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转运中心如何选择合适的快递分拣设备备?

文章转自
物流桃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顺丰、京东物流、四通一达为代表的国内快递企业发展迅速,其中大部分企业也都已经上市融资,以不断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将主要介绍快递企业基础设施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分拣中心内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各位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展示分拣中心的主要设备。1.
输送设备:输送设备为分拣中心内使用范围最广泛、最重要的分拣设备,没有之一!下面将主要介绍3种输送设备,即皮带输送机、滑槽和伸缩皮带机。1.1
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是所有分拣中心都在使用的设备,虽然其看起来结构较为简单,但作者认为能把皮带输送机做好的国内设备厂商却屈指可数。皮带机不仅要完成输送功能同时也要完成分拣功能,分拣矩阵是对这两种功能相结合最好的诠释。分拣矩阵的发展经历了从一维到二维、从二维到三维的2个阶段,一维矩阵即由平面皮带机所组成的分拣方案,通过同一平面的皮带机相互拉包实现路向分拣,此种方案在国内一些中小型分拣中心内仍在使用;二维矩阵即由上下两层皮带机所组成的分拣方案,通过上层皮带机经直滑槽拉至下层皮带机实现路向分拣,此种方案在国内的分拣中心应用较为广泛;三维矩阵即由三层皮带机所组成的分拣方案,通过上层皮带机经直滑槽和螺旋滑槽拉至中、下层皮带机实现路向分拣,此种方案在国内分拣中心应用也较为广泛。作者认为分拣矩阵的演化的两个原因是场地面积和人效,矩阵从一维升至三维,使设备布局从平面变成立体,大大节约了设备占地面积,所以目前三维矩阵的应用越来越多;矩阵从一维升至二维、三维,人员分拣的路向由一个变成2个、4个,在一定货量情况下,人效会有明显提升。然而矩阵从平面变成立体的缺点是会增加货物的破损率,所以如何既能发挥立体矩阵的优势又能避免货物的破损将是行业内后续重点解决的问题。图1
分拣矩阵说回皮带输送机本身不得不提作者任职某黑标快递公司时负责的标准化皮带机项目,即由该公司出标准化输送机的图纸,所有供应商按此图纸生产加工为其供货,此举的直接好处是统一了该公司输送机的标准以及统一了全网输送机的备品备件,但是现在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作者当时的预期。由于某黑标快递公司的供应商较多,且这些设备供应商在给其供货时也会给通达系以及菜鸟系物流公司供货,设备供应商为了其自身生产制造的标准化,直接按照某黑标快递公司的图纸生产或者微调一下图纸即供货给通达系和菜鸟系物流公司,导致作者所做的输送机企业标准一不小心成为了行业标准。其实作者当时做此项目时时间较紧,皮带输送机外观还不完美,结构设计也还可以再优化;不过现在看来,如果对外观、结构设计要求较高,增加了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可能也就不会成为行业里都在用的皮带输送机了。1.2
滑槽:滑槽一般布置在输送设备之间,所以把滑槽也放在输送设备部分来讨论。滑槽看起来比输送机还要简单,但实际上滑槽是所有物流设备结构设计方面最难的!国内能做好滑槽的供应商更是寥寥无几。滑槽主要分为直滑槽和螺旋滑槽两种,直滑槽较为简单,不在这里赘述;螺旋滑槽主要用在输送机之间的连接和分拣机下货口,根据输送设备的布局以及分拣机的标高,螺旋滑槽的样式也多种多样,但目的都是相同的,即要使货物平稳顺畅的下滑;以滑槽材质来分类的话,滑槽分为水泥滑槽、钢丝滑槽、玻璃钢滑槽、不锈钢滑槽和碳钢滑槽,其中水泥滑槽和钢丝滑槽由于美观性以及工艺复杂性等原因已基本被淘汰;不锈钢滑槽也仅仅会用在中东土豪的行李分拣系统中,一般快递企业是用不起的;目前主流应用的滑槽是碳钢滑槽;玻璃钢滑槽由于环保问题和耐冲击性较差等原因在近10余年间也鲜有应用,但是近一两年在国内在某快递公司却有较多的应用,据深圳某生产该玻璃钢滑槽的厂家讲现在玻璃钢滑槽的生产工艺较之前已有革新,环保和强度问题都已经解决,作者认为如果真如该生产厂家所述,加上玻璃钢滑槽一体化成型、质量容易保障的优点,玻璃钢滑槽后续可能也会成为主流滑槽。在这里提下扬州的戴总,他对作者的说法是要想找到好的滑槽,记住一定要找穿破衣服的扬州老戴,不是扬州老戴,是穿破衣服的扬州老戴;戴总从业30余年、经验非常丰富,现场滑槽有问题,戴总拿一把榔头敲一敲就能解决,只是戴总的工厂规模较小,没有批量化和规模化,所以公司未能有大的发展。图2
