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乌克兰人大量加入俄罗斯被俄罗斯吞并了,谁最有可能成为俄罗斯下一个目标?

自从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就放到了巴以冲突身上,这对乌克兰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持续了一年多的俄乌冲突,实际上是美西方出钱出武器,乌克兰出炮灰,才算是与俄罗斯打成了僵持局面。可随着美西方的援乌力度逐渐减小,俄乌冲突的局势也逐渐明朗,乌克兰一旦不敌俄军的进攻,那俄乌冲突就将迎来大结局。但这场战争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地区和平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俄乌冲突结束,全球还将陷入新的战争,这期间有3个国家,如今已经坐在了火药桶上,有可能因为战争而灭亡。这3个国家究竟都是谁?它们为什么会可能面临灭亡?一、惹了众怒的以色列俄罗斯在2022年主动发起对乌克兰的进攻后,国际社会顿时炸了锅,这可是一个地区大国与另一个国家的战争,近些年来,只有美国相继挑起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除此之外,中俄英法等国都没卷入到战争当中。因此俄乌冲突的爆发,令人感到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在美西方数十年如一日的东扩之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遭受严重挤压,唯有战争才能解决俄罗斯面临的困境。只是就连俄罗斯自己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一看起来十分冲动的决定,会加剧国际形势的动荡与不安。甚至一些人对俄乌冲突抱着悲观的情绪,认为它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的爆发,更加印证了这一猜想。回望历史,不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先在各个局部地区爆发冲突,进而将大多数国家都卷入其中。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面临的抗日战争,毫无疑问是二战的组成部分,但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欧洲的人们,在当时却并不认为中国与日本的战争,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人们只是看到在东亚、中东,欧洲接连爆发了一场场的战争,而它们合起来,就是世界大战。如今的国际形势,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爆发后越发紧张起来。而即使俄乌冲突在不远的未来结束,地区冲突也不会消失,反而其他的高风险地区有可能爆发新的战争。第一个有可能在未来战争中灭亡的国家,无疑就是如今已经臭名昭著的以色列。历史就是如此地讽刺,曾经犹太人在欧洲遭到德国纳粹的迫害,现在以色列成为了迫害巴勒斯坦人的“新纳粹”。由于时代的进步,随着通讯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传播,远在万里之外的战争,不再以文字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取代那些伤亡数字和文字报道的是一条条来自现场的视频,这些画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色列正在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展开残忍的迫害、屠戮。只需要动一动手指、下一道命令,一发发炮弹就带走了大量无辜民众的生命。11月13日,哈马斯向外界表示,自从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的死亡人数增至11240人,其中包括4630名儿童,同时加沙地带的受伤人数已达到2.9万人,其中70%以上是儿童。面积只有365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带,却居住着超过200万人,这里就像是个被以色列封锁的露天监狱,受到近期战争的影响,有160万人流离失所,大批民众拖家带口逃离家园。而仗着有美国撑腰的以色列,这次是真的触犯了众怒,不仅是中东阿拉伯国家齐声谴责以色列,国际社会其他国家也呼吁巴以停火和谈。可以色列的态度强硬,势要铲除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搞得美国必须亲自下场,派出航母、核潜艇抵达中东地区,震慑周边国家。美国这次可是被以色列给坑惨了,但两个国家休戚与共,早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没有美国庇护,以色列也不敢像现在这样与全世界为敌。美国同样也与以色列一样犯下了累累罪行,这笔账迟早都要还的。