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环内的为什么央企总部都在北京疏解吗?

近期,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的要求,进一步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而此前中央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上也提出,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着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下图为三大运营商在北京的总部大楼种种迹象表明,第二批央企正将核心子公司的总部迁出北京,预计将在未来一两年迁往雄安等其他地区。新金融专家、经济学家余丰慧表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央企总部陆续迁址或选址京外的主要原因。国资委监管央企、金融企业总部和科技企业总部迁址雄安新区可能性极大,在召开重要会议或发生紧急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与上级衔接沟通,贯彻国家战略。疏解功能再次升级,重点央企有序迁出今年年初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将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据2023年央企最新名录,截至目前国资委旗下共有98家央企,共计有73家总部在北京。这些企业涵盖了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领域。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8家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并在京外落户建设。新组建的央企或央企总部疏解的去向,结合当地区位优势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其总部选择了雄安新区、上海、深圳、武汉,赣州等地。事实上,这几年有不少央企将总部迁出了北京。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迁入上海,中国华能集团、中国中化控股迁入河北雄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迁入湖北武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迁入广东深圳。以上几家是第一批撤离北京的央企,此外,还有新成立的央企,将总部设在了其他城市。比如,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总部都在河北雄安,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设在江西赣州。以中国稀土集团为例,之所以将总部设在江西赣州,就是为了贴近资源。据了解,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的美誉,是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发现地、命名地和开采工艺的发明地。中重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80%、占全世界60%以上,中重稀土产品供应量占全国50%以上。有丰富稀土资源的赣州作为中国稀土集团的总部利于企业深入了解一线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决策。“从央企发展看,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非常发达,央企很多业务早已嵌入到其他区域的经济产业链中,总部搬入后,央企更加靠近产业链、靠近市场。”一位央企负责人说。将迁往哪些地区?新央企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安营扎寨”,驻京老央企加速迈出外迁脚步,那么第二批撤离的央企有哪些?记者采访获悉,目前第二批名单还没有公布,但从之前迁移的城市来看,一般是为了贴近市场、贴近资源、贴近产业链上下游。而按照目前的趋势看,雄安新区或是央企离京的最大目的地。据悉,雄安新区成立6年来,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400多亿元,总开发面积覆盖逾120平方公里,36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2023年,雄安新区预计实施重点项目270个,总投资664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新区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从企业注册情况来看,此前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4月1日–2022年4月1日,雄安新区共新增4.9万余家企业。分年看,2018年当地注册企业达8000余家,2019年达1.2万余家,2020年为1.1万余家,2021年达到高峰,超过1.3万家。可以看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注定是新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着眼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关键之举。政务服务是城市的重要软实力。2022年,雄安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优化人才发展、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进一步擦亮“雄安服务”品牌,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近日,百度智能云、百度研究院商业智能实验室联合发布《未来之城 雄姿初显——雄安新区2022年大数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人才发展方面,雄安新区全面深入实施“雄才计划”,举行“国聘行动”专场,聚集、引进人才工作初见成效。常住人口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新区建立前实现增长;企业服务方面,雄安新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助力传统产业抗疫纾困,获得舆论积极评价,全年企业数量和企业注册资金实现稳步增长;政务服务方面,雄安新区持续深化“企业开办2.0版”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民水平,截至2022年底,有1567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即办率提升30%,网上办理率提升至94%。《报告》还通过百度地图大数据分析发现,雄安新区2022年在便民工程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交通设施类、医疗类、教育类、公园广场类城市功能兴趣点(POI)数量较2021年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交通设施类增长20%;诊所、药店增长25%和14%;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增长32%、18%和15%;公园类POI总量增长42%。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雄安新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实际上,央企总部迁址出京的步伐提速,可以视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向纵深推进。需要强调的是,上海、广州、南京、武汉、西安、成都、重庆、深圳等城市,也都是央企总部搬迁的热门目标。在余丰慧看来,虽然央企总部迁出对北京会造成税收减少、优质人才流出、就业机会减少等等一定的影响,但从实践来看,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北京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大城市病、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积极效应。因此,余丰慧认为,鼓励央企总部离京,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可以平衡雄安新区以及其他城市未来发展。探索首都和其他超大城市优化经济空间布局的战略路径,逐步形成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的城市群协同发展新机制,为区域内各领域的深化改革注入增量,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来源:华夏时报财经自媒体联盟