螺旋滑槽1.3
伸缩皮带机:伸缩皮带机一直都是分拣中心必不可少的装卸车设备,其结构相对于皮带输送机会复杂一些,但是近些年伸缩机的技术上并未有大的革新,所以在此我们不讲伸缩机本身、只是借伸缩皮带机讲下卸车的问题。图3 伸缩皮带机目前分拣中心的设计思路是伸缩皮带机卸货后连接后面的人工操作矩阵或者自动矩阵或者自动分拣机,所以卸货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操作,对于自动矩阵或者自动分拣机供件台而言所接收包裹数量的设计值是固定的,当卸车包裹量较多时,自动化设备必然无法处理,就算是柔性最好的人工操作矩阵,伸缩皮带机端卸货速度较快,后续分拣人员也是没有办法处理的,所以有的快递公司会在伸缩皮带机上画上线,每两条线内只能放1-2件包裹,以控制卸货速度。但是实际运营的情况却很难与规划人员的思路相一致。因为场地运营在时效压迫的下很难慢悠悠的卸货,通常情况下场地运营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卸车,以满足时效要求。在卸车的这个环节,需要快递公司的场地规划人员与网络规划以及场地运营三方通力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方面通达系的一些场地做的非常不错,其为了实现后续操作的自动化(见下图),严控卸车速度,达到了提升人效,节省成本的目的。图4 摆臂自动化矩阵分拣中心后续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人机结合的自动化矩阵,在非峰值期可采用自动化操作,在班次操作高峰期可关闭自动化,通过人员来实现分拣,当然这需要综合评估两种操作的时长以及相应的人力成本来决策。在上文中提到了近些年伸缩机技术未能有大的革新,作者认为伸缩机革新的方向一定是在自动化/半自动化卸车,希望国内各大物流集成商可以再此领域重点研发。2. 自动分拣设备: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目前各快递公司都在不断探索并且大力推广使用自动分拣设备。下面将主要介绍五种自动分拣设备,即交叉带分拣机、滑靴分拣机、直线皮带分拣机、分拣机器人和模组带分拣机。2.1
交叉带分拣机(环形):提到快递包裹自动化分拣,没有办法不提交叉带分拣机,因为这是一款为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自动化分拣设备,甚至一度成为了快递分拣领域“自动化”的代名词。以作者的从业经历看3 、4年前交叉带分拣机还是一款很高、大、上的设备,现在却已经泯然众人矣;如果哪个物流设备厂商没有交叉带分拣机这款产品,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作者认为国内交叉带分拣机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快递企业的需求:国内最早应用交叉带分拣机的快递企业是邮政系统,并且购买了Crisplant 以及Cinetic等进口品牌分拣机,且使用时间最长的设备已超过了10余年,只是邮政系统宣传较少,不被大众所了解;民营企业中顺丰是最先使用交叉带分拣机的,其在2011年便投入了第一套交叉带分拣机,并在随后几年持续不断投入,在顺丰的引领下 ,京东、四通一达等企业也开始批量投入,只是顺丰、京东投入的大部分是进口设备,四通一达投入的全是国产设备。快递企业的对于自动化分拣模式的认可,尤其是四通一达低成本的需求催生了市场的热度,所以有大批量的国内物流设备厂商投入到了自动化分拣设备生产制造中。邮政系企业的贡献:大部分国内物流设备厂商的技术基本都来自邮政系企业,其中以上海邮通、上海邮三所及这两家企业的关联公司出来的技术人员最多,有的厂商就算是没有这几家的技术人员也会有份上海邮通分拣机的图纸;而且这个行业还迅速形成了产业链,据了解在苏州有一家只做分拣机小车的企业正在给国内70%-80%的分拣机厂商供货,据说年销售分拣机小车近3万台。所以随着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涌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不是这个行业的企业也都毅然决然的冲了进来,导致了国内分拣机性能良莠不齐。