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瑞典没有被殖民王国是哪一年建国的?

瑞典王国,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周边的丹麦、挪威、芬兰等地纷争不断,并在接下来历史发展的近1000年中上演了一幕幕爱恨纠葛的大剧,这当中卡马尔同盟无疑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今天的瑞典王国14世纪末,当欧洲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的曙光之时,寒冷北方的北欧诸国才刚刚完成封建化国家的进程为了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前夜相抗衡,北欧诸国开始“抱团取暖”,这就是所谓的“卡马尔同盟”卡马尔同盟(红色部分)而卡马尔同盟本身又因它极强的政治干涉属性而饱受争议,那么这个卡马尔同盟究竟为何物?对瑞典历史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咱们本期就聚焦在卡马尔同盟,看看13-16世纪的瑞典历史发展咱们上期讲到瑞典历史上的福尔孔王朝,是一个跨国家的王朝,既是瑞典历史上的一个王朝(1248-1362),同时也是挪威历史上的一个王朝(1319-1387)当然这个福尔孔王朝的英文名为Foikungar,是以王朝统治者的姓氏进行命名,而这个Foikungar也被翻译成是富尔昆王朝或比耶博王朝其实翻开世界史咱们会发现很多特定地理、历史名词往往有多种翻译,不仅有中国古代史书的专有叫法,比如把印度叫为“身毒”、“天竺”古印度遗迹把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称为是“大食”(当然大食主要指的是倭马亚王朝,后来为了区分才把倭马亚王朝叫为是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叫成是黑衣大食、法蒂玛王朝叫成是绿衣大食)阿拉伯历史时期而且还有很多专有名词叫法很多来自于翻译不同,大概率都是因为年代的问题,不同时期对于同一个单词或事物难免翻译不一样,比如说葡萄牙咱们曾经就翻译成“蒲丽都家”和“佛郎机”当然今天咱们对于外文的翻译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标准,比如哪个字母挨着哪个字母就得翻译成哪个汉字都是有详细规定的,比如意大利语的da Vinci咱就翻译成达.芬奇,而不是“达.文西”达.芬奇在瑞典的福尔孔王朝这里也是同理,咱们后文统一都用福尔孔王朝这个名称,不再重复解释了在瑞典比尔耶尔·亚尔统治时期(即1250-1266年前后),瑞典开创了这个福尔孔王朝,并一直从1250年持续到1363年,期间一百多年经历了1个摄政和5个国王之所以咱们着重笔墨写福尔孔王朝是因为在此期间,瑞典,或者说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诸国的封建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家知道像瑞典,到了公元11世纪才逐渐形成统一的国家,此前都是部落社会或者军事民主制的部落联盟,文明发展速度远远被欧洲其他地区甩在身后今天瑞典的位置(深绿色)而了解世界历史的读者一定知道,在17世纪的时候,瑞典甚至一度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纪列强,欧洲强国排行榜上长期霸占榜三的位置而瑞典从一个文明落后的偏远地区小国一举成为欧洲小霸主,这个封建化的进程功不可没,在此期间瑞典的王权进一步扩大,确立了稳固的世袭君主制,还制订出能推行全境的法律。瑞典在此期间国力迅速发展,封建化飞速前进,但瑞典并不是一个典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方跨过大海的丹麦早就完成了此时瑞典的封建化今天丹麦的位置因此当时北欧诸国当中,丹麦实力才是“首屈一指”的,因而早在瑞典建国之初丹麦就占据了瑞典南部的斯科讷地区等到1361年丹麦又征服了哥得兰岛;到了1389年丹麦军队更是直接攻入斯德哥尔摩;由此瑞典才被迫进入了丹麦主导的卡马尔同盟在福尔孔王朝时期,瑞典国王致力于加强王权以图尽快封建化,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在这里需要给大家明确一个概念,在世界古代史当中,君主制和专制独裁不是一回事,而所谓的民主政治和共和政治也不是一回事有的观点认为独裁专制是君主制堕落的产物,而民主政治是共和政治堕落的产物。这当然解释起来很复杂,咱们就不展开了放在瑞典这里就是说瑞典的福尔孔王朝想要缔造一个接近个人独裁专制的君主制度,而这势必要以牺牲贵族地主的利益为垫脚石大家可以想一想,整个王国蛋糕就那么大,国王分一块,民众分一小块,贵族、地主等就分了一大块欧洲封建贵族现在国王想到自己一个人分到50%以上的蛋糕,掌握话语权,而民众的蛋糕就算全给了国王也不够啊,所以势必拿这些贵族老爷们开刀而站在既得利益阶层的贵族老爷们能是省油的灯?想想看中国古代为了加强皇权打击诸侯国费了多大力气?