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收购中鼎联合牧业牧业股票?

2017-09-29 20:32
来源:
五谷财经!
9月29日,号称中国最大创新型奶农联合体的中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4586,下称“中鼎牧业”)在新三板发布公告,拟向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央企基金”)定向发行股份,拟募集资金1.52亿元,全部以现金方式认购。
资本市场关心的则是,这笔资金的用途又是什么?
中鼎牧业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股票发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牧场投资、补充经营流动资金,公司计划通过本次融资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及加快发展速度。“公司通过本次融资,可以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保证公司后续得以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央企基金”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要求,在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由中央企业成立的千亿级央企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发起股东包括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51家中央企业。
据悉,该基金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基金投放优先考虑吸纳就业人数多、带动力强、脱贫效果好的项目,培育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在国内奶牛养殖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中鼎牧业依旧盈利,说明“整合+托管”模式在实践上得到了验证,这应该是央企基金入股中鼎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鼎牧业主要从事社会存量中小牧场的整合,通过承包租赁协议取得中小牧场的经营管理权并通过公司供应链资源、技术、管理等核心能力提高牧场奶牛养殖效益。
同时,中鼎牧业承包牧场后需承担牧场泌乳牛和后备牛群的饲草料采购支出、员工工资及其他杂项费用支出,牧场饲养的后备牛是公司生物资产增长的后备力量和未来收入的保障。
2013年成立之初,中鼎牧业营业收入不过1265万元而已;但是,2016年,中鼎牧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10亿元。
粗略计算一下,中鼎牧业收入3年之间增长80倍,为此,业界点评“中鼎牧业的业绩如同火箭般蹿升!”
业绩大幅增长背后,正是中鼎牧业“整合+托管”的牧场,如同燎原之势,在不断扩张之中,因而,被业界尊为“中国恒天然”、“牧业希尔顿”。
在此之前,中鼎牧业开创的“整合+托管”模式也曾受到业界质疑,但近年来,在养殖行业持续寒冬的情况下,中鼎牧业并没亏损。
公告显示,2017上半年,中鼎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为5.75亿元,和2016年同期接近5.09亿元,同比增长12.9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500万元左右,虽然同比下滑53%,但依旧保持盈利。
中鼎牧业总裁孙国强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中鼎牧业通过提高奶源基地的专业化程度,提升中小牧场的养殖和繁育水平,使牛群比例更加合理,接管后,泌乳牛单产整体提升30%左右,而规模化饲料集中采购使得饲喂成本下降了10%左右,提高了每个牧场的盈利水平。
但是,中鼎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急需资金支持,因而,在创立之初,其就一直与各方资本大鳄进行合作。
据了解,“央企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是国投创益,这支“国家队”与中鼎牧业合作由来已久,双方曾一度牵手在灵寿、兰考等贫困地区合作发展。
早在基金成立之初,双方就洽谈数次,希望深入对接,扩大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投资,中鼎牧业以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对“央企基金”定向增发,“央企基金”则对中鼎牧业提供包括上市扶持、低息债等在内的增值服务。
中鼎牧业方面指出,“国家队”先后增持中鼎牧业,为奶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体现了对行业和中鼎平台的信心,也凸显了中鼎牧业强烈的行业企图。
在央企基金入股之前,2016年,中鼎牧业还进行了三次定向增发(其中第三次增发的股份登记在2017年3月完成),共发股7689.30万股,融资约4.06亿元,其中不仅有部分牧场主以牛入股,也有多次跟投的机构和代表“国家队”的国投高新、中粮信托等机构投资人。
今年年初,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奶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奶业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地位,未来,奶业上下游也要建立更多合作关系,尤其是社会化中小牧场,需要依托平台的力量做好资源、技术和服务的共享共创,增强竞争优势,积极应对国外进军中国奶业市场的冲击以及质量安全的考验,共同迈向全球化市场。
为了巩固、加强在奶牛养殖行业形成的竞争优势,2017年以来,中鼎牧业在资本市场上开展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整合优化现有牧场结构,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一方面积极探索模式转型升级,搭建国际国内合作平台。
基于此,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对媒体表示,在奶业持续低迷、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中鼎牧业脱颖而出,逆势而上,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关键是中鼎牧业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并且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整合+托管”牧场模式新颖、独特。“相信今后中鼎牧业的优势将会不断扩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阿茹汗 记者近日从中鼎牧业方面获悉,该公司日前与中商艾享、青马汽运、青州英唐贸易等七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本次签署协议涉及股权投资、资产及债务重组金额达3亿元,饲草料采购及销售金额超10亿元。根据了解,合作双方未来在股权投资紧密合作的同时,也将重点围绕国内养殖业务延续、境外养殖业务延伸、粮食及饲草料国际贸易等一系列领域开展多层次的深度投资及业务合作。“通过此次合作伙伴的股权投资,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中鼎的负债率,提高资产回报率,另一方面,随着合作的深入,合作伙伴原有股权将通过业务合作实现境内外股权置换。”中鼎方面如是介绍。中鼎牧业是一家从事奶牛养殖和牧业管理的股份制企业,2013年5月成立。不同于很多养殖企业,中鼎模式并不是通过新建牧场来进行“增量提升”,而是把更多目光聚焦在现存的中小牧场,通过承包托管、技术托管、股权合作等不同方式,对中小牧场进行“存量整合”。此外,中鼎牧业也已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布局近5年,打通了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壁垒,实现了在俄罗斯土地养殖,并将鲜奶运输至中国境内进行生产加工。中鼎牧业方面也曾解释,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高企的成本,这里包括土地、饲草料进出口等,而布局俄罗斯也是应对国内养殖行业的高成本的办法之一。乳业专家宋亮进一步分析表示,目前国内奶牛存栏量下降,奶源出现紧缺,再加上低温奶的发展对于上游奶源提出了更多更好的需求,中国奶源的红利也在释放。中鼎牧业的此次股权方面的协作动作,是为了减轻债务,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养殖行业布局上,使得产业的延伸性和横向的效力持续发挥出来。在宋亮看来,现阶段是上游牧业公司调整的较好时机。中鼎牧业曾在2016年1月挂牌新三板,并于2018年初申请终止挂牌。彼时,中鼎牧业曾表示,终止挂牌的原因系,“为配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考虑到目前股票流通性较低、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降低成本,扩大竞争优势,促进公司更好地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牛收购中鼎联合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