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刘胡兰》课文解析一课,刘胡兰高贵品质是什么?


来源:党报头条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请点击:一名家长急了:“请刘胡兰离孩子远一点”,这封老师的回信让中国家长沉默)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泽东主席给予革命烈士刘胡兰的最高赞誉。
  关于刘胡兰,大部分人的记忆都是从一段课文开始:
  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
  彼时还年幼的我们,因着刘胡兰的一身正气而热血沸腾,崇慕着她的坚毅果决,敬仰着她的英勇就义。
  那年,刘胡兰是个十五岁的女孩,是真的猛士,是民族英雄!
  那时的你我或许从未想过,时光荏苒,连英雄的功绩也可能蒙尘含羞,遭人唾弃……
  前段时间,有位小学生朗读课文《刘胡兰》的视频走红网络。
  视频中的小男孩在读到,“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他忍不住开始哭泣,连手都在颤抖。他的表现引起了班级同学的注意,但是这位小学生并没有停下来,依然还在用哭腔读。
  前两年,在某学校开展学习刘胡兰的专题活动时,就曾有家长激动反抗,明确表示不想小孩那么小参与“政治斗争”,家长的去信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老师的回信却又让所有人点赞鼓掌――少年强则国强,英雄在则正气在,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吧!

  家长给老师写了封信
  老师你好,不论是哪个领导人倡导别人学习刘胡兰,我都以常识和是非来理解发生在60年前这件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这些人让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参加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她们的村长。而后不久又被对方捉到同样残忍地把她的头铡了下来。
  从这里面我看不到有任何值得称赞的品质和任何值得坚守的理想。相反包括后来那些心智和谋略非凡的大人物对她的嘉奖和称赞都将是耻辱的记忆。我也同样是在这种斗争、仇恨教育中长大,所幸我最终挣脱。
  当女儿还是抱在怀中婴儿的时候,我就担心她的心灵被这个社会的阴暗所裹挟。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孩子是在一个原谅、包容和关爱等等散发着人类自然天性的环境中成长。当一个人的心里从小被种下了血腥、残忍和仇恨种子的时候,长大后精神扭曲的果子就会跟随他一辈子。
  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家长都不会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刘胡兰一样,在上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参与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就被一些大人教导着去杀人,而后又被别人残酷地杀害。
  所以想到我的孩子被教导去学刘胡兰,我心如刀绞。出于一个父亲的责任,我本能地想为孩子去抵挡可能对她心灵带来的戕害。望老师理解,以后这个活动请允许我们放弃。谢谢!

  老师的回信让家长沉默
  这位家长你好。很高兴能看到你的言论,这至少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而且很多人为之赞同,甚至进一步提出应该把刘胡兰王二小之类的“少年英雄”,都悉数请出课堂教育。我只想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每一个英雄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
  有人说,刘胡兰杀死的村霸,应该交给当地纪委或公安局;
  王二小带进包围圈的敌人,应该交给八路军的侦察员……
  你在信中也说,刘胡兰出现在“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得追逐嬉戏的时候”;
  可这,并不符合事实。
  当时山河破碎,并不是所有“同龄人”都有追逐嬉戏的幸运的;
  绝不会有“纪委”或“公安局”去帮你除恶霸,王二小也是被鬼子抓去带路的。
  我想你没有搞清楚到底是谁“让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参加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可能你认为孩子天然就应该是与政治隔绝的,应该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中。
  我们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谁也无法保证他们永远生活在和平年代。大家都想远离是非,远离暴力,远离政治,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离不开政治,也无法让战争之类的伤痛绝迹。有些人为的灾难,躲也躲不了……或者,你躲了,但是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邻居没有躲过去。
  你孩子这个年纪,不止需要童话,还需要英雄。
  她早已到了可以有偶像,会去欣赏、仰慕一些人的时候了。你觉得刘胡兰不该是她学习的英雄,不知道该会是谁家英雄,在填充着她的精神世界。这些英雄,真的都不关政治,不带血腥?是屠恶龙的王子,还是蜘蛛侠呢?