封建贵族远的不说,光是西汉一朝,汉高祖刘邦跟吕后夫妻俩人“夫妻档”才解决了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异姓诸侯王解决后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两代人又压住了同姓诸侯王文景时期还闹出来个差点把汉朝老底掀翻的“七国之乱”,等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才最终将中央之外的诸侯国势力给杀个干干净净西汉七国之乱地图所以在瑞典这里,国王一拿起刀,这些个比猴都精的贵族老爷们纷纷跑到丹麦人那里请求“援助”而丹麦人以此为契机一路发兵达到了瑞典王都,最后瑞典王国不得不投降,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也被迎奉为瑞典国王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以此为背景,著名的卡尔马联盟开始建立卡尔马联盟成立于1397年的卡尔马会议,结束于1523年瑞典发动解放战争,驱逐丹麦军队并登基称王卡尔马联盟与同期欧洲卡尔马联盟是一个由斯堪的纳维亚的丹麦、瑞典(包括芬兰,当时芬兰成为了瑞典王国一部分)和挪威(包括冰岛、法罗群岛、格陵兰、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组成的共主邦联。卡尔马联盟全部势力范围(紫色)而这个共主联邦的主自然就是强大的丹麦人,所以卡尔马联盟时期的瑞典和挪威实际上是被丹麦给“控制”的:为了对抗当时欧洲中部的强大的汉萨同盟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势力,1397年6月由丹麦、挪威、瑞典三国为主,在瑞典东南部的卡尔马举行会议卡尔马最终会议决定成立由丹麦王室主导的卡尔马联盟,从此瑞典和挪威臣服于丹麦国王的统治,但也保留了各自王国的地位。而卡尔马联盟之后,挪威王国、瑞典王国和丹麦王国三个王国共同拥戴一个君主,将各自国家主权交由这个共同君主(成立之初共主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卡尔马联盟这个共同君主名义上由上一任逝世国王接任者当中挑选,也就是说三国王室都有机会,但实际上长期为丹麦人所把持,这也就是为什么丹麦人主导了这个卡尔马联盟卡尔马联盟一开始缔约的时候都明确说明要在无损各自的独立地位及分歧的利益情况下进行,有点类似咱们今天说的合作共赢的意思。但联盟时期瑞典人与丹麦人的冲突不断发生联盟标志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瑞典的贵族们对于丹麦及荷尔斯泰因在管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大为不满,最终引起纠纷。一开始联盟内部是以丹麦王室和享有封地的瑞典贵族富豪组成的联盟派,同瑞典中小贵族、矿业主等阶层的独立派之间进行反复的斗争。1426年由丹麦发动的荷尔斯泰因战争严重影响了瑞典铁和铜出口,由此在1434年瑞典铁矿中心的贝里斯拉格,爆发了由恩耶尔布雷克特·恩耶尔布雷克特松领导的起义,独立派贵族斯托雷家族一度登上了瑞典王位为重新征服瑞典平定瑞典人的独立运动,15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进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派兵镇压瑞典境内反卡尔马派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一开始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承诺特赦并入城加冕为瑞典国王,但随后反悔开始大肆屠杀反卡尔马派的贵族,史称斯德哥尔摩惨案。斯德哥尔摩惨案当时和斯托雷家族有亲戚关系的年轻贵族古斯塔夫一世·瓦萨在大屠杀中幸免于难,化装潜逃到达拉纳郡。并在达拉纳省组织反抗联盟国家的运动古斯塔夫一世·瓦萨1521年幸存贵族古斯塔夫·瓦萨在与丹麦敌对的汉萨同盟盟主城邦吕贝克的支持下发动起义,发动著名的瑞典解放战争,很快控制了瑞典的大部分地区汉萨同盟这些抵抗者经过两年多的斗争才将丹麦军队击溃并攻入斯德哥尔摩。1523年丹麦军队镇压武装反抗宣告失败,丹麦军队也被瑞典人驱逐。从此瑞典彻底摆脱了丹麦的控制,而古斯塔夫·瓦萨也被推举为瑞典国王,称古斯塔夫一世,建立了瓦萨王朝,开启了瑞典历史新时期瑞典的获得独立使得曾经的卡尔马联盟正式宣告瓦解,当然挪威还是继续留在联盟内,不过孱弱的挪威最终成为了丹麦的一个政区而瑞典虽然宣告独立,但它南部沿海地区仍在丹麦的控制之下。同时在古斯塔夫·瓦萨即位之后,立马就宣布与吕贝克断绝关系。北欧的局势又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而从此之后,瑞典历史进入了极富传奇的北海争霸和瓦萨王朝时期......那么北海争霸又是怎么一回事?瓦萨王朝时期的瑞典又是怎样发展的?瑞典帝国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呢?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国名: 瑞典王国 (The Kingdom of Sweden) 独立日:6月6日(1809年6月6日,瑞典通过第一部现代宪法。