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18个组成部门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导读:据《中国改革报》报道,法国政府部长会议日前通过了可抗辩居住权法案,法案规定,政府应满足低收入者、无家可归者等人士对由政府补贴的社会住房的需要。5类住房困难户可向  据《中国改革报》报道,法国政府部长会议日前通过了“可抗辩居住权”法案,法案规定,政府应满足低收入者、无家可归者等人士对由政府补贴的社会住房的需要。5类住房困难户可向主管部门要求解决住房问题,如问题得不到解决,可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  所谓“可抗辩居住权”就是规定住房权属于一种可抗辩的权利,即无房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向政府提出住房需求,实现有房居住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定居住权为可抗辩的权利,实际意味着保障国民居住权成为政府的一项法定义务。  保障公民居住权应该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这样的要求首先是由政府的职责所决定的。政府依据法律规定管理社会,同时政府还要为社会与国民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国民改善生活状况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在满足国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上,政府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国民改善已有的居住条件政府可以不管,但是对于没有立锥之地的无房者,政府却有保障其基本居住需求的义务。也就是说,只要承认政府负有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的义务,政府就不能回避帮助无房者实现有房居住的责任。  要求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也是公民的权利。有房居住是公民能够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前提,也是公民满足自尊与自信的需要,所以居住权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政府负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义务,也就有帮助公民实现居住权的责任。居住权甚至可以说是一项与宪法所列举的公民权利同等重要的权利,所以居住权也可以被视为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正因为居住权对于公民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不少国家都将居住权规定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正因为有房居住对于公民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法国就业、社会团结和住房部长让·路易·博洛才会有实现“可抗辩居住权”是一项“具有宪法意义的目标”这样的表述。  将公民居住权视为一项可抗辩的权利,乃至于列入宪法保障范畴,就是通过立法防范政府在保障公民居住权上逃避责任,迫使政府通过建设福利住房或为困难户购房提供补贴等方式帮助人们实现有房居住;除此之外,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人有房居住的目标,政府还负有通过必要手段将市场房价维持在适度范围内的义务,因为房屋作为不可替代性商品完全交由市场调节很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即导致居住权这样一种公民基本权利难以实现。由于公民宪法权利具有优先性,所以当公民宪法权利与市场调节在房产领域相冲突时,政府应当进行必要的干预,而不应当无所作为。[page]  政府拒绝承担保障公民居住权的职责,很大程度上并非是由于政府财力不足,而是缺乏在住房问题上服务百姓的足够动力,甚至是出于谋取私利的目的。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授予公民“可抗辩居住权”,公民提起的诉讼就能对政府形成必要的压力,迫使政府履行提供住房保障的职责。所以赋予公民起诉不保障公民居住权的政府的权利,有利于社会住房保障目标的更好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可抗辩居住权”法案是由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新年贺词中首次正式提出的,这表明赋予无房者起诉政府的权利是法国政府的一种自发行为,是法国政府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施压。这无疑是颇为耐人寻味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前言:2017年,澳洲特恩布尔政府与法国Naval Group公司签订了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防装备承包合同,由法国Naval Group公司为澳大利亚海军设计建造“区域优势”常规动力潜艇,整个合同价值高达900亿澳元。然而,这一纸合同已成为历史遗憾,彻底泡汤了。因为堪培拉改主意了,澳大利亚将同美国和英国合作建造多艘核动力潜艇。