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澳优奶粉全国排名第几是一家国 际化企业?


发布时间:2023-02-19 16:46:17编辑:访客归类:奶粉
澳优Ausnutria是中国品牌。Ausnutria澳优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总部位于长沙,工业园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米,包括10万级GMP生产车间、配套的仓库和办公大楼。公司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HACCP、GMP、诚信管理体系认证,并率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QS审查,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一家全球销售的国际化乳品公司,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拥有从自家牧场到自有工厂,从科学研发到临床验证,从自有品牌到全球销售的全球产业链,始终秉承以母爱精神守护每一滴奶,给生命更好开始的品牌理念,致力于为母婴提供高品质的营养健康食品。
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澳优」或「本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是领先的乳制品公司,生产设备主要设于荷兰。澳优于2009年10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票编号:1717),集团主要从事乳制品研发、奶源收集、加工、生产及包装乳制品等活动,并于中国、欧洲、北美、中东、俄罗斯及独立国家联合体及其他国家从事营销及销售活动。
澳优奶粉好吗?是款什么样的奶粉?
澳优奶粉好像有好多系列吧~我知道的有美纳多和能力的奶粉,但我现在给我儿子买的是美纳多,价格相对便宜些哦
澳优婴儿奶粉怎么样
我家用的是雅培,还是给孩子普遍一点的奶粉算了,安全一些
澳优奶粉好吗?
澳优都是澳大利亚原装进口的,品质绝对过硬。而且合格名单上也有澳优。就是价钱奢侈点啊,能喝澳优说明经济不错嘛 澳优的奶粉挺好!原装进口的奶粉,值得信赖! 因为进口产品通过海关检查,检查很严格的!质量肯定不错的!祝福你! 我家宝宝一直吃的是奥优能力多的。科普亲宝贝版权声明:以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公司奶粉国家中国理
简单方便的营养早餐?
一岁宝宝番茄煮鸡蛋怎么做?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22年,SONO CEO俱乐部发起了为期半年的食品饮料行业领导者调查,以问卷和访谈形式,探询了112位领导者们在企业经营上的思考。借由对话,我们得以了解企业家们的信心和忧虑,看见企业的历程和发心。我们相信,这个行业还有许多人物与故事值得“被看见”,CEO专访栏目也由此诞生。对话澳优董事长颜卫彬先生,我们看到了澳优成立19年以来的几个关键抉择。这些选择既是个性化的,也带有行业和时代的鲜明痕迹。正是这些决策塑造了今天的澳优,使其在乳业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在公开场合,颜卫彬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是,“以战略的确定性,战胜市场的不确定性”。这句话也被展示在澳优官网,作为“黄金十年”发展规划的注脚。澳优所执着的“确定性”,一是把握好累积下来的国际化、差异化优势,二是要对十年规划有定力、不偏移。澳优董事长颜卫彬;图片来源:澳优2015年,颜卫彬带领下的澳优公布了“黄金十年三步走”战略。当时,澳优面临2011年以来营收同比增速最低点(7.0%)以及管理层的调整。管理层结构优化后,颜卫彬带领澳优重新梳理公司文化、机制、业务,并提出“黄金十年”发展方向。2016年,澳优抓住了中国奶粉行业注册制的机遇,营收大幅增长30.3%,2017年增幅则达到43.2%,领导成效可谓立竿见影。2010-2021年澳优营业收入;图片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而现年56岁的颜卫彬,正带领19岁的澳优,直面内外部挑战,朝“黄金十年”战略的终点前进。一、走出长沙,走向“国际化”2003年,正在湖南大学攻读MBA的颜卫彬与其他合伙人一起创立了澳优。然而,长沙位居中国中部,缺乏奶源基础——公认的优质奶源带,一般集中在南北纬40°-50°区间的温带草原;在中国,位于这个坐标的是东北、西北和华北。在湖南大学求学期间,颜卫彬读的是工业外贸专业。毕业后,颜卫彬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海南工作多年,期间极大提升了其国际化视野。