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买房子70年后房子归谁价格下降还会持续吗?


“4小时砍价35万,意满离。”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南迪如是分享她最近的购房感受。
南迪在北京工作多年,2022年底结婚后,她就开始断断续续看房。看了三四十套房源之后,2023年最后一个月,南迪成功“上车”。最近她刚拿到房本,为整个购房流程画上句号。
南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所购房源于2023年11月27日挂牌,挂牌价格为589万元。挂牌不到一周,业主就降价了10万元。12月第一个周末,南迪实地看房之后,觉得房子的户型、采光、装修等都很合眼缘,几天后他们一家与业主谈判到深夜,最后房子以544万元的价格成交。
降价成交已经成为近期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显著特征,多位受访购房者、中介及专家都有类似经验或感受。销售平淡,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阶段,降价成为业主加快成交速度、加大成交几率的关键途径。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二手房市场的中介行业执行双边代理模式,当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时,中介会更倾向于让业主降低报价,更好促成交易,更多帮助买家。
二手房普遍降价成交
婚房需求、不时收到各网络平台定向推送的楼市分析、房价下降等信息,带动了南迪的购房计划。从2023年11月起,南迪开始集中看房。
由于有购房的刚性需求,市场不振并未对南迪的购房节奏带来影响,但她将购房总价从700-800万元压缩到500余万元。“房市低迷,我不再追求更高总价的优质小区,而是尽量在全款能力范围内选择房源,争取将杠杆降为零。”
据南迪了解,相较小区近期成交的同户型房源,他们房子的成交价偏高,但房子正南的朝向、良好的装修和“拎包入住”的房况,拉升了该房源的综合性价比。节省下来的装修成本和超1万元的月租金,以及缩短的入住时间,都让南迪觉得这一房源是“比较划算的一个选择”。
北京丰台区购房中介蔡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价格优势或房况优势的房源才能成为重点推荐房源,“要么是好房子价格合理,要么是足够优质。”
“现在不降价,根本不成交。” 蔡舟坦言,他们会建议那些需要换房或着急变现等有卖房理由的业主降价,“早卖了早拿到钱,早解决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降价成交已经成为近期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显著特征,多位丰台、石景山、海淀、西城等区域的中介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到当下市场降价促成交的现实情况。
北京海淀知春路片区的房屋经纪人彭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与2023年市场价格高点相比,片区内的三居降价幅度平均在120万元左右,两居降价幅度平均在70万元左右。“太月园的两居室,2023年7、8月份能卖到926-928万元,现在850万元左右都能卖。”
无独有偶,西城区金融街片区中介丰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学区房交易进入预热期,其所在门店2023年12月二手房成交量增加近3成,但为了促成交易,他们也会建议业主降价。
受降价影响,叶跃也选择了“上车”。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刚刚购买的房源2023年10月底的挂牌价格是420万元,在小区同户型中是价格较低的一套。10月底她和业主谈过一次价,业主态度很强势,底价是415万元,而这超过了叶跃的预期,她决定再等等看。
2023年11月,业主两度主动降价,当月上旬将价格降到405万元,中旬再次降价到398万元。
“这套房子近期大概率是能卖的,因为这个价格确实也到了一个临界点了。”一位中介这样告诉叶跃。再加上小区挨着海淀、距离地铁不远、周边配套尚可,叶跃最终选择以398万元的价格购入。
2024年1月11日,该小区同户型房源挂牌价格为375万元,但不同于叶跃购买的中间层,这是一套顶层房源。负责该房源销售的中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该户型顶层房源底价在370万元左右,中间楼层成交价约为390万元。与叶跃的成交价相比,当前的底价又低了一些。
“近几个月,我在贝壳关注的房子没有一个涨价的,全在降价,我家附近一些次新房小区也降价比较明显。”计划在北京买房的白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目前住在通州,重点关注朝阳常营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次新房。
