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哪些广州十大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

广东是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工农运动的兴起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红色夏日,流金似火,炙热初心,“粤游粤红——首届广东红色旅游季”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时值暑假,出游需求旺盛,为了满足游客需求,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线路将广东众多代表性的革命遗址主题景点串珠成链,全景式呈现广东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广东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五:红军长征粤北突围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经过粤北南雄、仁化、乐昌。1934年10月25日晚,红一军团进入南雄界址。10月26日拂晓,红军向驻守在新田的国民党军发动突袭,顺利占领新田。新田之战是红军入粤后的第一场胜仗,保证了红一军团部和长征部队顺利通过乌迳。在城口镇,红军主力得到自苏区突围后的第一次休整,缓解了连续长途行军作战的疲劳,解决了红军缺衣少食的燃眉之急。在此期间,红军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政策,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凝结了深厚的鱼水情谊。线路串联城市:韶关、清远线路主题:以“红军长征粤北突围”为主题,串联红军游击战争根据地,展现红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赓续长征精神。线路主要资源点:韶关(南粤雄关与古道、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清远(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1.南粤雄关与古道南粤雄关与古道坐落赣粤交界的梅岭山顶隘口处。古道自梅岭村北路口蜿蜒至关楼,长1200米,宽3—4米,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连通江西大余县境。自唐相张九龄奉旨开凿梅关古道后,梅关古道就成为岭南沟通中原的咽喉要道。南粤雄关坐落在粤赣交界的梅岭山巅隘口,关楼南向门额刻“岭南第一关”,北向门额刻“南粤雄关”。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梅岭成为红军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梅关成为赣粤边各红军游击根据地、游击区的重要交通、联系通道。陈毅等领导同志在此一带频繁活动,也多次在此处隐蔽、遇险,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1935年10月中旬,在叛徒龚楚制造的妄想一举消灭北山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北山事件”中,项英、陈毅成功脱险,从北山转移回到油山的途中,经过梅关时,陈毅写下著名的《偷渡大梅关》一诗:“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在1936年冬,面对国民党的残酷清剿,陈毅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绝笔”——《梅岭三章》。在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多次辗转、隐蔽于梅岭,最终保存了革命力量。2013年,南粤雄关与古道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广东省韶关南雄市珠玑镇梅岭村2.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以圆形作为建筑主体造型,整体基底步步递进,屋面层层升起,形成“向前向前向前、向上向上向上”的积极拼搏进取的趋势,契合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伟大长征精神。主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以“穿越封锁”为形象符号做成纪念碑式标志,顶立红五星,犹如镶嵌在粤北红土绿地碧水间的红色星火,激励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座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3.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1934年11月,红军主力夺取城口后,顺利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国民党反动派从仁化县城向城口进发,集结于铜鼓岭南麓,占领高地,扼守隘口,修筑工事,对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城口进入湘南造成重大威胁。11月4日至5日,红二师六团一部在铜鼓岭顽强阻击敌军,最终红军以牺牲100多人的惨烈代价,粉碎了敌军增援城口的企图,为确保红军主力在城口作短暂休整和继续西进创造了条件。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红军长征过粤北红砂石雕、八角帽阵列、战壕遗址景观等八个主题雕塑,是“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4.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鹰扬关是粤桂两省(区)交界点,历史上岭南重要关隘之一。1930年9月底,红七军离开左右江根据地,向中央苏区转移。1931年1月17日,红七军一部经桂岭板冲、芦冲口,进入连山上草鹰扬关,为了快速行军,将一部分带不走的武器等分几处埋藏在鹰扬关附近的山头,然后北行到江华与红军大部队会合。红七军途经连山境内时,纪律严明,待人亲善,沿途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这是最早进入粤境的红七军,也是最早抵达连山境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2019年,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草村
广州炽火教育
2020-09-01 14:37
梅州红色古邑平远仁居村
自2018年以来,仁居镇仁居村依托 “红色村”创建,活化利用红色资源,串联打造“红色文化长廊、红廉教育基地”,使这座历史悠久的红色古村更焕光彩。
仁居古称“豪居都”,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制至今458年,古韵犹存。仁居村是省定“红色村”,它拥有丰富的革命史迹和红色资源,1929年至1930年间,由朱德、陈毅等率领的红四军二次入驻仁居,留下的革命旧址有20多处。仁居镇围绕“红、古、绿”三色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努力实现红色文化更红,古色景观更靓,绿色产业更旺。走进村庄都巷陌里,客家特色民居鳞次栉比,精美生动的红军故事图绘跃然墙面,红四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迹修缮完好,“打倒帝国主义”等珍贵墙标仍清晰可见。
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部旧址
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部旧址建于清代,旧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官塘唇。整屋坐北向南,是典型的客家祠堂类建筑。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红四军驻扎仁居期间,为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部,司令员林彪和警卫员住在此处,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第1纵队军需处旧址
红四军第1纵队军需处旧址名善友草庐,建于清代,为乡人韩善友所建。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红四军驻扎仁居期间,为红四军第1纵队军需处,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屋二进三开间,面阔15.8米,进深14.2米,占地225.38平方米。整屋坐东南向西北,共6间2厅,一进设屏风,青砖地面花岗石天井沿,泥砖墙杉木瓦顶。对研究红四军转战平远、驻扎仁居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旅游景点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红四军第1纵队后勤处旧址
红四军第1纵队后勤处旧址建于清代,是当时平远张氏族人到县城读书、应试、办事的落脚点,即张家试馆。整屋坐东南向西北,二堂二横,右建门楼1座,前面筑2米高照墙。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红四军驻扎仁居期间,为红四军第1纵队后勤处,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红四军纵队政委驻地旧址
仁居红四军纵队政委驻地旧址是1930年5月为创建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巩固中央苏区,红四军第一纵队在司令员林彪、政委彭祜带领下,从寻乌挺进平远,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工农武装,全面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2009年7月,仁居红四军纵队政委驻地旧址被平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平远县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东门街谢屋红军墙标群旧址
仁居东门街谢屋红军墙标群旧址又为平远县总工会、仁居区革命委员会、红四军驻地旧址,位于仁居东门街10号谢屋。10条标语写在房屋中厅及上天井、南北厅墙壁上,是1930年5月红四军第1纵队挺进平远,开展革命宣传的历史见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遗址—民国广东四大银行金库旧址
广东四大银行金库旧址建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为乡人黎子芹所建,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小楼,外观呈欧式风格,屋顶及内部梁架采用中国传统结构式样。1945年1月,广东四大银行(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随广东省政府迁至平远,该金库对稳定大后方金融局势,抵制日寇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军纪念园
聆听革命故事
缅怀英烈忠魂
红军纪念园是广东首个红军纪念园,现为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内设主展馆区、主题雕塑区、纪念亭和休闲观光区。主展馆区(红四军纪念馆)分四个部分,用文字、实物、图片和音像翔实展示了红四军在井冈山诞生、三进平远并帮助平远建立县级红色政权的历史。它如今坐落于当年红四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镇东较场。
但求有山水共作证
什么样的信念
激励着热血青年勇敢出发
一次“红色之旅”
可以更好了解先烈的革命精神
一次“红色之旅”
能让人追忆红色历史
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一次“红色之旅”
能见证美好 会积累力量 平台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刷新
下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十大红色教育基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