创办澳优后,颜卫彬将思路拓宽到“国际化”——依靠澳洲的乳源和生产能力。其后,澳优主打高端定位,完成了原始积累。许多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探索出海,但对澳优而言,成立至今,“国际化”思路和理念一直贯穿在品牌和公司运营中。2011年收购荷兰百年乳企海普诺凯时,澳优也打了漂亮的一仗。据《商学院》杂志报道,当时洽谈并购事宜的中国企业不止澳优一家。澳优当时成立仅8年,而海普诺凯成立于1897年,作为“后生”被“前辈”选中的重要原因,一是澳优以真诚、尊重的心态面对彼此的合作,二是并购谈判中企业家的软实力不容小觑——颜卫彬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能够将澳优的长期布局、合作前景、充分尊重的信念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然而,收购海普诺凯只是第一步,实现融合才是最难的。跨国并购领域著名的“七七定律”诠释了这一点:“70%的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其中又有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并购后,需要面对的课题也很多:从表层的沟通效率,到中间的管理体系,再到深层的信任问题,一旦处理不慎,就会处处“踩坑”。从结果来看,并购十余年以来,澳优与海普诺凯两者的融合可以视为一个成功的范例。海普诺凯的加入,对澳优的发展十分关键:从2012年开始,澳优几乎每年保持双位数增长。2011-2022年澳优并购历程;图片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卓有成效的“国际化”理念也渗透在澳优拓展全球版图的道路上。SONO CEO专访组:在海外市场,澳优如何进行业务拓展?颜卫彬:目前我们的国际业务以羊奶粉为主。首先,羊奶品类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这是一个大前提。过往,大家对羊奶研究较少,但是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公司做了大量教育、科普工作,如做合规研究、发表论文、通过美国的GIS认证,以及一系列推广等,消费者逐渐开始认知和接受它。以澳优北美公司为例,第一任总经理的故事比较有趣。他是个营养学博士,三个女儿都对牛奶过敏,只好自己在家配制羊奶粉。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后,他产生了购买的念头。后来,我们正要找当地合伙人,于是计划把他拉“入伙”,他也很高兴,觉得孩子的长期喝奶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因为他自身就是一个实例,在当地推广的时候可以主动现身说法,为品牌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实际上我们在每个地方找本地合伙人的时候,都有这样有意思的故事。SONO CEO专访组:澳优的产品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国际业务运营主要都是通过在当地建立团队吗?颜卫彬:目前我们在北美、俄罗斯、中东建立了公司。2019年底,我们在巴西也成立了公司,但不久就遇到了新冠疫情,最后不得不将公司卖给当地合作伙伴。毕竟不能在所有地方都建立自己的团队,我们的思路是在战略性的市场设立当地公司,并主管周边业务。SONO CEO专访组:当地团队本土化程度如何?颜卫彬:100%由当地人才构成。我两年多没有出国,但国外业务都在正常运营。前几年,我们的管理理念是:适度中心化、营运区块化、团队本地化,这样才能更好了解当地法规、文化,并融入当地销售体系。比如,我们的产品要在巴西出售,首先要通过巴西的配方注册;也遇到过名称上的限制,我们的品牌kabrita(佳贝艾特)在拉丁文中是“小羊羔”的意思,注册的时候被告知不能作为商标使用,所以最后不得不改名。在美国,由于羊奶不是正式的婴配原料,因此还要申请成为新原料,需要获得美国FDA 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一般认为安全指标)认证,再进行配方注册。另外,俄乌战争期间,我们提出希望向乌克兰捐助配方奶粉,但当地的红十字会却不同意,他们表示只接受学童奶粉,因为他们鼓励母乳喂养,不希望由于捐助的商品,间接鼓励大家喝配方奶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情况,如果都由我们长沙团队来管,根本推不起来。公司的文化根基里,必须有对消费者的深度认同,对出海地文化、法规的深度认同,以及对当地团队的充分信任。如果不信任、不授权,不如不去。