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墓地一般多少钱什么人物才能葬在哪


相信喜欢近代史的朋友们,对“八宝山”这个名词并不陌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或是做出过杰出贡献一代伟人,死后被葬入八宝山。如果我们死后能够被葬入八宝山,那也是这辈子无上的荣耀了,估计族谱都得排在第一页。话回正题,八宝山究竟是什么地方呢?究竟什么人死后才能葬入八宝山?已经葬入八宝山的都有哪些人呢?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不是指山上埋藏着8件宝贝,而是因为山上盛产8种非金属矿物:黄浆、板岩、砂岩、马牙石、白垩、青灰、红土、坩土,这些矿物通常被用作建筑房屋。在八宝山上,还修建着一座护国禅林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人民政府获得这片区域的管辖权,在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这片地方逐渐被改建成革命公墓。我们文中所指的八宝山,全名叫做“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占地大概有150多亩,坐落在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南山脚下。它是全中国规格最高、最有名、革命气息最为浓厚的园林式公墓,在风景美如画的园林里,一座座方碑整整齐齐,迎风矗立,碑文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这片公墓里,几乎埋葬着一段近代史!现如今,八宝山革命公墓已经被列为北京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每逢清明佳节,就会有许多人到这里瞻仰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因这片公墓的特殊地位,使得它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安葬先烈遗体和骨灰的陵园,同时还发挥了一定的红色教育意义,成为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的许多地区仍保留着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许多曾经被国民党残忍杀害的烈士,他们的尸体仍然在荒山野岭被草草掩埋,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周恩来总理在1949年12月,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出指示,要求在北京西郊选择一个适合的地方,修建一个革命公墓,并调派专业人士对公墓进行规划、修建和管理。经过专业人士的勘探,最终将地址定在了八宝山的护国禅林寺区域,在对禅林寺的僧人进行妥善安置之后,便上报政务院,请求批准革命公墓的建造工作。1950年7月,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修建正式开始。公墓的修建分为三期,第一期从1950年开始,主要负责修路面、建围墙、种树、打机井以及修建一个火葬场。第二期从1951年开始,除了继续进行一期工作以外,还要对公墓的园区绿化、花坛水池等美化设施进行修建。第三期从1953年开始,主要负责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烈士亭、员工宿舍、公墓大门等最后的收尾工作也在此刻,同时对园区规划和墓区安排也大致成型。1949年,北京刚刚解放,周总理就让北京市政府着手寻找王荷波等18位烈士的遗体,希望为他们寻找一处适合的地方妥善安葬,既能告慰诸位先烈的在天之灵,也能修建一处烈士陵园供后人缅怀。王荷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1927年的时候被叛徒出卖,在北京被张作霖抓捕,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之下,王荷波坚贞不屈,严格保守党的秘密,宁死也不向敌人透露关于党的半点消息。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等18位烈士被敌人残忍杀害。王荷波在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安定门外箭楼东北角的护城河畔找到了这18位烈士的灵骨。后来,通过参考前京师警察厅的档案、遗体的埋葬顺序以及烈士亲属的辨认,最终确定了各位烈士遗体的名字。1949年12,烈士灵骨被装在小缸里,用红布封口,红布上写着烈士的名字。他们作为第一批烈士被迁到革命公墓。王荷波等18位烈士的灵骨被迁往八宝山,但不能算作真正的埋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修建完成以后,第一位葬入八宝山的革命先烈是任弼时。任弼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团中央名誉主席,曾经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一同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书记,是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任弼时任弼时在革命实践中,能够及时反省自身,实事求是,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经验总结,是一位杰出的中央领导人。在1950年的时候,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志愿军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们也在没日没夜地开会,那时候任弼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医生们为了任弼时的身体健康,专门制定了睡眠时间,要求时间一到就要退席回去休息。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任弼时本着竭尽所能的工作态度,宁可受医生批评也要坚持带病工作,长此以往,身体自然一天不如一天。1950年10月25日凌晨,任弼时突发脑溢血,两天以后不幸离世,终年46岁。