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 丁伟里丁伟的三分区20的,三分区指的是什么?

专栏/《亮剑》铁三角为何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战场?老李战福建丁伟在剿匪2021年08月05日 14:50--浏览 ·
--喜欢 ·
--评论这其实涉及到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在1950年的战略分工问题,跳开剧情本身,在解放战争的收官阶段,三野主力负责东南沿海歼穷寇的任务,其中叶飞的第十兵团实施了福建战役,众所周知的金门战役就是这之前刚刚发生的,具体时间是1949年10月。而《亮剑》李云龙担任代理军长的C军,正是三野挺进福建的部队,在朝鲜战争爆发时是肯定抽不开身的。《亮剑》剧照《亮剑》原著的后半部分,也确实有李云龙赶到前线时,听闻先头部队在金门损失殆尽而痛心疾首的故事,那么按军史来说,这个C军代指的就应该是三野十兵团第28军,该军的前身是华野宋时轮的第10纵队,有名的“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善守之师。金门失利后,第28军厉兵秣马准备一血前耻,始终留驻于福建前线,再后来转隶福建军区,一直到60年代末期才移防山西,那么期间老李当然离不开。一方面,是东南沿海的敌情仍然很严重,相当数量的岛屿上还盘踞着蒋军(比如舟山群岛等),三野必须以主力留驻浙赣地区应对;另一方面,在1950年6月之前,人民解放军仍有大规模攻台的作战计划,三野第七、第八、第十兵团都是拟定的攻击主力,唯一在上海地区担任战略预备队的只有宋时轮第九兵团。所以尽管李云龙多次申请赴朝参战,都没有得到批准,因为驻防福建也是重要的战略任务。《亮剑》剧照而第四野战军的任务是经略中南,并且以野司机关为基干组建了“中南军区”,各兵团分兼若干省军区,开展剿匪斗争和遂行解放海南岛的任务,其中第12兵团兼湖南省军区、第13兵团兼广西省军区、第15兵团兼广东省军区,第14兵团改组成为空军司令部机关。此时四野主力部队,大部分散部署于中南五省的各地,留在东北的只有东北军区所属的地方武装,这一点是要搞清楚的。也是在这一期间,由于中南地区已无大规模成建制的敌军,无需太多的精锐主力部队,军委遂决定抽调四野第38军、第39军和第40军北返河南休整,作为军委直接掌握的战略预备队,分驻漯河、信阳、洛阳等地以备机动。就在上述三个军调动过程中,朝鲜战争爆发了,虽然人民军在战争初期进展顺利,但是为了预防不测,军委还是迅速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亮剑》剧照东北边防军由第38、第39、第40军这三个战略预备军,和已经先期返回东北在齐齐哈尔屯垦的第42军组成的,另附一些炮兵等部队,上述部队奉命火速开进集结在鸭绿江边。这三个王牌军本来分别属于四野第12和第13兵团,经过调整后由第15兵团部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部”,15兵团司令员邓华受命指挥这支部队。换句话说,从1948年11月大军入关作战算起,四野三个主力军这是近两年来第一次回师东北,而其他若干主力军,仍然留驻在中南地区。许多军史爱好者总是认为志愿军是以四野部队为主的,也对也不对,应该是在前期以四野部队为主,而随着战争的扩大不断增兵,志愿军各部已经涵盖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番号,四野的名将们当然也就不是全部参加了抗美援朝。《亮剑》剧照而丁伟的原型其实是四野名将“丁盛+钟伟”的合体,并且其中钟伟的原型成分更多一些(比如纵队司令授少将、比如当师长时酿酒赚钱等等),也就是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四野第49军军长、开国少将。那么在朝鲜战争爆发时,钟伟和他的第49军在干吗呢?该军也隶属于四野第13兵团,在第38军、第39军等部北调后,第49军成为广西军区所辖为数不多的正规野战部队。当时第49军的所属三个师分兼平乐、柳州、桂林军分区,而钟伟的职务则是广西军区参谋长。在195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广西的剿匪任务堪称全国最重,桂系军阀的主力虽然已经被消灭,但是在大瑶山、十万大山、六万大山里面的政治土匪数量很多,盘踞各地和流窜的多达280股,有军、师、团、营等番号500人以上的股匪就有75股,剿匪任务极重。