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样是简单的大哥与小弟,实际上两个国家的利益早已经深度捆绑,犹太人同样也是美国统治集团中的一员,因此在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的共和党与民主党两个针锋相对的党派,在援助以色列一事上有着出奇的一致。可随着美国的衰落,它也被狂妄的以色列给拖下水,这给本来就深陷债务危机、通胀压力、俄乌冲突的美国又增添了不小的挑战,同时美国在中东多年的经营,也功亏一篑。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团结起来,共同给以色列和美国施加压力,强烈要求停火之战。很显然,一旦美国无暇顾及到以色列,早就对以色列不满的中东国家会一拥而上,别看以色列现在嚣张,它很有可能在之后灭亡,而犹太人或许也将体会第二次灭国之痛。二、坐在火药桶上的国家如果说以色列的覆灭是它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下面这个同样可能面临灭亡的国家,就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缘政治的影响。第二个有可能灭亡的国家,就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上的韩国。朝鲜与韩国同属一个民族,却在阴差阳错之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相比于北边的兄弟,韩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天生的营养不良。朝鲜与韩国究竟谁更能代表半岛的正统呢?抛开两国如今的实力来说,无疑是朝鲜得国更正,创立朝鲜的那批人,曾参加过半岛的抗日斗争,在日本投降之后,美苏两国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苏联接管的半岛地区,曾经的抗日武装在苏联的扶持下建立了如今的朝鲜。而被美国扶持建立的韩国,却继续任用日本殖民政府内的官僚,韩国军队的前身“南朝鲜国防警备队”,也是旧日本军和伪满军中的朝鲜人当骨干组成的,因此被朝鲜方面斥责为“伪军”。这个说法一点也没错,韩国军队从创立之初就充满了浓浓的“日伪”色彩,尤其是其中高层,为了防止“左翼”分子的渗入,往往重用那些日伪军出身的韩国军官。譬如后来广为人知的朴正熙,就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来到伪满洲国军任职,朝鲜半岛独立后,朴正熙凭借着日伪军官的经历,考入了朝鲜警备士官学校,即后来韩国陆军士官学校的前身,毕业后进入韩国军队服役,竟一步步当上了韩国的总统。韩国这个军队由日伪军组成,政府由美国操纵的傀儡政权,在朝鲜战争期间,就被朝鲜军队打得狼狈逃窜,如果不是美国的干涉介入,朝鲜半岛的统一早在1950年就能实现。如今韩国即使在军事、经济上远超北方邻居,但总是对此惴惴不安,时刻担心朝鲜大军南下。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美国的因素,就让朝韩单打独斗,韩国依然会大概率被朝鲜平推,这是朝韩两国在骨子里的差距。在美韩数十年如一日的压力下,朝鲜几乎成为了一架庞大的战争机器,整个国家政权都在为军事服务。朝鲜不仅军队数量众多,而且在武器装备的研究上,朝鲜也一心放在了弹道导弹、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上。朝鲜半岛时至今日还是一个不断酝酿的火药桶,同时也有可能将中美两国都牵扯其中,因此如果说战争在朝鲜半岛爆发,那不论是朝鲜还是韩国,必须有一个国家要被消灭,不可能再像70年前那样暂时停战。综合来看,韩国被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另一个可能在战争中消失的国家,不出意外肯定是乌克兰。俄罗斯一旦取得俄乌冲突的胜利,必然宣告着乌克兰的落败,而乌克兰这个国家,说起来比上述的以色列、韩国还要“年轻”,它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期间才问世的。说起来,俄乌本是一家,现在俄罗斯对曾经的苏联解体感到无比懊悔,最不该放任乌克兰独立,这对俄罗斯来说,就是失去了一块心腹之地。因此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一直想弥补这个错误。1954年,在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统一30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议将沙俄曾经夺取的克里米亚地区从俄罗斯划给乌克兰,由此形成乌克兰在独立后的领土规模。后来俄乌矛盾的导火索,就是这块克里米亚地区。1992年俄罗斯单方面废除了1954年的这一决议,虽然不便公开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但却一直对克里米亚地区觊觎不已。直到2014年乌克兰内部发生动荡,俄罗斯趁机出手武力吞并了克里米亚地区,俄乌关系骤然恶化,为8年后的俄乌冲突埋下了伏笔。