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废水会变成雨水吗需要多少年消失

“世界在人类未诞生之前便已存在,也将会在人类全部灭亡后毁灭。”稻盛和夫
作者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渔业组织的强烈反对,为一己私利把核废水问题抛给太平洋,一系列行为给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和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核废水一旦排海,放射性物质将在57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这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以及周边国家人民的切身利益。早在2008年,稻盛和夫成立了环境文明伦理研究中心,试图探索21世纪的新伦理,构筑持续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不仅是坚韧的企业经营者,稻盛先生拥有“人类共同体”的利他之心和慈悲关怀。他和历史、环境、人口、能源资源等领域的日本学者向地球与人类未来投以热切关注和危机感。“我们犹如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一旦这只船鸣笛,就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小船鸣笛相应,期待这些小船能够卷起强有力的洪流。”本文摘选自稻盛和夫环境文明伦理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作品《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与万物共生:低碳社会的发展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身边的经济学授权发布,以下,Enjoy:01
没有永不消逝的文明回顾漫长的人类文明史,没有永不消逝的文明。特别是一味掠夺自然的文明,其历程更为短暂。掠夺规模越大,文明发展越繁荣,但同时也崩塌得越彻底。现代文明对自然大规模的掠夺与破坏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因此人们对于现代文明即将迎来终结的猜测也是合乎情理的。现代文明何时将以何种形式崩塌?未来,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的世界?为了探明这些问题,为人类敲响应对这些危机的警钟,我认为很有必要提出对策与见解,以采取措施渡过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危机。我们犹如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一旦这只船鸣笛,就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小船鸣笛响应,期待这些小船能够卷起强有力的洪流。02欲望无限扩大衍生的悲剧人类在追求文明内在的普遍性、合理性和功能性的过程中,扩大了生产,促进了人口增长,催生了对食物与资源的争夺之战。为了争夺食物与资源,人类大力发展武器和作战技术,同时,更大程度上扩大了食物和资源的生产规模。为满足消费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不知不觉间演变成了为生产而进行的消费,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文明发展是其必然结果。同时,经济模式也变成了先是大量生产产品,而后通过宣传的手段对产品进行销售的模式。文明将人类的欲望无限扩大,使森林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铁器的便利性,大量生产铁制品。随着铁制品生产数量的增加,炼铁所需的炭的生产也必然急剧增加,因此人类大量砍伐树木。在气候干燥、降雨集中在冬季的地中海式气候地区,林木再生能力较低,森林在逐渐消失。03因人类欲望膨胀而恶化的地球环境回顾人类历史,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欲望的解放普及到普通市民的时代,对于长寿、吃饱以及性自由的欲望已经普及到普通市民。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人类寿命不断延长,现在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是67岁,达到了日本昭和四十年(1965年)时的平均寿命。但是,根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0亿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每六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面临饥饿问题。与此同时,世界肥胖人口数量居然达到20亿人,饥饿与胖肥的两极化正在不断发展。如果世界人口照此速度不断增长,会带来什么后果?2008年联合国对人口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数量将达到91.5亿人。虽然这个数据与两年前的预测数据91.9亿人相比有所下降,但世界新增人口有98%将来自贫困国家及地区。我认为,到2025年,在世界人口突破80亿人口大关之时,地球将会出现大变动。04遭受持续性破坏的生态系统人类破坏生态系统,使得人类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得十分脆弱,从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可以看出,其造成的后果甚为严重。美国南部遭受飓风卡特里娜的侵袭,给美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孟加拉国两三年必然发生一次大洪水;甚至,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的洪水灾害也越发严重,印度尼西亚的洪水与周边的森林大量遭受砍伐有巨大的关系。地震和旱灾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们认为这是由气候异常引起的,但实际上,能够引发自然灾害的气象异常现象并没有增多。数据显示,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年只会发生0.27起气候异常事件,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这个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为何自然灾害的数量在增加呢?