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祥处理情况文抄家?

  题:一个丫鬟的婚事,导致贾府被抄家,你看懂了吗?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查检大观园源于邢夫人从傻大姐手中得到一个绣春囊,而邢夫人此次相遇呆大姐,是因为前一刻贾母着急贾府众人,严阵以待要查赌。至于王熙凤带着邢夫人的陪房去大观园四处院落检查,又是以查赌为由。原文中写道:  如今唯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的人这空儿,把周瑞家的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  那么,贾母为啥会兴师动众地去查赌呢?因为贾宝玉装病说自己被吓坏了!晴雯为啥怂恿宝二爷装病呢?因为贾政要问他的学业?贾政为啥突然要找贾宝玉呢?因为贾环要娶彩霞,赵姨娘说出贾宝玉已经有了姨娘,政老爷要亲自来问此事呢!真个是环环相扣!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是写王熙凤的心腹仗势欺人,要强娶彩霞为妻。  凤姐儿见问,便说道:“不是什么大事。旺儿有个小子,今年十七岁了,还没得女人,因要求太太房里的彩霞,不知太太心里怎么样,就没有计较得。前日太太见彩霞大了,二则又多病多灾的,因此开恩打发他出去了,给他老子娘随便自己拣女婿去罢。因此旺儿媳妇来求我。我想他两家也就算门当户对的,一说去自然成的,谁知他这会子来了,说不中用。”  看官听说,王熙凤这一番话,信息偏多。其一、旺儿家的孩子看上王夫人的丫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蓄谋已久。其二、彩霞在王夫人房里,众人不敢轻举乱动,彩霞一离开王夫人,旺儿媳妇就动手了,然而,彩霞明知道对方是凤姐的心腹,却依然严词拒绝了对方。  那么,对于丫鬟们婚嫁这件事,贾琏又是怎么说的呢?贾琏认为,纵然是主子,也不能太霸道,还是得好好跟人家求亲。  贾琏忙道:“我明儿作媒打发两个有体面的人。你只给你姑娘磕头。我虽如此说了这样行,到底也得你姑娘打发个人叫他女人上来,和他好说更好些。虽然他们必依,然这事也不可霸道了。”  后来,林之孝知道了,便劝谏贾琏莫管此事,并且给出了两个信息:其一、听说彩霞这几年越发出挑的好了,虽说是丫环,但人生大事很重要,她值得一个好人家;其二、旺儿的那小儿子吃酒赌钱,在外头无所不为,配不上彩霞。其三、旺儿的那小儿子太不像话,只是碍于王熙凤的情面,不然早收拾他了。  贾琏听了,便打消了让彩霞嫁给来旺儿孩子的念头,还要给他一顿棍,锁起来,甚至要找旺儿夫妻问话,然而,王熙凤却不高兴了,说是已经说成了,贾琏只好罢休,让旺儿夫妻以后好生管教儿子。  看官听说,彩霞虽然只是一个丫鬟,却有自己的想法,虽是等父母择人,心中却与贾环有旧。至于旺儿夫妻来求亲,彩霞生恐旺儿仗凤姐之势,一时作成,终身为患,并早早开始为自己筹谋。  (彩霞)遂至晚间悄命他妹子小霞进二门来找赵姨娘,问了端的。赵姨娘素日深与彩霞契合,巴不得与了贾环,方有个膀臂,不承望王夫人又放了出去。每唆贾环去讨,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贾环也不大甚在意。无奈赵姨娘又不舍,又见他妹子来问,是晚得空,便先求了贾政。  看官听说,赵姨娘虽然是贾环的母亲,但也只是半个主子,这样的大事,自己显然做不了主,只能求助于贾政。  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的姨娘人选,王夫人早已内定了袭人,而贾母安排晴雯去照顾贾宝玉,也是留着晴雯将来给宝玉当姨娘使唤的意思。但,这些事,贾政似乎全然不知。  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  有意思的是,作者不等赵姨娘说破王夫人给贾宝玉内定姨娘之事,就被外面一声响打断了。紧接着第七十三回,便是赵姨娘房内的丫鬟小鹊前去怡红院告密。  小鹊笑向宝玉道:“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前说了。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  看官听说,贾宝玉是个读书识字的公子,听见父亲明儿要见他,生怕贾政要靠自己学问,连夜秉烛苦读。  