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底捞发行债券的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

2月27日,三大指数早间低开下探后快速回升,临近午盘再度走低。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0.12%,深证成指跌0.49%,创业板指跌0.72%。板块方面,化肥、旅游酒店、光伏、电网、航空机场、纺织服装、酿酒、燃气、氟化工、磷化工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游戏、包装材料、美容护理、半导体、证券、文化传媒、消费电子、AIGC、汽车芯片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一起回顾上午的市场热点。【预计2022年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 海底捞大涨15%】2月27日,海底捞开盘涨超10%。截至发稿,涨14.75%,报22.1港元,盘中最大涨幅一度超过20%。
2月24日,海底捞在港交所公告,2022年预计收入不低于346亿元,同比下降不超过15.8%。主要是由于2022年新冠疫情影响而导致中国大陆地区若干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及客流量减少;及因啄木鸟计划2022年1月至8月期间门店数目较2021年同期减少。同时,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1.6亿元。【比亚迪下跌近2%:网传降价为部分地区经销商促销活动 并非官方行为】27日早盘,比亚迪低开低走。截至发稿报261.65元,跌2.22%。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从北京、上海等多家比亚迪展厅获悉,比亚迪王朝系列产品启动降价。其中,老款车型的优惠幅度在1万元以上,部分热门现款产品也有上千元的优惠。2月27日,第一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比亚迪,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经营情况稳定,部分地区降价为经销商促销活动,公司目前并没有降价考虑。【产地供应收紧预期增强 煤炭板块持续拉升】煤炭股集体走强。截至发稿,山煤国际涨3.2%,陕西煤业涨2.3%,晋控煤业、平煤股份、恒源煤电等纷纷跟涨。
据煤炭资源网数据,截至2月24日,京唐港主焦煤价格为2500元/吨,周环比持平;产地方面,山西低硫周环比上涨30元/吨,长治喷吹煤周环比上涨100元/吨。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受内蒙事件影响,煤矿当地安全检查趋严,产地供应收紧的预期将会增强。需求方面,由于成材表现持续好转,钢厂刚需提升,且随着传统需求旺季即将到来,市场有望进一步升温。【电力设备板块早盘活跃 10余股涨超5%】电力设备板块早盘走强。截至发稿,远东股份、北京科锐、科林电气涨停,扬电科技涨7.45%,江苏华辰、欧晶科技、积成电子等股跟涨。
光大证券认为,电网、虚拟电厂、储能、微网建设持续加速。储能的调节作用、绿电的环境效益、火电的容量支撑在新的市场机制设计下,将被重新发现,盈利模式将不断完善,有利于调动市场资源共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572,调贬630个基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572,调贬630个基点,创2022年12月30日来新低。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8942,在岸人民币16:30收盘价报6.9442,夜盘收报6.9630。【工信部印发26条措施 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围绕提升用户服务感知、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即“两提升”,共提出26条措施:一是聚焦APP安装卸载、服务体验、个人信息保护、诉求响应等,针对性提出改善用户服务感知的12条措施。二是从行业协同规范发展、上下游联防共治的角度出发,抓住当前移动互联网服务的5类关键主体,即APP开发运营者、分发平台、SDK(软件开发工具)、终端和接入企业,提出14条措施。【财政部:1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435亿元】据财政部发布2023年1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2023年1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625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46亿元、专项债券4912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1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3亿元、专项债券74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43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449亿元、专项债券4986亿元。2023年1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6.6年,其中一般债券9.4年,专项债券18.7年。2023年1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12%,其中一般债券2.97%,专项债券3.16%。【央行开展33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660亿元】央行公告称,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2月27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3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Wind数据显示,当日2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单日净投放660亿元。Wind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4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2700亿元、1500亿元、3000亿元、3000亿元、4700亿元。
2021-09-02 17:15
来源:
智通财经APP
智通财经APP获悉,小摩发布报告称,标普认为海底捞(06862)快速扩张面对执行风险,将其信贷评级展望降至负面,但维持BBB信贷评级,如果海底捞的新门店管理流程能按计划进行,新门店的表现也能达到预期,标普可能将展望调整至稳定。该行上周将海底捞债券评级升至“增持”,并表示会继续密切留意新开分店的情况,以及下半年分店开张步伐。
