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弩为什么没有淘汰弓?论20连发小弩射速不是有诸葛连弩吗!


2023-07-19 09:50
来源:
严守说历史V发布于:天津市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大发名家,《三国志》中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他改进了战国以来的连弩,使连弩达到威力、射速、精准度相统一的高度,是古代冷兵器中射速最快的远程武器。
诸葛连弩并非诸葛亮发明,早在战国时期就应用于实战。1986年,荆沙铁路考古工地秦家嘴发现105座楚墓,在其中一座楚墓中,出土了一件连发弩,可双箭并射连发,是历史上最早的连射武器。专家将其称为“双矢并射连发弩”,现存于荆州博物馆。
然而,这件连弩有个巨大的缺陷,它依靠手动直拉上弦,原理类似于弹弓,弓力极弱,有效射程仅为15-20米,只能用于防身,不能用于战场厮杀。
诸葛亮将连弩进行改造,使它具有更强的射速和杀伤力,《魏氏春秋》记载: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诸葛连弩射速奇快,便于操作,精准度高,但是体积巨大,只能用于守城,不能单兵作战。
可惜的是,这种古代冷兵器中的神器已经失传,我们只能从一些史书记载中,一睹它当年横扫群敌的雄姿。诸葛连弩究竟是何构造,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是,机械设计本身是服务于人的,诸葛连弩的价值,不在于它杀伤了多少敌人,而是它背后闪耀着的人本精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封面新闻
2021-08-09 19:45
0
来源:封面新闻在成都武侯祠举办的《大三国志展》中有两件弩机文物,分别来自魏和吴,稍许遗憾的是,没有见到蜀汉制造的弩机。蜀汉制造的弩机还是有实物保留下来,武侯祠博物馆曾征集到几件三国时期的弩机,其中就包括一件蜀汉铭文铜弩机。蜀汉还出品过一种“神器”诸葛连弩,由于没有实物考古出土,真正的面目现在无人知晓,文献中描述得神乎其神,本来是确有其物的东西,一些疑心重的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反以为诸葛连弩只是演义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弩机(三国·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汉铭文铜弩机。机身有铭文“延熙十六年四月廿日中作部典□□遂绪吏李飞□杨汲□工杨茗作立坂重二斤五两”三十五字1弩与连弩大不同《大三国志展》上的两件弩机和蜀汉铭文铜弩机,只是普通的弩,并不是连弩,也不是诸葛亮改造的诸葛弩。弩生于弓,弓生于弹。《说文》解释“弩”字时说:“弩,弓有臂者。”弩是由弦、弓、臂、望山(瞄准器)、钩括(扳机)和箭矢等组成的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兵器。文献记载中,传说是蚩尤发明了弩。《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张守节《正义》引《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又引《帝王世纪》云:“(黄帝)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弩机箭镞(三国·吴)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说,“弩之始,出于楚琴氏也。”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服。琴氏乃横弓著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相传神农发明了弓,后来善射者楚弧父传道于羿,羿传逄蒙,逄蒙传于楚琴氏,楚琴氏在弓的基础上加上弩臂(箭槽)和枢机(扳机)制成了弩,威力大增。春秋战国时期,弩被广泛用于战争中。春秋末期,范蠡向越王勾践推荐了精于射术的楚人陈音,勾践向陈音请教“正射持弩之道”,陈音详细讲述了弩的起源和弩的形状、部件,并训练越国士兵使用弓弩。战国时期,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孙膑伏击庞涓时,史书称“齐军万弩俱发”。《墨子》《荀子》中均有关于“弩”的记载,其中《荀子·议兵》称,“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战国七雄都装备了强弩,其中韩国制造的弩最为精良。《战国策·韩策》载:“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秦汉时期,弩成为常用兵器。秦俑坑中,有大量的弩弓遗迹,出土了众多实物。在秦扫六国的统一战争中,《战国策》记载秦国有“三军强弩”且“强弩在前,铦(xiān)戈在后”。弩在汉代的一个重大进步是改进了瞄准器望山,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青铜弩机,望山上有5个刻度,每度之间还有半度标线,刻度标线分别鎏金鎏银,非常精密。汉代武将称号中有“强弩将军”,当时弩的种类很多,有双臂拉弓的擘张弩,有用脚踏的蹶张弩,还有布置在车上的床弩,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有很多蹶张弩的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弩的部件和射击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弩机的部件2连弩样式差异大连弩,因人们对词意理解差异,分为“连射”和“并射”不同的类型。罗开玉、李希勇在《诸葛连弩及其再发明初论》中认为,“连弩至少有三大类型,而连续发射的弩,在诸葛亮之前并不存在。”