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人现在是哪国人是什么民族


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冲突、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大体上可以按地域划分为两大块,即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都是居住在蒙古草原或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在冷兵器时代,驽马弓射的游牧民族骑兵战斗力要远远强于大刀长矛的汉民族步兵战斗力,因此他们成立的政权就多。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冲突,有的学者称之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
蒙古高原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界为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范围包括蒙古全境和中国内蒙部分,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将蒙古高原笼统地称“鬼方”,意思就是鬼住的地方。到战国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大致生活着三个大部落:北部的匈奴,大兴安岭的东胡,以及长白山的肃慎。中原人统称这些人为“胡人”。而身处中原北方的燕国、赵国开始修筑长域防止胡人南下牧马。
匈奴其实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部落联盟。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人也在草原上相互攻击,直到战国末期,匈奴已统一了漠北高原,也准备南下牧马了。
刚刚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沿大阴山修筑了长城,把匈奴人挡在长城以外。同时击败匈奴人,夺取了河套地区。此时的匈奴既要面对东面的东胡,西面的月氏,南面的秦国,日子并不好过。然而,由于秦国灭亡,楚汉争霸,匈奴又出现了一个冒顿单于,先打掉了东胡,又打败了河西走廊的月氏,迫使大月氏西迁。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后,紧接着控制了西域,趁中原内乱夺回了河套地区。匈奴的地盘西起阿尔泰山,东到大兴安岭,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甚是强大。
汉朝出现了汉武帝,匈奴人的好日子才算到头了。
东胡被匈奴打败后,残部分成两块:北边的叫鲜卑,南边的叫乌桓。汉武帝先吃掉了东边的乌桓,紧接着控制了西边的河西走廊和西域。没有后顾之忧后着手对付匈奴。漠北一战,匈奴元气大伤,从此漠南无王庭。
外有强敌,内有内讧,匈奴内部开始分裂了。呼韩邪单于和他的哥哥郅支单于内讧,把匈奴分成了两部分:南匈奴和北匈奴。为了对付哥哥,呼韩邪单于倒向汉朝,主动提出和亲。在汉朝的鼓动下,呼韩邪单于领导的南匈奴不停地向北匈奴发起攻击。北匈奴只好西迁到了康居,最后被陈汤灭掉,一小股匈奴残部留在了阿尔泰山地区。
在北匈奴西迁后,蒙古高原上出现了权力真空。这个时候,留在大兴安岭的东胡的一支鲜卑人马上西进抢占地盘。趁着东汉末年的战乱,鲜卑逐步发展强大。在三国时期。另一支东胡部族乌桓,已经完全汉化,投靠了河北的袁绍。所以曹操在灭掉袁绍之后又北征乌桓,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
西晋建国后,内部纠纷不断,无力阻挡北方民族的骚扰。这个时候,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有,原先汉化的南匈奴和新起的鲜卑、羌、氐、羯。
羌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和汉族同源,所以他们常说自己也是黄帝的后商。在远古的时候,有一批人在祁连山以南、陇山以西放牧,我们称他们为古羌人。古羌人在陇西繁衍,人数越来越多,逐渐向青藏高原渗透。进入高原的那部分成为后来藏族的祖先。这部分最后还向云贵高原渗透,形成彝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所以在华夏人的眼里,陇西这个地方一直是羌人的聚集地,保持着原始的游牧传统。像三国时的马超就有羌人血统,手下的很多士兵都是羌人。
氐族,其实和羌族同源。在陇西的羌人,有一部分逐渐与其他部族融合,所以也叫氐羌。
羯族,是匈奴的一支。这支队伍很特殊,是白种人。匈奴本来就是一个混合的部落联盟,在征服西域和河中地区时俘虏了大量的白种人,后来就把他们编在一起,由于受歧视地位低,他们只能抱团取暖,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部族,就是羯族。
匈奴、鲜卑、羌、氐、羯,这五个部族趁中原内乱的时候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前赵、后赵、汉赵、成汉、后燕、北燕等政权。五胡十六国时,各种血腥屠杀、内斗外战、政权更选不计其数,前后持续了一百三十五年,最终以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而结束,这也造成了汉人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在蒙古高原没有南下的那部分鲜卑人,他们改了个名字叫柔然。在收拾了匈奴的残部后,也开始东征西讨,时不时南下牧马,搞得北魏很是头疼,称他们为蛮夷。这两个同是鲜卑人的部族,现在变成了死敌。
柔然的内部也是各种部落混合。其中有一支是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的高车人(也称敕勒、铁勒,在此之前他们称为丁零),被他们赶到阿尔泰山。在阿尔泰山还有一支匈奴的残部,在他们的语言里阿尔泰山叫突厥,于是他们用突厥来命名自己的部落。他们很被柔然看不起沦为“打铁奴”。
高车人从贝加尔湖到这里之后,逐步强大,就想回到他们的老家贝加尔湖,于是起兵反抗。这时候柔然的打铁奴突厥护主心切,站出来把高车打下去了。打败高车人的突厥一下子强大起来,就不甘心做打铁奴了,他们也要造反。迅速成长起来的突厥开始东征,去攻打从前的主人柔然。柔然很快被打败,残部逃回了老家大兴安岭,而且又是分成了两部:北部的室韦(室韦有个部落叫蒙兀即后来的蒙古)和南部的契丹。
突厥不但占领了蒙古高原,还占领了阿尔泰山以西的中亚地区。后来在隋朝的离间下,,突厥分为两部分,阿尔泰山以东的就是东突厥,以西的称西突厥。
突厥是个混合部落,大部分是高车人。当突厥开始衰落的时候,内部就开始互相残杀,原先被压制的几个高车部落也开始有了露脸的机会,如:葛逻禄、回纥、薛延陀。其中以回纥打头,得到了唐朝的青眯。唐朝还给他们起了个汉化的名字叫回鹘。回鹘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回鹘汗国。同时另一支高车人葛逻禄在阿尔泰山以西也建立了自己汗国。葛逻禄汗国就在碎叶城一带 ,也就是李白的出生地。李白出生的时候,葛逻禄还臣属唐朝。高车人几百年后终于回到了他们的老家贝加尔湖。
随着唐朝的衰落,一支突厥人的残部黠戛斯(现在翻译为吉尔吉斯,之前他们称坚昆)从西北冒了出来,打败了回鹘人。回鹘人只得南逃,一部分回鹘人在高昌这个地方建立了高昌回鹘汗国,也就是西州回鹘,另一部分跑回了阿尔泰山,和那里同是高车人的葛逻禄人合在一起建立了喀喇汗国,又称黑汗。高昌回鹘汗国和喀喇汗国以回鹘人为主体,就是维吾尔族的前身。
黠戛斯人打败回鹘人之后,却没本事控制蒙古高原,这个时候曾经被突厥人赶走的柔然的一支契丹人又杀回来了。于是黠戛斯人又被赶回老家放羊了
契丹人不仅占据了蒙古高原,还向东灭掉了渤海国,占据了东北。
本文开头曾说过,从商周时候起,长白山一带有个肃慎。这个肃慎,后来我们翻译成女真。当时的蒙古高原上活跃的是游牧民族,而东北平原上生活的是渔猎民族。
肃慎在向东北平原扩张的时候,征服了一个部族叫惠漠。但惠漠一直不太听话,实际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后来肃慎被匈奴打压的时候,惠漠终于喘了口气,其中的一个部落“扶余”渐渐崛起,统一了各部,建立了扶余国。
公元前1世纪,扶余国王子朱蒙因为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国。高句丽反过来吃掉了扶余国,还南下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半岛的南部是当地的土著。其中一批扶余人跑到南部,统治了当地人,建立了百济。剩下的当地人也建立了一个国家叫新罗。这就是朝鲜的三国时代。
高句丽灭亡后,长期被压制的肃慎松了口气。肃慎下面有一支部族靺鞨迅速崛起,建立了一个国家叫“震国”,后来唐朝就册封这个震国为“渤海国”。还有一部分更原始的靺鞨人并没有加人渤海国,他们仍在黑龙江一带渔猎,所以称为黑水靺褐。渤海国立即成为辽东地区的大国。
