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赞美即兴作诗的人一首看这个图片???

朱银宁
导师:于漪
指导老师:诸懿霖摘要:本文探讨了《红楼梦》中主要女子的才情,以原著纯文本为切入点,通过参照文意、推敲字句以及纵观全局三个步骤,简要分析了谁是曹雪芹眼中的红楼第一才女。关键词:红楼梦 才女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才女的评判标准,每个人对同一女子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典型女子,心性各有千秋,历代国人见智见仁,海北天南;在作者曹雪芹笔下,十二金钗的塑造亦是一击两鸣,不可断章。那么在他眼中,竟是哪位金钗才冠群芳?这是个处境尴尬的问题——红学家们视之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之流,而不屑研究;茶馆里的红迷们凭着个人喜好而各执一词,纷纷嚷嚷转眼百年;便是今天上百度搜索这个问题,我们也只能得到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东拉西扯争论不休的结果。本人不才,三复曹雪芹原著前80回,试通过原著揣摩作者原意,对此问题浅析一番,但求一番心血得以与众砥砺,如切如磋,列位看官见笑了。
一.参照文意,定义才华
在分析之前,我们要统一“才华”一词的定义。在今天,才华或许是高学历、一把手;或许是口吐莲花、琴棋书画……然而由于作者当时社会风尚的不同,才华的定义亦不可同日而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原文之中寻找相关定义方才可靠。书中的奇女子不少,仅仅是第五回判词描写四位女子时明确出现了“才”字(林黛玉、贾探春、妙玉、王熙凤),其他章回对于各种女子的溢美之辞更是变着法儿翻新,令人难辨“才华”的本质。然而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是唯一和四大家族没有关系的“外人”。她在前八十回只正式出场过两次,第一次是四十一回刘姥姥等人入庵品茶;另一次亮相是在第七十六回,当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吟出充溢着悲怆不祥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后,妙玉忽从栏外山石后转出,截断了她们的联句,并邀她们到栊翠庵中,挥毫一气将二十二韵联成三十五韵,令黛、云叹为“诗仙”。“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所谓“才华”,在原著前80回的范围中对照,便是妙玉的腹中才情了。由此,本文姑且把才华定义为“文学造诣”。
二.推敲字句,比较才华碍于封建礼教,古代闺秀只能生活在深深庭院中,生活难免单调乏味。于是,诗社成立了。小姐们在诗社中赛诗取乐,文学造诣也在这里得到了最直接、集中的展现。下面,就让我们以诗题为类,细数每次赛诗的优胜劣汰。①白海棠
待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因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说着也走在案前写了。李纨道:“我们要看诗了, 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必罚的。”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众人都道:“自然。” 从成诗前的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其一是大家对社长“稻香老农”(李纨)“善看”“最公道”的认可,这说明李纨的评定是有一定可信度,能给我们参考价值的;其二是各主要人物思维敏捷程度的体现。成诗的顺序看似先后井然,其实未必如此。探春最先写下,其“敏”可见一斑;宝钗应答她“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就给了人们揣摩的机会。或许,这是探春、宝钗二人作诗习惯的不同——探春习惯不论好歹先写下,再作纸上涂改,而宝钗则习惯想定之后一纸定稿——如此一来,二人的思维敏捷度就无法准确体现了。当然,这种情况还存在其他可能:探春落笔之前,未必没有像宝钗那样推敲再三;宝钗迟迟不落笔,也未必当真是没有完善好,或许早已在心中一气呵成,只是为“藏愚守拙”而故作沉吟之状呢。但无论如何,一支“梦甜香”的时限对她们绰绰有余,其思维之敏捷同样不容小觑。这段的重头戏还在描写黛玉的悠闲以及对宝玉频频提醒置之不理之中。宝玉的才思在园工竣试才题对额,访妙玉乞梅探春擂鼓催诗中均有体现,不说他才高八斗,起码不至于别人“都有了”,而他“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这般滞涩吧。何况“香只剩了一寸了”,若是当真没着落,理应自己回神默想还唯恐不及,用得着这么大呼小叫“了不得”来“现场直播”香还剩几寸么?!因此,宝玉极有可能是生怕黛玉落后而出此言。宝玉的才情虽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但他是贾府中最了解黛玉的人,应该知道黛玉才气逼人;反观之,连了解黛玉的人都为她着急了,一来是宝玉的一片情深意切,二来也表明剩余的时间几乎是不够给常人思考了。然而,他们还是小瞧了黛玉:
后众人纷纷交卷,大家看评一番后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看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看了一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再看下面,众人都叫起好来,都推黛玉这首为上。通过对众人的层层描写,曹雪芹烘托出了这个才思出类,文采拔萃的黛玉,令人叹为观止。然而黛玉和宝钗的作品依然难分高下:思想正统的李纨认为还是宝钗的诗更含蓄浑厚有身份,探春马上赞同:“这评得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而宝玉针对李纨的评判提出黛钗两首孰高孰低还要“斟酌”。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水平相当的诗作中评出伯仲绝非易事。虽然身为社长的李纨的评阅结果明确而较权威,但为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三位才情高低还是需要依靠各种反响来推断。思维敏捷度:探春、宝钗同等可嘉,却到底是平分秋色;黛玉表现格外出彩却是有目共睹;在人气指数上,探春推宝钗;宝玉、其余众人首推黛玉。不过,探春对宝钗偶有“个人崇拜”的色彩,宝玉对黛玉也难免“胳膊肘往里拐”的嫌疑,此处为黛玉叫好的“众人”也难逃评判能力、随波逐流的质疑,因此一并排除评判价值,只以人数计算。次日,史湘云又到来,在欣赏昨日的诗作之前,先依韵作了两首海棠诗。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比探春,她谈笑间一气呵成;比宝钗,她没有心中再三酝酿。因此在思维敏捷上,只有黛玉可以与她相提并论。再看质量。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再一首也不能了。你倒弄了两首,那里有许多话说,必要重了我们。”结果众人看一句赞一句,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表面看来,史湘云得到了一致的赞叹——然而这赞叹的含金量可能要受到小小的质疑,因为后来的史湘云是兴冲冲地以“想要入社”的名义来作诗的。她不是在比赛,更多是在进行“个人才艺秀”。无论成诗好坏,看客都会赞叹以资鼓励,不是吗?若是指指点点,难不成言下之意是要拒绝她入社?这时候,或许有人要说,看客中不乏黛玉等真性情之属,真金烈火的,何来有“以资鼓励”一说。请允许我提醒一句,真性情不等同于不解人情,否则她教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只能看到她对香菱稚嫩不堪的诗作频频摇头,而不是鼓励。因此,湘云的人气指数亦无评判价值。无论如何,史湘云才思敏捷属实,没有重了前诗的脱俗之气属实,由此入社也是名正言顺,表现相当可圈可点。
下面将结论及推出过程以表格呈现:*申明:当“指标”只有两项时,将有关诗作质量者优先算入总计(以下同)。指标 \ 人物贾探春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思维敏捷第二名第二名第一名第一名社长评判第二名第一名第二名无人气指数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无综上所述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无
②菊花此乃众人以菊为题赛诗,依旧是李纨评判。没有顿饭工夫菊花诗十二题已全,各自誉出。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绝。
蘅芜君
(宝钗)的《忆菊》
怡红公子(宝玉)的《访菊》
怡红公子(宝玉)的《种菊》
枕霞旧友(湘云)的《对菊》
枕霞旧友(湘云)的《供菊》
潇湘妃子(黛玉)的《咏菊》
蘅芜君
(宝钗)的《画菊》
潇湘妃子(黛玉)的《问菊》
蕉下客
(探春)的《簪菊》
枕霞旧友(湘云)的《菊影》
潇湘妃子(黛玉)的《菊梦》
蕉下客
(探春)的《残菊》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黛玉道:“我那个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由此稳居榜首。由于对各位才女没有记叙成诗先后,我们将一定时间里的作诗数目代替思维敏捷度。指标 \ 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社长评判第一名第二名第二名第二名作诗数目3232综上排名第一名第三名第二名第三名
③螃蟹
是为黛玉、宝钗二人持蟹赏桂,酒足饭饱之后吟成。大家又评了一回, 复又要了热蟹来,就在大圆桌子上吃了一回。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众人看毕,黛玉笑道:“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宝玉笑道:“你这会子才力已尽,不说不能作了,还贬人家。”黛玉听了,并不答言,也不思索,提起笔来一挥,已有了一首。众人看毕,宝玉看了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烧去,因笑道:“我的不及你的,我烧了他。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你留着他给人看。” 