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跃众品牌策划有限公司骗子公司有一起上诉的吗?

科技类文章篇1
关键词 科技文章 英汉互译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间商贸往来的日益增多,科技也走向更高层面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交流的途径与载体,科技类文章的正确互译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如何正确理解国际前沿的科技类英文文章并将其译成汉语,以及将自己的学术文章译成地道规范的英文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以学习翻译和教学实践的体会,对这一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
1 科技类文章的特点及在中英文语境下的差异
科技文章的任务是叙述事实和论证推断,通常采用语域中的正式语体,①具有行文简练,严谨周密,逻辑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翻译科技文章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表述。这里先暂且不谈专业性词汇,令人头痛的翻译问题主要出现在上述两个环节:理解与表述。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对中英科技文章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做简要比较。
1.1 词类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环境下对词类的选用“各有偏爱”。以动词为例,汉语中较多应用动词,除大量的动宾结构外,还有连动式、兼语式等两个以上动词连用的现象。②而英语则不然,一句话往往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较多使用名词、形容词和介词来表述动词的意思。
1.2 词序应用
英语和汉语对句子成分和词语先后顺序的安排也存在差异,如定语位置。在汉语中,无论单用或是几个连用,定语通常出现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而在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所限定名词之前,短语和从句则放在所限定名词之后,这种修饰语后置的现象在科技英文中尤为常见。
1.3 语态应用
汉语较多使用主动式,而在英语中,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很多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用被动式。对于科技类文章,客观论述多于主观论断,多用被动式的特点在英文中也就更为明显,而且也更有优势。被动语态可以在句子的一开头即引出最重要的信息,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语意更为明确。
1.4 时态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动词时态的表达形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汉语中,各种时态里使用的动词在形式上是不变的,若想表达时态变化则用“着、了、过”三个助词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作为标志;而英语则用十六种时态来表示动词的时间状态,其中现在时,尤其是一般现在时是科技文体的主要时态。③
2 科技类文章英汉互译的方法
对于科技文章,译文的语言应尽量保持原文的叙述方式或风格,即采用通常所说的直译策略。④但要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文的语言规范,就不能机械地“对号入座”,需要适当地做一些调整,常见的调整方式有如下几种:
2.1 词类转换
根据英汉两语中词类应用的特点,在翻译中可以将汉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的名词、形容词、介词和介词词组,或者将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转换成英语的名词等;反之亦然。例如:
causes or threatens material injury译成 “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的威胁”较直译为“导致或威胁的实质的损害”要顺畅得多。此句中,动词threatens被转换译成名词。因此,词性的转换大大拓宽了双语语义对应转换的通道。⑤
2.2 语序转换
语序转换是英汉互译重要的手段之一,即对源语言的句子成分和词语顺序按照目的语的语序习惯重新安排。其中,变换定语位置是最为常见的转换。例如:“With practice,no doubt,he could in time learn to write by holding the pen still while the paper moved.”汉语中状语多放在主谓之间,即中置状语,所以翻译时可将后置状语(by holding the pen still while the paper moved)转换成中置状语,译为:毫无疑问,通过实际练习,他能在一段时间后,学会把笔握住不动而由纸运动来写字。
2.3 语态变换
根据两种语言中语态的使用特点,适当进行语态转换会使译文更为规范和符合语言习惯。例如对“应该注意水温”的翻译,“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ater temperature”较“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ater temperature”更为符合英语语态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词的增添与删减,肯定与否定等翻译技巧的运用。
3 对科技类文章英汉互译教学的建议
3.1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词汇的记忆
科技文章的翻译和专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乏对所译文章基本知识的了解会让我们感觉不知所云,更不知如何恰当地表达,所以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熟悉原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多指导学生参考工具书和相关资料,或向有关专家请教。以水产类专业英语为例,可以通过分类归纳专业词汇的方法加以记忆,如pectoral fin(胸鳍),pelvic fin(腹鳍),anal fin(臀鳍),dorsal fin(背鳍),adipose fin(脂鳍),caudal fin(尾鳍)。有些专业词汇词义比较接近,应在记忆的同时辨清差异。例如:alevin,fry,parr,smolt,salmon和kelt等都表示大西洋鳟鱼,但具体词义却有细微差别。alevin是从孵出到卵黄囊消失之前的仔鳟;fry是指卵黄囊消失后到离开孵化地点开始分散开的仔鱼;离开孵化地后开始降海洄游且体色尚未全部呈银色的叫parr;体色全部呈银白色洄游入海的幼鳟叫smolt;smolt在海中越冬后形成第一个年轮,名字就变成了salmon;而kelt则指的是产完卵的鳟鱼。⑥
3.2 加强英语阅读基本功和中文功底的修炼
理不清句法关系而不解其意,或看似明白却理解不到位,这些是在英汉翻译前的阅读层面遇到的困难。其中长句子是一个很大的拦路虎,而科技英文中又恰恰长句子居多,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分析长句子,抓住主干,再理清次要成分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但是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正确的表达。许多人都有同感,有时对原文理解之后还不知如何用汉语表达或者总觉着自己的译文不尽如人意,这除了有语言转换的方法和技巧的因素外,更多的是译者自身的汉语修养水平在起作用。所以,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对中文能力的关注,比如多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中文文章。
总之,科技文章的翻译不需要太多的再创造,这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我们应本着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准确、客观地对待科技作品,千万不能想当然而贸然下笔。
注释
①③魏志成.英汉比较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② 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④ 王恩冕.如何翻译英语报刊经济文章[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⑤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科技类文章篇2
一、提前熟悉教材,广泛搜集基础信息
科技类文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对里面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资料的搜集,理解一些生僻的概念,掌握广泛的基础性信息,从而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如在《宇宙里有些什么》这一课的教学之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同恒星、行星、星云相关的知识点,了解银河系是怎样的,恒星系有着什么特点,宇宙里有着哪些东西等等。有了这样的信息搜集,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研究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才会更加便捷,在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时,不再因为自己理解方面的欠缺而影响互动效果。在科技类文章的阅读学习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为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积极提供条件,也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搜索浏览等多种方式,广泛搜集这些基础性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有了基础信息的提前搜集,学生在科技类文章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极大地降低理解和分析的难度。