如今俄罗斯已经控制了乌克兰的乌东四地,而乌克兰也无力发起反攻,收复领土,那么原本就是“一家人”的俄乌,是否有可能在未来再度合并呢?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各个国家都希望的,但当前的国际格局是在二战后才确定下来的,也才70多年而已,国际局势永远会有各种改变,一切皆有可能。在历史长河中,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不会成为赢家。虽然我倾向于俄罗斯会失败,乌克兰经过殊死搏斗后会赢得惨胜。乌克兰会收复全部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和整个乌克兰东部领土。但是乌克兰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血的代价。战后乌克兰大概率会过上不错的生活,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资源禀赋优势,承接欧洲的产业转移,安安静静地给德国、法国和瑞典等工业强国做好产业配套,并在政治上脱胎换骨,经过20至30年的艰苦奋斗,甚至有可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背景知识:总体上而言,生活在乌克兰西部和波兰接壤的领土上的居民多讲乌克兰语,信仰天主教。生活在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接壤的地区居民多讲俄语,信仰东正教,且经济上主要与俄罗斯深度捆绑,苏联解体后,俄乌之间的军工联系依旧存在。乌克兰东部的许多公司为俄太空和国防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和产品,顿巴斯地区为俄军坦克生产特种钢,俄多种洲际弹道导弹及其有关零部件供应和维修服务也来自乌克兰。是乌克兰工业发达地区,东部在经济、文化方面,总体比西部发达。乌克兰历史上一直和俄罗斯有战争,所谓的俄乌三百年爱恨情仇,或者说叫恩怨情仇。公元882年,维京人诺夫哥罗德王公奥列格在乌克兰的土地上建立了基辅罗斯。在挥舞双面斧与阔剑征服东斯拉夫人过程中,自己也被同化。公元10世纪,基辅罗斯成为欧洲最大国家,疆域西起多瑙河流域,东至伏尔加河流域,北至波罗的海,南达克里米亚。后逐渐衰落,11世纪分裂成为将近20个公国,其中也包括莫斯科与白俄罗斯。1240年蒙古大军攻占基辅,众多公国尽皆归顺,莫斯科公国接受钦察汗国(金杖汗国)册封,代征全额纳贡。莫斯科以此为特权,抓住机遇,东征西讨,一跃成为东欧最大公国,1480年结束了蒙古人长达240年的统治。1654年3月,乌克兰哥萨克代表团在莫斯科与俄国沙皇阿列克斯(1645-1676)签订《鲍格丹·赫梅利尼兹斯基基本条约》,乌俄结盟,从此俄罗斯将乌克兰控制在手中,开始时,沙俄还同意乌克兰自治,后来便对乌克兰实行统治,沙俄对乌克兰实行的是农奴制,与元朝阶级划分雷同,俄罗斯人为一等人,沙俄只承认俄罗斯人民是民族,对乌克兰人在政治上进行歧视,经济上进行掠夺,把乌克兰的农民交给俄封建主充当农奴,俄贵族们享有特权。从此,俄罗斯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1654年,沙皇俄国与盖特曼政权签署了《佩列亚斯拉夫协定》。当时盖特曼政权由盖特曼·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领导,他从1648年起率领民族起义,试图脱离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统治,并先后向土耳其苏丹和沙皇请求支援。与波兰人谈判破裂后,沙皇俄国向盖特曼伸出援手。《佩列亚斯拉夫协定》实际承认了盖特曼控制的地区拥有自己的领土(基辅辖区、布拉茨拉夫辖区、切尔尼戈夫辖区以及沃伦辖区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系统、军队、外交权等。乌克兰人在与“莫斯科同盟”关系中找到了对其自身的庇护和保障,但纵观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很难说他们真正取得了“自主”地位。由于没有确凿的文件佐证,后世的历史学家对《佩列亚斯拉夫协定》的内容及性质众说纷纭。俄罗斯国家法史学家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认为,这份协定确定了“君合国”,即在一个君主下的合并,且有一定有效期。一些乌克兰学者则认为,该协定确定的是在自治基础上并入莫斯科,属于“不完全兼并行为”,是一种“纯粹的封侯从属关系”。乌克兰历史学家利平斯基表示,这并不是“合并”,也不是“附庸依附关系”,协定签署双方只是建立了军事同盟。与盖特曼政权达成“同盟”后,俄国与波兰之间爆发了长达13年的战争,直至1667年。根据俄波1686年签署的《永久和平条约》,基辅和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归俄国,包括波尔塔瓦地区、切尔尼戈夫地区和扎波罗热,这些领土被称为“小俄罗斯”。第聂伯河右岸的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则归波兰。自此,俄国拥有了通往欧洲的出海口,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欧洲文化。