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2018-08-12 11:21
来源:
陪你聊历史
在中国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种机构,机构中有各种职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级森严、严谨有序的官阶制度,几千年过去,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时候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
古时候有六部,分别是兵部、刑部、礼部、户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时期开始设置兵部,自此,兵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一,统管全国的军事。
自古以来,军事就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书的官阶跟作用都不容小觑,这一点在《新唐书-百官志一》中有所记载: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选武、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
兵部尚书自设立后便被各朝各代沿用,延续了上千年,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都担任过这一官职,比如唐朝杜如晦、李靖、姚元崇、郭子仪,宋朝欧阳修、苏轼,明朝于谦、袁崇焕、洪承畴、孙承宗,清朝明珠、和珅、纪晓岚、李卫等等,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在这一位置上做出过显赫政绩。
唐朝时期兵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三品,明朝的时候升为正二品,清朝时为从一品。明朝时期兵部尚书又称本兵,管理军政的同时还参与战略,权势威严极大,正因为如此,当时于谦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明朝于水火之中。
所以,若说古代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要按朝代来看,像明朝时的兵部尚书,大抵是现在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的总称,至于其他朝代的兵部尚书,一般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不过总的来说,不管哪个朝代,兵部尚书的权力都很大,对国家非常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别称为大司马,最早来源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但是,当时不叫兵部尚书,而叫做五兵尚书。因为那时的曹魏部队,分为五兵——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作为这五种“兵”的最高领导,就是五兵尚书——最高军事指挥官。到了隋朝和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机制建立起来。兵部就成了尚书省下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六部之一。此时的尚书令相当于宰相(如今的总理),兵部尚书相当于如今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唐朝时期,兵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三品。据《新唐书·百官志一》记载:“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到了宋朝,鉴于唐末和五代军阀割据乱局,建国以后基本国策是崇文抑武,增加了负责军事的枢密院,武官选拔及军政全部归枢密院管,兵部本部就只剩仪仗、武举考试等作用。兵部尚书基本就是个闲职,没有实权。兵部尚书的官职较高的时候,是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明朝的兵部尚书是正二品,清朝是从一品。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直接把丞相给废了,由他自己直接管辖六部。也就是说六部的头头们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下子貌似兵部尚书的权力大了,兵部尚书的官阶上升为正二品。但是,兵部尚书只负责管理军官的升迁,伙食标准和装备等等,并没有权利调动军队。在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权力很大。没有内阁几位大学士的同意,兵部根本无法调兵。清朝时期,很多制度承袭了明朝。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因为要频繁对西北用兵作战,为了处理政务方便,又设置了一个“军机处”。从此之后,兵部甚至是内阁的权利都被架空,尤其是兵部,俨然成为单纯的政策执行机构。兵部尚书虽然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与军事有关,但却得不到兵权,如此这般,兵部延续到清光绪年间后被裁撤,从此兵部这个称呼就消失在历史烟海之中。兵部尚书,也是一个荣誉地位的象征:古代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都担任过兵部尚书。比如在唐代,李世民手下的干将杜如晦,为保卫边疆与西北突厥征战多年的李靖,还有侯君集,以及在平叛安史之乱立下功劳的郭子仪等。宋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欧阳修也曾担任过兵部尚书;明朝时的民族英雄于谦也曾担任兵部尚书,还有袁崇焕、史可法等抗清英雄,都与兵部尚书这个官衔有过联系。总之,古代的兵部尚书这个官衔,名义上似乎是最高军事指挥官,实际上处在不同的朝代,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成龙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