二、知晓教材背景,加深学习理解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科技类文章,可以发掘出许多有趣的内容或者丰富的情节,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对教学有效开展帮助非常明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科技类文章背后的故事、人物和一些历史典故,能够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更全的角度分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和理解。
例如《斜塔上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伽利略这一伟大科学家的个人资料,了解他在科学研究层面做出了哪些积极的贡献,通过这样的主人公背景介绍,让学生对这一人物具有直观鲜明和全面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伽利略参与的一些著名实验,对当年的伽利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实验取得了什么样的轰动成效等方面进行介绍。学生有了这样的介绍为基础,对伽利略注重实践、敢于讲真话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他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意志就会有深度的认识。由此可见,对科技类文章的内容、背景以及背后蕴含的故事进行发掘,可以显著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借助信息演示,直观掌握课文内容
科技类文章对学生可以产生拓展知识、激发兴趣等作用,为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需要在形象演示方面下功夫,而借助多媒体,是一条捷径。
例如《奇妙的克隆》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克隆的含义,接下来运用一段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这一背景让学生对克隆技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克隆的原理,如何进行细胞的复制,如何进行无性繁殖等等,使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模拟演示,对克隆这一高科技的路径方法具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另外,笔者还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克隆技术运用前景方面的资料,学生对克隆技术广泛运用于食品领域、医学研究领域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了认识。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手段在科技类文章的学习研究中具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的形象演示,让教学工作更加深入浅出,使信息量更足,这也是提高科技类文章阅读分析理解效果的重要抓手。
四、开展交流讨论。集聚智慧破解难题
在科技类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之外,更多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进行主动的分析研究、相互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破解学习难点。
例如在《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的教学中,笔者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转基因研究方面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思考题,要求学生讨论转基因花这一新型技术培育成果有着什么样的优势,具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转基因花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目前在转基因花卉培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等。这样的一组思考题,既对学生集体学习研究活动提供了方向引领,同时也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体现了重难点突破的效用,和前面的转基因技术规律原理介绍前后联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有效的破解了学习难题。在科技类文章的学习分析研究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分析时主动运用自己搜集的各类科普资料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科技类文章篇3
关键词 科技综合;出版社;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108-03
随着我国关于科学教育工作的加强与相关市场经济的风潮,使得当下我国的科技类综合出版社十分众多,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素的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发展格局。而在科技综合类出版社中,化学化工类的市场需要又十分广阔,对综合类出版社的发展又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随着国家的图书出版体系的变革和创新式政策的颁布,也使得我国由传统的新华书店独占各行各业图书市场的情况变为“各行、多家出版社协和发展”的新局势。同时,在当下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新型出版社市场中,传统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和新生型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如何占据稳定的市场,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力并且不被市场所淘汰已经成为当下科技类综合出版社应该思考的主要题。笔者认为,在当下的整体出版社市场中,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将科技类综合出版社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当下发展问题看作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无论是传统型科技类综合出版社还是新生型科技类综合出版社才能找出相应的对策,并且做出最佳的科技类综合出版社战略性对策。才能使得书店、出版社与读者之间建立完美的对接关系,最大权益化地适应科技类综合出版社的市场环境。笔者从以下3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1 化学化工类图书分析
当下我国化学化工类的图书在出版发行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且相比传统的化学化工类图书的出版和发行,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中,化学化工类图书一方面可以快速进行传播,扩大了科技综合类出版社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化学化工类图书的相关出版权也受到侵权的威胁。
1.1 化学化工图书市场的恶性竞争分析
在化学化工类的图书出版工作中,随着市场政策的开放,和化学化工类相关的国内出版社,无论是传统型的化学化工类出版社,还是新生型的化学化工类出版社,多数都在为了自身的销售与取得主要接触人的文章材料而进行明争暗斗。多数化学化工类出版社都在将自身的核心优势、创新点、营销渠道作为沟通书店、读者、主要接触人、出版方的重要途径。也因此使得我国的化学化工类图书的市场竞争陷入恶性循环。此外,甚至有的化学化工类出版社不惜以故意降低价格作为吸引书店的营销手段。而这种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后果是:不仅使得化学化工类出版社行业市场得到了破坏,而且使得书店在得到大折扣的化学化工类图书的同时,进行高价格的售卖,使得消费者的权益也得到了损害。从而形成“低价近――高价卖――卖不出――驳回出版社”的恶性循环。
1.2 化学化工类图书的知识产权受到潜在威胁