18世纪下半叶,俄国借波兰中央政权衰弱之时联合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大公国瓜分波兰,第聂伯河右岸大部分地区成为俄领土。到18世纪末,90%的乌克兰人居住在俄国疆域内。彼得大帝在统治时期专门组建了小俄罗斯部,取消乌克兰的自治权,按照俄社会模式、价值观念、语言文化等构建乌社会,确立俄语的官方地位,并在宗教领域进行同化。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历史很快走到进代,1917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一声炮响,苏联代替了沙俄。乌克兰成立了代表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并和德国建交。乌克兰以提供粮食和农产品,请求德国派军入驻,换取德军进入乌克兰抵抗苏维埃武装。原本他们心里的小算盘是借助德国力量把俄国势力赶出去,结果,“拉达”这一引狼入室之举,换来的却是德军推翻了“拉达”政权,德国又扶持了一个傀儡政府。后来,苏俄红军夺回了乌克兰。西边的波兰看不下去了,雷霆出击,苏波展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骑兵会展,波兰骑兵全歼苏军哥萨克骑兵第一军,苏联被迫将乌克兰西部划给了波兰,图哈切夫斯基于1922年率军在苏波战争中击败波兰,乌克兰又再次归入苏联,俄罗斯再次将乌克兰握在手心。乌克兰号称欧洲粮仓,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三块黑土地之一,只要略加管理,即便不施用化肥,也能保证产量,但却在1932年爆发了大饥荒,饿死了350万人,始作俑者还是苏俄,至少直到今天乌克兰人坚定认为始作俑者是苏联,而且是苏联有意为之。1928年,苏联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开始实施工业化,由于与西方意识形态对立,不能从西方得到贷款,只能大量出口粮食换取外汇购买机器设备和技术,以此发展工业。为此,苏联在国内,包括乌克兰境内,强力推行粮食征集制和农业集约化,因乌克兰是粮仓,该项政策就重点在乌克兰推广。苏联派遣征集队强行暴力武装从乌克兰农民手中低价收购粮食,没收农业生产资料,建立了农庄与国营农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农民进行了反抗,比如杀死大型耕种用牲畜(牛、马),砍倒果树等,还有的甚至发动武装叛乱,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苏联派出了武装部队进行了残酷镇压。苏联派出军队,枪决了几万人,又将占农业人口百分之十七左右的刺头儿(以地主和富农为主)流放西伯利亚,农业设施与农业生产资料遭到严重破坏。1930年乌克兰粮食产量大幅度下跌,只有正常年份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苏联强行低价征集的粮食占比为百分之三十三左右。因为粮食总产量的不断降低,即便强行征集的总量维持不变,强行征集的比例也是持续上升的,1932年占比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乌克兰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大饥荒,饿死上百万人。在基辅,紧挨着洞窟修道院有一个大饥荒公园和博物馆,其导言部分反映了乌克兰饥荒时的惨状。2002年,乌克兰政府解密1000多份有关饥荒的机密文件,时任乌总统库奇马签署法令,将每年的11月22日定为“饥荒纪念日”。这段历史也成为乌克兰人“反俄”情绪的来源之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二战中,德军攻入乌克兰后,可以说是受到了热烈欢迎,差不多就是箪食壶浆迎王师。然后就有网上流传盛广的斯大林下令,让苏军秘密部队化妆成德军,在德占区烧杀抢掠以此激发占领区的人民对德国的仇恨。(我必须严肃地指出,这个说法我没有确凿的证据和严肃的史料,请大家自行辨别,也欢迎讨论)。结果希特勒觉得集体农庄和农业集约化,有利于德国占领军掠夺粮食,就把这个制度保留了。二战后,苏联对乌克兰进行了比较残酷的清算。苏联是一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在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各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情结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激进派叶利钦代表俄罗斯解体了苏联。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乌克兰再次独立。1922年苏联成立,乌克兰作为第一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并入苏联。