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个什么能让一个普通人成为下一个爱迪生的十个发明?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托马斯·爱迪生,一个令人感到困惑的人。一个只上过三个月学校却持有1093项专利的成功人士。一个几乎在所有中国孩子心中留下痕迹的地道美国人。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的街头随便抓一个学生,十个里有九个能生动地讲出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来:爱迪生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发明一种比煤油灯更好的照明灯。于是他苦苦寻找能通电发光的材料,但这些做灯丝的材料效果都不理想。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尝试了6000多种材料,7000多次实验。终于如愿以偿找到能坚持45个小时之久的灯丝材料,也标志着伟大的电灯被发明了出来!也印证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故事最大的漏洞就是:小学没毕业的爱迪生怎么就知道电流能让导体发光呢?这也是故事着重凸显爱迪生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对前期那百分之一的灵感避而不谈的原因。但事实的真相是爱迪生在电灯的发明中连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也没有,电灯的想法是他从英国人约瑟夫·斯万那里顺来的。约瑟夫·斯万爵士是英国知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早年在家乡的药店当学徒,跟随一位药剂师学习,出师后一直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但斯万个人最感兴趣的研究还是电与光之间的神秘联系。早在1848年,20岁的斯万就开始着手研发电灯了,并在灯丝的材质选择上有重大突破。约瑟夫·斯万在斯万之前已经有一些发明家尝试使用金属作为灯丝,比较常见的是用铂丝。但铂丝成本非常高,并且它1768摄氏度的熔点导致耐用性较差,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斯万尝试用碳来替代铂丝,碳的熔点高达3500摄氏度,不容易因为通电后的炽热而熔断。但碳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在空气中容易燃烧,需要与氧气隔离才能长时间工作。斯万的真空碳丝电灯方案就这样敲定了。约瑟夫·斯万他将一种硬纸板剪成马蹄铁弧形的条状,然后放在坩埚中烘烤制成碳化的碳阻丝。把碳丝两头接上导线封闭在一个钟形玻璃罩内,并尽可能地抽出内部的空气。导线接上电池的两个电极,碳丝发出明亮的光芒,这便是最原始的白炽灯。虽然斯万的灯泡只亮了13.5个小时就烧坏了,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伟大的突破。那一年,爱迪生1岁。爱迪生由于当时电灯的前置基础技术不成熟,用于供电的电池性能差电压低,真空技术也没发展起来。斯万的电灯不仅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性能也相当差,糟糕的真空技术总是让碳丝很快就烧断。为此他一直在改进自己的这个发明,陆陆续续研究了12年之久。始终无法突破耐用性这个瓶颈,在1860年彻底放下了实验工作。这一年,爱迪生已经是个13岁的小报童了。爱迪生停下电灯研究工作的斯万也没有闲着,他涉猎广泛已经成为了当地学术圈内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也从一家摄影底板制造公司的助手晋升为合伙人,还改进了当时的火棉胶湿版摄影法。斯万设计了一种干燥的摄影底版,用硝化纤维素塑料替代原先现场制备硝化纤维溶液的繁琐步骤。15年后,这个技术给美国的伊士曼带来了灵感,他后来成立柯达公司。火棉胶湿版摄影直到1875年,斯万才又重新拾起最初的电灯研究。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因为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为研究真空放电现象而改进了抽真空技术。另一个是比利时的工程师格拉姆和德国的西门子制造出了性能出众的直流电动机。这两项技术的完善让斯万看到希望,他只需要在制作灯丝的技术上努力就足够了。斯万的电灯的确没有因为灯泡中残余的氧气而发生燃烧,但却暴露出了另一个问题。克鲁克斯管需要严格的真空碳化灯丝的电阻太低,原先采用电池供电并没有过多地暴露出这一个问题。如今采用直流发电机供电,碳丝在大电流的情况下就显得弱不经风了。虽然研究还没有公开,但斯万平日关于白炽灯的谈论还是得到了圈内人的高度关注。一种斯万式马蹄形碳丝白炽灯那一年,爱迪生在去怀俄明看日食的路上,闲谈中从物理学家巴克的口中得知了斯万的白炽灯。他顿时觉得白炽灯将来肯定会成为家家必备的照明设备,趁目前技术还不成熟赶紧加紧研发抢占先机。经过这些年,爱迪生可不再是个小报童了,他已经是发明了留声机、自动电报机的大发明家。虽然他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他懂得用人之道,在他的实验室里不乏大学生和科学家。日食观光团,右二为爱迪生,1878年摄他立马指派手下的科学家乌普顿协助研发白炽灯的工作。另一方面,白炽灯的研发还远没到能应用的地步,爱迪生就已经成立了新的电灯公司。并且还登报宣传他已经解决了电灯的各种配套问题,吸引了不少投资者。手持灯泡的爱迪生,数码修复版这也逼得斯万不得不早早将自己还不算成熟的白炽灯拉上台面展示。1878年,斯万在纽卡斯尔的学会上公开展示了他的白炽灯,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灯丝还是由于过大的电流而被烧坏了,这个问题在次年的再次展示上才被解决。