报告提到,小摩认为公司自由现金流可在2022年转正,主要受惠收入基础提升,为去杠杆带来空间。过去12个月开张的分店预将带来贡献并支持EBITDA增长,此外分店开张比例改善等也可助自由现金流转正,值得留意的是标普在评级报告中指出未有预期公司会发债支持2022年的扩张,估计将有助去杠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摘要:2022年,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地方政府债券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新增债券发行呈现“早、准、快”特点,全年发行规模提升,仍集中于经济财政实力居前的地区。而随着广东省和北京市完成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任务,当年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再融资债券发行减少,用于借新还旧的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较上年基本持平,整体来看,全年总发行规模较上年呈小幅缩减。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金额合计7.35万亿元,同比减少1.72%,其中新增债券同比增长8.73%至4.74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同比减少16.35%至2.61万亿元。从区域分布看,与上年排名大致相同,经济财政实力居前的广东省[1]、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仍居前列,大连市、厦门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和西藏自治区发行规模降序排列后5位。2022年,我国根据经济运行情况不断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力度,债券发行节奏前置。上半年度加快新增债券的额度下达和发行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在5-6月达到发行高峰,截至6月末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2022年下半年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借新还旧为主,总发行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从债券发行期限来看,2022年债券平均发行期限较上年拉长1.28年至13.23年,其中专项债券发行期限拉长明显。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方式全部为公开发行。从债券类型看,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一般债券、普通专项债券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由上年的较平均分布,转以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为主。其中,城乡(城市/市政)发展类、产业发展类、棚户区改造类、交通基础设施类等发行规模靠前,此外当年新增“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从各地发行情况看,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仍向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从利率利差看,2022年我国货币市场保持灵活适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债券收益率中枢下移。当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和平均发行利差分别为3.02%和14.15BP,较上年分别下降34BP和16BP。从发行品种看,各类型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均有所下浮,其中医疗类专项债券平均发行利差较低,金融类专项债券平均发行利差较高。从各地区来看,2022年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差分化加大,其中上海市、宁波市和浙江省较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和辽宁省等较大。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34.74万亿元,以公开发行为主。从债券类型看,存量地方政府债券中专项债券占比持续提升,拉动有效投资。从区域分布看,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存量规模降序排列前五位分别为广东省(含深圳市)、山东省(含青岛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和四川省,合计占存量余额的30.56%;海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券存量规模较小,降序排名后四位,均小于四千亿元。从发行期限分布看,2022年末存量地方政府债券仍以10年期、7年期和5年期为主,但债券发行期限偏长期化。从剩余期限分布看,2022年末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剩余期限为8.66年,较上年末有所拉长。从到期分布看,未来十年到期债券偿还本金年均规模为2.53万亿元。从短期分布看,2023年江苏省、山东省(含青岛市)、安徽省、湖南省和广东省(含深圳市)等地区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规模较大。从举债空间看,2022年财政部支持各地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当年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限额的比重多数超过90%,而财力较强的上海市和北京市尚留有一定额度。从债务偿付压力看,青海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吉林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含大连市)和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大,2022年末上述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均超过其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数,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广东省(含深圳市)和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轻,但考虑到江苏省城投企业众多、带息债务规模巨大,区域内实际债务负担较重。展望后市,2023年我国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全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15万亿元,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同时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目标,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整体来看,预计全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保持增长,仍向重点项目多、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发行节奏加快且期限拉长,拉动全国有效投资。一、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一)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及区域分布2022年,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地方政府债券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新增债券发行呈现“早、准、快”特点,全年发行规模提升,但由于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发行减少,整体规模较上年呈小幅缩减。当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期数合计2144期,发行金额合计7.35万亿元,同比减少1.72%。其中,新增债券同比增长8.73%至4.74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同比减少16.35%至2.61万亿元,当年仍主要集中于新增债券。从区域分布看,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包括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兵团和5个计划单列市,共37个发债主体。