随着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并且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与我国消费者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国化学化工类图书的互联网资源也在逐渐普及,互联网逐步成为我国获取化学化工类图书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化学化工工作者与相关化学化工类图书电子文档的售卖者在如何正确借助使用互联网这一资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化学化工类出版社行业发展的结果,尤其是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使得对化学化工类图书的相关知识产权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不但从源头上侵害化学化工类图书的著作权,而且也严重损害着化学化工类出版社的影响力和信誉度,使得当下涉及到化学化工类图书的作者、出版社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权益侵害。并且化学化工类图书的作者也无法去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是由互联网的网络隐蔽性以及互联网的及时性所造成的维权困难。笔者认为,对于此,出版社应该与作者达成相应的协议,保证化学化工类作者的电子版Word、电子版pdf文件不被泄露和在互联网里面进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化学化工类的图书的著作权额出版权得到相应的保护。
2 实施科技综合类出版社权威性建设
当下我国的科技类综合出版社发展水平和国外的科技类综合出版社的国际化水平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尤其是一些科技综合类出版社权威性建设方面,我国政府在科技综合类出版社的设施与发展战略政策方面的投资中资金有限,使得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在出版相关科技综合文献、期刊杂志、科技图书的过程中,限于没有良好的科技权威评委资源以及相关软硬件设施这一现实,无奈之下,只好让科技水平一般的评委专家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去体会和理解相关科技综合类的科技含量与创新性方面的前沿性,也就只能在科学技术的理论层面去明白和理解相关需要出版的科技综合类文章的表层文化和创新性因子。
此外,部分科技综合类出版社随着近几年的规模扩大化,使得出版资源和相关科技综合类文章资源严重不匹配,出版图书所需的设备老化、出版的技术人员不能进行定期培训、一些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对全球的前沿科技咨询的最新信息不能及时获取等等,均使得我国当下的一些科技类综合出版社的科技综合类出版社权威性建设发展缓慢、综合影响力甚微,对我国的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市场的全面发展与对前沿科技、新型创新型技术的综合认识无法得到预期应有的宣传影响效果,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和我国当下一些科技类综合出版社的发展现状都将直接推动科技类综合出版社从出版社内部的审核结构、管理层进行适应新型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市场的改革。
2.1 通过主要接触人进行
根据笔者对我国的163家出版社的调查,在我国当下的一些科技综合类出版社中,有许多科技综合类出版社的编辑学历水平都是文科出身,有的甚至是国家三本院校或者专科的学历水平,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导致科技类的出版社在审核相关的科技文章的过程中,只重视相关影响力和吸引读者的兴趣等方面,而不能将科技文章的创新性精神和科技文章所附带的科技领域的权威影响方面的附加属性等融入到出版相关文章的过程中。
此外,相关的科技类出版社无法高效地运用互联网资源和主要作者进行通讯联系。我们都知道,网络技术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大规划,它和其他科技一样都有创新性、实用性、技巧性、合作性、群体性等这些基本属性特征,但是笔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将网络资源作为一项官方网站的挂牌工作,使得相关科技投稿人在投稿环节,无法通过互联网渠道和出版社取得尽快的联系,并且出版社对相关职工要求过于强调模块化的技术,不注重培养网络技能的通讯和宣传功能,这些问题致使我国当下一些科技类出版社在与主要接触人的沟通过程中得不到快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得科技综合类的出版社在科技权威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障碍。
2.2 通过选择文章类型进行
对于我国的科技综合类出版社来说,具有明确的文章类型筛选目标是促进其出版和对相关文章分类的重要前提。受传统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发展模式观念的影响,在现阶段我国当下出版审核文章的过程中评委专家在制定文章类型目标时,往往只是考虑到单一的出版目的,单纯地要求科技出版活动的传播性和对出版社的影响作用,没有结合实际科技文章的影响因子和创新性情况考虑。
对于传统的科技综合类文章的筛选中科技文章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但却极具科技前沿性的文章,一些专家评委由于自身水平和研究领域的限制,往往会错过这些科技含量极高的文章。基于以上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对于科技综合类出版社首先应该在文章类型上进行改革。首先出版社在安排文章类型板块时,应该参考国外的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比如《Nature》与《Science》等,这些国际级核心期刊所出版的文章,均具有领域权威性,并且所出版的文献均具备一些共同特征,考虑到影响力极大的核心国际级刊物的共同特点,我国的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应该根据国际级核心刊物的文章实际情况为出版社定制相关的文章类型内容,强调文章专业化、影响性和创新性。
2.3 通过报道对象以及读者进行
笔者认为,当下科技综合类出版社还应该通过报道对象和读者进行科技权威性建设。比如可以通过在报道前,先和报道对象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以确保在实际的报道文章中,没有遗漏重要信息和增强对象、报道对象事迹、出版社的三方影响力,从而为建设国内科技综合类出版社的权威性做出贡献。
此外,出版社应该根据已有的读者资源用户,和读者进行每期的互动,比如在上一期的出版物中留下一些共同讨论的话题,使得读者参与进来,从而更容易获取读者的兴趣,在新一期的出版物中,增加读者感兴趣的部分,从而提高了科技类综合出版社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3 对于科技综合类出版社的发展思考
3.1 以信息咨询及职能延伸服务促进发展
笔者认为,科技类综合出版社应该从信息咨询以及职能延伸服务方面进行战略的规划和建设。
第一,科技综合类出版社要根据当下构建科技综合出版社权威性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出版社内部的人才结构,通过信息咨询和职位延伸,进行合理配备不同部门不同需求的人才。
第二,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应该根据激励和奖励机制,打造一个扩大人才价值化的内部人才成长体系,从而打造一支稳定的优秀人才团队。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出版社办公环境,提供广阔的人才思维发展平台,让员工尽可能地发光发热。第四,要重视对职能延伸服务人才的培训。一方面,信息咨询员工也要及时“充电”,以适应科技综合出版社市场的新发展和更加激烈的出版社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科技综合类出版社还要定期培训现有员工。对出版社企业现有的各部门员工,不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自身才能的职能岗位上去,而且要注重对他们的再培训,通过继续学习培训,让他们尽快适新的岗位和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2 以品牌输出及市场化服务促进发展
笔者认为,从科技综合类出版的内部管理角度来看,建立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出版社管理体制,在品牌输出以及市场化服务促进发展是现代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发展制度的本质要求。
建立现代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制度以后,政府授权出版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出版集团(公司)二次授权给下属出版社子企业对本出版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与管理,真正做到“品牌输出,市场服务”的新型科技综合类出版社发展模式,使企业真正成为品牌输出、服务市场、权威建设的市场主体。
这种新的“在品牌输出以及市场化服务促进发展”管理体制模式,将成为我国现代科技综合类出版企业的重要标志。经营机制的创新,是我国出版企业发展兴旺的关键。出版企业要抓住改革机遇,努力创新经营机制,进一步推进出版事业的发展。
4 结论
国家的图书出版体系的变革和创新式政策的颁布,使得我国由传统的新华书店独占各行各业图书市场的情况变为“各行、多家出版社协和发展”的新局势。
此外,随着我国的图书行业在逐渐走向国际化方向,对相关的出版社也提出了新的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硬性条件。而科技类综合出版社如想接轨国际化的标准发展趋势,更应该以身作则,对自身出版社高要求,对科技类综合出版社的管理层、内部机制等进行严格的改良与协调,从而才能突破科技类综合出版社的发展瓶颈,打造自身的优势,使得自身在科技类综合出版社行业市场中独占鳌头。
参考文献
[1]科技信息全媒体传播主流内容提供商 中国科技信息[J].中国科技信息,2017(2):28.