契丹灭掉了渤海国,控制了东北,给自己取了个国号叫辽。原来同门的室韦也放弃渔猎,离开了大兴安岭,到蒙古高原上游牧马,收拾了突厥的残部后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并成为契丹人的帮手,东征西讨。
渤海国灭亡后,有一个叫完颜函普的靺鞨人来到松花江一带,带领部族人马占领了东北的北部,恢复了他们古老的名称——肃慎,也就是女真。最后他们在哈尔滨一带模仿汉人称帝,建了一个国叫金。
金国一方面联合南边的宋国抗辽,一方面煽动原渤海国的人起来造反。辽国靠近中原,汉化得厉害,战斗力也随之下降。又两面受敌,终于败亡,残部跑到西域建立了西辽国。蒙古族,此时也只好转向金国纳贡称臣。
收拾完辽国,金国就开始打宋国了。于是就有了靖康之耻,金国占领了华北,汉人第二次衣冠南渡。
金人进入中原,汉化得更彻底,战斗力也跟着下降。不过,金人虽然南下了他们还有一支同门兄弟仍留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黑水靺褐(辽称他们为生女真,编入辽藉的为熟女真)。这一支女真人还保留着渔猎民族的强悍战斗力,他们就是后来的满洲人。
这个时候,留在草原上蒙古在金人南下后迅速崛起。所以这个时候金人的身份就转变了,无论在心理还是在身份认同上和汉人没什么区别,他们一方面想着要南下统一中国,另一方面又要对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结果也和辽国一样两面受敌,最终被蒙古人所灭。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没有人能抵挡他们的铁蹄。成吉思汗的主要目标是中国,但没想到他的儿子们太能打,几乎打下了半个地球。他死后,蒙古人在中国建立“大元”,还建立了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这些汗国都是大元的藩属国。大元的皇帝也是他们的盟主。
由于蒙古人始终抗拒汉化,导致上下两层离心离德,统治不到一百年就被朱元璋赶回了草原。明朝认为自己替代了元朝,但蒙古人认为他们并没有亡,仍保留元的国号。为了区别称为北元。北元后来分裂成鞑靼和瓦刺。
蒙古人败退后,原先在东北被蒙古人压制的女真就慢慢起来了。其中有一支建州女真,这支女真里有个部落叫满洲,这个部落里有位人物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改女真为满洲。如果站在整个东亚的角度看,这个时候很像三国化边的北元、东北满洲和南边的大明。这三股势力鼎立的时候,满洲最弱,但后起之秀的满洲人,一边收拾蒙古人的残部,一边向西进攻,先灭掉了北元,然后南下灭掉了大明。
令人奇怪的是,蒙古人的败落,几乎是排山倒海似的在全世界各地同时上演。随着元朝被明朝驱逐,原来金帐汗国的统治者倒台了,俄罗斯从金帐汗国里独立出来。独立出来的俄罗斯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公国。在复仇的道路上,俄罗斯人一边追逐跑回老家的蒙古人,一边扩充地盘,最后成了个庞然大物直接与中国接壤了。
一、引子所谓“东突”,就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力图将新疆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并变成一个独立的所谓“东突厥斯坦国”的运动。从组织结构上讲,在当代,“东突”分裂势力已经不是一支统一的力量,他们有各种大小不同和分散的组织机构,并在土耳其、美国、德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俄罗斯等国家都建立了分支。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将新疆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二、思想根源“东突”民族分裂运动的两个主要意识形态是19世纪以来产生的所谓“两泛主义”,即“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这两种政治思潮之所以能够影响中国新疆和整个中亚及西亚地区,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人民在宗教上基本都信仰伊斯兰教,在语言上基本都讲突厥语族的不同方言。“泛伊斯兰主义”比较容易理解,它力图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建立一个穆斯林统一体(“乌玛”)。“泛伊斯兰主义”源于阿富汗,首倡者为哲马鲁丁·阿富哈尼。他宣扬所有伊斯兰国家和民族应该联合起来,抵御基督教国家的进攻,建立政教合一的“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者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有意借其恢复专制统治,扩大在穆斯林地区的影响,曾加以大力鼓吹。“泛突厥主义”源于沙俄统治下的克里米亚半岛,创始人为鞑靼人伊斯马伊勒·伽斯普林斯基。他主张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为一体,组成一个“大突厥帝国”。20世纪初期在土耳其执政的土耳其青年党曾将其奉为圭臬,试图建立一个土耳其苏丹为首的奥斯曼大帝国。在这个时期,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也开始传入新疆,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麦斯武德为这两种思潮的代表。30年代初期,麦斯武德、伊敏等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并发起了东突厥斯坦运动。伊敏在这个时期所写的《东突厥斯坦史》后来被东突分裂分子奉为经典。他们鼓吹“东突民族”有近万年历史,其祖国“西至北海、红海、黑海以及欧洲,北至北冰洋,东至太平洋,南至印度洋”,“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民族”,与德国纳粹的论调如出一辙。他们还叫嚣要联合曾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域的所有少数民族,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消灭异教徒,驱逐汉族。下面,我们重点就泛突厥主义问题作一多层次的考察。何谓“突厥”?要了解什么是“泛突厥主义”,首先得搞明白“突厥”是什么。突厥是公元5世纪前后生活在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的名称,曾在历史上横行亚洲中部,擅长冶炼,曾被柔然称为“锻奴”。突厥初属柔然,6世纪中叶并铁勒部、灭柔然,建突厥汗国,其势力范围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西南隔阿姆河与波斯相邻。6世纪末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后相继并于唐朝。唐末东、西突厥衰败,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关于6世纪之前"突厥人"的历史,多为一些神话传说,而没有并入唐朝的残余"突厥人"则继续其游牧生活,与其他部族一起融合、迁徙。作为古代部族的"突厥"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亚洲北部草原上不同部族的游牧人说着同突厥部族大体相同的语言,于是在南方的、操着与之完全不同语言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开始把他们统统说成"突厥人"。严格地来讲,"突厥"不是某一个特定民族的名称,而是指使用基本相同语言(皆属突厥语族)的"部落联合体"。从起源上讲,生活于中国北方的许多古代部族,如匈奴、月氏、柔然、丁零、乌孙、敕勒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突厥部族的形成。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突厥人"在欧亚大陆腹地形成了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鞑靼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维吾尔人等几十个近代意义上的民族,统称"操突厥语诸民族"。在统称"突厥人"的时候,严肃的学者一般会使用"操突厥语诸民族"或"突厥各民族"这样的术语。土耳其学者也同意,"突厥"应该是一个通用的名词,指的是很早以来就开始讲着突厥语的那些部族。