在这里提一下某黑标快递企业对于国内分拣机品质提升的作用,由于该公司早期投入的分拣机都是进口分拣机,在与国外厂商技术沟通以及实际运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该公司在使用国内厂商分拣机时,把进口厂商很多好的功能以及技术标准压给了国内厂商,并且原来该快递公司有一个测试验收分拣机的专业团队,会对于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严格的测试,进而逼着国内厂商提升了自身产品性能和功能。所以目前来看,某几个国内分拣机的产品品质会相对较优。图5 交叉带分拣机下面该说点客观的东西了。交叉带分拣机(环形)的定义:利用直线电机或摩擦轮等动力驱动首尾相接的小车队列沿着环形轨道高速运动,每辆小车载有由独立动力驱动的输送带可与小车运行方向垂直运动,贴有条码单的货件经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导入台导入分拣机小车,经由自动识别系统定位目的地后,小车皮带转动卸载货物实现货物分拣。交叉带分拣机之所以被各大快递公司所钟爱的原因是其适用件型的广泛性以及较高的处理能力:其可以处理纸箱、信封、包裹、服装、塑料薄膜包装的产品、图书、音像制品等,作者见过处理能力最高的小件分拣机每小时可以处理24000件。
2.2 滑靴分拣机:定义:输送机表面由金属条板组成,在每个条板上有一枚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向滑块,能沿条板横向滑动,平时滑块停止在输送机的侧边,当被分拣货物到达指定道口时,控制系统控制导向杆动作使滑块有序的向输送机的对面一侧滑动,从而推动货物,实现货物分拣。图6 滑靴分拣机相对于交叉带分拣机,滑靴分拣机更适用于件型较大、重量较高的货物和分拣目的地较少的方案、其处理能力相较于交叉带分拣机会低约50%左右,但是其在空间布局上相对于环形交叉带分拣机有较大优势,其最大的缺点是噪音偏高。在这里提下滁州的刘董,刘董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是典型的技术型老板。记得在滁州办公室第一次见刘董,刘董就拉着我谈了半个小时滑靴分拣机,讲其研发滑靴分拣机的历史并结合其办公室内的滑块样本讲解滑块不断升级的版本,后来我还专门测试过其滑靴分拣机,测试的件型种类很多,分拣效果也很不错,但是因为其他原因最后并没有使用,但作者认为其滑靴分拣机是作者见过的国内滑靴分拣机里最好的。
2.3 直线皮带分拣机:定义:输送机表面由金属条板组成,在每个条板上有一条窄皮带,能沿条板横向滑动,当被分拣货物到达指定道口时,控制系统控制导向杆动作使皮带有序的向输送机的对面一侧滑动,从而带动货物,实现货物分拣。直线皮带分拣机是我给这台设备命名的,但包括设备厂商在内的很多人更愿意称呼其为直线交叉带,其外观如下图所示:图7 直线皮带分拣机其原理与滑靴是完全一样的,只是把链板上的滑块改为了窄皮带,所以我不同意直线交叉带这个称呼。其相对于滑靴分拣机的最大优点是适用件型更广,同时也避免了卡件的风险。此款设备在国外10几年前就已有应用,FKI、Bastian等公司均有此款产品,国内公司近几年才开始研发制造,据作者了解目前国内只有2家集成商有此款产品,但使用范围并不广泛,作者是其中不多的使用者之一,作者在规划时把RFIDTunnel 和此款设备结合使用来分拣集包袋,效果达到了预期。
2.4 分拣机器人:定义:本质为AGV系统,供件人员把需要分拣的货物放置到AGV小车上,AGV小车经过条码扫描系统识别包裹目的地,调度控制系统为AGV小车规划路径,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格口时,AGV顶部的翻盘/皮带动作(倾翻或皮带运转)卸载货物,实现货物分拣。图8 机器人分拣系统机器人分拣系统是近1-2年内在快递行业内非常火的解决方案,在第一次看到申通使用此款产品时,作者就很钦佩此系统的研发者们——外行人的想法成功在另一个行业内取得成功。可能我们在一个行业内待的越久,思维就会越被禁锢住,反而外行人更容易颠覆现有的模式。相对于交叉带分拣机,机器人分拣系统的处理能力会小一些,据了解目前实际运行的系统处理量没有超过15000件/小时,该套系统的核心在于路径规划的算法,所以只有算法更加完善,处理量才有可能会继续提高。作者认为机器人分拣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灵活,场地投入初期可以少投入一些机器人、当业务量增长后在不改变其他硬件的情况下多投入一些机器人就可以了(注:当达到一定处理量后,增加机器人不但不会增加处理量反而会降低处理量),使对于场地运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机器人分拣系统更便于搬迁,作者曾经负责过交叉带的分拣机的搬迁,这边拆来那边装,耗费时间且金额较高;如果是机器人搬迁,直接打包装箱就好了,相对会更加便捷。