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济还会崛起吗怎么样 分析广州经济还会崛起吗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千年商都广州,如何出彩出新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17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李奇霖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德礼
广州对外开放历史悠久,有“千年商都”的美誉。建国后,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后,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州成为中国的商贸中心,每年广交会万商云集,广州经济也得以快速崛起。
但近年,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慢、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等原因,广州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甚至出现了广州是否掉出一线城市的讨论。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广州迎来了新的政策机遇期。把握机遇,正确处理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让千年商都出彩出新,对广州而言具有深远意义。
1
千年商都,细说广州发展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对外贸易传统悠久。改革开放后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红利等优势,实现了经济腾飞。2000年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广州工业结构逐步从以轻工业为主演变为由重工业主导,第三产业也逐渐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2008年后,广州再一次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到先进工业,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驱动着广州经济的增长。
(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千年商都,因港而兴”,广州(番禺)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凭借着天然的深水海港,广州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最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缔造了“千年商都”的辉煌。
早在战国时期,广州地区便一直通过海运与中原地区以及南海部分国家有着航运往来。随着秦始皇统一岭南,广州的外贸活动便开始更加活跃。汉朝时期,广州便已经是海上贸易的要冲了,据《汉书》记载,当时汉朝的商队从广州附近港口起航,到达印度半岛,而后再借由印度半岛,将中国丝绸等商品借由罗马、安息商人运往阿拉伯、埃及和欧洲等地。而欧洲的玻璃制品,海外的香料、宝石等也反向输入到广州。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分裂,南方政权为了增强实力开始增加对外贸易的频率,如孙吴政权主动派人前往扶南(柬埔寨地区)、天竺(印度)等地访问,加强广州与东南亚国家的接触。这时候,海上的商路也越发的完善,据记载当时从广州港起航的商船能够经历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一直到幼发拉底河附近的港口,航程达1.4万公里,也被称为“广州通海夷道”,这也是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
当时罗马帝国也分裂成了东、西两部,陆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愈发困难,这时大量商人开始转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贩卖东西方商品,广州的海上贸易愈发繁荣。
随着隋朝统一中国,和之后唐朝的崛起,中国成为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也开始兴起,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频繁。为了更好的管理,唐朝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来专门管理外贸事务,这使得在广州开展进出口贸易活动更加便利。
据悉,当时从广州出发的船队可以沿着印度半岛航行到印度半岛西岸,然后一路越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并到达幼发拉底河;另外一路横渡印度洋,达到非洲。这条航线沟通了亚洲和非洲,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海线路。广州作为唐朝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凭借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快速发展。
唐末五代割据,加上之后东阿拉伯帝国发生内乱,陆地丝绸之路被迫隔断,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更加繁荣。宋朝统一中国后,宋太祖在广州设立“提举市舶司”,并任命专门的官员负责外贸工作,之后宋朝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广州外贸业务的支持力度。
外贸活动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广州本地经济的发展,当时广州城区快速扩建,建立了面积更大的东城和西城。虽然当时宋朝在泉州等地也设立了管理外贸业务的市舶司,但是横贯整个宋朝,广州依旧拥有最大的市舶司。
在元朝,由于政策的原因,泉州取代了广州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港口,但广州依旧是当时最为繁荣的港口之一。据陈大震《南海志》记载,当时与广州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40多个,广州的对外贸易活动也迈上了新台阶。
到了明清时期,广州对外开放的作用越发凸显。明初虽然暂时实行过对外开放,如郑和下西洋,但是因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明朝逐渐开始实行海禁政策,随后浙江、福建两处的市舶司被革除,广州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大量外国使团和商队纷纷进入广州从事商贸活动。
清朝延续了明朝的海禁政策,顺治时期“迁海令”使得除广州外其他地区的对外贸易纷纷停滞。乾隆二十二年,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以十三行商馆为中心的贸易口岸,使得广州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商贸地位更加凸显。
整体而言,广州在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它的发展与繁荣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长期的商贸传统也使得广州有了“千年商都”的美誉。
(二)1978-2000:轻纺工业带动经济腾飞
新中国建国后,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加上新中国建国之初自己也断绝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这使得广州的外贸活动几乎完全停止。这一现象的改善一直等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时,广州凭借着对外开放的传统、优越的地理位置,再一次成为了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1978年广州GDP仅有43.09亿元。但是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低廉的要素成本以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广州积极引入外资发展经济。而此时恰逢香港制造业有向外转移的需求,于是大量港资进入广州,1992年之前港资占广州外商投资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 1992年南巡讲话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港资占比才逐渐下滑。
1979-1999年,广州与外商签订投资项目50755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417.55亿元,其中直接投资项目11187项,项目金额380.70亿元,包括合资经营65.7亿元、合作经营265.5亿元以及外商独资49.5亿元。
大量外资涌入广州设厂,为广州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而这也带动了广州经济的发展。
在发展合作之初,由于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欠缺,广州主要发展“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业,通过开展“三来一补”业务(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充分利用自己在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方面的优势,引进外来的资金和技术,并逐步完成了初始的资本积累。
而在这一阶段广州发展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其中纺织服装、鞋类等轻纺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1979-1991年广州轻工业以年均14.08%的速度递增,这带动广州成为当时的轻纺工业基地之一。而从出口结构上来看,纺织服装类产品也是广州的主要出口商品,1998年广州出口商品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服装及衣着附件(24%)、鞋类(19%)、原油(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8%)、玩具(6%)。
到了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在经历了前期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积累后,广州传统产业开始升级,新兴产业也开始崛起。在“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时期,广州开始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电器机械、 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电子通讯、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行业排序中逐渐位居前列。
而原来的传统支柱产业如纺织、煤炭也开始外迁,部分对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产业逐渐被淘汰。
另外这一时期,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也开始逐渐发展,“九五”期间,全市高技术产品合计完成产值1294.7亿元。
但是整体而言,这一时期广州的工业结构依旧是以轻工业为主,截至1999年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0.4%,相比于1990年的63.9%虽然略有下降,但是依旧是占据绝对优势。
(三)2001-2008:重工业主导,第三产业并重
步入21世纪,广州面临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融入全球化步伐加快,这对广州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加入WTO有利于广州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还有利于广州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广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广州部分产业如汽车、化工、电子通讯制造业这三大新兴支柱型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加入WTO后,相关行业的发展承压。
其次,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北移到长三角地区,而其他沿海省市也开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国内市场也从原先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商品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
此外,经历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广州产业结构内部也面临着优化的需要。
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广州开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引导发展重工业,改造传统轻工业。
广州《工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大力发展壮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如通过建设广州科学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等来扶持发展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通过加大对广州本田、广州五十铃客车等龙头企业的支持,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和产品制造水平等措施来发展汽车工业;通过发展乙烯产业、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等合成材料的生产基地来发展化工行业。
除了发展三大支柱型产业外,针对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广州一方面有序的将部分污染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差的企业向周边地区迁移,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如服装业由原先的来料加工向自主生产经营转变,发展广州服装品牌,并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通过战略调整,这一时期广州工业结构逐渐的实现了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2000年时广州重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仅有43.2%,之后重工业发展加速,到了2008年重工业产值占轻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2.04%,重工业成为广州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这一时期,三大支柱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极为亮眼。在80年代广州就在探索发展汽车产业,但是过程曲折,1997年随着广州汽车集团的成立,广州汽车产业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通过与日本本田汽车合作,广州汽车集团快速引进并消化国外的先进的技术,1999年广汽集团生产的广本雅阁国产化率达到了45.4%,之后广汽集团也一直带领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
