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会通过谈谈对艺术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斗胆胡说几句,望海涵
我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而这个“主要特征”是比实际事物更真实的存在,也可以换句话说:艺术是通往真理的一条路。
提到艺术,主要是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建筑、舞蹈、雕塑和电影,其表达形式为:声音、文字、眼神、呼吸、肢体、绘画和语言等等,这些艺术门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多多少少的是“模仿的”艺术。一幅画的目的是刻画真实的人物或场景,按照现实所提供的的形象描写室内的景物或室外的风光。一座雕塑的目的是要逼真地模仿一个生动的人,一出戏、一部小说,都企图很明确的表现一些真实的人物。
1、 那绝对正确地模仿是艺术的目的吗?
倘是这样,那绝对正确地模仿必然产生最美的作品,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拿雕塑来说,用模子浇铸是复制实物是最准确最忠实的办法,但大家都清楚一件好的浇铸品当然不如一个好的雕塑;再比如拍照(不指摄影艺术,指机械复制)和绘画的区别。
由上可见,艺术应当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某些东西而非全部。我们要辨别出这个需要模仿的部分,比如,人物写生中,你的工具只有一只铅笔,一张4k素描纸,当然不能要求你把四肢的大小照样复制,你的纸太小了;也不能要你画出四肢的色调,你手上只有黑白两色。所要求的只是把对象的“关系”,首先是比例,就是大小的关系,复制出来,其次还要把姿势的形式或关系表现出来,对象身上的某种曲线、某种椭圆形、某种三角形、某种曲折,都要用性质相同的线条描画。总而言之,需要复制的不是别的,而是连接各个部分的关系,需要表达的不是肉体的单纯的外表,而是肉体的逻辑。换句话说说,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也可以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
得出以上结论,并不是推翻艺术的目的是模仿,而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正。我们现在发现了艺术的更高级的特征,有了这个特征,艺术才成为理智的产物而不仅是手工的出品。2、那接下来进入下一个问题,艺术作品中的夸张、变形等又怎么解释呢,拿绘画来讲,如莫迪里阿尼作品中人物细长的脖颈、常玉著名的“宇宙大腿”等等在现实中可绝没有这样的人物啊?莫迪里阿尼常玉
以上的例子说明,艺术家改变了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向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报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征表现的彰明较著;
这个“主要特征”便是哲学家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而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越好,越明显越好,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都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加以改造。而艺术所以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胜任。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把实物加工,但是不充分。特征的行动受着牵扯,受到别的因素阻碍,不能深入事物之内留下一个充分深刻充分显明的印记。人感到这个缺陷,才发明艺术加以弥补。
“认识了艺术的本质,就能了解艺术的重要。我们以前只感觉到艺术重要,那只是出于本能而非根据思考。我们只重视艺术,对艺术感到敬意,但不能解释我们的重视和敬意。如今我们能说出我们赞美的根据,指出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在许多方面,人是尽力抵抗同类与自然界侵袭的动物。他必须张罗食物、衣着、住处,同寒暑、饥荒、疾病斗争。因此他耕田、航海,从事各式各样的工商业——此外,还得传宗接代,还得抵抗别人的强暴。因此组织家庭、组织国家;设立法官、公务员、宪法、法律、军队。有了这许多发明,经过这许多劳动,人还没有越出第一个圈子;他还不过是一个动物,仅仅比别的动物供应更充足,保护更周密而已;他还只想到自己和同类——到了这个阶段,人们才开始一种高级的生活,静观默想的生活,关心人所依赖的永久与基本的原因,关心那些控制万物、连最小的地方都留有痕迹的、控制一切的主要特征。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科学,靠着科学找出基本原因和基本规律,用正确地公式和抽象的字句表达出来;第二条路是艺术,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与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艺术就有这一个特点,艺术史“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的大众。”
——【法】丹纳《艺术哲学》
我是一名油画专业的研究生,自己在做一个以油画大师分享为主的公众号,分享一些艺术家作品,访谈记录等,公众号内资源全部共享,喜欢油画和艺术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哦~ 微信搜索:一颗月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对艺术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