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一块大洋是现在的多少人民币值多少钱 了解历史上的货币价值?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按照房价的价格比照,1块大洋价值在9万人民币。民国时期,银元一直是市场上流通的硬通货,虽然1936年国民党进行了法币改革,但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民党大量印刷法币,引起法币严重贬值,从而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所以直至新中国成立时,银元一直是市场的主要流通货币。民国是一个十分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很多时候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地方物价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有一个大致的“平衡”。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叫卖,“卖包子咯,两文钱一个”,而今天我们买包子已经是一块钱一个了,所以作为参考的依据,彼时的两文钱应该和今天的一块钱的概念差不多了。   1919年鲁迅和弟弟周作人一起合伙买了西直门八道湾胡同的一座四合院,花了3500块大洋;1924年在阜成门的胡同中买下了另一座四合院,才花了800块大洋;西直门的先不算了,单算阜成门的那套小一点的,现在房天下类似房源的7月份报价是7200万人民币不含税费。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拓展资料大洋即银元(又名银圆),指代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大洋为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主要有袁大头等。大洋钱的简称,跟“小洋”相对。宣统元年,清政府设立铸币局,统一发行银币。中国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各式银圆被称为“大洋”。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亦曾颁布《国币条例》,继续使用银本位发行货币。国府壹圆含纯银为23.493448克,铸造成的银圆比“袁大头”略小。因为上有孙中山头像,被称为“孙小头”。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一块大洋现在大概可以值个两三百块钱。展开全部老银元俗称大洋,现在的市场行情一块普通的好品通货市场价1500元左右。
展开全部一块大洋在收藏品市场品种不同,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万不等。如果按银价算也就一百多块。展开全部作为民国时期最常见的通行货币,大洋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的重要一员。那么什么是大洋呢。其实它也叫做“银元”,价值相当于是七钱二分白银,因其材质为白银,故称为银元。在民国初期,一块大洋可以买 的东西太多,比方可以换取一担大米,而一头牛的价格相当于是五块大洋。反观现在,一担大米是100斤,按最常见的两 三块钱一斤来计算,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00元左右。按照一头牛的价 格来看就更高了,今天一头 牛,最少上千块是肯定要的,用五块大洋能换取一头牛,一块大洋最少也价值600元左右。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2022-09-26 15:24
来源:
三农生活阿远发布于:四川省
说起大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作为民国时期的通行货币,大洋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谓的大洋,实际上就是‘银元’,一种银制的硬币,其价值相当于是七钱二分白银,因其材质为白银,故称为银元。
那么问题来了,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今天能换多少人民币呢?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只需要来看一下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就可以了。不过在不同时期,大洋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无法笼统来说明,因此我们只以民国元年到民国八年这段时间的大洋购买力情况来加以说明!
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解决温饱才是首要问题,而当时的物价,每千克大米的价格在6分8厘到7分左右,一瓶牛奶的价格则在8分钱,一千克猪肉则在2角5分钱左右,一千克油则在16分到20分左右。
在民国初期的时候,吃一顿饭能花上一块大洋,基本上已经算是很奢侈了。所以,如果仅通过这些来加以换算的话,那么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就相当于今天的100到200元人民币左右。当然了,不同地域的购买力情况也不相同。
如果按照当时的购买力度来计算一块大洋在今天的价值不够全面的话,我们再来看一下当时人们的工资待遇情况!
我们知道,民国时期重视教育,因此以从事文教工作的,如教师、作家、编辑等群体的月工资可达到100到200块大洋。当然了,也有比这个更高的,比如当时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先生,其月薪就达到了600块大洋。不过相比这之下的文学泰斗鲁迅先生,其月薪就没有这么高了,我们通过他的日记可以看出,他在北京时的月薪大概在200块大洋左右。
不过好在鲁迅先生还有较为丰厚的稿费,因此一个月下来,其收入也能在300块左右(或更高一些)。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1919年的时候花费3500块大洋买了一套院子,等到晚年的时候,其一年的工资就达到了1.5万块大洋这么多。
但是相比之下的普通劳工的工资就没有那么高了!
据记载,在民国时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店员、服务人员等等,其一个月的收入在10到20块之间,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但是注意了,这些劳动人员并非像我们现在是朝九晚六,一天只工作八小时,在当时,这些人一天的工作时间在十二小时左右,每个月至少工作28天左右(比现在的九九六还要严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想要拿到这十几二十块大洋并不容易。
但是,在经济落后,生活无依的时代,他们无论再苦再累都不愿放弃这份工作。由此可见当时处于底层的人民生活之艰苦。
所以,如果我们简单从人员工资的水平来看的话,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也差不多相当于100到200元人民币左右。当然了,此结论也并非是唯一且正确的结论,因为时期的不同,银元的价值也有所不同。再者来说,当时与现在的经济水平也不相同。
因此,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价值100到200元人民币,也算是相对比较合适的兑换比例!当然了,答案并不唯一,你们觉得价值多少呢?
参考文献:《民国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前的一块大洋是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