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开十大金融骗局,你知道几个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写了很多篇关于这本书的文章,无奈篇幅有限。如果你有兴趣,欢迎大家移步我的公众号 《tim的格栅》。Tim的格栅 ,专注于自我成长.前文说了关于理性出现错误的原因和成因,今天这篇也是《理商》的收(zui)官(zhong)之(yao)作(de)。在《理商》中,作者提出了对理商的测试框架(评分标准)。下表就很明确的列出了这些测试(其实也就是理性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类别分为:加工需求任务:主要和检测冲突,持续压制系统1,以及一定的模拟有关。知识需求任务:主要和心智资源有关。避免污化心智资源:是类似于对心智资源的筛选能力。思维倾向:主要和我们的反省心智有关。下面则是具体的评估项目。图片下图是我觉得书中的又一个精华之一,就是各个理性评估项目对(冲突检测/压制,知识需求)两个维度的要求的分布图。有了这两张图的大致概貌,我们接下来就把每个部分做个解释。高能预警下,接下来是本书的精华之精华。概率与统计推理在这个类别中主要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下:1.贝叶斯推理P(A∩B)=P(AB)=P(B)P(A|B)=P(A)P(B|A)——-(1)P(A|B)=P(AB)/P(B)=P(B|A)*P(A)/P(B)——(2)P(B|A)=P(AB)/P(A)=P(A|B)*P(B)/P(A)——(3)而上述公式里面的P(AB),是指AB 都发生的概率。公式(2)表示的是事件A在事件B的条件下的概率,公式(3)表示的是事件B在事件A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这两者的概率是不一样的。然而,这两者是有确定的关系的,贝叶斯法则就是这种关系的陈述。在贝叶斯推理中,是我们经常会发生的错误是忽略一个假阳性的情况。比如我们的东西掉了,我们推测东西掉了是被人偷了,因为有人偷了东西很容易出现必然东西没有了的结果,但是我们不会思考东西掉了还有其他非被偷了的原因。P(偷窃|东西没了)=P(东西没了|偷窃)/P(东西没了|偷窃+P(东西没了|NOT 偷窃)这个才是东西没了是被偷了的概率2 忽略基础概率基础概率就是上述被偷了这个事件的发生概率、3 合取谬误合取就是A属性并且B属性同时出现的形式。合取谬误就是将两个因子共存的概率判断为比一个因子的概率高。一个人得到的信息越多,他做出的决定就越差, 经济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行为学 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其中一个实验已经成为经典案例。实验对象被告知琳达“三十 岁,单身,为人直率,十分聪明,是哲学专业的学生,关注歧 视和社会公义等议题,参加过反核示威游行”,然后要求他们 判断几个关于琳达的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结果他们都认为 琳达是女权主义银行出纳员,全都不选“银行出纳员”这一项。卡尼曼在《思维的快与慢》中将这一基本逻辑错误称为“合取谬误or连接 谬误”(这里的连接指用“和”或“但是”等连接词将两个判 断连接起来)。很显然,单个判断的准确率一定会比两个判 断连接在一起的准确率高。克里斯托弗·海斯(Christopher Hsee)和约翰·李斯特(John List)后来做了同样的连接错误 研究实验,虽然测试的内容不同,但实验结果十分相似。4.赌徒谬误所谓的赌徒谬误(或者“热手”(hot hand)信念),即倾向于将过去和未来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联系起来(Ayton & Fischer,2004;Barron & Leider,2010;Burns & Corpus,2004;Croson & Sundali,2005;Roney & Sansone,2015;Xu & Harvey,2014)。当某事件的发生不会影响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时,这两个事件的结果就是相互独立的。大部分使用正规工具(不是“偏斜”的轮盘、灌铅骰子、假硬币等)进行的靠运气取胜的游戏都具有这种特性。例如,在轮盘赌游戏中,任一轮指示的数字与之前一轮指示的数字是无关的。轮盘末端的数字一半是红色,一半是黑色(简化起见,我们忽略绿色的数字0和00),所以对任意一轮旋转,出现红色数字的概率都是0.50。然而,在连续5到6次出现红色数字之后,许多投注者转投黑色,他们认为下一局指示黑色数字的可能性更大。这就是赌徒谬误:明明前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人们却认为先前的结果会影响下一个结果出现的概率。赌场常见的赌徒谬误,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5 忽视样本量信息 小样本量 更容易出现异常情况6 概率匹配心理学领域中关于随机性的研究有许多范式(Fantino & Esfandiari,2002;Gal & Baron,1996;Gao & Corter,2015;Koehler & James,2014;Newell et al.,2013;Shanks,Tunney & McCarthy,2002;Tversky & Edwards,1966)。其中一个范式是让被试坐在红蓝两盏灯前,要求被试预测哪种颜色的灯会闪,并告知他们要进行几十次这样的预测试验。被试每次预测正确会得到一定的报酬。实际上,研究者已将灯光设定为随机闪烁,红灯闪烁的概率是70%,蓝灯闪烁的概率是30%。