除了发展本土车企,广州政府也一直在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汽车厂商落户广州,2003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落户广州,随后本田、丰田等日本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都相继进驻,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广州的支柱性产业。2004-2008年间,广州汽车制造业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的同比增速远远超过了广州工业产值的同比增速。
除了工业结构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这一时期广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也开始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广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渐超越了第二产业。
2003年中国与香港签订了CEPA协议,这为香港发达的服务业进入广州打开了大门。改革开放后,香港大量的制造业涌入广州为广州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随着香港制造业的空心化,原先的“前厂后店”模式难以维系。此时CEPA协议的签署则为香港发达的服务业找到出路,恰逢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大量香港服务业如金融业、会展业、专业服务业开始进入广州,带动了广州第三产业的发展。
但是整体而言,这一时期广州的第三产业结构较为传统。2001年广州第三产业中排名前三的细分产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7.05%)、批发零售和餐饮(18.5%)和社会服务业(18.2%),之后虽然第三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是如金融业、计算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第三产业的发展依旧较慢,到了2008年广州第三产业中排名前三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和房地产业(13%)。
(四)2009-至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8年次贷危机对广州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2009年广州出口同比为负。但同时,2008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则为广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外部的冲击、政策的利好加上广州本身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2009年广州出台了《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明确未来广州要做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并且通过构筑产业发展“一带六区”空间战略新格局,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
此后在《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十二五”、“十三五”计划期间,广州多次提到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方式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然具体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等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有所不同,如在制定《制造2025战略规划》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在制造业领域应用,广州也因时而变更加强调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更为先进的产业。
这一时期,广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65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59.7%。同时广州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如在现代注塑装备制造业保持世界领先优势的博创智能,在测绘信息技术领域占据优势的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
另外这一时期,广州的服务业结构也在优化升级。在“十二五”期间,广州明确指出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产业,通过构建以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八大行业为主体的高效生产性服务体系,以酒店与餐饮、社区服务、健康服务、教育培训等六大行业为主体的优质生活性服务体系来推动广州服务业的优化升级。
截至2018年广州GDP2.15万亿,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53万亿,占比超过70%。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6.1%。
整体而言,这一时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驱动着广州经济的增长。
2
广州的机遇与挑战
(一)广州经济现状
时至今日,广州经济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改革开放后,广州把握住机遇快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的城市,在深圳崛起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并列被称为四大一线城市。但是,近几年来广州经济增长开始乏力,市场上关于“广州退出一线城市”的言论不绝于耳。
2017年深圳GDP2.25万亿,同比增长15.38%,而同年广州GDP2.15万亿,同比增长10.00%,深圳正式超过广州,成为经济总量第三的城市,原先的北上广深变成了北上深广,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广州经济逐渐失速。
除了被深圳超越,广州被别的后来者赶超的迹象也越发明显。四大一线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在不断的在缩小与一线城市之间的距离。2019年广州GDP仅比重庆高出22.8亿元,差距几乎已经被磨平。而在2013年广州GDP比重庆高了2636.9亿元。在短短6年间,重庆已追上了广州的步伐,并呈现出超越的态势。
而2020年疫情或许会加速这一趋势的发展。疫情的全球化扩散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抬头。国际经济下行、外贸环境恶化无疑会使得外贸依赖度较高的广州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方面,广州现在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外部环境也不断恶化。
但另一方面,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先行城市,依旧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产业结构完善、市场化水平高、科研基础较为扎实等优势,此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迎来了新的政策发展机遇。
(二)广州面对挑战的底气
1、粤港澳协同发展下的政策红利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落实之前,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在政策方面的优惠力度明显低于其他几个一线城市。
如从财政体制上来看,按照目前的财政规定,省辖市与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执行不同的收入划分,北京、上海、作为直辖市按规定除中央分享部分外,其他均留成直辖市。而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在财政体制上实行计划单列,被赋予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按规定省级不参与其税收分成,除中央分享部分外,其他税收收入留成深圳。
但是广州仅仅是省会城市,按规定广东省对广州执行统一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中央、省参与税收分成。这就出现了在财政上,广州大部分财政收入需要上交,仅有一部分是归属于广州自己使用,这极大的限制了广州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时所能够动用的财政力度。
广州目前属于三级财政体系,除了上缴中央的税收外,增值税需要上缴省2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需要上缴省20%,“四税”之外的土地增值税还要上缴省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杭州、南京、成都等其他省会。
从数据上我们也能够看出,深圳的公共财政收支水平明显高于广州,2019年广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65.1亿元,而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了4551亿元,深圳是广州的1.59倍。
除了财政体制外,广州在其他政策力度上也不如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如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各项开放措施及相关制度创新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上海和深圳也在2011-2012年率先启动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而广州直到2019年4月才发布《广州市促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集聚发展工作指引》,启动试点政策。
但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战略的落地,广州在政治上的地位也愈发受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增强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将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核心城市之一,随着大湾区建设,一则可以通过与湾区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合作,例如与深圳发挥“双核联动”作用,提高自己的经济增长潜力。二则借由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同时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等。
广州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对广州之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而广东省委也对相关的发展规划给予的更高的政策支持。如广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综合功能”、“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四个“出彩出新”文件。此外,广州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数字经济、服务贸易和外包发展等,让政策更好的指引经济的发展。
广东省也加大了对广州的政策支持力度。2019年广东省委明确以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同等的力度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要求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要参照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模式,牵头建立支持广州的工作机制和特事特办机制,相关部门主动协调解决广州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这也是广东第一次给予广州和深圳同样的政策待遇。
2、优越的区位条件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也是华南地区海陆空交通中心。优越的地理条件,完善的交通设施是此前广州能够成为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原因,这也是此后广州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交通条件来看,广州海陆空运输条件完善,2015年在福布斯中国客货运能力榜单中,广州连续多年以客运指数、货运指数双第一的优势位列第一。具体来看,海运方面,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根据中港网的数据,2019年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60616万吨,同比增长12.6%,位居全国第四,集装箱吞吐量2283万标箱,同比增长5.7%,也位居全国第四。围绕着广州港,广州一直在大力建设南部临港产业区,充分利用自己在航运上的优势地位。
空运方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在2004年正式投入运营,是中国大陆第三繁忙的机场,2017年,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1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近90个,已有超过75家中外航空公司在此运营。
近几年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与货邮吞吐量快速上升,2019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338.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92.2万吨。另外,围绕着白云机场,广州也一直在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巩固自己的航空优势。
陆路运输方面,广州目前是中国大陆四大铁路枢纽之一,京广复线、广茂线、广梅汕线、广深线、广九准高速铁路等均经过广州,为广州构建了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网络。
此外,广州内部交通设施也极其完善,截至2019年底,广州地铁已开通14条线路,总长度达513公里,位居中国第三、亦是世界第三。另外,目前广州地铁的在建线路为12条、长度310公里;预计到2023年,地铁线网总里程将超过800公里。公路方面,2018年广州公路里程也达到了8975公里。
3、优越的营商环境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广州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上也一直走在最前方。随着广州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广州企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
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地区招商引资的多寡、地区内部企业经营情况等,从而对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状况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体现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在政府的不断努力下,中国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三十一位,相比于上一年提高了15位。
