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电器投资价值经销商年会时间

2021-09-14 13:45
来源:
雨果跨境
“我买了第一款小熊电器的产品后就爱上了,陆续买了烤箱、绞肉机、热水壶、养身壶、咖啡机、电煮锅、早餐机 、电饭锅……他们家的产品简单又可爱,品质也不算差,价格我也觉得OK。”
Jeling是一名马来西亚华裔,经常搜罗各个电商平台的好物。2019年,她在淘宝境外站点下单了第一款小家电后,收到后就爱不释手,即便那会儿海运要等上20-28天。
去年开始,小熊电器加速了出海布局的脚步,Jeling也能在马来西亚享受到如同国内电商般的物流体验,并时常在社交媒体上安利各种小家电。
(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Jeling这样的消费者并非个例。居家时间的延长,令不少国内家电品牌的出海业务都有了普遍性的增长,而小家电的场景定位又符合人们居家生活的消费诉求,类似的品类还有家具家居、室内健身器材。
因此,两项利好因素叠加之下,小熊电器的出海营收同样也在走俏。据其2020年报数据显示,国外销售额由2019年的8598.59万提升至2020年的2.09亿,销售额占比由3.20%提升至5.71%,同比增长143.21%,小熊在出海市场的知名度正在逐步扩大。
“东南亚消费者对小家电的高端产品还是停留在欧美日韩的品牌,以及当地的低端品牌上。对有产品力、有性价比的中国品牌是向往的,这当中小熊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及推广手段,来做大做强,”小熊电器境外负责人告诉雨果跨境。
过去多年,小熊电器一直是以淘品牌标杆的角色,被放置在市场观察者的推演沙盘下,如今切入出海市场,小熊电器是如何突围, 并且达到近乎翻番的销售收入?其在国内平台积累的经验与优势服务,能否复制到新一轮的风口竞争中?
一、瞄准境外华人,切入千亿小家电市场
据谷歌趋势指数显示,在小家电领域搜索需求量最大的是厨房小家电、个护小家电、环境家居小家电3大类。
在这3大品类中,厨房小家电作为“种子选手”,其慢炖锅、油炸锅、电烤架、电蒸笼等产品在线上销售火爆。据欧睿数据统计,厨房小家电在2020年拿下了231.24亿美元零售额规模的佳绩,预计到2025年,厨房小家电的零售额规模将达到379.36亿美元。
梳理目前的市场格局和品牌分布,小家电出口企业的集中度较低,小家电出口企业市场集中度CR5仅为8.6%。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家电品类众多、场景化的属性,总体上形成了一个长尾市场,每条细分赛道上都有可能跑出一定规模的品牌。
正如中金证券的研报所分析,“最近几年消费者的审美出现小而萌、现代极简、科技感、二次元 IP、轻奢等不同的圈层,龙头越来越难以用单一品牌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图源:中金证券)
事实上,小熊电器的出海之路很早就以ODM的方式迈出了第一步。截止目前,小熊电器已和包含天猫淘宝海外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共同耕耘境外业务,并且多款产品实现了一定突破。在跨境圈内,小熊电器也是最先以大卖供应商的角色闻名。
在欧洲和南美市场则是供货给当地渠道商,“因为小家电产品特殊,当地渠道商能够承担一部分的售后和营销业务。”小熊电器告诉雨果跨境。
(图源:信达证券)
但是,作为最初一批成长起来的天淘系品牌,小熊电器在境外的核心定位在多品类多SKU、快速迭代,从最早的酸奶机开始,其突破点就在于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赢得80、90消费者购物渠道习惯变化和个性化需求激增的窗口期,抢占不断涌现出的细分赛道。
与此同时,电商二字也很早植入了小熊电器的基因之中,“应该说电子商务对小熊的发展几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李一峰在201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子商务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如果我们还用传统的模式,小熊电器尽管能够生存,但发展不会这么快,我们的品牌知名度也不会这么快地得到传播。”
因此,如何发挥内贸市场一整套的模式优势,用线上B2C的方式切入出海竞争才是其最重要的看点,这也是众多跨境卖家可供学习之处。伴随跨境电商的浪潮,小熊电器在去年7月份正式成立了一家负责跨境电商板块的子公司,押注出海市场。
(图源:企查查)
从国内的定位出发,小熊电器选择了从东南亚市场起手,一是地缘位置接近,二是东南亚的华人群体庞大,饮食习惯相同,比较容易接受小熊电器在内销市场的定位。小熊电器曾在3月份的投资者交流上解释道,“东南亚,印尼、越南市场跟国内文化接近,华人和年轻人比较多,跟国内产品接近。”
现有的小熊内销产品适合境外的亚裔人群,从产品端、物流端、文化端,东南亚都是小熊电器最优的准入市场。从消费者一侧来看,与中国市场一致,过去几年,东南亚大家电以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的顺序已经迅速普及。
根据中金公司调研的数据,2019年东南亚主要国家冰洗空及彩电市场规模分别为24亿、17亿、27亿、40亿美元,普及率相当于中国2000-2010年左右。这意味着,小家电的市场需求也将在产品迭代中迅速释放。
二、一键布局出海市场,押注跨境电商
有了目标市场,如何快速切入,打造品牌影响力?
从同类竞品来看,品牌一般都会选择入驻在当地市场强势的第三方平台,找到竞争的突破口。
但是,对于小熊电器所瞄准的境外华人市场来说,消费者更习惯使用的是天猫淘宝APP,后者积累了更多对该市场的数据洞察,提供了大量的境外本地化差异服务,为出海卖家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保障与物流支持。
以天猫淘宝海外为例,专门为3C数码/大小家电品类提供了110V宽电压的区域化特色供给,并在用户和商家关注的售后部分,提供了180天以换代修,帮助跨境商家轻松打通前后链路。因此天猫淘宝海外成为了跨境新玩家们一个非常好的起点。根据天猫淘宝海外提供的数据,家电类目上半年GMV成交同比增速大幅提升,叶子类目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迅猛。
从APP端的体验来看,境外华人也能够直接在淘宝APP上进行无缝切换境外地区与国家,直接下单购买中国商品,拥有一致性的消费体验。而商家也无需重复开店或铺货,无需额外运营和服务投入,低成本的形式,轻松且快速切入出海市场。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报告显示, 天猫淘宝海外拥有全球近1亿境外华人市场,目前已经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澳洲、加拿大提供了官方直送等服务。
目前,小熊电器也在优化站外引流,运营Facebook账号,拥有1.6万名粉丝,去年在平台上进行了十多场直播,观察其店铺页的热销品类可以发现,东南亚消费者的偏好和国内消费者有很多相同之处。
“目前我们境外经销商的线上(C端)能力与国内的线上能力还有断层,小熊在内部自己构建C端的能力赋能于境外经销商共同开拓境外业务。”小熊电器境外负责人表示。
赋能的逻辑则与目前的DTC品牌逻辑大抵相似,“通过运营境外主流社交媒体,以及各国当地符合产品调性的KOL来让精准让当地消费者来认知、熟知小熊电器品牌。在粉丝达到定量时,引流到独立站以及主流线上平台的官方旗舰店,形成粉丝效应。了解粉丝的产品需求,反向去研发产品匹配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小熊电器诸多的国内竞争对手也在今年陆续试水跨境电商。
7月8日,无锡小天鹅联合佛山美的空调成立小天鹅跨境电商公司。据了解,小天鹅跨境电商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互联网销售、家用电器销售等。
7月19日,九阳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今年以来公司也已开始积极布局出海市场,目前已经开始涉足跨境电商业务。
9月3日,小家电出口的老玩家新宝股份发布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外销收入达到了51.48亿元,同比增长43.35%,并逐步向家居护理电器、婴儿电器、个护美容电器等领域扩展。
机遇和挑战是未来的一体两面,小家电出海的趋势与方向是明确的,谈及对未来的布局,小熊电器境外负责人表示,“作为天淘系品牌,我们对电商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是更高的,因为境外环境没有像国内竞争这么激烈和多样化的玩法,这对于小熊电器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比如一些主图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运营细节上,我们会做更多的投入。”
上雨果网搜索“跨境资料库”,领取欧美/东南亚各国市场商机、各大平台热销品报告、跨境电商营销白皮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丨李梦琪 石航千【亿邦原创】4月来了,真正的春天来了吗?2023年已经走过了一个季度,可究竟是“春暖花开”还是“乍暖还寒”,商业世界中的每个人感受可能都有不同。有人说,走过不确定性还需要几个月,但那时候再开始行动,恐怕已经晚了。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从85.5%逐步提升至94.7%,虽然尚未完全进入积极范围,但趋势喜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除汽车外消费品零售额约7万亿元,增长5.0%。其中网上零售额约2万亿元,同比增长6.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1.7万亿元,增长5.3%。一开年的市场活跃度,更让行业感受到了暖意。今年1月和2月,制造业PMI指数均回到了50%以上,2月创下2012年5月以来的新高,回升至52.6%,比上月上升了2.5个百分点;只是在3月,该数据又出现了回落迹象,下降到了51.9%。开年前3个月,非制造业商业活动指数相继达到54.6%、56.3%、58.2%。显然,面对仍不确定的增长,有人已经坚定地开始了行动。只是,这其中,有你吗?你以为,在你等待真正的复苏时,大家真的都还在修炼内功?你以为,面对所谓“存量时代”,大家都再难找到突破点?你以为,在逐渐回暖的环境中没能增长,还能怪“寒气”吗?如果这些你都还没有答案,不妨先来看看,有谁比“春风”更早,已经开始主动创造起了“春意”。电商平台▎直营业务成增长点 阿里“一拆六”增加业务线活力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2022年10月至12月,阿里巴巴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至2477.56亿元,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6%至520.48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增长12%至499.32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68.15亿元。中国商业部分贡献了69%的收入,淘宝和天猫实物商品GMV同比中单位数下降。GMV下降主要由于服饰品类需求疲软所致,但保健品、宠物护理和生鲜产品等在加速增长。淘特持续帮助工厂直接向消费者(M2C)销售,淘宝和淘特上M2C商品产生的GMV同比增长超过35%;淘特和淘菜菜通过优化用户获取的投入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实现亏损同比收窄。阿里直营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10%至744.21亿元。盒马同店销售增长达双位数,毛利率提高,同比亏损显著减少。阿里健康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迅速。本地生活服务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饿了么平均订单金额的提升带来了GMV增长,亏损持续收窄,每笔订单经济效益为正。其中非餐饮订单带动了饿了么整体平均订单金额上升。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构建“1+6+N”的组织结构,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分别建立董事会,实行CEO负责制。集团中后台职能部门将全面做轻、做薄,多个业务集团和公司所必需的共享中后台服务,将通过专业服务公司的模式提供。以此,让组织变得敏捷,让每块业务找到“为自己而战”的创业精神。▎单季营收净利双增长 视频号成腾讯广告增量2022全年,腾讯营收5545.52亿元,同比下降1%;Non-IFRS(基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归母净利)下,净利1156.49亿元,同比下滑7%。去年四季度,腾讯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营收1449.54亿元,同比增长1%;Non-IFRS下,净利润297.11亿元,同比增长19%。季度内,腾讯三大主营业务增值服务(主要是游戏)、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和广告业务的收入依次为704.17亿元、472.44亿元、246.60亿元。