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的谈谈,有人在艺雀艺术概论的网课谁的好史论学过吗?这里老师会不会手把手地带零基础的小白呀?升学率高不高?

经验分享
刘贝托
毕业于西交利物浦大学
水木寄语2020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美术史方向(全称: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只录取1人,她是刘贝托,总分389分,艺术概论斩获专业第一134分,今年艺术概论最后一道论述题非常灵活,取得如此高分,实属不易,彰显侠女本色!初识贝托,是在2019年国庆班,第一天上完课,下课后与我畅谈,直呼我为“大神”,我说:“大神”的称谓担当不起,叫我刘老师或者强哥都行······这个称谓喊了2年,如今她已成功上岸,她,就是下一个别人眼中的“美术史大神”!淡黄的长裙,干练的短发,超快的语速,自带rap的节奏,像一名说唱歌手,本科学习电子金融,却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曾去英国深造的她,一心向往高贵的艺术史,回国工作6年,终于作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选择跨专业考美术史,在水木致尚学习两年,一战因为个人复习方法上的问题,遗憾落榜~她先生出身清华,学霸气质,陪她专程来机构向我请教失败原因,二战需要注意什么?我说:“贝托是个聪明的孩子,答题技巧上有所欠缺,知识储备不足,二战需要沉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后期我会帮她专门把控一下,肯定会考上的。”如今,她过五关斩六将,收获第一名,恭喜她!——水木致尚PREFACE写在前面2020年的考研大戏刚刚落下帷幕,别人应邀(应强哥)写心得,我是被要求反思总结,从这里就已经可以看出来,我在老师的心目中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我大概是水木里十分不常见的类型,但是强哥没有放弃我,而是以爱心与耐心带领我上岸(狗头),在这我必须要唱一首~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是你有勇气让我做我自己~~咳咳,跑题了。我本科专业与美术史毫无关系,毕业后又工作了六年,是真正的大龄跨专业零基础考生,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情况或者困惑,或许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验噻。初战失利 / 二战大捷Part One个人情况About Myself2018年我下决心要考研读书,励志成为一个有志青年。但是现实是情况是:两眼一抹黑。在我苦苦寻找对比各个院校的招生信息时,我在知乎上认识了强哥,只是短短的几句对话,我就已经知道强哥靠谱,于是迅速报名参加了国庆班,那是我考研征程的开始。国庆班的同学比我小很多很多,而且本科专业都有些基础,但真正的困难是,基础知识对我来说又新又硬,我消化不良,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那个时候强哥自己还讲真题,写了一黑板的真题来分析,别说答案,好多词我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那是我考研的基础。2018年12月参加了第一次考试,毫无疑问的失败了,最惨的是艺术概论,差点没及格(哭泣…),我当时已经灰常的犹疑要不要继续考,这个分数实在没给我太多坚持的理由。但是!(注意啊,转折了啊)这个时候,天降强哥,他鼓励我坚持下去,他觉得我有戏~那是2019年春天的某一天,刘老师(强哥的尊称)给我来了个360度swot分析大法,从问题讲到优势,从方法讲到理念,从鼓励到批评,一应俱全。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很感动,我上班时间长了,已经把“时间=金钱,咨询=付费,帮助≠义务”这些规则设置为默认。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同志哪里找啊!在强哥的肯定与家人的鼓励下,我光荣的二战了。这一次二战的经历也是跌宕起伏,初试碰上艺术史范围大调整,复试又赶上了疫情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总之,全程保持心跳一百昏,非常刺激。Part TwoExperience经验总结英语政治/专业课说完大概情况我说说我的经验总结失败滴和还行滴~英语(81分)这个环节我没有什么发言权,第一年基本属于裸考,第二年做了真题(2000年-2019年),主要目的在于矫正自己的思路,把常见的坑跳一跳,不认识但重要的单词记住,汇报完毕.政治(59)这个环节我更加无语,第一年在考前大概做了做肖老英雄的四套卷八套卷的选择题,然后背了几道大题,第二年我明显认真多了结果没及格…这是一门玄学,我无能为力…中外艺术史(115)19年赶上了艺术史考试范围调整,美术史、设计史、艺术管理一张卷子,那个包罗,那个万象,怎一个中西合璧,上下五千年可以概括,我感觉备考过程中达到了高考以后的知识巅峰…然而我考的很是一般,我自己总结问题,还是在设计、工艺这两大块薄弱,有些点看似记住了,但一上了考场,呵呵。总而言之,这是一门需要平时下功夫的课,看似是五门:中外美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世界设计,但其实并不一定要分开学。