而就中国内部各个城市而言,广州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上也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作为中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城市之一,广州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活力,完善现代市场体制,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2018年广州发布了《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实施1.0改革。之后广州逐步加快了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步伐,2019年3月,制定印发《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实施2.0改革,此后又在7月制定《广州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推动改革“再提速”。
经过广州政府的不断努力,广州市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广州市在全国34个主要城市中营商环境位居首位,从细分项来看,广州总体社会环境指数位居第一,其他如总体市场经营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开放环境等也均位于前三之列。另外在《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广州的排名也位居前列。
目前,广州也一直在不断的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1月广州出台《广州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一般也认为这是3.0改革,相比于此前广州的政策力度再次加码,这一次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更大、涉及的范围更广、措施更加的全面。
(三)广州面临的挑战
1、外贸环境恶化
广州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国际商贸中心、“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广州出口总值从1988年的14.59亿美元快速上涨到2017年的853.2亿美元,截至2017年广州出口金额占GDP比重依旧达到了26.8%。
但是2018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开启,广州的出口业务受到了明显影响。一直以来,美国都是广州最主要的贸易对象,2018年广州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总值占广州总出口份额的14.65%。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很多广州商品是借由香港转运,最后出口到美国地区的,据悉香港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超过了15%。而美国和香港是广州最大的出口对象,广州出口到美国和香港的商品占比接近30%,这就使得广州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中美贸易摩擦加上去年香港局势动荡,广州的贸易环境出现了明显的恶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出台的关税清单与广州优势出口产品的重合度较高。分析美方关税清单,我们能够发现 “机械、电气设备、电视机以及音响设备”、“纺织原料即纺织制品”、“杂项制品”等是美国的主要制裁对象,其中“机械、电气设备、电视机以及音响设备”行业涉及的金额占比超过40%、“纺织原料即纺织制品”占比超过10%。
而广州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便是机电产品。2018年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占广州出口总金额的比重接近50%,另外如“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等一直以来也是广州的主要出口商品。由此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广州的冲击更为明显。
中美贸易摩擦也确实对广州的外贸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整体来看,2018年后广州的外贸环境明显恶化,2018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出口累计同比一直在下滑,2019年出口同比下降10.2%。
更为直观的来看,外贸环境的恶化对广州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过去快速发展的外贸业务使得广州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很多外贸企业,部分企业更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但是当中美贸易环境恶化的时候,这些企业便首当其冲,经营环境严重恶化。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虽然有所缓和,但后续发展还有待观察,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无疑会对广州之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而2020年新冠疫情则更是让广州的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广州工业企业纷纷停产停工,这使得很多国外企业的订单暂时无法生产,如因为广州停工,日本汽车厂商由于缺乏原材料被迫停工(上文我们也提到过日本主要汽车生产厂商纷纷在广州设立生产基地),这使得日本政府开始提出减少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可以预计疫情结束后,部分日企会开始减少在中国投资或撤出中国。另外,出于防疫等方面的考虑,部分国家也减少了对中国的订单。
此外随着2020年3月以来疫情在海外迅速扩散,全球各国纷纷开始“闭关锁国”,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全球需求将会更加疲软。另外,原本在4月份举办的广交会也被迫延期到6月在网上举办,作为广州外贸的主要窗口,广交会的延期线上举办可能会进一步打击广州今年的贸易情况。
2、企业外迁趋势明显
广州的工业结构,从一开始的以轻纺工业为主,到后来的以汽车工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重工业为核心,再到现在坚持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另外,广州服务业也在逐步优化升级从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到强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等。而新的产业兴起必然伴随着原有产业的衰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就有企业外迁到周边落后地区的现象,当时大量污染较大的轻纺工业或是被迫倒闭或是外迁。但是当时的广州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部分企业外迁的同时,更多的重工业企业如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快速在广州兴起。原有企业的外迁推动了广州“腾笼换鸟”,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但是现在来看,广州企业外迁压力依旧严重,主要是因为快速上升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成本使得广州企业的经营成本快速上升。2005-2017年,广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34360元/年上涨到了98612元/年,上涨了近3倍。
房价也开始快速上涨,2005-2017年,广州二手写字楼成交均价由3676.5元/平方米上涨到了17627.9元/平方米,涨幅达到了479.4%。二手商业用房成交均价由5435.7元/平方米上涨到了14309.5元/平方米,涨幅达到了263.3%,而住宅的涨幅更高,由2997元/平方米涨至17547元/平方米,涨幅高达585.4%。
快速上涨的房价与职工工资侵蚀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在广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使得广州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下滑。
另外,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也使得企业倾向于外迁,如深圳、上海在财税政策方面享受更大的优惠,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倾向于外迁到深圳、上海等地。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近几年广州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涨幅明显趋缓。从占比上来看,2005年后广州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一路下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广州第二产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滑。此外2013年后,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的整体涨幅也在下滑,这也反映出近几年广州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新增投资意愿下降的现实。
大量外企也开始迁出广州。随着广州要素成本的上涨,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搬离广州,相应的广州规模以上外商投资的工业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地下降。2017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外企仅有640家,相比于2008年下降了近40%,大量外企开始迁出广州。
同时,外资在行业投资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偏好变化。2013年之后外商在制造业上的投资比重明显下滑,截至2017年仅为13.86%,反映出制造业对外商的吸引力下降。
3、产业升级进程缓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技术产业等措施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最近几次的五年计划中多有提及。
尽管如此,但是现实的道路往往曲折而艰辛。2018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9.7%,实际上较2011年的59.9%还略有下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陷入停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差距较大。广州先进制造业的统计口径包括装备制造、汽车、船舶、石化和钢铁等产业。以汽车产业为例,广州汽车产业中很多是属于汽车零配件等简单设备的制造,如日本的主要汽车厂商都在广州设立有零配件制造厂,而很多涉及到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制造等,广州其实并不强,这也意味着广州其实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
而更能体现科技实力的高技术制造业在广州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2018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59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3.4%,而深圳的占比却高达56.8%。
另外从研发投入角度来看,广州虽然一直在支持企业等经济主体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如广州在税收上允许企业的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并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来支持高技术企业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研发投入强度远远低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2018年广州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2.63%,明显低于深圳、上海和北京。
从广州专利申请的情况也能够一窥广州目前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过去几年间,广州专利授权数量虽然一直稳步上升,但是专利质量欠佳,最能够反映地区创新水平的发明型专利在全部专利数量中占比并不高,2018年仅占全部专利数量的12.1%,而外观设计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则占据较高比重。
含金量较低的专利授权情况背后映射出来的是广州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根据2020 年《2020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的数据,广州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中仅位列46,而深圳位列27,香港位列15,上海位列12,北京位列7。
4、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
过去几年间,广州服务业快速扩张带动了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2018年广州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1.75%,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73%。但是在服务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广州服务业的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
2018年广州现代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66.5%,同比增速7.98%,同比增速相比于2017年明显放缓。
此外,现代服务业占比虽然看似较高,其实只是因为口径较宽。根据广州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广州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11个统计口径,而服务业的统计口径总共才14个,除却现代物流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子口径,旅游业没有应对口径外,其他口径均一致。
进一步的从细分行业来看,广州服务业位居前5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20.66%)、金融业(12.8%)、房地产业(12.0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93%)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93%)。批发零售业在服务业中占比优势明显,而金融业虽然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加强,但是占比依旧较小,另外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附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也较为缓慢。
横向对比其他一线城市,广州在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具有明显优势,这与广州作为商贸中心与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相一致。但金融业以及IT业方面广州远远不如其他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均超过了20%,其中上海更是达到了25.15%的水平。
3
广州如何出彩出新?