商业支付是金融科技最大的一块业务,收入70%约为线上线下商家支付手续费等,第四季度内受疫情影响交易金额增长放缓,但2023年第一季度,商业支付的日均交易额重新恢复至双位数的增长。2022年微信小程序使用时长比去年增长两倍,超过朋友圈使用时长,小程序的交易额达到数万亿元,活跃小程序数量同比增长40%,通过小程序下单的餐饮交易额同比增长41%。第四季度小程序对商业支付交易额的贡献超过10%。视频号总用户时长达到朋友圈的1.2倍。2022年12月末,腾讯旗下两大旗舰产品微信和QQ,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用户数达到13.13亿,连续两年保持着3.5%的同比增速;QQ移动端月活5.72亿,同比增长3.6%,这是2021年以来再次从下滑转为增长。腾讯广告在第四季度结束连续五个季度的下滑,收入恢复同比增长(收入246.60亿元,同比增长15%),主要得益于释放包括视频号信息流广告在内的更多广告库存;加强广告生态系统驱动交易的能力,引流到商家企业微信和小程序的广告占微信广告收入超过三分之一;提升后的机器学习基础设施,改善了广告转化效率及投资回报率。▎京东全年集团收入破万亿 同城零售增速高2022年全年,京东集团净收入达104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首次突破万亿大关;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2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全年净服务收入为1812亿元,同比增长33.3%;商品收入为8651亿元,同比增长6.1%。2022年四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2954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商品收入为2376亿元,同比微增1.2%;服务收入达578亿元,同比增加40.3%。2022年,京东集团日均活跃用户数同比双位数增长,零售用户购物频次和用户平均贡献收入(ARPU)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京东PLUS会员在籍会员数量截至四季度末达3400万。截至2022年四季度,京东零售第三方商家数量连续8个季度取得20%以上的同比增长。2022年全年新入驻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4%。京东到家2022年营收为62.1亿元,同比增长53.5%,活跃用户数为7860万(2021年的活跃用户数为6230万)。京东到家全年总交易额为633亿元,同比增长46.9%;活跃门店数超22万家,同比增长超50%。第四季度,京东小时购GMV同比增长超80%。今年3月6日,京东在App首页全面上线了百亿补贴频道。这是自去年年底刘强东强调低价后,京东App的首个重大调整。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徐雷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在过往的电商行业中,让利普遍集中在大促节点,进而形成了“不促不销”的现象,京东希望通过调整营销的策略,从大促囤货到认可天天低价的经营理念,去拉动以前相对占比较低的日销。“这样更符合京东倡导的天天低价的心智,也会回归到零售的本质,使整个行业的供应链能够更加平稳运行,有利于品牌商家的有序发展。”▎快手电商年GMV趋近万亿 单季成交超3000亿根据快手财报,快手2022年年度总营收达942亿元,同比增长16.2%。线上营销服务(广告)为第一大收入,全年收入为490.4亿元,同比增长14.9%;直播收入为353.9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他服务收入包括电商收入为97.5亿元,同比增长31%。快手国内业务在经营层面实现全年盈利,2022年经营利润达1.92亿元,集团经调整后EBITDA转正达18.1亿元。四季度广告收入达到151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近三个季度以来的增速新高。全年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490亿元,占年度总体营收的52.1%。2022年Q4,快手用户规模突破历史新高,平均DAU同比增长13.3%达3.66亿,平均MAU同比增长10.7%达6.4亿。平台互相关注的用户对数达267亿对,同比增长63.4%。短视频日均互动(包括点赞、评论和转发等)总量同比增长超50%。快手电商2022全年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32.5%达9012亿。入驻品牌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知名品牌动销率达90%以上。第四季度,快手电商GMV仍实现3124亿元的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达30%。包括快品牌在内的整体品牌GMV占比环比持续提升,贡献大盘GMV近30%,GMV破亿品牌数量同比增速超50%。▎美团即时零售拉动增长 季度经调整溢利扭亏为盈美团2022年全年GMV为2199.55亿元,同比增长22.79%,实现了连续三年增长。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01.28亿元,同比增长21.4%。经调整EBITDA及经调整溢利在四季度均转正,分别为29.6亿元与8.29亿元。去年四季度,包含餐饮外卖、酒旅的核心本地商业业务GMV从Q3季度的463.28亿元降至434.73亿元,佣金收入从Q3季度的160.79亿元微降至Q4季度的146.37亿元,经营利润为72.15亿元,同比增长41%。包含外卖、闪购等多项业务的即时零售配送笔数在四季度增至48.3亿笔,同比增长13.6%,美团闪购的年度交易用户及年度活跃商家均同比增长近30%,12月单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100万。且在降本增效的思路下,Q4将新业务的亏损收窄至63.65亿元。去年第四季度,美团买菜的业务增速超过了30%,前置仓规模扩展到了500个,日均订单超过110万个,整体已实现盈亏平衡。2022全年,美团即时配送的总单数达到了176.7亿笔,较2021年上涨13.99%。核心的美团闪购供应链上接入了10万家商家。得益于此前配送成本降到了7.1元,美团闪购十分接近盈亏平衡点。▎拼多多全年营收增长39% 总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拼多多2022全年营收为1306亿元,同比增长39%,虽然增速不及过往但仍然亮眼;第四季度收入为398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94.537亿元,去年同期66.2亿元,归母净利润315.38亿元,同比增速305.96%。2022年,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027.22亿元,同比增长42%。交易服务收入涨幅明显,同比上涨95%,达到276.27亿元。2022全年总研发费用首次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加强科技能力、提升农业和制造业的供应链效率,是拼多多明确的长期战略。”拼多多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拼多多在这个方向上的投入力度不会受到短期的外界因素影响,将持之以恒地加大投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技术能力,将数字化的益处带给用户与合作伙伴,助力创造更多新增长点,更好地服务社会。”▎唯品会净利润同比增长 超级会员消费贡献增长达41%唯品会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唯品会总净收入为103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1.89%,净利润为63亿元,同比增长34.6%。去年第四季度,唯品会总净收入为318亿元,同比下滑6.74%,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增长57.9%。平台2022年商品交易总额为1752亿元,同比下滑8.5%;活跃客户数量为8480万,上一年为9390万,同比下降了9.7%。但其中SVIP(全年超级会员)的贡献呈现增长趋势,对线上消费的贡献占比提升至41%,数量增至670万。唯品会全年订单总额为7.395亿元,上年同期为7.866亿元。四季度,唯品会订单总额从上一年的2.169亿增加到2.185亿。唯品会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净收入总额为252亿元至265亿元。▎哔哩哔哩重心从游戏转移 直播业务增长超30%2022年,哔哩哔哩(B站)总营收达到219亿元,同比增长11.4%,Non-GAAP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67亿元,2021年为55亿元。第四季度,B站营收61亿元,同比增长6%,净亏损为15亿元,较2021年同期(净亏损21亿元)减亏29%。2022年,B站游戏业务实现营收50亿元,较2021年减少1%;增值服务贡献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受直播、大会员等付费活动推动,其中直播业务增长迅速,全年收入同比增长超30%;广告业务营收为51亿元,同比增长12%;电商及其他共实现营收31亿元,同比增长9%;第四季度,B站日均活跃用户达9280万,较2021年同期增加29%;月均活跃用户达3.26亿,较2021年同期增加20%;平均每月付费用户达2810万,较2021年同期增加15%。▎云集调整策略致收入下降 平台复购率达81.8%2022年全年,云集总收入为11.5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调整后净亏损为1.082亿元人民币,而2021年全年调整后净利润为1.882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云集总收入为人民币2.887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4.714亿元,同比下降38.8%,调整后净亏损为3100万元人民币,而2021年同期调整后净利润为71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云集过去12个月的复购率为81.8%。2022年,云集总营收成本从2021年全年的13.434亿元人民币下降51.5%至6.516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总运营费用为1.527亿元,同比下降22.0%。云集方面表示,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继续采取战略,优化所有类别的产品选择,并优化供应商和商家的选择,导致近期销售额下降,以及消费者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消费信心和习惯发生变化。▎京东健康2022年总收入达467亿元 年度活跃用户1.54亿京东健康发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京东健康总收入为人民币467亿元,同比增长52.3%;年度盈利约3.8亿元,同比扭亏;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达26.2亿元,同比增长86.6%。从收入构成看,2022年京东健康的自营业务(即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收入达404亿元,同比增长54.2%;在线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所得服务收入为64亿元,同比增加41.4%。京东健康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543亿,相比2021年净增加3100万。京东健康在线平台拥有超2万第三方商家。全渠道服务“京东药急送”拥有超7万商家,提供覆盖全时段的服务。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建立超过150个二级临床科室,全年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过30万。京东健康使用了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的22个药品仓库和超过 500个非药品仓库,药品“自营冷链”能力也已经覆盖全国超过300个城市。京东大药房一年服务超1亿患者,DTP药房已覆盖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经营超过400个特药品种。实体零售▎沃尔玛中国销售额净增13.5% 电商业务增长超7成沃尔玛在2023年第四财季的表现超出市场预期。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沃尔玛全球营收同比增长7.3%至1640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595.9亿美元,增速为7.9%。其中,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增长13.5%,同比销售额增长13.3%;山姆会员商店和电商业务持续表现出色,Q4电商净销售额占沃尔玛中国总净销售额的48%,增幅为70%。