我后来发现,无论是按时间分,还是按流派分,每个学科门类主要讲自己关心的点,但实际上,他们是共通的。举个例子来说,浪漫主义。这个词包含的范围很广,而我一开始仅认为它是西方绘画史上的一个时期,或者一种风格。但其实它的外延很广:艺术史上著名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论战和他们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为啥吵架;在艺术理论领域,波德莱尔都说了啥,为啥经常把印象派的开端追溯至德拉克洛瓦,文学和艺术是什么关系;浪漫主义时期的工艺美术是什么风格,反映的是什么时代喜好;甚至,“浪漫”这个词本身是什么含义,与现实主义、启蒙运动都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对这个时期的解读,我们从美术史、工艺美术史、艺术理论都会读到,全面理解,综合运用也许是更好的方法。部分备考书籍艺术概论(134)我猜我们都学过各种各样的“概论”,但此概论绝对打破认知。我印象中的教材,或者各种“概论”,一般是这样的结构:某个定义~它的历史~相关名人~分分类~重要意义,七七八八都是这种结构。这样的模式有它的好处,但它把原本融会贯通的知识打碎了。我认为,我们面对的这门艺术概论,是站在山上看山下——前看来龙后看去脉,还有一幅整体轮廓在心里。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小白,我前3遍看书的时候,都懵懵懂懂,数度怀疑自己智商出了问题…直到现在,我每读一遍书都有新的发现,我认为背诵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理解就是可以自己复述,应用就是能举出来例子。比如,本雅明提出的“灵韵”,我一开始很困惑,去百度上找资料既少且不靠谱。因为我把他当成一个名词了,就像“张彦远”这种明确、好记。但其实我们应该回归原文,本雅明对它的解释是什么,书中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引用它是什么为了说明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帮助我看懂书,然后答题。备考时记下的一堆笔记复试复试的心得是…别紧张…没了。备考的时候跑去清华转了一圈,厌倦的时候去感受一下氛围善用“强哥” / 针对自己 /考完再说Part Three心得分享
Sharing还有一些其他的我觉得比较有价值的经验:善用“强哥”我在水木混迹了两年,感受到它的温度和成长,对我来说,它最大的作用有两点。第一,提供了很多一手高价值信息,我最喜欢听老师们分析出题人的考量和题目背后隐藏的部分,精华的部分哦~第二,是强哥的帮助。强哥=行走的知识库+巨大经验包,与这个boss对话,你将获得“明确方向,少走弯路”这个buff。比起来大课,我更愿意上“一对一”小课,效率高而且针对性强。有啥困惑和问题,我都向强哥请教,他对我的判断,和提出的建议是无数经验堆出来的,几句关键点拨帮大忙。举例来说,一战失败后,强哥就嘱咐我,不要试图死记硬背,我拼不过;不要再从头整理,我来不及;要多读书,把知识内化,那样更适合我。就是沿着这条路,才走到了现在。以前有人跟我说,考美术史挺简单的,你就把知识点背背就行,我也以为“背”是我的问题,其实,真不是,那是一条通向game over的路。每个人对辅导机构的期待不一样,对我来说,水木和强哥完全填补了我的空白与需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善用机构资源,真的避坑不绕弯。复试之前准备的资料针对自己世界的丰富在于它的多样性,就如同我们每个人的差别如此之大。我看过很多考研心得,包括各种计划书,时间表,思维导图等等,眼花缭乱。信息太多也是麻烦,一会觉得这个好,一会觉得那个也想试试。我的经验告诉我,还是得针对自己的情况来用。比如我,细化到每一天的任务分配会把我逼疯,我只能以月度为单位大概计划。诸如此类,一定找适合自己的!!考完再说我已经记不清在备考过程中多少次感到挫败和压力,看不完的书,记不住的知识,未知的结果,手机还那么好玩,最气人的是,写字都慢,可咋整。其实没啥诀窍,我就想,都复习这么久了,再坚持一下,考完初试再说,不用别的,想也没用。实在郁闷了就去骚扰老师,要么就跟家人嘤嘤嘤。咳咳,总而言之,考完再说,坚持一下~去清华看展——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基本情况:22考研,跨校跨专业,未报班,未买复习资料,已上岸。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由于自己备考期间常常感到迷失在浩渺的信息海中,所以在文章内梳理了我能回忆起的全部要点,包括参考书目、真题类型、复习时间轴、信息源、国美初试流程等内容,方便后来人借鉴参考。写在前面、国美初试流程首先,你需要运用百度搜索了解考研的基本流程。其次,请了解国美考研与其他地方的不同点:1、报考点只能选择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请在12月提前预订机票/火车票、酒店等。即使不考艺术创作,只需要用文字答题,也必须到美院当地参与初试。2、初试时间为3天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上午专业课一(中国美术史 / 中外美术史)第三天:上午专业课二(艺术概论)也就是说,第二天下午是空闲的,假如你是外地考生,这段时间一般窝在旅馆里埋头复习。注意结束时间,避免订错机票/火车票和酒店。3、可能需要跨校区考试通常而言,公共课会在象山校区附近,艺术人文学院的专业课则在南山校区附近。这意味着你可能要在17:30考完英语后立马飞奔到另一个校区寻找住宿。