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蔡伦改造造纸术是哪个朝代的的 探寻蔡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1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学说:A. “仁”(仁者爱人 );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也阶级**。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2  战国时期的百家**  (一)百家**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的空前**)。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  3、(**)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  A. 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 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 被视作儒家异端;B. 唯物思想在*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春秋无义战;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顺应自然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的****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古代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  【注】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是**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图治的理论武器。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扩展阅读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扩展1)——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 (菁选3篇)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1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  (1)经济—***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建立地主阶级**;  (3)**—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  (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变法加强**;  (5)直接—秦孝公的**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上废**,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全方位地废除了**社会的经济****,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  评价:  积极—废除了***贵族**,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使秦国强盛起来,为**六国奠定基础。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二、封建社会初期**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张**,法治和****,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用来作为**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的**国家秦朝,但法家失于**,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用道—秦朝亡于**,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思想形成。  认识:****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法家有利加强****,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2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  (1)经济—***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建立地主阶级**;  (3)**—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  (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变法加强**;  (5)直接—秦孝公的**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上废**,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全方位地废除了**社会的经济****,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  评价:  积极—废除了***贵族**,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使秦国强盛起来,为**六国奠定基础。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二、封建社会初期**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张**,法治和****,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用来作为**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的**国家秦朝,但法家失于*,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用道—秦朝亡于*,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思想形成。  认识:***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法家有利加强****,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3  (一)、**—由**社会到**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社会的基本**。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理论促使**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是**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扩展2)——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简洁归纳 (菁选3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简洁归纳1  辛亥**  一、辛亥**(武昌**)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的“新政”、“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准备了一些条件。  (3)**上:兴中会等资产阶级**团体纷纷建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3)实践上: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加速了**的进程。  (4)契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  2、**(过程):略  3、结果(影响):  (1)各省纷纷**。(2)清****土崩瓦解。  二、**民**成立。  1、时间、地点、**、**。  2、性质:是一个以**派为主体的**。  3、巩固**的措施:  (1)**上:颁布《临时约法》  ①目的:根本是维护**共和;直接是限制***专权。  ②内容:国家**、人民的基本**;****的原则(三权分立);**形式是内阁制。  ③评价:  性质是**第一部资产阶级**。  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的**和**共和**的建立,是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2)经济上:颁布保护民族资本**发展的法令或措施。  (3)社会风俗:颁布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的法令。  (4)外交上:《告各友邦书》等。  三、辛亥**的历史功绩  1、清**覆亡与***就任临时大总统。  2、历史功绩:  (1)性质:是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2)意义:  ①**了清朝的封建**,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沉重打击了封建**和帝国**在**的**。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辛亥**是**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地里程碑。  四、知识拓展与补充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的**。(2)有了一个**的**纲领和奋斗目标。  2、清**的覆亡主要是****共同努力的结果:资产阶级**派;资产阶级立宪派;***北洋军等。  3、***能够就****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1)***自身的实力、**野心和心计。  (2)帝国**的**。  (3)资产阶级**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简洁归纳2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到定都天京  1、金田**:  (1)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宣传:  创建拜上帝会并进行思想宣传等  (3)**: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鼎盛)  (1)意义:建立了与清****的***。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鼎盛的标志。  二、*建设  1、前期《**田亩**》  (1)目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  (2)内容:  ①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行。  2、后期《资政新篇》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上。经济上。社会事业上。  (3)评价:  ①意义:是先进的*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色彩的一个**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人向**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行:  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转折:天京事变  (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  ①清*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  (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联合绞杀。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  1、沉重打击了中外***。  2、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承担起******的重任。  五、知识拓展和补充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狭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纲领。其纲领或**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多用封建迷信思想**宣传。  (4)、**:很难形成**坚强的**核心。(5)、时代局限:  (封闭保守、缺乏合作;追求平均、缺乏进取;与世无争、满足现状;多子多福、求稳怕乱;重经验,轻理论等。)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简洁归纳3  辛亥**  一、辛亥**(武昌**)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的“新政”、“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准备了一些条件。  (3)**上:兴中会等资产阶级**团体纷纷建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3)实践上: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加速了**的进程。  (4)契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  2、**(过程):略  3、结果(影响):  (1)各省纷纷**。(2)清***土崩瓦解。  二、**民**成立。  1、时间、地点、**、**。  2、性质:是一个以**派为主体的*。  3、巩固*的措施:  (1)**上:颁布《临时约法》  ①目的:根本是维护**共和;直接是限制*专权。  ②内容:国家*、人民的基本**;****的原则(三权分立);**形式是内阁制。  ③评价:  性质是*第一部资产阶级**。  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的**和**共和**的建立,是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2)经济上:颁布保护民族资本**发展的法令或措施。  (3)社会风俗:颁布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的法令。  (4)外交上:《告各友邦书》等。  三、辛亥**的历史功绩  1、清*覆亡与*就任临时大总统。  2、历史功绩:  (1)性质:是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2)意义:  ①**了清朝的封建**,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沉重打击了封建**和帝国**在*的**。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辛亥**是*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地里程碑。  四、知识拓展与补充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的**。(2)有了一个**的**纲领和奋斗目标。  2、清*的覆亡主要是*共同努力的结果:资产阶级**派;资产阶级立宪派;*北洋军等。  3、*能够就*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1)*自身的实力、**野心和心计。  (2)帝国**的**。  (3)资产阶级**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扩展3)——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菁选3篇)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2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3  影响*资本**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资本**相比,*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封建**和官僚资本**的**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列强的侵略,在给**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国家**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的需要,清末至**历届*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扩展4)——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框架 (菁选5篇)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框架1  1. **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二战后20年(50-70年代初)——黄金时期  特征:快速增长  原因:**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延续新政的社会福利**(即**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利用第三次科技**的先进成果,发展新兴产业。  (2)70年代  特征:经济滞胀  原因:供需矛盾;石油危机——直接原因  (3)80年代 里根  特征:经济开始复苏,低速持续增长  原因:减少**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4)90年代 克林顿  特征:空前持续增长(即繁荣)  原因:**倡导介于**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经济实行**  (5)2001年以后  特征:衰退  2. 西欧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战后,经济遭到重创——20世纪50年代初,大体恢复——五六十年代,繁荣  (2)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建立福利国家**。  3.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国家。  (2)原因:**推行****;实行非军事化;**采取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框架2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地人们带来灾难。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框架3  **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帝国的条件:(1)优越的地理位置。(2)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是欧洲资本**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赢得了国家**。  3、荷兰建立**帝国的过程:(1)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竞争。  (2)**葡萄牙、西班牙船只,抢掠财物。(3)探索新的航路。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国家”是:荷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5、荷兰垄断性贸易公司的**有:贸易垄断权、建立武装、管理**地。  6、荷兰的**地范围: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的**;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等**地。  7、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霸权。  8、英国早期**扩张的过程:  (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扩张的道路;  (2)**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地。(英属东印度公司)  (3)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霸权  (4)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霸权。  9、英国**扩张的优势:  (1)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2)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  (3)**优势——资本****的确立;(4)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10、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地是:弗吉尼亚。  11、导致英荷三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12、**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资本**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  (2)对***: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的发展。  (3)对**地:给**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框架4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地人们带来灾难。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框架5  “*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①过程: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结果: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后来反*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经验教训:制定**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评价功绩:①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  ②为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扩展5)——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菁选3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火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人,《离骚》是**作、浪漫**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火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人,《离骚》是**作、浪漫**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扩展6)——高中历史必修知识串联归纳 (菁选2篇)高中历史必修知识串联归纳1  一、******形成的背景——秦的**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的、封建********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  颁布秦律;**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的********的秦**,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的形成。  二、****  1.内容  ①**高度集中  天下大权,集于** **大权,集于**  ②**至上  **总揽**、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有权任免**和地方的主要**。  ③**独尊(**神圣)  创制**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  ④皇位**  2.特点  皇位**——**的不可转移  **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古代****的重要特征  三、**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务  九卿(诸卿):****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过大,易形成君主****,缺乏对**的**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直接任免  3.影响:  实现了对地***直接有效的**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高中历史必修知识串联归纳2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者作为,从**,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走向**;****的加强;多民族**的**、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图,契丹,*项,"蕃汉分治"的****。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大融合,大**)。  6.元朝对**和**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的封建化。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扩展7)——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实用1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00年  (三)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  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  **类型:贵族制、**制(最流行)  二、雅典城邦的****  1、发展历程  君主制:***、**制  贵族制:集体**的任期制、选举制  **制:前594年梭伦**将雅典**引上**的轨道;克里斯提尼**确立。  2、特点:人***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评价:创造了一系列**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外邦**、**、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社会**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冷战”**的内容:杜鲁门**(**)、马歇尔计划(经济)(实质是通过经济**西欧)、北约(军事,1949),苏联的应对措施: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华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德国**和朝鲜**,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5、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  6、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951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7、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的****  8、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9、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力量中心的转变  10、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  12、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13、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历史必修一知识  ***的****建设:  1、1949年9月,**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北平):  (1)内容:通过了《**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共同纲领规定:*******的性质是新****即人民****的国家  (2)共同纲领的性质:具有临时**的性质  (3)**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协商、****  (4)1956年,*****提出与****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的方针  2、共同纲领规定:(  1)各级****大会由人民**方法产生  (2)国家最高**机关:全国****大会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大会(**):  (1)通过1954年《*********》  (2)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大会**  (3)体现两大原则:人民**原则、****原则  (4)性质:是***第一部****类型的**  (5)第一届全国****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大会**  (6)****大会**是**的根本****  4、民族关系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民族区域****为**的一项基本****  6、1947年*****区成立、1965年****区成立  (***成立五个**区:***、新疆、广西、宁夏、**)  7、****大会**作为我国的根本****,是******的核心  8、民族区域****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到地方的行政管理**。