同时沃尔玛大卖场业绩也有所提升。▎名创优品净利润同比增长82% 海外业务呈现爆发趋势名创优品2023财年第二财季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3个月内,集团总营收达24.9亿元,其中海外营收9.9亿元,占比高达到40%;净利润达3.7亿元,同比增长82%,净利率则达15.0%。随着名创优品国内品牌升级工作稳步开展、全球收入结构性调整以及供应链端的优化,使得名创优品本财季综合毛利率再创历史新高,达40.0%,较去年同期上升8.9%。门店数量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名创优品全球门店数量达5,440家。其中,国内门店3,325家,同比净增157家;海外门店数2,115家,同比净增238家。▎天虹2022年线上业务增长11.7% 自有品牌增长11%天虹股份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主营收入121.25亿元,同比下降1.17%;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48.26%;扣非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下降113.26%。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9.03亿元,同比下降5.4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46.33万元,同比上升122.32%。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035.33万元,同比上升86.47%。对于业绩的低迷表现,财报显示,受疫情影响,公司全国门店在疫情期间累计停业超1000天,部分餐饮、影院等体验业态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更是长期处于停业状态,公司线下客流和销售严重受阻,商户面临经营困境,顾客消费信心下降。此外,财报披露,公司线上业务快速发展,全年线上商品销售及数字化服务收入GMV约57亿元,增长11.7%。自有品牌供应链实现新品类突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1%,销售额占比近10%;预制菜类商品开发400余个新品,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8%,其中线上销售占比翻倍。▎王府井1-2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3% 线上业务增长近50%王府井集团公布的1-2月经营情况公告显示,公司1-2月规模销售同比增长近13%,实现了市场重启后的开门红。其中,奥莱业态规模销售同比超26%,购物中心业态规模销售同比增长近10%。此外,1-2月王府井线上销售同比大幅增长近 50%。▎中百集团2022年线上业务同增31.5% 团购业务上涨12%中百集团2022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21.97亿元,同比下降1.08%;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降1322.6%;扣非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216.2%;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9.87亿元,同比下降0.2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降9212.0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0亿元,同比下降625.58%。对于营收和净利润的下降,财报称原因主要来自经济下行、居民收入减少、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抑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购物渠道多元化等导致线下实体店客流量减少,超市企业开店速度逐渐放缓。此外,财报指出,2022年公司新发展商业网点259家,网点总数1683家,较2021 年底净增144家。公司全年线上业务实现销售 17.24 亿元,同比增长 31.5%;食材配送业务销售同比增长 25.8%。全年公司实物团购销售同比增长 12.73%。▎永辉超市1-2月净利润同比增长14% 自有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111%永辉超市2023年1-2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称,经初步核算,2023年1至2月公司实现经营性净利润8.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4%,实现归母净利润8.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70%。数据显示,除夕前一周,永辉生鲜品类同比增长近90%;从单品销售情况来看,永辉多款生鲜单品销售额超2000万,同比去年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永辉自有品牌除夕前一周的销售额近1.5亿元,同比增长达111%。随后的元宵节期间,永辉汤圆产品及生鲜品类的销售额也出现持续性提升。▎三江购物2022年净利润增幅预计超过70%三江购物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预计同比增加6402.73万元左右,同比增幅72.52%左右。对此,三江购物在公告中表示,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本年度业绩预增主要系公司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带来效益提升。▎步步高2022年预计至少亏损12亿元 营收同比下降170%步步高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公司预计亏损12至18亿元,净利润预计为-4.44亿元,同比下降170.11%-305.16%。公告显示,受疫情常态化影响,居民消费复苏缓慢,加之渠道竞争激烈,公司经营内外环境面临较大压力。报告期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徐家汇2022年营收下降22%徐家汇公布2022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徐家汇营收达4.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19亿元下降22.33%;净利润达2447.41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3亿元跌76.30%。本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3820.79万元,相比去年去年同期的1.61亿元跌76.29%。对此,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内消费市场受到持续冲击,公司下属各门店经营场所和经营活动均面临一定限制和阻碍,使得2022年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国美零售预告2022年营收下滑55%至65%3月10日,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国美零售预期,2022年该集团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将下滑约55%至65%之间,归属予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预期将在人民币170亿元至人民币190亿元之间(其中包括本集团将部份经营未达预期的业务进行商誉减值,金额约为人民币65亿元至人民币85亿元之间),而去年同期亏损为人民币44亿元。国美零售表示,集团将继续推进战略重心聚焦,以垂类模式,专注做深做透做好家用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等主业。同时,公司管理层将以降本增效为主要战略目标,通过关停低效门店、重组业务板块、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努力实现公司经营能力的提升,以科技化手段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流程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苏宁易购预告2022年营收下滑47.4%苏宁易购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全年GMV规模达到1113亿元,营收730亿元。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因素影响下,公司在2022年4个季度持续实现EBITDA盈利,全年预计15.2亿元,盈利恢复趋势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降本增效,实现经营性大幅减亏,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亏73.42%至78.04%。同时,公司流动性恢复向好,有力保障了经营恢复。公告显示,核心家电3C业务,2022年EBITDA预计为22.8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62.0%,盈利恢复趋势向好。公司在一二线市场经营969家家电3C自营门店,充分发挥了线下门店对于中高端家电和成套购买的体验优势以及本地化经营对于深入社区引流的运营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店面的经营能力,在中高端家电产品市场占比保持领先。品牌【鞋服】▎耐克库存问题得到显著解决 2023财年三季度营收同增近2成耐克公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28日,耐克本季度营收124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耐克自营业务营收为53亿美元,增长22%,其中电商部分较去年同期增长达20%;耐克数字业务营收增长24%;耐克大中华区营收增长1%达到19.9亿美元。财报显示,耐克在解决库存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截至第三季度,耐克库存为89亿美元,已连续两季度下降,且较去年同期仅增加16%,远低于上一季超过40%的库存增幅。据耐克透露,在大中华区,库存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lululemon中国大陆三年复合增长率超50% 预计新一季度增长约达18%lululemon发布2022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公告显示,四季度公司净营收同比增长30%至28亿美元。其中,北美业务净营收增长29%,国际业务净营收增长35%;门店销售额增长17%,DTC渠道净营收增长39%。中国大陆市场表现方面,财报显示,2022财年第四季度,lululemon中国大陆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表现稳定延续了这一增长势头。后疫情时代,我们期待加速业务增长的势头,并对2023年以及未来的机遇感到振奋。”对于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lululemon预计净营收将在18.90亿美元至19.30亿美元之间,增长约18%。对于2023财年,lululemon预计净营收将在93亿美元至94.1亿美元之间,增长约15%。▎阿迪达斯大中华区2022年营收31.79亿元阿迪达斯发布了其2022年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阿迪达斯实现营收225.11亿欧元,同比增长1%;营业利润为6.69亿欧元;毛利率达47.3%。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52.05亿欧元,同比增长1.3%。财报显示,大中华区作为阿迪达斯最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2022年贡献营收31.79亿欧元。“产品、消费者、零售伙伴和运动员依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今年1月1日上任的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古尔登(Bjorn Gulden)在财报中表示,“2023年将是过渡之年,为2024年和2025年奠定基础。在减少库存和折扣的基础上,阿迪达斯为在2024年重回盈利做好准备。”▎安踏全年收益首次突破500亿元 FILA品牌营收下滑安踏集团发布2022年全年财报,集团全年收益首次突破500亿元,达人民币536.51亿元,增长8.8%。全年集团毛利为323.18亿元,同比增加6.3%;毛利率为60.2%,略降1.4%。