请务必关注官网通知,了解清楚考场位置,以便订到合适的酒店。一、参考书目国美的考试大纲在许多年前便不再给出艺术史论方向的参考书,但复习使用的书目仍然集中于那几本,两门专业课相辅相成、需要结合复习,因此我依据侧重点,将参考书目划分为以下几类:(评论中有一些补充说明)1、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美术史》国美教材《中国美术简史》央美教材《中国画论史》葛路2、外国美术通史《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外国美术史》国美教材《外国美术简史》央美教材3、艺术史学史《西方美术史学史》陈平《美术史的观念》邵宏注:这两本书细读一本即可,陈平老师那本写法更为平实,适合入门、梳理基本脉络,邵宏老师那本则偏重概念本身。如果时间有限、只读一本,建议选择前者。4、艺术概论《艺术史的视野》《美术史与观念史》《艺术史学史》(2021年出版,国美金课系列)注:以上3本内容有重叠,《视野》《艺术史学史》均为经典著作选读+国美老师(尤其是曹意强老师)论文,《观念》则全为经典著作选读,有十几册,有选择地阅读即可。历年真题常常会考察其中的关键概念,例如潘诺夫斯基提出的“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以及“图像证史”等。5、题型专攻《<艺术的故事>笺注》范景中注:这本书非常重要,历年考试的名词解释题,有许多直接出自本书,建议浏览一遍,整理出核心的概念,再参考其他书目加以补充。6、知识细化《中国美术小史 唐宋绘画史》滕固《西方现代美术史》张坚以及史学史书籍中提及的学术原著(至少要准备两本书的详细内容,国美经常出书目推荐题,即使没出题,也可以作为材料写进主观题;如果不知道读哪些原著,可以看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中着墨较多的作品)。注:这些书并非应试必备,但可以帮助你细化、补充知识脉络,建议在复习前期通读,比直接背诵材料更能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二、真题类型国美艺术史论的考试题型并不固定,且具有反套路命题的倾向,但仍然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种:1、名词解释中外美术史和艺术概论通常不会考到艺术家、作品,但会考理论著作,包括西方美术史学史与中国古代画论。此外,也涉及艺术的基本概念、创作手法、创作媒材等方面。中国美术史倘若出名词解释,也许会考察更细一些,但根据历年真题来看,中美其实很少考名词解释。(外国美术史更常见,但该科目已经在22考研取消,全部改为中外美术史)近八年的真题:中国部分马踏匈奴 元四家 《祭侄文稿》 北宋画院 《写生珍禽图》 金石画学运动(2022中美 六选三)六法 《历代名画记》 荆浩(2021中外)卷轴画 《笔法记》(2015中外)外国部分如画 国际哥特式 细密画 渐隐法 沙龙(2021外美)明暗画法 渐隐法(2021中外)漫画 湿壁画 赞助人 手法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2020外美)趣味无可争辩 透视 理念 图腾 现代生活的画家(2019艺概)包豪斯 表现主义 米开朗琪罗 湿壁画 摄影蒙太奇 马奈 卡拉瓦乔 霍珀 Alfred Stieglitz 杜米埃尔(2018外美)canon 坦培拉 波洛克 黄金法则 凡艾克 波普艺术 洛兰 多纳泰罗 如画(2016外美)2、书目推荐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艺术史学史、艺术理论著作,建议挑选至少两本精读,并且概括内容,每本概括到1500字左右为佳,到考场上,再根据题目分数来调整字数。3、文言文断句 / 英译汉只出现在中外美术史(2019、2020年),通常是二选一,内容比较简单。4、简答论述主观题,重点是逻辑通顺和扣题,在此基础上适当援引专业知识(例如读过的原著、了解的艺术史观点),避免使用错误的知识点。书写美观不算特别重要,写字快一点比较重要。三、复习时间轴9月前:通读完国美教材、史学史等重点内容,读一些曹意强老师的论文(或者直接读《艺术史的视野》这种汇编了论文和重要作品的书)——初步整理完知识点,对美术史、美术史学史的脉络有清晰的印象9-10月:看完政治网课,同步做专题训练(比如刷1000题);背单词,做英语黄皮书;背诵艺术史知识点,扩展阅读10-12月:肖八出了做肖八(重点是选择题),肖四出了做肖四(考前必背论述题);继续背单词,反复做英语真题;根据国美往年真题,限时模拟作答,同时要留意官网通知,开始准备去杭州的行程了四、信息源豆瓣小组: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其中一个帖子整理了历年真题,但是没有2022年)微信公众号:维特鲁威艺术史小组、異汇、艺术与人文(学院公众号)、院外,等等考研交流群:一般由考研辅导班组织,但即使没有报班,也可以提问、交流。导师论文、专著:在初试前,大致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重心即可,待到复试前再细读。(但一定要读曹意强老师的论文,对理解、作答主观题有帮助,经常会考到)MOOC慕课平台的网络课程。各类艺术史讲座。那么就写到这里,假如有讲得不够清楚、或者需要修正之处,可以直接评论或私信告知(可能回复很慢)。祝考研顺利,成功上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概论的网课谁的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