话犹未了,只听金星玻璃从后房门跑进来,口内喊说:“不好了,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众人听说,忙问在那里,即喝起人来,各处寻找。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神思,明日也未必妥当,心下正要替宝玉想出一个主意来脱此难,正好忽然逢此一惊,即便生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着了。”  有人穿墙而过,对应了赵姨娘的话头被打断,人人都以为贾府进了贼,贾母听说自己的宝贝孙子因此病了,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贾母一句家人(下人)是贼,对应三姑娘自杀自灭之说。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缘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  不问还好,一问发现贾府的下人们竟然吃酒赌钱为常事,怕起争端,更怕藏贼引奸引盗之事,无所不出,最终勒令众人严查。查得大头家三人,原来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家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  《红楼梦》原是《明末清初史》,大抵袭人不过是东林党人,是崇祯自选的臂膀,晴雯的原型,其中有阉党的影子,是贾母(天启帝朱由校)临终托孤之人。文中雀与鹊相关物事,是写“朱明”。彩霞与彩云,为何爱上赵家之贾环?家患者,李自成也!王熙凤与旺儿一家,是清朝。  换句话说,彩霞的婚事,便是汉人江山的归属之事。彩霞不爱宝玉爱贾环,宝玉被贾环烫伤,继而被赵姨娘和马道婆所害,便是崇祯亡国,是贾府第一次被抄家。而“来旺妇倚势霸成亲”则是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城,是写贾府的第二次被抄家。换言之,彩霞的婚事导致贾府被抄家,便是贾探春口中的自杀自灭。  为啥作者要于此处写“懦小姐不问累金凤”,又写江南甄家送来一架头等的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什么又是迎春丫环司棋的绣春囊事件?不过是南明故事罢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应天府的门子在解说“护官符”时说四大家族“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门子这段话,对也不对!说“对”,在于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确实是一党。从宁荣二公开始,联合史家、王家和薛家结成利益联盟,四家各有姻亲关系,联系紧密。史家、王家和薛家更是惟贾家马首是瞻,甘做贾家附属。当时贾家势力过于庞大。说“不对”,在于天下没有牢不可破的利益关系。数十年过去,四大家族早已不是当初的战友,联盟的凝聚力也不复曾经。随着四家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领头羊贾家弃武从文转型的不顺利,已经没有人家具有绝对的领导力。则必然会导致四家人心思变,各谋出路,不可能一棵树上吊死。此时要是还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肯定不恰当。四大家族每家那么多的利息纠缠,虽是亲戚,却也早都各怀鬼胎名存实亡。他们本是利益的聚集,自然也会因利益反目。曹雪芹虽然没有明确交代四家存在的真实问题,却也隐写了三件事,给四家的关系做了很好的注解。一,薛蟠父亲追随义忠亲王老千岁不成,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薛家勉强保住,也是其他三家怕受连累而不得已出手相救。但薛家冒险另谋出路,已经说明四大家族内部的分裂。二,宁国府从宁国公开始把持京营节度使,成为京城和皇帝的守卫。京营是贾家的“后花园”,也是与皇帝平衡的重要筹码。贾家第三代弃武从文,避免皇帝猜忌,实在不方便再把持京营,不得已将京营交给四大家族内部的王子腾。实际“京营”还在贾家掌控之中。然而,王子腾却“轻易”地将京营还给了皇帝。