与上年排名大致相同,经济财政实力居前的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仍居前列,发行金额均大于0.36万亿元,其中,广东省和山东省当年发行再融资债券规模缩减,总发行规模分别较上年减少14.40%和7.90%;河南省当年新增债券和用于借新还旧的再融资债券规模提升,总发行规模较上年增长17.18%。河北省、湖北省、北京市、湖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发行规模处于0.25万亿元至0.36万亿元之间,分列按降序排名第7-12位,其中,河北省和江西省当期新增债券发行规模较大,总发行规模较上年分别增长8.79%和13.03%,其余地区均呈负增长,北京市较上年发行减少11.59%。同年,云南省、福建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甘肃省、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黑龙江省发行规模处于0.12万亿元至0.25万亿元之间,分列按降序排名第13-27位,其中,上海市当年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较大,总发行规模较上年大幅增长48.80%,天津市各类型债券发行规模均有所减少,总发行规模较上年下降35.87%。除上述地区外,剩余地区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金额均小于0.08万亿元,其中,兵团因上年发行较大规模用于偿还政府存量债务的再融资债券,总发行规模较上年大幅减少69.60%。从资金用途看,2022年新增债券仍主要集中于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浙江省等经济财政实力居前的地区,大部分地区规模较上年提升;而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再融资债券发行主体较上年减少12个至17个,总发行规模较上年大幅下降44.29%至0.65万亿元,当年广东省和北京市完成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任务;用于借新还旧的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较上年基本持平,当年发行1.95万亿元。(二)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时间和期限分布2022年,我国根据经济运行情况不断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力度,债券发行节奏前置。2022年第一季度,受益于新增债券额度下达时间较早,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77万亿元,同比增长98.01%;而第二季度在财政部“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的政策要求下,发行规模同比增长35.16%至3.32万亿元,其中5-6月达到发行高峰,截至2022年6月末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2022年下半年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借新还旧为主,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总发行规模分别为1.25万亿元和1.02万亿元,同比分别减少43.26%和47.40%;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9月部署,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从发行进度来看,2022年上半年度已累计发行全年额度的89%,而上年同期仅完成35%,发行节奏前置。从债券发行期限来看,2022年仍包括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15年期、20年期和30年期,但债券平均发行期限有所拉长。当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集中于10年期、7年期和20年期,规模占比分别为23.40%、16.52%和15.61%,平均发行期限较上年拉长1.28年至13.23年。分债券类型看,2022年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分别为7.93年和15.55年,较上年分别拉长0.22年和1.38年,专项债券发行期限拉长明显。专项债券中,普通专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9.45年,较上年缩短3.83年;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17.20年,较上年拉长2.30年,其中城乡(城市/市政)发展类、产业发展类、交通基础设施类、基础设施建设类、民生保障类、区域建设类和收费公路类等专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均高于15年。分区域来看,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波市、江西省、广东省、湖南省、吉林省和重庆市平均发行期限较长,均高于15年;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平均发行期限较短,均低于10年,分别为8.72年、8.23年和4.72年。(三)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方式及类型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方式全部为公开发行。从债券类型看,为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当年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一般债券、普通专项债券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由上年的较平均分布,转以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为主。当年,三者发行规模分别为2.24万亿元、1.09万亿元和4.03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78%、-51.15%和49.96%,占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0.41%、14.84%和54.75%。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中,2022年城乡(城市/市政)发展类、产业发展类、棚户区改造类、交通基础设施类、基础设施建设类、民生保障类、区域建设类和收费公路类等发行规模靠前,其中,产业发展类较上年增长67.11%至0.41万亿元,棚户区改造类较上年减少25.31%至0.37万亿元。此外,当年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在专项债券以往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铁路、收费公路等基础上,新增“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从各地发行情况看,2022年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仍向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其中,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和四川省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金额分别为0.37万亿元、0.30万亿元、0.25万亿元和0.23万亿元,占当地当年总发行金额的比重均超过58%;其次为浙江省、河北省、湖北省和江苏省,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金额分别为0.23万亿元、0.23万亿元、0.18万亿元和0.18万亿元。