第一种连弩,“连”字是连接、连合的意思,意指把多张弩连在一起。第二种连弩的“连发”,是指“并发”“并射”,一张弩同时射出多支箭。第三种连弩,是指真正意义上连续发射的弩。《墨子·备高临》中提到有一种“连弩之车”,主要用于守城,十人负责一车,居高临下,弋射出长而粗的箭,箭上带长绳,射出后可以翻转轮盘收回来再射。这种“连弩之车”类似于宋代流行的床弩,按《武经总要》,这类床弩分双弓床弩、三弓床弩、四弓床弩,战时在弩床上架2-4张弓,利用摇柄绳轴张弓搭箭。床弩由于拉力巨大,射出去的箭也可能又长又粗,还能回收。床弩和“连弩之车”一样,也需要几人甚至十几人协同操作。澶渊之战中,辽军主将萧挞凛就是被守城的宋军用床弩射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经总要》中的三弓床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床弩《吴越春秋》中陈音向勾践阐述“正射之道”时提及了“参连”之术:“夫射之道,从分望敌,合以参连。”徐天祜注引《周礼》解释“参连”即“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六韬》之《虎韬》“军用”篇多次提到“强弩”“绞车连弩自副”,又提到“大黄参连弩”,说明在先秦时期,战争中已使用连弩,战车配上“绞车连弩”“大黄参连弩”,能“陷坚陈,败强敌”,也能“垒门拒守”。1986年,在江陵秦家嘴墓地47号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双矢并射连发弩”,一次可以射出两支箭。墓中还出土了与弩机配套的矢匣,矢匣中有18支箭,加上弩上的两支刚好20支,这种双矢并射连发弩,射完一盒箭,可以连续发射10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用连弩射杀巨鱼的事迹,秦始皇的连弩不是统一战争后突然出现的,秦军在统一前可能已经装备了连弩。秦始皇派方士徐巿(fú)出海寻求神药,多年无果,还花费了不少经费,徐巿担心被问罪,就欺骗秦始皇说,蓬莱确有仙药,只是海中有大鲛鱼拦路,所以我们没能登上仙岛,请再派一些射术高的人和我们一同前往,如果见到大鲛鱼“则以连弩射之”。后来秦始皇巡游至东海边,梦到与海神交战,就令入海者携带专捕巨鱼的渔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他自己则随身携带连弩,等候大鱼出现。秦始皇从琅邪北上,到荣成山还没发现大鱼,“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汉代,连弩是军队的重要装备,能一次同时射出多支箭。《淮南子》记载,“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晚世之兵,……连弩以射。”《汉书·艺文志》收录有训练连弩射法的教材《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汉书》记载,李广曾被匈奴大军包围,汉军死亡过半,箭矢将要用尽,李广令将士把弓弩拉满不发射,也可能根本没有箭,只是拉空弦虚张声势,他自己则“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孟康注解说李广用的“大黄”就是《六韬》(又名《太公兵法》)中记载的“大黄参连弩”。《吴越春秋》中陈音讲弩射有“参连”之术,参同叁,指三矢并射的连弩。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一件画像石上,画有弩的发明者蚩尤“头上顶着插三支箭的弩弓”,叶德辉称《汉郭氏孝堂山画像》中有猎者“以弓仰地,一弓三矢,以足踏之,盖古连弩射法之遗”,这类“一弓三矢”的兵器即一次同时射出三箭的“参连弩”。服虔和晋灼认为李广的“大黄”即大黄间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沂南汉画像石墓蚩尤像李广孙子李陵与匈奴作战时,《汉书》载“千弩俱发,应弦而倒”,又“发连弩射单于”。对于此处的“连弩”,服虔注解说“三十弩共一弦”,张晏认为是“三十絭共一臂”,“絭”字古同“弮”“拳”,指弩的弓弦。颜师古赞同张晏的观点,认为李陵使用的连弩是三十根弓弦共用一根弩臂。无论是“三十弩共一弦”,还是“三十絭共一臂”,这样的连弩都相当费解,更像是多张弓弩连在一起使用。说句题外的话,李广、李陵爷孙都曾面临箭矢用尽的困难,《汉书》说将士都敢于“张空拳,冒白刃”,说明两位李将军能得将士死力。后人将意指弩弦的“拳”字误作拳手的“拳”,以讹传讹,传成了“空拳入白刃”“空手入白刃”或“空手夺白刃”。《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记载,在白登之围时,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向),徐行出围”。“傅”,即“附”,将两支箭附在弩上,可以同时发射两箭。《后汉书·耿纯传》载:“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这里的弩是指可以同时发射三箭的连弩。曹丕《饮马长城窟行》诗有“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说明魏国使用的出产自幽冀两州的百石连弩,一次能同时射出四五支箭。上面这些连弩,或是连接在一起的多张弩,或是同时发射多支箭的弩,或是分先后发射且可回收反复利用的床弩,包括“连弩之车”,都不是真正意义上连续发射的连弩。封面新闻记者 文康林参考文献:罗开玉,李希勇《诸葛连弩及其再发明初论》张应二,王惠英《论诸葛亮“损益连弩”》王子今《秦汉“连弩”考》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甘肃兰州中学教师潜心三年制成“诸葛连弩”2015-11-04 09:10:00