“京营”对贾家多重要,王子腾不会不知道。他牺牲贾家利益,用京营换来高官厚禄,也换来王家的崛起,对贾家来说就是背叛。三,史家这边也不安分。保龄侯史鼐继承了哥哥史湘云父亲的爵位。史家却只有史湘云与贾家亲近,其他人都不怎么来往,更是与王家、薛家保持距离。之所以如此,在于史家出了一个忠靖侯史鼎。忠靖侯史鼎未必与保龄侯史鼐、史湘云父亲是亲兄弟。堂族的可能更大。甚至保龄侯史鼐,也未必就是湘云的亲二叔,堂叔也不是不可能。但这些不重要,史鼎能够封侯,足以证明他有能力,也把握住了时机。宁荣二公那个时代英雄辈出。只要有能力就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出人头地。保龄侯史公更是“尚书令”等同宰相,不比汉初三杰的“萧何”差。但史鼎作为史公的孙子,他要想在和平年代建功立业,还能追上祖父的爵位,无疑很难。推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扶龙”。也就是说史鼎在皇帝登基时出了大力,立下大功劳!从时间的巧合上,不免要从薛家追随义忠亲王老千岁失败,薛蟠父亲惨死这件事产生联想。很显然,薛家大爷和史鼎在当时,分属义忠亲王老千岁和当今皇帝两个阵营。表面看是四大家族在两面投机双保险,实则更可能是四大家族内部“分裂”的象征。对于这段历史,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借用唐初的“玄武门之变”来解释就一目了然义忠亲王老千岁就像太子李建成。当今皇帝就像秦王李世民。太上皇无疑像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之变”的结果都知道,皇帝退位成太上皇,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棺材板都无法用,薛家投机失败一败涂地。新皇笑到最后登基,对追随自己的肱骨之臣大加封赏。于是忠顺亲王、忠靖侯史鼎都是“忠”字开头的封号。这在四王八公这伙老臣子中,一个都没有。贾家作为太上皇老臣,当初选择观望,势必就得不到任何好处。尤其贾家对当今皇帝得位不正,就像焦大看不起贾敬(贾敷不死,没贾敬什么事)、贾珍、贾蓉一样,“不忠不顺”,才为日后抄家埋下伏笔。史家一门两侯,在于子孙阶梯教育得好。但忠靖侯史鼎既然是皇帝的亲信忠臣,必然会对兄弟保龄侯史鼐产生影响。于是,我们看到保龄侯府只有史湘云来往贾家,与其他三家都保持适当距离。史家更是早早就“穷”了。衣服都需要自己做,其他方面更是开源节流。竭尽所能地“低调”!史家在四大家族内若即若离,分明是忠靖侯史鼎察觉到其他三家对皇帝“不忠”的未雨绸缪。他们四家牵扯太深,想要不受连累,必然要有“投名状”。虽然不清楚最终贾家如何抄家,推测还是内部出了“内鬼”。才有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这一说。皇帝早有对付贾家之心,当初戴权卖给贾珍的五品龙禁尉就是个明显圈套,为贾家日后抄家伏笔。那时候史家最可能全身而退。他们作为内鬼的嫌疑最大。史湘云被嫁给冯紫英,本就是推动贾家与北静王结党的关键。但根据妓女云儿的伏笔,湘云日后流落到烟花巷,最终被史家无情抛弃了。史家对末世早有应对之策,甚至一早就在配合皇帝针对四王八公的一系列动作。尤其忠靖侯史鼎的立场,最为重要!文|君笺雅侃红楼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趣侃红楼270:人前尽孝心,王熙凤趣讲笑话,聋·子放炮仗,荣国府事出突然贾母在元宵节当晚,给众人讲了一个喝“猴儿尿”嘴巧的故事。表面看似乎是调侃王熙凤能说会道是喝了猴子尿。深层次去解读这个故事,曹雪芹分明借此揭开贾家等八公跟着北静王结党不忠不顺,为皇帝所忌惮的真相。详情见上文。贾母的笑话一说,引得哄堂大笑。所有人都知道是在调侃王熙凤“喝了猴子尿”。偏偏王熙凤不承认,笑道:“好的,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尤氏娄氏都笑向李纨道:“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王熙凤说自己“笨嘴笨腮”,妯娌尤氏、娄氏和李纨都不同意。谁吃过猴儿尿,谁知道。妙在“别装没事人儿”,指出王熙凤能说会道会讨贾母关心,也最得老太太宠爱。妯娌四个这一番话,与贾母笑话呼应,正是应景。又惹得众人笑个不住。薛姨妈又笑道:“笑话儿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贾母的笑话让人发笑,读书人也不例外沉浸其中。