二、拓荒羊奶,打出“差异化”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创中国乳业,澳优是产品未检出三聚氰胺的乳企之一。但直到2022年,食品安全问题仍在反复刺痛消费者。颜卫彬曾对湖南大学校友会分享:“康德说对‘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赞叹而敬畏,我们的发展也需要遵循良好的道德法则。”2008年的信任危机给许多企业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澳优却在其中收获了“正直”的红利。2009年,澳优在港交所上市。此后,有了资金的澳优开始在产业链上大展拳脚:2011年,澳优认购荷兰海普诺凯集团51%的股份,使奶源和羊奶粉技术有了新的加持。同年,澳优在中国市场推出第一款以“佳贝艾特”为品牌的羊奶粉,正式开始“牛羊并举”。乳业市场巨头盘踞,早早入局羊奶粉,是一个关键抉择——如今澳优在这个激烈的市场中拥有了自己的“山头”。连续4年,佳贝艾特在中国进口婴幼童羊奶粉市场中,销售份额超过60%,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业务。佳贝艾特产品矩阵;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澳优SONO CEO专访组:澳优是如何把羊奶品类做起来的?颜卫彬:我们看这个产业发展里的瓶颈是什么:消费者认知作为一大前提,目前算是解决了;第二大瓶颈,则是在供应链。供应链要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做起来是很艰苦的。刚开始做的时候,就发现羊奶不够;规模不及预期,就难以实现盈利。实际上澳优这些年为了在行业里成为领先者,不得不做很多拓荒者的工作。我们原本有个规模比较小的子公司——HGM(Holland Goat Milk,荷兰羊奶公司),但远远不够;后来又收购了Farmel和Sanimel两家公司,才得以解决原奶供应的问题。不仅是奶源稀缺,乳清蛋白也不够,于是我们和奶酪公司Amalthea又合资成立了一家乳清粉公司。另外,因为美国有各种认证,所以还得自己做大量科研。以前每样事情都得自己来做,非常辛苦。从0到1的问题逐渐解决后,我们近几年的市场反馈还不错,去年我收到了尼尔森的数据,我们在进口羊奶粉的市占率是68%,还是挺高的。国内一些羊奶粉公司的原料也来自澳优,我们也一直为其他羊奶公司进行支持和赋能。我觉得整个产业靠一家公司是推不动的,得大家一起来做。过去一些国际大公司来问我这件事能不能做,我都是鼓励他们,这个事业刚刚开始,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时候进入可能是好时机,也不必经历从0到1的辛苦。澳优管理团队;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澳优进入从1逐步走向100的阶段,我们的生意面对的是另外一层障碍。要做的事,一是以更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那么就要改善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二是这个生意必须变得有利可图,让经销商、合作伙伴受益,那么生意规模需要扩大,也就是增收。要销售规模扩大,就必须扩大市场网络。中国有15万家母婴店,我们只进了3万家,意味着有十几万家还不是我们的朋友,就要多去交朋友。但是供应给3万家,并且要确保大家在每个区域里有相对的独家权,我们只有2个品项是不够的,必须继续拓展。所以,下游销售网络的扩大也依赖上游供应能力的增加,它是一个闭环。SONO CEO专访组:从0到1,再从1到100的过程,无论竞争者还是合作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赛道中。您会担忧竞争变得激烈吗?颜卫彬:我们是羊奶的拥戴者,也是推动者。我们对这个产业有一种非常强的信心,也有非常强的使命感,希望更多人享受到羊奶的益处。我认为,竞争其实不是存在于澳优和其他羊奶公司之间,而是在羊奶和牛奶,或者乳制品与其他食品之间。因此,首先是中国人喝奶的兴趣和“肚子容量”能够提升。其次,在奶的消费量里,希望羊奶的水平提升更多。现在羊奶和牛奶还差距太远,羊奶作为相对新兴的产业,是比较可怜的,供应量少,成本就高。如果更多人加入这个赛道,整个产业的生态圈会更加高效、经济。所以一开始是使命感,后来也延伸到生意感。SONO CEO专访组:除了奶粉,澳优其它形态的羊奶产品比较少,您有这方面的产品规划吗?颜卫彬:实际上,我们有一整个产业的布局,完整的产品价值链已经构建出来了。除了产品开发,我们也在进行深度研究,其中一个发现是用羊奶酪蛋白肽做的产品,有助于降低血压、尿酸,可以成为一种功能食品。但在国内,还是先把奶粉做好。如果把所有可能性都推出来,消费者的选项过多;我也没研究明白可以怎么做,所以一步一步来。现在婴配没到100亿,不算做好;延伸太多,组织能力兼顾不了。