根据语言学上的分类,"突厥语"是一个"语族"(language group),它属于阿尔泰"语系"(language family),"语族"之下又分成不同的"方言"(dialect),土耳其语、维吾尔语、吉尔吉斯语等都是突厥语的方言。土耳其有很多来自中亚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他们选择来土耳其留学,除了经济上比较便宜和土耳其教育比较发达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语言上基本没有障碍。比如,一个来自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朋友说,他花四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土耳其语。中国有学者指出,突厥是一种民族专称,而非民族泛称。它是一个历史地产生、历史地消亡了的古代民族:"6至8世纪乃突厥民族最为活跃的时期,8世纪以后,东、西突厥的汗统都已断绝。……至迟于11世纪,东、西两大支突厥部落相继消失了。其后裔加入了所在地的其他部落,改用了其他民族、部落的名称,与之混血,开始了新的历史航程。"近代以来,某些西方的和土耳其的学者倾向于把匈奴人当作是最早的"突厥人",把讲突厥语不同方言的民族说成是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突厥人"或"突厥族"的后裔。对国外学者的这种观点,中国学者认为他们的共同弱点是:"……以语言学的优势掩盖了历史学的劣势,过分倚重波斯、阿拉伯文献而黯于汉文史料,结果导致突厥外延的无限扩大与突厥史研究范围的模糊不清。'突厥'似乎已不是一个有其明确限定的历史古族名称,而是泛指西至达达尼尔海峡,东至河西走廊的庞大突厥语族,甚至变成连历史上的匈奴、蒙古都可囊括在内的北亚中亚游牧民族的共名。这一理解是根本错误的,我们不应盲从,而应批判地对待。"也就是说,突厥民族与突厥语族是有明确区别的两个范畴,而西方学者却混淆了这两个范畴,"……以语言学研究顶替和取代了历史学研究,得出了近世突厥语族诸族皆为突厥的后裔,拥有共同历史,共同文化的错误结论。"泛突厥主义的历史泛突厥主义最早产生于沙俄统治下的中亚鞑靼人地区。鞑靼人长期受俄国人统治,是被压迫和被统治的民族。为对抗"泛斯拉夫主义",鞑靼人需要寻找一个能够与之抗衡的思想武器。19世纪末,鞑靼人仿照"泛斯拉夫主义"提出了"泛突厥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泛突厥主义在中亚地区遭受重创,更多的泛突厥主义者逃往土耳其地区。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该帝国的建立者是一个从中亚西迁到小亚细亚的突厥部落。在突厥部落西迁和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与当地其他不同的种族通婚、融合并改变了种族特征,形成新的民族。但其自身的语言和文化得以保留,这是现代土耳其人延续其与中亚之关系的最重要基础。奥斯曼帝国绵延六百余年(1299-1919),辉煌一时,其最强盛是在16世纪,疆域地跨欧亚非三大陆,地中海当时就是它的内陆湖。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与德国绑在一起,战败后,帝国就分崩离析了。1923年,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这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历史上,作为一个强大帝国统治者的土耳其人,对中亚的记忆是逐渐淡化的。换句话说,土耳其人一直是往西看的,到现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渴望加入欧盟。但有一个变化值得注意,那就是自19世纪以来,土耳其人又"重新发现"了自身的中亚传统。那时候,随着欧洲的胜出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土耳其人统治下的其他欧洲、北非和阿拉伯的不同民族开始离心离德。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失败之后,一些曾留学欧洲并习得了一点"突厥学"知识的土耳其知识分子,开始为帝国境内讲突厥语的这群人谋划未来。与此同时,土耳其人也受到了中亚地区鞑靼知识分子的影响。19世纪后期以来,奥斯曼帝国逐渐成为俄国压迫下的穆斯林鞑靼人的向往,年轻的学生被派到伊斯坦布尔学习,还有一些人从伏尔加河流域、阿塞拜疆和克里米亚等地迁到伊斯坦布尔,并定居在奥斯曼帝国,这些流亡者往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他们熟悉俄国的突厥学成果,经历过"泛斯拉夫主义"的迫害,并受到当时俄罗斯知识分子中流行的民粹主义和革命倾向的影响,他们把这一切带到了伊斯坦布尔,传播了突厥历史和语言,并带来了泛突厥主义思想。在20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泛突厥主义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复兴了帝国境内的土耳其民族意识。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人走上奥斯曼帝国的政治舞台后,既出于泛突厥主义的激情,又出于一种投机性的对外政策考虑,青年土耳其党人在中亚地区开始推行其泛突厥主义政策。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运动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建立了联系。有一些土耳其人在当时帝国政府的支持和默许下来到新疆,鼓吹泛突厥主义。当时有不少的维吾尔人受到影响,并到土耳其留学,有的就在土耳其定居下来,有的回国后继续从事泛突厥主义活动。在新疆地区的分裂运动失败后,有一些"东突"分裂分子又陆续逃亡到了土耳其。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对泛突厥主义者而言,算是他们走向胜利的第一步,因为,泛突厥主义现在可能有了一个潜在的"积极而革命的"国家来支持。不过,在新土耳其,这些泛突厥主义者也面临一个他们从未遇到的矛盾:一方面是他们的泛突厥主义诉求,另一方面是新土耳其国家的需求,这两者之间存在分歧。凯末尔领导的新土耳其国家,一方面力图借用泛突厥主义在种族、文化、语言和历史等方面的"成就",强化这个新国家的民族主义意识,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的政治家,凯末尔党人也意识到,泛突厥主义的政治诉求根本就是个幻想,只会给新国家带来麻烦,土耳其国力弱小、百废待兴,根本没有能力去搞什么"突厥联盟"。凯末尔很早就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绝无搞"民族统一主义"的野心。泛突厥主义的核心思想"泛突厥主义"的思想认为,所有讲突厥语的诸民族是同一个民族,他们的祖国应该是"土兰"(Turan);他们应该在语言、思想和行动上联合起来,通过创造一种突厥人的"共同语",使"突厥人"达到政治、思想和文化上的统一;他们主张将所有的"突厥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民族联盟。当然,泛突厥主义者也明白,要同时实现所谓"突厥人"的独立和统一是不可能的,他们也转而主张不同区域的"突厥人"可以先行独立建国,然后再实现所谓的"突厥联盟"。这么看来,泛突厥主义是一种"大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在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所谓的"大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也可以叫"泛"民族主义,比如,在19世纪的欧洲就出现了泛意大利主义、泛日耳曼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等。称其为"大"或"泛"民族主义,原因就在于,它主张把讲相近语言、有相似文化的不同民族说成是一个民族,并在这些群体中鼓吹民族主义情绪,煽动他们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国家,完全不顾这些民族生活于不同且分散的区域这一事实。这种以语言-文化为号召的民族主义,最终往往又会走向一个虚构出来的共同起源(种族)。所以,语言-文化的民族主义跟种族-民族主义通常难以区分开来,尽管在不同的阶段它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对中亚和西亚地区的讲突厥语诸民族而言,在19世纪之前,并不存在统一的突厥意识,当时的"突厥人"也早已遗忘了自己的古文字和历史,是欧洲的"突厥学"研究开始重新发现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的。