澳总理莫里森在同美国总统拜登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视频会议中说:“我们打算同美国和英国紧密合作,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建造这些潜艇。”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是有巨大差异的,拥有核潜艇所对应的战略意义是对澳大利亚极大的诱惑。事实证明,澳大利亚毁约的后果很严重,法国的一系列反应可以用“暴怒”来形容。作为美国的北约盟友,法国一直在重大国际冲突中积极配合华盛顿,包括响应美国印太战略号召,在南海维护所谓的 “航行自由”,向西太部署‘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编队。然而,法方不惜破坏对华关系的舔美行动,最终换来的却是美澳给予的当头一棒。所以法国马克龙政府的暴怒反击是可以理解的。在发现一切无法挽回之后,法国接连对美澳做出三个“极其罕见”的外交报复动作。美国方面也应该因此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法国第一个报复动作是,法国驻美国大使馆取消了9月17号举行的,纪念法国海军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帮助美国击败英国250周年招待会。很显然,现实的内卷拼杀,会让这个象征美法战略同盟重要性的纪念活动变得极其可笑。法国第二个报复动作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命令外交部长勒德里昂立即召回法国驻美国、澳大利亚的两位大使。法方给出的理由是:以便就当前进行磋商。马克龙的命令很简单,但是却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理亏的美国无奈回应:华盛顿对巴黎采取这一步骤感到遗憾。法国的第三个报复动作信号,是由下届总统候选人梅朗雄发出的。梅朗雄强烈呼吁法国政府“放弃幻想,立即退出北约”。法国将在2022年4月举行大选,所以,美方必须同时考虑这次外交损害事件,对法国现任和下届政府“对美政策”的严重不利影响。美方极力为自己与澳大利亚合作意图辩解并试图安抚巴黎的愤怒情绪,但是明显收效甚微。除了下届总统候选人梅朗雄,法国国内还有多位政界高层人士呼吁“立即退出北约”。而实际上,“退出北约”应该早就是法国的战略选项之一。法国日前突然高调强调欧盟军队的发展,应该是已经开始发泄对美国的不满了。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法国都是“二进宫”的北约成员国。因此不排除,巴黎一怒之下再次退出北约的可能性。作为欧盟内唯一的核大国,法国是欧盟防务自主化和欧盟军队建设的战略主导国。从明年1月1日起,法国将主持欧盟的工作。所以未来的竞争,将不只是发生在美法之间,更将形成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内卷和对抗。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帮助澳洲建造核潜艇是基于新形成的美英澳同盟机制,这个核心战略小圈子,明显把法、德、意等欧盟大国都排除在外。那么法国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死心塌地跟在美国佬的屁股后面走呢?希望看到马克龙冲冠一怒退出北约。财经自媒体联盟
当地时间7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见受到骚乱影响的241位市长或镇长时表示,目前骚乱的顶峰已经过去,但是还需要保持警惕。同一天,马克龙在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表示,需要等到7月13日或14日才能最终确定局势。5900辆车被烧毁 3490人被逮捕当地时间7月4日,法国内政部表示,从6月27日骚乱开始以来,全法共有5900辆车被烧毁,1100栋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共记录到270次针对警察局和宪兵队的攻击。此外,法国执法部门共逮捕了3490人。骚乱致商业损失超10亿欧元当地时间7月3日,法国法兰西岛大区运输联合会对外表示,最近的骚乱给巴黎公共交通系统带来了至少2000万欧元(约合1.56亿元人民币)的损失。其中,法兰西岛大区有39辆公交车被烧毁,6号有轨电车和10号有轨电车的轨道在部分路段被毁。法兰西岛大区是巴黎所在的大区,通常被媒体称为大巴黎地区,该地区内公共交通紧密相连。同一天,法国企业联合会对外表示,根据其初步估计,全法有超过200个商业实体被洗劫一空,300家银行网点被烧毁,250家烟草专卖店被毁坏。法国企业联合会初步估计,全法范围内损失超过了10亿欧元。法国政府限制社交平台传播骚乱视频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7月2日傍晚宣布,在法国全境部署的警力维持在45000人。为了应对持续的骚乱,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许多店铺都加固了防护措施,或者将店内非常贵重的商品全部收入库房。夜幕降临,警察与宪兵开始在香街沿线部署警力,以防出现暴力冲突。最近几天,法国各地许多公共设施和商店成为骚乱分子故意破坏的目标,对政府公务员的暴力袭击也开始出现。法国总统马克龙2日晚召开临时会议,要求政府各部的部长竭尽所能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此外,法国政府已经要求多个社交平台限制有关骚乱的视频和图片传播,阻止骚乱分子在网上组织暴力活动。消息来源:央视新闻编辑:周杨责编:吴忠兰审核:冯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政府18个组成部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