除上述外,贵州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兵团和西藏自治区等地区以发行一般债券为主,2022年占总发行金额比重均超50%。(四)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及利差情况2022年,我国货币市场保持灵活适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债券收益率中枢下移。当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较上年下降34BP至3.02%,平均发行利差较上年下降16BP至14.15BP。从不同发行期限债券来看,2022年各期限债券平均发行利率较上年均有所下降,最高降幅达53BP。从发行品种看,2022年各类型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有所下浮,平均发行利差有所收窄。全年地方政府债券各品种平均发行利率在2.55%-3.33%之间,平均发行利差在10-23BP之间,其中医疗类专项债券平均发行利差较低,为11BP,金融类专项债券平均发行利差较高,为23BP,其余各品种发行利差位于12-18BP之间。从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情况看,不考虑发行品种、期限对发行利率的影响,以10年期一般债券[7]为样本,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与当地经济财政实力不尽一致,或受发债时间点及资金用途等因素有所影响。2022年,全国各省市的10年期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中,25个地区均低于3.00%,其中上海市、宁波市、山西省、江苏省和厦门市分别为2.80%、2.81%、2.84%、2.86%和2.8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辽宁省平均发行利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04%和3.05%。2022年各地区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分化加大,从10年期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平均发行利差来看,最低为9.65BP,最高达25.24BP。其中,上海市、宁波市和浙江省均小于10BP,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兵团、大连市、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和辽宁省均大于20BP,其余地区位于两者之间。二、地方政府债券存量情况分析(一)地方政府债券存量规模及区域分布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34.74万亿元,包括2014年十省市试点“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余额0.03万亿元,以及2015年正式“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以来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券余额34.71万亿元。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1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同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0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比重为99.09%,地方政府债券仍为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的构成部分。从区域分布看,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券存量规模降序排列前五位分别为广东省(含深圳市)、山东省(含青岛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和四川省,存量规模分别为2.46万亿元、2.34万亿元、2.07万亿元、2.01万亿元和1.75万亿元,合计占地方政府债券存量余额的30.56%;河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贵州省、云南省、福建省(含厦门市)、辽宁省(含大连市)、江西省、北京市和重庆市的地方政府债券存量规模当年末亦超过万亿元;海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券存量规模较小,降序排名后四位,均小于四千亿元。(二)存量地方政府债券期限分布从发行期限分布看,2022年末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对应发行期限以10年期、7年期和5年期为主,债券余额分别为10.94万亿元、7.88万亿元和5.53万亿元,占存量地方政府债券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1.49%、22.67%和15.93%。其中,10年期存量规模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05个百分点,仍保持首位,7年期和5年期存量规模占比分别较上年末降低3.15个百分点和4.58个百分点;此外,15年期、20年期和30年期存量规模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高2.23个百分点、2.56个百分点和1.58个百分点至7.23%、5.85%和7.68%,债券发行期限偏长期化。从剩余期限分布看,2022年末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剩余期限为8.66年,较上年末提高0.84年,其中一般债券平均剩余期限为6.26年,专项债券平均剩余期限为10.31年,2014年度发行的未分品种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剩余期限为1.60年,剩余期限较短。从各地区情况看,2022年末,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存续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剩余期限较短,均低于6.5年;河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广西省、吉林省和重庆市存续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剩余期限较长,均高于10.0年,其中重庆市受当年发债期限大幅拉长影响,平均剩余期限达12.61年;其余地区存续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剩余期限均处于7.0年至10.0年之间。从到期分布看,2022年末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分布集中于未来十年,到期债券偿还本金年均规模为2.53万亿元。从2032年到期区域分布看,江苏省、山东省(含青岛市)、安徽省、湖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浙江省(含宁波市)、四川省、辽宁省(含大连市)和贵州省等17个地区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规模较大,均超过千亿元,上述地区2023年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合计2.67万亿元。(三)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方式及类型从发行方式看,目前存量地方政府债券以公开发行为主,定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余额随债券到期将逐步消化,2022年末公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94.04%,定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降至5.96%。