《亮剑》剧照在广西剿匪作战中,第49军所属部队成为绝对的主力,其中尤以第146师战果最大,整个剿匪作战持续到了1952年前后,累计歼灭桂系残军和土匪40余万人,期间由于第49军兵力不足,还抽调了陈明仁起义部队之第21兵团参战,可见作战之艰难。而钟伟作为分管作战的军区参谋长,必然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当然也就没有机会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直到基本完成剿匪任务以后,钟伟才调任中南军区编练司令部司令员,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和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务,也就是《亮剑》中所叙的“北方某大军区参谋长”一职。虽然钟伟的军衔在1955年只授予了少将,但其实是低衔高配的,因为作为大军区的参谋长,当时多为中将军衔,也可见军委和四野首长对其重视程度。《亮剑》剧照特别说明一下,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首批参战部队是以四野的这几个军为主,随后为了锻炼部队,采取的是各野战军“轮战”的方法,也就是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分别派出有力部队入朝,在实战中锤炼部队和获得对美军的作战经验。到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时,我军已有六个兵团的番号和若干直属军出现在志愿军的作战序列当中,而不是大家想象那样,全部成分以四野部队为主。这六个兵团分别为邓华的第13兵团(四野)、宋时轮的第9兵团(三野)、陈赓率领的第3兵团(二野)、杨得志率领的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后转隶一野)、杨成武率领的第20兵团(华北军区)、董其武任司令员的第23兵团(绥远起义部队),注意看,这六支部队囊括了当时我军各野战军的代表和起义部队代表,完全符合军委的轮战精神。《亮剑》剧照对号入座的话,孔捷就应该是四野参加抗美援朝那几名军长中的一位,丁伟就是留在广西剿匪的军事首长,再朝前溯源,抗战胜利以后晋冀鲁豫军区(未来的中野和二野)曾经抽调29个架子团,也就是只有干部和部分战士编组成的部队出关,加入了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战斗序列,因此四野部队也是有八路军第129师血脉的,孔捷和丁伟能够成为四野战将,是一定程度上契合军史的。李云龙则是中原突围后转战到华东,从而成为未来三野之战将的,有渊源有交代,并非小说里面信马由缰。而“晋西北铁三角”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所处位置,也是有代表性和有所指的,那就是50年代初期仍然存在的三大战场:对蒋军前线、剿匪战场和抗美援朝战场,是对当时我军临敌情况的一个整体反映,因为《亮剑》所弘扬的是人民军队的“亮剑精神”,如果单单以八路军129师的征程为历史背景,显然是不够全面的。笔者一直强调,《亮剑》虽是一部小说,但是作者都梁对军史的研究颇为到位,里面还是有不少历史知识是值得学习的。《亮剑》剧照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亮剑
李云龙
铁三角
目录------9
2021-06-03 08:48
来源:
罗瑞桃一更历史
什么样的团长带什么样的兵,用李云龙的话来说,就是独立团有他的魂儿。我们看《亮剑》,就会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李云龙楚云飞丁伟麾下三个上尉,他们的三句话,说出了三支部队性格——都不用见着李楚丁三人,只要琢磨一下他们麾下三个连级干部的话,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们团长的形象。
这时候有读者可能要说了:你一会儿上尉一会儿连长,咋这么乱呢?
