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系列酒有什么特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存世的诗篇有1500首,其中300首都是吟酒诗,说明杜甫也是爱酒之人。实际上,在杜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从14岁开始喝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酒都如影随形,一如他对自己酒史的概括“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甫与酒的一生少年时代的杜甫,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酒狂,14岁就开始喝酒,他在自传诗《壮游》中写道:“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杜甫出自奉儒守官家庭,年少时期的生活优渥,但后来科举落榜、仕途不顺,日子过得比较拮据。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重创,杜甫一家的生活境况也越发艰难。平日里喝酒,有时候连浊酒都买不起,除了好友接济外,杜甫还向邻居借酒喝,赊酒、欠下酒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到了暮年,杜甫的生活更加穷困潦倒,经常连饭都吃不上,甚至到了典当衣服来换酒喝的地步,但他对酒的嗜好却一点都没有改变。杜甫在《曲江二首》中写道:“朝回日日典青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也正是因为自身的经济条件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杜甫诗中出现的多是普通酒器,比如天然的葫芦,“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芦”,他在成都草堂的邻居们也是以葫芦作为酒器。在杜甫诗中,稍微好一点的酒器是金杯、金盏、玉杯、玉觞等,最为贵重的酒器应该是琥珀钟。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漂泊到湖南耒阳,贫病交加,当地县令素仰诗人大名,送来牛肉和酒,杜甫“饮过多,一夕而卒”。杜甫的一生,都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不仅是因为自身喜欢喝酒,同时也寄情于酒,通过酒缓解心中的愤懑、排遣心中的压抑。杜甫与川酒的情缘“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是杜甫在成都登楼时所作。数百年后,成都东门出产的一款美酒便以“锦江春”命名,就是现在的全兴大曲。在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原全兴曲酒1车间)发掘出刻有“锦江春”字样的青花瓷片,证明“锦江春”即为“全兴大曲”前身。杜甫与川酒的情缘不止于此。安史之乱后,杜甫几经辗转,举家逃离了动荡的中原地区来到了蜀中。在友人的帮助下,杜甫一家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他四川生活了长达八年之久,喝过四川很多地方的酒,对蜀酒更是赞誉有加。唐朝时期,蜀地的酿酒业十分兴盛,杜甫在诗中提到的蜀酒有郫筒酒、鹅黄酒、重碧、鞠米春、射洪春酒,甚至还有青城山道士乳酒。“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杜甫的这句诗说的就是郫筒酒,把酒放在竹筒内密封储存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因为四川多竹,通过竹筒贮酒,酒融入竹子的清香,喝的时候把竹子锯开,开封即饮。重碧酒是唐代戎州官府酿造的酒,戎州即今四川宜宾市。杜甫在《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中写道“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唐代重碧酒酿造的原料为四种,比今天的五粮液少了玉米一种,该酒的酿造工艺不断承传,经宋代的“荔枝绿”、明代的“杂粮酒”,发展成为今天家喻户晓的五粮液。乳酒是“青城四绝”之一,杜甫在《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中提到过,“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这种酒的主要原料是猕猴桃,酒色如碧玉,浓似乳汁。“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这是杜甫在1000多年前对蜀酒的最佳代言,同时说明杜甫对蜀酒的情有独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的诗特点和风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