1983年,议会正式宣布6月6日为瑞典国庆节。) 国旗:为蓝色,黄色十字略向左侧。蓝、黄颜色来自瑞典皇徽的颜色。 国徽:大国徽为斗篷式,饰有王冠的蓝盾被黄十字一分为四:左上和右下部绘有3顶王冠;右上和左下部绘有戴王冠的金狮。大盾中有一小盾,左面由蓝、银白、红三色斜纹和一个金瓶组成;右面绘有一个城堡式的钟楼和一只金鹰。蓝盾两旁是金狮,下端为勋章。小国徽为一带王冠的蓝盾,盾面上3顶金冠是瑞典王国的象征,也象征着当年组成卡尔马联盟的丹麦、瑞典和挪威。 国歌:《你古老的光荣的北国山乡》 国鸟:乌鸫(百舌) 国石: 小(水)晶 国家政要: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Carl XVI Gustaf) ,1973年9月继承王位;首相约兰·佩尔松 (Goran Persson) ,1996年3月出任首相,2002年10月连任。自然地理: 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挪威为邻,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领土面积为44.9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领海面积)。海岸线长约2181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人口:有890.9万(2001年底)。90%为瑞典人(日耳曼族后裔),外国移民及其后裔超过100万(其中52.6%为外籍侨民)。北部萨米族是唯一的少数民族,约1万人。官方语言为瑞典语。90%的国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市区人口75万(2000年初)。 行政区划:全国共分为五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塞格尔街上的一座题为“无暴力”青铜雕塑简史: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政治: 现行宪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订)、王位继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订)和新闻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个基本法组成,此外还有议会组织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订)。宪法规定瑞典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作为国家象征仅履行代表性或礼仪性职责,不能干预议会和政府工作。议会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构,由普选产生。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国王的最年长子女是法定王位继承人。议会为一院制。 经济:瑞典实行发达的私营工商业与比较完善的国营公共服务部门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 森林、铁矿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采矿冶金、林业造纸、电力和机械制造四大传统工业体系。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的木材、铁矿、水力资源的国家,瑞典着重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经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2%的工业品出口到国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瑞典加大科研与发展的力度和投入,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交通、通讯、医药保健、信息、环保领域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度作为瑞典主要出口部门的钢铁,木材加工业已逐渐被机械制造,电子精密仪器和汽车等工业部门所代替。造船、纺织等工业日益衰落,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进行补贴,改组或收归国有。 金属加工和机器制造业是瑞典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瑞典的机械产品具有精密,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的特点 人们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圣诞市场上购物。