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例如:楚王问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和**至上是**古代****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  8、秦朝形成的******,奠定了**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以加强**,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  14、明成祖时内阁**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古代君主****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加强,阻碍了资本**萌芽的发展,**开始落后**

一、原始社会
1.时间:从神话传说时代——夏建立之前
2.农业:(1)农作物:北粟南稻
(2)生产工具: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3.畜牧业:家畜饲养猪、牛、鸡等。
4.手工业:养蚕缫(sāo)丝。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和商朝的政治
(1)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
(2)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的王朝
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时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周;都城:镐(hào)京;
(2)分封制:
A 分封制的内容:土地、人口
B 分封的对象:王室宗亲、功臣、姻亲、先代旧贵
C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D 分封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
A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B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D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
3.夏商西周的经济
(1)农业:
A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材料是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B 土地制度:井田制。(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2)手工业:
A 青铜制造:
B 丝织业:
C 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由政府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多是军用品和奢侈品,不进入市场流通。
(3)商业:
A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
B 周朝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政治形势
(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3.社会改革
(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的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
A 背景: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士阶层崛起,受到重用,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主张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B 魏国:李悝(kuī);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
C 秦国:商鞅变法——变法最为彻底和成功的
① 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② 措施:
经济方面——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厉禁止私斗;推行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思想文化——加强思想控制。“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依据《法经》而制定法律;社会风俗改革,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③ 结局:商鞅被害,新法未废。
④ 作用:
对秦国: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兼并六国逐渐成为秦国的战略目标,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对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⑤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一、秦朝
(一)政治
1.历史阶段特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中国家。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纷争局面,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2.千古一帝——秦始皇
(1)主要功绩
A.兼并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B.政治制度创新: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行县制,颁行法律。
C.经济文化措施:土地私有合法化(按亩纳税),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
D.开疆拓土: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建灵渠,设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2)秦末暴政:修筑长城、骊山陵墓、阿房宫,沉重的赋税徭役;轻罪重罚,严刑峻法;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3)评价
A 积极: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局面,开创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其最大历史贡献。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
B 消极: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使秦朝二世而亡。
总体评价: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三)思想文化: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
二、两汉
(一)政治
1.历史阶段特征:
继承发展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经济发展;两汉开展积极主动的外交,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
2.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推恩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中枢机构的变化:建立中朝。(中朝官:级别低、直接对皇帝负责)
(二)经济
1.农业
A 生产工具:犁壁,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B 水利工程:漕渠、白渠等。
2.手工业
A 冶铁业:东汉
B 丝织业:有“丝国”之称。
C 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
A 开通丝绸之路。(陆路和海路)
B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等官营,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三)思想文化
1.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A 汉初实行的黄老之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渐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新的思想,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A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代表作:《春秋繁露》
B 主张:
①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强化皇权。同时君主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③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C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科技与文化
(1)科技: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
(2)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医学:
A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B 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望闻问切四诊法。
隋唐时期
一、政治
1、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1)政治方面:国家长期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时间相对较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制度创新,影响深远。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有较快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城市兴旺,出现了国际性大都会;经济重心在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
(3)对外关系方面: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之间政治交往,经济文化交流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隋唐文化对亚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2、隋唐制度的创新——三省六部制
A 内容: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B 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A 唐太宗:在反隋和统一的战争中,屡建战功,加号“天策上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B主要业绩: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①主观上: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开明开放,兼容并包。
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C 贞观之治的内容
① 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肃清政治。
② 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③ 民族关系:册封、会盟、和亲、设置都护府等。
④ 文教: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功过评述
① 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 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买入鼎盛时期。