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被试很快能意识到红灯闪烁的频率更高,他们预测红灯会闪的次数也相应增加。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在红蓝两盏灯之间来回切换,大约有70%的次数预测红灯闪,30%的次数预测蓝灯闪。这种概率匹配(probability matching)的策略并不是最优的,在上述例子中,被试预测正确率只有58%(0.7×0.7+0.3×0.3),若每次都预测红灯闪,正确率将达到70%。比如玩游戏机房里的带有押注性质的狮子老虎机,你每次切换选择就是试图每次都进行概率匹配,而我每次压狮子,就是在考虑效用最大化。科学推理先介绍下基础知识:后验发生比=P(H|D)/P(~H|D)先验发生比=P(H)/P(~H)似然比=P(D|H)/P(D|~H)用前面的贝叶斯的例子继续表示下就是似然比=P(东西没了|偷窃)/P(东西没了|NOT 偷窃)先验发生比=P(东西没了)/P(not 东西没了)后验发生比=P(偷窃/东西没了)/P(not 偷窃|东西没了)1.忽略似然比 用似然比来判断是不是会高于基础概率协变检测范式(covariation detection paradigm)中的问题(包含在我们的科学推理分测验中)也反映出人们忽视必要的比较信息(对照组)的倾向,相当于忽视P(D|~H)。如果如上所说,似然比如果很高,就代表被偷窃的概率很高。2 假设检验和可证伪性正如上次的扑克牌实验中熟悉如何证伪也是理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可证伪性的是很重要的 a→b 的证伪是a->-b.-a->b 则不具有证伪性。比如
我们证伪车子坏了因为电池坏了。我们说电池坏了,但是车子没坏就是证伪了这个结论。但是电池没坏车子坏了就不能证明结论。3 科学汇聚证据 单项实验的作用是排除一些结果 结合多项实验的结果。这里的主要还是主要在说明需要比对证据和实验,不多赘述。避免吝啬加工1.反思与直觉示例1
如果每次切割需要一分钟,将一块25英尺的木板切割成25等份需要多长时间?(正确答案=24分钟;直觉反应=25分钟)示例2
某个容器中细菌的数量每小时增加一倍。如果完全装满该容器需要32小时,那么细菌装满一半容器时需要多少小时?(正确答案=31小时;直觉答案=16小时)示例3 一只蝙蝠和一只球的价格是1.10美元。蝙蝠的价格比球高1美元。那么,球的价格是多少?示例4 湖里有一小片睡莲,睡莲的面积每天成倍增加。假设睡莲覆盖整个湖面需要48天的时间,覆盖一半的湖面需要多长时间?示例5
如果5台机器需要5分钟来制作5个小零件,用100台机器制造100个小部件需要用多长时间?此类型的题目,我时不时还是会做错。压制自己的直觉很是一个经常要注意和锻炼的地方。并且很多时候,是非显性的过程。2.三段论假设1:所有生物都需要水;假设2:玫瑰需要水;结论:玫瑰是生物。假设1:所有昆虫都需要氧气;假设2:老鼠需要氧气;结论:老鼠是昆虫。这两个推论看上去是正确的,但是事实上这是无效的推理。为什么?我们觉得正确是因为我们知识依赖我们的常识来进行推理,而非这里面的逻辑结构。以下是一些对这个反面错误的可能解说:1.条件命题的概率解释人们会引入现实中的概率模型来选择,比如沃森卡片(根据一些罕见的后件来判断)2.量词研究可以知道为什么接受错误直言三段论氛围假说(1)肯定性前提 使被试接受肯定结论否定性结论 使被试接受否定结论混合性结论 使被试接受否定结论(2)前提全称,被试接受全称前提特称,被试接受特称前提的使得被试倾向于接受相同逻辑项的结论局限性 被试还是有一些评估正确性的能力被试愿意接受前提a-》b,b-->c.a-->c这个样的链接3.加工解释三段论加工中左侧皮层比右侧激活更强演绎 右 概率 左人们的错误在于忽略了前提的其他解释当人们找到一个可解释的心理模型,便接受论证(多模型的必要)3.比率偏差估算不同比率比如不同样本级别中数量的估计4.析取推理杰克正在看安,安正在看乔治。杰克已婚但乔治未婚,请问有没有已婚的人正在看未婚的人?答案是有的,将安匹配为 未婚或者已婚来分开考虑。考虑不同情况是析取的重要原则。也是避免认知吝啬的重要手段。5 框架效应 会因为表述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简而言之,呈现给被试的框架被被试视为焦点,随之而来的所有想法都是从这个框架而不是其他框架中得出,因为后者需要更多的思考。面对框架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型,这也是我们需要更多的跨领域的知识的原因。6 锚定效应注意别人或者环境给自己设定的锚。多考虑不同的情况 多给自己不同的参考点。7 偏好异常根据不同的语境或者描述 会呈现不一样的决策结果。在大致情况一样 ,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描述从自己不同的网络思考中抽取样本。比如,斯洛维奇(Slovic et al.,2002)发现相对于以7/36的概率赢9美元,以29/36的概率什么都不赢的赌博游戏,人们更喜欢以7/36的概率赢9美元,以29/36的概率输5美分的赌博游戏。专家推测,小损失突出了赢得9美元的重要性和吸引力,导致被试对该选项的评价更高,这里被试违反了优势性公理。山岸(Yamagishi,1997)的研究发现,人们认为造成10000人中有1286人死亡(死亡率12.86%)的疾病比死亡率24.14%的疾病更危险。8 避免自我中心偏差社会思维批判性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在评估论据时,可以将先前的信念和观点进行分离去耦的能力。贝叶斯推理的相关文献(de Finetti,1989;Earman,1992;Fischhoff & Beyth-Marom,1983;Howson & Urbach,1993)为批判性思维中强调的无偏证据评估提供了依据。贝叶斯定理(看一下上面的)强调的关键推理原则是,对证据的判断(基于似然比)应独立于对先验焦点假设的偏好。