  学校从来不会把刘胡兰的英雄事迹,说得多么血腥,多么残忍,也从未播洒仇恨的种子。我想这些,都在你这成人的脑海中。你有这样的思维,大概跟最近“污化英雄”的社会环境有关。
  让孩子去认识自己民族的英雄,并没有什么过错。没听说过比利时会因为“撒尿男孩”年纪小,而去移除他的雕像。刘胡兰无疑是个英雄,让这么小的英雄牺牲了,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英雄,甚至要让孩子“远离”。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我想说,这是自私。英雄的挺身而出,往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大家,才能称其为英雄。你觉得孩子不应该去承受“英雄”的义务,这其实并没有错。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教育她学习英雄的“义”,你觉得这是对她心灵的“戕害”?你让她从小拒绝这样的教育,可有想过,实际生活中,如果没有面对邪恶,面对危险敢于站出来的勇气教育,那么这个人的发展必然是不健全的。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阳光普照,当狂风暴雨,疾雷闪电,冰雹台风来袭的时候,我们的后代必须有抵挡的勇气,义无反顾的迎击精神。
  如果孩子从小不能明白善恶是非,如果像你这个家长一样,永远就等着别人牺牲,自己坐享其成,那得到的命运必然就是:
  抗战初期的那种悲剧:日本人不费一枪就拿下了某城,几十万人被几十个土匪赶得到处乱跑。
  同样就像不久前刚刚发生的事情:昆明火车站,四、五个人把二百多人杀得伤亡惨重;
  某几个城市,街头小偷一声呐喊能导致几千人拼命奔逃。
  这样的例子不是唯一,也绝不是最后。
  贪生怕死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本能,没有人天生下来就勇敢的,天生就不怕死的。但是,如果因为害怕死亡,害怕血腥,那么当血腥和死亡来临的时候,就越没有求生的机会。
  生活中无数的伤亡惨重的重大事故,往往都是因为人们最怕死,不想死,或者根本就死不了,结果因为害怕,因为没有受到相应的抗挫力,结果就像温室里的花,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早早地凋谢了。
  最后说一句,你这样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但会毁了自己的孩子,而且错误的观念和态度,还将影响许多人。让孩子远离自己民族的英雄,这是可耻的!
  如果说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可悲的,那么肆意污蔑英雄的民族,更是可耻的!
  我们需要刘胡兰,需要她在是非面前的勇气,需要她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更需要她对天地正道的操守。
  2017年1月12日
  胡兰英勇就义的第71个年头
  纪念刘胡兰
  铭记那些不能遗忘的历史岁月!
2017-06-01 09:01人民日报编辑:晓凡  前些天,一段视频和一封回信刷爆了“朋友圈”。视频是课堂上一名小学生声情并茂朗读课文《刘胡兰》,读到动情处竟情不自禁哽咽落泪了,可能是表情略显夸张,令身边童心未泯的同学们大笑。那封“家长来信”里,有家长明确反对孩子学习刘胡兰,认为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学校不该在下一代心里埋下“血腥、残忍和仇恨种子”。视频和来信的关系不得而知,但引发的议论却值得思考:英雄主义教育真的“违背人性”吗?现在的少年儿童到底该不该学习刘胡兰?又该怎么学?  对此,网上一封“老师的回信”赢得了无数点赞。回信鲜明地指出,刘胡兰和王二小等少年英雄诞生于特定年代,没有“天真烂漫的追逐嬉戏”,只有山河破碎、血雨腥风,是被迫、无奈地卷入残酷的战争,想躲也躲不了,只能依靠抵挡的勇气去义无反顾地迎击。今天我们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曲直,不仅是为了祭奠英灵,更是为了传承精神,告诉他们童话与温室外边还有疾雷闪电、冰雹台风。这封义正辞严的回信告诉我们,不仅应该让少年儿童学习革命历史,并且要学好、学透,对当时的血腥、残忍也不应简单回避。  从根本上说,崇尚英雄是人性中天然的光芒。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给人间带来光明,却遭受老鹰啄食肝脏的无尽痛苦,被马克思称为“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大破匈奴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悲歌慷慨千秋血”的夏完淳,搏击暴风雪的草原小姐妹,在烈火中奋战献身的赖宁……一个个少年英雄的名字,从未远去。说到底,敬仰英雄既因为英雄的言行、品格超越常人,更是人们追随效仿、挣脱“小我”的愿景,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与人心向善并行不悖。  有人认为,和平年代有和平年代的偶像,孩子们的选择亦应更多元、更自主。