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会计法对从事会计人员的规定大佬看看我这样做有问题吗?

就像玩王者拿到了MVP加星卡一样~哪哪都是底气!从此我的地位算是保住了,再也不用担心时刻会被人取代了,而且时刻准备提升段位!我是18年拿到的证书,财管85,经济法77,实务79,一次就过。然后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一路升职加薪,荣升主管,工资从3000+一路飙升到1.3w!实现财务自由......从此过上人人羡慕的都市生活......终于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它给我带来的效益了!备考的苦没有白受!我是跟同事一起在职考的,她比我备考的还要早,但她有一科没过,需要第二年再考一次,所以我觉得备考不在时间问题,在于方法和效率,那就来说说我的备考经验吧!手把手教你一年就拿证,跟我一样人生从此开挂~根据三个模块的难度来看,肯定会毫不吝啬的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实务上,然后财管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习题练习的一科,经济法前面可以少用时间,到了后期的冲刺阶段,就得重点学习记忆那些重要法条了。会计实务的特点就是内容多,考察的内容大多是计算与记忆类的知识点,备考的过程中肯定少不了多练习。而且实务的章节内容与经济法和财管的内容都有紧密联系,这也就导致了不能先把难的放在前面学习,早完早了事是想都别想了,还要时刻留意。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计算量大、公式多、综合性很强。财管的十章内容几乎全部都有关联。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多看教材,多研究课本的例题。经济法不仅需要记忆而且更需要认真的分析和理解。比如税法部分,主观题比较突出,也就意味着这些分值大的题的难度会更大。这就需要多进行习题演练,多做题,做到完全理解为止。非税法部分,也要学会解析法条关键词,一开始就背法条真的不可取,记的慢忘得又快,来来回回的浪费时间。我复习这三科的时候用的是官方教材,还有南文文核心800题中级的视频课。当时买官方教材主要是觉得毕竟是官方的,肯定会稳妥些。教材里的概念很详细,而且定义什么的都是最标准的,问题出现分歧的时候直接以教材上面的为准。前期主要用来复习实务,中期用来复习财管,剩下的时间全部拿来复习经济法。首先是先看官方教材,不过只是大致过一遍就行,因为它知识点就是简单的罗列,没有条理性,然后就是跟着南文文的视频课对知识点做一个全面的复习。南文文老师强调的核心考点是中会拿证的关键,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你是不知道,我在考试时看到80%的题目老师都讲过类似的,别提多激动了,但是我也只能暗爽,过线这不就是洒洒水嘛~老师知识点和例题讲的很透,每讲完一部分知识点就会结合具体例题及时巩固一遍。简单的地方正常放,不明白的地方就降速播放,就这么反反复复的来回折腾。基本上听完一个章节,回去看我的教材上都会记得满满的笔记,那些都是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点。哪些必须掌握,哪些必要时可以放弃,我都一一勾画了出来。一定要听我这个过来人的话,把老师讲的800题经典例题和核心考点都认真掌握住了,过线是很稳的。我没买纸质资料,直接拿会计帮app刷题,里面有强化练习题。听完每个章节之后,我都会用几道练习题检验一下学习成果。这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大脑里构建一个知识架构,保证做例题的时候能清楚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也就是说在做题的时候能够知道考察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纯刷题啦,会计帮app里面有一个专项题库,所以这一阶段我其实就是依靠它和南文文核心800题。刚开始我是想着先做题再做南文文讲过的那800题,因为想着现在对那800道题还有印象。但我确实高估我自己了,也可能我打基础的时候确实只顾着领悟知识点了,笔记记了一大堆,上了战场不会用。