这个圣诞市场已有数百年历史,至今仍然保持着中世纪风格。每年圣诞节来临之前,不仅前来购物的当地居民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领略这个古老市场的风采。。滚珠轴承、冷冻设备等传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钢铁工业是历史悠久的工业部门之一。 化学工业是瑞典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在化学工业内部,尤以石油化学,石油精炼最为突出,塑料、化纤、药品和化肥也有较大发展。汽车工业战后发展迅速,除生产小汽车外,还生产各种卡车。小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销往美国。能源工业在瑞典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瑞典工业发达,能源密集企业居多,加上冬季漫长和交通线很长,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仅电力消耗每人年均达1.3万度左右。瑞典的农业和服务业也较为发达。瑞典经济主要依赖对外贸易,主张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 瑞典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及运输设备、机械和仪器、电子产品、木浆纸张、医药化工和钢铁及金属制品。瑞典进口货物的60%以上为制造业的部件和原材料,主要有:电子产品、机械和仪器、汽车和运输设备、食品、纺织品和鞋类等。 文化: 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著名高校有斯德哥尔摩大学、乌普萨拉大学、隆德大学、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等。瑞典人文化素质较高、热情好客、纯朴诚实、谈吐文明、行为规矩、重诺守时,瑞典人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爱花、爱鸟和其他野生物,热爱大自然。雇员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有薪假期,每周工作5天,全年累计工作1,5000小时。人们喜欢利用闲暇时间到野外活动,到森林和田野远足,采摘野果和蘑菇,到海湖去游泳、泛舟、垂钓;在昼长夜短的夏季,大家纷纷到国内外去旅游。瑞典已成为世界上外出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体育活动更是瑞典人的爱好。 据瑞典哥德堡大学2002年6月24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因特网在瑞典已经超过传统的报纸,成为更受人们欢迎的传媒。根据抽样调查,平均每个瑞典人每昼夜上网浏览的时间达23分钟,而瑞典人用于阅读日报的时间是21分钟,用于阅读晚报的时间只剩下8分钟,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的时间分别高达2小时和45分钟。调查显示,女性比较喜欢收听广播和读书;男性则较倾向于收看文字电视新闻,看录像和阅读晚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较愿意上网,读书和阅读专业杂志;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则乐意看电视,听广播和阅读晚报。 在瑞典感受社会和谐 军事:瑞典现有总兵力约6.5万人、文职人员约2万人,战时可动员85万人。2004年9月,瑞典国防大臣比约克隆德发表声明说,瑞典过去把防范来自前苏联集团的入侵当作国家防务的重点,而这一威胁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重点是对付国际危机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名胜:诺贝尔故居 (Nobel's House)坐落在瑞典中部卡尔斯库加市的白桦山庄,离斯德哥尔摩200多公里。这是一座乳白色的二层楼房,楼房前的绿草坪和四周的白桦林交相辉映,环境清幽。1894年阿尔费雷德·诺贝尔结束了海外飘泊生涯回到祖国定居,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最后两年中的大部分时光。由于他当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生的旧居如今已经矗立起高楼大厦,白桦山庄就成了今天惟一保存完整的诺贝尔故居。自1975年建立起纪念馆以来,这里已成为一游览胜地和诺贝尔学术活动的中心。每年一度在这里举行诺贝尔学术讨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科学领域新课题和诺贝尔“造福于人类”的学术思想。纪念馆里保留着诺贝尔生前活动的照片、他获得的各种技术发明专利证书、金质奖章和遗嘱。