疫情之下,有的工作又不那么容易,所以当下重点还是在最主要的业务上。但长远来看,羊奶团队的使命始终是“将羊奶进行到底”。澳优牧场;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澳优SONO CEO专访组:您在领导者问卷(注:指SONO CEO俱乐部发放的2022年领导者调查问卷)中提到,澳优的品牌核心价值是“可靠”,品牌差异化体现在“新型组织”上。如何理解?颜卫彬:我觉得品牌的立足点还是在“可靠”,这也是我们公司理念里的核心部分。营养品,可靠是第一要务。2008年的三聚氰胺风波,我们没有受到影响,也是因为质量控制始终占据第一位。要说差异化,羊奶粉确实有一定的产品差异化,但我们不是国内唯一一家羊奶粉公司;或者看高端牛奶粉,我们的海普诺凯1897发展很快,已经成为走得比较前的品牌了。同样在这些品类里,一些公司历史更长、供应链能力更强,为什么没做起来?核心的一点是,我们从成立开始,整个组织就是一个新型组织,从文化上与其他公司不一样。很多公司比较传统,我们还是比较活泼、比较民主、崇尚创新。像我是公司创始人,但我把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不是定位为公司老板。很多人说,你这个创始人怎么一点点股份还干那么起劲,还有这么强的公司掌控能力?我们就是合伙人制度,一帮合伙人一起来打造这个组织。“组织结构任务化”是我们调动组织活力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很多事情并不需要用传统的金字塔型或者矩阵型的架构,而是可以通过项目团队推动。任务型组织是打破职级的。它以任务为先导,充分发现人才,让最有能力的人牵头。三、从婴配粉到全面营养的“黄金十年”2017-2021年,我国出生率连续5年下滑,对母婴行业的挑战尤其明显。尼尔森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婴配粉行业在中国的销售额水平同比下降4%;而在2020年与2021年,这一数据分别为增长4.4%和2.2%。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婴配粉行业首次步入负增长。而在2015年,颜卫彬即提出“黄金十年”规划。长期而言,澳优不仅要延续婴配粉的优势,还要在营养品、营养健康服务上寻求新的机遇。横向上,澳优分阶段拓展品类布局,但只聚焦在少数品类:羊奶粉、牛奶粉、营养品、益生菌。纵深上,相比关注市场动向,澳优更多依赖研究的应用转化,并深耕基础科研。澳优黄金十年发展规划;图片来源:澳优官网SONO CEO专访组:澳优的战略方向是向营养公司转变,可以看作是从生命早期营养转变到全生命周期的营养,所以布局上需要更丰富的、通过研发推动的产品创新。颜卫彬:澳优的目标是,营养让生命更美好,那么不能只让孩子的生命更美好,也要考虑成年人;不能只让健康人的生命更美好,也要考虑有疾病的人、亚健康的人;不能只让中国人因为营养更美好,而是让全球因为营养更美好。整个发展是顺着这样的逻辑往前走,这也是我们“黄金十年”计划里的核心。除了刚刚提到的营养,还有些人需要个性化的营养。有人吃肥肉不长胖,有人喝开水也长胖;有人喝酒没事,有人恰恰相反。这是基因决定的。所以,个性化的营养实质上是深度理解生命。因此我们有基于基因芯片的个性化营养解决方案,这是根据医学上的多年积累,以及大数据建模和生命技术共同构成的营养闭环。我们另外一个项目是关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肠道微生态会受到不同饮食习惯、生理状况的影响,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态并进行干预,就能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它对整个生命都有帮助,这件事总是令我们非常兴奋。我们整个团队为什么总是这么有激情,投入这么多热爱,就是因为深度理解了生命的奥妙所在,看见营养能让大家的生命变得更美好。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有这么多人愿意加入我们,愿意与我们合作。SONO CEO专访组:去年,澳优旗下锦旗生物的MP108益生菌菌株获批成为新食品原料,它是罕见的中国本土研发的婴幼儿益生菌菌株。澳优对益生菌在产品中的应用是如何规划的?颜卫彬:MP108是一个挺大的科研突破。在益生菌的应用研究上,我们做得也还可以。我们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包括中南大学等高校都有合作。可能你们有点疑惑,中南大学在矿产方面的科研能力比较突出,但跟益生菌有什么关系?其实是因为,我们会到尾矿里去找一些特殊的、耐强酸强碱的菌种,它们未来可能对环保、对农业微生物有帮助。这种科研从思路的广度和深度,也还是很有特点。