索性我就又回过头去听,看视频的时候我是争取把老师讲到的每一道题都琢磨透彻,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常见的那些题型。把800道经典例题的解题方法都灵活运用,尽最大努力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看完就去做了习题,这一次做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上面出现的一些题型都有见过,像长投、分录这样的难点也都没有卡壳,每一模块的正确率都很高,做的时候就感觉老师对考点的命中率真的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然后我就又把800题重新认真的做了一遍。这一次我每做一道题就会研究出它考察的知识点是啥,这个知识点一般都会以哪几种题型出现,它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样的,全部都能找出来之后再去跟答案对一遍,看有没有错。比如新建项目是否可行或者更新决策是否可行(现金流量表)这类的题目。其实这类题目就是看一个数字填一行表,看见购置新的固定资产就要想到四个方面:初始投资支出、折旧抵税、到期变现收入、到期变现损失抵税/收益纳税,看见垫支的营运资本就要想到初始投入、结束收回,看见一个数字处理一个数字。这样做虽然花费时间有点超预期,但收获确实很大。最后冲刺阶段我主要就是刷真题和看错题本。试题方面我直接用的历年真题。我看网上不少人都说可以做些模拟题,但是我还是觉得以真题为主。不建议买模拟题,因为比真正的考试试题难度提高了不少,不过想要尝试一下也可以。一方面可以挑战一下难度等级,另一方面我觉得模拟题也非常有吸引力。大不了不去算分数,做完直接去看答案及时理清错误原因,查漏补缺。因为这三科的考试时间都在两个小时或者超过两小时,我就把做题时间都安排在晚上了。其实整个备考期间我都没有刻意去抽出来时间背知识点,即使是经济法我也没有,就是看教材看南文文的课再加上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就已经把知识点理解性地记忆了,也不用花专门的时间去背知识点了。考试的前一周我的成绩就稳定在70+了,临近考试就没刷题了,而是放松自己的心态。做一下机考模拟,熟悉考试的流程。我在这一周就开始调整作息时间了,保证每天在11点之前睡觉,以最好的状态来参加考试。考试的时间太长了,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8点。我当天就只是在早上吃了两个包子,结果最后考经济法的时候就有点扛不住了,大家一定不要像我一样,一定要吃饱,用最佳状态迎接考试。结尾再来点碎碎念啦:1.把握题库app。可能是轻一的光芒太盛,导致并没多少人知道题库。这是一个浓缩了考点的精华知识宝库,小巧又便携。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在职备考,所以上下班路上或者是午休期间都可以多刷刷看看,当做巩固也是好的。2.错题本真的重要呀!千万不要让错题本掉丢掉了它存在的意义。不管是打基础还是刷真题亦或是做真题的时候,都应该及时把错题、错误原因、错题解析记录在本子上。当然还有那种不管遇到多少次,都还是会出问题的题目,一定要放在心上。经常去针对性的训练这种题型。这不仅可以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多看看,在后期的冲刺阶段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夺胜法宝。3.自律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年轻人,我非常了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只是说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咸鱼)的惰性,我虽然没结婚,不过类比一下我妈,我也能想象到已婚人群到家之后会被多少琐事环绕。所以在自己或者家人或者朋友的干扰下,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完全自律。对单身人士来说,我觉得可以主动去找个学习群,群里有大佬的那种就更好啦,一起探讨问题,进步更快。自己不想学的时候,还有伙伴催着你学。