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老了,你觉得你属于健康评价人群健康常用的综合指标吗?

补充:不会更新了,写这些文章在运动健身上帮不了国人什么忙,抱歉,没动力写了。我也仔细阅读了题主提到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与千千万万家庭类似,我家也是这样的人口结构。我和妻子都是83年生人,独生子女,父母辈皆已退休,下有四岁女儿,一岁儿子。妻子在外企工作,我自行创业。打拼多年,虽有些积累,但家庭压力不小,也担心老人健康问题。我虽然以健身为业,偶尔带着家中老人锻炼,但工作繁忙,自觉并未抽出许多精力帮助家中老人进行健身管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也为我敲响了警钟。题主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子女该怎样帮助父母辈养成健身习惯”,另一个是“父母辈老年人应该怎样健身”。问题的范围都不小,我尽量兼顾全面、通俗、的回答。按照国际通行办法,年龄大于60岁的可视为老年人。在健身上,我们可以将超过50岁的人群归为“老年”一类(更细分的话,则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本回答里的健身一词,可理解为一切围绕目标与目的而进行的体力锻炼行为,并非特指在特定健身场所内进行的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发现身体机能的衰退,常见如:1.力量逐年下降,肌肉逐渐萎缩。2.心肺耐力一年不如一年。3.逐步变得僵硬,丧失柔韧性。4.反应迟钝,不如以前灵敏。5.脂肪堆积,体重增加。6.因钙质流失,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尤其是女性。7.体检结果中,血压、血糖、胆固醇指标等变得令人不那么乐观。年龄增长,人类的血管会硬化,血压不可避免的增高;心脏供血量减少,肺部氧气交换能力变弱;肌肉量逐年减少,脂肪占体重比增加;骨质逐渐疏松,肌腱与韧带的灵活性逐步丧失,关节磨损变得。各种衰老的现象虽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合理的锻炼却能延缓这些衰老。老年人群健身,最大的关注点在于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健身在这方面的益处主要如下:1.延长预期寿命。2.保持良好的身体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有助于独立自主生活(不求人,不用看护)。3.维持合理体重,保持较好的外形(并非年轻人爱苗条爱美)与气色。4.降低中风、心脏病、2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率,或改善症状。5.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6.维持良好、乐观、积极的心态。7.更好地性生活(食色性也,老年夫妻在没有避孕的必要以及子女离家求学或工作以后,性生活有机会迎来一个新的美满期。但要是身体机能下降,那就遗憾了)。注:在我国,有许多的“养生之道”,其中不乏龟息静养派,本人对此不予评价。国内外已有诸多大样本研究证明,合理运动能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精力有限,文献出处略)。鉴于老年人群的身体特质,建议在决定加强运动前,做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
PAR-Q(身体活动筛查)问卷1.体检报告或求医经历中,医生有没有指出你的心脏有点问题,需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展锻炼?2.运动时你会感到心区疼痛吗?3.过去的半年中,不运动时你有过心区疼痛的经历吗?4.你是否曾头晕眼花失去站立的能力,甚至是失去意识?5.你的骨骼、关节有没有问题(膝盖、髋部、肩部、脊柱)?6.你需不需要控制血压,医生有让你服药或其他治疗吗?7.你还有其他不适合锻炼的原因吗(比如糖尿病导致的相关症状、极易疲乏、较严重的心理抵触等)?若所有回答皆为“否”,可开始循序渐进的增加锻炼量与强度,但为稳妥,建议测量血压,若超过144/94,建议去医院再检查一下。如果答案有一个及以上的“是”,建议去医院检查相关项目,听听医生的意见。在开始加强锻炼时,更不应冒进,要慢慢来,选择项目与难度时更应该降阶。根据我国国情,除以上问卷外,如果有超过以下两种问题,也建议先去医院检查听取医嘱再开始加强锻炼: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吸烟、三高(血糖、血脂、血压)、偏胖,即常人(肌肉量较大有运动基础的可放宽)BMI指数超过25,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有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甲状腺疾病、其他内科疾病。若干老年身体问题的锻炼注意:1.糖尿病——需我自我检测血糖量,防止锻炼后突发低血糖。运动时带点含碳水零食,尽量避免单独进行剧烈运动。多喝水,经常检查双脚,鞋袜偏大一些。2.高血压——血压超过160/100mmHg时,应就医降压到低于140/80再锻炼。进行力量类训练时,避免抬起、搬运重物类升压动作,不要憋气,适合中低重量较高次数的训练。3.心脏问题——避免湿热环境、高海拔地区运动,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运动时建议监控心率(心率带或表)。4.关节炎——避免冲击性运动(跑步、跳跃),多换运动方式避免关节疼痛加剧,运动前可酌情服用医嘱下的部分止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5.