益生菌作为原料,最后是要服务于产品的,益生菌也是澳优营养品战略下、原料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前几年并购了Nutrition Care,它是澳洲的专业保健品公司。并购之前,它在澳洲只做药师、营养师渠道这类专业渠道,我当时决定并购这间公司,也是看中了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及通过5000多个药师和营养师构建出来的信任网络。并购以后,我们以它为基础,在国内逐渐推出不少产品。比如养胃粉,目前只通过跨境渠道售卖,但单品已经过亿了。近几年,保健品想拿到蓝帽子极其困难,所以我们有很多欧洲的产品,现在还不能在线下销售,只能通过线上。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让品牌建设、产品开发,以及服务网络构建这些方面先行,也将供应链逐渐从澳洲转移到国内。2020年下半年开始,包括新的养胃系列产品在内,一些产品已经开始在国内生产。Nutrition Care部分产品;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澳优SONO CEO专访组:研发团队在澳优的角色是怎样的?颜卫彬:我们其实更多依赖于内部研究的应用转化。如果主要依赖市场动向的话,可能不会在研发上有这么多投入。澳优有科研委员会,由董事会成员、营销团队以及研究院的班子组成。大的科研决策都由科研委员会推动,确保公司战略、市场需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洞察,能得到有效衔接。由公司科研引领公司战略,才能避免使公司成为一个概念型企业,而是成为一个由科学推动的企业。比如,我们不会认为今天减肥很火就往减肥里跑,明天美容好就往美容里跑。我们会问的是,消费者在营养上还有哪些痛点?我们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如何做这件事情?我们的产品,有在售的一代、认证中的一代、研发中的一代、储备中的一代、构思中的一代。我们不是一个追逐潮流的公司,而是一个在潮流之下的公司。如果有潮推动我们走,挺好;没有潮,我们也继续往前走。澳优食品与营养研究院;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澳优四、结语坚定拓宽业务布局中的澳优,选择了一条重研发、投入大的路径;但除了步子稳,也要 “走得快”,在 “强者恒强”的中国乳业市场,澳优看到了“强强联合”的前景——2021年,伊利战略入股澳优。“伊利是乳业的领先企业,在科研、供应链、质量控制水平、营运、数字化团队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的功力。澳优在羊奶粉、高端牛奶、营养品、益生菌、个性化营养服务等方面,有非常清晰的优势。这种情况下,我们两家公司走到一起,能够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很多合作就可以做到1+1>2了。”巧合的是,潘刚于2002年升任伊利集团董事、总裁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颜卫彬于2003年创立澳优,两人同为极富企业家精神的乳业领袖,以一号位身份见证了近20年来乳品行业的沉浮。企业间的投资并购,不止于公司战略及财务,也关乎组织与文化。伊利与澳优的联合,不仅战略上极具互补价值,管理层也同为坚持长期主义的领导者。2022年,外部环境因素叠加澳优的渠道策略调整,令业绩挑战也显示在澳优半年报中。“逆势增长”是极具挑战的课题,但跨越风浪才能构筑“好生意”。颜卫彬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压力与不安。在澳优内部公开信中,他坦陈了自己的想法:“尽管现在全球人都处于焦虑之中,但我们仍应感到非常幸运,并相信我们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在商业环境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对企业而言,唯一可控的事情是,在种种限制下仍然不遗余力、有所作为。19年历程中,澳优以独到的战略眼光,数次抓住行业机遇,塑造自身优势;“黄金十年”规划也描绘了澳优持久而清晰的前行路径。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中写道: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稳如磐石,不会随着时代的风潮改变;稳固核心理念之余,它们也展现出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而此刻,这样的品质在澳优身上得以体现。本文为FBIF食品饮料创新原创,作者:Ari,转载请联系出处。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4-01-08 16:10:44