诺贝尔的卧室陈设十分简单,只有床、桌和衣柜等几件最必要的家具,而他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则琳琅满目。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他因发明销化甘油引爆剂、雷管、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荣膺“炸药大王”的名声。1896年12月10日与世长辞。终年63岁。根据他的遗嘱,把折合为920万美元的部分遗产,作为奖励造福人类的科学工作者的基金。以这笔基金的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药、文学、和平5种奖金,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颁发一次,称诺贝尔奖金。 瑞典皇宫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斯德哥尔摩主要旅游景点。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建于17世纪,是瑞典著名建巩学家特里亚尔的作品。正门由两只石雕狮子分立两旁,两名头戴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服装的卫土持枪而立,显得十分威武森严。皇宫四壁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场院。南半阙的王宫教堂和国家厅以及北半阙的宴会厅至今保持着原有陈设,对公众开放。皇宫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大幅的历代国王和皇后的肖像画,穹顶饰有磁埋和雕刻和绚丽的绘画。据说大多出自17世纪德国美术家之手。有的室内还陈设着古代的战车兵器、珠宝饰物、金银器皿和手持长矛、全身披挂着铜盔铁甲的中世纪骑士的实体模型。王宫卫队每天中午按古老传统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吸引大批游客。 历史名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0.21--1896.12.10),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1833年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在遗嘱中他提出:将其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成立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 诺贝尔奖>>> 奥洛夫·帕尔梅(Olof Palme,1927.1.30--1986.2.28),瑞典已故首相。1927年1月30日生于斯德哥尔摩。早年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锡格蒂纳学校学习,毕业后服兵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入美国俄亥俄州凯尼恩学院,1948年获文学士学位。回国后入斯德哥尔摩大学,1951年获法学士学位。1950参加社会民主党。1953年任瑞典首相特别顾问。1958年当选为议员。1963年起在政府中任职。1969年任社会民主党主席。1969年、1982年两度出任首相。1976年11月当选为社会党国际副主席。1980年9月,在他倡议下成立了“关于裁军和安全问题独立委员会”(也称“帕尔梅委员会”),任主席。1980年11月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特使调停两伊战争。1986年2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遇刺身亡。 外交:奉行“和平时期军事不结盟,以求邻近地区发生战争时守中立”的外交政策。在邻近地区、欧洲和世界事务三个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认为合作即安全,邻近地区是自身的安全基础,欧盟在欧安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认北约在欧安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视参与联合国事务为外交基石之一。1994年6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1995年1月1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瑞典还主张发挥联合国作用,积极促进缓和与裁军。瑞典是欧洲委员会、北欧理事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
2022年04月13日 12:36--阅读 ·
--喜欢 ·