主品牌安踏在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15.5%至约277.23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比例增加了3%至51.7%。财报显示,采取DTC模式的安踏业务收入大增60%至136.87亿元,贡献了安踏业务近50%的收入,其中,DTC、电商和传统批发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9.4%、34.9%和15.7%。FILA品牌营收为215.2亿元,收入整体下滑。安踏表示主要是疫情影响直营业务,以及暂停实体店运营等因素导致该品牌收入减少。第四季度数据显示,FILA品牌产品零售额同比录得10-20%负增长,成为安踏体育旗下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品牌。财报显示,主品牌安踏、FILA外的其它品牌,包含迪桑特、始祖鸟和科隆等,共营收44.05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26.07%,占总营收比重达8.2%。▎李宁鞋产品收入大幅增长 收入占比升至52%李宁公司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李宁总营收达到258.03亿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增长1.32%。毛利率则从去年同期的54%下降4.6个百分点至48.4%。财报显示,2022年,李宁鞋产品收入大幅增长42%至135亿元,收入占比较2021年提升10%至52%。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财报显示,2022年李宁研发投入达5.34亿元,较2021年研发投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3.53%。而同期营业收入、净溢利增速分别为14.3%、1.3%。2022年,李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到2.1%,较2021年的1.8%,提升0.3%。此外,公司三年来首次实现门店数量大幅净增,截至2022年12月31日,李宁品牌(不包括李宁YOUNG)销售点数量共计6295个,较上一季末净增加194个,较去年同期净增加360个。▎特步2022年营收同增超30% 旗下品牌索康尼收获近1倍增长特步集团2022年财报显示,集团总营收达到129.30亿元,相比2021年的100.13亿元增长29.1%,这是特步连续第二年取得营收“百亿成绩单”,并达到历史新高。财报显示,特步2022年鞋履产品收入77.60亿元,占总收入的60%,同比增长30.9%;服饰产品收入48.97亿元,占比37.9%,同比增长26%。集团旗下新品牌的表现方面,财报显示,新品牌共收入18亿元,其中索康尼所在的专业运动板块收入同比增长99%至4亿元。数据显示,2022年618,索康尼品牌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35%。▎361度2022年营收增长17.3%361°发布了2022年度全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361°全年营业收入69.61亿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7.47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2022年361°电商业务贡献收益同比上升37.3%至16.85亿元,占总收益的24.2%。除去电商业务,童装业务也做出了较大贡献。财报显示,2022年361°童装业务收入14.42亿元,同比增长30.3%,占总收益的20.7%。此外,传统业务中成人线的鞋类和服装2022年分别创收28.54亿元、24.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2.70%、14%。▎森马2022年净利润预计下降52%森马服饰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6亿至7亿,同比下降52.91%至59.64%。对于业绩变动原因,森马服饰表示在报告期内,受疫情影响,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滑;受销售下滑影响,存货增加,存货跌价损失相应增加;同时,供应链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采购成本上升,使得毛利率下降。▎都市丽人2022年扭亏为盈 营收30.1亿元都市丽人发布2022年度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都市丽人营收30.1亿元,归母净利3302.4万元,较同期扭亏为盈,毛利率增加4.3%至46.4%;下半年营收较上半年环比增长126.2%,财报显示,都市丽人2022年度零售业务销售额达12.7亿元,对加盟商销售额达9.4亿元。此外,2023年3月,都市丽人完成超100家门店齐开,截至3月29日全国门店数量超4000家。▎达芙妮2022年收益增长89%达芙妮2022年财报显示,期内公司收益总额增加89%至近2亿港元,净利润则减少18%至4310万港元。财报显示,2022年集团持续优化品牌授权业务、供应链管理及加盟管理,进一步巩固作为轻资产品牌运营商的地位。此外,2022年集团进一步拓展线上授权网络及加强线上营销力度,令线上授权业务收益大幅提升,许可权费收入较去年增加了62%至约9410万港元。▎太平鸟2022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减少70%太平鸟发布2022 年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5 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4.82亿元,同比减少71%左右。公告显示,本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是2022 年受国内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零售业绩出现下滑 ,公司销售毛利同比下降。同时,公司店铺租金、员工薪酬等固定性费用较大,导致公司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美妆个护】▎珀莱雅今年前两个月营业收入7.9亿 同比增长25%珀莱雅发布2023年1月-2月主要经营数据。经初步核算,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净利润0.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3%。在“三八节”活动期间,该公司各品牌销售取得较快增长,主品牌珀莱雅成交金额在天猫美妆排名第一。▎贝泰妮2022年营收增长约25% 线上占比超八成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泰妮”)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期内,贝泰妮实现营业收入50.14亿元,同比上升约24.65%;净利润为10.51亿元,同比上升约21.82%;销售毛利率约75.21%。薇诺娜仍是贝泰妮的主要增长点,收入占比高达97.43%。2022年,贝泰妮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占比达80.59%,线下渠道销售收入占比为19.41%。线上与线下的自营、经销及代销模式收入均有所增长。期内,贝泰妮位于阿里系、抖音系、京东系、唯品会以及其自建平台——薇诺娜专柜服务的销售金额均有所上涨,其中,抖音平台增长最多,达86.23%;京东、薇诺娜专柜服务平台的收入占比有所提高,分别为36.25%和21.58%。▎华熙生物2022年营收增长超28% 两个品牌收入破10亿华熙生物披露2022年财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3.59亿元,同比增长28.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增长24.1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增长28.46%。目前,华熙生物的业务主要分为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四大板块。其中,原料业务实现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8.31%,占总营收的15.41%;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86亿元,同比下降2%,占总营收的10.79%;功能性护肤品实现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38.8%,占总营收的比例再进一步提升至72.45%;功能性食品业务实现收入0.75 亿元,同比增长 358.19%。功能性护肤品方面,目前华熙生物有“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等多个品牌。其中,润百颜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2.64%;夸迪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39.73%;米蓓尔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44.06%;BM肌活收入8.98亿元,同比增长106.40%。▎雅诗兰黛主力业务均下滑 头发护理成增长点雅诗兰黛发布财报,集团在2022年7月1日-12月31日的净销售额为8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5.6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其中9月30日至12月31日集团净销售额为4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1.03亿元),同比下降17%。半年期内,净利润同比下降50.3%至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24亿元),9月-12月降幅进一步扩大,净利润为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26亿元),降幅达64%。财报显示,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四大业务中,王牌业务护肤彩妆双双下滑。报告期内护肤的净销售额为23.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36亿元),同比下降25%;彩妆的净销售额为12.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37亿元),同比下降9%。主力品牌海蓝之谜、倩碧纷纷下滑,The Ordinary和M·A·C两个品牌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头发护理是四大业务部门中唯一一个取得增长的业务,净销售额为1.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5亿元),同比上涨1%。面向2023年,在消费市场逐渐复苏的背景下,雅诗兰黛集团对亚洲旅游零售和中国市场的恢复仍充满信心,预计将从2023财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恢复增长。就在近日,雅诗兰黛集团在海口综合保税区注册成立了雅诗兰黛旅游零售服务(海南)有限公司,将该集团旅游零售中国区总部落地海南自贸港。▎资生堂2022年净销售额下降 NARS增长22%资生堂(Shiseido)公布2022年业绩。全年净销售额10673.55亿日元(约80亿美元),上年为10099.66亿日元。营业利润465.72亿日元,上年为1005.71亿日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42.02亿日元,上年为469.09亿日元。数据显示,旗下的部分品牌实现增长,如CPB增长6%,NARS增长22%,香氛也实现了12%的增长。▎欧莱雅2022年销售额增长18.5%全球最大美妆集团欧莱雅(L'Oreal)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8.5%至382.6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4.1%至57.1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1%至74.6亿欧元。第四季度销售额103.2亿欧元(约110亿美元),增长8.1%。按业务划分,2022年欧莱雅专业产品销售额44.78亿欧元、大众化妆品销售额140.21亿欧元、高端化妆品销售额146.38亿欧元,活性化妆品销售额51.24亿欧元。▎联合利华2022年营业额增长14.5%联合利华(Unilever)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全年公司营业额为601亿欧元,同比增长14.5%,净利润为83亿欧元,同比增长24.9%,全年营业利润为108亿欧元,同比增长23.6%。第四季度营业额为146亿欧元,同比增长11.4%。