当时有一些欧洲学者(德、法、英、俄)开始研究残存于中亚草原上的古突厥碑铭,进而引起了对突厥历史和文化的极大兴趣。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的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很多混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突厥语族"混同为"突厥民族"。泛突厥主义者耳熟能详的欧洲突厥学家的名字有德经、阿瑟·大卫、范伯利、莱昂·加恩,等等。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祖师爷"齐亚·格卡尔普就明确地将泛突厥主义的思想根源追溯到"突厥学"。范伯利是匈牙利的突厥学家,他曾在1861年开始其中亚之旅。他化名雷什特,并乔装改扮成一个托钵僧,在中亚地区游荡了三年,然后返回匈牙利,又从那里直接去了伦敦,为英国殖民当局效力。范伯利在他于1868年出版的书中说,所有的突厥族群都属于同一个人种,并可以根据体质特征和习俗再进行细分。在1871年出版的另一本著作中,范伯利还提出了建立一个大突厥帝国的泛突厥主义方案。尽管后来范伯利收回了自己说法,并认为泛突厥主义只是一种妄想,但他所提出的泛突厥主义方案却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所接受下来。古代突厥部族消亡之后,在从中亚到西亚的广大地区,能够使讲突厥语诸民族仍然认同于"突厥"的就剩下语言了。"突厥学"则以貌似客观的学术"复活"了一种突厥意识,并被中亚和土耳其的知识分子所利用,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政治运动,即泛突厥主义。泛突厥主义意识形态把语言上的相近性扩大至人种/种族/民族,认为所有讲突厥语不同方言的人都是"突厥人"。显然,这与民族的普遍理解是不相符合的。"突厥族"就成了一个被虚构出来的共同体。理论分析完了,现在来看看“东突”。三、“东突”分裂活动的历史发展先来看看“东突”的由来。所谓“突厥斯坦”,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著作中曾出现过这个概念,意为“突厥人的地域”,是指中亚锡尔河以北及毗连的东部地区。进入近代,中亚各民族相继确立,到18世纪,“突厥斯坦”的地理概念已相当模糊,史籍中也不再使用。 1805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在使团出使报告中重新使用了“突厥斯坦”的名称,用以从地理上表述中亚及中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他将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又称为“东突厥斯坦”,或称为“中国突厥斯坦”。以后俄国吞并了中亚希瓦、布哈拉、浩罕等小国,在中亚河中地区设立了“突厥斯坦总督区”,该地区就被西方一些人称作“西突厥斯坦”,或“俄属突厥斯坦”。显然,那时的“东突厥斯坦”还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政治概念。但后来显然被政治化了。接着往下看。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新疆。“双泛主义”一传入新疆,就受到当时中国新疆政府的大力压制,“双泛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维吾尔族人麦斯武德被驱逐出境而流亡国外。30年代初,麦斯武德、穆罕默德·伊敏等“双泛主义”者又陆续回到中国,此时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这就是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简称“东突”)。当时中国正是军阀割据相互混战的时代,新疆也是一片兵荒马乱,新疆省督军盛世才与支持哈密农民起义的甘肃军阀马仲英激战正酣。动荡的时代背景,给“东突”的发展提供了机会——1933年11月,“东突”分裂分子得到英国的支持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34年2月盛世才在苏联的支持下打败马仲英后兵进南疆,消灭了这个“共和国”。喀什“伊斯兰共和国”虽然只存在短短三个月,却是第一次公开提出新疆分裂,是新疆分裂运动的开始,其衣钵为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喀什“伊斯兰共和国”被消灭后,“东突”运动的主要人物再次逃亡国外。其主要人物之一的伊敏就是在流亡印度时撰写了宣扬新疆独立的《东突厥斯坦史》,并被“东突”分裂分子视为经典。与此同时,日本也在积极筹划肢解中国,在推行大蒙满计划的同时,也策划在中国新疆建立伊斯兰国,为此日本还收留了奥斯曼帝国末代苏丹阿卜杜尔·海米德二世之子,准备让他出任新疆独立后的首脑。抗战时期,麦斯武德、伊敏、艾山·玉素莆等“东突”分裂运动主要人物又回到中国,在中国内地出版刊物,宣传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思想。1944年伊犁、塔城和阿尔泰三个地区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苏联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并不是支持新疆独立,而是要以新疆问题做交换筹码,迫使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1945年8月中苏友好条约签署,达到了苏联的预期目的,因此苏联要求“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与国民党政府谈判,成立新疆省联合政府。麦斯武德、伊敏、艾山等“东突”分裂分子也被安排在联合政府中任职。由于“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实权掌握在反对新疆独立的阿合买提江等人手中,因此最后“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无果而终,但事实上的独立一直维持到1949年解放新疆为止。因为这个伊斯兰政权是反对国民党的,而且并没有公然提出分裂的口号,所以新疆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从团结的角度出发,把这一事件称为“三区革命”,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并将民族军改编为解放军第5军。但是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新疆解放后,麦斯武德被关押,伊敏、艾山等再次闻风而逃。“东突”分裂运动再次受到沉重打击,但并没有因此而绝迹,分裂主义思想并未彻底根除,其影响依旧存在。只要有合适的环境条件,又会迅速死灰复燃。“东突”分裂运动在20世纪后期开始恶性发展。第一个发展趋势是联合。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东突”分裂组织大多是在境外,活动分散,而且规模和影响都较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苏联解体和中亚各国独立,给“东突”分裂主义者卷土重来带来了机遇。原先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东突”分裂组织达成了统一集中发展的共识,提出了“统一组织、统一纲领、统一领袖、统一武装、统一行动”的目标。先后出现了“伊斯兰真主党”、“伊斯兰改革党”等联盟性质的组织。1992年12月,“东突”分裂主义者在沙特、土耳其的资助下,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东突厥斯坦民族代表大会”,来自中亚、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德国、沙特、土耳其、瑞士等国的30多个分裂组织的头目参加了大会。在此次大会上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国际民族联合委员会”,确定了国名(东突厥斯坦国)、国旗(月牙旗)、国歌(夏迪雅)和国徽,标志着境外“东突”分裂主义运动走向联合。1993年4月5日,美国、德国、法国、巴基斯坦、沙特及中亚等17个国家的“东突”分裂组织代表再次在土耳其举行了“东突厥斯坦”国际会议,宣布建立统一流亡政府,任命热扎彼肯为“政府首脑”,发表了独立宣言,并呼吁联合国、国际人权组织和伊斯兰组织向中国施加压力,还声称将与“民运”组织、达赖集团进行“联合行动”。1996年10月在和田,来自新疆十几个州(县)的分裂组织代表举行会议,宣布成立“伊斯兰真主党”,通过了党纲、组织建设等七项文件,这标志着境内分裂势力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国际化。