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机器人分拣系统应该也就2年左右,软件、硬件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希望此款分拣系统后续可以更加优化、稳定。 2.5 模组带分拣机定义:由一条多个模块化塑料带和其内镶嵌的万向滚珠/滚柱组成。纵向输送时,货物在滚珠组/滚柱组进行输送,保证货物能够实现过渡输送功能(注:滚珠可以实现倍速、滚柱不能实现倍速);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格口时由滚珠组带下边的分拣皮带机横向正运转或反运转,带动模组带上滚珠产生横向转动实现货物分拣,或者由滚柱下方的转轮摆动实现滚柱左右转动实现货物分拣。(注:此定义是作者提取了国内外模组带的特点进行的定义,考虑到模组带原理图片有可能侵权并未展示,所以可能会较为抽象不好理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私信我)。图9 模组带分拣机上面左侧图片是国内厂家的模组带分拣机、右侧图片是国外某品牌模组带分拣机,两种设备作者均有规划其应用,并且都应用到了矩阵这个环节,国外品牌设备相较于国内品牌设备处理件型范围会更广、处理能力会更高、但同时价格也更贵、噪音也更高。模组带设备更适用于作者上文讲到的人机结合矩阵模式,因为模组带相对于滑靴和窄皮带更适宜人员拉包实现人工分拣。
3.
结语限于篇幅原因、很多设备如托盘分拣机、直线交叉带分拣机、摆轮分拣机、单件分离设备、称重量方设备、拍照读码设备等还未“杂谈”,如此篇文章反响较好,作者将在下篇文章为各位读者一一杂谈,谢谢大家。
汇森速运
2020-12-10 09:49在汇森速运网络发展中,我们都是以分拨中心为关键节点,如何保证高时效、高品质服务,取决于分拨中心效率的高低和分拨中心之间路由规划的合理性。本文带你解析零担物流网络的心脏——运作中心。
名词释义:运输企业中专门承担货物集散、中转任务的操作场地被称之为运作中心。
1.1 运作中心的分类
行业内,按照企业性质的不同可将运作中心分为快递运作、零担运作和专线运作。快递运作具有较高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零担和专线运作相对传统,仍停留在机械化和手工作业阶段。
其中快运运作中心一般按照大小、功能、辐射网络、吞吐能力等标准可由大到小依次将其分为枢纽中心、转运中心、转运场、运作部、集配站等多个级别。
1.2 运作中心的功能
运作中心的功能按照级别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枢纽中心的功能最完善,能力最强,负责大区域出发集货、长途干线集配转运、支线到达货物转运、末端收派等功能,但数量少。
一般在单个省区都存在一个较枢纽中心规模稍小的转运中心作为省内货物的集散中心,其功能与枢纽类似。
相对较小的转运场、运作部、集配站等只是负责县市级以下地区的货物集散、转运、收派等。运作部和集配站一般不具有干线直发功能,只作为区域的货物的集散、收派场地,其数量多,对当地转运中心起到辅助作用。
1.3 运作中心的特点
物流行业的运作中心与其他行业的仓储分拣中心不同,零担的运作中心属于转运型的集散场地,一般很少有存货,并且场地空间较大。
零担运作中心显著的特点是:白天平静、晚上繁忙,白天大部分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傍晚至次日凌晨是零担运作中心最繁忙的时间段,短途出发、到达集散和干线装车转运都在晚上进行。
在使用时间和效率上,零担的运作中心一般较低,相较于目前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水平较高的电商物流和快递分拣中心而言,零担的操作十分传统,多数使用人工和简易机械进行操作。
此外,零担的小运作虽然作业面积小,但辅助功能一般较为齐全,可称之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装、异常货物处理等功能区都存在。
2.1 运作中心辐射能力
1)大小运作中心设立规则
普遍来讲,一般将覆盖省级区域及以上的转运中心认为是大运作中心,称为转运中心或枢纽;覆盖县市级区域的称为小运作。大小运作中心的设立选择,主要是由城市经济圈内的货量决定。
目前,全国各区域经济圈半径大小不一,全国平均半径约350km,其中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部地区四大区域的经济圈半径较小,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经济圈半径较大。