不过这并不妨碍斯万在英国申请碳丝真空玻璃罩白炽灯的专利。斯万早期研制的白炽灯而爱迪生投入的大量财力人力也没有白费,1879年他的实验室采用碳化棉丝制成了持久的白炽灯,并在年底公开展示了他的白炽灯。斯万得知后心里当然不爽,一个没文化的小辈还想弯道超车?他在《自然》杂志上刊文指出:“15年前,我就根据白炽灯原理将焦化纸和焦化纸板用于制造电灯,确切地说,我曾将它制成马蹄铁的性状来使用,正如爱迪生现在使用它的样子。”几款爱迪生灯泡谴责是徒劳的,发明最终还是要靠专利来说话的。1880年末,斯万的白炽灯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成为了英国第一个白炽灯专利。斯万的白炽灯专利而爱迪生的专利就没那么顺利了,虽然申请日期比起斯万早了几个月,但在1883年被美国专利局判定是基于索耶发明的微创新,专利无效。索耶拿到了美国第一个白炽灯专利爱迪生上诉了6年之久终于在1889年才重新拿到了白炽灯的专利。爱迪生的白炽灯专利即使爱迪生的商业天赋再高,也无法撼动斯万白炽灯在英国的地位。爱迪生公司的商业帝国触及英国市场,也不得不花高价购买斯万的专利授权。最终双方合伙在英国成立“爱迪万”(EdiSwan)公司,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讲完,你一定会以为白炽灯肯定就是斯万发明的,那就未免错得有些离谱了。如果说电灯是英国人斯万发明的,那俄国人肯定就不愿意了。在他们的国家,前有洛德金于1872年发明的白炽灯,后有亚布罗契科夫于1875年发明的“蜡烛”碳棒电灯。亚布罗契科夫的蜡烛拿到了俄国第一个电灯专利如果说电灯是俄国人发明的,那德国人就肯定不愿意了。德国人亨利·戈培尔1854年发明的碳化竹丝白炽灯当时就可持续照明400个小时,那时他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戈培尔的发明被认为是第一个实用的白炽灯如果说电灯是德国人发明的,那英国又会重新不愿意了。因为在1801年,大化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戴维就通过实验让铂丝通电发光。8年之后,戴维和他的学生法拉第一起研制了碳棒弧光灯,但因为亮度太高损耗太快而不适合家用。戴维的弧光灯开启了电灯时代电灯究竟是谁发明的?是把电灯推广到每家每户的第23个发明人爱迪生?还是更早制作出实用白炽灯的其他发明者?都不是,没有人真正发明了电灯,电灯只是人类科技发展道路上一个必然的里程碑。没有直流发电机技术,没有成熟的真空技术,没有电学理论的基础。就算带着现成的电灯回到那个年代也仿造不出合格的产品,斯万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各国间的电灯发明之争无非只是为了显示国家科技的前沿而已,任有一万个理由都不可能把这全人类共创的成果贴上标签据为己有。*参考资料宋牧襄. 斯万对爱迪生——电灯发明的竞争及思想的交互[J]. 中国工程师,1996,(03):35-36.Priya Ganapati. Dec.18,1897:Let there be light_electric light. 12.18.2009黄飞英,黄建东. 发明电灯的专利权究竟属谁[J]. 发明与革新,2001,(04):17.陈金波. 看爱迪生微创新造出了什么[J]. 中国机电工业,2011,(06):24.Mara Bermudez. The History of the Light Bulb. DEL MAR Fans&Lighting.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4-02-02 20:44:49
罗素说过:“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1 —能成大事的人和普通人的撕裂性区别根本上是思维穿透力。思维穿透力就是思维能穿透事物的表现,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能象手术刀一样解刨事物,抓住事物关键能力;也能在事物信息不全的时候,快速识别表面上无明显关联的事情,抓住它们之间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分析得鞭辟入里,从而侃侃而谈。思维穿透力,表现在直达事物核心的能力。思维穿透力,表现在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思维穿透力,表现在抓住事物重点的能力。高手的思维就像一把手术刀,“以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迅速找到事物本质,直达事物的核心,丝毫不拖泥带水。解决问题,能调动过去所有经验、学识形成的久经训练的框架、模型及方法,象弓箭一样穿透问题核心,能看透、想透、说透,一针见血、清晰明了、简单明确、杀伐果断。他们可以成为精英、成功人士、企业领袖、军队将领,也可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他们极具穿透力的思维,让他们的决策能力极其强悍。— 2 —如何做到极其强悍的思维穿透力呢?答案是建立一个顶尖高手的思维框架。要构建思维框架,就要研究思维本身,一个人的思维分为三大层次。第一层:心智模式心智模式这个名词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KennethCraik)在1940年代创造出来的,之后就被认知心理学家Johnson-Laird和认知科学家马文明斯基(MarvinMinsky)(1975)、西蒙·派珀特(SeymourPapert)所采用,并逐渐成为人机交互的常用名词。心智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认知框架,如同一个“滤镜”,会影响人们所“看见”的事物。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或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认知心理学家瓦瑞拉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我们经验世界创造的主动过程。