就在他离世的前一个星期,还在办公室和基层干部讨论基层党员的思想情况!当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了更好纪念这位伟人,任弼时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如果您有机会去参观的话,会发现任弼时墓是整个公墓园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大概有三百多平方米,在汉白玉卧碑上,有毛主席亲自书写的“任弼时同志之墓”。八宝山革命公墓内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又各自分组,按照《千字文》中天、地、玄、黄等进行排序。在公墓中轴线以东,是第一墓区。国家已故的重要领导人以及国内外著名人士的遗体被安葬在这里。第一墓区的第一位安葬的领导人是任弼时,他的陵墓建在东北角的半山坡上。第二位是瞿秋白,中国共产党的元老级人物,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省长汀西门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53年,中央政府将其遗骨从长汀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葬在任弼时墓的东侧。第三位是张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于1955年逝世。瞿秋白被安葬在第一墓区的还有民革中央副主席谭平山、戏剧家欧阳予倩、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国际友人马妮亚·吕恩、辛亥革命老人司徒美登……(这位司徒美登是洪门大佬、美国的黑帮教父,但是为人正直仗义,曾经帮助孙中山开展辛亥革命,还聘请过罗斯福当律师,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讲述他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不迷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第二、三、四墓区分布在公墓大门内东西两侧,主要负责安葬部长级以下、县团级以上的党政军已故的领导干部和爱国人士、国际友人等的遗体和遗骨。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画家徐悲鸿、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在这三个墓区中,除了有个人墓葬之外,还有五座比较特殊的烈士集体墓。上文中我们提到的王荷波等18位烈士的集体墓就是其中一座。还有四座分别是:1955年因参加亚非会议飞机爆炸而遇难的李肇基、钟云、时志昂等11位烈士的集体墓1956年8月中国访美艺术团在回国途中因飞机故障而遇难的李志椿、余良等11位艺术家的集体墓1957年5月28日因征服贡嘎山遭遇雪崩而牺牲的彭仲穆、师秀等诸位登山运动员集体墓1958年10月17日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保卫世界和平而牺牲的郑振铎(duó)等16位烈士的集体墓郑振铎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就希望能够对旧时的殡葬习俗进行改革,觉得民间沿袭下来的大操大办、宴请亲友的方式,有点浪费,对于家庭贫困的人来说,更是一种负担。当任弼时因病去世以后,中央成立了以毛主席为首的治丧委员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对任弼时进行厚葬。丧事办完以后,毛主席对身边的其他领导人讲:任弼时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他进行厚葬是必要的,但如果我们死后都按照这个规制来办,会不会有点浪费了?1954年的时候,毛主席到杭州访查,在西湖旁边看到了许多坟墓,占据了一大片地方,毛主席便担忧地说道:“死人与活人争地方不好”。于是毛主席就号召中央领导人和共产党员,逝世以后带头实行火化。1956年2月,我国从捷克订购了一台柴油火葬设备,又从英国转购了一台德国制造的单炉电力火葬机,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陵园西侧,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现代化的火化场。1980年,又从日本购进一台更为先进的火化设备,无论是火化能耗还是操作方式都比以前进步很多,尸体整进,骨灰整出。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坐落在革命公墓的院内中央,在原护国寺的殿堂及配殿内。院子里的古柏直拔挺立,环境庄严肃穆。骨灰堂的占地面积约有2400平方米,分设有23个骨灰放置室。在骨灰堂的“1号室”中,就先后放置了多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骨灰,其中包括林伯渠、董必武、朱德、彭德怀、陶铸、廖承志、罗荣桓、李富春、谭震林、许光达、陈赓、徐海东、甘泗淇、刘亚楼等的骨灰。除了这些革命党人的,在1号室还有清朝宣统皇帝溥仪、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起义将领傅作义等。八宝山骨灰堂1号室在网上一直流传着八宝山革命公墓中有一座神秘的81号墓,具体为什么说神秘我也找寻不到缘由,我猜测可能是因为8月1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纪念日,因此在专门埋葬革命先烈的公墓陵园里,第81号必定有着特殊的意义。笔者不卖关子,直接告诉您答案。第81号公墓埋葬着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新中国开国元帅——贺龙。贺龙元帅的故事在老一辈里耳熟能详,最为出名的当属“两把菜刀闹革命”。贺龙虽然家贫,但自幼习武,在他少年的时候,和几个伙伴找了一份赶马的活。他们路过一个叫做“芭茅溪”的地方,当地设了一个盐局,专门向路过的行人和商贾索要过路费。盐局的局长姓李,长得肥头大耳的,被人称为“李肥猪”,他定了一个规矩,要求“见三抽一”,即要抽取货物价值三分之一的过路费。贺龙和小伙伴行至此地的时候,伙伴问他是要绕路还是从这过交过路费,贺龙想了想,不能就这样一直让李肥猪祸害百姓,一定要教训教训他!贺龙他们从这个关卡经过的时候,以还没有将货物卖出没有钱为由,要求先打欠条。等他们将货物卖出去以后,就趁着月色连夜返回盐局,大家一起用力将盐局的大门撞开,有一个人刚要反抗,就被贺龙拿着菜刀一下子砍倒在地。