[2]李艳红,彭超群,何学锋.提升编辑综合能力 促进科技期刊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6(4):97-100.
[3]姚鑫,余莹.大数据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研究[J].天津科技,2015(11):29.
[4]李敏,王雅利.浅议信息网络化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J].山西科技,2013(6):30.
[5]贾佳,潘云涛.数字出版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J].科技与出版,2013(2):31.
[6]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全体代表.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杭州倡议书》[J].学会,2013(10).科技类文章篇4
关键词:科技报纸;编辑;新闻意识;日报意思;精品意识;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36-02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纸制媒体的读者变化很大,由过去的公费订阅为主转向自费订阅为主,由以工作需要为主转向以生活需要为主,由被动订阅为主转为主动订阅为主。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很多都市类的报纸已作出了变革,他们紧紧抓住读者的需求,在内容上突出了新闻性、时效性和娱乐性,让更多的读者能自觉自愿去订阅他们的报纸。而专业报、行业报如果再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就会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众所周知,科技类报纸大多为期报,一周一期或一周两期,出版周期长,新闻性成为期报致命的弱点。因此,提高期报新闻性是期报的首要任务之一。为提高期报新闻性,科技类报纸的编辑,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新闻意识
报纸的生命是新闻,而新闻不是等来的,而是需要时刻去关注、去寻找、去抓住的一个稍瞬即逝的变化事物。而且目前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每一个读者都希望能从报纸或从网络上看到自己关注的最新新闻和信息。
要想抓住新闻科技类报纸的新闻版面,编辑必须改变过去的“期报心态”,不能等新闻,而要时刻关注新闻、找新闻、抓新闻,树立强烈的“新闻意识”。
《南方周末》之所以能被称之为“中国第一周报”,就是因为其具有不断创新的气息和行为,改版灵活中有坚持。报纸的文章中到处都体现了人类最新的、最根本的价值观念,语言颇具特色,无矫揉造作之风,平实之中见深刻,读来沁人心脾。它长期以来按照新闻规律,善于在众多的新闻事实当中梳理、挖掘出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并深入分析。同时,也以贴近群众的角度和深入扎实的内容把握、对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思考及其平实细腻的叙事风格,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在各阶层读者中形成了广泛的公信力。
作为科技类报纸的编辑,要大胆地走出地界,不断扩大我们的报道领域,抓住大家关注的新闻点,挖掘重大新闻价值信息,做大做强新闻版面。
2日报意识
“反正我们又不是日报,写出的稿子明天也不能发表,再等等吧!”这是很多科技类报纸记者的一个想法。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开某个会议时,日报的记者在会上急匆匆采访,并以最快的速度交稿,而我们的记者则不慌不忙回到单位,等到第二天或是第三天才去写稿件,稿件从写作开始就比日报慢几拍。
科技类报纸大多推行的是提前发稿制度,稿件是几天前甚至更长时间以前准备好的,由此养成了编辑、记者四平八稳的心态,见报常常比日报慢几拍。这里虽然有报社发稿制度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编辑记者的“日报意识”不强。
作为记者应切记,采写的新闻稿件要及时写,及时上传,这样首先从稿件这一关就能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而作为编辑要能及时处理最新稿件,同时要关注稿件的最新动态,确保每篇稿件都能以最快的时效性反映在版面上。
同时编辑不能认为,其他的媒体报过的新闻就不刊登,也不关注了。因为科技类报纸有着自己特定的读者群体,他们也希望从科技报了解,“昨日新闻”对他们来说依然是新闻。作为编辑,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各种新闻信息。而且有很多刊登过的新闻还可以找到第二落脚点,寻找新的新闻点。
3精品意识
作为纸制媒体,要想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竞争就要做出自己的精品,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作为专业报、行业报的科技类报纸,更要体现本行业、专业上的“精”,安排适量的版面满足读者的需求,抓住本行业、专业的特定读者群。
生活类报纸因为有很多的版面,也有很多的新闻来源,他们可以把生活报道做得很细、很碎、很及时,但是科技类报纸没有那么多版面,也没有那么多的新闻来源。所以我们需要拳头产品,靠新闻的拳头产品来完成这个任务。
要想做出拳头产品就要从本行业、本专业入手。作为科技类报纸的编辑,对本行业、本专业要很熟悉,了解其发展的动态,及时掌握并策划安排记者采访,并深入其中。同时,科技类报纸的读者又基本处于某一特定行业、专业,读者结构相对单一,这就更有利于我们仔细研究这部分读者,找出他们共同的新闻需求,做精这部分需求的新闻,使其成为我们的拳头产品。由于我们做新闻有所取舍,那么在某“新闻产品”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精力和版面,就能成为我们特有的优势,因而也就不难作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从而成为我们争取更多读者的强有力的武器。
4服务意识
科技类的新闻有很多都是很专业的知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理解。但目前我们的受众是广大的农牧民和基层的工作人员,他们对科技新闻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也较低,这就决定了我们科技新闻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尽量通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而目前科技类报纸的记者、编辑,在采写、编辑科技新闻时,仍习惯于堆砌和罗列大量枯燥的数字、深奥的术语,外行看不懂,内行看无味;要么就是过于简单化,重复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填补空白”等,根本无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我们时刻牢记,科技新闻的传播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这就要求编辑在采写、编辑科技新闻时,始终要有服务大众的意识,用灵活的形式、高超的技巧作好每一篇文章,让读者看得懂,乐意看,从中受益。科技类文章篇5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学术科技类;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40-02
一、绪论
在欧美等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据调查,美国优秀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老板,86%接受过创业教育。迄今为止,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新理念。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日益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浙江大学等全国各知名高校,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先导,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本文在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将高校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专一的类型作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探究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影响,进而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及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学术科技类社团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理论价值
(一)学术科技类社团
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注重结合学校的强势专业理论,以专业学习、交流、实践及科学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适应未来职业的专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学术科技类社团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其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与学科发展相结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及与学校教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贯彻这些原则,学术科技类社团得以发展不但具有社团组织的共同性,还具有别于一般学生社团的特性。