然而,随后王熙凤说的两个半截笑话,却并不那么“好笑”,才是真正要说一说的。所有人都知道王熙凤讲笑话是重头戏,早都翘首企盼。就像当初“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都等着看刘姥姥一样。所以干脆作弊,击鼓传花不出意外落到了王熙凤的手里。众人兴致高涨,都催王熙凤快点喝一盅酒,讲一个差不多别太好笑让人肚子疼。(第五十四回)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众人听他说着,已经笑了,都说:“听数贫嘴,又不知编派那一个呢?”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王熙凤正言正色地说出这个笑话,是应着当晚元宵夜宴的景说的。她说“祖婆婆、太婆婆、婆婆”,是从贾蓉媳妇到贾母那说。“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则反过来从贾母到贾蓉媳妇。其他各种孙子、孙女也是数着贾母的这些晚辈一大堆……王熙凤耍开嘴皮子,众人都以为她要“反击”贾母刚才说的那个“猴儿尿”故事了,等着看她发动攻击。于是尤氏先发话警告她“不要招我,否则撕了你的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王熙凤竟然立即借坡下驴,“人家费力说,你们混,我就不说了。”她竟然真的不说了。贾母和众人听得正兴头,想要知道后文,见她不说了,就笑着让她继续说:“你说你说,底下怎么样?”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底下就团团地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这叫什么?索然无味啊!尤氏、贾母白给她做了一次捧哏,说好的笑得肚子疼呢?众人见他正言厉色地说了,别无他话,都怔怔的还等下话,只觉冰凉无味。史湘云看了他半日,凤姐儿笑道:“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不但书中人觉得无味,读书人也一时不解她这笑话有啥意思。那么王熙凤讲得这个笑话,真的一点意义也没有么?并不!注意凤姐讲了那么一大家子人,在人们期望的“笑果”中,却只得了“散了”二字,突出贾家即将面临的转折。贾母的猴儿尿故事,通过九个大媳妇不想着如何孝顺,反而找阎王去问为什么嘴笨不会讨巧,岂不是找死!结果偏偏来了已经是孙行者、但曾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告诉她们真相!是暗示贾家被北静王结党做齐天大圣当年事,结果注定要见“阎王”。想要逃过一劫,唯有老老实实“乖顺”做孙行者,才会被皇帝满意饶过一命。就像喝了猴儿尿讨婆婆关心的小婶子一样。贾家的结局唯有改弦易辙才有出路,但他们却一意孤行把路走死。致使抄家,将一大家子“散了”。王熙凤这个笑话揭露出贾家最终的那个结局。虽然一点都不好笑,却是曹雪芹借王熙凤的“强弩之末”影射贾家将来的树倒猢狲散!王熙凤见众人没反应,她的真正表演其实没完,都是套路,就有说了一个:(第五十四回)“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众人听说,一回想,不觉一齐失声都大笑起来。说实话,王熙凤两个笑话加一起,都不如她刚才学女先儿讲贾母“掰谎记”有意思。这就像刘姥姥当初那个“老刘老刘”一样,如果不靠气氛烘托,根本就没什么好笑。王熙凤这个“聋·子放炮仗”笑话,如果没有气氛烘托也并不好笑。关键问题还在那个“散了”之上。连续两个笑话都是补充贾母“猴儿尿”故事关于贾家败亡的影射。曹雪芹放弃搞笑,用差强人意的效果,借王熙凤之口说出“散了”的事实。不好笑,在于故事影射的事实太残酷。猴儿尿笑话,讲述贾家与北静王结党的危险,以及要忠顺皇帝才能自救的现实。婆婆孙子笑话,讲述贾家最终没能改弦易辙而“散了”,这些老人、媳妇和孩子的遭遇。聋·子放炮仗笑话,则讲述贾家败亡的真相。是一系列故事伏笔的终点。下面就讲一下这个故事。“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红楼梦》的关键时间就是正月十五。香菱在正月十五丢了,甄家家破人亡。元春在正月十五省亲,成为贾家败亡的标志性事件。贾家响应太上皇旨意省亲,必然被皇帝猜忌和不满。