  一共有四种方式:1、可以到长沙的汽车南站坐巴士,三十元一张(不含保险),即到即走。  2、也可以到长沙的老火车站坐T8321,早晨九点多始发的红色专列。  3、还可以包车,花明楼和韶山一天自由行。  4、高铁去最方便。  首先要。从长沙怎么去韶山 去哪坐车?  一共有三种方式:可以到长沙的汽车南站坐巴士,三十元一张(不含保险),即到即走。  也可以到长沙的老火车站坐T8321,早晨九点多始发的红色专列。  还可以包车,花明楼和韶山一天自由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inpai@88.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湘潭到韶山一日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