90年代以后,“东突”分裂组织逐渐从地下转为公开,并开始朝着国际化趋势发展。中亚地区“东突”分裂势力的总头目莫哈里索夫就曾公开表示:“要实现独立,没有国际的支持不行,没有西方的支持不行,仅有少数国家的支持也不行。要打‘国际牌’,使新疆问题国际化”。近年来,“东突”分裂组织更是明确推行国际化的策略:扩大在中亚、西亚等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影响和生存空间,淡化分裂活动的民族宗教色彩,而是将所谓民族宗教问题与人权问题挂钩,把分裂活动提升为“民族解放运动”,以争取西方大国的支持。为此,分裂组织的头目频繁与西方大国接触,并连年在西方国家举行的听证会上作证,到处举办“东突厥斯坦问题”国际研讨会、展览会,并不断组织示威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因特网等现代通讯传媒的作用,扩大影响。诸如1994年4月,“维吾尔人国际联盟”在纪念“东突厥斯坦革命英雄”会议上决定,将“东突厥斯坦人民的悲惨命运问题拟定告联合国书”,妄图进一步使新疆问题国际化。1999年5月,在哈萨克斯坦的“东突”分裂组织在阿拉木图举行游行集会,公然打出“支持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标语,并宣称“科索沃”的今天就是“维吾尔斯坦的明天”。“东突”分裂组织头目还拜会美国总统克林顿,递交了关于“东突厥斯坦”历史与现状的有关材料,向美国摇尾乞怜,希望美国能像帮助科索沃的阿族那样帮助“东突厥斯坦”的维吾尔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东突”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反华势力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纵容和支持,对新疆的民族分裂活动无疑是推波助澜。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等政要就曾多次秘密会见“东突”分裂分子;美国国会还专门召开新疆问题听证会;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出专门人员负责对“东突”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培训。1999年,美国政府发表的《中国人权报告》首次指责中国在新疆的民族政策,克林顿在公开场合与“东突厥斯坦民族代表大会”执委会主席艾尼瓦尔会面,接受了所谓新疆维吾尔族人遭受迫害的材料和录像。霍普金斯中亚—高加索问题研究所和史密斯—里查德森基金会也派出专人前往阿拉木图,会见“东突”分裂组织头目。其它一些西方国家也利用“东突”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土耳其和一些中亚国家也或明或暗地支持“东突”分裂运动,还允许其在本国境内开展活动、建立基地,向外输出“泛突厥主义”。在这些国家的支持下,分裂组织创办了多种刊物,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攻击中国的民族政策。原设在德国的“解放电台”和“自由欧洲电台”已移到捷克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并在土耳其增设了“独立解放电台”,加强宣传力度。目前境外“东突”分裂组织立足中亚这一前沿阵地,对新疆进行渗透:设立出版机构,出版煽动独立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建立电台,使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乌兹别克语进行广播,大肆进行分裂宣传;召开各种名目的国际研讨会、举办展览和发表公开信,为新疆独立摇旗呐喊,寻求国际反华势力支持;还不断派遣骨干分子入境,加强对境内“东突”分裂组织的扶持和领导;拉拢、收买、策反我驻外人员和出国探亲、朝圣、留学人员,进行情报搜集和颠覆活动;用金钱收买新疆中上层人士,扩大分裂势力;利用宗教进行分裂宣传,煽动宗教狂热,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发展扩大“东突”分裂运动。第三个发展趋势是恐怖主义化。从地理上看,新疆在与中亚地区东部相连,使得“东突”分裂组织与该地区活跃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极端宗教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地缘联系”。在其恐怖主义影响下,1997年,中亚地区的“东突”分裂组织召开会议,批判了艾沙的“和平斗争”主张。1999年12月,来自18个国家的40多个分裂组织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确立了暴力“建国”的方针,并就“武装夺取政权”达成共识。计划在十年内建立一支人数在万人以上的正规军队,在新疆地区实施恐怖战、游击战,甚至正规战。为此“东突”分裂组织派遣大出成员在阿富汗、车臣、克什米尔等地参加实战锻炼,并在中亚、西亚、阿富汗等地建立了20余个训练基地,训练骨干分子。哈萨克境内的“东突厥斯坦委员会”在阿拉木图召集近100名曾在原苏军服役的军官和士兵,策划组建武装部队,并在沙特维吾尔族商人的资助下,购买了700支手枪、200支冲锋枪、10多挺机关枪以及火箭筒等大批武器,企图偷运进新疆,支持“东突”分裂组织。“东突”分裂组织还疯狂叫嚣,“解放东突厥斯坦不能用和平方式,要靠武力解决”。有些分裂组织公然提出要在南疆山区进行“武装割据”,一些“东突”组织就在纲领中明确主张使用暴力。例如,在阿富汗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土耳其的“东土耳其斯坦青年民主联盟”、哈萨克“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和“中亚维吾尔真主党”等。还有一些组织,虽然没有在纲领中明确提出要使用暴力,但是在行动中已实际开展了恐怖活动,如“东突信息中心”等。事实上“东突”分裂组织已经逐步成为“东突”恐怖组织,不但得到了臭名昭著的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拉登恐怖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数年前,“东突”恐怖组织就得到了拉登在经费、物资上的大力支持。1999年初,拉登会见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头目艾山·买合苏木,在许诺提供资金援助的同时,要求其“一切行动与塔利班协调”。2001年2月,拉登及塔利班高层人士在坎大哈与“东突”分裂组织达成协议,帮助其训练骨干成员,并承诺负担2001年的活动经费。此外塔利班、“基地组织”和“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解放运动”还向“东突”分裂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近年来在新疆发生的一系列爆炸暗杀恐怖事件,大多与这些组织有关。(上述内容主要依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昝涛的新浪博客文章《“突厥”的来龙去脉》,并由坐观君综合互联网其他相关资料而成。)五、主要“东突”恐怖组织档案1、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THE EASTERN TURKISTAN ISLAMIC MOVEMENT,又称“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党”、“真主党”、“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阵线”、“东突伊斯兰运动”(以下简称“东伊运”),是“东突”恐怖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其宗旨是通过恐怖手段分裂中国,在新疆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1997年,艾山·买合苏木和阿不都卡德尔。亚甫泉纠集一伙“东突”分子,在境外恢复建立“东伊运”。该组织已于2002年9月11日被联合国认定为恐怖组织。主要人物艾山·买合苏木,又名艾山·苏木提、阿不都·穆罕默德,在境外称哈桑·宗杜罗赫,男,维吾尔族,1964年出生,中国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人。1993年10月,艾山·买合苏木因从事暴力恐怖活动被中国警方抓获,被决定劳动教养3年,1997年逃往境外。