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清政府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影响内容?( )

多选吗?第一,筹饷练兵.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政府对此投入了巨大财力,花费了很大力气. 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 江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 工作在全国铺开. 为了在全国推行编练“新军”计划,清政府于1903年12月4日设立练兵处,任庆亲 王奕?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练兵处的实权为袁世凯 所掌握.清政府还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1904年9月, 练兵处、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颁布了《陆军学堂办法》.1906年11月7 日,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并入其中,铁良为尚书,统一指挥全国“新军”. 1907年8月,陆军部制定了全国编练“新军”36镇的庞大计划,拟于2—5年内,除近畿4 镇、四川3镇外,其他各省各编练1—2镇.但直至清朝覆亡,只编成14镇和18个混成协 又4标及禁卫军1镇,约16万人. 清政府推行“新政”,编练“新军”.而练兵需要巨额款项,因而筹饷就成为清末 公开加收的,也有由各地任意增加税率的,并允许地方官自筹税收.如此“筹饷”,使 财税紊乱,贪污横行,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第二,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 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 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 章程规定,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这些章程和做 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三,废科举,育才兴学.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 堂,派留学.1901年9月4日,清政府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 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2月5日,颁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规定学 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1902年2月13日公布推广学堂办法.8月 15日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又颁布《重订学堂章程》,详细规定了各 级学堂章程及管理体制,以法令形式要求在全国推行.与普通学堂并行的还有专业教育, 包括师范学堂及各类实业学堂,在学制上自成系统,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随之建立. 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 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使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科 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的脱钩.12月6日,清廷下谕设立学部,为专管全国学堂 事务的机构.清政府在推行“新政”过程中,把“奖游学”与“改学堂,停科举”并提, 要求各省筹集经费选派学生出洋学习,讲求专门学业.对毕业留学生,分别赏给进士、 举人等出身.对自备旅费出洋留学的,与派出学生同等对待.为统一管理留学生工作, 第四,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 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1901年7月24日, 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2年2月24日裁河东河道总督,其事务改归河南巡抚兼办.3月6日裁詹事府及通 司.1903年9月7日设商部.1904年12月12日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由云贵总督、湖广 总督兼管.1905年9月4日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丞,改为东三省学政.10 月8日设巡警部.12月6日设学部,裁国子监. 除裁并增设行政机构外,清政府还下令“停捐纳”、“裁陋规”、“定公费”. 1901年9月19日,清政府宣布停止报捐实官.190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捐纳武职. 清政府推行“新政”,原想缓和国内矛盾,维持和巩固其封建统治,适应帝国主义 的侵略要求,拉拢上层资产阶级分子.但实行的结果却适得其反.首先,由于举办“新政”,清政府允许地方自行筹款,每年要向各省摊派2300万两,这些都以捐税的名目直 接或间接转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人民不胜负担,自发斗争更为广泛.有的地方向 “抗洋捐”、“反赔款”发展到武装起义,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其次,“新政”虽然 裁撤了一些中央和地方的衙门,裁汰了一些冗吏,但又出现了新旧机构重迭,如军机处 和督办政务处、户部和财政处并存等.1905年7月的上谕也承认,实施新政“数年以来, 规模虽俱,而实效未彰”.(《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第5364页)再次,由于“新政” 的目的与施行后出现的新生力量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引起了新旧势力之间以及旧势力 内部对待新势力不同态度的派系之间的种种纷争.这就加剧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 间的矛盲、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在“新政”推行期间,袁世凯 抓住“练兵”、“筹饷”两项要政,奏请拨款100万两,编成北洋六镇.同时,还担任 参预政务、督办关内铁路等要职,羽翼遍布朝廷内外,死党分据要津,成为声势显赫, 左右朝政,继曾国藩、李鸿章而起的又一权臣. 但清末“新政”在政治上增设了一些适应近代化的机构,修改了《大清刑律》,废 除酷刑峻法,注入了一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原则;在经济上,允许和奖励私人资本主 义的自由发展,承担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责任,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在文化教育上,给西学以合法地位,允许学习和传播资本主义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 社会政治学说;在军事上,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建军理论和原则,使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 发生了一些变革,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总的来看,清末“新政”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当时民主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 而清末“新政”的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如兴学堂),或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如奖励工商),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加速了 清王朝的最终覆灭.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更多答案(1)
主要内容有编练“新军”、倡导商业、教育改革、改革官制、考订法律和筹蒙改制。清末新政改革内容多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1、编练“新军”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为了在全国推行编练新军计划,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2月4日设立练兵处,任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练兵处的实权为袁世凯所掌握。清政府还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2、倡导商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度支部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负责统一各中央地方衙门收支、统筹外债借还、考核各省银号以及规定对各省越时造报财政之惩处。在现代财政预算的组成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福州道御史赵炳麟奏请中央制定全国预算。最终,清廷于宣统二年(1910年)首次编制第一次全国预算。3、教育改革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4日,清政府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2月5日,颁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规定学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使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的脱钩。12月6日,清廷下谕设立学部,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4、改革官制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新政中,先后裁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河东河道总督,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等,改设其他机构或归其他部门监管相关职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捐纳武职。同年9月4日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丞,改为东三省学政。设巡警部。设学部,裁国子监。除裁并增设行政机构外,清政府还下令“停捐纳”、“裁陋规”、“定公费”。5、考订法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13日,清廷参酌各国法律,考订中外通行法律。中国法律现代化由此起步,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不过,基本架构已在晚清新政时期奠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官考试细则》《集会结社律》等等先后出台。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虽因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6、筹蒙改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9月,在改革官制过程中,编纂官制大臣将京官编定复核,缮单进呈,后来上谕发布,宣布正式“理藩院著改为理藩部”。1907年清政府政务处大臣左绍佐、岑春煊等,奏请将热河、察哈尔、乌里雅苏台、库伦、科布多、阿尔泰等地“悉照内地改设行省”,以期加强边防。清政府担心沙俄出面反对,在征询了各部大臣、各地将军、督抚的意见后,仅宣布废止从前关于蒙汉不得通婚的禁令,鼓励内地汉人到蒙古开荒;在蒙古增设卫生局、巡警队、学校、商品陈列所,举办所谓的“新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