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的末代皇帝叫辽国耶律和萧氏延禧?

历史上的北宋和辽国是大国间和谐相处的典范,自“澶渊之盟”后,两个并立的超级大国之间和平共处了一百多年,直到北宋和金国的“海上之盟”后终止。在这期间,两国的关系其实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辽国向北宋称侄到北宋向辽国称侄,虽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自外交手段的不同,两国间的关系和地位随时在变,但大体上还是相对友好的,同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又有着漫长相交的国境线,能实现共同和平是很不容易的事。不过这一切在遥远北方的女真人建立金国后都被打碎了,从公元1125年到1127年,短短两年间,没落的辽国和腐朽的北宋双双被金国强大的武力碾碎,不但国家灭亡,而且互为叔侄的两国元首,即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和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赵桓也都被金兵活捉,同时被俘的还有已经退位的北宋徽宗赵佶。这几位曾经的九五之尊被俘后虽然过得很凄惨,但当时的金国皇帝并没有杀他们,还封耶律延禧为海滨侯、宋徽宗为昏德公(后改为天水郡公)、宋钦宗为昏德侯(后改为天水郡侯)。北宋和辽国做了一百多年的兄弟之国,两国的皇帝也算得上是亲戚,并且同为亡国之君,不知道他们在辽国互相见面后的心情如何?根据野史札记《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宋徽宗赵佶死后,天祚帝耶律延禧和宋钦宗赵桓是有过会面的,并且两人还曾同床共枕过。海滨延禧谓帝曰:“赵公,汝自何来”帝曰:“自源昌州宛转近六五千里,父母妻子皆死,何苦如是!”延禧曰:“吾与公大同小异。我已自海耀州至,已及五千里。向日燕京相别,今方再见,路途辛苦,与死为邻,今日感荷皇恩,再归至此,自升天不若是。”左右人曰:“但相劳问而已。”是夜宿于室中,二人同床,女真四人亦在室中,二人至晓无敢说一言者。来日有人引帝及延禧入小院中,庭宇甚洁,令二人坐左庑校椅上,二人相谓曰:“不见此物十二年矣!”有紫衣传圣旨曰:“耶律延禧同赵某并免朝见,并赐入鸿翼府监收。”金人之鸿翼乃大朝之鸿胪也。二人并再拜谢恩。有旨,仍赐冠服,只在鸿翼府小室中居止,得与延禧共房,亦尝得见金人。至晚,亦有传送饮食,其人有数辈,更替相视,亦监临谨视之意。一日,海滨侯执帝手私语云云,帝拱手加额曰:“皇天,皇天!”同为亡国之君,又是一样的无法保护自己的妻儿子女,两位寄人篱下的皇帝除了互相诉苦,也不敢有任何抱怨的心情显露,除了祷告上天为何不公外,也只能战战兢兢的苟且偷生。即便如此,同病相怜的两人也没能得到善终,在金人眼里,他们就是可以任意欺凌的玩物。至正隆五年,命契丹海滨延禧并天水赵某皆往骑马,令习击掬。时帝手足颤掉,不能击掬,令左右督责习之。正隆六年春,亮宴诸王及大将亲王等于讲武殿场,大阅兵马,令海滨侯延禧、天水侯赵某各领一队为击掬。左右兵马先以羸马易其壮马,使人乘之。既合击,有胡骑数百自场隅而来,直犯帝马,褐衣者以箭射延禧贯心,而死于马下。帝顾见之,失气堕马。紫衣者,以箭中帝,帝崩,不收尸,以马蹂之土中。褐衣、紫衣皆亮先示之意也。帝是岁年六十,终马足之祸也。是岁,亮刷兵马南征矣。金正隆五年是公元1160年,其时,耶律延禧(公元1075年生人)已经八十多岁了,赵桓(公元1100年生人)也已经六十岁了,在古代,都是已经算是知天命的年纪,苟且了三十多年,这一对难兄难弟终于同年同月同日死去,给自己屈辱不堪的一生划上了句号。《大宋宣和遗事》非正史,所以该书的记载并非真实可信,不过根据该书描述的宋钦宗死后第二年,金废帝完颜亮即发兵攻打南宋可以判断出,完颜亮大概是故意搞死两位亡国之君的,耶律延禧还好说,辽国残余远在万里之外(耶律大石创立的西辽),因此耶律延禧没什么政治价值,可宋钦宗却是挟制南边邻国南宋的有力武器,若非完颜亮已经打定主意要和南宋撕破脸,估计宋钦宗还能多苟活一阵子。宋钦宗的死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至少南边的宋高宗可以放下最后的担心安心做皇帝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国耶律和萧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