自1997年以来,艾山·买合苏木在阿富汗的恐怖训练营地训练恐怖分子,在中国新疆地区策划制造了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资金和人员来源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于本·拉登“基地”组织的资助,以及通过走私贩运毒品、武器弹药和绑架、敲诈、勒索、抢劫等有组织犯罪方式筹集的经费。该组织挑选、招募从新疆外逃的分裂分子、刑事犯罪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秘密接受专门训练,从事恐怖活动。与国际恐怖组织的联系与本·拉登“基地”组织系共生关系,在培训武装人员和暴力恐怖分子方面得到了阿富汗“塔利班”、本。拉登“基地”组织的大力支持。“东伊运”将其人员派遣至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本·拉登“基地”组织的武装训练基地参加军事训练。在训练结束后多次派遣这些人员潜入中国新疆建立暴力团伙,进行爆炸、暗杀、投毒等暴力恐怖活动。2、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THE EASTERN TURKISTAN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东突解放组织”,又称“东突民族党”,是“东突”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其宗旨是通过暴力恐怖手段,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1996年,“东突解放组织”在土耳其建立,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其创建人为买买提明·艾孜来提,主要负责人有吾买尔·卡那提、多里坤·艾沙、吾布力·卡斯木等。主要人物买买提明·艾孜来提,男,维吾尔族,1950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中国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原在新疆电影制片厂工作,1989年出逃土耳其。1996年,买买提明·艾孜来提建立“东突解放组织”后,纠集大批暴力恐怖分子在车臣等地区进行暴力恐怖训练,并在中国和中亚地区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资金和人员来源主要通过武力抢劫、走私毒品和武器以及“基地”组织赠送的方式获得资金。该组织主要通过在中亚招募30岁以下的新疆维吾尔人,及吸纳从新疆外逃的刑事犯罪分子、暴力恐怖分子,并对他们进行宗教、军事、体能等方面的培训,从事恐怖活动。与国际恐怖组织的联系在“塔利班”的支持下,“东突解放组织”将一批批招募来的新疆青年送往阿富汗的一些训练营地,灌输宗教极端思想,接受武装训练。1998年本。拉登资助“东突解放组织”和“东伊运”数百万美元,支持他们从事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活动。“塔利班”在阿富汗执政期间,“东突解放组织”在马扎里沙里夫和霍斯特设有专门的军事训练营地。1999年“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武装进犯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期间,买买提明·艾孜来提曾向“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提供60万美元资助,其中20万美元用于培训参与“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军事行动的“东突”恐怖分子。1997年“东突解放组织”派员参加了车臣战争,车臣方面则向“东突解放组织”提供了武器弹药和军事教官。3、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THE WORLD UYGUR YOUTH CONGRESS,又称“国际维吾尔青年联盟”、“世界维吾尔青年联盟”、“世界东突青年代表大会”,由一伙从中国新疆出境的维吾尔族人和旅居境外的中国新疆人后裔联手成立,是一个旨在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恐怖组织。1996年11月,第一届“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在德国慕尼黑市召开。主要人物多里坤·艾沙,男,维吾尔族,1967年9月2日出生,中国新疆阿克苏市人,高中文化程度。后潜逃土耳其,任“东突解放组织”副主席。1996年11月,任“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后连续担任该组织三届主席职务。2002年11月,担任“东突厥斯坦维吾尔代表大会”筹委会副主席。曾在新疆与多名犯罪分子组成团伙,从事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和爆炸等恐怖活动。此外,还大力宣传、支持、从事各种暴力恐怖活动。资金和人员来源主要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资金,并接受国际恐怖组织的资助。人员构成以境内外的维吾尔族青年人为主。与国际恐怖组织的联系与其他恐怖组织有密切联系。其下属组织“东突厥斯坦青年联盟”与西亚暴力组织联系密切,多次要求这些暴力组织协助其采购武器及爆炸物等。也与其他“东突”恐怖组织合作,第三届“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的召开就得到了“东突解放组织”的支持,多里坤。艾沙始终得到买买提明·艾孜来提的大力支持。还大力救助“东突”恐怖分子。与“东突解放组织”、“东伊运”等暴力恐怖组织相互支持,他们之间具有共生关系。目前,多里坤·艾沙还担任“东突解放组织”副主席,协同买买提明·艾孜来提,与境外其他暴力恐怖组织相勾结,从事暴力恐怖活动,并负责“东突解放组织”德国分部的工作。4、东突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THE EAST TURKISTAN INFORMATION CENTER,又称“东土耳其斯坦信息中心”、“东突信息联络中心”、“东突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东突信息中心”),于1996年6月在德国慕尼黑市建立,系由一伙旅居德国的中国新疆籍民族分裂分子纠集建立,旨在中国境内发展网络,策划从事暴力恐怖活动,进行极端宗教和“圣战”宣传煽动的恐怖组织。主要人物阿不都吉力力·卡拉卡西,男,维吾尔族,1960年出生,中国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人,现任“东突民族代表大会”副主席、“东突信息中心”主席。1997年新疆伊宁“2.5”事件后,阿不都吉力力·卡拉卡西鼓动境内“东突”分子“今后搞活动越大越好”。1999年4月,他曾与买买提明·艾孜来提等人就开展暴力恐怖活动问题制定了计划,商定“东突”组织在没有“东突”组织和维吾尔人族的非洲地区进行恐怖活动,重点对中国大使馆实施爆炸行动。资金和人员来源其创始人、第一任主席为新疆墨玉县人阿不都吉力力·卡拉卡西。主要人员分为两部分:一是公开以记者、发行人等面目出现的工作人员。号称总部有30名工作人员,其中8人为专聘人员。另外聘用了40多名分布在18个国家的记者、发行人。二是在境内外发展的所谓“秘密新闻提供者”,实为中国通缉在逃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境外受训的“东突”恐怖分子。阿不都吉力力·卡拉卡西为雇佣员工、建立网站、为情报人员提供经费等,通过多种途径募集资金:1999年10月16日,第二届“东突民族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授权阿不都吉力力·卡拉卡西,可以该代表大会名义募集经费;土耳其和沙特的新疆籍商人、民族分裂组织定期捐助;在境外经商的新疆商人的捐款:“东突解放组织”提供的资金。与国际恐怖组织的联系阿不都吉力力·卡拉卡西还出任了“东突”恐怖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的副主席一职。1998年后,阿不都吉力力·卡拉卡西加入了以买买提明·艾孜来提为首的“东突解放组织”,并积极介入该组织针对新疆的暴力恐怖活动。(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北京晨报》薛冰的文章)文章转载