税警们纷纷跪地求饶,把还没来得及拿的枪也上交了。贺龙和他的小伙伴们从床底下拽出李肥猪狠狠教训了一顿,将盐局里所有的欠条都烧掉,拿着收缴的十二把枪回到家乡。不久,贺龙就组织农民队伍,开始闹革命。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历尽艰险,百折不挠,为我国的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贺龙元帅不幸去世,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人们选择将他葬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第81号墓。在文章后面,我想特别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在逝世前留下遗愿,要在逝世以后将尸体火化,把骨灰抛洒,不准立坟,不准立碑。总理逝世以后,人们遵守他的意愿,分别在北京上空、北京的密云水库上空、天津的海河上空和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上空撒掉全部骨灰。总理的骨灰随着祖国的江河湖海流向祖国各地。有华夏山水处,皆有总理遗泽!无碑无墓无需祭祀,功绩丰碑自在人心!不是因为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才伟大,而是因为伟大才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上埋藏的诸位革命人物,见证了近代以来祖国大地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百年抗争,他们共同组成了一部鲜活的近代史。八宝山革命公墓修建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埋葬为了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伟人,更是为了让每一位去八宝山参观、祭拜的我们去思索生命的价值,寻找奉献的方向。
“国家级”墓地:八宝山公墓,什么级别人物才可以在此安葬?很多地方都是有非常象征身份的地方,像故宫原来就是我们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所居住的地方,而那里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说起故宫我们就会想到北京,我们都知道这个城市是一个具有非常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每年都会有非常多的游客去到那里旅游,很多人都会去选择去那些非常著名的景点,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的这个地方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来,但是却是“国家级”墓地,这里就是八宝山公墓。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这个地方,这里安葬的都是那些我们国家做出过非常大贡献的人,还有一些著名的学者,在这里面安葬着,那究竟是什么级别的人才可以在这里安葬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解释一下吧!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我们国家的那些首长们他们会安葬在这里,当然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并不完全是这样,就像我们的周总理,他在去世后将遗体火化后就将骨灰洒向了大海,也是变现出他对我们祖国的热爱,还有一种就是送回家乡,在许姓名字叫世友的著名将军,他的身后事就不太一样,在建国后当时出台了一项规定那些高级首长他们在去世后必须火化,但是许将军却是个例外。原来他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入伍成为一名军人,之后也是一直在为我们国家做贡献,我们有句古话叫做“自古忠孝两难全”他在选择为国家尽忠的同时就没有办法,对母亲尽孝,所以为了完成他的遗愿,当时也是破例不用火化,迁回家乡和母亲合葬,也算是永远陪在母亲身边。还有一些首长他们就会在百年之后安葬在了八宝山公墓,而这个八宝山公墓是有我们民国时期第一才女林徽因所设计出来的,后来在建国后国家就将这个公墓定为烈士陵园,后年之后也是越来越多的先辈们被安葬在这里。那究竟是哪些级别的人物能够安葬在这里呢?在建国初期的时候规定是县级以上的干部,在军队中的干部在团级以上的干部才可以入葬八宝山,后来安葬的人数越来越多,在92年的时候国家对此有做出改变,将县级改为司级以上干部,而军队改为师级以上干部,除了这些以外还有那就是那些在社会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还有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力的人民代表也可以葬进八宝山公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22年9月30日上午,在北京石景山区的苍山翠柏之间,一列身着橄榄绿的士兵,如松柏般挺立着。在他们面前,有一群庄严肃穆站立的人,他们当中有两鬓花白的老人,有身着校服的儿童,也有衣着笔挺的军人。在悠扬哀转的乐曲声中,他们向着士兵身后的纪念碑庄严地三鞠躬,身着校服的小朋友,也齐声唱起了《歌唱祖国》,稚嫩的歌声与悠扬的小提琴伴奏,共同烘托着现场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北京市政府于国庆节前,在八宝山举行的纪念仪式现场。很多人对八宝山充满了好奇,那么,八宝山为什么会成为革命公墓?这里都安葬了哪些人?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图丨八宝山革命公墓躺在红旗下 葬在八宝山在民间有句俗语,叫:“躺在红旗下,葬在八宝山。”用来形容一个人告别这个世界时,所享受的最高荣誉。八宝山革命公墓,坐落于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区,是我国等级最高的烈士陵园。这里虽然叫山,实际上,它是西山平原上的一座孤立的残山,高约130米,山势低而平缓,向东北方向绵延。之所以叫八宝山,传说是因为山上有金牛、金碾子、金磨、金笸箩等8件仙人的宝贝,而实际上,是因为古代这附近盛产马牙石等8种矿物,可以用来烧制砖石。