从偿债资金来源看,2014年以前未按偿债资金来源区分地方政府债券类型,2015年正式“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以来,地方政府债券按偿债资金来源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对应偿债资金分别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或专项收入。2022年末,一般债券存量余额为14.10万亿元,专项债券存量余额为20.61万亿元,未分品种地方政府债券存量余额为0.03万亿元,存量地方政府债券中专项债券余额占比较上年末提高4.22个百分点至59.31%。从各地区情况看,2022年末23个地区的存量地方政府债券中专项债券占比超50%,其中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含深圳市)和福建省(含厦门市)超70%;而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含大连市)以一般债券为主。三、各地区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偿付压力从举债空间看,2022年财政部支持各地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当年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限额的比重多数超过90%,而财力较强的上海市和北京市尚留有一定额度,存在一定举债空间。从2022年各地区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看,辽宁省(含大连市)、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占当地当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比重均小于5%,系债务负担较重而加强限制。从负债率[9]情况看,2022年末青海省、贵州省、吉林省、甘肃省、天津市和海南省地方政府负债率降序排名前六位,分别为84.33%、61.84%、54.84%、54.34%、53.00%和51.14%,地方政府负债处于较高水平;当年末,江苏省、上海市和广东省(含深圳市)地方政府负债率均低于20%,处于较低水平。从债务偿付压力看,青海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吉林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含大连市)和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大,2022年末上述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均超过其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数,其中青海省和黑龙江省比率分别为212.19%和154.59%;海南省、广西省、湖南省、河北省、重庆市、湖北省和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次之,2022年末上述地区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分别是其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数的70%-90%;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广东省(含深圳市)和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轻,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均小于其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数的50%,但考虑到江苏省城投企业众多、带息债务规模巨大,区域内实际债务负担较重。四、展望2023年,我国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全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15万亿元,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此外,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目标,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2023年1-2月,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已发行1.22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券0.34万亿元,专项债券0.88万亿元;新增债券1.07万亿元,再融资债券0.1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中,募集资金主要集中于投向城乡(城市/市政)发展类、棚户区改造类、基础设施建设类等重点领域,发行主体以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和河南省为主;再融资债券方面,集中于江苏省、四川省、广东省、河北省和湖北省等地区,以借新还旧债券为主。从发行期限来看,当期发行政府债券多集中于10年期及以上,占比合计83.21%。从发行利率来看,处于2.32%至3.43%区间。整体来看,预计全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保持增长,仍向重点项目多、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发行节奏加快且期限拉长,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全国有效投资。[1] 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未特殊说明,均不包含深圳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大连市和兵团。[2] 本文数据提取日为2023年3月14日,部分已到期债券未统计在内。[3] 合计数与各项加总数略有差额,系数据“四舍五入”所致,下同。[4] 标“*”号的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金额分别不含深圳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大连市和兵团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金额,下同。[5] 新增债券累计发行额占比=当年新增债券累计发行额/当年新增债券限额。[6] ()里数据为不同发行期限平均发行利率与上年同期对应发行期限平均发行利率的差值。[7] 2022年,10年期一般债券占一般债券发行总额的39.64%,为一般债券发行规模最大的期限[8] 2022年,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重庆市、天津市和深圳市未发行10年期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各地区按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降序排列。[9] 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10] 各地区按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降序排列,下图表同。此外,由于财政部尚未下达云南省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沿用上年数据。[11] 2022年末山西省未披露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余额数据。作者:新世纪评级公共融资部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