谢,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我就不答了,都写在这里了。(做图比答题还累,所以还是,转载图需要私信授权)准确的说,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这些“民族”本身就“自古以来”存在,而且内部构成也是单一的。实际上本身他们自己内部就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血缘,可以说这些“民族”一开始都是一个个大型的“部落联盟”,所谓的“匈奴”“突厥”什么的名字换个说法来讲也不过是他们老大的名字而已。但是要是说复杂吧,也不至于,因为单纯论“血缘”这种基因性的东西,这些民族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么几个,所以用这个给大家屡一下,当然了还是希望大家多多交流指正。用我一直以来的模块论,我先粗略的把整个东亚地区以人种分成这么几个模块,为了清晰点我给搞的猴赛雷一样了。(我在另一个回答有一个世界版的)(经指正,北方游牧民族早期有大量Q系,N更多去往北欧以及北亚,在这里更正。图 东亚早期的人种模块我们来看下,这里最“显眼”的就是洋红色的“雅利安游牧民族”模块,他们生活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西侧,我上面使用的字母也是分子人类学的“Y单倍体”的标注,大家也可以理解为基因,估计比较熟悉我其他答案的应该也知道这个。简单点说吧,可以说大部分欧洲白人都是这个R系的人群,R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欧罗巴人种或者高加索人种,这个雅利安人也曾被希特勒吹捧为最高贵的白种人,他们生活在中亚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斯坦(中亚荒漠草原)那里,使用印欧语系语言(如英语、意大利语等都是这个语系)是个文明比较落后游牧民族,后来他们逐渐进入阿富汗、伊朗、印度逐渐向定居生活转化,当然人家也创造了辉煌的波斯帝国、雅利安印度,不过这是后话了。其实游牧民族这种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特性往往造成了活动范围很大,但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也不能说是有效控制,只不过是个大型游乐场,而且往往气候还很恶劣,雅利安人逐渐进入到天山一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新疆北部,东边就是上图的阿尔泰山,阿尔泰山的东边可就没有雅利安人什么事了,这个地方(蓝色地区)也就是现在我们称作“蒙古高原”的地方,这里生活着N系的,我们称为北亚人种的一个存在。N系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黄色人种,和我们也是近亲,只不过他们的人数并不多,分散的生活在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一带,现在芬兰人中也有大量的N系血统。蓝色模块的东边界线,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兴安岭了,大兴安岭以及大兴安岭以东地区生活着大量的被我们统称为“东胡民族”的人,其实狭义的东胡还分为大兴安岭附近的东胡,以及东边的“通古斯人”,这群人生活在现在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等的密林里大河旁,过着渔猎的生活,这群人的基因我们称之为C系,他们的长相和我们不太一样,看这个字母也可以看出来,这群人是最早走出非洲的一类人群,我们看一下现在带有大量C系血统的赫哲——鄂温克人。图 东北亚土著(这位还是蓝眼睛,其实蒙古历史里记载成吉思汗也是蓝眼睛)我们再来看一下上面说的这三个模块。图 北方的三大模块 白种的R系雅利安人,黄种的N系北亚人,“白化棕色人种”C系东北渔猎民族,记住这个也不难,两个山三个模块,我也是尽可能的简化了,我们可以看到阿尔泰山附近的我们现在的新疆地区就是蓝色和粉色的“冲突前线”。说了这群游牧民族我们也简单的说下我们汉人的周边吧,毕竟讲后面也会用到。图 东亚南部,也是第一个图的一部分这个图里面就没有那么多差异很大的族群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所有的民族的“基因”都是O,只不过都是O的不同分支而已,从数字来看,最古老的O就是东南沿海的百越O1,使用广义上古越语(和汉语半毛钱关系都没),剩下就是红色部分,川、滇、贵、湘的百濮O2三苗人,他们使用古百濮语和古苗语,和汉语算是很远的远亲,对了,现在的泰国人就是百濮最大的一个分支,也是被汉人赶跑的。最后一波就是生活在青海甘肃一带的游牧民族古羌人,基因是O3,O3使用原始汉藏语,也就是我们的的“祖宗语言”了,古羌人O3后来发生了次大分裂,东边的就是我们的农耕祖先华夏族,西边的就是继续游牧的藏族、纳西族、羌族的共同祖先“古羌族”。好了切入正题,我们看一下北方的少数民族。图 前面说的北部民族我们发现这个时候,离华夏最近的游牧民族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的同胞羌族,一个是N系的游牧民族,但是N系实在是人太少太落后,所以也没成什么大气候,只有羌人的分支,比如犬戎什么的,没事就欺负一下华夏人,但是等到春秋战国华夏人的撕B开始,导致华夏人战斗力大大提升,边缘国家秦、晋一直在吊打羌人同胞,等到秦统一之前,犬戎、义渠、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就被吊打的差不多了。而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个神奇的小部落开始统一一盘散沙的蓝色模块的N系人(现在认可度比较多的一个说法),逐渐开始强大起来,这样被华夏人吊打的西羌人大量投奔匈奴部落,一个多民族的部落联盟开始组建了起来。这个部落联盟,也就是被我们起了一个很黑的名字的“匈奴”,匈奴这个时候就开始没事骚扰还没有统一的华夏人了,结果人家打的正开心,匈奴碰了一鼻子灰,等到秦统一之后,秦被蒙恬打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所以只能龟缩在贫瘠的蓝色模块。但是之后匈奴的逆袭和华夏人的衰落就开始了,秦末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把强大的秦帝国搞的破筐一样,而匈奴这个时候可就闷声发大财了,一个年轻的单于——冒顿单于上位了。冒顿单于上位后,匈奴继续统一蓝色模块的部落,最终威胁到了东边的大兴安岭的绿色模块,也就是那个东胡,东胡挑衅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反杀,东胡硬生生的被拆成了“鲜卑”“乌桓”两个部落。不仅仅是东边,西边也不妙图 月氏乌孙和匈奴(那条青藏高原和蓝色模块中间的小蛮腰,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粉红色的雅利安人的乌孙,和一群同样居住在新疆和甘肃一带的“月氏”展开了撕B,月氏大败乌孙,乌孙没辙只能去找匈奴帮忙,匈奴肯定不是吃素的,最终把月氏从甘肃新疆直接赶到了帕米尔高原,这中间月氏融合了大量西域民族,这也就是所谓“大月氏”。匈奴这下可就发了横财了,不但河西走廊被控制了,乌孙这个雅利安游牧部落也成了自己的小弟,加上东边臣服的东胡,匈奴直接成了一个黄、白、通古斯混合的超级部落联盟,而南边刚刚接手千疮百孔的汉,被这样强大的匈奴羞辱的几乎没有了尊严。图
匈奴的触手控制了一部分粉色、蓝色、一部分黄色、一部分绿色,从一个小型部落成为了个实实在在的大型部落联盟。可是匈奴的命也不是很好,后来堪称BUG的汉武帝出现了,汉武帝早期就控制了南边的红色(百濮三苗)和天蓝色(百越)模块,所以就着手对付匈奴了,首先东边搞掉了朝鲜控制了乌桓,西边切断河西走廊控制了西域甚至最后打到了帕米尔高原西边的大宛,最后漠北决战,搞的“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人完成了逆袭,领土空前扩大,汉也彻底成为了一个民族的代名词。匈奴这么一搞,本来就不平衡的内部产生了大分裂,最终导致呼韩邪单于和哥哥郅支单于内讧,我们也知道昭君出塞也就是这个呼韩邪单于,所以这个时候匈奴的分裂也就不可避免了,呼韩邪的后人日逐王比归附汉朝进入内地(山西内蒙一带),这也就是南匈奴,而北边的蒲奴单于继续控制蓝色模块,这也就是北匈奴。南匈奴虽然有时候和汉人也有争执,但是终归还是成了汉人的马仔,没事就去打北匈奴,而当年被匈奴搞的挺惨的东胡鲜卑,也和北匈奴关系不怎么样,但是鲜卑的小伙伴乌桓,却逐渐成为汉朝附属,也就是说现在的局面是这么个情况,上图。图
北匈奴被汉、南匈奴、鲜卑的共同蹂躏下,最后远走粉色模块一路向西不知所终。而南匈奴这个时候慢慢的和汉人差别越来越小,等到三国时期曹操有暴打了一次依附袁绍的乌桓,乌桓和南匈奴基本上就成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这下鲜卑可就开心了,这群C系为主的东胡人,大量进入曾经的北匈奴故地,一个崭新的“匈奴”又诞生了,同时,以前毫无存在感的,一个东胡的分支,住在贝加尔湖的“丁零(又叫高车、铁勒)”也逐渐进入了蓝色模块。所以三国结束,虽然西晋统一,结果这群司马也是X了狗了,除了内斗什么都不会,不久北方就陷入了南匈奴贵族刘渊(看这名字就知道汉化的程度了)打头阵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当年属于匈奴控制的白种人羯族人,还有我们的同胞羌族人甚至还有前面说的丁零人都陆续进入我们的北方,而司马们以及汉族人跑到了曾经是百濮百越老家的江南,也就是所谓“东晋”。图