--评论公元11世纪左右,当中原地带进入两宋辽夏金时期的时候,地球另一边欧洲北方的瑞典才刚刚形成统一独立国家,而这正是瑞典王国的起点今天的瑞典王国说起北欧诸国,在今天似乎存在感并不那么高,仅仅当我们谈到高福利待遇、退休后移民倾向、极简主义风格、自然北国风光以及社交恐惧症的时候才带上那么一句,但实际上北欧诸国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高光时刻北欧几个主要国家北欧国家当中的代表就是瑞典,当然像丹麦、芬兰、挪威等国也很有特色,等瑞典简史系列更新完了,假若大家还意犹未尽,咱再单开其他北欧国家的历史而瑞典历史咱们前两期讲到了它从原始社会一直发展到了海盗时代,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维京海盗。关于维京海盗的生存状态咱们上期专门讲过,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海盗时代而北欧海盗也不是一直就“海盗”下去,维京人之所以以劫掠和商贸为主要生存方式还是源自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再深究一点就是生存的自然条件约束而当11世纪前后欧洲各国几乎发展封建社会到了高峰的时候,北欧人即使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或多或少在先进文明以及生存方式的影响下逐步走入封建社会封建时代这就是瑞典王国逐渐发展成型的大背景。咱们本期以此为主线,聊一聊瑞典这个国家的形成期在上期咱们讲了北欧海盗维京人的相关事情,而瑞典国家形成期正是在维京时代之末,换言之就是当北欧诸国进入王国时代后,曾经的维京海盗就减少了“海盗”勾当维京人而维京人主要是北欧海盗时代的居民,所以不仅仅是瑞典人(当然当时还没有瑞典这个国家概念这么说方便大家理解),还包括丹麦人和挪威人等而当时的瑞典人(再强调一遍,当时还没有这个国家概念)与它的老邻居丹麦人和挪威人相比,算得上是比较“文明”一点的,因为海盗时期的瑞典人更注重商业贸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当时瑞典人的主要商贸航线是向欧洲东部和东南方向,也就是沿着欧洲西部海岸线或者内陆河进入地中海,瑞典人的势力最远竟达黑海和里海沿岸。维京人的航路而瑞典人之所以跑那么远,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和当时的阿拉伯人进行贸易交换(当时正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繁盛时期,当时伊斯兰文明的繁盛几乎到了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望尘莫及的地步,尤其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译运动,更是为欧洲文艺复兴等一系列事件开辟了道路)伊斯兰文明所以当时瑞典人就与阿拉伯人或者周边民族进行贸易交换,今天很多考古发掘的北欧遗迹当中出现大量古西亚的金属货币就是很好的证明除了地中海,瑞典人还首先到达了芬兰湾北岸、涅瓦河和拉多加湖一带。并在此建立据点,以此南进,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著名的诺夫哥罗德公国。诺夫哥罗德公国还有记载说有一支瑞典人进入东欧腹地并建立了更加著名的基辅罗斯,这支瑞典人被称为是瓦良格人。而基辅罗斯发展到后来就是大名鼎鼎的俄罗斯(详见俄国毛熊最早建立的国家,基辅罗斯——俄罗斯简史)基辅罗斯无论如何,瑞典人在海盗时代算得上是较早的一批欧洲“航海探险家”,也因此接触了大量不同文明,对于瑞典的文明发展起着重要刺激作用,最终在生产力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瑞典国家逐步形成公元829年,基督教传入北欧,并在此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最终在大约10世纪前后,罗马的天主教从丹麦传入瑞典,在此迅速扎根巩固并发展中世纪教会公元11世纪前后,瑞典逐步开始形成国家,当然最初的国家肯定是类似部落联盟的形式,然后逐渐逐渐发展出国家机构等,才最终形成了瑞典王国而瑞典王国形成之初,就跟很多欧洲中世纪的国家一样:是一个由很多独立性很强的省(在中世纪西欧可以替换成小公国、侯国)组成的松散王国。有趣的是,似乎欧洲自打进入中世纪以来,基本上的国家一开始乃至相当长时间内都是这种内部极其松散的王国,甚至后来的美国邦联也是如此,这就跟中国很大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大一统”倾向,三皇五帝传说时代咱就不提,光是夏朝中后期就开始有这种中央集权的倾向,秦汉之后彻底将“大一统”的观念灌输在每一个中原人的血液当中而中国人的这种“大一统”思想来源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黄河”。中国古人是在治水平土的过程中才形成的统一国家,而这治水平土主要就是针对的黄河上古时代生产力不发达,所以单凭某一部落或者某几个部落根本无法完成治理频繁泛滥黄河的浩大工程,所以古老中原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所有人联合起来一块干古人治理黄河大家劲往一处使没问题,但咋进行分工呢?