此后双方继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这种长期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并不会因为苏联解体而中止。在俄罗斯眼里,乌克兰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伙伴,更与其自身战略利益直接相关联。苏联解体后,欧洲形成新的安全架构,东欧地区被俄罗斯纳入自身战略利益范围,而乌克兰的地位尤其重要——俄输往中东欧国家的天然气、石油管道经过乌克兰,也就是说,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俄的“生命线”。要想保持巴尔干、地中海、黑海等地区的力量存在和影响力,俄罗斯需要乌克兰。若两国关系良好,俄能达到自身战略目标,反之其重要利益将受到损害。因为这些种种的经历,乌克兰人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毫不犹豫选择了独立。分到三分之一家产。继承了仅次于美俄的军事力量,分到两千多件核武器,还有不少远程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导弹,妥妥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所分到的3600多家军工企业,有不少是行业巨头。但是刚刚独立的乌克兰,经济很糟糕,这种优质的军事资产,因为每年需要大量的维护保养费用,反而成为了乌克兰的巨大负担。看到这种情况,世界很多国家到乌克兰收罗自己心仪的武器装备,我国也从乌克兰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军事实力,发了一笔小洋财。当时时任总理李鹏感慨,这些高端人才,我们如果要自己培养,还要花费几十年时间。乌克兰手里的大杀器,让美俄如坐针毡,多方联合起来,威逼利诱,豁哄骗诈,软硬兼施,大棒加胡萝卜,终于逼迫乌克兰拆毁了大杀器。俄罗斯为了让乌克兰拆毁大杀器,不惜违背国家道义,诈骗乌克兰,巧言令色,承诺只要乌克兰拆毁大杀器,俄罗斯就一直低价给乌克兰供应天然气,结果乌克兰信守承诺拆毁大杀器后,俄罗斯立马翻脸,抬高天然气价格。美国也是诈骗,承诺只要拆毁大杀器,立马给援助,结果援助也没有全部给到位,并附加了一定的政治条件。这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典型案例。不过美俄虽然骗了乌克兰,但是对防止核武器扩散是立了大功,是给全人类立了大功。如果没有彻底拆毁大杀器,万一那个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从一个腐败的军头手里,从犄角旮旯的仓库里踅摸一枚,威胁要在哪个大城市放一个,不得了。2014年,曾承诺保护乌克兰的大毛子,亮出爪牙,一举吞并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原本是俄罗斯领土,为纪念俄乌“结盟”300周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于1954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身份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直到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之所以如此被重视,首先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2014年前后,俄罗斯族人占近60%。对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是重要的出海口,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支撑点,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航母”。在沙俄和苏联时期,克里米亚建立了一整套军事设施,拥有刻赤、塞瓦斯托波尔等多个天然良港。苏联四大海军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司令部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市,以保证苏联通往欧洲乃至世界的海上通道的安全。就这样,苏联时期的战略资产,成了俄乌之间的“炸点”。俄罗斯为了彻底吞并克里米亚,上演了一出惊心谋划的细活儿,这充分再次说明大毛子也是能干细活儿的主儿,大家一定要当心,当心这个国家。大毛子挑拨离间乌克兰国内矛盾,成功分化了亚努科维奇和亲欧美派的矛盾;金元收买克里米亚驻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出奇兵占领克里米亚,简直就是缩小版的布拉格之春行动;充分利用克里米亚百分之六十是俄罗斯民族的先天优势,宣传回家,团圆等,化解当地居民的敌意和对抗情绪,攻心战非常出色;克里米亚全民公投,充分利用国际法的民族自决原则,炮制法理依据。充分再次说明,大毛子也是能玩儿细活儿的主儿。这一下,乌克兰彻底对俄罗斯绝望、伤心透顶,彻底倒向西方,执行铁了心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了,铁了心要跟俄罗斯死磕了。