先验信念已经被算在后验概率计算的2个公式中,然后对证据的判断不应该与先验信念有关。我们总会偏袒自己的观点,类似于确认偏差的一个部分我们会给和我们一样的意见的证据更高的分值。先验观点的内容和强度会影响自我中心偏差。可以阅读下我之前的批判性思维的文章。决策插件之批判性思维手册结尾篇:批判性思维的障碍9 避免过度自信知识校准与锚定和过度自信关于如何用概率来校准自己的知识。一系列的知识校准的实验,显示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准确率。在选择证据的时候,我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各种预测中都出现过度预测。规划谬误就是这个方面最好的体现规划谬误是指在对自己的行为预测中,最常见的一个错误是低估我们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我们可以使用平均值测量和置信空间测量法来避免自己的过度自信、10 时间折扣分这个测验和对未来的谨慎态度有关。心里焦点转移到未来结果,这个和持续压制有关。不同于之前的析取和反思,我们特别重要的是检测出自己的直觉反应。在这里我们可以识别到自己的思维冲突,比如节食或者节约金钱等。这里就和意志力有关。无法有效评估短期回报和长期回报的比率 总会屈服于短期诱惑。时间折扣是热压制 而非冷压制。热压制是指压制冲动,诱惑,情绪等。冷压制是指压制因过度实践而形成的认知规则,达尔文模块,与本能无关的自主意识控制。年龄增长会与较低时间折扣有关,且更强未来导向。许多发展性研究发现,年龄增长与较低水平的极端即时折扣(Green et al.,1994;Prencipe et al.,2006;Steinberg et al.,2009)和更强的未来导向(Steinberg et al.,2009)有关。许多纵向研究都报告,积极的长远认知、教育和职业成就等,可以通过早期的延迟满足意愿来预测(Mischel et al.,2011;Prencipe et al.,2006;Steinberg et al.,2009)。来自成年人的研究数据与这些发现一致(Kirby,Winston & Santiesteban,2005)。更高的智力水平与更强烈的等待更多回报的倾向有关。有研究(Shamosh & Gray,2008)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元分析发现,在24个不同的研究中,等待更大回报的倾向与智力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23。概率计算,金融知识,期望值敏感性,风险知识1.概率计算方法示例1:对于一个60岁以上的人来说,在他们一生的某个时候患带状疱疹的概率是0.06。在30000个超过60岁的人中,有多少人会得带状疱疹?______[1800]示例1:设想一个未接种疫苗的人有10%的机会感染流感,而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有效率是80%,接种疫苗的人患流感的概率有多大?______[2%]类似这种概率估计。2.金融和经济知识多元化经营、复利、政策法规、投资工具、金融术语、利率、供求关系、非法传销、政府债务、风险/收益关系、共同基金、储蓄工具、流动性、税收、债券、信用卡债务、指数增长和沉没成本。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一些经济学原理。3.期望敏感性就是最大化期望效用的倾向4.风险知识分我们对各种风险的判断不准确,受到各种偏差,比如生动性,确认,概率等误导时而高估,时而低估风险。比如担心孩子被绑架,风险60万分之一,远低于孩子溺亡的风险污化心智资源高智商不至于抵抗伪科学的污化。很多受污化的都是智力比较高的。聪明者产生与现实不符的信念的原因--知识投射倾向。为什么聪明人会产生与现实严重不符的信念,认知科学家已经揭示了部分原因。一种解释是所谓的知识投射(knowledge projection)倾向(Stanovich,1999)。这里指,在自然生态中我们的多数先验观念都是真实的,用这些观念对新数据进行过滤加工能使知识得到快速的积累。但这里的假设至关重要,即在所处领域内人们的信念大部分是正确的。如果当前的信念是真实的,那么我们会更快更多地吸收那些真实信息。然而,当个人所依赖的信念子集中包含大量虚假信息时,知识投射反而会延迟接收正确信息。这是理解创世论者或大屠杀否认者的关键。总的来说,知识投射倾向是有效的,它可能会使某些人孤立在他们无法摆脱的“虚假信念之岛”上。从一个虚假信念之岛上投射出的知识可以解释,为何聪明人会陷入一个特定领域的虚假网络之中无法逃脱,由于知识投射倾向,他们经常利用他们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合理化自己的信念,试图避开怀疑者的观点。知识网络的源头就是错误的,导致后来的分支都出现了偏差。卓越的学习的能力也使聪明人更容易获得污化的心智。以下是一些污化心智的形式:a.迷信思维迷信思维者偏向使用简单推理,不断重申自己的理论而非证据。b.反科学态度 回避科学而倾向于使用直觉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或者态度的合理性。c.阴谋论信念阴谋论被定义为“试图用躲在幕后的权势人物的阴谋诡计来解释某些事件或行为”(Sunstein & Vermeule,2009),它代表了污化心智资源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缺乏证据,这些信念似乎非常普遍,尤其在我们生活所处的信息饱和的社会中。例如,根据调查显示:有近20%的北美公众认为美国政府参与策划了“9·11”袭击(Oliver & Wood,2014;Sunstein & Vermeule,2009);大多数人认为肯尼迪遇刺事件是一个阴谋(Goertzel,1994);有15%~20%的人认为是政府故意传播艾滋病(Goertzel,1994)。