事实上,志存高远、无私忘我、敢于牺牲等英雄的优秀品质穿越千载而历久弥新,无论何时、何地、何境,都是下一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当下的孩子们可以有更多元的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但拳拳爱国心、悠悠中华魂,必须要代代承继,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为捍卫正义而英勇斗争的品格永远不会过时。  那些辩称今天的孩子不应接触血腥和暴力的人可能已经忘记了,正是当年刘胡兰、王二小们的斗争、流血与牺牲,才让今天的孩子们远离了血腥、残忍和仇恨。“老师的回信”里有一张照片,一个中国婴孩被日本兵用刺刀高高挑起。另一张照片记录的是美军观察组成员在晋察冀边区地道躲避日军,同在地道里的八路军司令员爱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哭声暴露地道,堵嘴时抱得太紧,孩子不幸窒息。没有敌人的暴行,何来先烈的壮举?把历史的真相原原本本告诉孩子,教育他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乃是对英灵最好的告慰、对和平最好的捍卫。  正如那封“老师的回信”中所言:“让孩子远离自己民族的英雄,这是可耻的!”每一年的国际儿童节,庆祝的不止是童年的祝福与礼物、游戏与欢乐,还要纪念那千千万万舍弃自身幸福快乐的少年英雄们,要让孩子们在纪念碑前知晓“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去努力学习英雄人物、先进典型。当在家中讲述英烈风范时,孩子会坐下来昂首倾听,当“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歌曲唱起时,仍令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孩子们的星空定会更纯净,国家的未来定会更开阔。(周人杰)

2022-11-23 06:18
来源:
搞笑的哈皮哥发布于:山东省
小学教材又出问题!近日,江苏宿迁,一家长偶然翻看儿子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顿时气到胃疼!《刘胡兰》的课文他记得很清楚,明明当初敌人是拿100块大洋去收买她,而刘胡兰不为所动,但现在被改成100块钱!家长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扭曲,对英雄的不尊重!
据家长说,这本教材是苏教版的。因为之前的教材有问题,所以他也想想看看儿子的教材是否有问题。其中一篇刘胡兰的文章引起了他的兴趣,因为自己小时候课本里面也有这篇文章,那时候老师要求背诵,至今这位家长都还记得文章的内容!
而让家长无法接受的是,其中关键的一句,竟然被改了!自己是个80后,记得很清楚,当时的课文里写的是用100块大洋去收买刘胡兰,而不是“给你100块钱”的表述!于是家长觉得这很不妥当,把这事情发到了网上!
看到这件事情真的很令人愤怒!教科书教育的是国家未来,不容马虎,特别是历史先烈更不能出错!教育无小事儿!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大到令人恐惧!
别所危言耸听,这篇文章表达的中 心思想是刘胡兰视金 钱如粪土!因为当时的一百块银元算是一笔巨额财富,在当时完全可以“买房买车”过上好日子,可刘胡兰面对这么多钱不为所动,这种爱国品质值得我们学 习!
但是改成100块钱,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刘胡兰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怎么让孩子产生共鸣呢?
现在大家的家庭条件都好了,孩子过年收到的压岁钱都是几千,在他们眼里会觉得100块钱也不过如此,不要100块钱有什么了不起的吗?
甚至孩子读课文还觉得敌人可笑,只拿100块钱去收买刘胡兰,应该再给多点啊?换成自己也不同意啊?
所以,整个意思被扭曲了,你让孩子怎么对这段历史有一个真实的认知呢?这篇文章收入课本的意义还有吗?怎么让孩子学 习先烈的爱国精神呢?
对于此事,有网友说,记得我女儿有一次嘴里叨叨,给你一百块钱怎么滴?我说你嘀咕啥呢,她说我在背刘胡兰啊?我说你背错了啊,咋这么胡整呢?她说书上就这么写的!我打死都不信,说肯定是女儿记错了!我说咱俩打 赌你输了,给我100块,结果两人一起查书,我成功地输掉了100块钱!
也有网友说,我认为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篡改,篡改之后诱 惑就小多了!突出不了英雄不为金 钱所动的高 贵品质!
还有网友说,不用鸡蛋挑骨头,孩子不知道银元是什么,换成100元的单位只是让孩子容易理解!
我觉得,时代不同,货币的值价也不一样,错了就是一个时代!历史不容篡改,很多东西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不能随便更改。看似容易理解,实则改变了历史的原味!
教科书不应出现这么低级错误。尊重特定历史环境,不要肆意改动!这是对英雄的尊敬,也是对孩子教育的负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胡兰》课文解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