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看到一半,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一次斗诗的过程显然有些奇怪。表面看来是宝玉的即兴诗抛砖引玉,一连引出了薛林二女的高作,其实将二女的言行略作推敲,便觉出这里头颇有意味。在这段叙述里,我认为有三个疑点。第一,黛玉在众人看完诗后,居然立地销毁诗作,语出惊人。其实“即兴”诗,随性而动,发泄心情是目的,如何处理发泄成果都随意,当即销毁也是有的;然而这个举动发生在黛玉身上,我以为值得深究。临死前的林黛玉有焚稿一说,将自己整理的“诗本子”以及“有题诗的旧帕子”付之一炬,以断痴情,可见黛玉对诗作不仅没有现写现毁的习惯,而且珍重非常,亲自修订为“本子”,更是视之为生命的寄托,才会也只会在人之将死,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决绝地销毁。此说为高鹗所续,是否符合原意已不得而知;然而这种说法基本符合前80回中那个葬花的黛玉的人物形象,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我也看若是湘云毁诗,还可信些呢!更有力的反常证据是黛玉的话——“我的不及你的,我烧了他。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你留着他给人看。”想必众人都已经觉出这话里有话了。先前黛玉还对宝玉的诗作不屑一顾,“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何况又是一挥而就,得到了宝玉的喝彩,怎么话头说变就变,“我的不及你的”了呢?写出来当真是“不及”这也算了,还来!“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别忘了刚才的菊花诗黛玉可是以三首诗技压群芳的,那可是闺阁小世界里莫大的荣耀,这边旧事重提,显然是“有的放矢”。还来! “你留着他给人看”,这个众所周知的逻辑,强调了就显得反常了。这个“别人”到底是谁呢?很快,这个“别人”就出面接招了,那就是薛宝钗,此乃后话。是为第二疑点。第三,薛宝钗作诗的举动奇怪,作诗的内容也奇怪。先说前者的异处。宝钗的善于“藏拙”是公认的,就是她善于保持低调。注意,咏蟹不同于诗社赛诗,只是宝玉的即兴诗罢了;唯诗是嗜的黛玉积极响应宝玉,也很符合她一贯的真性情;单单是宝钗一反常态,看完林诗立即提笔,也不怕“争风吃醋”之嫌?再看后者的异处。本人能力有限,生怕曲解诗词,在此只作纯文本赏析—曹雪芹为提点读者大众,特地借书中“众人”之口评价了宝钗之诗—太毒。宝钗是封建社会典型的“大家闺秀”,性行淑均,平素所著诗作亦是“含蓄浑厚”“有身份”(李纨语)。写讽喻诗,“犀利”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然宝钗小姐那是“毒”,文风突变至斯,着实教人大跌眼镜。再说曹雪芹也有言在先,写此书“字字看来皆是血”,是“犀利”就不会写“毒”。联系黛钗二人的反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黛玉的诗惹到了宝钗。于是,黛玉小姐占过口舌之快后二刻销毁无礼之诗,宝钗小姐争相作“毒”诗回敬,都说得通了。其实惹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低调的宝姐姐发飙了!拿出真本事来了!论证了这么大一圈,不过是要说明咏蟹是最能还原宝钗才情的一节。根据已证条件,宝钗是看完林诗才怀愤作诗的,几乎是一蹴而就,而且是又“毒”,又不着痕迹的非常精彩到位的回敬!这一节无疑为宝钗的才情大大加分。综上所述,咏蟹一节中,宝钗第一,黛玉第二。*银子曰:得出本段结论后,本人还发现一件重要的事——宝玉作诗前有“洗手”一说。黛玉、宝钗作诗前则没有。黛玉身子弱,饮食禁忌诸多,又是寄人篱下的身份,是否吃了蟹也不好说;倒是宝钗,应是吃蟹了,却不洗手就提笔作诗。像宝钗这样的大家闺秀,会像我一样吃蟹时弄得满手腥膻吗?听说明清时代,文人雅士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俗称“蟹八件”。本人没见识过“蟹八件”,不清楚用它吃蟹是否有避免弄脏双手的好处,在此请教。从个人角度说,我希望答案是肯定的,不然宝钗对黛玉的挑衅就过于失态了。④柳絮原因史湘云见飞絮偶成一小令,得到众人称赞。此乃众人以柳絮为题赛词,由黛玉起社,众人评判。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一时黛玉有了,写完。接着宝琴宝钗都有了。他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道:“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探春笑道:“嗳呀,今儿这香怎么这样快,已剩了三分了,我才有了半首。”因又问宝玉可有了。宝玉虽作了些,只是自己嫌不好,又都抹了,要另作,回头看香,已将烬了。李纨笑道:“蕉丫头的半首且写出来。”众人看探春的半首《南柯子》,看毕,李纨笑道:“这也却好作,何不续上?”说着,看黛玉的《唐多令》。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因又看宝琴的是《西江月》,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的声调壮。