奥利弗和伍德(Oliver & Wood,2014)通过总结一些调查结果指出:“在2006年、2010年和2011年收集到的4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样本表明,超过一半的美国人一贯支持对当前政治事件的某种阴谋叙述。”文献中常见的发现是,阴谋论信念倾向于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相信一种类型的阴谋论往往与相信其他类型的阴谋论相关(Dagnall,2015;Goertzel,1994;Lewandowsky,Oberauer,& Gignac,2013;Majima,2015;Swami et al.,2011)。这一发现如此普遍,以至于有些作者幽默地将一篇文章命名为《NASA伪造了登月——因此,气候科学是一个骗局》(Lewandowsky,Oberauer,& Gignac,2013)。阴谋论的共生关系如此牢固,人们对于彼此相矛盾的阴谋已经司空见惯(Wood,Douglas,& Sutton,2012)。d.功能失调型这些信念中有许多都是自我挫败式的,因为它们会攻击我们的目标,致使大多数人陷入过度担忧的痛苦中。这些例子包括拒绝接受人类的不完美,或拒绝承认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个人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极端完美主义通常是一种与消极行为和心理结果有关的世界观。而对于社会接纳的过度关注则是另一回事。在处理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不可控事件时产生的问题也是众多个人不健康信念的一部分。理性的倾向与态度积极开放未来取向审慎思维情绪分化以上几种思维倾向也和我们的理性水平有着比较大 的关系。但是鉴于篇幅和比较容易理解也就不多赘述了。总结: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说是等于编写了一本提高理性的详细的终极手册。在最后我也想说两句我的想法: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些理性的手段,我觉得你就会是高于一个理性程度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的牛人。大家一起努力吧!写文章不容易,希望大家关注,点赞,评论。有问题也可以联系我一起进步一起成功!来自豆瓣App
  不仅仅是华尔街时代的结束  王小东  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全数消失,《纽约时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称这是华尔街一个时代的结束。  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国家的实体经济出现问题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一些理论家和老百姓就金融而论金融,如美国一些老百姓就将其归咎于25年前里根总统的金融自由化,病根只追到金融制度。这实际上是倒果为因。
  实际上,我们只要回忆一下此次金融危机的起点是次贷危机就可明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其实相当简单,就是一些美国人不干活儿却要住大房子,就是这么简单。现在的经济运行过程,特别是金融市场的运行过程非常复杂,给了许多学院派经济理论家和草根经济理论家越说越玄的空间。然而,不管他们如何云山雾罩,物理学规律,如能量守恒、物质不生不灭,还是要起作用的,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我早就说过,不管你算账的过程如何学理精深得令人眼花缭乱,美国经济的底线还是有这么大的贸易赤字,欠了外国人这么多的债,这就意味着美国人的消费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生产。  消费超过了生产,根据物理学规律,这个缺口是一定要补上的。怎么补?一个是抢,一个是骗,除此之外是没有别的办法的(我的这种说法对于那些热爱美国的人或视“儒雅”形式高于思想内容的人会相当刺耳,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诸如“非国际贸易手段”、“金融市场操作”等字眼来代替“抢”和“骗”。但我觉得,“抢”和“骗”其实是更直白,更明晰)。  首先我们说抢。抢是要有胆子、不怕死的,而美国人在这方面的表现一直是平平的:他们自己也承认,他们打仗主要是靠金钱。靠金钱打仗的结果很可能是抢的得不偿失: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上大致就属于这么一个情况。更何况,这个世界上还有与美国并不完全一条心的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核大国,美国抢是可以的,但肯定也是受到种种限制的,在很多时候是力不从心的。  抢了之后还有缺口,那就只能是骗了,这就是金融市场操作,也是当下中国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做“货币战争”。然而,骗是一件比抢更靠不住的事情,骗人一时是完全有可能的,永远骗下去是完全不可能的。最后骗穿了帮,这就是这次的美国金融危机了。  这里,比美国更生动的例子是冰岛。这个曾经是无数中国人无限景仰,无限向往的北欧国家,确实靠银行业,也就是靠骗过上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日子。但金融危机一来,骗局轰然倒塌:冰岛所欠外债相当于它7年的GDP,英国已经跟它翻了脸,冻结了它的财产。