五胡十六国和东晋这个时候也是匈奴最后一次风光了,鲜卑在旁边看着北方战乱,自己最后却没有按照基本法的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鲜卑拓跋部干掉了鲜卑内部另外一个比较生猛的慕容部,统一了北方,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有着“孝文帝”“花木兰”的——北魏。而蓝色模块仍然有一群鲜卑的拓跋部少年,他们没有走上汉化进入中原的道路,而是继承了匈奴的衣钵,他们搞的同胞丁零(铁勒,以后就说铁勒了)一点生存空间都没有,只能往西跑,同时他们还压迫在阿尔泰山附近的一批匈奴的残部让他们成为打铁奴,最后直接控制了蓝色模块甚至更大,这也就是著名的——柔然。图 柔然可以说虽然柔然的老大是鲜卑拓跋,但是下层的人有大量匈奴残留的N系,还有本身东胡的C系,当然也有O系的汉人,所以说柔然的融合比匈奴要更彻底,而习性也有着很强的鲜卑游牧特性,也有万物有灵这种原始信仰。同样是拓跋鲜卑作为领导者的汉化国家北魏却一直都和柔然不怎么样,可以说这个时候血缘的关系远远比不上文化的巨大差距,所以这哥俩也是没事就打一仗,这才有了花木兰里所说的故事。不仅仅北魏和柔然不爽,同样作为东胡游牧民族的铁勒也很不爽,他们一直和压迫自己的柔然不和,最终大兵反抗柔然,结果铁勒这次却意外栽了跟头,那个被柔然奴役的“打铁奴”阿史那部落蚂蚁吞大象一样的战胜了铁勒。打铁奴的老大阿史那土门吞了铁勒之后,立刻变得消化不良,因为体量差距太大不说,铁勒的各个方面技术都要远远高于落后的他们,所以这群打铁奴很快被铁勒同化,全部说了铁勒的语言,并且文化也开始铁勒化,但是这个新部落却在老大阿史那土门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因为这群打铁奴叫自己的“母亲山”阿尔泰山——突厥山,所以这个新部落联盟的名字也就叫了——突厥。迅速成长起来的突厥,很快的完胜了柔然,成了第三次完成“游牧民族大一统”的角色,柔然被打散,柔然分成了两支,一部分向西逃亡粉色模块,最后直接到了欧洲。而剩下的柔然东支逃回了鲜卑的老家,最后因为内部不和还分裂成了两份——契丹、室韦。图
上面所讲的,突厥吞铁勒灭柔然,柔然残部回到东北分裂成契丹和室韦。但是突厥可没有柔然那么容易满足,仅仅蓝色模块的统一他们觉得太弱了,于是派出当年当年的铁勒部落令其西征,铁勒当年打突厥的时候水的很,结果这群人跑到了西边的粉色模块,这群“高贵的”雅利安人被铁勒打的亲娘都不认识了,很快就成了突厥汗国的一部份,这群印欧人逐渐被铁勒化也就是突厥化,全部说了东胡人的“突厥语(铁勒语)”,但是突厥汗国内部等级也很森严,他们觉得铁勒这种早期归附的黄种人样子的部落,是偏高贵的,这群人也被称为“蓝突厥”,而那群后来归附的雅利安人等乱七八糟的白种部落,全部被称为“黑突厥”,地位也是偏低的。图 突厥汗国,同时阿拉伯帝国也开始崛起,整个西方开始伊斯兰化,曾经叱咤风云的雅利安人就这样一半突厥化,一半伊斯兰化。由于突厥语中又称作部落为“乌古斯”,所以那群突厥化的白种人,又被称为“西乌古斯”。后来的突厥,就因为内部的混乱,加上隋朝的离间,和匈奴一样,只不过突厥分裂成了以阿尔泰山为界线的“东西突厥”,西突厥的主体主要是当时新加入的那群白种突厥人,而东边的突厥就是铁勒为主体的存在。一说这个铁勒,就比较喜闻乐见了,铁勒的内部,就有几个很有名的分支——葛逻禄、回纥、薛延陀。后来东西突厥全都被唐朝干掉,过程类似匈奴被灭又不一样,总之这里不多说了,但是灭掉的仅仅是突厥的老大阿史那,而西边的突厥化白人就彻底的回不去了,他们在突厥化的路上越来越远,这群突厥化的白种人很快的又被伊斯兰化,而曾经被控制的葛逻禄、回纥、薛延陀都独立了出来,这哥几个在蓝色模块相爱相杀,但是终究还是回纥最受唐的支持,还改了个汉名字,就是——“回鹘”。也就是“回旋轻如鹘”这种诗意的名字。图
粉色模块北部突厥化,而突厥本身却解体了,黄种人的回鹘控制蓝色模块,但是它的铁勒同胞葛逻禄和薛延陀也不可小觑。后来随着唐的衰落,这些民族也就逐渐摆脱了唐的控制,回鹘被北边的突厥残部“黠嘎斯”(现在的吉尔吉斯)打败,回鹘逐渐进入新疆地区,而蓝色模块又一次变为一盘散沙,前面说的血统复杂的游牧民族成了一个个小部落。回鹘去了新疆地区,可是新疆地区首先崛起的却是在这边经营多年的同胞葛逻禄人,葛逻禄人在这个位置已经变成了半黄半白的混血民族了,回鹘因为实力不足也只能依附葛逻禄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在喀喇汗王朝的回鹘人逐渐和葛逻禄人融合,这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维吾尔人的主要祖先了。图 帕米尔高原附近的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一方面自称“桃花石汗”依附中国,一方面和西边(粉色模块南部)的波斯萨曼王朝撕,撕来撕去他们发现波斯萨曼王朝的伊斯兰教非常适合统一战线,遂伊斯兰化,这也是我们的新疆地区第一次伊斯兰化,但是当时内部的回鹘人很多是拒绝伊斯兰教的,所以有很多回鹘人内迁,他们和没有进入喀喇汗王朝的回鹘人组成了现在的裕固族等(和维吾尔读音都一样),这群黄种人算是比较好的保留了回鹘人祖先的黄种原貌。而葛逻禄人就是现在乌兹别克族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在的维吾尔语也可以和乌兹别克语无障碍交流,甚至方言都算不上。好了就剩下最后一个民族了——蒙古族。讲了这么久西边的事情,其实东边的绿色模块也出现了问题,大家没有忘了当年那个被突厥打的灰飞烟灭的回到老家分裂成契丹和室韦的柔然吧,契丹快速的在现在的辽宁一带崛起,最后和宋也是没完没了的打。图 契丹建立的辽,就是那群曾经的柔然残部契丹从唐末期就开始不断崛起,等到耶律阿保机的时代基本就搞掉了内部很多不服的力量了,他们还有很浓重的母系氏族社会残留,所以首领和首领老婆权利都很大,而辽的皇后也几乎就是世袭的——回鹘的述律氏,当然了后来辽也是各种汉化,就比如述律氏就改成了萧氏。等到契丹被属于绿色模块的通古斯人——自称“女真”的靺鞨人干掉的时候,已经汉化的非常厉害了,辽灭亡后,贵族耶律大石逃亡到喀喇汗王朝,内部矛盾极其复杂的喀喇汗王朝被这伙逃兵摧枯拉朽,葛逻禄人的喀喇汗王朝灭亡,耶律大石建立——西辽,伊斯兰化中止,西域又一次在辽的带领下开始汉化。而通古斯人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就更有名了,金闪电般的灭亡了北宋,还控制了自己北边和契丹同宗的室韦,契丹和室韦都有传统东胡对“蓝”和“白”的特殊兴趣,这两个民族都有“白马青牛”“苍狼白鹿”这样的神奇传说。室韦这个时候早就趁着女真和辽一直在争斗,其中的蒙兀部落早就迁徙到了大兴安岭西边。这也就是——蒙兀室韦,估计大家也应该感觉到了,这个就是如雷贯耳的蒙古。图 女真的崛起,契丹的西辽称霸西域,室韦活在夹缝里,突厥的西乌古斯中“塞尔柱”部落(粉色模块)崛起建立塞尔柱帝国,曾经控制了衰落的阿拉伯人以及打得东罗马帝国名存实亡。而接下来就是蒙古的故事了,被金压迫的蒙古在蒙古高原的东突厥残部塔塔尔(鞑靼)部的背叛下越来越惨,随后就是铁木真带领蒙古部落一个一个的复仇,最后脱离金的控制,并且把当年蒙古高原那些铁勒(回鹘、薛延陀)的后人,如克烈部、乃蛮部等先后吞并,一盘散沙的蓝色模块又一次被统一。后来乃蛮部逃亡王子屈出律篡权西辽,铁木真吊打屈出律控制的西辽,随后就是刹不住车的成吉思汗的霸业了。曾经上面说的游牧民族、农业文明几乎全部被暴发户蒙古控制,汉人、西突厥人、波斯人(雅利安人)、女真人全部被蒙古征服,但是蒙古的核心仍然是蒙兀室韦而已,也就是他们自称的“尼伦部”的“黄金家族”。之后的瓦剌、北元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也无非是前面说的这些民族,彻底的融为了一个整体,被统治自己的部族赋予各式各样的名字,而真正的组成部分,却有自己的多样性和门道,也就是说现在无论是突厥、蒙古,内部都有各种各样的组成,也没有单纯意义上的突厥蒙古,民族本来就是在不断聚合和分离中发展的,所以说一旦被所谓“泛民族主义”控制了思想,那基本也就没什么未来了。以上,还是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专栏“祖先”——祖先 - 知乎专栏安利答案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最早是哪个民族在新疆生活? - 安森垚的回答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 安森垚的回答为何欧洲那么小土地上会有那么多语言(如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它们之间的区别相当于我国方言的区别吗? - 安森垚的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厥人现在是哪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