按业务划分,2022年第四季度美容健康业务营业额32亿欧元(约34.3亿美元),个人护理业务营业额35亿欧元(约37.5亿美元),家庭护理业务营业额32亿欧元(约34.3亿美元),营养品业务营业额35亿欧元,冰淇淋业务营业额12亿欧元。▎强生2022年Q4消费者健康业务增长1%强生(Johnson & Johnson)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季度销售额237.0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48.04亿美元。净利润为35.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7.36亿美元。按业务划分,消费者健康业务销售额3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宝洁2022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净利润双下滑宝洁(Procter & Gamble)公布2023财年第二财季(2022年10-12月)业绩。季度净销售额为207.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9.65亿元),上年同期为209.53亿美元,同比下滑1%;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为39.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66亿元),上年同期为42.23亿美元,同比下滑7%。▎逸仙电商2022年收入下降 护肤品拉高毛利水平逸仙电商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37.1亿元,同比下滑36.5%;净亏损8.21亿元,较2021年同期收窄46.9%。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1亿元,同比下滑34.2%;净亏损5500万元,较2021年同期收窄88.43%。2022年全年,逸仙电商的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45.2%,占总收入比重从2021年同期的14.6%上升至33.5%。四季度,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为4.72亿元,同比增长42.4%,占总收入比重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21.7%增至46.9%。护肤品业务自带的高毛利率属性同样拉高了整体毛利率水平,2022年第四季度逸仙电商的毛利率高达71.1%,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1个百分点。【食品饮料】▎瑞幸咖啡2022年净收入同增67%瑞幸咖啡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瑞幸咖啡第四季度总净收入为36.95亿元,同比增长51.9%;2022财年总净收入为132.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9%。2022财年瑞幸在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营业利润为11.562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为8.7%。瑞幸月均交易客户数第四季度约为2460万,同比增长51.3%。从全年来看,月均交易客户数约2160万,同比增长66.2%。与此同时,瑞幸门店规模继续发力扩张,全年净新开门店2190家,同比增长36.4%。截至2022年,瑞幸咖啡门店数量达8214家,其中自营门店5652家,联营门店2562家。▎星巴克2023财年一季度净收入增长8% 中国门店数量达6090家星巴克发布截至2023年1月1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星巴克综合净收入增长8%,至创纪录的87亿美元,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5%,其中平均客单价增长7%,部分抵消了同店交易量下降2%的影响。门店方面,一季度末星巴克全球门店总数达到36170家。其中,星巴克中国一季度新增开69家门店,进入10个新城市;季度末,门店数量达到6090家,覆盖240个城市。值得注意的是,2023财年一季度受门店关闭、营业时间调整等不利因素影响,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29%,同店交易量下降28%,仅2022年12月同店销售额就下降了42%。不过,随着2023年1月份消费显著复苏,公司中国同店销售额环比大幅攀升。“进入1月份以来,我们看到了销售和客流量显著的环比改善,人们开始恢复此前的生活,包括逐步回到我们的门店。我们相信,消费活力的激活,有助于我们的业务在本财年下半年的复苏。”星巴克临时CEO霍华德·舒尔茨在谈及中国市场业绩表现时表示。▎奈雪的茶2022年净亏损达4.6亿元 会员数量同增30%奈雪的茶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2年奈雪的茶营收约42.92亿元,同比微降0.1%;经调整净亏损约4.61亿元,相较2021年的1.45亿元,亏损缺口呈现扩大态势。各业务占总营收比方面,奈雪的茶现制茶饮收入约31.35亿元,占整体营收的73.1%;烘焙产品收入约7.76亿元,占整体营收的18.1%;其他产品收入约3.81亿元,占总营收的8.9%。会员方面,财报显示,2022年奈雪的茶注册会员数量有所增长,达到约5660万名,同比增加30.7%,会员月度复购率提升至26.3%。▎海底捞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15%海底捞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海底捞营收约347.41亿元,同比减少约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73亿元,2021年同期为亏损41.6亿元,实现扭亏。除净利润扭亏外,2022年,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从2021年的102.3元小幅增加至2022年的104.9元,同时,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3.0次/天,与2021年持平。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海底捞新开24家餐厅,并有48家关停餐厅恢复营业,还关闭了50家经营表现欠佳的餐厅。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捞在中国的餐厅总数为1371家。去年疫情之下,餐饮业是受到冲击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上市餐企业绩自然并不理想。▎呷哺呷哺2022年营收同比减少23.1%呷哺呷哺发布2022年财报,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47.25亿元,同比减少23.1%。2022年呷哺集团新开设86家餐厅,截至去年底,公司旗下营业餐厅总数为1026家,包括801家呷哺呷哺餐厅、224间凑凑餐厅以及1家趁烧餐厅。财报显示,呷哺呷哺餐厅实现营收为22.54亿元,同比下滑35.1%;湊湊餐厅录得营收为22.59亿元,同比减少6.3%;在新零售(调料产品、预制菜等)业务领域,2022年实现营收1.42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3%。呷哺呷哺向媒体透露,今年一季度呷哺集团餐厅销售额呈现持续恢复态势,旗下呷哺呷哺餐厅同比去年销售增长21.5%;湊湊火锅在天津、黑龙江、河南等市场也取得20%以上的同店增长率。此外,该公司还加快了开店步伐,截至目前已新开超50家门店,并计划全年开店230家。呷哺集团专门成立的港澳台及海外事业部将实行多品牌布局战略,今年计划新开超20家餐厅。▎蒙牛2022年营收925亿元 冰淇淋业务增长33%蒙牛乳业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蒙牛实现全年收入925.9亿元,同比增长5.1%,经营利润为54.2亿元,同比增长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3.03亿元,同比增长5.5%;毛利率同比下滑1.4个百分点至35.3%从具体业务来看,液态奶仍是蒙牛的主要营收来源,2022年收入782.69亿元,同比增长2.3%。去年上半年,“百亿单品”特仑苏贡献收入近150亿元。冰淇淋业务迎来显著增长。财报显示,2022年蒙牛冰淇淋业务收入为56.524亿元,同比增长33.3%,占蒙牛总收入的比重从上年的4.8%上升至6.1%。此外,奶酪及其它产品总营收约为4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接近1倍,营收占比从上年同期的2.8%上升至5.2%。2022年11月,蒙牛完成了对妙可蓝多的收购,持股份额达35.01%。奶粉业务方面,蒙牛去年收入为38.62亿元,同比下降22%。对于奶粉业务收入的下滑,蒙牛在财报中指出,是受到了外部环境与出生率走低的双重影响。▎光明乳业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9%光明乳业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2.15亿元,同比下降3.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亿元,同比下降39.11%;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7%,同比减少4.78个百分点。分产品来看,公司液态奶实现营业收入160.91亿元,同比减少5.90%;营业成本118.94亿元,同比减少4.53%;毛利率为26.08%,同比减少1.07个百分点。其他乳制品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同比减少5.66%;营业成本72.75亿元,同比减少10.19%;毛利率为9.06%,同比增加4.5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海外奶粉业务毛利率上升。牧业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6.41亿元,同比增加15.33%;营业成本26.05亿元,同比增加17.20%;毛利率为1.35%,同比减少1.57个百分点。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10亿元,同比增加19.36%,营业成本8.44亿元,同比增加15.98%,毛利率为23.98%,同比增加2.22个百分点。▎妙可蓝多2022年收入48亿元 奶酪业务同增16%妙可蓝多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48.3亿元,同比增长7.84%;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12.32%;扣非归母净利润6692.3万元,同比下滑45.14%。年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0亿元,同比下降25.0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25.69万元,同比下降174.5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148.19万元,同比下降2.59%。对于第四季度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妙可蓝多在公告中称: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前三个季度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导致营业收入减少及原材料成本上升。除此之外,2022年妙可蓝多核心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8%,其中奶酪业务实现收入3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01%。液态奶业务收入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86%。▎农夫山泉2022年茶饮业务同比增长超50%农夫山泉发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全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农夫山泉在2022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其中,公司年营收为332.39亿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297亿元,同比增长11.93%,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4.95亿元,接近8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上年同期的溢利为71.62亿元,同比增长18.62%。