过去的外债可以硬生生赖掉,可今后怎么办?要想再进口国外的奢侈品是没有可能了,恐怕只能重新捕鱼吃了。  我的上述分析肯定让中国的许多爱美国的人感到愤怒。其实,美国人自己也是这么分析的,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贪婪”。什么叫做“贪婪”?想劳而获算不上贪婪,想不劳而获,不劳而大获,就是贪婪。所以,美国人自己说的,其实就是我说的这个意思,只不过我说得更细致了一些而已。问题是,这是美国的什么人贪婪造成的?美国老百姓说:这是华尔街的那些“肥猫”们贪婪造成的。可是,究竟是谁不干活儿却偏要买大房子,借了钱不还的?就是美国一些老百姓。房利美的前总裁就喊冤说:实际上是美国国会的压力迫使房利美去购买那些不良房贷的。而美国国会的压力又来自于美国老百姓不干活儿却非要买大房子的压力。美国一般老百姓又怎么能推脱掉这个责任呢?美国老百姓为自己辩解说:他们自己相当于吸毒者,而华尔街的“肥猫”们相当于毒贩子,是毒贩子引诱他们吸毒的。毒贩子其罪当诛,但平心而论,也完全有可能是毒贩子并没有引诱吸毒者,是吸毒者的强烈需求造就了毒贩子,毒贩子只是在满足吸毒者的需求而已。实际上,美国社会的这个问题是从上到下的,从华尔街的“肥猫”到一般百姓,谁都有责任。而这一现象,生动说明了美国社会内在的问题:它的消费欲望远远超过了它所实际具有的能量。我相信美国能够通过一些手段,如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救市、改革金融制度等,来缓解此次危机,但它的消费欲望远远超过了它所实际具有的能量这个问题能够通过这些手段来解决吗?从长远的观点看,绝无可能,因为这是由于美国财富文明的老朽化引起的,单凭这些手段是很难回春的——实际上,无论凭什么手段,回春都是不容易的。  顺便说一句,此次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那次有着根本的不同:1929年那次,美国财富文明尚未老朽化,它的生产能力很强,生机勃勃,危机主要是由于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引起的,因此,当时的政府如果能像今天这样及时注入流动性,危机本不会太大。今天的这次,从表面上看,对于经济、社会的冲击远未达到1929年的那次,然而,它却是美国财富文明老朽化的反映,像今天的美国政府这样,只是注入流动性,从长远看,也就是个饮鸩止渴而已——但也只能饮鸩止渴,一个社会走到这了,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阴谋论没有根据  大多数中国人都往往认为美国是无所不能的,这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热爱美国的中国人身上,也表现在那些反美的人身上。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坊间有不少人认为是美国人做的一个局,目的是骗取中国的1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他们称之为对中国的“金融绞杀战”。这样的阴谋论可以编得有声有色,所以在民间非常有市场,但这个阴谋论实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说实话,美国真的没有这些中国人想象的那么神,它还真没有这个本事。美国人确实骗取世界人民的金钱先住上大房子爽了一把,但此次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本身的打击也极为巨大,现在的情况是银行普遍不能进行贷款业务,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大面积收购银行的所有权,这样一个状况必然会严重打击美国的实体经济,因为生意没有办法做了。  除此之外,此次金融危机显然也严重限制了美国在国际上的行动能力——除了朝鲜、伊朗、俄罗斯、拉丁美洲等棘手问题外,美国自己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在阿富汗也正在面临失败,而这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对于美国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此次金融危机的打击也是巨大的:那些不干活儿非要买大房子的人先爽后哭就算是活该吧,可许多退休老人失去了生计,而且这件事意味着美国人,无论是已经老了的还是将来会老的,都无法为自己养老的财产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储存,这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全国为此而心急如焚,这决不是可以装得出来的。更何况,美国真的没有故意要骗中国人的钱的意思(我前面所说的“骗”,实在是无奈之举):在此之前,他们以总统为首的各级官员反复来中国敲门,说他们并不愿意承受那么大的贸易逆差,愿意用实物(当然这里面他们把高科技排除了)而不是纸票来抵还中国的货物;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自小布什总统到各级官员都明确说了,救市的钱首先是用来还外国人的——这里面当然是包括中国的,因为“信用是美国最宝贵的财产”——小布什总统如是说。这当然不是说美国政府是大善人,但一个超级大国的更长远的国家利益不允许它像一个卷款逃跑的小痞子一样行事,却也是实情。  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有财富损失。首先,在那些投行的股权受到损失了,在黑石以及其他地方的投资,我们知道都是失败的。