(原标题: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渐成气候,有人欢喜有人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北京报道“我们12月15日搬去上海办公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船集团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中船集团响应国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政策,将总部迁至上海,下月底料将在上海挂牌亮相。除了中船集团,今年9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已在上海挂牌,中国长江三峡同期也搬去武汉,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化控股集团则宣布会落地雄安新区。至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20年年底便在深圳挂牌,未明确总部是否顺势搬去深圳。数名不同央企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今年有十家央企被谈话要求搬离,其中中国华能集团和中国华电集团收到要求于2022年底搬离。而传言首批被要求搬离的央企,共同特征是总部地址位于二环内、临近长安街。那是否意味着,除了华能、华电,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行这三家总部在二环里长安街上的央企,也得按要求搬离?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未得到三家金融机构的明确回复。搬离信号强“无论央企愿不愿意,搬离北京一事是肯定会发生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今年,央企搬离的信号转强。今年1月底,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草案”)。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转移,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规划,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高等学校等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促进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错位联动发展。7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透露,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实施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这位负责人在专访中透露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表示近期将针对率先启动的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等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年度重点工作和时间表、路线图,成熟一个、实施一个,成熟一批、实施一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正是在这之后,有十家央企负责人被约谈,而这些央企的总部地址多为二环内临近长安街两侧。据悉,传言中被要求搬离的华能、华电和三大银行巨头的总部恰好都符合这个标准。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到明确回复离京的只有中船集团。该集团不愿具名的员工向记者反馈,搬迁之事早于2019年中国船舶和中船重工合并时就已经定了,如今是有了确切的离京日期——12月15日。据悉,中船集团将在浦东区某办公楼过渡一段时间,直至该集团在上海的总部大楼修好再搬进去。今年8月6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与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在雄安新区举行会谈,就支持雄安新区发展、高质量推进搬迁工作、加强相关领域合作等深入交换了意见。当时,舒印彪表示,华能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总部搬迁和企业发展为契机,统筹谋划,高质量推进搬迁工作落实,做好示范表率。外界据此猜测,华能集团搬迁后的新总部地址很可能会选择雄安新区。面临抉择有央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反馈,目前多家央企内部也在猜测自己何时进入搬迁名单。因为除了长安街两侧的央企,在二环内还有多家央企和研究院,另外二环与三环之间的央企数量也不少。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大唐集团四家央企的总部便在二环内西侧,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电网、国家电力、中粮集团、中国融通、国投等总部亦均在二环内。中国建材集团、五矿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保利集团、中国神华、中石化、中航工业集团等央企总部则位于三环内,有不少紧挨着二环。李锦认为,近几年重组合并、新成立的央企,将会率先被要求搬离北京,如同中远海运集团和中船集团,以及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化控股集团等。随着央企国企改革深入,后续还会有新的央企组建落地,比如中国物流和中国稀土等,料也将会在外地成立总部。“我们都在四环了,应该不用搬离吧?”一家装备制造类央企员工笑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疏解非首都功能,央企的搬离料有先后顺序,最先一批是从最核心的市中心搬走,随后才会轮到他们这些位于京郊的央企。另有一家总部位于三环的央企员工向记者透露,年初还曾听说集团讨论要搬,但年底却没了声音,不知是否不再需要搬离。还有多名央企员工表示,目前并未听闻集团内部讨论搬迁事宜。不过,随着央企搬迁信号的增强,众多央企员工开始意识到,曾经遥远的搬迁离京,恐怕也很快会降临,而自己也将面临抉择。上述中船集团的员工便向记者坦承,她已决定下个月搬至上海后,逐步交接工作,申请调回北京分公司。“我的孩子还小,还离不开我”这位不愿具名的员工表示,她不考虑今后举家搬离北京。此前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合并后,大量中远集团的员工举家迁至上海,个别不愿离京的总部员工只能分流到其余子公司。“万幸我们现在是二级央企”一位央企员工向记者坦言,自从前几年该央企被合并重组成为二级央企,该公司员工纷纷欣喜不在总部不用搬离北京了。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Tags:[db:TAG标签](540688)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渐成气候,有人欢喜有人愁
近期北京市召开会议,又一次提出了撤离央企总部的要求,这也标志着第二批央企总部撤离北京正式启动。第一批的中央企业总部疏解已经完成,三峡集团入驻武汉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入驻深圳,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则是将总部设在了魔都上海。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图哈尔滨别称冰城,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地区。哈尔滨是我国特大城市、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我国东北地区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哈尔滨市哈尔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和哈长城市群重要战略节点,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具备引领东北地区发展的条件和能力。那么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哈尔滨适合哪些央企总部的入驻呢?让我们带大家来看一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黑龙江是我国军工制造业基地,其军工产业门类齐全,覆盖了航空工业、电子科技、船舶工业、航天科技、兵器工业等诸多领域。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的北方华安工业集团、建华机械等知名企业便位于齐齐哈尔市。哈尔滨拥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空弹药研究院,以及哈工大、哈工程等工科强校,可以说,黑龙江的军工产业基础雄厚且科研实力强劲。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粮集团黑龙江原野平旷,物产丰饶,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大省。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552亿斤,稳居全国第一位,连续13年领跑全国。中粮集团,是我国排名第一位的粮油食品企业集团,其业务覆盖了种植、储运、物流、贸易、深加工等食品工业的全产业链。黑龙江从曾经的国家重工业基地,转型为我国粮食压舱石,多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黑龙江是我国资源大省,不仅有着全国最大的林海和纵横千里的辽阔平原,黑龙江矿藏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石油累计查明地质储量60.99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天然气储量居全国第七位;煤炭查明储量居全国第十一位。拥有大庆、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众多享誉全国的资源型城市。黑龙江长期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是保障国家粮食能源安全的基石。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央企迁入意义重大毋庸置疑,央企总部是每一城市都翘首期盼的香饽饽。央企总部的入驻将给驻地城市带来巨大的的经济社会价值,包括高薪岗位、税收收入、人才引进 、餐饮消费以及交通运输等方方面面。哈尔滨作为东北重要中心城市,央企总部的入驻将极大提升其综合实力,对于辐射黑龙江以及东北地区有着重要意义。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国家重大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央企总部的到来将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因此在第二批央企总部疏解的过程中,哈尔滨能否有所斩获,值得我们拭目以待!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央企总部都在北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