对于已婚人士,我觉得或许你可以跟你家里人或者另一半商量一下,让他们协调好支持自己的工作,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大家相互理解(如果觉得建议不成熟,那就当没看见哈)。4.经常练习模拟机考。中级会计考试三门都是机考,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个人能力以外,还会有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这样的客观条件来约束考生。所以在考前,一定要多去练习机考。我当时就是前一天把考题复制到计算机的word上,第二天去模拟机考做题,这样一直重复。就算麻烦一些,也务必重视起来。另外一定要多练习一下答案和计算公式的输入,尽量快的提高输入的准确度和速度。机考中一些小贴士:①考试系统中全角或半角都可以使用。②做计算题的时候需要用到加减乘除的,键盘上的+-*/符号可以直接用。③财务管理中的计算公式里可以一道计算里面混合用表示乘号的形式像*和x,比如100*(20x50),不过你最好统一,不要这个时候随意发挥。④题干中的文字虽然不可以放大,但是可以标记,选中想要标记的文字,右上角有个标记按钮。标记的文字不会影响考试成绩,标记不用取消。⑤机考是自动交卷,当然如果你实在是想体验提前交卷,也可以。我的备考经验就这些了,希望看完文章的你一次就拿证!点个赞接力好运吧~
会计这个名词,就是记录的意思。但是,我们想一下,“记录”这件事,在企业中,真的有很大意义呢?价值真的很大吗?我觉得,并没有太大意义。以一个公司来说,它分为销售、生产(技术)、研发、工程维修、保安、清洁、财务(含会计)。我们想一下,哪个部分最具备价值?销售很重要,因为没有客户购买就代表没有钱入账,因此,凡是“销售”以及相关的东西都很火爆。比如,网络销售平台,什么淘宝天猫拼多多,或者是直播带货,或者是帮助卖货到外地的物流(四通一达)。生产很重要,毕竟不生产,你找到大客户也没用。工程维修自然也重要,如果你的企业主要靠机器工作的,机器坏了等于停业。会计呢?你把以上事情记录下来,有什么意义?销售卖了东西,你记下来;生产生产了东西,你记下来;工程维修了东西,你记下来。这有什么价值呢?没价值啊。我说的没价值不是说完全没价值。就像清洁工每天帮一个大工业园清扫垃圾,肯定有价值,如果清洁公司一周不清洁,这个工业园臭气熏天,没人上班,那肯定很糟糕!但是,清洁工有价值吗?没(足以让人重视的)价值。-如果去判定“你的价值”?我觉得,道理很简单,对于大部分老板来说,给一个人开一个价格,永远遵守一个逻辑:能开多低价开多低价,除非我必须开高价。销售、生产、工程维护,都不能省,因为一省钱立马亏钱。而会计则可以。会计停工一个月,公司照常运作都行。在这个条件下,老板给会计开的工资真的高不到哪里去。-还有一个问题在于,会计很难衡量自身价值。比如销售,底薪A元,提成方法B,然后多劳多得。你是个多大能力的销售,很容易衡量出来。生产技术部门,这要看行业,某些行业的技术大佬能够直接做出产品出来,也很容易衡量技术水平。会计呢?第一,大部分人无法衡量出会计的技术水平。它不够直观。第二,即使你有足够的证书,老板也无法衡量你的技术水平如何转化为老板的钱。比如,老板高薪挖来高级销售A,每年给老板带来销售额一千万,那么,老板能赚多少立马就能算出来。但是,如果老板高薪挖来一个CPA,请问能给老板一年赚多少?算不出来啊。我见过不少网上案例和真实案例:某老板招聘了一个大厨或销售,营业额暴涨,大厨或销售要求涨工资,但是,老板认为不是大厨或销售的功劳,两者吵架,大厨或销售离职。营业额暴跌!于是,老板又跑过去低声下气地把大厨或销售求回来。注意,这真不是个别案例,真的非常普遍。事实上,大部分人的工资就是通过类似方式涨工资的。——你换做会计试试?!哪个会计敢跟老板叫板的?!真的是公司有你没你都一样!所以会计的工资真的高不了!我看到有回答拿快递员对比会计,一般企业的会计真不配和快递员相提并论,因为快递员多劳多得,计件收费,有明确的价值计算方法,努努力是真的可以拿月薪上万。而一般企业的会计真不行。首先无法衡量价值,其次一般企业会计拿不到上万工资。-还有人常说,会计门槛低,任何公司都需要会计,能上能下。大小公司都需要。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事实上,公司小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会计了,都是找代理记账公司做账的。而代理记账……怎么说呢,这个职业的存在让我想起同时给几个家庭做清洁的家政公司的清洁大姐。-会计另一个比较糟糕的方面在于,它就像是“维护程序员”。这里要先讲一个概念。