其次是次级债,这是大头,倒并不像一些分析人士说的那样全作废了,既然美国政府已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通过了救市计划,至少从纸面上,次级债大部分可以拿回来。但是,拿回来的钱价值几何呢?根据《纽约时报》汇总的数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加上财政部,为救市已经投入了17000亿美元(联邦储备银行7000亿美元,财政部10000亿美元),国会在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时,为了取悦选民又附加了10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总数就是18000亿,这还远不能算完呢,这么多的钱花进去,美元的实际价值大大贬损是确定无疑的了。所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肯定是缩水了。  我不是说这样一次危机就会将美国完全放倒——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就算是衰朽了,也可以维持很多年呢,但这次危机确实使我们看清了美国财富文明已经开始老朽了,这在一两百年的时间中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避开金融战争,回归实体经济  曾几何时,在中国这样一个说法流行了起来:制造业是无智商、低层次的人干的,其结果是费力而好处全被别人拿走,真正的高智慧、高层次是从事金融业,打赢金融战争。他们会举出种种数据,说明中国从事制造业是多么地“亏”。就经济发展战略,乃至人们的价值导向而言,再没有比这种说法更误国误民的了。下面让我花一点时间,详细说明制造业才是一国财富和力量的真正源泉。  让我们首先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天天给我提供货物,给我干活儿,而我只是给你打个白条,至于这个白条能够兑换我的多少货物或服务,完全由我说了算;这我应该很高兴对吧?但奇怪的是,我很不高兴,我天天到你家去敲门,说我不愿意打白条,我愿意也给你货物,给你干活儿,最好是倒过来,我给你更多的货物,干更多的活儿,你给我打白条。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吗?告诉你,这就是发生在国际贸易中的真实场景,已经有几百年了;这就是在国际贸易中人们要顺差而不要逆差这样一个事实,在经济思想史上,这叫做“重商主义”。那么,在国际贸易中人们都是君子吗?你只要看一看一个个急赤白脸的样子,就知道他们不是相互让利的君子,而是唯利是图的小人。那么,这样奇怪的事究竟是为什么呢?总不会是几百年来,那么多各国无比奸猾的精英都在犯傻吧?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想过。我问过我的老朋友黄纪苏,他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他回答说:确实也曾对此感觉有些蹊跷,但觉得自己不是学经济学的,所以就没有往下追索。问题是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用越来越复杂的理论把学生们的脑子绕残,对于这样明显的蹊跷却避而不谈。实际上,这里面隐含着一个人们不愿意拿上台面的利益算计:我今天白给你东西,白给你干活儿,好像是你占便宜了,但时间一长,就把你养懒了,养废了,而我却越来越强壮,那时,我就可以到你家里去,把你所有的东西全部拿走,甚至把你本身变为我的奴仆。  我这样的讲法,经济学教科书里没有,好像也是由过于丰富的想象力杜撰出来的“阴谋论”。其实不然,早在200多年以前,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就向国会提交过《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明确指出:一个国家“不仅富足,而且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安全都是极大地与制造业的繁荣联系在一起的。”国会最后没有通过这个报告,但美国在很长一个时期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这个思想前进。如果说汉密尔顿还没有把我上面所说的这个问题上国与国之间的明争暗斗讲清楚,英国人则是完全把这个问题赤裸裸说出来了。1812年的美英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北美倾销商品,英国国会和政府则在一旁积极支持,布鲁厄姆勋爵在英国下院称:“为了把美国在战争期间产生的幼稚制造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损失也是值得的。”当然,人算不如天算,英国人的如意算盘没有得逞:恰恰是由于英国的敌对和战争所造成的对美国的经济封锁,使得美国的制造业成长壮大了起来。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中国的对美贸易顺差,绝不是中国人算计美国的结果——中国的精英还真没这个脑子和气魄,而是美国自己贪婪、自己老朽化、自己不争气的结果。中国让老朽、贪婪的美国过得舒服了一点,甚至帮没什么胆子的他们把剑磨快了一些,他们应该感谢我们才是。有网友到我博客上来,居然想象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是中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操作,这实在是太离谱儿了。  汉密尔顿的思想和美国在青春少年期的实践,以及李斯特的思想和德国青春少年期的实践,乃至后来的日韩的经济思想和实践,都是把制造业放在了一国富足,乃至独立与安全的首位。