接着,俄罗斯又准备在顿涅茨克和卢甘茨克如法炮制,但是这次乌克兰人空前团结,坚决说不,双方爆发残酷战争,乌克兰虽然挫败了俄罗斯的阴谋,但是因乌克兰的军事实力不强,乌克兰也一直未能收回这片土地。随后,双方开启长达8年的乌东战争。顿巴斯地区曾是苏联的西部工业中心,其煤炭总产量高居联盟首位,冶金、电力、化工、机械制造也都非常发达。顿巴斯地区和煤炭的渊源可以从1721年前后说起,当时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大煤矿。自19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在顿巴斯采矿业占据主导地位。在苏联初期,乌克兰的煤炭开采量增长十倍,大部分都是在顿巴斯地区开采。二战结束后,更多俄罗斯人涌入顿巴斯地区,当地文化受到冲击。到1989年,只有1%至2%的顿涅茨克学生使用乌克兰语,俄语在地方电视台和出版社几乎占垄断地位。在一些乌克兰人看来,这种“俄罗斯化”是人为的,是只存在于一两代人群中的“暂时现象”,独立后应该改变这种情况。但在俄罗斯以及乌东部亲俄人群中有另外一种历史叙述。他们认为,俄罗斯人是最先到达这一地区的民族。但另有人称,这里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居住地。也有乌克兰学者说,在大约10世纪或者11世纪,基辅罗斯的东部边界就抵达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当时在顿河河口建有定居点和贸易中心,基辅罗斯人击败该地区的突厥人,将黑海变成了“罗斯海”。直到2022年2月,俄罗斯几十万大军杀入乌克兰全境。这是一个控制和反控制的故事。乌克兰与俄罗斯同为东斯拉夫民族,属于同宗同族的兄弟,他们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都有着紧密关系。但是,有时候,伤你最深的,对你最狠的也许正是你的兄弟。乌克兰认为,乌俄拥有共同的起源,算是存在一种亲缘关系,但基辅罗斯的辉煌历史是属于乌克兰的,只因经过后来各方势力扩张以及你争我抢的漫长过程才形成当前的格局。不少乌克兰人认为,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作出的贡献是其他加盟共和国“难以企及的”,但苏联给乌造成的伤痛“很大”。漫漫地,彻底与俄罗斯分道扬镳成为了乌克兰主流民意。因为俄罗斯太穷了,乌克兰人民越来越嫌弃俄罗斯,我跟着你这么多年,日子越过越穷,越来越没有盼头,我当然要跟你分开单过,就算我的乌克兰东部地区都说俄语,都信仰东正教,那又怎么样呢,我要过好日子,我要过上像波兰一样的好日子。俄罗斯五百年来也没有解决自我发展的问题,一直没有获得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发展生产力,如何建立可以持续提高生产力的制度,如何建立可以保障社会持续繁荣富强和稳定的制度。一直在追赶西欧,却从来没有超越西欧。没有西欧的资、技术、文化的输入,俄罗斯很快就停滞不前,甚至土崩瓦解。俄罗斯这几百年来一直在追赶西欧,抄袭西欧,但未获得原创能力。乌克兰西边和波兰接壤,以前大家都是华约成员,都是91年以后才脱离苏联控制的,但是眼看着波兰加入北约和欧盟,波兰公民可以在整个欧盟内自由移民、自由工作、来去自如,这些年欧盟给了波兰大量的援助,帮助波兰发展经济,波兰从一个穷国,发展成一个人均GDP将近1.8万美元的发达国家,从此过上富裕生活。反观自己跟着俄罗斯越来越穷,我们的姐妹,我们的女儿只能靠出卖子宫生活,就算出卖子宫,都卖不到一个好价钱,因为自己不是欧盟成员国,波兰美女移民西欧非常不方便,绝大多数只能偷渡,每天被各国警察追捕,被黑帮勒索,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在乌克兰,政府并不禁止代孕,甚至代孕在乌克兰是合法的,还有商业代孕。去了乌克兰之后,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商业代孕的广告。而且近几年,乌克兰的代孕服务需求量不断的增长。乌克兰的代孕行业不仅政府支持,代孕价格还很便宜,根据报道,代孕服务费平均在4万欧元左右,如果是在美国或者荷兰的话,至少需要支付10万欧元。所以相比之下,欧洲很多人在选择代孕的时候,都会选择乌克兰的代孕服务。久而久之,乌克兰也就成了所谓的“欧洲子宫”。但凡能有更好一点的工作,怎么会有大量年轻女性做这个。还不是整体穷嘛。俄乌之间,以前还有一点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旧情,今年2月以后,这点旧情也变成了刻骨铭心的仇恨了,那就战场上彻底分出胜负。打一个比喻,把俄罗斯和乌克兰比作是一对曾经的恋人,乌克兰天生丽质,肤白貌美大长腿胸大小蛮腰,但是因为自己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沟里,没有机会见识大世面,一直被村里的二流子村霸霸占着,不但长期霸占身子,还洗脑操控,天生丽质的乌克兰觉得有哪里不对,不该这个样子,但奈何自己实力弱,一直没能摆脱村霸二流子,后来村霸二流子带着乌克兰到城里打工,乌克兰觉醒了,发现自己这么的天生丽质,想睡自己的男人太多了,其中不乏高富帅,村霸感觉到了自己地位不稳,对乌克兰采取了更加高压的手段,家暴不断,还想彻底掌控乌克兰打工挣的钱,乌克兰当然不干了。