一般情况下,网点直接对接区域转运中心,然而,网点密集区域或具备独立区域的单点地市,会设立小型运作部或集配站辅助转运中心。网点密集区域,在距离转运中心40km以外,存在多个网点且单点日均出发货量达到一定的吨位,兼顾运作成本的情况下,适合建立小型运作部辅助转运中心提高运转效率。
单点城市多数情况下,距离区域转运中心较远。区域内存在多个网点且单点日均出发货量达到一定货量,在运作成本不大幅增加情况下,同样适合建立小型运作部辅助大转运中心。当小型运作部不在经济圈内,且月均出发货量达到大转运中心标准时,在成本不上升的基础上可建立大型转运中心进行替代。
2)运作中心与网点比例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零担企业运作中心与网点数量比平均约为1:65,其中全网零担企业运作与网点比例较区域零担企业的比例小。全网型企业覆盖网络大,网点分布广,运作中心个数较多且一般分布在省会城市,在货量多的区域又辅以小型运作部的形式进行布局。
因此增加了运作中心的数量,其平均比例在1:50左右。而区域网企业的网点开设由货源决定,运作多以单分拨或双分拨轴辐式转运为主,其数量少,因此辐射网点较多。
3)运作辐射能力
运作中心的辐射能力与当地的货量、网点分布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体现了零担网络的承载和运输能力。枢纽作为地区间干线集货运作中心,分布在货量集中的区域,一般覆盖3-5个省份的长途集货,其运作能力最强,需要处理的货物最多,需要非常强的管理能力。
转运中心(场)作为城市间中型货物中转集散地,一般覆盖单个省份或者几个地级市。运作部(集配站)为城市内小型货物集散转运操作地,覆盖范围虽然最小,却是缓解市内货量增长与时效冲突的有效方式。
2.2 运作场内布局
运作中心的场内布局一般按照功能和转运货物目的站进行划分,网络型快运企业与专线企业的运作中心在场内布局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其业务模式不同导致。
网络型企业线路多,货量大,分拨转运需要更大的场地进行缓冲,在场地的设计用途上较专线场地多,基本都会存在待叉区,且支线装卸区与长线装卸区数量基本相等。
专线运作中心场地布局简单,其线路少,同线路货量大,摆放集中,可减少找货时间,提高装载效率。一般情况下,专线简单的场地布局使装载效率保持在全网企业的1.5倍左右。
2.3 运作场地承载能力
零担的运作中心一般不使用多层货架码放货物,平面化是其突出特点,所以场地承载能力由场地面积、分拣能力、转运效率等因素共同决定。
随着分拣机器人、扫描设备、智能传送带等自动化分拨设备的应用,运作中心的分拣能力逐渐提升。但零担运作中心一般较为传统,机械化手工作业占绝对比例,自动化分拣上线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待。
调度配载信息平台的应用更新,提高了车辆转运能力与合理性,提升了货物流转效率,这多种手段都直接提升了场地承载能力。
2.4 运作配载与调度
车辆调度与配载能力是运作中心的基础能力,全国网零担企业分拨中心配载、调度与区域网和专线有较大的不同。全国网零担企业其线路、货量、车辆较多,且都实行信息化、标准化调度与配载,遵守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并保持机动灵活。
仅有少部分区域网对信息化配载和调度系统重金投入,打造高级智能化配载调度。大部分区域网和专线的运作中心调度较原始化,基本以人工调度完成,特别是专线运作中心基本不存在车辆调度问题,都是车等货,来货即装车。
配载方面为提高装载率,降低成本,保证时效,都讲究重泡搭配,急货先装,保证配载率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
国内各家全网物流企业的运作中心选址布局虽有差异,但总体上的模式基本相同,都采取放射式的运作网络布局,而区域网由于覆盖区域有限,往往采用单点中心辐射或轴辐式的运作中心布局模式。
3.1 传统全国网运作中心分析
德邦是全国零担的代表企业,已由2017年底的130处分拨中心,其中枢纽中心2个,转运场56个,集配站32个,运作部25个,集散中心15个,至2018年上半年增加到了142处分拨中心,场地总面积也由去年的172万平方米增加到188.2万平方米,通过持续增加运作中心的数量和场地面积来应对业务发展需求。