简单地说,一个国家如果能以生产致富,乃是上策——当然,上上策是持剑生产经商;而开赌场,靠骗钱致富,乃是下下策(如果是持剑开赌场,则可以升到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出了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现在也是一片回归制造业这样的实体经济的呼声。然而,今天的美国财富文明已经老朽了,它的国民养尊处优惯了,干不动活儿了,要想回归实体经济,谈何容易!可从经济活力上说,我们中国正当青春年少,为什么放着上策,甚至是上上策不为,而非要去学美国这样的老朽的下策呢?  我决不是说我们应该把辛辛苦苦挣来的18000亿外汇储备送给美国人去腐化他们。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钱用在诸如改善人民生活,开发大飞机,发展航天计划上,当然是更好的。现在,这些钱当中的不小的一部分被人家在“金融战争”中骗走了,我们该怎么办?绝不是去打“金融战争”再把这些钱骗回来,而是压根儿就避开“金融战争”,把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到制造业领域,提升制造业的技术,使中国进一步富强起来。  走重生产而废赌博之路,避开金融战争,回归实体经济,是适用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健康经济之路。但美国恐怕走不了,而我们走得了。  在提升制造业技术上花掉外汇储备  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现在就有这么大的贸易顺差,再发展制造业,挣来更多的外汇储备,不放在金融市场上,不打金融战争,又怎么能够增值保值呢?这个答案其实非常简单:花掉它,当然是花在适当的地方。那么花在什么地方算是适当呢?首先,花在全面提升我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花在航空、航天、新材料、国防科技上。技术研发,可以自己干也可以从外面买。自己干不用说了,我们来说一说从外面买。不错,是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我们的技术禁运,我们可能不得不以高于其他西方人的朋友的价格购买技术,但只要把钱砸上去,有很多技术还是可以买到的:我们要把全世界的能工巧匠都招到中国来,把中国建成他们最能发挥聪明才智,最能得到个人回报的地方。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几代人前仆后继,所梦所想的是在科技上赶超西方国家,彻底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其次,花在储备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方面。我们首先应该逐渐减少或停止出口我们自己的不可再生战略资源,多进口国外的,把它们储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个人和地方蒙受损失,对此进行补偿就是了。再次,花在扩大内需上面,花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面。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把钱花到适当的地方并不容易,但总比挣钱容易。我们把钱都挣来了,花到上述三个地方,就算里面有些浪费,也远强似像现在这样被别人在金融市场上骗掉。  这里也要回答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我们也同时能够从金融市场上搏到钱,把它也用到正确的地方不是更好吗?我的回答是,我们还真没有这个本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搏,中国的有些个人可以发大财,但我们的国家是输定了的:除了打金融战争的能力和经验外,我们也缺乏对于自己的某些“金融战士”的监管能力,制止不了他们花公帑而赚私利。  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教授说:“美国金融市场全部关门了也不妨碍经济发展。本来就是投机,本来就是投机冒险而已,本来就无所谓财富的创造。让股市基金的世界老字号关门倒闭来得更多更快。金融资本的本质也就是剥削和欺骗。至少,全世界有更多的人去种地,盖房子,建道路,搞研究,教书,演电影,开餐馆……。”话虽说得激烈了一点,但大方向是对的。说实在的,就算是芙蓉姐姐,也比那些“金融战士”对于人类更有贡献:她至少娱乐了我们。让“金融战士”享有最好的物质待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腐朽的标志。一个健康的社会,享有最好的物质待遇的首先应该是科学家、工程师、保卫祖国的人、从事实业的企业家,其次应该是高超的技工、手工艺人、农艺师、教师、厨师等,以及优秀的演员、运动员、作家、编辑、记者等,因为所有这些人对于社会的贡献都比所谓的“金融战士”大。可惜美国反其道而行之,而我们又错误地学习了美国。  我在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金融市场的存在。金融市场存在的原本意义并不是赌博,而是帮助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这是西方的经济学教科书里说的。然而,从据说是最为“发达”,最为“规范”,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前进的榜样的美国的实际情况看,金融市场并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此次金融危机的出现十分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它所起的实际上是劣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把钱投到了不该投的地方去,成了一个骗子横行的大赌场。