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驿站怎么和快递谈样 用户体验与服务质量评测?

阿里和京东这两家电商巨头在物流方面走出了两条不一样的道路。阿里的核心是建立工具,帮助物流「提升效率」,而京东则是自建物流。两者选择不同道路的背后是核心逻辑不同。菜鸟:借势起飞阿里始终致力于做基础建设——帮助整个产业链条来提升效率。而京东在当时则是颇有一种被动之势下的选择。整个电商交易环节中,前端「人」与后端「货」两部分,阿里通过自身数字化能力提升「人」的决策与「货」的整合、供给,而连接这两者之间的部分即物流。彼时是 2012 年左右,如何做自己的物流,是当时阿里难以决策的部分。最终,阿里选择打造一套「工具」,将整个物流领域加入到这个「工具」中,通过「工具」提升流通效率。而这套工具,就是菜鸟网络。2013 年 5 月,阿里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组建了一个新物流公司「菜鸟网络」,并启动了「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目标是在 8-10 年建立一个日均 300 亿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5 个月后,阿里将阿里巴巴物流事业部与菜鸟网络进行合并。此次整合是阿里集团加大在物流方面的投入、推进大物流战略的重要一步。据悉,阿里巴巴内部在仓储物流领域有「天网」和「地网」之分。菜鸟网络被称为「地网」,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运营,包括拿地、建仓、搭建合作团队。而与之相对应的「天网」则是在大数据支撑下,订单、物流数据以及在此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产品。菜鸟与阿里巴巴物流事业部合并即意味着「天网」与「地网」合并,实现利用大数据提升物流效率——在基础层面实现智能化改造;利用智能技术和物流企业合作,实现智能单面、智能分拣机器人、自动化仓储、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物流行业较为前沿的技术,布局面向新零售、全球化的物流网络。当然这套「工具」只是方法论,想要驱动物流公司协同发展,阿里选择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加强自身的话语权。当前,阿里已经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捕获」了「三通一达」。截止到 2020 年 5 月 13 日,阿里已经成为百世物流的最大股东,拥有 46.2% 的投票权;是申通快递的第一大股东,拥有 45.59% 股份;是中通快递的第二大股东,持股为 8.7%,拥有 2.6% 的投票权;韵达快递的第七大股东,持股 2%。此外,在即时配送、仓储和物流领域,阿里也有相应的投资,至今共计参与投资了 27 家公司。不仅包括日日顺、快狗速运等物流企业,阿里也参与投资了卡行天下等物流数据服务企业,同时阿里也在即时配送领域收编了快狗打车、速递易等企业。此外,随着菜鸟的发展,阿里也将目光伸向了海外,参与投资了包括 XpressBees等海外物流企业。至今,阿里挟「菜鸟」以令「快递」,在收编了国内主要的快递企业后,正逐渐加强自己「神经中枢」的作用。正如马云曾经讲述的概念:「这张网是菜鸟建的,但是它属于所有的物流企业。菜鸟既要自己飞,也要让所有物流公司在菜鸟上面飞起来。」京东物流:笨重但扎实京东在快递方面的动作比阿里要早很多。2007 年左右,也是京东正式改版成为京东商场时,京东就开始自建物流体系,2009 年初,京东斥资成立物流公司,开始全面布局全国的物流体系。综合来看京东物流的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10 年左右至 2016 年,是京东物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阶段,也是其作为企业物流不断夯实内功的阶段。2010 年左右京东物流相继建立了京东快递、京东供应链、京东速运等业务。京东「亚洲一号」仓库同时围绕「仓配一体化」模式——通过自建物流体系在全国不同的几大城市建立区域仓运营,当用户下单之后货品由再从仓储送到消费者家里,实现点对点配送。这一时期,2010 年京东物流在行业内率先推出「211 限时达」服务(当日上午 11 点前提交的现货订单,当日送达;当日晚上 11 点前提交的现货订单,次日 15 点前送达);2014 年京东上海「亚洲一号」仓库正式投入运营;2016 年京东物流成立「X 事业部」,打造智慧仓储物流系统。至 2017 年京东物流集团成立, 开始独立运营。