还是乔丹最具代表性下面说洋奶粉 网上了解到的 内容是转的1、澳优澳优,最先被大众接受的假洋鬼子,这个中国人都知道。它是原来湖南南山的一批管理人员出来自创的一个品牌,主要是通过澳大利亚的一家原料贴牌公司TATURA来生产,也有部分是以配方粉的形式运回长沙分装的。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在华销售产品中,“A选、金装优选”品牌产品为进口奶源,奶源分布在澳洲、法国、荷兰等地,地域跨度相当大,最终汇聚到中国湖南长沙分装,供给中国市场,没有任何海外销售背景。2、多美滋多美滋虽然标榜属于法国达能集团,所用设备分别从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挪威等国进口,但生产线位于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这个品牌很有意思,1993年,由丹麦宝隆洋行投资在上海建设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建立以本地奶源为主要原料的奶粉生产基地,生产名为多美滋的奶粉,号称丹麦品牌,其实只是丹麦的品牌,并非丹麦进口的产品。2006年又变成了荷兰品牌,到了2007年,纳入达能麾下,又成了法国品牌。说是世界品牌,可是在美国、丹麦、荷兰、法国都没有多美滋的产品,原来,这样所谓的进口品牌竟然也是个披着洋外衣的假洋鬼子。3、雅培菁智笔者出于职业习惯,在雅培丹麦官网abbott。dk上也进行了一番查找,结果没有发现叫有机奶粉的任何痕迹,原因不详。雅培是国际大品牌,但是也瞄准了中国特 供,而且来势凶猛,广告满天飞。而类似雅培淘金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不在少数。4、德露滋CREMILK,德露滋,德国原装制造,奶源来自德国北部的天然生态牧场。CREMILK作为牛奶干燥工厂成立于1918年,距今不足百年,后来一直以来以生产速溶咖啡和速溶卡布奇诺为主。下图是在德露滋德国官网上的截图,翻译出来就是“2011年开始,标注VIBALEN商标的德露滋婴儿配方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供给中国市场”,在德露滋的德国官网上看不到德文包装的配方奶粉。看来又是一个中国制造的假洋鬼子!!5、纽瑞滋“纽瑞滋”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原料采用新西兰本土奶源、生产加工和封罐包装均在新西兰本土完成。相关媒体报道称,“纽瑞滋”产品曾在奶罐上只留了固定信箱,没有标明生产地址,此外,在产品产地新西兰本土市场也未发现纽瑞滋产品销售,因此质疑纽瑞滋品牌为国内生产的假洋品牌。上海纽瑞滋乳品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鄢志勇对此解释称,纽瑞滋控股有限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旗下子公司新西兰纽瑞滋公司在新西兰注册,主要负责奶粉配方的研发和品控,上海纽瑞滋乳品有限公司则主要负责产品销售。他表示,消费者没在新西兰当地看到产品是因为该品牌配方主要针对中国宝宝配置,目前只针对中国市场。6、智灵通智灵通·天源婴幼儿配方奶粉由瑞士原装进口,智灵通是和记黄埔集团旗下和黄健宝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品牌,天源(Earth’s Best),是美国婴幼儿有机食品品牌,智灵通·天源婴幼儿配方奶粉由智灵通品牌联合天源打造而成,并且选定瑞士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专门为中国宝宝生产奶粉,在瑞士及美国均无销售。7、贝贝颂始于1971年的Krüger集团,旗下拥有Wilhelm Reuss;Ludwig Schokolade;Lactoland和Elb-Milch四大子公司。EIb-Milch成立于1948年,位于德国中部的施滕达尔,1991年,Elb-Milch加入Krüger集团。东德时期主要生产经营贝贝颂(Babysan)品牌奶粉。1990年两德正式统一之后,虽然工厂还存在,但市面上就没看到贝贝颂品牌的奶粉。在Krüger集团官网上,我们看到的是巧克力饮料、茶饮料以及咖啡,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但并没有看到贝贝颂的产品。至少可以肯定,国内卖的产品不是从德国进口的,但不能排除德方将配方用于国内的生产。至于德国为什么停止生产,无从知晓。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德露滋和贝贝颂在武汉及周边市场销售火爆。8、合生元    假洋鬼子,早在07年就被“315”曝光过,还和“315投诉网”打了一场官司,当然是合生元输了,被迫将原来的商标“BIOSTIME法国合生元”,改为“BIOSTIME合生元”,法国两字已被去掉,广告当中也不敢直接讲是法国的品牌了。