得有个总指挥啊是不是?于是乎逐渐出现了类似部落联盟时期的“王”或“首领”,这就是帝喾、唐尧、虞舜、大禹一类的角色最终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发展,中国人逐渐逐渐就以此形成国家机构进入国家早期形态,而这种在治水平土过程中积攒下来的习惯和传统最终形成了中国自古就有的“大一统”思想反观欧洲中世纪好像完全相反,搞得公侯伯子男封建制度,也就是“我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我附庸的附庸也不是我的附庸”那一套,所以时至今日欧洲还有很多“迷你国家”,根子就在这儿而在瑞典这里也是同理,一开始的瑞典王国内部极其松散,各“省”独立性相当强,每个省甚至只通行自己省的法律。今天的瑞典而所谓瑞典国王也只不过负责各省之间的协调和组织对外战争等事务罢了,跟咱中国古代那种“朕即天下”的至高专制王权完全没法比。当然这也能理解,毕竟人家刚刚建国嘛,第一次建国没啥经验可以理解。所以后来的瑞典就向强化王权的道路上发展迈进...11世纪瑞典的海盗时代进入尾声,同时它的国家形态逐步发展成型,瑞典的第一个国王是奥洛夫·舍特科农(大约在公元994年-1022年在位)1026年(也就是刚建国没多久),丹麦的克努特大帝就战胜了瑞典人,并将瑞典的南部并入了“北海大帝国”版图,此后丹麦、瑞典和芬兰之间一直持续着爱恨纠葛丹麦的克努特大帝而到了12世纪时,瑞典的王权就已经十分强大,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税收和法律。在此基础之上,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王权以及壮大瑞典王国,瑞典人开始慢慢向周边地区进行扩张,而首先就对隔壁的芬兰下手1155年瑞典出动十字军征伐芬兰,随后瑞典征服了芬兰的西南沿海地区,大家翻翻地图就知道,瑞典只要直接从东部渡海跨过波的尼亚湾就能直接到达该地区,所以第一步就是占领此处瑞典与芬兰此后继续向东南方进行扩张。1157年瑞典兼并了芬兰。接着瑞典人强迫芬兰人改信基督教,还在1284年将芬兰变为瑞典的一个公国,并以此继续向东欧内陆进发。在12世纪瑞典王国进行发展和对外扩张的同时,关于它王国内部的很多信息咱们今天是缺失的而早期的瑞典王室到今天只留下了几段传说,也就是传说中几位早期瑞典国王的姓名和事迹,像埃里克家族和斯沃克家族等,这种状况一直到福尔孔王朝统治的建立才得以改变公元1248年,瑞典历史上较早且较为重要的福尔孔王朝开始,由此瑞典封建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国家形态最终于此定型福尔孔王朝纹章瑞典的福尔孔王朝(英文名为Foikungar),也被翻译成是富尔昆王朝或比耶博王朝,以其统治者的姓氏命名福尔孔王朝在瑞典历史由1248年(也有说是1250年的)一直持续到1362年,而神奇的是,这个福尔孔王朝不仅是瑞典历史上的一个王朝,而且也是挪威历史上的一个封建王朝像这种跨国的王朝咱们此前也讲到过很多,像什么波旁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等等等等,而这个福尔孔王朝就是如此,它既是瑞典历史的一个王朝,也是挪威历史上的王朝福尔孔王朝在挪威的持续时间是从1319年一直到1387年。而这个王朝在瑞典主要传了1个摄政和5个国王,持续了一百多年当时比尔耶尔·亚尔开创了福尔孔王朝后,立马进行一系列措施,加速了瑞典的封建化进程,举措无非也就是扩大王权啦,建立封建君主制啦,确保稳固世袭君主制之类的别看措施很简单,但咱们翻翻世界历史,几乎所有想要“大一统”的国家都是这么干的,想想看咱们的秦始皇嬴政是不是如此?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一世是不是如此?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所以在福尔孔家族的统治下,瑞典王国国家形态最终“定型”(当然后面还有“转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但有得必有失,在加强王权的同时势必损害贵族富豪阶级利益,所以王国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在瑞典王室计划收回贵族封地时,这些瑞典贵族富豪阶级便向丹麦寻求援助。前五说过丹麦早在瑞典建国初就占据了瑞典南部的斯科讷地区;1361年丹麦又征服了哥得兰岛;1389年丹麦军队攻入斯德哥尔摩。此后丹麦女王玛格丽特被迎奉为瑞典国王,也就是说瑞典被丹麦人给“征服”了。等到1397年,瑞典、挪威、丹麦在卡尔马会议上结成联盟,即著名的卡尔马联盟,丹麦女王成为三国共主,从此瑞典历史进入新时期......那么卡尔马联盟是怎么回事?瑞典在卡尔马联盟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瑞典日后的发展又是怎样的?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挪威瑞典没有被殖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