这是我在知乎看程序员讲故事时看到的。说是某高级程序员团队很会设计程序,某年帮A公司设计了一个很重要的程序,从0开始设计,拿了A公司很多钱。设计完成后,每年A公司只需要请个低级程序员去维护就行了。因此,A公司直接把高级程序员团队给辞退了。这就让我联想到一个概念,就是程序员也分两种,一种是从0开始设计程序的“建筑师程序员”,二是只需要负责平时零星维护的“维护程序员”。很明显,后者技术水平远远不如前者。薪水也差很多。会计也是一样,搞上市、搞建设某些财务系统的,赚的比较多。平时做会计的,赚的就比较少。因为整套账都固定了,变不了多少。反而是你做出的张和以前差别太大,你还会怀疑自己做错了。-当然,会计不只有上面讲的记录。会计只能有核算、分析、监督。但是,我们想一下,这玩意真的有那么大价值吗?上面讲的只是核算职能,分析职能更加搞笑,你一个会计部门去分析其他部门的东西,不是更加没有多大能力去分析吗?比如,分析技术部门的一些数据问题,那肯定是技术部门更能给出原因吧。监督这个意义也不是很大,对于一个比较稳定,比较安宁的公司来说,监督意义就是抓贼,但是,如果没有贼,抓贼能力再强又有什么意义?就算保安部的保安是特种兵,但是,如果你这个公司没有特种兵级别的敌人,那你的特种兵保安价值就不大啊。至于帮搞上市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职能更加搞笑,会计师事务所拿上市公司的钱,又怎么可能真的监督自己的金主?企业里的会计更加左右为难,一边是国家法律要求不能违反法律,一边是企业主疯狂要求会计在法律边缘搞事,监督职能我都搞不明白是代替谁监督谁,总之无论是代替谁监督谁,我都感觉意义不是很大。当然,会计是不是真的毫无价值呢?如果真有价值,在哪里呢?我推测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利润超高的公司。在公司序列里,会计怎么说都算是比清洁、保安高级的存在,因此,如果公司利润很高,会计也可以拿的比保安、清洁高不少。但是,相比于销售、生产技术部,就差不少了。二,会计=销售/生产,这里指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所谓的会计其实就是拉客的销售,也是做账的技术员。可以拿提成、做技术,自然收入略高。三,类似“建设程序员”。比如,某公司大搞财务系统,或者是某财务程序的设计急需专业财务人员。四,假会计,真销售。就是名义上它是财务人员,实际上他的销售业绩比销售总监也不差的那种。这种人真说起来大概算是销售副总。五,是某些特殊行业,就是特别需要精通财务相关法律法条的公司,比如,跨国贸易、跨国公司,或者是财务形式特别复杂多变的公司。比如经常重组的公司,据说特朗普曾经重组过五百多家公司,按这个级别,他的会计估计是真的牛逼。当然,我说的都是低级职员,真到了高级财务要做什么,我就讲不清了,毕竟我也没经历过。-还有一个就是法律问题。经常有人说会计是赚着白菜的钱,操着卖面粉的心。为什么?因为公司领导一旦出了某些犯罪问题,第二个抓会计。我看过这方面的案例,真的搞不懂为什么抓会计,现实就是经常就是要抓会计。但是,相比之下,你见过哪个程序员、技术人员担心法律问题?担心被抓?没见过吧?相反,会计的工资向来是同公司里第二梯队乃至第三梯队的,却要担心法律问题、犯罪问题。这谁受得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做会计的原因,顶不住啊,我就一个小打工的,拿的工资在公司不比清洁大姐多多少,居然还涉及法律问题。谁受得了啊。-我上面看到有会计大佬讲了某句很经典的话,也是很多会计人奉行的话:“会计做到高级,如果你还会点销售、法律、管理等能力,你就很吃香”。问题是,为什么我不直接去做销售、做法务?如果你是依靠会计+其他才能够受到重视,那你要不要搞清楚,到底是“会计”是主,“其他”是副?还是说,“其他”才是主,“会计”才是副?一个会计员懂销售,受到老板重视——那么,请问老板重视的是他的“销售能力”还是“会计能力”?很明显是销售能力。那么,请问我为什么不直接请个销售员呢?还有一个很搞笑的提问和回答。说是某公司一直招收高级财务人员招收不到,为什么呢?因为要求这个高级财务人员需要懂法律、懂财务、懂管理、懂技术。你开一份工资,要求别人干五个不同领域的高级技能的活,你还希望招到人?你贪不贪心点?你真想招,你怎么不直接招五个不同领域的专业大佬?我最烦的就是总是有人说会计缺高精尖人才,缺综合人才什么的。你见过程序员行业说这个吗?没见过吧?你见过说高级程序员要求懂财务、懂法律、懂管理吗?你见过程序员行业说一直缺高精尖人才吗?为什么?因为一个行业如果真的缺这些东西,肯定会尽全力在最短时间内补齐它。