不过当时他们还没做奶粉,大家关注的不多。后来他们也学聪明了,在法国找了一家Lallemand为合生元代工生产菌种,进来在合生元广州的工厂进行分装,不过就算是在法国,也从来没有合生元这个品牌和产品在销售的,只是骗中国人的而已。其奶粉更是离谱,在法国找了家叫Laiterie de Montaigu的厂家代为加工生产,成本应该就是在60-70元吧,居然卖到400-500元,主要是利润太高了,店里卖一罐能赚150元左右,相当于卖10罐美赞臣之类的大品牌的利润,店员会拼命帮忙介绍给客人。老板是海南人,原来是做化工原料的,和法国一点关系也扯不上边,却天天在喊法国合生元,真是可笑;而且居然还有很多消费者让自己的小孩去吃他们500元一罐的奶粉,更是无知和可悲。不过也是这样的一个骗子,却是中国奶粉行业中最赚钱的公司。9、施恩  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骗子公司,奶粉行业最大的假洋鬼子,业内人从来都是将它当笑话讲的。雅士利换了一个名字在广州分装的高价产品,奶源来自雅士利山西的一个奶粉基地。因为和雅士利一样的配方、原料,却披个美国的品牌外衣来骗钱,前几年靠大量的广告成名,后来在三聚氰胺中出事和假洋鬼子身份被曝光后,差不多倒闭了,但雅士利不差钱,还在硬撑着。这种企业的出现,是中国人盲目迷信外国品牌的产物,也是中国无知的消费者的悲哀,和施恩一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假洋鬼子,在奶粉行业中还有好几个品牌,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多上网查查,看看他们企业的真正背景和在国外尤其是在原产国的经营状况和口碑。10、 旭贝尔  这家PBM营养品公司主要是靠卖原料粉和代工为主的,国内的假洋鬼子施恩的所谓的美国原装进口产品就是他们代工生产,这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主要是销售原料粉和为别人代工的。在2005年,惠氏全面退出美国、加拿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时,PMB收购了惠氏在美国Georgia的工厂,这只是当年收购了惠氏淘汰的老厂才有的企业,没有强大的研究实力,也是三聚氰胺后才进入的中国市场,主要是大包给妇婴店销售,店面利润较高,不过销量也很小。11、迈高/MG  迈高和恒天然类似,是澳大利亚的主要乳制品供应商,主要销售的产品是全脂、脱脂奶粉和乳清粉等原料,同时也是主要的代工公司,前期的澳优等品牌是它代为生产的。近年在青岛设厂,开始独立经营中国市场,但迈高品牌是专为中国而开发的,在澳洲本土并没有销售,而由于其本身是原料供应商,其在中国的老总也是原来青岛外经贸局的官员,营销很落后,都是大包给经销商来操作的,不过利润很高,部分区域做得还不错。12、荷兰美智宝  号称始建于1894年荷兰公司旗下主打品牌的美智宝(Mercebio)奶粉,当地主流渠道均未见过该品牌产品,一直以“荷兰美智宝”品牌出现的美智宝奶粉,实际上只在中国有售。在婴儿奶粉行业,此前已经有施恩奶粉、澳优奶粉等只在国内有售的产品,因为冒充假洋品牌而被曝光。美智宝奶粉被网友认为是婴儿奶粉中的又一个山寨洋品牌。13、澳大利亚纽贝滋:  现在打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品牌的牌子实在太多了,在中国就有几十个,可是在人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真的就只有几个奶粉品牌,只能说中国人在“造假”这一方面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想象力呀!14、法国贝登  连合生元奶粉在法国都没有看见,更别说贝登了,只不过真是包装比较好看一点,生产产地是在福建一个厂吧!15、育英博士  听说是美国进口的,可在美国市场上连个影子,更何况根本就没有美国FDA认证的,还分牛奶粉和羊奶粉,也只有国产奶粉才会想出这个招数,不过那个包装看起来确实挺好看的,也难怪有些家长会给骗了呀! 而且,有个朋友的朋友在那里呆过,听说出厂价才二十几块钱,,不会真的是拿一些低廉的奶粉加一点东西在卖吧!16、新怡奶粉——最昧心的假洋鬼子奶粉  “新怡奶粉”英文名叫“Newfresh”,在新西兰超市里根本就见不到。百立乐  日前关于培芝·百立乐奶粉上市的新闻炒的沸沸扬扬,瑞士百年精工的噱头,新西兰纯正奶源的炒作,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在奶粉界假洋鬼子层出不穷的今天,实在让人怀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优奶粉全国排名第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