基于上文对广州现存优势与缺点的分析,再结合广州“四个出新出彩"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文件,本文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有序引导传统产业外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是广州破局的关键,也是广州迎接更好的未来的底气。
第一,合理引导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一则应当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阵痛期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引导传统制造业外迁,能够为引入现代化制造业企业腾出空间。二则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力度,以广州传统的轻纺工业为例,广州可以运用新技术研发新材料如发展高密织物、高档弹力织物等,可凭借原有优势加大品牌培育,开拓品牌供应链和价值链等。
第二,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在现代制造业上的合作。
例如与深圳、东莞共建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依托广州开发区和增城两大核心区,推动广东聚华与深圳天马、TCL、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建设国家超高清产业基地,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依托广州知识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通过与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格力等企业的合作,建设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再例如与佛山、珠海、中山等城市合作,共建珠江西安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通过与佛山、珠海等市的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共建新兴汽车产业集群。加速推动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等地的带动作用,合作共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增城、黄埔等智能装备重点园区,推动广州明珞、启帆等与珠海格力智能、佛山美的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此外,加快推进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区的建设、共建穗港澳“飞地经济”示范园区,对于广州现代产业的发展都极其有利。
第三,大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快速发展。
一则政府应该加大引进行业内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在广州设立区域总部或者研发中心等机构,加速区域内产业链的形成。二则大力扶持本地原有优势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收购等方式,加快原有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三则鼓励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加大对 “两高四新”(高科技、高成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政策支持,打造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企业。
第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则加大财政资金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通过鼓励各地区设立符合产业发展定位基金,由财政带头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二则保障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用地供应问题,通过引导原有低效企业外迁等方式,盘活土地存量,并优先将土地资源分配给先进制造业。三则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横向对比深圳、北京、东京等其他先进城市,广州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有较大进步空间。针对如何提高广州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建议:
第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广深港澳”科技走廊建设,加大区域协同创新合作。
广深港澳彼此之间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广州集聚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基础较为雄厚,但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发展缓慢;深圳虽然高校等科研机构较少,但是产业基础雄厚;香港制造业空心化明显,但是拥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又是金融中心,在资金、技术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不同的优势使得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合作空间。
一则通过在区域间建立完善的要素流动市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如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优势互补。
二则大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创新载体的合作建设。推动科技服务平台设施共建共享,推动财政科技经费跨境使用,共建穗港科技合作园。
三则加大区域内项目合作,如充分发挥香港在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方面的作用,推动广州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拓宽广州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二,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政府居中协调,引领企业和高校与科研主体合作的作用,如通过给予土地、财政补贴资金等优惠,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共同研究中心”,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
另外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方向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咨询企业、高校等专业人员的意见,从而更好的制定产业扶植规划。而针对高校,政府可以支持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移中心等类似机构,更好的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另外也可以通过扶持产业学院、新兴实训创研基地、产教融合等项目使得高校与市场更加的接近。
第三,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目前广州R&;D投入的规模远远小于深圳、北京等其他一线城市。在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上,政府应该扮演引导者的作用,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有效的引导企业增加在研发上的投入。
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由于技术转让(科研成果转让)政策环境、产权保护以及专业服务体系等方面不完善,高校、科研人员等开展成果转换的积极性并不高。可以通过健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保障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的受益权利建立完善的科研转化服务体系,建立广州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等措施,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氛围,更有效地激励市场主体从事科研创新活动。
(三)打造国际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广州是岭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全面增强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第一,依托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通过优化广州白云机场空域,推进空域管理制度改革,提高白云机场的运行效率。规划研究广州新的机场或者进一步扩建白云机场(如北京去年兴建了大兴国际机场,配合北京原有的首都国际机场以及其他民用机场等,北京的航运实力得到了快速提高)。进一步完善广州机场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白云机场与市内区域的联系、大力发展空铁联运等。
第二,围绕广州港等,建设国际航运枢纽。通过加大对原有港口的规划,优化港区功能布局,如通过推进内港港区转型升级,针对性的发展游轮、滨海休闲功能;加大海运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作,如通过建设南沙港铁路,推进海铁联运;通过扩建港口、拓宽航道等方式,提高港口的运营能力。
第三,基于现有发达的铁路体系,建设国际铁路枢纽。在粤港澳协同发展的当下,通过大力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如建设穗莞深城际、广佛江珠城际等城际铁路加强广州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加大广州对外的战略通道建设,如建设广州-长沙-北京的京广高铁、建设广州-南宁-昆明通道,规划研究南广铁路连通东南亚通道等。
第四,完善不同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更好的发挥各类交通方式的作用。如可以通过建设广州机场站,连接高铁与机场,实现空铁联运。
第五,大力发展交通+物流+产业模式。加大交通枢纽与物流产业园区紧密衔接,如探索建设“生鲜包机”等业务的航空冷链,围绕机场探索建设“低温货站”等;在港口建设完善的物流园区,推动建设国际物流航运中心;提高交通枢纽建设与产业空间布局的系统如广州北翼依托白云机场建设空港经济区、南翼围绕广州港大力发展航运经济。
(四)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商贸业务在广州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作用。而愈发完善的交通物流条件、持续推进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正式落地等为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一,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首先,进一步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贸易往来,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不仅有利于降低广州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更有助于带动整个广州外贸行业的发展。具体措施上,广州可以继续深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增加一带一路方向的航线数量,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政府间的合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等。
第二,完善外贸经营环境,提高口岸的保障服务能力。外贸通关步骤冗长等问题一直受外贸企业诟病,一方面,广州可以通过大力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切实提高广州口岸通关效率,同时推进口岸全天候通关通航,全面推广内外贸和进出口“同船运输”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南沙自贸区和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大与国外城市的互联互通,营造更好的外贸环境。
第三,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规模已经不再是对外贸易的决定性因素,多批、小批的对外贸易订单需求将取代传统的对外贸易大宗交易。跨境电商的出现为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和便利化注入了新动力,也能够助力 “广货”以“互联网+外贸”模式加速“优出”。具体而言,可以推动利用保税进口模式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试点保税免税一体化监管运营等。
(五)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广州政府一直在不断优化当地的营商环境,目前广州营商环境在全国位居前列,但目前广州的营商环境距离国际大都市还有差距。针对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简政放权,优化企业经营环境。一是加大放权力度,除规定不得下放的事项外,尽量向街镇(园区)等下放行政管理事权等相关权限,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二是进一步压减审批环节,精简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时间,同时实现政府“一条龙”式的服务程序,为企业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如精简水、电、气等报装程序,压缩社会投资项目落地整体环节的审批时间等。
第二,全面深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互联网平台推行“智慧服务”,推动实现政府服务便捷化、高效化,建立完善的网上办事大厅,推动实现全程电子化服务,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通”。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实现部门间联动协作,推动实现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部门合作更加深入。
第三,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及时处理各种乱收入、乱罚款等现象,严格落实政府收费项目清单,如在行政事业收费领域实现审批管理零收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用电成本、燃气成本等,落实降低失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单位费率政策。