1.组成专一,管理单一。学术科技类社团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吸引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或对该学科专业有一定兴趣的学生成员,担任社团指导的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通常由该专业、学科的教师或部分院系行政教师承担。
2.简约专业,注重实践。学术科技类社团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相对兴趣爱好类或体育运动类社团有大规模的社员,它走专业简约的路线。
3.创新特性强。学术科技类社团要持续和深度发展,要求社团创新性强,形成社团品牌活动和社团特色文化,并规范社团内部建设,提升社团创新能力等。
(二)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是学术科技类社团的生命力所在,社团成员是一群有相同专业背景或是相同爱好的跨专业、跨学科学生的自由组合。社团给予这个群体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从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作用。
2.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术科技类社团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活动空间,一方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知识面,将两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提前探索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增强实践能力,锻炼理性思维能力。
3.积极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学术科技类社团往往能够搭建校园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积极为学生提供提升创业就业技能的条件。学术科技类社团以及旗下创建的各类学术科技协会,不仅能得到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成功社团成员经验的传授,还能与社会知名企业合作,甚至发展国际合作。种种支持,都为大学生踏上成功创业的平台,增添一份力量。
三、学术科技类社团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实际意义
(一)资料统计和问卷调查
据统计,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大部分由本科生组成,硕士生和博士生所占的比例一般低于10%,只有个别学术科技类社团以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主。无一例外,浙江大学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成员参与情况,也呈金字塔形。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学生对创业能力及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对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影响;影响高校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的因素。问卷采用随机发放、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面向浙大学生((以工科为主)进行问卷发放。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学术科技类社团指导教师、社团骨干进行访谈调查,掌握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状况,了解指导教师如何认识创业能力以及学生参与学术科技类社团后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二)结果说明
1.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回收了289个有效答卷。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填写问卷的学生基本上是本科生,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居多(高达62%)。
从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来看,实践公益类和兴趣爱好类并列成为参与度最高的社团(均为34%),其次是“学术科技类”(25%),而“文化艺术类”和“体育运动类”社团的参与人数相对较少。尽管浙江大学十分重视社团发展,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加入各类社团,但在校期间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组织的学生仍然存在,占有不小比例(21%)。
对“参加不同类型社团同学对于参加社团是否助于提升创业能力的看法”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参与社团对创业能力的提升作用普遍认同,尤其是在参加了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学生中得到的认可度最高(82.35%)。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有助于帮忙提高创业能力的社团活动比例最高的是交流分享会(55%),其次是实践活动(51%)、学术报告讲座(34%)及学科竞赛(20%)。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体,较难直接作为指标量化分析。本调查问卷通过三大模块的综合分析,分别设置创业精神体系、创业知识体系、创业技能体系等模块,采用“李克特量表”1~5分五级制计分,将学生创业能力指标量化处理。结果显示,参加学术科技类社团学生的创业能力指标量化分数(3.40)确实高于未参加过社团学生的创业能力指标量化分数(3.27)。
2.个案研究。(1)浙江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浙江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是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双头并进的创新型学术科技类社团,连续7年获得校“十佳社团”荣誉称号。现任指导教师的工作岗位与社团文化理念和发展方向较匹配,利于开展指导工作。同时,他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认识到位,参与社团集体活动频繁,积极指导社团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对学术科技类社团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表示充分认可。(2)浙江大学学生微软技术俱乐部。浙江大学学生微软技术俱乐部社团的现任指导教师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有着丰富的高校创业教育经验,认为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类社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他的学科研究方向与社团方向直接对口、相关,经常亲自参加社团举办的精品活动,注重营造社团的创业文化氛围。
四、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结论
1.学术科技类社团特点鲜明,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及提供就业创业平台等方面,充分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服务于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服务于浙大学术氛围和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
2.学术科技类社团的管理更多的是归到某个学科所在的院系,这一管理模式对指导教师的遴选及社员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但也存在指导教师过于集中,缺乏社会各类科技人才和创业成功者的指导等弊端。
3.学术科技类社团往往有机会、有条件搭建优良的学生创业培养平台,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理论价值及现实调查结果证明,学术科技类社团确实能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建议与展望
1.打造学术科技类社团创业教育平台,形成社团品牌特色。引进名企管理者、资深专家、创业达人等创业教育师资,多开展分享交流会等活动,作为学术科技类社团指导教师过于集中的有益补充。学术科技类社团应充分依托专业技术知识,树立品牌活动,结合校内研究所或校外企事业的创业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和运作一体化,为大学生社团提供实际的创业实践基地,充分提高社团学生的创业能力。
2.高校应在学生社团中优先扶持与专业和创业紧密结合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如给予资金支持,借助企业资源,采用实践成果学分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完善学术科技类社团内部建设体系,重视社团精神传承。上到社团制度规则的订立,下至社团人员职责规范的明确,都需要认真管理和落实。
4.提升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服务意识,把握社团的未来发展方向。注重提升社团在提供公共服务和满足学生需求方面的效率和效益,以人为本,发挥组织力量,不断探索学术科技类社团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学术科技类社团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平.创业教育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教育,2014.