基于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我们对其进行解读,做出合理的假设、想像,并按照特定规则或逻辑进行推论,从而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方面,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多切实的感受。第二层:思维方法最根本的思维形式是三种: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策划人的思维,不可能限于哪一种。解决一个问题,做一项工作或某个思维过程,至少是两种思维并用。欧赛斯做的品牌全案策划及品牌战略咨询,则是这三种思维的综合深度应用。思维方法有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演绎等是不同的思维形式。要想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前提是必须熟练掌握思维中最基础的活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概括与抽象、推理与判断、演绎与发散等。第三层:思维技术思维技术指在解决具体生产和生活问题时产生出来的被验证过,可重复使用的思维层面的框架和模型。比如欧赛斯方法中采用的思维框架有麦肯锡的MECE原理、金字塔原理、麦肯锡3原则,还有是欧赛斯自己总结的思维框架如欧赛斯4看、3个1策划观等。金字塔原则来自于麦肯锡公司的咨询实践,经过总结和提炼,已经成为全社会可以借鉴和采用的用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表述解决方案的一种底层模型,是对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概括与抽象、推理与判断这四大思维方法的一个高度抽象后的具象表述。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模型在观察这个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都不是真实的世界,都是隐藏在一个个模型背后的世界,芒格说:“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久经训练的思维框架是人类对复杂世界认知过程中的一种快捷方式,一种抽象。这种模型思维及久经训练的思维框架,让顶级咨询人迅速地通过经验学识填充信息空白,同时快速识别表面上无明显关联的事情,抓住它们之间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 3 —解决深度问题,是一个从抽象到还原,再到高度抽象到高度还原的过程。抽象能力就是从现象到本质,触达规律的能力。还原能力就是从战略到策略,再到配称落地的能力。要复制成功,就一定要形成系统思维框架,系统思维框架最底层是认知,也是最抽象部分,其次是框架,是高度抽象部分,再次是理论;而方法则比理论低一个层次,工具比方法低一个层次,这两个更为具体。在具象世界的冰山下,都存在着一个真相世界,而真相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是由要素、连接关系及目的(功能)所构成的,浮在水面上的我们称之为事物的表象,是事物表面的连接关系;而沉在水下的我们称之为事物的真相,是事物底层的连接关系,其中根本的连接关系就是本质,用科学的表达就是一个公式,在我们这张图中是框架,套一句今天最时髦的话来表述,就是“底层连接”。其中:认知是对事物的一种认知层次。框架是通过思考对普遍底层规律的总结理论是公认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方法论是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构成的解决方案。工具是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具体手段,既可以是一个有形工具,也可以是一个抽象工具。在欧赛斯思维体系的三角模型中,越往上走越抽象、也越简单、适用面越广泛。越往下走越具象,也越复杂,适用面反而越狭窄。往下是道,往上是术。术术繁杂,但大道相同。将这个金子塔颠倒过来,我们看到的是冰山之上有这纷繁芜杂的各种现象,要解决这些现象,就要对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行提炼及总结,而这个提炼及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初步抽象化形成了方法,将方法形成系统就构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一旦被社会公认就形成理论,而在理论之下进一步抽象,就进入了框架,什么是框架,框架背后是对事物底层规律进行抽取及封装的模型,而思维的最底层是认知,你对事物的认识层次决定了你的所有思维体系及后续所有行为。工具在具象层。方法论在抽象层。框架及认知在高度抽象层。框架及认知本质上是方法论背后的方法论。概念是对事物和规律的的抽象理解与表达,如果能将纷繁复杂的现象、多样化的内容表达抽象成概念表明你对事物更深刻的认识。概念本身又分层次,专家解决问题时从更高层次的概念入手,而新手则相反。抽象程度不同、面对的对象不同、可应用范围不同。譬如具体内容可以直接引用节省时间,方法轮则要结合情况采用,而策略、框架和模型则从高层次指导工作,在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发挥作用。越抽象,应用范围越广。真正拉开人生距离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迪生的十个发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