第四,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以政府权责一致为原则,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加快形成权责明确、信息透明的政府监管格局。一是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兴市场监管机制,借助互联网,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公用信息服务平台等方式完善市场的信用环境。二是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依托监管信息化系统,针对有明显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失新被执行人等失信主体进行行为限制,提高企业、个人等的失信的成本。
第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借鉴引入国际相关规则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结合实际建立全方位高效率的现代产权制度,如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制度,强化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建立一站式的维权平台,加速推进广州知识城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
来源:金融界网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高度  广州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动员全市上下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勇当排头兵。  “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广州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广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12月10日,由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国资委、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广州日报社主办的“2020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将在广报中心举行。峰会邀请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全国知名经济学家、银行保险机构、知名企业家分享研讨。在峰会召开之际,广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展示广州高质量发展成就,并对国内知名经济学家进行访谈。  广州、深圳是两座GDP超两万亿的双子星城市,在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和深圳两市的经济规模总和接近广东全省的近五成。这两座直线相距约100公里的城市,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在广深“双城联动”的新发展格局中,广州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也将迈上新高度。  从广州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1-10月广州经济数据来看,广州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速(错月数据)等多个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内首次转正,高新技术产品保持强劲增势,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  近日,广州市统计局局长赖志鸿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广州经济形势将持续向好、稳中有升,争取为全国、全省的经济增长多做贡献。  1-10月多个经济指标年内首转正,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一组组数据折射广州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面貌。从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1-10月广州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向好,多个指标更实现今年以来的首次转正。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和0.4%,累计增速今年以来首次转正;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8%,今年以来首次转正;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1-9月数据),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赖志鸿表示,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州积极发展新产业、推动新基建、打造新业态、积蓄新动能,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稳健。“我们有信心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不断巩固扩大,广州经济能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赖志鸿说。  多点开花,大湾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脱颖而出  AGV物流小车将零配件自动运送到工位,全程按照规定线路自动驾驶,无需人员操控。完成运送之后,物流小车还能将使用过的物流箱运送回仓储中心……这只是折射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一角,以广深联动为“主角”的大湾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脱颖而出。10月22日,在深圳举行的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广州、深圳相关部门签署了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产业、基础设施等7项合作协议,广深联动发展进入新起点、新阶段。记者采访获悉,广州和深圳直线相距约100公里,两座城市正跑出“双子城”联动“加速度”,探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新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图为广汽生产线。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广州整车生产龙头企业广汽集团在洞悉汽车发展趋势中,率先打开了思路,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展开前瞻性战略布局。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大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深两地都有着对外开放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政策与环境。目前,大湾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而跨行业间的融合与合作则会给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潜力。”  实际上,广州和深圳在创新协同中,不仅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等省实验室,共设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还共同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等,助推两地创新协同。而在促进产业共建方面,还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与华为、腾讯分别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在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强产业链配套。  高端品牌、首店经济旺,1-10月社零总额7460.37亿元  刚过去的“双11”,北京路多家购物中心引进的首店、高端品牌、国际一线品牌人头涌涌,有百货商场化妆品销售同比增幅高达120%。改造后的北京路步行街,以全新面貌华丽回归,在“双节”长假期间迎来了超400万人次的总人流量和160%的营业额增长。  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60.37亿元,其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1%;全市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增长29.6%。  内循环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有广州多年沉淀形成的强大产业集聚和供应链体系作支撑。当前,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行业,644个专业批发市场引领全国、辐射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网络联通全球。“‘十四五’时期,广州将紧抓‘双循环’机遇,不断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快消费升级,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时尚经济、免税经济、美食经济、健康经济,全力建设引领华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前三季度广州外贸出口创年度新高,RCEP拓宽广州“朋友圈”  11月29日凌晨,一列满载50个40尺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广州大朗铁路货运站启程,标志着广州中欧班列自2016年8月运营以来,首次实现年运营列数突破100列。广东广物首列回程中欧班列抵达广州。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企业制造的空调、冰箱、路由器等家用电器广受欧洲消费者青睐,不断通过广州中欧班列发往欧洲各地。广州中欧班列不仅成为来往中欧两地的货运大通道,也成为“广货广出”的最佳选择和新招牌。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外贸出口4019.1亿元,增长9.9%,创年度新高;广州对东盟进出口1129亿元,增长25.9%,东盟已经稳居广州市外贸进出口份额第一位。  今年“双11”期间,广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处理进出口业务总量超1262万票,金额超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作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去年广州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全国第一,进口额连续5年全国第一。  近日,中国与东盟十国及日、韩、澳、新西兰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称“RCEP”)。业内人士分析称,广州在地理位置上与东盟各国邻近,为接下来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RCEP的签署不仅扩大并深化了广州外贸“朋友圈”,也将为受疫情影响下的各国贸易往来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了解到,当前广州正围绕建设外贸强市、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枢纽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会展之都,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建设政策体制。对标国际一流,高水平推进南沙自贸区、中新知识城、临空经济区示范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加大自贸区制度创新力度,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搭建更高层次国际化交流平台。  数说: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1  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7475.86亿元,同比增长1.0%。  2  2020年1-10月,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向好:  工业延续回升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和0.4%,累计增速今年以来首次扭负为正。  消费持续回暖,金银珠宝、文体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5%和9.9%。  投资继续提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8%,今年以来首次转正;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同比增长5.6%。  营利性服务业加快恢复,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1-9月数据),其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3.6%,自4月份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态势。