德邦的运作中心可看作是国内全网零担企业的代表,虽然场地基本属于租赁而来,但场地布置很具有德邦标准化的风格,各功能区独立成片。由于德邦快递和零担是同网运营,因此其分拨中心也合并在一起,进行划区分拣,快递上分拣机,而零担进行人工操作。
3.2 快递属性的零担运作中心分析
顺丰是从快递跨界至零担行业内的,截至2018年上半年,顺丰拥有各类运作中心共计375个,包含10个枢纽级中转场、49个航空-铁路站点、113片区中转场、203个集散点。
这其中有21个专门服务于重货的重货中转场,场地面积达88.3万平方米,通过优化重货中转场的布局,配合干支线线路合理规划,利用1万余台车辆覆盖全国31个省291个主要城市及地区。
顺丰的21个重货中转场负责零担货物和部分快递重货的中转,并具有一定的快递中转场快速中转属性。重货中转场运作中借鉴了快递的转运经验,讲究快进快出,既减轻中转场的转运压力,又提高货物的中转效率,保证高时效标准。
由于班车数量多,运力资源丰富,重货进入中转场后一般在2小时内完成分拨转向下一站,做到有车即走,不囤货。由于货物重量和大小的显示,顺丰目前大件重货同样使用人工进行分拣,并没有自动化分拣设备进行代替。
3.3 区域网运作中心解析
区域网的网络模式一般表现为单点放射式、轴辐式和成块连片式,这几种网络模式是根据其运作中心节点分布而形成,其布局和场内操作与全国网企业基本一致,但覆盖的网点比例高。
以仅覆盖河南省区域的企业为例,郑州是其核心城市,也是地区货源集中地和全国物流中转中心,长途的货物到达郑州分拨中心后,以单点放射的方式通往省内140个县区,代表企业为河南贰仟家物流。
还有一部分的企业除了郑州以外,在另外货源较多的城市建立了二级分拨中心,省内货物不只是经由郑州中转,而形成了双分拨或多分拨的轴辐式运作模式,代表企业为河南宇鑫物流。
4.1 运作中心业务功能扩大化
目前所有的零担企业的运作中心都设有收货门店,负责收取运作中心附近的货源,但仅限收取运作中心附近小区域的货,收货能力有限。
在美国一家典型的无网点零担企业Old Dominion,其运作中心成为服务中心,既是中转节点又是网络末端,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客户,无门店依托,强化服务中心功能,降低末端建设和运营成本。
目前,国内一些全网零担企业正在效仿OD强化运作中心收货功能,弱化末端门店。若此模式广泛推广,那将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绝妙手段。
4.2 自动化运作的必然
目前,国内零担企业的运作中心作业基本上都是「人工找货+叉车装卸」的形式,即便是零担最强的德邦也是如此。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工成本逐步成为运作成本中最高项,并有逐步升高态势,自动化、智能化分拣、装卸成为零担运作的迫切需求。但零担货物的重量、体积一般较大,标准化不统一,加大了自动化、智能化分拣装卸的难度,新型自动化分拣装卸设备研发十分迫切。
4.3 市场集中度推动运作模式变革
目前,国内零担市场的集中度还很低,CR5<5%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正在逐步改善,朝着美国成熟市场的标榜进行。高市场集中度是必然的结果,当CR5>50%时,货量必然有数倍的提升。
然而,如今的运作中心在「人工+把枪+叉车」的操作形式上,肯定不能完全满足十倍于当前企业市场格局的需求,必然要求零担企业在运作模式、操作自动化、营运模式上发生大的变化。
目前来看,美国物流中托盘、集装箱单元化的运输形式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将是未来高市场集中度下运作模式的一种常态需求。
  2012年至2021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至1083亿件,增加了18倍。自2014年起,业务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  庞大的市场、海量的业务、极高的时效,离不开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装备的助力。截至今年6月底,行业全自动分拣中心超过400个。  作为服务业,快递业如何带动上游制造业发展?二、三产业间擦出了怎样的火花?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需求催生新产业,首台国产装备实现商用  把15年来中国快递业务量化作一条曲线,其陡然攀升的坡度颇为亮眼。2007年,突破10亿件;2010年,迈上20亿件台阶;2014年,跨过100亿件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  然而,高速增长的业务量也带来了“爆仓”的问题。