2022年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产品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过一半,具体为54.9%;饮料产品的营收占比为43.9%。从具体业务来看,2022年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产品的营收为182.63亿元,较2021年的170.58亿元增长7.1%。茶饮料产品的营收为69.06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50.8%。茶饮料产品也是功夫山泉2022年唯一一个营收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的产品线。功能饮料产品的营收为38.83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9%,上年同期的增速是32.3%,农夫山泉将这一产品的营收增速放缓原因归结于受疫情影响,消费者户外活动有所减少。果汁饮料产品方面,农夫山泉实现营收28.79亿元,同比增长10.1%,而上年同期的营收增速是32.2%。其他产品的营收为13.53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降22.7%,上年同期的营收增速为66%。▎卫龙发布上市以来首份年报 2022年营收46亿元卫龙发布上市后的首份财报,2022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6.32亿元,同比减少3.5%;利润1.51亿元,相比上一年同期的10.77亿元减少81.7%;经调整净利润9.08亿元,同比增加0.6%。财报显示,2022年卫龙以辣条为主的调味面制品所得收入由2021的29.18亿元减少6.8%,至27.19亿元,销量也从2021年的19.36万吨减少4.3万吨,至15.06万吨。对此,卫龙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对公司的生产及交付产生影响,以及公司因在2022年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采用新包装、生产工艺、配方或规格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作出的调整,致使公司的客户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该调整,销量受到了暂时性影响。▎良品铺子年营收94亿 净利增长近20%良品铺子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营收为94.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3.24亿元增长1.24%。良品铺子2022年净利为3.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82亿元增长19.16%;扣非后净利为2.0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6亿元增长1.46%。其中,良品铺子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4.37亿元,净利为4809万元,扣非后净利为-919万元。此外,线上收入占比为50.42%,线下收入占比为49.58%。▎三只松鼠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至1.4亿元三只松鼠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至1.4亿元,同比下降65.95%至70.81%,上年同期该项数据为4.11亿元。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000万元至6000万元,同比下降81.23%至87.49%。对于净利下滑,三只松鼠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面对外部挑战,坚定战略转型方向和决心,稳步推进落实转型公告内举措:主动优化门店、推动SKU(单品)结构调整、加大品牌费用投入等,影响当期利润,但有助于公司向长期高质量发展迈进。同时,由于疫情对人力、运力产生影响,公司物流成本上升,叠加股份支付费用持续列支,导致当期业绩发生变动。▎桃李面包2022年营收66.86亿元桃李面包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6.86亿元,同比增长5.54%;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下降16.14%。桃李面包表示主要是由于本期终端配送服务费用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促销力度增大折让率高于去年同期。在主要经营情况方面,桃李面包核心产品桃李品牌的面包及糕点实现的营业收入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25千万元,增长了4.89%,其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7.12%。▎劲仔食品全年营业收入14.6亿 较上年同增31.59%劲仔食品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14.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6.77%。全年营收中,经销模式较上年同期增长25.93%,主要是公司推行大包装产品策略、开发及优化经销商、终端市场建设以及新产品推广所致;直营及其他模式较上年同期增长71.38%,主要是线下零食专营渠道、线上京东自营、新媒体、天猫超市等B2B平台营业收入增长所致。其中,线上直销销售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51.17%,主要包括公司在天猫旗舰店、抖音及快手等线上B2C等平台销售收入。财报指出,线上直销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公司抖音平台营业收入大幅增加,而公司天猫旗舰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3.16%,主要是直播收入下降所致。品类方面,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鱼制品、豆制品库存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2.09%、296.68%;禽类制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7.24%,即将成长为公司的第二大品类。▎新希望2022年预计亏损至少13.5亿元新希望1月31日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全年预计亏损4.1-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比上年同期上升95.73%-93.64%。日前,新希望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2022年预计亏损修正为13.5亿元-15.5亿元。对此,新希望在财报中表示,2023年一季度生猪市场行情及北方地区疫病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公司2022年末部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产生了在资产负债表日超出原有预期的减值。【消费电子】▎苹果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 活跃设备数量超过20亿台苹果发布2023财年一季度(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季度内,苹果营收为1171.54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为299.98亿美元,同比下降13%。该季度,苹果在全球五大市场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大中华区营收为239.05亿美元,同比下降7%。2022年第四季度,苹果iPhone业务营收为657.75亿美元,同比下降8%,iPhone14 Pro和iPhone14 ProMax的供应链出现问题,致使业务收入下滑;Mac业务营收为77.35亿美元,同比下降29%;可穿戴、家居及配件业务营收为134.82亿美元,同比下降8%;iPad业务营收为93.96亿美元,同比增长30%;服务业务营收为207.66亿美元,同比增长6%。统计期内,苹果活跃设备数量超过20亿台。▎小米集团2022年整体收入下降 大家电成增长点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2022年实现总收入2800亿元,同比去年下降14.7%,经调整后净利润为85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下降61.4%。其中,智能手机业务依旧为其中占比最大,2022年全年收入为1672亿元,占到全年收入的59.7%,不过收入同比下降19.9%;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方面整体收入为787亿元,同比下滑6.1%,但智能大家电业务全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研发开支由2021年人民币132亿元增加21.7%至2022年度的人民币160亿元,占到整个营收的5.7%,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增加。小米方面预计,2022年-2026年5年内,小米总研发投入将会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拥有32543名全职雇员,截止去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占比已经接近50%。▎华为2022全球销售收入微增 研发投入占收入超25%华为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人民币,同比下滑68.7%,净利润率5.5%。其中ICP基础设施2022年收入3540亿元人民币,占比55%;终端业务收入2145亿元,占比33%;华为云营收453亿元,布局了全球29个地理区域,服务全球178多个国家与客户;数字能源产业实现营收508亿元人民币。去年,华为经营现金流净流入17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下降,同比下滑26.9%,这主要是由于研发的巨额投入与经营利润的下滑导致的。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人民币。▎联想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减少24%联想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2022年10-12月)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该周期内总集团营收1086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4%;净利润3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2%。分业务来看,联想个人电脑以外的多元化增长引擎业务总营收占比已经超过40%,其中SSG方案服务业务营收增长22.6%、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营收增长48%,并双双创下历史新高。IDG智能设备业务,包括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等,共营收824亿人民币,为集团贡献了71%的收入,对比上年同期的84%及上一季度的76%均有所收窄。财报称,货币逆风和市场需求疲软导致收入同比下降34%。▎海尔智家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7.2% 海外增长超10%海尔智家发布财报,2022年海尔智家实现收入2435.14亿元,同比增长7.2%;归母净利润147.11亿元,同比增长12.5%,扣非归母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中国智慧家庭业务实现收入1263.79亿元,较2021年增长4.6%;海外营收营收1254.24亿元,增长10.3%。作为全球唯一的智慧家庭场景品牌,海尔三翼鸟持续迭代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为用户打造全屋智慧定制设计方案,为门店提升运营效率,加速智慧家庭场景品牌持续落地。用户价值方面,智慧场景方案实现用户数翻倍增长,场景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445%,海尔智家APP日活同比增长30%;客户价值方面,数字化赋能提高门店运营转化效率,2022年海尔三翼鸟新增超过900家门店,门店零售额同比增长257%,线上场景方案交易额同比增长173%;在平台价值方面,网器智能化价值驱动用户主动绑定,场景日活同比增长68%,网器日活同比增长72%。