第一章 地域发展状况1.1 地理和人口发展状况广州是广东省省会,简称穗,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广州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珠江及其众多支流贯穿整个广州。广州市总面积7,434.4平方千米,广州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达到1874.03万,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603.07万人,增长47.45%,年平均增长率为4.74%。其中户籍人口985.11万。2020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东统计局 iFinD1.2 经济概况1.2.1 综合增长与结构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0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9.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总值288.08亿元,比上年增值36.71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总值6590.39亿元,比上年增值136.39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总值18140.64亿元,比上年增值1217.42亿元,增长2.3%。分区域看,增城区生产总值10626,407万元,比上年增长5.14%;黄埔区生产总值10626,407万元,增长4.1%;荔湾区生产总值10626,407万元,减少2.8%;越秀区生产总值10626,407万元,增长2.7%;天河区生产总值10626,407万元,增长2.7%;白云区生产总值10626,407万元,增长0.2%;番禺区生产总值22782,836万元,增长4.1%;花都区生产总值16821,511万元,增长3.5%;南沙区生产总值18461052万元,增长7.1%;从化区生产总值3863100万元,增长2.2%;海珠区生产总值2086.93万元,增长2.8%。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年鉴 iFinD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年鉴 iFinD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年鉴 iFinD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年鉴 iFinD1.2.2 农业广州粮食作物以籼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广州的花卉和盆景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阴生观叶植物占中国市场一半以上,一品红等盆景已成为中国性的生产基地。2021年9月广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累计值达3,622,209万元,比上年增加3.8%。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东统计局 iFinD全年粮食产量142249吨,比上年增长7.77%;其中稻谷粮食产量116,003吨,比上年增长9.09%,大豆粮食产量1323吨,比上年减少24.66%。经济作物中,花生产量12829吨,比上年减少11.78%;木薯产量732.00吨,比上年减少27.24%;蔬菜产量4,038,203吨,比上年增长4.8%。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东统计局 iFinD全年水产品产量50.67万吨,比上年增长8.85%;其中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35.15万吨,比上年增长8.66%。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东统计局 iFinD全年猪肉产量3.1万吨,比上年减少1.9%。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东统计局 iFinD全年水果产量79.25万吨,比上年增长23.33%;其中柑桔橙产量7.73万吨,比上年增长21.73%,香蕉产量28.49万吨,比上年增长4.44%;菠萝产量0.09万吨,比上年减少10%;荔枝产量10.12万吨,比上年增加154.27%;龙眼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长12.46%。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东统计局 iFinD1.2.3 工业和建筑业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中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广州工业增加值在广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广州工业总产值的1/3。2021年9月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总产值16216.17亿元,比上年增值2300.3亿元,增长16.53%。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年鉴 iFinD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累计总产值3979.89亿元,比上年增值331.58亿元,增长9.09%;重工业累计总产值12236.228亿元,比上年增值1968.72亿元,增长19.17%;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累计总产值78.55亿元,比上年增值25.76亿元,增长48.8%;集体企业累计总产值14.76亿元,比上年增值2.49亿元,增长20.29%;股份合作制企业累计总产值9.03亿元,比上年减值0.41亿元,减少4.34%;股份制企业累计总产值7614.22亿元,比上年增值12247.91亿元,增长1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总产值8455.12,比上年增值1003.4亿元,增长13.47%,其他企业累计总产值44.48亿元,比上年增值21.14亿元,增长91.57%。分行业看,三大支柱产业累计总产值8009.41亿元,比上年增值938.75亿元,增长13.28%。其中,汽车制造业累计总产值4226.35亿元,比上年增值247.27亿元,增长6.21%;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累计总产值1118.75亿元,比上年增值171.74亿元,增长18.13%;电子产品制造业累计总产值2368.02亿元,比上年增值488.64亿元,增长26%;石油化工制造业累计总产值1415.05亿元,比上年增值202.84亿元,增长16.73%。另外,高新技术产品产业总产值8221.6亿元,比上年增值1384.53亿元,增长20.25%。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局 iFinD全年建筑业生产总值910.98亿元,比上年增值137.35亿元,增长9.5%。建筑业单位就业人员27.28万人,减少2.29%。建筑行业用电量119168万千瓦,增长11.66%。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年鉴 iFinD1.2.4 交通、通信和邮电2021年9月广州市交通货物运输累计总量71466.73万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通过铁路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1683.85万吨,比上年增长27.53%;通过水路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29359.05万吨,比上年减少2.63%;通过公路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39006.86万吨,比上年增长22.28%;通过管道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1329.35万吨,比上年增长33.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大陆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居中国第二、世界第十九位,是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枢纽机场之一,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第一门户枢纽。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航空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87.62万吨,比上年增长4.14%。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9,069,83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89%。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局 iFinD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局 iFinD广州是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第三大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五位,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黄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广州东部、珠江的出海口,均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 内河可沿东、西、北江航道沟通广东省各地和广西省,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广州港货物吞吐量61,239.16万吨,比上年增长1.03%。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国家统计局 iFinD广州是华南地区信息中心,拥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中国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三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更是国家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话程控化、市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居中国省会城市之首。2021年9月广州市邮电业务累计总量9462817.18万元,比上年增值1479133.03万元,增长18.2%。其中,邮政业务累计总量6444357.45万元,比上年增值1275505.05万元,增长24.1%;电信业务累计总量3018459.73万元,比上年增值203627.98万元,增长7.3%。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局 iFinD固定电话用户288.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4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566万户。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国家统计局 iFinD1.2.5 教育和科学技术广州市高等学校共有83所,在校生130.71万人,教职工6.73万人;小学学校共有980所,在校生110万人。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国家统计局 iFinD图 2020年各级学校招生、在校及毕业生人数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年鉴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518694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99199516万元;出口销售收入1648331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0834665万元。广州受理专利申请177,445件,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发明专利46,676件,比上年减少7%,占申请量的26.3%。专利授权104,906件,比上年增长16.66%。专利代理量131,911件,比上年增长6.08%。广州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5786家。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共有8个。其中,国家发明奖有2个;国家自然科学奖有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有22个。省级科技奖励成果共有136个。其中,省科技进步奖有100个。1.2.6 历史、文化、卫生和体育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 “南海”,这里的“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广州市全年摄制完成4部故事影片。全年发行各种新影片共542部。其中,国产与合拍片351部;进口片191部。艺术表演场馆有20个;艺术表演场馆座席数4474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7个;本团原创首演剧目20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0.41万场;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观众人次354万人次。广州市广播电台2座;节目套数17套;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平均日播音348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2座;节目套数25套;平均周播放时间3933时;制作电视剧116集;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州市公共图书馆14间;总藏量3638万册,图书3243万册;阅览室座席27207个,少儿阅览室座席6306个;总流通人次44170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册次3666万册次;国家综合档案馆13个;馆藏案卷总数528万卷;图书销售量2270万册。广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间;文化站170个;举办展览993个;组织文艺活动9848次;举办训练班15501次。博物馆、纪念馆及美术馆31个;藏品数381115件,一级品1065件;举办陈列展览104个;参观人次13617千人次;文物商店2间。广州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计5093个。其中医院26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65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9个;其他卫生机构64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0080张。其中医院9094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16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686张;其他卫生机构338张。卫生技术人员168056人。其中执业医师54885人;全科医师5536人,注册护士77812人;药师9220人;技师8395人;其他技术人员6868人。1.2.7 资源禀赋广州市已发现50多个矿种,矿点17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水域面积7.44万公顷,从化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水温50℃-70℃。广州市原油加工量1186.01万吨;汽油生产量313.46万吨;煤油生产量205.23万吨;柴油生产量346万吨;燃料油生产力0.14万吨;液化石油气50.28万吨。发电量3481000万千瓦/小时。其中,火力发电量3093285万千瓦/小时;水力发电量313500万千瓦/小时;太阳能发电量74215万千瓦/小时。热力生产量29322760百万千瓦。第二章 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和技术发展2.1 广州市产业结构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国家统计局 iFinD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国家统计局 iFinD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州市统计年鉴 iFinD2.1.1 广州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广州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8%。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广东统计局 广州市统计局 iFinD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占比0.05%,总投资额比上年增长4.28%;第二产业投资占比15.1%,总投资额比上年增长8.69%,;第三产业投资占比84.85%,总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8%。