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昆明京东仓库分拣中心物流仓上班真的很累吗?

一、昆明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亟需解决六大难题(一)农村电商支撑体系尚未构建。一是政策支撑体系。现阶段,昆明市政府及部分县(市)区仍未出台明确指导农村电商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政策少,政府各相关部门联系机制未建立,农村电商发展仍然停留在企业、个人自由发展阶段。二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农村网商会遇到诸多困难,为了能帮助他们继续成长,政府需要构建覆盖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现阶段,昆明市尚未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三是统计监管平台。昆明市尚无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监管,加上90%的电商交易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数据被电商平台掌握,政府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结构、数量、市场交易额、人才等基本情况不是很掌握。(二)农产品与电子商务融合难度大。一是农产品难实现产业化。农产品的附加值低、不耐久存、种类繁多、品质评价主观性强等特点阻碍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二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由于农产品是由分散的农户生产,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质量追溯体系未建立,难以实现品牌化发展。三是农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严重。同一地区农产品可能有严重同质化现象,销售者会通过压低价格以增加销量或保持价格不变而降低产品质量来进行恶性竞争。(三)农村物流发展滞后。一是基础设施差。目前,昆明市县、乡、村道路路面铺装率仅为89%、46%、14%,特别是乡镇至行政村、行政村至自然村道路通达率不高,部分地区快递送货上门困难。二是成本高。由于农民居住分散,配送距离远,快递市场有单向性,返程空载现象严重,导致成本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利润降低,难以大规模发展。三是流通效率低。仅中国邮政实现全国农村无盲区物流网络覆盖,而顺丰、申通、中通、韵达等民营快递企业服务覆盖面仍有局限,导致农村物流反应慢、便捷程度低、可选余地小。四是冷链物流运输率低。美、日及西欧国家食品冷链运输率达 80%—90% ,东欧国家约为50% ,而我国只有10%左右,冷链物流也是昆明市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瓶颈。(四)农村电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截止2015年12月底,昆明市涉农电子商务企业仅有70家左右,专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公司仅有15家,企业自办网店的大概占企业数的15-20%左右,企业主要销售的产品为高原特色农产品,如茶叶、鲜花饼、松茸、东南亚水果、玛卡系列、玫瑰系列等。2015年销售额在8亿元左右,约占全市农产品销售额的13%、全市社会消费品销售额的0.07%。(以上数据由昆明市商务局提供),可见昆明市农村电子商务还处于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品牌化程度低的初始发展阶段。(五)农村互联网使用率低。一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昆明市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5.1%,低于全国47.9%的平均水平,部分农村地区仍未实现网络全覆盖,农民电脑的购置率和使用率低。二是农民对网购接受缓慢。农村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数量多,消费观念保守,对虚拟交易中进行网银支付等手续办理难度大,银行布点不足,导致大部分农民还是电商尚未激活用户。(六)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缺乏。昆明市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缺乏熟练掌握网站、网店、软件维护、信息采集、美工设计等电子商务运作必须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网店经营人才。二、推动昆明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建议(一)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着力打造县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级农村电商便民服务店——村级农村电商便民服务店三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议至2019年在全市建成10个县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59个乡(镇)级农村电商便民服务店(覆盖所有涉农乡镇)、80%的村拥有村级农村电商便民服务店。具体可引入“生产方+服务商+网络分销商”模式,将便民服务中心(店)定性为半公益性质,重点引入优质服务商,由服务商统一整合可售货源,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销标准,并推动农户或加工企业按照上述标准去生产和加工,提升网货质量,设立产品展厅、网络分销平台,组织网络分销商、统一仓储、统一发货和提供售后服务。同时还可提供信息发布、充值缴费、电子结算、小额现金存取、快递包裹存取、咨询等服务项目,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二)建设昆明市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市、县、乡(镇)、村四级涉农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建立各职能部门涉农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打造昆明市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中心汇聚昆明市农业交易、生产数据及农产品购买、物流、质量、产量等关联性数据,尤其应与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采集、分析数据,形成农业大数据聚合机制,通过数据汇聚和数据挖掘来引导农业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化升级,及时准确反映昆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加强电商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一是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依托县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县级农业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合,全面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产品品控检测。在电子交易全过程建立实名认证、抽检备案、联网联保、品质担保金等制度。二是加速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深度挖掘区域特色,打造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做好大宗特色产品“原产地”品牌创建、培育、策划、宣传、推广、营销工作;开展“三品一标”(即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申报等工作,推出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地区特色产品新名片。(四)构建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一是要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议充分考虑工业、农业、商业网点及城区总体规划,完善快递分拨中心——片区集中配送点——末端投递服务站三级网络。在乡(镇)逐年规划建设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中心村和聚居点建成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点,形成以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为支撑、便民服务站位为支点的物流体系,构建合理的快递物流集散空间布局和设施布局体系。二是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合理规划建设产地预冷、低温运输、生鲜仓储、定制配送等全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引入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直供直销体系。三是打通终端配送。推动共同配送、第三方配送在农村发展,在农村人口聚集区建设快递投送点、智能快件箱,加快构建农村“最后一公里”终端配送网络。四是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工作,加强现代农业区域性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激活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一是打造昆明市农村电子商务聚集区。可依托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昆明市的农村电子商务聚集区,建议引入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主体作用,政府主要做好园区的定位、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对园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二是打造淘宝创富村。建议从2017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选取有条件的村开展“村淘创富”工程,通过竞争入围的方式,重点扶持建设3个农村电商村淘创富示范村试点,到2019年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带动力的村淘创富先行村。三是培育一批农村电商企业。在昆明市范围内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商业模式新、资源整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农村电子商务标杆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电子商务营销全覆盖。在各县范围内选择若干产品系列齐全、标准化程度高、品牌效应明显、销售网络健全的骨干企业建立自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四是发展一批农村网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供销社、种养殖大户、回乡创业青年、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在阿里巴巴(淘宝C店、阿里巴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乐村淘、淘实惠等大型电商平台上线开网店。(六)加强工作保障一是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尽快制定《昆明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全市农村电商发展的总体布局、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使农村电子商务在各县(市)区基本形成产业聚集、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使昆明市率先成为全省农村电商发展新高地。督促各县(市)区加快制定适应本地特点的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各县(市)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大幅提高各县(市)区农副产品的网络交易量、降低农村地区物流成本、壮大农村电商队伍、推动昆明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二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乡村”、“宽带乡村”工程建设为契机,加速推进农村地区“三网融合”,在农村地区重点发展以3G、4G移动通信为主、WLAN等其他无线接入技术为补充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力争到2019年实现全部行政村FTTH(光纤到户)有线宽带100%覆盖,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M,4G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加速农村电子商务由PC端向移动端延伸发展。三是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人员培训。筛选专业合作社骨干、种养殖大户、涉农加工企业负责人等进行网上开店技巧、信息采集发布、创意设计、包装营销等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电商推广员。建议到2018年底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培训,确保每村至少一名农村电商推广员,到2019年实现每个乡(镇)和涉农社区培养出一名以上电商能人。四是构建政策扶持体系。由市政府在梳理现有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淘宝创富村建设,物流体系建设,电商平台建设,网商人才培训几个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仓物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