▎海信家电2022年冰洗业务下降7.87%海信家电发布2022年财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到741.15亿元,同比增长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5亿元,同比增长47.54%。分产品看,暖通空调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13.48%;冰洗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07亿元,同比下降7.87%;三电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0.55亿元。▎苏泊尔2022年营收201.71亿元 各产品线收入均下降2022年苏泊尔实现营业总收入201.71亿元,同比下降6.55%;归母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增长6.36%;扣非净利润18.88亿元,同比增长1.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60亿元,同比增长54.15%分产品来看,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中,烹饪电器收入85.07亿元,同比下降5.84%,占营业收入的42.18%;炊具及用具收入61.22亿元,同比下降8.66%,占营业收入的30.35%;食物料理电器收入30.87亿元,同比下降13.39%,占营业收入的15.30%。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5.79%,同比上升2.7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24%,较上年同期上升1.25个百分点。烹饪电器、炊具及用具、食物料理电器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24.22%、30.13%、19.73%。▎小熊电器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14.12%2022年,小熊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411539.39万元,同比增长1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183.65万元,同比增长31.21%;公司总资产483,013.91万元,同比增长33.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35,199.91万元,同比增长13.71%。其中,营收增长主要系公司做强传统品类,做大新兴品类所致;净利同比增超3成,主要系公司规模上升、优化产品结构及原材料价格周期性回落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理想汽车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67.7% 四季度盈利2022年,理想汽车实现全年收入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全年归母净利润为20.12亿元,较2021年亏损3.2亿元扩大了528%,毛利率也下降1.9%至19.4%。2022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66.2%,交付量达到46319辆,同比增长 31.5%;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57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2.96亿元,下降15.27%。整体第四季度处于盈利状态,但未跑赢上年同期。▎小鹏汽车2022年增收不增利 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022全年,小鹏汽车总营收为268.6亿元(约合38.9亿美元),较2021年的209.9亿元增长28.0%,归属于小鹏汽车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1.4亿元(约合13.3亿美元),较2021年的净亏损48.6亿元扩大88.1%。四季度,小鹏汽车营收为51.4亿元,同比下滑39.93%,是继2020年二季度后再次出现负增长。【更多品牌】▎周大福2023年前两月内地零售同比增长2%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两个月未经审核主要经营数据。于中国内地,周大福零售值同比增长2%,同店销售(指来自于2021年4月1日前开业并于2023年2月28日仍然续存的周大福珠宝直营零售点的零售值,惟不包括加盟零售点及其他渠道的零售值)同比减少11.8%。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其他市场,周大福零售值同比增长45.3%,同店销售同比增长70.2%。▎老凤祥2022年营收增长7.36% 年内海外开店664家老凤祥公布了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7.36%;利润总额30.28亿元,同比下降6.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降9.3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60.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01.28亿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黄金珠宝核心板块共计拥有海内外营销网点达到5609家(其中海外银楼15家),全年净增664家。▎泡泡玛特2022年营收46亿 期内利润4.76亿财报显示,泡泡玛特2022年营收为46.1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4.9亿元增长2.8%;毛利为26.5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59亿元下降3.8%;经营利润为5.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5亿元下降49.3%;期内利润为4.7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55亿元下降44.3%;经调整利润为5.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亿元下降42.7%。报告期内 ,泡泡玛特中国内地收入为41.63亿元,其中零售店销售收益为16.9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7亿元有小幅增长;线上销售收益为1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61亿元有小幅下降;机器人商店销售收益为3.7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8亿元下降19%。泡泡玛特2022年来自港澳台及海外收入为4.54亿元,上年同期的港澳台及海外收入为1.84亿元。▎乐高集团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17%乐高集团发布了2022年度财务报告,与2021年同期相比,乐高集团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17%,达646亿丹麦克朗(1 丹麦克朗 ≈ 1.0096 人民币)。全年营业利润较2021年170亿丹麦克朗增长5%,达179亿丹麦克朗。净利润达到了138亿丹麦克朗,较2021年133亿丹麦克朗增长4%。乐高集团2022年零售额增长12%,在全球各主要市场均实现增长,其中美洲和西欧地区的表现尤为强劲。报告期内,乐高集团新开155家品牌零售店,全球品牌零售店总数达到904家。此外,乐高集团旗下三座工厂的扩容项目取得新进展。该集团预计2023年将实现个位数的收入增长。▎富森美2022年净利润7.8亿元,同比降14.7%2022年,富森美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83亿元,同比下降3.52%;归母净利润7.83亿元,同比下降14.72%;扣非净利润7.62亿元,同比下降4.6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2亿元,同比增长33.26%;毛利率为68.97%,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4.25%,同比下降10.92%;公司主营业务中,市场租赁及服务收入12.21亿元,同比下降4.00%,占营业收入的82.32%;装饰装修工程收入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4.84%,占营业收入的8.95%;委托经营管理收入0.12亿元,同比下降8.35%,占营业收入的0.79%。▎红星美凯龙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8.9% 自营商场收入相对稳定2022年红星美凯龙营业收入为141.38亿元,同比下降8.9%;归母净利润为7.4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16亿元。报告期内,红星美凯龙自营商场收入达78.68亿元,同比微降;委管商场贡献收入21.74亿元,同比下降33%。截至2022年12月底,红星美凯龙共经营94家自营商场,284家委管商场,8家战略合作商场,57个特许经营家居建材项目,共包括476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23个城市,商场总经营面积2251万平方米。▎欧派家居2022年营收同比预增5%-15%欧派家居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称,因坚持欧派家居大家居战略等因素,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约10.22亿元到3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到15%。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约0万元到1.33亿元,同比增长0%到5%。服务商▎京东物流全年亏损13.97亿元 四季度净利润下滑18.6%东物流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京东物流营收达1374亿元,同比增长31.2%,年度亏损13.9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58.42亿元。2022年四季度,京东物流营收430.08亿元,同比增长41.1%;但是净利润4.92亿元,同比下滑18.6%。其中,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达891亿元,同比增长50.8%,占总收入比例达到64.9%,相较于去年水平进一步提升。从业务层面来看,2022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收入达774亿元,业绩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和单位客户平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物流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近8万家,同比增长7.1%,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单客户平均收入达36.5万元,同比增长6.9%。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在全国运营超1500个仓库、2000多个云仓,仓储网络总管理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达达2022年总营收近百亿 京东到家GMV增长46.9%达达集团发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2年第四季度内,达达集团总营收达26.8亿元,同比增长31.9%。从2022全年来看,达达集团总营收为93.7亿元,同比增长36.4%。财报显示,达达集团在2022下半年实现正向自由现金流。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至12月,京东小时购平台GMV同比增长超80%。2022年全年,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为633亿元,同比增长46.9%;活跃门店数超22万家,同比增长超50%。单看四季度,京东小时购GMV同比增长超80%。京东小时购重要入口之一的同城频道GMV同比增长超过3倍。除了搜索、同城频道入口外,达达集团进一步实现了京东首页推荐流的LBS化,为小时购带来更多流量。达达快送平台四季度营收为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达达快送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超50%,饮品收入同比增长超150%。