此地因景色宜人,环境清幽,这里在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是皇家特批给宫廷太监的养老之地,明清两朝也多有平民安葬此处。1946年,为祭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国民政府在这里建设忠烈祠。图丨八宝山革命公墓1949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八宝山南侧约150亩土地,被北京市政府征用,用以建设革命公墓,由建筑家林徽因总体设计。公墓中安葬有朱德、林伯渠、瞿秋白、董必武等,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立下特殊功勋的先烈前辈。也安葬有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领导人,著名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文学家,烈士,国际友人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因此,一个人能够在死后安葬在八宝山,说明此人生前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并受到了人民的认可。因此,“躺在红旗下,葬在八宝山”,才能在老百姓当中,作为人一生至高荣誉的象征。而在这片墓地中,有三个特殊的墓葬,一座是受祭拜不断的墓,一座是大名鼎鼎的八十一号墓,还有一座,墓碑上一个字都没有的墓。图丨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十一号,八月一号在中国近代的革命史上,有一位“两把菜刀起家”的著名战将,贺龙元帅,也是八宝山革命公墓81号墓的主人,为什么贺龙元帅能独享,“八一”这个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1923年,已经是川军旅长的贺龙,与他的参谋之一刘达五,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贺龙说道:“你说,我走的路对吗?”刘达五答道:“你常说要为穷苦人打天下,谁能说这路不对呢?不过打来打去,也没有打出天下来,你也在摸着夜路走啊。”贺龙说道:“你真说对了,清王朝倒台了,袁世凯也死了,整个国家还是乱七八糟,全国大大小小的军阀各霸一方,我们在四川就打了三年,真是神仙打架,老百姓遭殃。图丨贺龙中国这么大的地方,为什么还是这么弱?这么穷?就是让这帮军阀和官僚搞坏了,不打倒这些人,老百姓就没有过好日子的指望,但是这么大的烂摊子有谁能收拾啊。”贺龙经过艰难的摸索和观察,他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看到了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力量。192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找到贺龙,希望他率军在南昌参加武装暴动,此时,已经是二十军军长的贺龙一句话:“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在八一南昌起义的前三天,贺龙见到了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周恩来向他征求了对起义的计划意见。贺龙说:“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党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图丨南昌起义于是周恩来向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党任命你为起义的总指挥!”要知道这个时候,贺龙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就这样,贺龙和周恩来在江西大旅社的南昌起义指挥部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也打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第一响”。此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贺龙元帅为谋求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辗转于各个战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这个角度上讲,作为“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的贺龙元帅,在这里享有81号墓,当之无愧!图丨贺龙墓鲜花繁盛 祭献才女在八宝山公墓的第二墓区,有一座显眼又特殊的墓,说它显眼,是因为这座墓,可以说是这里最“热闹”的墓了。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有许多文气彬彬的年轻男女,来到这座墓前,祭拜他们心中的“人间四月天”。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座由汉白玉制成的墓前,常年盛开着清淡雅致的鲜花,与墓碑上用汉白玉雕成的玉花,共同辉映着墓主人的名字:建筑师林徽因墓。1904年6月10日,在北江南烟雨映照着的杭州,一个名叫林孝恂的老人,穿着一身淡雅的长衫,两只手抱着一个襁褓,襁褓里有一个闭着眼睡觉的小娃娃,满是皱纹的脸上难言喜悦。他一边看着襁褓里的娃娃,一边叨念着:“起个什么名字好呢?爷爷给你起个什么名字呢?”一边说着,还一边抱着孩子,在屋里踱了两步。图丨林徽因墓突然灵光一闪,他幽幽地吟诵起《诗经》中的诗句:“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就叫徽因吧,林徽因。”于是,一个响彻中国近代文学史、建筑史的杰出女性,她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林徽因自幼聪明伶俐,一起读书的姐妹中,她年纪最小,也是最爱玩的,听课看似漫不经心,但每当被要求背书时,她总是能够很清楚流利地应对老师的提问。1921年初夏,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来到欧洲,父亲带着她去了意大利、法国、瑞士、比利时和德国的部分城市,游览参观了文化景点、博物馆、工厂和报社,极大地拓宽了她的眼界。