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完底下的,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这次的赛词善否分明,只是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探春惊呼作诗时间紧张,只能说明她能力止步于此——因为宝玉的作诗速度是一个参照物。前文咏白海棠时宝玉的惊呼“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相比探春如何?当然,这次宝玉依旧是最慢的。即使填词比作诗难,即使黛玉屋里的梦甜香当真比较短,探春在填词方面也不过是“惊时”一族,文采虽略长宝玉,却实在无法与黛钗湘相提并论。其二,请注意宝钗“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她再次证明了自己的低调!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她的低调就把她想象得很强大,因为她也可能用故作低调的姿态保护自己并非永远有“调”可“高”。宝姐姐素来精明,我们对她的判断还是谨慎为上。指标 \ 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薛宝琴贾探春思维敏捷第一名第二名无第二名第三名人气指数第二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综上所述第二名第一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诗社排行』==============================诗体 \ 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薛宝琴海棠第一名第二名无第三名无菊花第一名第三名第二名第三名无螃蟹第二名第一名无无无柳絮第二名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第四名综上所述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四名
关于诗社的分析就到此为止了。诗社固然是展示才华的绝佳平台,然而在诗社以外的世界,也能以丰富的内容提供研究。在那里,我们看到黛玉最有灵气,她的生活处处于诗相伴,所思、所言、所为无不沁人心脾,那是他人学不来的诗意;宝钗通古博今,能诗知画,所遇生活诸事她都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湘云才思敏捷,在各种联句游戏中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宝琴咏红梅花、编怀古诗,小小年纪文采飞扬;探春生性机敏,身手不凡。由于篇幅有限,对于排名较后的才女我们且不作继续分析;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一位从不出现在诗社的才女——妙玉,需要我们的探讨。如果没有妙玉,黛玉无疑可以夺魁;而在诗社外的世界里,妙玉飘然而至。在第七十六回,当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吟出充溢着悲怆不祥之句后,妙玉联了后十三韵,“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黛玉和湘云都是大观园里响当当的扫眉才子,却对妙玉的诗赞不绝口。看看两大才女自愧为“纸上谈兵”,似乎妙玉成了压轴出场的冠军。然而我们真的能凭一句当事人的赞叹便如此定论吗?在咏柳絮一节,史湘云见柳花飘舞,偶成一《如梦令》,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然而黛玉是能写的,才比湘云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妙玉的才情或许比湘云高,但比黛玉如何还要从长计议。纵观全文比照,会发现妙玉与黛玉存在诸多巧合。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时候,说妙玉“苏州人氏,祖上是仕宦人家,因自小多病,买了好多替身都不管用,才亲自入了空门,这病才好了。”首先是籍贯,第二回有云黛玉之父“本贯姑苏籍人士”—苏州古称姑苏,即使略有偏差,也相去不远。其次是家世,两人都是侯门绣户女。再者是体质,和黛玉小时候一般的天生怯弱—黛玉自述“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最后是命运黛玉自述“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而妙玉因病遁入空门。情节相似度如此之高,几乎可以把妙玉当成另一个黛玉——一个面对顽疾做出不同选择,而导致人生轨迹偏转的黛玉。由此看来,妙玉与黛玉的才情不相上下,也是说得通的。
三.纵观全局,推测才华