③ 开放的对外政策,为唐文化增添了开放多元的色彩。
④ 总之:尽管唐太宗贤明、审慎难以贯彻始终,但其文治武功为大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对自己的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4、唐后期的藩镇割据
二、经济
1、农业
生产工具:①曲辕梨,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便于调节翻耕深浅,能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
②筒车。
2、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① 商品:瓷器大量出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② 城市: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③ “市”:唐代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市内规划整齐,同类商店集中在一起,成为行。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直接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城垣围住并与居民隔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④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
⑤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三、文化
1、科技:
①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②火药: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已经用于战争。
2、文学:诗歌创作的繁荣
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3、传奇小说:
传奇是唐人小说的通称,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绘画: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5、书法: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
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宋元时期
一、两宋时期
(一)政治
1、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1)政治方面: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水平;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经济有很大发展;北方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
(3)民族关系方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顶点在元朝;民族间战争虽然一度频繁,但和平仍是主流;几个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4)对外关系方面: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文化方面: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特别是科技方面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目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根本目的:稳定北宋政权。
②指导思想: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③具体措施:中央分相权: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政权。
地方收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
④影响: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基础,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
①历史背景:
A 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由于土地兼并、沉重的地租赋役以及高利贷盘剥之下,农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
B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C 庆历新政。
②主要内容:
A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B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C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实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整顿太学,太学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③变法的结局: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法”意在抑制兼并,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因此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反对。
新法固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宋神宗去世,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
④变法的历史作用
A积贫局面改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可是有些新法措施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积弱局面改善,国力得到增强。
(二)经济
1、农业
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 区。
2、手工业
制瓷业: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五大名窑。
3、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①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分散在城中,市是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加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三)文化
1、儒学思想体系的新发展
①程朱理学:
A 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宋代儒学发展形成理学。
B主要人物:
北宋:程颐、程颢兄弟;核心思想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主要思想认为理先于气,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
C历史作用: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产生重要作用。
②陆王心学
A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B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C评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③影响:宋明理学的形成,使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科技:四大发明
A印刷术: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火药: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C指南针:北宋时发明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D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火药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迎来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文学和艺术
①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宋元时期社会民族矛盾阶级目的尖锐。
②话本:宋代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叫“话本”。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
③绘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市井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
明清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 (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 (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
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 (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 (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 (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 (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 (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
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
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
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
(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
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
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
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
(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
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
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
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4)发展:民资初发;
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
②清政府放宽限制;
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1901--1918)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
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
一是1895至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内容;
一是1912-1918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
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
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过程;
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中国社会黑暗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索: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
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
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
③帝国主义继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
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
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实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 (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 (涣散,复杂)。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容的意义和局限。 (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高潮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 (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原因,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 (两个不稳定),启示。
the end
文章来源网络,侵权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伦改造造纸术是哪个朝代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