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里的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期间,吴国和台湾有什么友好往来

2016-05-07 09:58
来源:
生活多资说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
中国人讲这话时的底气,主要来自卫温出访夷洲的文献记载。卫温访夷州,是目前可考证的,大陆在三国时期就发现了台湾的历史事件。但我在细读史料时,却发现,这个三国时期率军出访过台湾的男子,其实是个倒霉鬼,出访回来就被问斩;而率军出访夷洲,这个事情本身其实也充满疑惑。
在目前可考的文献中,对卫温出访夷洲的文献记载,主要是这两处。
“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种荆为蕃鄣。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父,男女卧息共一大床。交会之时,各不相避。能作细布,亦作斑文。布刻画,其内有文章,好以为饰也。”沈萤《临海水土志》
“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dan)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数千人还。” 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沈莹为东吴时期临海郡太守,陈松为西晋初期史学家。因临海郡所处位置,前者,或为“卫温出访”事件的参与者之一,后者撰写《三国志》时距此次出访约50年,史实可信度较高。
但对此文献的严密性,海内外史学界一直以来是有争议的。一来,《临海水土志》已散失不全,主要零散见于宋代《太平御览》的转引。再则,卫温出访,最终虽的确抵达了《禹贡》上所绘的夷洲。
此夷洲是否正是今日之台湾,学界存在一定争议,但不是本文讨论重点。
本文想关注的是,卫温返吴后的下场,这个非常重要,却一直被公众所忽略的谜。
“三年春二月,遣太常潘濬率众五万讨武陵蛮夷。卫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
卫温在返回吴国后,与同行的诸葛直一同因“违诏无功”被杀,进一步增加了“卫温下夷洲”事件的疑问。
以两人被杀之结局看,肯定是没有完成吴主所布置的任务。那么,卫温、诸葛直到底渡海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又计划干些什么?
目的地的问题。在大多数谈论台湾的文章中,常多引用其中“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dan)洲“一句,但很少引述后文。“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数千人还”。
目的地应该是夷洲和亶洲,但主要的还是后者。
至于计划干什么,其实也没说清楚。但是按照上文的语境,大概可是算是“寻药”,而《资治通鉴》则给出了一个“掳掠说”。
“春,吴主使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欲俘其民以益众。陆逊、全琮皆谏,以为:‘桓王创基,兵不一旅。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不当远涉不毛,万里袭人,风波难测。又民易水土,必致疾疫,欲益更损,欲利反害。且其民犹禽兽,得之不足济事,无之不足亏众。’吴主不听。”《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虽然渡海目的,实在难以言明,上面两个史料,大概一个暗示“寻药”,一个明示“掳掠说”,但本人更倾向于“寻药说”。《资治通鉴》的确明确引用了陆逊等人的谏言,谏言中反对去掳掠,并陈列理由,言其利弊。要知,陆逊、全琮,皆是吴国重臣,但是结果是“吴主不听”。可孙权为什么不听?
要知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看人的眼睛可是很尖的。孙权何许人也,从海外劫掠人口这种如此不靠谱的想法,岂能过他的法眼。所以,如果对中国历史稍有些理解,大概应该已经看出了其中的蹊跷。
此次出访海外的时间,是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即孙权正式称帝的第二年(在此前,孙童鞋已经当了很多年吴国地头蛇了),此时孙权已48岁。在那个时代,这个年龄,显然算不上壮年了,毕竟秦始皇也只活到了50岁,考虑身后事也属常态。
故以我之经验,掳掠之说,大概是为寻药找的借口。毕竟,劫掠为公,寻药为私。若直接以寻药之名,派数万军队去海外,民心军心何安?
这些套路,古代君臣史官都是清楚的,但也不能点破,所以也就有了陆逊等人借着掳掠之事的极力反对,以及陈寿在《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中对于亶洲看似多余的批注。这都在提供暗示。
如此一来,此次寻夷洲,折兵损将,卫温、诸葛直问斩,也就想得通了,总要有人背锅。毕竟,锅总不能让孙权来背吧。
只是,颇具荒诞意味的是,在台湾问题上,如今我们引以为据的史料,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个帝王的私心。
我是B姐,喜欢的话就订阅我们吧!也可以与我互动交流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里的吴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