结果村霸想大打出手,彻底打服乌克兰。慢慢地,只有彻底打败俄罗斯才能过上富裕生活,成为了乌克兰的全民共识,无论这个共识正确与否,但是共识一旦形成,那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而且俄罗斯还先动手,乌克兰人现在是毫无顾忌了。俄罗斯为什么出兵乌克兰?首先,在俄罗斯眼里,乌克兰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伙伴,更与其自身战略利益直接相关联。苏联解体后,欧洲形成新的安全架构,东欧地区被俄罗斯纳入自身战略利益范围,而乌克兰的地位尤其重要——俄输往中东欧国家的天然气、石油管道经过乌克兰,也就是说,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俄的“生命线”。要想保持巴尔干、地中海、黑海等地区的力量存在和影响力,俄罗斯需要乌克兰。若两国关系良好,俄能达到自身战略目标,反之其重要利益将受到损害。其次,长期占领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地区,把乌克兰东部地区和克里米亚连成一片,控制亚速海,然后控制整个黑海地区,攫取黑海地区霸权,恢复自己的大国荣光。因为俄罗斯坚定认为,自己绝不能没有出海口,否则自己就会沦落为像哈萨克斯坦甚至是蒙古一样无足轻重的内陆游牧国家。克里米亚半岛之所以如此被重视,首先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2014年前后,俄罗斯族人占近60%。对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是重要的出海口,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支撑点,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航母”。在沙俄和苏联时期,克里米亚建立了一整套军事设施,拥有刻赤、塞瓦斯托波尔等多个天然良港。苏联四大海军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司令部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市,以保证苏联通往欧洲乃至世界的海上通道的安全。就这样,苏联时期的战略资产,成了俄乌之间的“炸点”。最后,达到长期霸占乌克兰这个天生丽质的肤白貌美大长腿胸大小蛮腰美女身子的目的。保证自己能长期白嫖白睡,心情不好了,就家暴一顿这个大美女,以此来证明自己还行,还是个爷们儿。最后,战略震慑一众东欧小国。都给我老实点,必须隔三差五来孝敬我,不老实,老子的坦克开到你家的热炕头上,打你的娃娃,睡你老婆和闺女,不孝敬老子这个大哥,可不行,翻了天了!俄罗斯直到2022年2月都还牢牢掌握着在乌克兰的战略主动权,首先,俄罗斯和乌克兰有协议,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租给俄罗斯使用,俄罗斯趁着西方绥靖主义盛行的时候占领了克里米亚和策应乌东独立,西方都没有实质性的强硬行动。这给了俄罗斯一个战略错觉,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彻底占领乌克兰全境,悍然派遣几十万大军杀入乌克兰首都。这是绝对的战略冒险,是不值得的冒险。俄罗斯到今年二月全面入侵乌克兰以前,都一直生活中帝国余晖的幻像里,西方也没有集体戳破这个幻像,以至于大家都还认为俄罗斯是一个超级大国,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其实早就不是了,这场俄乌战争彻底暴露了俄罗斯的实力。俄罗斯一直不愿意正视自己微弱的经济实力,俄罗斯一年的GDP不如中国的广东省,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大国雄心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不算输,但是俄罗斯大概率保不住胜利果实。克里米亚,乌克兰东部地区都要吐出去,亚速海也要吐出去。俄罗斯想要黑海是不可能了。 西欧认为,俄罗斯的游牧文化基因非常深厚,在西方被称作半兽人国家,一直渴望追赶西欧的先进文明,渴望融入西欧国家的圈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不太成功,同时因为其体量大,奉行劫掠文化,长期被西欧排斥,在西欧国家中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那就是谁是西欧的带头大哥,谁就要承担把俄罗斯封锁在北极圈以内的天赋使命。1860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暴打俄罗斯,1905年英日同盟,英国支持日本攻击俄罗斯,二战后,美国领导北约对抗华约,都是这个战略的具体体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克兰人大量加入俄罗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