这还真不怪笔者,要怪也怪常凯申,是他不肯给独立团的军官授衔,我们只好把连级干部当上尉,把上尉当连级干部。比如楚云飞的副官孙铭上尉,换个地方,他就是个连长——因为资历问题,团长可能是上校中校,营长可能是中校少校,但连长基本都是上尉。
这样一换算,咱们就可以把三五八团团长副官孙铭和独立团骑兵连长孙德胜看成平级干部了。
孙铭上尉是个副官,他整天跟在楚云飞身后,连走路姿势都有点楚云飞的风范,说起话来,自然也跟楚云飞差不多。
独立团伏击鬼子战地观摩团,楚云飞孙铭每人拎着一支冲锋枪也参加了战斗。眼看着就剩下了一帮鬼子少将大佐中佐还站着喘气儿,楚云飞孙铭并没有冲上去收缴战利品,而是在一棵大树下看起了热闹。
李云龙舞舞扎扎要跟鬼子白刃战,孙铭很不耐烦:“就剩几个鬼子了,跟他们废什么话?一梭子下去全撂倒了!”
在孙铭眼里,只有死了的鬼子是让人放心的,什么优待俘虏,那是对人说的,鬼是没资格享受优待的。
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这是楚云飞对鬼子的态度,也是三五八团的态度,所以孙铭这句话,等于是代表整个三五八团说的,他们团的性格就是有枪有弹不差钱儿,能用子弹解决的问题,就绝不用冷兵器说话。
但是李云龙没他们那么财大气粗,子弹也是能省一点就省一点,能用大刀长矛解决问题的,就绝不浪费子弹——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可能更过瘾。
楚云飞是黄埔出来的,颇有几分儒将风范,但是他的麾下,见了鬼子一点都不讲文明,能用大炮的时候就不用机枪,能用手雷也绝不用刺刀,楚云飞假意跟山本一木“谈判”,他的手下直接站起来开骂——这就叫同仇敌忾,三五八团与独立团当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孙铭和楚云飞一样,提起鬼子必然怒骂,这就是三五八团的性格,这性格来自楚云飞对鬼子的痛恨。
“亮剑精神”的首创者李云龙,手下已有一个能够完美展现这种精神的连长,他就是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骑兵连,进攻!”
突围战中,包括孙德胜在内,只剩下了十一位勇士。面对鬼子整整一个骑兵联队,孙德胜拔出了雪亮的战刀:“骑兵连,进攻!”
一个回合对冲,十勇士折损六人,第三个回合开始的时候,只剩下了独臂连长孙德胜。
这时候的孙德胜,已经不能再用帽子擦去战刀上的鬼血,他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他人生最后也是最强的呐喊:“骑兵连,进攻!”
相信看到这三个回合白刃战的人,都曾经热泪盈眶。
孙德胜最后一刻在进攻,独立团所有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在进攻,政委赵刚,团长李云龙,2营4连8班战士王喜奎,虽然进攻的方式不同,但他们都是倒在了进攻的路上——这就是独立团的亮剑精神。
与楚云飞的阔气和李云龙的霸气杀气不同,丁伟的新一团则充满了灵气,套用一位元帅评价一位大将的话,丁伟打的是“神仙仗”。
丁伟打仗从来不吃亏,这一点他的连长营长也有样学样吗,而且惟妙惟肖。
李云龙发动平安之战,孔捷为了不增援鬼子通过自己的防区,命令团部、骑兵连、特务连、县大队、区小队全部投入战斗,宁肯拼光新二团,也要跟鬼子死磕到底。
这时候丁伟在干什么呢?他在炸桥埋地雷。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眼看着鬼子进入有效射程,战士询问新一团负责阻击的连长打不打,这位连长却套出了旱烟袋。
“打什么打?把保险关了,我得抽袋烟!”这位连长老神在在,根本就没把小鬼子放在眼里:我埋了那么多地雷,够你们忙乎一段时间了,干掉了所有的工兵,你们就老老实实在地上趴着吧。
你在下面挨打,我在上面抽烟,丁伟的部下就是这么胆大。
之所以把丁伟的连长放在最后说,是因为丁伟的部下确实有睥睨一切的霸气。在真实的历史中,暴打白象的时候,三名战士包围人家一个营,得胜之后还很愤怒:“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没错,说这话的就是丁伟历史原型(应该是两个,一个去其名盛,一个去其姓钟,合成丁伟)的部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亮剑 丁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