来源:兰州晨报  原标题:兰州教师潜心三年制成“诸葛连弩”  已获国家专利 15秒连发10箭射穿70米外泡沫板  高飞演示自己制成的“诸葛连弩”。(房毅 摄)  央广网兰州11月4日消息 “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凭着《三国志》上对诸葛连弩的简单记叙和国内外的文献记载,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生物教师高飞成功复制并创新了诸葛连弩,可以连续拉动弓弦射穿70米开外的泡沫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武器。此外,他还制作了“三轮马车”、“指南车”等古代“神器”,自主研发一些教具供学生们使用,被称为“读历史研究物理的生物老师”。  “诸葛连弩”获国家专利  史书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作为武器使用。但这种连弩缺乏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成为一种传说。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人对其进行复原,但射程近,攻击力弱,很难称之为“武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生物教师高飞在看到各地的复原品后,激发了他的兴趣,决定自己开始做诸葛连弩试试。  他翻阅了大量古代文献,又查找到1900年左右,一位英国工程师写过《弩之书》一书,详细记载了世界各地弓弩的使用情况和具体样式。并通过网络,从英国的图书馆下载到这本全英文的书,参照复制了一把“中国连弩”,但依然不能称为武器,没有攻击力。  随后,高飞又开始不断改进,复原过程难度很大,木料、金属等原件的手工制作不好掌握,他做了一把又一把。在学校的科技创新室里,放着八九把各种各样的弓弩,都是他在复原诸葛连弩过程中制作的。  经过三年的思索、打磨,他终于在今年制作完成了这把最新的“诸葛连弩”,并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写成了论文《诸葛亮连弩的研究、复原与创新》。他还以此申请了国家专利,顺利拿到了专利证书。  最接近“诸葛连弩”的武器  为什么这把弓弩能被称为“诸葛连弩”?高飞说,这把连弩可以连续拉动弓弦发射十支箭,射穿70米开外的泡沫板,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器。  “目前来说,这把弓弩最接近三国时代的‘诸葛连弩’,我不敢说完全是,只能说接近”,作为老师的他,对于自己的“作品”评价非常严谨。他认为,如果连弩的弓使用更强的材质,由力量更大的人拉动,攻击力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在学校的科技创新室里,高飞向记者演示了弓弩的操作方法。他架起连弩,瞄准对面的纸箱,拉动弓弦,扣下扳手,“离弦之箭”飞速射出,瞬间穿透近20米外的两个纸箱,令人惊奇。因此,高飞平常并不让学生们触碰它,也很少拿到室外,“这已经是真正的武器了,不能随便使用。”  在设计上,高飞改变过去常见的竖直的箭匣,设计成水平箭匣,就能通过弩机上的“望山”(古代弩机上的简易瞄准器)进行精确瞄准,在15秒将10支箭全部射出。弓弩一次发力,弓弦直接作用在箭支上,射程大,可以达到70米。同时,为符合三国时期的技术条件,“诸葛连弩”所有技术均采用古代的机械技术。弩机大多部件是木质的,小部分零件为铸铁,箭也是用铅笔改装,只是换成了铁质箭头,跟史书记载一样长八寸。铜铸的扳手也是高飞一点一点打磨而成,运用了各种物理学原理制作。  人文与科学共钻研  高飞200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后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担任生物教师和科技创新辅导员。他喜欢文学、历史、哲学,又热爱科学发明。2012年,他的研究项目“对东汉陶三轮马车转向机构的研究与设计”获27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项目二等奖,这是对我国古代“三轮马车”的复原。  “上世纪四川出土了一辆陶制三轮马车残片,但我国古代从来没有出现过三轮马车,对此考古界有很大争议,我就想做一辆这样的马车出来”。他偶尔从山西的北魏石窟壁画上发现有一辆三轮马车的画面,并以此为借鉴,利用平行四边形在转向时两边始终保持平行的原理,复原了可以顺利转向的三轮马车。  他还带着学生一起制作出了古代的“指南车”,车顶上站立着一个小人,不管车往哪个方向行走,小人始终面朝南方。高飞还有许多的小发明、小专利,“创意蜡烛的探索和设计”、“对滚轮式洗尘黑板擦的研究”、“小肠绒毛吸收对比演示仪”等发明项目获得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一种精确测量的量角器”等获得国家专利。  同时,喜好绘画、书法的他还出版了《龙图荟萃》画册。而他编写的校本教材《生物的故事》在兰州市第一届校本课程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学校推广使用。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非常伟大的,而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对此认识还不够。就像最近网上争论较多的地动仪,有不少人否认它的存在,但今天无法复原,不代表未来也无法复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对古代科技文化进行研究与创新。”高飞如是说。  (记者 魏娟)编辑:焦健关键词: 说两句参与讨论我想说央广网官方微信手机央广网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连发小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