如果一样东西一直缺,一直没有补齐,说明其实并不缺。——还有说学会计不一定做会计——请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学别的?如果你学会计去做程序员/画家/设计师,请问你为什么不直接学程序/画画/设计?难道花四年读会计,不是耗费你的时间、金钱吗?而且,转行难道不需要时间和金钱?学程序、画画和设计不需要时间、金钱去学习吗?——————————————我再补充几点。我这里提一个概念,具体怎么概括我说不清,大意就是“流程末端的低价值性”。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假设这是一条流经村庄的河流,它有很多分支,分别灌溉、滋润村庄的各个农田、等等。如果你在上游倒入一些东西,你会影响整条河流。如果你在下游倒入东西,你只能影响下游。而会计就是天然的下游岗位,无论核算、监督、分析都是事后的、下游的。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这些事情都是低价值的。我上面推荐了会计专业的几大出路,基本上都是把会计专业从下游往上游去推,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为什么我说销售和技术为王,因为这两个部门是天然的上游部门。处于上游部门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哪怕你职位很低,你的影响力和自主权都是比较高的,你能够轻易做出很多影响。而在下游部门,即使很努力,影响力也是很低的。我上面不断推荐销售,只是为了举例。其实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一下,简单来说,凡是可以在一线、主导、直接影响公司利润的岗位,都是重要岗位。最直接的,就是医生、厨师、销售、程序员这些岗位。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吃,以饭馆来说,大家应该明白,一个中小饭店,有一道好菜,就足以支撑整个饭馆赚几年。有时候,走了一个大厨师,一个饭店两三个月内就收入骤降,也是很常见。这也是为什么部分会计岗位很赚,因为这些岗位虽然是会计,但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却可以做到形同一线岗位的力量。不过这种岗位应该不多,起码我见识中没怎么听过。很多人拿会计和医生对比,因为医生也要考证。我觉得这个真的完全没得比,因为医生是一线岗位,他的开药是可以直接影响他人寿命,而且,在中国,只要你有足够实力,晚上完全可以做个小名医。我认识的不少医生,开个小诊所,一年赚得不少,而这是非常普遍的。相比之下,会计完全比不上。我自己之前工作的公司就是一个很烂的行业、烂的公司甚至从城市的级别来说也不算高,即使这样,销售部的销售依然可以做到月入过万,甚至更多。销售比会计好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第一是非常简洁明了,销售给公司带来多少收入,进而销售员要求多少提成,非常简洁明了,老板和员工都没有太大意见。厉害的销售可以一单把公司起死回生,或者是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金钱收益,非常明了,而会计明显不行。会计这个工作,非常吃平台、吃公司、吃城市、吃行业。换言之,就是得一切条件都是比较好,好城市、好公司、好行业,进而会计才能够拿到比较高的工资。相比之下,其他职业就没有这么多要求。评论区的几个评论挺搞笑的,我点评一下,先说那个什么学了会计等于学了哲学,等于一理通百里明,干啥职业都精通的评论。上次我看到类似评论,是一个人说什么他学了元语言,所以什么语言都会了,我很好奇,如果真是这样,难道这人能够应聘7种以上外语的翻译工作吗?还有评论区的那个评论,按你的说法,你能够在多少种工作上胜任岗位呢?学会计学成哲学,我也是觉得搞笑。还有个评论我删了,说什么看到我这个回答连召唤鸡哥都懒得召唤了,我寻思鸡哥是你家养的一条狗?说来就来?——我的会计类回答:会计专业,刚出来工作当出纳是不是没有前途了?如何看待郑天矶对会计行业的劝退?为什么大家都不看好财务或会计类的工作?为什么都说会计专业很坑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计法对从事会计人员的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