据白煜回忆,他关注的400万元以内的房源,2023年累计降价30-40万元的情况并不少见,而降价20万元以内的情况则比较普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上海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持平。这是今年以来第三个持平的月份。自2016年出台“沪九条”以来,上海楼市经过一系列调控,房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前11个月的数据显示,新房、二手房价格指数基本保持稳定,今年楼市可以说是“波澜不惊”。2019年即将过去,下一步楼市会如何表现?郊区成今年新房成交量主力军今年的新房市场成交面积达到751.5万平方米,处于近3年来的最高位。郊区的表现尤其亮眼,仅青浦、奉贤、宝山、嘉定和松江这5个区,成交量就超过全市的一半,达到55%。不过,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可以发现,楼市远远没有达到“热”的程度。记者统计发现,前11个月新房的月均成交量不到60万平方米,只有2015年、2016年的一半水平。其中月度销量最高的9月份,成交量达到79万平方米。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数字还不到近五年来的平均水平(80万平方米)。今年,在新增的新房供应中,青浦、浦东、奉贤、宝山几乎占到一半。大量新房上市,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成交量上涨。不过,一些“滞销”的楼盘,也几乎都在这些区。从11月份来看,入市的13个新盘中,只有8个公开摇号。其中,嘉定主城、宝山杨行的新盘,认筹比只有15%至22%。5个不公开摇号的楼盘,位于青浦、奉贤等地。奉贤区房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认筹人数小于准售房源,可以申请不公开摇号。具体视情况制定,需要通过区房管局、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审批,一般是认筹人数小于房源的10%至20%。“这说明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下,市场回归理性,处于平稳状态。炒房投资客已经比较少见。”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各大卖房群、看房群里,咨询郊区盘的意向购房者并不少。他们主要出于自住考虑。但距离太远、交通不便也成为他们迟迟不肯下手的主要原因。市场对临港地区的青睐比去年更多。自今年8月份临港新片区设立至今,临港地区的新房成交面积,已经超过该地区去年全年的成交面积。今年初,上海市住建委曾经表示,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新房市场恰恰反映了这一趋势。从价格来看更为直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若以2015年为基准(100),今年前11个月上海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保持在146.5至149.7,几乎没有变化。二手房成交量复苏价平稳比起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能更直接地反映楼市状况。综合多家房地产机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1月份至11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达到21.7万套,超过过去两年全年的成交套数,创下3年来新高。“上海二手房市场今年的特点是‘量增、价稳’。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解释道,今年二手房市场虽说月均交易量达到了1.9万套左右,但这只是上海近5年来的平均水平,所以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若以2015年为基准(100),今年前11个月上海二手房价格指数保持在137.5至139.5,浮动很小。“价稳”从侧面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平稳。“经过调控,人们上海房地产市场未来的价格预期变得稳定,不急于入市。”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执行所长陈晟说。由于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比较重,一些属性不佳的房子开始滞销。“根据中介门店交易单情况,买卖双方价格谈判的空间仍有5%左右。如果卖家的挂牌价格比较高,或者房子老、地段偏,现在就不好卖。”我爱我家一名中介告诉记者。从事贸易行业的李小姐,今年初将位于浦东祝桥附近的二手房挂牌,降价30万元仍无人问津。二手房成交量回稳,中介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今年以来,中介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出台转型举措。上海中原两次进行薪酬改革提高盈利。1月份,上海中原实行合伙人制,门店经理从过去的固定提成变成了“底薪+固定提成”或 “底薪+分红”,并拥有门店人事权。这一举措大大激励门店自主性和积极性,从3月份起门店全部实现盈利。今年7月起,再度优化一线经纪人薪酬制度,一线经纪人可以选择无底薪、最高提成72%的制度。上海二手房市占率排名首位的链家,也针对服务品质进行了改革。“我们对标海底捞,提升服务品质,同时也在推动经纪人转型。”链家首席运营官王拥群表示,上海链家正在打造高学历、高专业度、高职业素养的经纪人队伍,统招本科生率目前已接近50%。房企压力增大进入调整阶段进入年底,房企们冲业绩的时候到了。12月以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连续三周环比上扬,入市的高端项目也多了起来。在12月份已经和预计入市的40个楼盘中,不少属于地段好、价格高的高端项目。“中心城区住宅项目的标的相对高,可助力房企回笼资金,冲击销售目标。”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分析师杨雨蕾表示。在近年来一系列调控政策下,不少开发企业资金回笼面临艰难。面临紧缩的市场环境,一些企业被迫出招应对。“以价换量”的营销策略,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出现。