腰背疼痛——避免任何加剧疼痛的运动(可能是骑车、球类、跑步等),急性发作期与加剧期停止运动,加强静态力量练习、轻量抗阻训练及伸展,可酌情服用止痛药。6.体重过大——避免冲击类运动,加强下半身肌肉与力量训练(保护膝盖,燃烧脂肪)。7.骨质疏松——加强力量训练与适度的冲击类运动,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8.癌症等大病初愈——逐步加强各类日常锻炼。骨折、中风、心脏病术后等康复期的复健锻炼,建议除遵医嘱外,去专业的医疗康复机构或医院附属康复部进行(遗憾的是,即使在一二线城市,我国此类资源也较少,价格较贵,民众对此的概念与意识不足)。本文对于老年人的健身,将以四大板块展开描述,分别是:一.功能性训练。此版块将介绍练什么、怎么练能增强老年人的一般功能性,尤其是力量、力量耐力、动作模式、灵活度的提升。二.心肺能力训练。此版块注重于如何安全、科学的锻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肺能力,同时介绍多种运动方式与器械。三.拉伸及软组织再生。通俗而言就是提高身体肌肉肌腱的柔韧度、关节与肢体的灵活度,以及运动后的若干恢复。四.如何帮助老年人进行行为管理与心理健身,让他们开始健身。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概念在近20年于训练与健身界快速崛起,从运动员到各界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为增强功能而进行训练这一宗旨与方向(相比较而言,比如健美式训练是为肌肥大与雕刻肌肉线条而开展的训练,虽然健美式的练法也能增强力量、肌耐力等身体素质,但一般认为这系列练法不太具有功能性)。对于老年人,功能性训练可认为是为增强身体素质、加强人体几大运动模式而进行的一系列锻炼。进行功能性训练对老年人有诸多好处,包括但不限于:站的稳,蹲的下,能开展日常体力活动,减少滑倒风险,缓解驼背、佝偻等老年体态,缓解或避免各类慢性疼痛不适,行动灵活不僵硬,等等。人体的功能性动作,我们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移动身体——人类的一身,从婴儿时由爬到走,由走到跑,又逐渐衰老,逐步丧失行动能力。吃饭、上厕所、外出办事,无不需要移动身体的能力。可以说,移动自身的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功能性运动能力。老年人如果局部或完全丧失移动身体的能力,将导致生活质量的大幅度下降,也易导致健康水平的恶化趋势(例如,股骨骨折的80岁以上老人,只能保守治疗而卧床,无论之前身体多硬朗,其预期寿命都将大幅下降,也为家庭带来看护的负担)。2.重心水平的改变——从躺下到坐起,从地上弯腰捡起孩子的玩具放到收纳架上,都伴随着重心的改变,主要依靠屈伸脚踝、膝盖、髋部实现,需要下肢的力量、核心力量与整体平衡能力。3.推与拉——上半身为主发力,下肢支撑稳定的动作。拉主要让物体靠近人体,推则相反。4.旋转——从转身看是谁在后面叫你,到与孩子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的改变身体方向,都要用到旋转。旋转功能的丧失,会让人看起来笨拙、缓慢,老态龙钟。四大功能性动作模式并非独立存在,而常常一同使用,你中有我。在锻炼上,我将分核心训练、下肢训练、上肢训练三个板块介绍练法。核心训练核心,在此文中可认为是人体躯干中央区域的所有肌肉,如腹直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多裂肌、腰方肌、竖脊肌。这些肌肉组成了核心肌群,连接与传递上下肢的力量。在开始其他健身训练,诸如蹲、推类抗阻训练,骑车、跑步等之前,我强烈建议老年人先加强核心训练。不仅能避免受伤,还能让其他健身训练更持久、更有效。对老年人而言,核心肌群最主要的目的是稳定与阻止运动,而不是屈曲与腰椎旋转。不该进行的动作:各类躯干旋转拉伸、蝎子式、不正确及过多的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类:平板支撑是近年被炒热的一个训练动作。对于年轻人,这个动作的训练效果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但对于老年人,这个动作更为有效。1.身体上斜肘支撑平板 难度-1在一个稳固的斜面上进行,减少重力。2.单膝落地肘支撑平板 难度0单侧膝盖可落地,但要注意两边臀部勿一高一低,保持水平,其他同肘支撑平板。3.肘平板支撑 难度1用肘部与前臂支撑身体,双脚可略微打开维持稳定(两脚越近越难),收缩臀部、大腿正面以及腹部肌肉,感觉用整个前臂下压地面,腰背像一块平板,切勿塌陷腰部。如果臀部控住不住要抬起,建议降阶到单膝落地平板正面观,两前臂大约呈120度交叉4.单脚抬起肘平板支撑 难度2单脚伸直抬起略高于水平,臀部勿一高一低,核心单边抗旋转用力更多。5.肘平板支撑移动或单手摸物 难度3图一,肘部位于网球处图二,肘部通过若干次移动,移动到了网球前方25厘米处(越远越难,不建议太远),接着原路返回。单手摸前方20-30厘米处的物体再收回,一次动作建议4秒左右,重质量不重速度。6.单手肘平板支撑 难度47.对称两点肘平板支撑
难度5该动作对于一般年轻人也不易,能完成15秒的老年人,其核心稳定性已非常优秀。如果老年人能做到上文中难度2以上的平板支撑20秒,可开始进行动态类或不稳定面上的一些核心训练,比如:1.软垫上跪姿俯卧外旋2.臀桥3.各种伐木(球、铃片、钢线设备等)4.药球抛下肢驱动的训练1.靠墙静蹲
难度-2 - 0如果老年人存在下肢力量较严重不足的情况,靠墙静态蹲是个很友好,又可渐进的选择。每组30秒(做不到那就降低难度,觉得轻松加大难度),组间歇休息1-1.5分钟,完成3-5组。蹲的不低,较为容易蹲的越低越难,注意蹲低时应向前站,以免膝盖压力过大2.撑柱蹲手向前伸,并且依靠前方柱子或类似物体借力及稳定借力蹲起。3-5组,每组10-12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体质不如老年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