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和林则徐林徽因的家谱关系图


2023-08-31 11:45
来源:
朱哥爱民发布于:天津市
世人都感慨,林徽因一腔女儿身,却能有男儿般强硬的脊梁。
那一年,她和丈夫梁思成决定共赴国难,儿子问她:“妈妈,日军打来了怎么办?“
她轻描淡写,说:“中国的读书人,总有最后一条路,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这样的冷静和魄力,让她成为独一无二的林徽因。但林家,能养出这样的女儿,不足为奇。
她的叔叔林觉民,为国捐躯,她的三弟林恒,为国捐躯,乃至她的先辈林则徐,父亲林长民,也都是为民请命的人物。林家有女名徽因,能有“门口不就是扬子江”这样的骨气,实在是家风所致。
一、此身已许国,再难许卿卿
魏晋时期,管自己最爱的女子叫做“卿卿”,就如同如今的称呼自己的爱人为“宝贝”“亲爱的”,是一个意思。
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有个挚爱的妻子,但在国家和小家面前,他慷慨赴死,没有半点惧怕。而林觉民唯一放不下的,便是自己的妻子。
那是辛亥革命前夕,林觉民写下一份《与妻书》,此后慷慨赴死。黄花岗起义,成了他的绝唱,死的时候,林觉民不过24岁,家中的妻子正怀着八个月的身孕,还拖着一个5岁的儿子。
心中的牵挂和不舍,全部留在这封《与妻书》中,国家大义和温馨家庭,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没有前者,便再难有后者。林觉民深深知道这一点,才敢为了正义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其实,林觉民和自己的妻子,始于包办婚姻,先结婚,后相爱。或许曾经的他,也以为妻子是个封建女子,可没想到和自己一样,她也接受过新思潮的熏陶,同样追求解放。
这个世界最好的感情,是我们一起,为了家国的未来而奋斗。“你胜,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败,我陪你东山再起。”
但终究,林觉民以生命为代价,去追求人民的解放。他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留下孤儿寡母,延续着他的血脉。
二、新婚燕尔,胸怀天下
林觉民和妻子的感情很好,最初新婚燕尔,他因公事外出。回家后,妻子陈意映说:“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她懂他,所以不曾吵闹,只是单纯诉说自己的思念和牵挂。或许,这一刻的林觉民,才忽然意识到,为何很多英雄人物会醉倒美人乡。因为心中有了牵挂,身上,便也有了铠甲。
林觉民也是别人眼中的孩子,学习优异,是新式学堂里成绩最好,最活跃,也最受关注的孩子。
后来,他和同学一起读《民报》《革命军》甚至《猛回头》等等,那时候的他,便忧心忡忡,担心中国的未来到底该怎么走。他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演说,演说的标题是《挽救垂危之中国》。
后来的林觉民,留学日本,那时候也不过新婚燕尔。其实,只要他想,他可以过上幸福而安逸的一生,家中有娇妻,有孩子,还有钱,可他不愿意。或许,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群人,敢为人先,敢于为了大义而战,而不是屈服于内心的安逸。
后来,他加入了同盟会,父亲几次让他退出,可他不愿意。那个时候,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所想的,所念的,都是如何救亡图存。那时的康有为希望学习日本君主立宪,而他就写《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反对立宪,要求共和。
三、生死关头,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来的林觉民,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运动,这是危险万分的事情。
原本,他想要告诉妻子,可看着妻子怀孕8个月,实在开不了口。林觉民曾说:“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于他而言,小家重要,可若是牺牲一个人,能够换来全民族的觉醒,他愿意。
4月24日,他坐在灯下,一字一句,写下《与妻书》,字字句句,皆是深刻到骨髓里的深情。
天黑时,他才属于妻子,属于小家,属于自己,等到天亮,他又是那个“以天下为先“的战士。
这个世界上,本不存在路,如林觉民这样的人多了,便走出了路。
那一场战斗,他被俘虏,只要他愿意接受投降,便可以活下来,可他不愿意。从容赴死,他还大笑:“吾今日登仙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徽因的家谱关系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