第二阶段是 2017 年至 2018 年,这是京东物流致力于追求开放化和智能化的阶段。这一时期京东物流正式推出供应链、快递、冷链、速运、跨境、云仓六大产品体系,并开始发力面向社会的第三方个人寄递业务。此时,京东物流的核心变化是正在由一个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以供应链为核心打造产品矩阵,产品条线上更加聚焦物流主要细分赛道。第三个阶段是 2019 年至今,京东物流进一步开放的阶段。在国内推出「千县万镇 24 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致力于下沉至农村市场。此外,京东物流全力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致力于国际化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约 650 个仓库,25 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京东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大陆行政区县几乎 100% 覆盖,90% 以上的自营订单可以在 24 小时内送达,90% 区县可以实现 24 小时达。综合来说,京东物流在独立之前已经基本成为了一个完成独立的物流企业,而在独立之后更是以自身强大的仓储、配送能力不断挖掘新的市场。作为一家物流企业,京东物流正在以自身强大的「基建」着重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用户体验。除了依靠自身力量组建京东物流之外,京东也通过投融资、并购等方式巩固物流城池。IT 桔子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 5 月 14 日,仅公开事件中,京东共计参与 10 起物流领域的投融资、并购。典型包括 2016 年京东到家与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合并;2019 年 5 月 13 日,据财联社消息,京东物流刚刚完成对新宁物流的总额为 3.76 亿元的战略投资。阿里 VS 京东阿里与京东这两大巨头走着完全不同的物流路线,但就如两者的电商业务,布局到最后,竞争总是难免。目前,我们能从阿里与京东的体系中找到诸多一一对应的业务。诸如:阿里的菜鸟「捆绑」通达系物流,京东则有京东物流与其对阵;即时配送上,阿里投资了快狗打车等即时配送企业,京东也整合了达达,成为达达集团大股东;供应链上,阿里有卡行天下,京东有新宁物流……如果说一个细分领域的竞争可以说是巧合,但这么多垂直领域的一一对应,阿里与京东的火药味不可为不浓。表象上,两者在做的都是物流领域的业务,阿里通过大数据服务捆绑通达系物流,利用其服务于自身的电商、零售业务,京东则是利用京东物流本身的能力巩固自身在电商领域的成果,同时利用自身即时配送的能力发展新零售业务。两者的核心回归到本源来说还是阿里与京东的竞争。事实上,阿里与京东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同模式之间的竞争,阿里的逻辑始终是做基础平台与工具,协同更多垂直领域的「玩家」一起做生态,充分整合资源,实现互惠互利。而京东在多个领域均以重资产模式出现,自给自足意味明显。两者相比较,阿里无论在哪个领域,「摊子」更大,体量更大,在垂直领域的话语权足够。典型的包括在物流领域,阿里通过菜鸟网络和投资、并购无形中「绑架了」快递领域的核心玩家与它共进退。但这种模式下也容易造成内部的动荡,典型如同阿里在整合大文娱板块后,3 年间管理层的持续动荡,内耗与高成本运营的问题。京东自给自足的模式虽然起步艰难,投入也较大,但灵活性足够。诸如京东在「新零售」话题下提出的「无界零售」——智能技术会驱动整个零售系统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不断优化,在供应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需求端实现体验升级。它利用的就是京东以及旗下京东数科、京东物流等资源,在垂直领域设立标杆,并开放赋能给其他玩家,带动行业提升效率。新的挑战者如顺丰携自建电商而来。阿里 VS 京东建立的这张「网络」正在接受美团、拼多多等小巨头的精准狙击,未来,阿里和京东「牢固」的网络能否受得住各个领域精准的击破,阿里 VS 京东的故事或将改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菜鸟驿站怎么和快递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