跟随父亲到了英国后,林徽因阅读古典小说、诗歌以及戏剧,这些将她带入了,一个令她着迷的世界。图丨林徽因生性细腻的她,被文学唤醒了她对人生的种种体验,为她今后的文学之路,做好了铺垫。林徽因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报刊、杂志上陆续发表诗歌、小说和剧本。用她感性的文字,充满了浪漫的思考和高雅的情趣,超越了琐碎平庸的人间。一时间,她在文坛声名鹊起,也为她博得了“才女”的雅号,都说才子配佳人,林徽因的伴侣也不简单。1919年,15岁的林徽因和18岁的梁启超长子梁思成,经过父辈的介绍相识,初见时的好感,定下了一生的姻缘。1922年,林徽因与清华学堂的同学梁思成坠入爱河,林徽因沉浸在爱的幸福中,她第一次知道,真正的爱,可以让心变得像白云一样轻柔,温情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她想欢笑、想诉说、想歌唱,想把这欢乐带给每一个人。图丨梁思成1924年6月初,林徽因和梁思成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学习建筑专业,此后的中国建筑史上,又多了一对伉俪。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与梁思成步入婚姻的殿堂。在梁思成眼里,林徽因就是完美的化身,她的美貌和灵动,气质和学识都让梁思成爱上了她,他对她的爱,不仅仅是爱,更是欣赏和珍惜。他们学成归国后,长期考察各地不同的古建筑,梁思成和林徽因走遍了全国200多个县,测绘了2000多座保存完好的唐代以来的古建筑。在保护这些古建筑的同时,两人的建筑艺术境界也获得了提升。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中,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和智慧。图丨林徽因1955年3月31日夜,北京同仁医院。“思诚…思诚…”病床上的林徽因,发出了很细微的声音。护士靠过去问:“林女士,您需要什么。”“我想见见思诚…”她的声音微弱,“我有话向他说。”“夜深了,明天再说吧。”护士说道。她没有等到“明天”,当黎明渐渐照进病房,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1955年4月,林徽因被安葬于八宝山公墓,梁思成设计了她的墓,墓体古朴、庄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将她生前刻的汉白玉花圈,移到她的墓碑上。图丨林徽因墓我的名字无人知晓 我的功绩与世长存墓碑往往镌刻着一个人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文字,可是在八宝山有一块无字墓碑,他的主人是谁?无字碑上又记录了怎样的故事?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天津,打碎了傅作义从海上逃跑的幻想。这时,身为华北“剿匪”总司令的傅作义,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司令部里来回踱步转圈。这时,一位年轻的国民党军官,进入了他的办公室,他见到来人,眼睛一亮,急走两步对他:“又文,你来得正好,现在共军占了天津,咱们的后路被切断了,怎么办?”眼前这个叫阎又文的国民党军官,是傅作义的心腹爱将,曾被他誉为“最了解自己想法的人”。因此,每当他举棋不定的时候,都喜欢找阎又文商量,他主持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也都要闫又文在场作记录,甚至一些重要文件,只有闫又文起草,他才能满意。图丨阎又文但是傅作义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这个心腹爱将,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阎又文在傅作义的部队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一直作为秘密情报员,潜伏在他的部队中,向党传递着傅作义部队的情报。随着阎又文被傅作义逐步信任和欣赏,不仅传回的情报越来越有价值,阎又文对傅作义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就在此前,阎又文接到了党组织,让他劝说傅作义起义的命令。此时站在傅作义面前的阎又文,想了想,说道:“司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是南下找蒋,我们不是中央军嫡系,去了必然会被中央军分化吃掉,此路不通;图丨傅作义第二条,是向西北找马步芳,可是沿途有数百万共军,到了西北我们还能剩多少人?没了军队,马步芳会怎么对待我们?所以此路也不通。”说到这里,阎又文顿了顿,又继续说:“这第三条,就是死守北平,且不说我们守不守得住,只要战事一开,这百年古都和北平的老百姓就算完了,我们都将成为千古罪人。”傅作义听了以后,泄气地说:“那我们就是无路可走喽。”阎又文又说:“其实还有一条路,就是战场起义。”他听了阎又文的话,一时间惊呆了,但随即又低下头沉思起来,挥挥手让阎又文先出去。图丨阎又文经过反复的权衡,傅作义接受了阎又文的建议。1949年1月22日下午,阎又文代表傅作义发布公告,宣布北平和平起义,挽救了这个百年古都和北平人民。北平和平解放后,阎又文按照党的指示,继续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继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直至1962年病逝。阎又文逝世后,阎又文的骨灰,被秘密安葬于八宝山,因为保密需要,墓碑上未刻一字。直至2009年,他的身份解密,人们才知道的这位隐蔽战线人民功臣。图丨阎又文墓结语有句诗里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安息在八宝山的先辈们,他们或许没有想过,死后会获得怎样的殊荣,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所考虑的只有奋斗。与其说,树立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的,是一块块冰冷的石碑,不如说,他们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是人民心中一座座鲜活的丰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宝山墓地一般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