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回忆录一般多少字可以写100个字吗?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是一本由李宗仁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8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精选点评:  ●唐德刚的文笔不错  ●“蒋先生专横一生,目无法纪,此次或能因我一言而悟及国家尚有名器,非他一人所得而私也。”  ●景升再世,诸葛何能?  ●很有意思的人物  ●看了抗战那段,把蒋介石黑得体无完肤。  ●桂系军阀首领之一!!去过其在桂林的老宅,敬佩!  ●经唐sir一加工,颇有些传奇的味道。   ●张自忠将军!  ●可以了解国民党历史和蒋介石性格。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读后感(一):一代帅才  一代帅才。一介平民起家,亲手发动北伐战争,完成国民大革命。爱民国更爱中华,乃至晚年不惜冒政治风险,回到故土。德邻公永垂不朽。  李公回忆录中提到,清末中国人充满信心将会恢复一流强国地位,而一旦到了民国,反而国之不国,验证了那句话:一代不如一代,民国不如清,无袁世凯的北洋不如有袁世凯的北洋,国民政府不如北洋……  此外,补充一点:北伐战争为李德邻公一手发起并推动,所以李公方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第一功臣。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读后感(二):是人就有弱点  看李宗仁的回忆录,会有很明显的感受,在李宗仁和蒋介石共事期间,李宗仁不论想法还是做法,总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反倒是作为国民党一把手的老蒋心胸狭隘且做得一塌糊涂。  也许就是作为政客的习惯吧,自己的责任总是有限的。国民党丢掉了江山,一把手负主要责任,我这个二把手无力回天。暂不去追究事实如何,至少到台湾之后的防守大陆进攻、土地改革等等,都是蒋介石在没有李宗仁的情况下完成的。  可见政客的话,永远都是听一半怀疑一半,并不是所有的政客都擅长说谎,而是他们永远不会说什么话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话说回来,这本书对于了解民国历史,了解国民党如何评价共产党,是大有裨益的。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读后感(三):了解民国历史  这本回忆录因为李宗仁本人的身份而显得特别。当然,因为是本人口述回忆,其中的内容不可全部都信。但是,李宗仁对于民国历史的观点轮廓上还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蒋介石本人的个性严重扭曲了民国的历史。  首先,李宗仁对于蒋介石排斥异己的独裁做法的鄙视贯穿始终。蒋介石军事不够硬,却喜欢瞎指挥,扭曲了很多战争的结局,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淞沪会战,内战期间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等待。李宗仁提供的主要论据是,战区司令很难调动战区内的嫡系部队。蒋介石的这种做法跟同时代英国的邱吉尔形成鲜明对比。  然后,民国期间国内一直战争不断,我以前一直认为就是简单的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但是,根据李宗仁的回忆,其中也有很多是因为蒋介石急于剪除异己,促使其他军阀占到国军的对立面。应该说蒋介石有凝聚全国实力的出发点,却采用了很低级的手段。北伐胜利到抗日战争有十余年的时间,国内却一直忙于内战。也难怪,中共统治大陆的十年内,李宗仁会对中共大声叫好。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读后感(四):一段历史不是一个人的过错  很喜欢这本书,在看这本书的那段日子里甚至走路时也会捧着书本看,因此也有些怠慢了身边的人。  德邻公是那个时代不可忽略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其为民国初年表面上的统一作出了相当的贡献,但又为实质上的分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身在其位,因此必须以其位其时代的高标准高要求来衡量他们,不仅其能力、功业,个人品行亦在考量范围之内。  李宗仁平民出身,并未受良好教育,但是极富领导才能与军事才能,个人品行甚佳。也许若他并非庶出,而为国民党嫡出,未必不能够成真功业。  回忆录较好的地方在于能够获得一手史料,从历史参与者本身的角度述说历史,不仅能够让我们的感觉更真实,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在当时情况下,以李宗仁的地位角色如何思考处理当时发生的著名事件。不足之处同样在于作者本身为历史参与者,因此未免在陈述时有利己倾向,使得客观感遭到怀疑。在之后阅读黄仁宇先生《从大历史角度看蒋介石日记》时,黄先生亦多次在书中反驳《回忆录》言论,认为李宗仁是在为自己开脱而将过错假于蒋公等。但总而言之,此书可以让我们真实的了解一个时代巨人奋斗的一生,从农家子弟到末代总统,其中不仅是个人天赋才华的体现,同时更是个人修养与节操的体现。  对于那段历史,个人总体的评价如此:中国政治病根并不在于非民主,而是分裂。李白二人作为桂系首领,同时也是各地军阀与中央军抗争的首领,在相当程度上未能支持中央,致使中国长期缺乏有效的中央集权政府。政令不通不仅造成抗战后期中央军精锐消耗过渡之后的被动局面,也大概是国共内战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非成败,转头空。留与后人评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回忆录一般多少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