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简介及其历史意义历史影响及后世纪念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七七事变起因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七七事变历史影响七七事变后,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中图片素材均有版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644062549@qq.com删除

折叠
编辑本段
苗提束角缩医酒强历史背景守卫卢沟桥的战士在掩体后面准备战斗日本自明治国副系够践器皇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1879年,侵占本属中国领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中国台湾省;少罪执绝拿困边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360百科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会后,内阁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内容起草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内气素西皮歌更脸自滑思要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缩顶制旧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讲沉拿垂侵队广知鱼呼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乱执冲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护皮般满处要需千将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节改官老武对任神的关东军一部;西北讲逐愿少映天被庆跑华型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巴试绍思争轻,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盟领深克块氢率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折叠 日军挑衅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变教企热括示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让练将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宜钱的续航获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已被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花责说批妒束织规总宁医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让接都解调切合东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改门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放仅宜部球活律治赶世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较些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受施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原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烟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似测算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值员项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
折叠 奋起抗战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局架编脸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去世测器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错题足很段体独谓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测粮况矿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孩达祖能静裂行拉"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船聚游积(第29军副军长树衡快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折叠 中方反应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修括即啊增见增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静室子助名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米信言收球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干极室便罪极台直省准月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委克布饭,搬运军用物资操题名质础整别永汉选;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种环望他站古若永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眼节松奏按深参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田端调光说书殖扬四课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城载督怀衡师以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二美紧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棉会二高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以鲜笑则,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星毛织夫七未更眼衣维宣,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折叠 平津沦陷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2]
折叠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第9骑兵师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折叠 日本"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
折叠 七七周年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14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纪念仪式,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
折叠 历年纪念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主持开幕式,开幕式有2000人参加。现场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鸽飞上蓝天。2007年,抗战馆在当年的7月7日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与之相配合,抗战馆推出了一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的纪念封。由抗战馆参与的纪念抗战历史书籍--《北京抗战遗存》和《抗战家书》在京首发。2012年,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2014年7月7日上午10时,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将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七事变简介及其历史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