原著第五回,即宝玉梦游幻境时,第一次出现了对金陵十二钗的评价。宝玉“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那里肯依,复央之再四。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所谓“天机不可泄露”,由警幻仙子的勉强可见册中判词以及《红楼梦》十二支曲词具有掌握人物命理的权威性,也成为了统领全书情节发展的预告,并非生旦净丑一家之言。且看正册首页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一说出自战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以此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典故,指合乎封建观念里贤妻良母的品德;“咏絮才”源于晋代谢道韫幼年时期的故事,特指女子能诗善文;“玉带林”指林黛玉,“金簪雪”指薛宝钗。可见黛、钗二人双峰并立,难分难解。再看妙玉的唱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妙玉的才华很高,可以与仙媲美!这么一说,就把所有闺秀都比下去了,除了黛玉—下凡的绛珠仙子。宝钗却是个凡人,“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终究不比黛玉的飘逸出尘。===============================『终极排行』=============================第一名:林黛玉、妙玉第二名:薛宝钗第三名:史湘云第四名:薛宝琴、贾探春
四.小结曹雪芹血写《红楼梦》为闺阁昭传,把古时所谓“小才微善”里蕴藏着的别样的精彩展现在世人眼前。那些诗词歌赋,寄托了那些女子的喜怒哀乐,也成为了世界的宝贵文化财富。曹雪芹为了构造一个层次丰富的艺术世界,必须写出红楼女子的才情高低,下至大字不识;然而在我眼中,每一个可敬可爱的女子都有自己举世无双思想感情,去掉诗词歌赋的枷锁,她们都是第一。
参考来源:1.曹雪芹、高
鹗《红楼梦》通行本2.曹雪芹、脂砚斋《红楼梦》甲戌本3.百度百科——“阜”“鳌”“薛宝钗”“蟹八件”“妙玉”“姑苏”

我国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古代韵律更是妙不可言。而我国古代人,因为受的教育大多以古典文学及文科学识为主,就连平常说话都文邹邹。所以古代人信手拈来一两句诗歌,不足为奇。但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作诗!简直难于上青天!而大多数的小学生却是与生俱来的诗人。他们天真纯洁,小小脑袋里都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意!尽管他们是小孩子,很容易就能被其他事情所影响,却能把这些事情转化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不,就有老师晒出了一些小学生即兴作的诗,语文老师自己都甘拜下风!网友评论:唉!别人家的孩子。第一首:“我很想变,我很想变成一棵树,当我开心时,就开花,不开心的时候,就落叶。”可能这个孩子情绪起伏较大,上一秒可能开心,下一秒就不开心了。而他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当他开心的时,就像花开一样美丽,伤心的时候就像落叶一样无奈。在他的笔下如此简单的情感表诉,不觉让人顿感饱满的生命力。第二首:“盼着啊盼着,为什么秋游还不来,我准备好的零食都要过期了,恐怕下一个过期的怕是我心灵啊!”这是一个盼着秋游的小孩写的即兴诗,他的语文老师看了之后,也是自愧不如。虽然他表达得很夸张,但看以看出他想秋游迫切心理。盼着秋游,居然能把他的心灵都盼到过期,老师对他也是大写的服气。第三首:“啊,我妈妈美的如鲜花!噢!我爸爸丑的如泥巴。咦!为何妈妈会爱爸爸啊?哎!或许花不可缺泥巴。”这一看就是一个小学生写的诗歌,他毫不吝啬地赞扬了妈妈,委婉地贬低了爸爸,最后笔锋一转的回答了爸爸妈妈还能在一起的原因。这个小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真的让人拍案而起,就连他的老师也赞叹到:绝诗,太有才华了!第四首:“我眼睛长得很大很大,能装得下高山,能装得下大海,能装得下蓝天,能装得下整个世界;我眼睛又很小很小,有时遇到了心事,两行泪也不能装下。”这里用了对比,写出了自己没有烦恼和有烦恼的区别,不得不说小孩子的心思还比较细腻,天真烂漫的。当然遇到心事的时候,也会选择默默把它放在心里。我们早就有句古话“叫人小鬼大”,看了这些孩子即兴作的诗,有没有感到很意外?谁说现在的“00后”只会撒娇卖萌,然而这些小学生分明就有现代小诗人的既视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有如此奇思妙想的创造力,从小对他们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从小锻炼孩子的阅读兴趣。古话说得好:“读熟诗歌三百首,不能吟诗也会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次,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当孩子拥有马行空的创意时,家长要给予肯定或鼓励,同时也要善于引导他们发挥更多的联想。最后,家长也要有良好的耐心。也许孩子的年纪小,对周遭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难免会问东问西。此时家长应该拿出最有耐心的那一面,认真回答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想培养出一个“小诗人”,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教育孩子,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即兴作诗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