[2]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岳平.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关于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必修课的思考(之三)[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
[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
[6]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106-108.
[7]杨连生,胡继冬,孟秀丽.演化博弈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创新及其管理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7):106-109.
[8]王从严.加强学术科技类社团建设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学习月刊,2010,2(2):106.科技类文章篇6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农业科技类;新闻报道;模式创新策略
一、引言
近几年来,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一些新闻节目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突破。这些节目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做好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相关新闻报道,尤其是农业科技类新闻的报道模式的改良,将极大地提升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基层群众的利益,这样会更贴近基层农民群众的需求,从而推动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二、县级电视台农业科技类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县级电视台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省级和市级电视台的区别,县级电视台报道的农业科技类节目与内容多数应贴合当地百姓的生活实际,选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进行报道。但目前在这方面无论是报道的内容也好,还是报道的节目新闻也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列举如下:
(一)按农科领导干部的职务编排新闻报道形式
有些县级电视台没有跟着中央台和省台近几年新闻报道的风向标来进行改革,电视新闻节目往往根据农科领导干部的职务高低来编排新闻报道形式,没有按农业科技新闻价值的大小来编排,是典型的政治化电视。越是政治化,百姓越是不愿意多驻足观看。有时农业局或科技局的领导只不过是礼节性地出席一下某项活动,并不是主角,但在新闻播报的时候,往往这些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篇幅。
(二)关于农科方面的领导活动会议新闻报道偏多
其实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是有关农业科技以及国计民生方面的热点、焦点、难点,甚至疑点问题,但县级电视台在这些方面的报道不多。打开县级的电视台,往往农业科技方面的报道多数为某农业局或科技局的领导干部开了什么会、做了什么部署,但大多数老百姓对这方面并不感兴趣,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继续收看农业科技类新闻报道节目,还大大降低了节目的收视率。
(三)农业与科技节目的内容与形式陈旧
首先表现为不实报道,如集会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的标准人物的报道、大年夜的报道。这些内容陈旧,模式单一、老化,属于今世版本新闻报道的老新八股。农业科技新闻的报道手段、切入角度、报道口径以及画面、措辞的感觉都非常相通。
三、提高县级电视台农业科技类新闻报道节目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农业科技类的新闻报道节目内容要精彩、要有特色
县级电视台农业科技类节目应以时政要闻为核心,但核心不是全部,主体内容应该辐射到对农村生活以及民生民情的动态报道中,丰富的资讯量使其成为地方党政带领和普通公众爱看、愿看、必看的节目。农业科技类节目编辑部要重点关注时政新闻的版块,处理好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集会要闻多、平易近人的民生舆论少;形式化的稿件多、高质量互动节目少的问题。浮在表面上的、群众不喜爱的集会报道要控制好数量与质量,应从顺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模式,深度挖掘报道内容。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每日农经》,就是一档以高品质的农产物为轴心的农业经济类节目,老百姓得到的是有益于健康的信息,看到的是鲜活活泼的影像,这样优秀的节目内容就收获了不俗的收视。
(二)精准地对农业科技类新闻报道节目进行定位
第一,新闻报道组要安身新农村,扶植农村的舆论宣传阵地。历年的收视查询情况显示,在繁多的电视节目中,娱乐化新闻类节目和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较高。这也给县级电视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要结合县委、县政府中的工作部署,以接地气的新闻与综艺节目形式来丰富农业科技类新闻的报道形式,进一步壮大新农村建设所需要扶植的农业科技舆论的引导力量,搞好县级农科节目。第二,要面向农民及农民这类收视群体。县级电视台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当地的一些农民以及小工商业者,还有县、镇、村三级干部等,收视群体较为稳固,针对性极强。
(三)要从农业科技类新闻受众角度做好对农节目
要做好对农的电视新闻节目,务必要关注节目的内容,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从全局来看,如今的电视新闻节目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以及信息不对等问题,这种分歧反映出农业电视从业人员在制作节目时没有从受众角度考虑,没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这样自然无法拉近受众并与他们产生互动。这就要求县级电视台的记者在“农”字上做文章,使节目“农”味十足,进而细化为关注农时、农事、田舍,关注农业、农民,真正成为农民受众喜爱的节目,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使节目办出当地特色,办出真正的“农味”。比如电视台的农业科技类新闻报道节目,有时候可以以方言的形式来播报,这样农民听着更舒心。另外,县级电视台要抓住有主题、意义深化的事件进行报道。进行宣传报道,使农业电视节目入脑入心,电视节目比报纸等其他媒体更容易让农民朋友接受。在节目内容上,要针对实际提供人们“欲知”“应知”的内容,选择那些农民大众关注度较高、能深化主题的题材,让节目具有浓烈的“农味”。
四、结语
农业科技类新闻报道在社会经济生长中起着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加强宣传、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是保障农业科技类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核心部分,也是电视节目的中坚力量。加强对农业科技类新闻报道节目的改革,能够促进各县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意义深远,这一课题今后还得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阳阳.农业科技新闻在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影响探究[J].科技传播,2015,7(12):8-9.