从2009年起,每年“双11”期间,海量包裹集中涌入快递网络,滞留在转运中心、末端网点等多个环节,快递一时变“慢递”。  怎么办?行业达成共识:上设备,用科技来解决人力不足的瓶颈。国内外考察了一圈,快递企业负责人颇为苦恼:国内,没有相关供应商;进口,一套设备动辄三四千万元,企业无法承受。  这时,中科微至创始人李功燕抓住了全新的市场机会。在李功燕看来,快递分拣设备的底层技术已在实验室里经过了10多年的验证,技术非常成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实现商业化转换。  2016年5月,李功燕团队第一套交叉带快递包裹分拣系统样机完成。同月,团队和中科微投共同成立中科微至。首台设备售价约1000万元,只是进口设备价格的1/3至1/4。  “首台套的突破是最难的,我们遇到了好时机。”中科微至公司总经理姚益说。2016年,电子面单已逐步取代手写面单,为实现自动化分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消费者已不愿再忍受“慢递”,各方压力下快递企业必须做出改变。  第一家与中科微至合作的企业是中通快递。2016年11月,中科微至的自动分拣设备在中通快递东莞分拨中心正式运行。自动化设备的加入,让转运中心操作员人数从400人降至85人,日处理量却从40万件提升至50万件,分拣准确率也提高至99%。  尝到了甜头,快递企业纷纷上马自动分拣设备。2018年,中通投入的自动分拣设备数量较上一年已经翻番;圆通投入近40套自动化分拣设备,对近半转运中心进行改造。  火爆的市场吸引了更多制造商加入,竞争者的入局也加速了行业创新的步伐。2018年,一款“小黄人”机器人横空出世,为快递自动分拣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小黄人”机器人,由浙江立镖机器人公司研发生产。不同于自动化分拣线,立镖机器人将分拣中心设计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机器人工作平台,下层为分拣收件区,由机器人自动识别地址,自动规划路线,再将包裹投入相应的收件区。“小黄人”机器人一经亮相,便受到了申通的青睐,在其浙江、山东、河南的转运中心相继投入使用。  自此,物流装备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涌现出了中邮科技、新北洋、德马科技、金峰物流等新企业。截至2019年底,中国快递业累计建成超5000公里自动化流水线,与中国地铁总里程相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自动分拣设备市场规模约260亿元,年度增长率约21.8%。其中,13家头部快递分拣设备商实现营收148.1亿元,同比增长44.2%。  供需双方协同创新,核心算法、芯片自主可控  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成长,国内物流装备行业走的是一条总装、集成的道路。  “国内大部分集成商核心部件都需要向外采购,不少关键部件还依靠进口。随着竞争的加剧,把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里愈发重要。”姚益说。  实现快递自动分拣,最关键的一环是“读码”。即当快递在分拣带上高速流转时,设备能及时抓取、读取包裹的条形码,准确判断包裹的下一个目的地。要实现这一功能,离不开智能视觉系统。  “以设备常用的8K高速动态条码识别相机为例,原先我们都依靠进口,一台相机进价20万元。”姚益介绍,经过几年攻关,中科微至在相机的核心算法、设备结构、关键单元等方面都实现了国产替代。不仅如此,中科微至自主研发的相机识别率比进口产品高0.5至1个百分点,能有效应对条码污损、褶皱、变形、倾斜、模糊等问题,识别准确率达到99%以上。  装备企业奋发向上,快递企业也开始与供应商合作,协同攻关。  针对“读码”环节,圆通与供应商建立联合攻关小组,在行业内创新性地将工业相机、上位机、称重组件与交叉带的供包台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式设备既能扫描还能称重,可同步将包裹条码、重量、对应的网点代码等信息上传到业务系统,实现数字化工具与自动化设备的融合。目前,在这一创新设备的助力下,圆通成都集运中心的4层自动化分拣设备,每小时处理量可达19万票,设备的分拣准确率接近99.9%。  供需双方的协同创新也延续到物流装备的智能化改造阶段。  