这次正月十五贾母、王熙凤的故事,所看戏剧《八义·观灯》背后的《赵氏孤儿》故事,都预示贾家即将由盛转衰,败亡进入倒计时。而八十回结束前中秋刚过,下一个元宵节是关键时间节点。“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贾母说一家子十个儿媳妇,只有小婶子能说会道,九个大儿媳妇都不受待见。新不如旧。九个代指四王八公这伙老臣,九指多。“几个人”同样也是指“一伙”的意思。从秦可卿死后葬礼,君笺雅侃红楼就认为北静王在拉拢贾家结党。到第二十八回贾宝玉用扇坠“玉玦”换得北静王给蒋玉菡的茜香罗汗巾,代表贾家决定与北静王结党。“房子大的炮仗”,真要是点着了一定惊天动地,有什么事比“谋逆”更惊天动地?“往城外放去”,根据贾元春判词提醒,元春之死类似杨贵妃和孙权皇后潘淑一样,都是卷入皇权之争被皇帝“缢死”。贾家最终结果就像杨贵妃的杨家,在一场发生在城郊类似马嵬驿的地方,卷入北静王的谋逆之事而败亡。“引得上万人跟着瞧去”,北静王纠结了上万人,但真正的“骨干”只有四王八公这些人,其他都是“看热闹的”。“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这伙人里有一个人破坏了既定计划,没等到目的地就发动了叛乱,致使计划改变。“只听‘扑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万万没想到,房子大的炮仗,竟然只扑哧一声,偃旗息鼓了。显然是出了大问题。众人本就乌合之众,既然没想都怕被连累,干脆就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得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抬炮仗的几个人,就是北静王这一伙“逆贼”,但“扎炮仗”的却另有其人。这个人从大明宫内相戴权出来卖给贾珍五品龙禁尉看,无疑指向了退位的太上皇。戴权是太上皇老人,更是贾家等四王八公老臣的老朋友。他掌握的龙禁尉只吸收王公贵族子弟,不要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这等新贵,三百龙禁尉这伙“少爷”的家庭,都是太上皇老臣,可不止一万人。北静王等人傻就傻在太上皇与皇帝虽然不睦,到底还是父子,怎么可能让他们以下犯上。整件事背后真要对付的,其实只有抬炮仗的四王八公一伙。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场针对“四王八公”老臣削藩夺爵的阴谋和骗局。当日戴权在宁国府的逗蜂轩卖出龙禁尉,就是太上皇在“扎”这个放不响的大炮仗。“蜂”为蜂麻燕雀,古代四大骗局之首。以人多,设局庞大为特点,将被骗之人骗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为什么是“聋·子”?皆因贾家被北静王拉拢,只是对皇帝疏远他们“心有不甘”,而不是真要谋反。就像焦大威胁贾蓉“红刀子进白刀子出”,也没有真心要反了。北静王拉拢贾家是阴谋利用,贾家落入太上皇甚至皇帝设计的“谋反”圈套也是被骗。从始至终他们就是“瞎·子和聋·子”。被人利用而茫然无知。所以,才会有那个“冯渊(逢冤)和石呆·子”的故事,影射贾家起码荣国府是逢冤受了连累。贾元春判词图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串香橼”,“弓”代表军事冲突,代表鸟尽弓藏。“香橼”则代表“心有不甘”。皇帝早都要收拾贾家了。王熙凤的“聋·子放炮仗”故事,算是全面揭开贾家最后被抄家的荒唐真相。只可惜到那时候,在座的所有人也都“散了”!当然,从故事来看,就是不断反转造成情境可笑。她最后也圆了第一个故事:“好啰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节也完了,我看着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那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了。”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文|君笺雅侃红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安祥处理情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