[2]胡晓军.县级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工作[J].科技传播,2014(6):22+28.
[3]吕锦国.湖南省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研究[D].湖南大学,2013.科技类文章篇7
关键词: 科技话题;议论文;整合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写作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会整理写作思路,组织语言素材,规划文章结构,懂得列提纲,遣词造句修改文章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等。新课标对写作提出如此详细的目标要求,足见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要性。英语新教材课本的特点是单元之间相互独立,而每个单元又都是以话题为线索串联起来的,话题涵盖人文和科学各个领域,就其体裁而言,和语文一样也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描述文四大类,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而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用议论文的手法写科技类话题的文章。
一、英语课程中科学技术类文章的特点
因为要用议论文的手法写科技类的文章,势必要了解什么话题是科技类话题以及科技类话题在表达上的特点。即哪些文章可以归之为科技类话题的文章?他的特点又是什么?
统观高中英语必修1-5的25个单元,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单元涉及该类话题:必修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 中有关地震这一自然灾害话题的探讨,必修二第三单元“Computers”有关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发展史及未来道路的介绍和探索,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关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介绍及保护,必修三第二单元“Healthy Eating”有关健康饮食和健康话题的探讨,第四单“Astronomy-Science of the Stars”关于天文学及宇宙和生命起源起源的话题讨论,必修五第三单元“Life in the Future”讲到了未来的生活和科技发展, 第五单元“First Aid”讲到的是有关急救的一些知识。
科技类文章的特点多以说明文或议论文的形式出现,主题涉及过去现在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以科学的眼光,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向读者阐明深奥难懂的科学发现和观点。但读者往往发现,当一篇文章涉及的科技专有名词过多时,该篇文章常常晦涩难懂。本文的目的是借以学生的视角,把错综复杂的科学话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英语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英语的议论文和汉语的议论文结构相似。英语议论文一般由论题(proposition)、论点(thesis)、论据(grounds for thesis)、论证(proof)四要素构成。
Grayland(1990)介绍了一篇议论文结构最基本的三步骤:论点(thesis)介绍该议论文接下来要介绍的论题(proposition),论证过程(argument)解释说明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或依据(grounds),结论(conclusion)综合以上谈论并肯定论点的合理性。议论文的特点是观点明确及准确,并用大量的事实和论据来验证作者自己的观点。或者以实例和事理来反驳某一错误观点或论断。层层推进,逻辑上可谓无懈可击。
《高中英语教材必修6》中Unit4 Global Warming这一单元的阅读文章“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C But Does It Matter?”就是典型的议论文的文章。该文认为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过多排放引起的,并引用了几位科学家对于此看法的观点和2张数据图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号召人民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有关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争论,进而第二部分证明全球变暖是怎么产生的,第三部分提出了科学界中有关地球变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最后一部分以问题的形式号召人们为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三、如何做到科技类文章和议论文的有机融合
1.课堂示例
笔者所交班级刚刚上到M2U3电脑 这一单元,文章Who Am I 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介绍了电脑的发展历史和经历的变革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是典型的说明文。于是我在结尾的讨论环节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话题,“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你是如何看待电脑的利弊的?” 首先让学生四人一组,以思维导图(mind map)的形式发散思维,讨论电脑的利弊,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句型。让学生结合参考句型,展开热烈讨论。并让每组一位同学做下记录。讨论结束,邀请男女各一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课上学生积极踊跃,能看出该话题还是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的。上台的同学也是争先恐后。这就为后续的写作展开了铺垫。笔者把该话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了一篇有关于电脑利弊的议论文,并且给出了议论文的模板(要求学生参考模板,但不是简单套用模板)。
2.案例分析
从学生交上来的文章分析,所有文章均是是典型的议论文习作,学生很好的参考了老师给出的议论文模板,但又没有完全抄袭该模板。而且学生能很好地结合上课讨论,发散思维,陈述了因特网的利弊。大部分学生认为电脑利大于弊,提出了应该合理的应用因特网,使之为学习做铺垫。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弊大于利,作为学生应该提倡禁止使用电脑,以免耽误学习。
但是所有学生的观点都是积极向上,并且很好的结合了我们提出的科技发展这一话题,同时运用对应议论文的体裁进行写作。议论文的三个步骤明确,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可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结语科技类文章篇8
关键词 科技传播;微博;PX项目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0-0026-02
