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打响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下列关于党史上的“第一”,表述错误的是(
)。A.《新青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公开性机关刊物
B.人民出版社——中共诞生后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关
C.陈独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介绍的人
D.八一南昌起义——党领导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解析:C项,1919年5月,李大钊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系统介绍,这是中国人在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
考题
关于人民与党的辩证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查看答案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党史上的“第一”,表述错误的是(  )。A
《新青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公开性机关刊物B
人民出版社——中共诞生后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关C
陈独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介绍的人D
八一南昌起义——党领导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查看答案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1)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失败。(2)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示意图: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进行镇压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共产党要不要进行反抗,要,如何反抗——武装起义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自己的军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军队的领导权在国民党手中。2、时间:1927年8月13日3、领导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4、结果:歼灭南昌守敌3000余人,起义取得胜利;接着,国民党调重兵进行反扑,损失惨重。起义军,一部分进入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南昌起义的意义:(归结为四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创建了第一支革命军队,这也是为什么把南昌起义定为建军节)的开始,拉开了国民党与共产党十年对峙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八七会议:1、时间:1927年8月7日2、地点:汉口3、内容:(1)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4)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思想。4、意义: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贡献。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2.掌握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等基本史实。3.理解“第一枪”的含义。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课时要求:1考试频率:常考分值比重:2开通会员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一、什么是红军?红军如何产生?1.红军定义红军,又名中国工农红军,是指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这是红二十五军制作的《什么是红军》传单,共400多字,言简意赅地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主张、组成、任务和有关政策。2.中国第一次出现红军名称是黄麻起义。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黄麻起义,攻占黄安县城并成立政府。黄安县城书法家吴兰陔先生挥毫写下一副贴在政府大门的对联: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第一人。黄安县红军对联3.第一支红军部队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井冈山中国工农革命第四军。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4.第一次高举红军旗帜是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爆发了震惊中外广州起义,起义总指挥部公开举起“工农红军”旗帜,将参加起义部队统称为工农红军,总司令由叶挺担任,从此红军称号在各地革命武装开始陆续使用。广州起义油画二、红军军旗和军服是怎么样?1.军旗红军军旗为红色底子,象征革命;旗中央为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有黑色镰刀、斧头,分别代表农民和工人;旗面靠旗裤一侧缝有一条白布,用于书写部队编号。2.军服红军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军装和列宁戴过八角帽式样进行缝制。然后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两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红军长征大会师三、红军有哪些主要作战部队?长征时红军最主要作战部队有三大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1.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叶剑英、刘伯承先后任参谋长。下辖: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滕代远/杨尚昆、参谋长邓萍);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红七军团(军团长肖劲光);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战斗力最为强悍。2.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下辖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参谋长李达);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3.红四方面军主席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下辖红四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红三十一军、红三十三军。长征胜利时红军序列表四、红军如何发展?1、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时间:1927年8月1日描述: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2、南昌起义部队转战路线图时间:1927年8月—1928年4月描述: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按照计划迅速撤离南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后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莲花山和丰顺汤坑与敌激战,伤亡惨重,余部向海陆丰地区撤退。朱德则率领三河坝留守起义军,转战粤闽赣湘边界,发动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南昌起义部队转战路线图3、湘赣边秋收起义和毛泽东向井冈山进军要图时间:1927年9月—10月描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果断改变计划,率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农村去坚持武装斗争。在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随后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4、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时间:1928年3月—4月描述: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军1万余人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毛井冈山会师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图时间:1927年—1934年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图6、红色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形势图时间:1928年-1930年描述:中共六大后,各地党组织抓住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发动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革命武装共约10万人。红色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形势图7、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间:1930年11月—1931年1月描述: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重兵,采取长驱直入和分进合击战术,直扑江西南部中央根据地。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主力,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利用敌人进占龙冈之机,借助龙冈这一狭长谷地对敌发起攻击,全歼敌军两个主力旅和一个师部,之后乘胜东进,迫使敌人下令收兵。战斗打了两个多月,红军突破敌人包围圈,蒋介石企图消灭中央根据地计划没有得逞。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8、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时间:1931年3月—5月描述:1931年2月,蒋介石调集20万重兵,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分四路向中央根据地的中共红一方面军大举进攻。毛泽东采用诱敌深入方针,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各个歼灭敌人,红军连续打了5次胜仗,歼敌3万余人,扩大了中央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9、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时间:1931年7月—9月描述:1931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自任围剿总司令,企图把红军主力压迫到赣江东岸加以击破,然后分路围剿。面对强敌压境形势,毛泽东、朱德在“诱敌深入”的方针指导下“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战斗打了三个多月,国民党军损失3万多人,而红军愈战愈勇。蒋介石亲自指挥的这次“围剿”最终无功而返。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10、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时间:1933年2月—3月描述:1932年5月,蒋介石调整策略,先进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得手之后再全力进攻中央根据地。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军,开始对中央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发动进攻。周恩来和朱德按照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经过两次激战,使国民党军两师师长被红军俘获。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11、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时间:1933年9月—1934年10月描述: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占据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先是实行“两个拳头打人”办法,后又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方针,与敌人进行硬拼和消耗战,红军伤亡惨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1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路图时间:1934年8月—1936年10月描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率红军主力8.6万余人,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经过14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路图13、红一方面军东征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名义,渡过黄河东征。东征历时75天,红军共消灭国民党军7个团,俘敌4000多人,扩充新战士8000多人,迫使进剿陕北红军的晋绥军撤回山西,使陕北苏区得以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更多历史,请添加作者15012687929或关注公众号FengTea13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亥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