广州市房地产开发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占比74.2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16.7%;外商投资企业占比9.03%,按资质分一级资质占比30.66%;二级资质占比5.92%;三级资质占比13.03%;四级以下(含四级)占比50.39%,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占比8.94%;地方占比23.82%;其他占比64.24%。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国家统计局 iFinD2.1.2 广州金融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广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为4588个,从业人员达18.22万人,资产总额为2234.06亿元,同比增长9.41%,广州市上市公司数量总计127家,其中首发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公司2家。共实现股权融资70.15亿元,比上年下降41.2%,证券市场交易额达到15068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5%,广州市保险公司保险金融达到9988565万元,其中财产保险公司占比97.85%;人身保险公司占比2.15%。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州金交”)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遵循国务院关于交易场所建设和运营的有关规定,于2013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作为广东省金融资产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广州金交的规范发展,对助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幸福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新时代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广州期货交易所,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规划设立在广州市南沙新区。2016年,由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改委达成共识,于2019年2月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5月14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10月9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广州期货交易所筹备组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创建工作进入实质阶段。2021年1月22日,证监会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仪式举行。2.2 区域发展和定位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唤醒了广州的再度崛起。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广州的经济总量大致排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第8位。近年,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在全新的蓝图中,广州被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更进一步,增加了"重要的"作为前缀。随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亮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优化枢纽空间布局,建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北上广",以及分别以"北上广"为核心城市的三大城市群在国家战略层面再次联袂登场。广州的综合交通枢纽定位被冠以"国际性",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广州被国家定位为"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广州是全国公认的三大航空枢纽、三大会展之都、三大电信枢纽、三大互联网接入枢纽(大陆58%的互联网通过广州与世界对接)、四大铁路枢纽、全球十大海港。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广州是无可争议的岭南文化中心和粤语文化圈的核心城市,高等教育、知识服务、科研实力、人才集聚在华南首屈一指。同时,医疗服务功能优势也极为突出,三甲医院拥有量在全国与京沪领衔前三,医院年诊疗人次数仅次于上海,是名副其实"华南医疗健康中心",服务半径涵盖华南,甚至延展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广州的国际化程度、地缘优势、战略地位,决定了其必须担当起国家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枢纽的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明确:"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广州则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五洲四洋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运转,广州自身的国际化进程正在提速,在国际交通、国际商贸、国际交往等方面深度融入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南大门"。第三章 企业发展情况3.1 部分上市企业名录表 广州市2021部分上市公司企业名录(按行业分类)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iFinD广州市总共是127家上市公司的注册所在地。从上述图表中部分上市公司企业名录来说,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在数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卫生、精细化工行业以及家具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在市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天赐材料的领先地位,导致在按市值分类时,精细化工行业行业的占比较高。3.2 并购分析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iFinD3.3 主要上市公司(1) 保利发展 [600048.SH]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600048),简称保利发展控股,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保利地产,是中国保利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物业管理等。经过27年的稳健发展,公司已形成以不动产投资开发为主,以综合服务与不动产金融为翼的业务板块布局。公司2019年实现签约销售4618亿元,位列行业前五、央企第一。2019年末,公司品牌价值达883.66亿元,连续十年蝉联“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公司品牌”,位列福布斯世界500强第245位。公司致力于打造“不动产生态发展平台”,以扎实的不动产投资、开发、运营、资本运作能力为基础,提供基于行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2) 天赐材料 [002709.SZ]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并于2014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挂牌上市(证券简称:天 材料,证券代码: 002709)。自2000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拥有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两大业务板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广东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广东省自主创新100强企业。(3) 南网能源 [003035.SZ]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17年世界五百强排名第100位)的全资子公司,是南方电网的智库机构,全面致力打造成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能源电力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行业智囊。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节能服务,为客户能源使用提供诊断、设计、改造、综合能源项目投资及运营维护等一站式综合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咨询及工程服务、资源综合利用。公司是全国领先的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城市照明节能投资运营服务商。公司拥有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颁发的公共设施节能领域5A级证书、工业节能领域5A级证书、建筑节能领域5A级证书,是国家发改委备案、国家工信部推荐的节能服务公司。(4) 金发科技 [600143.SH]金发科技是一家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人类生活提供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的新材料企业。推动人类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创造美好生活。金发科技总部位于广州科学城,旗下拥有46家子公司,在南亚、北美、欧洲等海外地区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金发科技的产品以自主创新开发为主,覆盖了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轻烃及氢能源和医疗健康高分子材料产品等六大类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金发科技材料以其良好的环境友好度和卓越的性能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10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服务。(5) 广电运通 [002152.SZ]广电运通创立于1999年,隶属于广州无线电集团,是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上市企业(证券代码:002152)。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企业,主营业务覆盖智能金融、公共安全、交通出行、政务、大文旅、新零售及教育等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智能终端、运营服务及大数据解决方案。公司从国内金融自助设备起步,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场景落地能力、技术研发、供应链等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金融科技和城市智能两条主线,布局数据、算力、算法、场景四大人工智能要素协同发展,在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安全、智能便民等领域,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以aiCore System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以“智能终端+大数据”的路径实现价值闭环,构筑万物互联的AIoT生态。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远程视频柜员机VTM、智慧柜员机、智能综合柜台、自动售检票系统、结合AFC终端设备、安检设备、远程智能设备云VTM、智慧旅游云平台、自助零售机、智能便民生态系统、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服务。3.4 百强企业领军者(1) 海大集团[002311.SZ]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围绕动物养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产业链业务布局,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水产品产业链,畜禽产业链也在逐步构建中。主要产品包括优质动物种苗,饲料,动保,生猪养殖。业务运营已覆盖各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部业务环节。具体而言,公司产品包括鸡,鸭,鹅,猪,鱼,虾蟹等饲料,生猪,虾苗,鱼苗,鸡等养殖品种,以及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所需的生物制品,兽药,疫苗等产品。注册资本超15亿元。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海大集团在海内外拥有380余家分子公司、近30000名员工,1个中央研究院、3大研发中心、十余个研发中试基地 。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财富》中国2020年500强企业,2020年中国农业旗舰企业。2009年11月27日,海大集团成功登陆深圳A股市场。2020年,公司饲料销量1466万吨,居全国前二,实现营业收入603.24亿元,同比增长近26.7%。(2) 视源股份 [002841.SZ]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源股份)成立于2005年12月,注册资本为66803.0956万元,旗下拥有多家业务子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总人数超4770人,约60%为技术人员。 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和交互智能平板等显控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销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家电领域、 教育信息化领域、企业服务领域等,始终致力于通过产品创新、研发设计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为客户和用户持续创造价值。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在音视频技术、信号处理、电源管理、人机交互、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等电子产品领域的软硬件技 术积累,面向多应用场景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通过产品和资源整合等能力在细分市场逐步取得领先地位,并建立了 教育信息化应用工具和服务提供商希沃(seewo)、智慧协同平台 MAXHUB 等多个业内知名品牌。经过15年的发展,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视源股份赢得了国内外众多机构、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并先后获得“信息技术产业最具成长上市公司”、“2020 中国制造 500 强”、“战略新兴产业领军 100 强”、“2020 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500 强”等荣誉称号。 