2022年全年,达达快送平台的年活跃骑手达100万,同比增长超40%。▎顺丰2022年营收增长29%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增长超1倍顺丰2022年年度财报显示,顺丰2022年全年营收为2674.9亿元,同比增长2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7亿元,同比增长44.62%。顺丰表示,尽管 2022 年度受到部分网点因疫情阶段性封控、燃油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国际空海运价格下行等影响,公司业绩依然实现较好增长。财报显示,顺丰核心业务时效快递2022年收入为1057亿元,同比增长6.8%;经济快递业务收入255.5亿元,同比略增0.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快运业务营业收入279.2亿元,同比增长2.3%;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为878.7亿元,同比增长124.1%。营业成本方面,顺丰2022年度营业成本为2340亿元,同比增28.93%。其中运力成本为1068亿元,同比大增50.80%。▎顺丰同城2022年营收增长25.6% 净亏损同比下降68.1%顺丰同城发布2022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顺丰同城实现营业收入102.65亿元,同比增长25.6%;净亏损大幅收窄至2.87亿元,同比下降68.1%,净亏损率也同比下降了8.2%至2.8%。顺丰同城2022年全年实现毛利4.1亿元,毛利率增加至4.0%。财报显示,2022年顺丰同城的同城配送服务持续向好,实现收入65.48亿元,同比增长28.7%;非餐场景也增长强劲,实现收入24.17亿元,同比增长29.2%。目前顺丰同城已经覆盖了全国约2000个市县,其中24小时运营市县已经增加至1300个,同比增长超80%。C端业务方面,财报显示,2022年顺丰同城面向消费者的收入为18.99亿元,同比增长57.3%;年度活跃消费者多达1560万人,同比增长47.5%。B端业务上,2022年顺丰同城面向商家的收入为46.4亿元,同比增长19.8%;年度活跃商户规模达到33万,同比增长27.7%。此外,财报显示,2022年顺丰同城近场电商和近场服务等高附加值场景收入维持高增速发展,同比增速超50%;茶饮、便利店、美妆、医药、数码3C与宠物等代表性品类收入均同比增长超100%。▎中通2022年市场份额扩大1.5%中通快递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中通全年营收353.8亿元,同比增长16.3%,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7.6%至68.1亿元。第四季度实现营收98.7亿元,同比增长7.1%,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1.5%至21.2亿元。2022年,尽管新冠疫情持续且经济疲软,中通快递实现了业务量增量21亿件,全年包裹量达244亿件,同比增长9.4%;市场份额扩大1.5个百分点至22.1%。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通拥有网点数量31000余个,分拣中心98个,直接网络合作伙伴约5900名,干线运输路线3750余条,干线车辆数量超11000 辆,其中约有9700辆为车长15至17米的高运力车型。▎圆通2022年营业总收入535.46亿 同比增长18.58%今年1月,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35.46亿元,同比增长18.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86.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75亿元,同比增长82.7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392.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66.69亿元。根据圆通最新公告,今年1月快递产品收入30.68亿元,同比下降15.21%;业务完成量11.21亿票,同比下降15.64%;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74元,同比增长0.51%。2月快递产品收入39.54亿元,同比增长 53.48%;业务完成量15.59亿票,同比增长 61.2%。▎申通预计2022年归属股东净利润2.6亿元至3.3亿元 扭亏为盈申通快递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申通快递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至3.3亿元,同比增长128.59%至136.29%,上年同期亏损9.0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76亿元至3.46亿元,同比增长129.27%至136.69%,而上年同期亏损9.43亿元,同样扭亏为盈。具体到季度表现,2022年第四季度或成为申通快递实现全年扭亏为盈的重要抓手。根据公告,申通1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21.72亿元,同比下降15.33%;完成业务量8.06亿票,同比下降18.49%;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7元,同比增长4.25%。2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29.68亿元,同比增长58.81%;完成业务量 12.29亿票,同比增长 70.04%。▎韵达股份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08亿元至15.03亿元韵达股份年初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8亿元至15.03亿元,同比变动下降11.44%–增长1.75%,上年同期净利14.8亿元。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快递行业逐步进入传统旺季,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单票毛利和单票净利润同比、环比双升。根据公告信息,今年1月,韵达股份1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27.49亿元,同比下降30.53%。业绩变动主要系,2023年和2022年存在春节错期原因。而2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35.91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业务量13.81亿票,同比增长13.57%;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6元,同比增长11.11%。▎百世集团2022年营收下降32.2% 供应链管理服务微增2022年全年,百世集团总营收77.44亿元,同比下降32.2%;毛亏损2.64亿元,去年同期为1.99亿元。第四季度,百世营收为19.81亿元,同比下降27.3%;毛亏损为0.59亿元,去年同期为2.29亿元。百世集团表示,全年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UCargo业务线的停产,以及货运和全球货运量下降,四季度毛亏损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百世货运和百世供应链业务线的毛利率提高。细分业务方面,全年快运、供应链、国际业绩全年营收分别为48.9亿元、18.2亿元、9.2亿元。三项业务中仅供应链管理服务实现了增长,增幅0.4%,毛利率提高2.1个百分点至6.1%。▎宝尊2022年服务营收同比增长4.2% 收入结构调整宝尊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2年度,宝尊电商总净营收为人民币84.01亿元,同比减少10.6%,其中服务营收为人民币57.56亿元,同比增加4.2%。第四季度总净营收约为25.53亿元,non-GAAP经营利润为1.82亿元。2022财年,宝尊电商GMV为人民币842.74亿元,按年增加18.6%,经销GMV为人民币29.70亿元,按年减少31.5%,非经销GMV为人民币813.04亿元,按年增加21.9%。全年宝尊电商线上店铺运营总净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58%下降为51%,数字营销和技术服务占总营收的占比从上一年的17%提升到了21%。▎丽人丽妆去年新平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美妆电商运营企业丽人丽妆公布 2022 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2.42 亿元,同比下降 2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9 亿元,同比盈转亏。其中,新兴平台业务营业收入相比上年同期增长超60%,自有品牌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超60%。2022年,丽人丽妆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兴渠道业务保持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的抖音小店达到36家。此外,丽人丽妆还在持续开拓京东、唯品会、快手、小红书等境内主流电商购物平台及社交电商平台,合计新增10家店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丽人丽妆在运营店铺总数达162家,相比上一年年末增加13家。▎遥望科技预计2022年亏损收窄 鞋服带来的影响将降低遥望科技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亿元–2.5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近7亿元。直播电商业务实现GMV约150亿元,同比增长约50%,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的收入与利润规模得以实现较大增长。在考虑报告期内股权激励计划摊销费用5147万元的影响后,以子公司遥望网络为主的互联网营销业务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约2.7亿元。报告期内,疫情对公司鞋履业务尤其是线下渠道影响较大,使得该业务全年均处于亏损状态,预计鞋履业务全年产生经营亏损及计提坏账、存货跌价准备为尽快消除鞋履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公司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加大了清货力度,随着市场逐步回暖以及大部分鞋履库存陆续出清,未来只保留公司电商及线下渠道中少量必要的存货,2023年鞋履业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望大幅降低。▎有赞连续四季度收入环比增长 2022年新增付费商家超4万家港股上市SaaS服务商中国有赞公布了其业务升级为“私域运营解决方案”后的首份年度报告。公司在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14.97亿元,同比下降4.65%;归属母公司净亏损3.03亿元,亏损同比减少87.92%。根据财报,2022 年有赞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收入环比增长,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连续实现现金余额净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有赞商家交易额达到1014亿元,同比增长3%,非快手渠道的GMV相比2021年同比增长19%。报告期内,单个商家的平均销售额也再创新高,约为120万元,同比增长约9%。截至2022年12月31日,存量付费商家数量超8.3万家,年内新增付费商家数量超4万家,其中门店SaaS的新增付费商家占新增付费商家总数的50%。▎微盟2022年SaaS业务同比增长8.7%至12.92亿微盟集团 2022 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总营收 18.39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6.5%。经调整毛利率达到 11.2 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SaaS业务订阅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8.7%至12.92亿元,其中智慧零售板块同比增长45.5%,收入达5.13 亿元,拉动每用户平均收益同比增长12.3%至12968 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熊电器投资价值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