金融市场还要存在下去,但必须做大的改革。比如说,必须大大减少金融产品的种类,只保留一些对于实体经济资源配置最必要的;必须大大减少房贷的中间环节,只允许社会上分散的资金存到银行,再由银行贷给买房人,这样一个简单的线路,就像中国今天这样。  人类原有道路已经越走越窄了,必须开拓出新的道路  我看到《纽约时报》网站上一个网民说:终究还是苏联打胜了冷战,因为美国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了。然而,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实在不相信能回到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去。毕竟,那条道路除了少数几个在贫穷中挣扎的小国之外,已经被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所抛弃了。于是,中国的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又会出来说,回到中国传统的儒家道路上去,这当然是更不现实的。  详细论证为什么不可能回到这两条道路上去,需要很大的篇幅,我在这里只能是下结论而不论证。然而,就算美国的道路是“最不坏的”,人类也不可能永远走下去,因为在这条道路上走在最前面的美国经济,仅仅是碰到了这么一点挑战,便风雨飘摇,而人类即将面临的挑战,如化石能源的枯竭,将比此次大1万倍。所以,我们必须开出新路。美国已经老了,恐怕很难为人类开出新路了。而我们的国家,正当青春年少,只要头脑能够赶上来,则新路的开拓者非我们莫属。(责任编辑:杨笑)
  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资产保值增值,这是很多人进行投资的根本目的。在投资中,一旦遭遇假私募,可能会出现本金都无法要回的情况。因此,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防骗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谨慎选择私募基金,尽可能选择合法、信誉良好的产品和机构,避免被假私募欺骗。  首先,识别假私募  假私募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高收益承诺:假私募通常会承诺高于市场水平的收益,例如每年超过20%或30%等,以吸引投资者。这种高收益承诺往往是虚假的,用于骗取投资者的钱财。因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承诺固定或最低收益,也不得保证投资本金不受损失。否则,这些行为可能被视为虚假宣传或欺诈,涉及违法行为。  虚假宣传:假私募通常会通过虚假的广告、宣传材料等手段吸引投资者。他们可能会夸大自己的业绩、声称自己是业内的专家或领袖,或者宣传自己的投资策略具有独特的优势等。  高压销售:假私募通常会采用高压、欺诈等手段推销产品,例如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等方式频繁骚扰投资者,或者强迫投资者尽快做出决策等。  非法操作:假私募通常会进行非法操作,例如挪用投资者的资金、操纵股市、散布虚假信息等,以获得不当利益。这些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违反法律法规,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缺乏监管:假私募通常会采用避免监管的手段,例如不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并向公众募集资金、避开监管机构等,以逃避监管和法律制裁。  识别假私募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规避投资骗局  加强风险意识:投资有风险,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要认识到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对于承诺高收益的投资产品要保持警惕。  谨慎选择投资产品:要认真了解投资产品的基本情况,例如投资策略、业绩历史、风险控制措施等,选择合法、信誉良好的产品和机构。在选择投资产品时,要尽量避免听信陌生人的推荐或决策。  学习投资知识:要了解基本的投资知识,例如金融市场基础、投资产品类型、风险评估方法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课程等途径学习。  注意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提示:投资产品和机构通常会在合同或宣传材料中提供风险提示,投资者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其中的风险内容。在投资过程中,如果发现投资产品存在风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投资机构或相关监管机构,以避免损失扩大。  总之,投资者要保持警惕,增强风险意识,学习投资知识,合理规划投资计划,并谨慎选择投资产品和机构,以规避投资骗局,真正实现通过投资增值、保值的目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钜富金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