作为国家制造业双创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视源股份正持续进取、锐意创新,在通 向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3) 欧派家居 [603833.SH]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整体厨柜、整体衣柜、整体卫浴和定制木门等定制化整体家居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公司在整体厨柜领域一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并在整体衣柜、定制木门领域取得显著增长,在整体家居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公司产品包括整体厨柜、整体衣柜、整体卫浴、定制木门等,各产品主要分为尊贵系列、经典系列和时尚系列,组成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矩阵。公司先后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厨房家具20年突出贡献奖”等殊荣,“欧派”品牌在国内整体家居市场上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欧派公司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榜单,2018年欧派以285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十二届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第169位。(4) 广发证券 [000776.SZ]广发证券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先后于2010年和201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0776.SZ,http://1776.HK)。公司被誉为资本市场上的“博士军团”,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中努力开拓、锐意进取,以卓越的经营业绩、持续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优质的服务持续稳健发展,成立三十年来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公司控股广发期货、广发信德、广发乾和、广发资管、广发控股(香港)、广发融资租赁、广发合信及广发基金,投资参股易方达基金(并列第一大股东),形成了集团化架构,服务客户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设立证券营业部282个,已实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5) 广汽集团 [601238.SH]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广汽集团,601238.SH,http://02238.HK)总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 目前拥有员工约9.4 万人, 2021 年位列世界500 强企业第176 名。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主要业务包括研发、整车(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商贸服务、金融五大业务板块,构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闭环。主要包括研发板块、整车板块、商贸服务板块、零部件板块、金融板块。集团已经形成了立足华南,辐射华中、华东、西北和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以整车制造为中心,涵盖上游的汽车研发、零部件以及下游的汽车商贸、汽车金融、移动出行的产业链闭环, 是国内产业链最为完整、产业布局最为优化的汽车集团之一。秉承 “人为本、信为道、创为先” 的企业理念, 截至2020 年,广汽集团已累计向社会提供约1830 万辆汽车、 1680 万辆摩托车, 未来, 还将努力成为客户信赖、 员工幸福、 社会期待的世界一流企业, 为人类美好移动生活持续创造价值。第四章 未来展望4.1 宏观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要求,全力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广州空港委牵头编制了《广州临空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作为市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明确了今后五年广州临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市临空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十四五”时期,广州市将以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核心,落实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战略部署,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国际交流与展贸中心、现代航空物流中心,加快建设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集聚区、特殊监管区域升级发展样板区,打造便捷高效、产业集聚、生态智慧的世界级空港。到2025年,国际先进、功能完善、绿色生态、产业高端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临空经济增加值超1000亿元,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超1000亿元,空港跨境电商国际枢纽港商品货值超3000亿元;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350万吨;“港产城”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空铁融合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初具雏形。到2035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枢纽港,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更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航空城。4.2 细化发展目标和措施4.2.1 融入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空港一是建设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将白云机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枢纽机场,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拓展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形成东南亚4小时、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建设集机场、高铁、城际、地铁、公路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二是建设开放型临空经济。争取将广州空港经济区纳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联动发展区,创建空港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际交流与展贸中心,打造“南国门会客厅”。三是推动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生态智慧现代空港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实现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扩容提质。4.2.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空港一是强化临空指向型科技研发。加强航空电子核心技术、无人机关键技术、航空材料技术、精密制造及装备技术的研发攻关,争取设立检测中心和适航审定支持中心,促进高端航空技术民用化和产业化。二是促进数字经济引领发展。打造集金融、供应链、支付、物流、监管于一体的大宗(额)贸易平台,推进数产融合。三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引进临空高层次人才的渠道和机制,构建临空创新创业体系。四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机场、智慧口岸等,加快智慧物流、智慧零售、智慧停车等发展,提升空港运行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水平。4.2.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临空经济辐射带动力树立“大空港”发展思路,构建“一核六区、一轴三圈、多点联动”临空经济空间布局。一是以枢纽机场为核心,建设临空商务区、航空物流和金融区、航空维修制造区、临空高端制造区、产城融合区、生态文旅区等六大功能区。二是贯通新老白云机场,打造临空商务轴;辐射机场周边区域,形成空港区、紧邻空港区、空铁融合区三个圈层。三是纵深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增强临空经济圈与周边重大平台联动发展,构建轮辐式区域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4.2.4 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打造空港枢纽经济新高地一是重点发展现代航空物流、航空维修、通用航空、航空运营服务保障四大航空核心产业。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航空维修产业生态,争创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一流航空服务保障基地。二是积极发展高端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三大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临空医药产业园,打造“保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临空先进制造新高地。三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商贸会展、金融服务、商旅文创四大临空现代服务业。打造国际化临空总部经济基地,加快空港中央商务区建设,形成航空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打造面向全国、连接全球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4.2.5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连通内外实力一是构筑客货联动、多式联运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T3航站楼建成智慧综合客运枢纽。推进轨道交通和高等级路网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层次空铁联运系统和“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二是加快空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机场为核心的空港路网,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三是强化空港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临空区域辐射,构建空港干线公交、支线公交、微循环公交三层次线网体系,建设机场商圈和空港商圈,推动布局市内免税店等。4.2.6 提升空港新城城市品质,塑造广州门户枢纽新形象一是提高规建管水平,打造具有空港特色的城市第五立面,提升空港枢纽门户形象,树立空港新城建设管理标杆。二是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新路径,建设国际空港小镇,推动空港城市面貌焕新颜。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空港生态环境添生机,形成西有花都湖湿地、东有流溪河、北有王子山脉山水相依的临空绿色生态画卷。4.2.7 加快政策创新集成,打造综保区国家级标杆一是建设全国一流综保区基础设施。推进机场综保区三期围网建设,加快仓储及配套设施建设,到2025年机场综保区内仓库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园区。二是推动通关便利化保持全国前列。进一步压缩口岸通关时间,建立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便利化监管制度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海关”建设,开展“枢纽仓”监管政策定制。三是建设“保税+”新兴产业集聚区。推动保税物流、航空金融、保税展贸、生物医药等“保税+”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创新引领、服务功能完善、高端要素集聚、带动周边产业升级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标杆。四是加快建设大湾区跨境电商国际枢纽港引领型平台,打造完整产业链和最优生态圈,建设跨境电商业务全球优选地。4.2.8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建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一是加快空铁一体化枢纽及空铁联运体系建设。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广州北站改扩建、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构建空铁联运通道,打造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重要经济及交通交汇点。二是推动枢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流量经济、流通经济、门户经济,打造广州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载体,构建空铁都市核心。三是全面统筹提升战略平台能级,推动广州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平台。4.2.9 持续深化改革,打造全球投资优选地一是优化空港发展模式。创新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体制机制,推进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立法,发挥“管委会+公司”制度优势,做强做优做大广州空港委下属国有企业。二是创新方式精准招商。建立联动招商机制,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全国500强、民营500强和行业龙头骨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围绕延链补链,向产业链招商、集聚区招商转变。三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航空运输市场环境,引导降低口岸收费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融资、贸易、知识产权、仲裁等营商规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经济还会崛起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