2015年4月6日晚19时左右,福建漳州的古雷PX项目发生爆炸,让PX项目又回到公众视野的中心。从2007年的厦门PX事件开始,PX项目一直承载着争议和关注,它既关乎科技、环保,也关系到公共安全。
微博作为公共事件的重要话语空间之一,在PX项目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PX项目成为热点议题的重要原因。古雷PX项目爆炸事件最早在微博被曝出,随后被舆论领袖转发,并被主流媒体报道,在微博引发舆论波动。在观察古雷PX项目爆炸事件在微博空间的传播时候发现科技类微博却极少发声,像果壳网这样的国内科技传播中坚力量并没有针对此次古雷PX项目爆炸事件微博。通过搜索发现,果壳网微博本身以及它旗下的微博账号都从来没有过和PX项目有关的信息。进入果壳网官网,虽然在果壳网论坛中有网友讨论PX项目,但果壳网官方并未发表任何与PX项目有关的文章。
果壳网微博不仅在此次古雷PX项目爆炸事件中失语,也在整个PX项目的传播中缺位。其他的科技类微博是否也像果壳网一样在PX项目在我国的科技传播中失语?失语/不失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科技类微博对PX项目的报道特征
科技传播是科技信息运动的一种形式, 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性空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1]科技类微博对PX项目的报道呈现以下主要特征:1)报道数量少,时间分散;2)当有热点事件发生时,科技类微博才会相关信息;3)报道从就事论事转向全面科普。
2 科技类微博受众对PX项目的态度:从强烈反对到温和反对
微博网友评论和凤凰网于2012年10月29日-2012年11月28日之间进行的网络调查表明在2011年―2015年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类微博的受众对PX项目的态度由明确反对转变为比较温和地
反对。
翻阅2011年和2012年的相关微博评论,网友基本是一边倒的反对声音,出现频率较高的评论有“搬来搬去还不是在中国”,“谁来解释一下什么是PX”,“缺乏信任,关键的是信息不公开”。2012年凤凰网进行的网络调查中,近60%的网民不知道PX是什么;78.97%的网友反对自己居住的城市建立PX项目。2014年,网友仍然对PX项目普遍持有反感态度,针对清华学生捍卫百度百科PX词条无毒描述的事件,常见的评论是“清华的学生读书读呆了”,“建议把PX项目建在清华校园内”。2015年,评论中逐渐有中立态度的声音,但总体上仍然是持反对意见的更多,不过这种反对更加温和,情绪化色彩减少。
这种态度的转变有两点原因,一是网民对PX项目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更科学理性地表达观点;二是PX项目的争议由来已久,网民对此已感到疲倦。网民对于一个已经反复讨论过的问题自然会更加不带有
情绪。
3 科技类微博关于PX项目内容较少的原因
3.1 科技类微博数量少
在新浪微博中,科技类微博本身就不是主流,而且在科技类微博中,除了果壳网、网易科技、新浪科技、凤凰科技这样的综合性科技微博外,大部分细分类科技微博都是与互联网、电子科技相关的。
3.2 科学事实是简单的、有逻辑的,可以挖掘和延展的内容少
科学的理论都是简洁明了、逻辑清晰的,尤其是普通公众可以理解的科学事实。在科技类微博关于PX项目的报道中,主要都是围绕PX项目的产品、上游原材料、选址标准、毒性这些问题展开,同质化比较强,消息来源比较单一报道角度也比较单一。毕竟科技报道需要科学实验、数据和理论成果作为支撑,可以发挥的空间
很小。
3.3 记者不是专业人员,能了解和理解的内容有限
记者不是科学研究者,记者可以通过采访、实地调研、研究文献获取报道材料,但记者不能像科研工作者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同时,记者受限于自己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等,他们能够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只能是记者认知范围内的信息。
3.4 纯粹从科学角度报道环保、安全问题可能不符合受众情绪
微博的话语环境是碎片化、情绪化的,网民使用微博的目的很多时候是娱乐消遣、打发时间,而不是做严肃性的阅读和思考。受众的接受习惯、认知规律、知识背景会影响传播者的信息选择,过于严肃的、科学的内容并不是微博上被网友所喜欢、传播的内容。
4 PX项目科技传播面临的困境
上文已经分析了在科技类微博对PX项目报道的特征和原因,这样的现象和背后的原因共同体现了PX项目的科技传播目前遭遇的几大困境。
4.1 科技传播无法与政治、经济分离
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各个子系统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科技传播作为一种传播类别,虽然有其独立性,但仍无法避免政治和经济对它带来的影响。首先是经济因素,媒体组织和商业公司需要盈利,科研机构也需要基本经费维持运转;其次是政治因素,虽然科研机构相对中立,但媒体仍较大程度地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
4.2 政府、专家、企业、第三方组织公信力低,科技传播效率低
通过阅读PX项目的相关报道可以发现,媒体已经对PX项目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科普,但从到达率、接受率来看传播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是很多网民对科普信息并不感兴趣,也没有耐心看完长篇报道;其次,即便有的网民看到了科技传播的内容,出于对官方话语的不信任,网民们倾向于认为说PX项目危害并不大的内容都是在企业的经济诱惑和政府的政治压力下的。
4.3 互联网打破专家话语垄断,科技传播风险加大
对于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热点议题,许多科学界的人士并不愿意站出来发言,因为在互联网高度普及和发达的今天,这种发言的风险极大。互联网给草根赋权,普通网民可以对他们本身并不了解的公共议题发表评论。它一面降低了网民公共参与的门槛,但另一面它也消解了专业人士的权威,加大了科技传播的风险。
4.4 科技传播的信任问题
有网友提出,奶粉是无毒的,但在监管力度不到位的情况下,它仍然成为对危害身体健康的食物。虽然网民可以接受PX项目低毒的描述,但因为无法信任企业和当地政府,他们仍然反对PX项目。
4.5 很多科学事实并无定论,没有绝对的真理
科学本来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在一定范围和概率内适用。无论是PX项目还是转基因,没有哪个科学家可以站出来背书说它是100%安全无害的。现代科技本身就是有风险的,核能、转基因都有其自带的技术风险,这种固有风险给科技传播带来困难。
5 结论
PX项目科技传播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科技传播目前难以突破的瓶颈。这其中既有科技本身的风险带来的内部原因,也有政治经济环境、互联网技术、公众心理方面的外部原因。科技传播在国内还刚刚起步,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科技传播能有效地沟通学界、业界和公众。科技传播应努力客服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让科学技术能更好地改善公众生活,提高公众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赵亚辉.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科技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刘建美.新媒体对科技传播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跃传媒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