如今,在不少商超的自动结账环节,消费者只要将购买的物品放进自动结账机,设备即可自动扫描、计算出商品的款式、单价、总件数以及总价。“我们希望未来的智慧物流也是如此。货物走到哪里,设备都能自动识别、智能分析。”菜鸟物流科技产品技术部负责人许俊说。  这一场景的实现离不开RFID(射频识别)芯片。长期以来,RFID芯片及读写器都被国外企业垄断。为实现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菜鸟物流、京东、顺丰等企业纷纷发力RFID芯片的研发制造。  “RFID芯片看起来像透明胶带一样柔软。从制造工艺上讲,RFID芯片对制作工艺的要求比手机芯片要低很多,但对芯片中集成的算法要求很高。”许俊说,相比服饰、商超等应用场景,物流场景更为复杂,对RFID的识别准确率要求更高。为此,菜鸟物流聚焦RFID的标签设计、读写器研发、算法优化,将RFID芯片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7%。同时携手上游半导体供应商,研制物流专用RFID芯片,将RFID芯片价格降至0.1到0.2元,为大规模应用提供可能。  物流装备扬帆出海,备受海外客户认可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时效严苛。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国内物流装备企业开始闯荡全球市场。  装备企业率先出海,以品质赢得市场。  与韩国最大电商企业Coupang签订了近2亿元人民币的智能物流系统项目;参与俄罗斯最大电商OZON公司的智能物流项目;竞标东南亚最大电商Shopee的智能配送中心项目;签订西班牙、德国和美国跨境电商智能物流项目订单……2021年,德玛科技国际化迈出实质步伐。  目前,德马科技在全球初步构建了“中央工厂+全球区域工厂+本地化合作组装工厂”的全球化制造网络,在印度、越南、巴西、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了营销服务中心。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海外销售收入1.67亿元、2.11亿元、3.34亿元。  中科微至同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已出口至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北美、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合计约24.80亿元,海外市场占比18.63%。  物流企业化身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带动装备走出去。  今年6月17日,巴基斯坦首个自动化快递分拨中心建设所需的核心设备和零部件从上海港起航。  8月,装满5个集装箱的设备正式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和拉合尔。“分拨中心所有的设备,甚至连每一颗螺丝都是中国制造的。”菜鸟物流巴基斯坦项目有关负责人说,菜鸟物流的20人团队将驻守4个月,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帮助巴基斯坦电商Daraz备战“双11”。  Daraz电商该项目负责人乌斯曼·库雷希表示,自己几年前曾前往中国参观快递转运中心,对那里的自动化设备印象深刻,“菜鸟物流提供的自动化分拨设备,将缩短我们的分拨时间,过去我们花4个小时要完成的工作,现在1个小时就能完成。”  快递企业尝试出海,装备服务“齐步走”。  近年来,快递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极兔速递在深耕东南亚市场后,2022年先后在墨西哥、巴西正式起网运营,目前业务范围已覆盖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2个国家;菜鸟物流已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建立海外仓、分拨中心……无一例外,这些企业都带着国内物流装备一起漂洋出海。“中国物流装备的性价比、可靠性、稳定性、工作效率都是最高的。”许俊说。中国服务贸易网站及版权免责声明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递分拣设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