今年5月份,位于浦东的“保利首创·颂”推出认筹抽奖活动,宝山区“万科启宸”推出特价房,松江“公元2040”部分房源打出9.9折优惠……即便开发商展露“诚意”,一些郊区盘依然遇冷,全年成交量持续低位徘徊。房企们大浪淘沙。根据易居中国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前10个月,排名前100名的房企里,有37家销售规模出现萎缩,其中以中小房企为主。易居企业集团CEO、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丁祖昱表示,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能力建设”是未来的重要竞争力。受外部形势影响,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楼市平稳是否意味着调控已经到位,明年相关政策将会出现松动?12月份以来,中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住建部透露的消息表明,“房住不炒”依然是基调。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2月23日,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对明年楼市调控再次提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并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变。“可以看到,中国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2020年房地产调控将坚持稳为主题。”专家表示。
一边是开发商们铆劲吆喝,甚至搞起了全员卖房,一边是楼市依旧平平淡淡。这不,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了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化数据。其中,新房价格、开发投资增速和上月相比,都有所不同。那么,房价有啥新变化?未来房价走势如何?土地市场是冷是热?你想知道的,都在下面了。变化一新房降温趋势明显,10城价格环比下降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有10个城市环比数据出现下降,而上个月这一数字仅为3个。10个环比下降的城市中,包括南京、济南、重庆、兰州、乌鲁木齐、锦州、岳阳、宜昌、韶关、泸州。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城市中不少都是热点二线城市,这也反映出二线城市新房降温的大趋势。8月份是个特殊的节点,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下降趋势扩大,说明房企纷纷加大促销力度,去库存的步伐有所加快。变化二开发投资增速再创年内新低从投资指标看,1月份至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4589亿元,增速比1月份至7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该指标已连续4个月增速回落,并创年内新低。此外,1月份至8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145133万平方米,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2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6%,降幅比1月份至7月份收窄3.8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6374亿元,同比下降22.0%,降幅收窄5.6个百分点。有专家表示,降幅收窄并不代表房企拿地态度已发生转变,相反8月部分大型品牌房企已经传出暂停或暂缓拿地的风声,预计土地市场整体降温的态势不会发生变化。最近一段时间,部分热点城市也纷纷出台调控政策,再加上金融政策持续收紧,房企融资承压,开发企业投资预期进一步降低。变化三北京二手房价格持续“双降”,降幅有所扩大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二手房是衡量房价变化的重要指标。继上月以后,8月份北京二手房价格再次出现同比、环比“双降”的局面,这在近年来是不多见的。从数据上看,北京二手房同比降幅达到了0.9%,而上个月这一数字仅0.5%;再看环比,8月份北京二手房降幅为0.4%,同样大于上个月的0.3%。北京二手房价格指数降幅扩大,正成为事实。看了8月份房价的变化,不少网友其实已经摸清了楼市演变的规律。在小编看来,至少有两点,还需要明确:首先,平稳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常态。继中央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后,各地纷纷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个别专家认为,当前楼市已经进入了新周期。在这种大的形势下,房价变化整体比较平稳,不会再出现大的波动,这也是楼市演变的新常态。其次,“金九银十”或将难现。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表现看,楼市在9月份和10月份将大概率延续平稳趋势。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淡旺季之分,市场表现更多的看限价政策的严格与否。因此,当年风光无限的“金九银十”或将一去不复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价会一直降下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