原因之一就在于,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系统如今已经变得十分脆弱;另一个原因是,在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居住的人群过于密集。如今,新型病毒也不断出现。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应该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吧。众所周知,这些病毒的出现与自然环境遭受破坏有巨大关联。有数据显示,迄今为止,世界上大约有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世界上每年因艾滋病病毒而死亡的人数约为300万人。艾滋病与14世纪在欧洲流行的鼠疫及西班牙流感共同被称为世界史上的三大疾病。虽然艾滋病无法痊愈,但是随着人类不断研发抑制病情发展的药物,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艾滋病已经不是危及人类性命的疾病了。然而,在非洲,由于药物价格依然昂贵,每年有20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在非洲南部的斯威士兰,成年人中有23%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有研究数据表明,一旦禽流感病毒开始流行,世界上将有15亿人严重感染、5亿人死亡。此次的猪流感病毒的毒性似乎不高,但一旦病毒发生变异,有可能会酿成西班牙流感那样的悲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爆发大型流感。最新研究数据表明,1981年因西班牙流感死亡的人数,包括至今未做出统计的非洲及印度在内,有8000万~1亿人。当时,全世界25亿人中,有一半人感染西班牙流感。05
人类毁灭的过程我想思考一下人类文明崩塌的过程。现在,人类已经在40%的地表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开垦耕地、建造城市、兴建道路、填海造地,通过人类的活动改变着地球。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人类活动的范围将扩大到地表面积的70%,到那时,无论我们再怎么呼吁保护环境,也无济于事了。到2050年,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问题越发严峻,生态系统也将失去平衡。最终,在粮食不足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下,人类文明走向崩塌。以上,便是我所预测的人类文明走向灭亡的过程。06人类活动原理的三法则我认为,人类的活动原理遵循着以下三个法则,而这三个法则自始至终都制约着人类解决问题的脚步。1.错误性聚合所谓错误性聚合,指的是每个当事人觉得最佳的想法聚合在一起反而产生反作用。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人想换台大电视机,有人想买空调,有人甚至想建一栋自己的房子。日本有5000多万户家庭,每实现一个这样的梦想,都会增加日本二氧化碳和废弃物的排放量。2.生活价值的不可逆性很多人认为,提高生活的快捷性和便利性才是生活的价值所在。一旦生活水平提高了,再想通过自己的行动降低标准,便是很难的事情。若想要实现日本鸠山政府时期所倡导的低碳社会,减少25%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需要禁止一般家庭对于空调和汽车的使用。但是,有多少人能保证不用呢?3.路径依赖性在某个时点做出的选择,即使当初做选择时的条件发生变化,选择依然存在。这一法则如实说明了,要改变已经适应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今后,人类将何去何从?虽然地球还有50亿年的寿命,但是可能在此之前,地球就会毁于人类文明。列维·施特劳斯曾在他的著作《忧郁的热带》的结尾写道:“世界在人类未诞生之前便已存在,也将会在人类全部灭亡后毁灭。”关于作者:稻盛和夫,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本文整理自《与自然和谐》,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shenbianjun”,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延伸阅读·
《与自然和谐》稻盛和夫重磅新书 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作者:[日] 稻盛和夫、陈琳珊 译正版购买

1个回答
日本政府向国际社会通报,计划在2022年将核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这一决定在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而实际上,核污染水实际上早已开始排放,地下水中的核污染水早已排放至海洋。2011年福岛核事故本质上是一次放射性物质泄漏,由于泄漏涉及到泄漏的核电站的所有部分,故致使排放出的水涵盖了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目前日本还在继续向海中排放大量的核污染废水。然而,这些排放具有危险性。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东北亚的渔业地区,危害到周边国家的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居民的健康。此外,由于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是不可逆的,故排放核污染水的后果可能意味着我们的下一代也将受到长期不可逆转的损失。那么,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显然是有的。将核污染水储存和处理需要成本和时间,但这是日本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美国实际上帮助日本清理了污染物,如果该国政府能与日本政府合作采用国际标准来协力解决问题,那么这个过程就可以变得更加有效。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当地人口及其产业,并在同样的时间内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最终我们应该承认,解决核废水这个问题不是日本等国家单独面对的挑战,而需要全世界的支援和协助。目前解决污水排放的最佳做法是通过采用协作方法、开展信息共享和国际交流,如此才能朝正确的方向走。已赞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废水会变成雨水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