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老将行》木兰柴原文及赏析

夏日绝句中爱国诗句爱国唐诗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1  一、蝉(虞世南)  垂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三、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四、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五、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六、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七、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八、蜀道后期(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九、汾上惊秋(苏頲)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十、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2  一、鹿砦(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柳浪(王维)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三、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四、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五、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七、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九、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李白)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十、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3  一、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终南望馀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四、孟城坳(王维)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五、白石滩(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六、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七、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八、栾家濑(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九、木兰柴(王维)  秋山敛余晖,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十、漆园(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苏轼的《绝句》赏析  春来濯濯江边柳,秋后离离湖上花。  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  在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以“绝句”为题的诗歌多矣。绝妙的有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等,三十字之内,绘尽了大唐江山靓丽、雄浑的气象。当唐朝诗人几乎用诗歌写尽人世间所能歌咏的情景之后,宋朝的诗人如何另辟蹊径在诗歌的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呢?且看大诗人苏轼的如椽之笔吧。  这首七言绝句也从自然景象中框取画面:  温暖的春天抚临人间之时,江边绿柳依依,一片明净清朗的袅袅柔美。  清凉的秋季翩翩来到之后,湖上依然有繁盛而艳丽的`花朵装点着自然的衣裳。  春之柳鲜绿,秋之花娇美。然而,读至此,疑窦亦油然而生:作者眼见的到底是春之绿柳呢,还是秋之娇花?显然,春之绿柳与秋之娇花不能在作者的眼前并存。看来,此柳,此花,乃作者心中所想之美丽景象。当然,这景象当中可能有一景乃眼前所见,或者均为心中所想。但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从眼前或心中框取这两个不同季节的不同丽景呢?  诗人没有回答,接下来则思接天外,突现两句收尾:我不羡慕人家花费千金去买歌舞去看欢笑,有一篇珠玉般的诗文在,便有了属于我自己的高贵人生。  何等傲岸而洒脱的诗句呀!在千金面前,诗歌毫不逊色,而且远胜千金所买歌舞之短暂,具有珠玉般温润之色泽,恒久之魅力!  不过这等铿锵有力且气骨铮铮、戛然而止并意味深长的结句,到底跟前两句诗框取的画面有何关联呢?  关联就在“歌舞”二字。试想,“歌舞”之柔美、之短暂,与春柳及秋花的柔美与短暂不是极其相像吗?今日青绿鲜净之柔柳焉不会很快成为他日的残枝败柳?今日繁盛鲜明的皎皎秋花焉不会很快成为他日的残蕊败枝?今日千金所买的歌舞欢笑又岂能时时长有,月月长有,岁岁长有?  于是,眼中景、心中思,融成了绝句尾联的天外神笔——不羡千金歌舞,自有珠玉生涯!  发出这样掷地做金石声的言语者,又该有怎样的冰雪情怀与旷达气概?  回看才气超然的苏轼在官场上起起伏伏饱经坎坷的人生经历,回想他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之后的《前赤壁赋》中,那一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明月心、清风意里映现的清澈心境,回思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高高扬起的豪壮气势,自可将这等坚定自信的傲岸之语与这等坚定自信的傲岸之人划上等号。试问,在律诗备受冷落的时代,还有谁能发出如此坚定自信的傲岸之语?韦应物的律诗绝句  引导语:韦应物(737~792),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韦应物的哪些律诗绝句。  韦应物今传有十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十卷本《韦苏州集》。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送汾城王主簿  少年初带印,汾上又经过。  芳草归时徧,情人故郡多。  禁钟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游开元精舍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  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宿永阳寄璨律师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江笛送陆侍御  远听江上笛,临觞一送君。  还愁独宿夜,更向郡斋闻。  怀琅琊深标二释子  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  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  阊门怀古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咏声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王维在终南山购置宋之问辋川别业之内第五处景致鹿柴及其诗作与相关读音等意况,其主要体现在《鹿寨》诗中内容、情态或情趣等形式。一唐朝诗人王维晚年在终南山购置辋川别业,一共有二十处景致,其中第五处就是鹿柴。后有王维将所写二十处景致诗作编成《辋川集》一书,其中鹿柴就是王维辋川别业二十胜景之一、组诗《辋川集》中五言绝句或裴迪所作五言绝句名称,我们由此可见“辋川”与“鹿柴”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辋川别业则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兼画家王维,在唐玄宗天宝三年期间买下了宋之问位于辋川山谷的辋川山庄后,并在其基础上营建的园林别墅,作为自己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地,即是具备一片拥有林泉之胜与因地而建的天然园林。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备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里,有自然植物与山川泉石所形成的多种景物,使得山貌水态林姿的美更加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出来,又在可歇之处、可观之处和可借景之处,均因地制宜而建造屋宇亭馆,因而创造出一种既富有田园风光的生活情趣,又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来了。另有《辋川别业》诗作,属于唐代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清新明快而意境优美,不但写出了一种作者在辋川隐居时期的一田园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一种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与作者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二在此是对唐代王维组诗《辋川集》中第五首绝句《鹿柴》的读音进行辨正及其相关诗意略作分析,大体上让人从辋川山谷中鹿柴的幽静景色里面,感知到此诗中以动衬静与以局部衬全局的表现手法,因而体现了此诗具有毫不做作和清新自然的艺术价值。〔一〕唐代王维五言绝句《鹿柴》,属于组诗《辋川集》中第五首,既被收录在清朝彭定求所编《御定全唐诗》中第二十七首,又被收录在清朝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之内。王维《鹿柴》诗既通俗易懂而流传甚广,又影响深远而魅力无穷,因而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王维山水诗中那种“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风格特征。(一)〈一〉宋朝秦观《淮海集·书辋川图>后》云:元祐丁卯,余为汝南郡学官。夏得肠癖之疾,卧直舍中。所善高符仲,携摩诘《辋川图》视余,曰:“阅此可以愈疾。”余本江海人,得图喜甚,即使二儿从旁引之。阅于枕上,恍然若与摩诘入辋川。度华子冈,经孟城坳,憩辋口庄,泊文杏馆,上斤竹岭,并木兰柴,绝茱萸沜,蹑槐陌,窥鹿柴。返于南北垞,航欹湖,戏柳浪,灌栾家濑,酌金屑泉,过白石滩,停竹里馆,转辛夷坞,抵漆园,幅巾杖履,期弈茗饮。或赋诗自娱,忘其身之匏系于汝南也。数日疾良愈,而符仲亦为夏侯太冲来取图,遂题其末而归诸高氏。〈二〉明朝张岱《夜航船·王摩诘》云:唐王维,字摩诘,别墅在辋州,常画《辋州图》,山谷盘郁,云水飞连,意在尘外,怪生笔端。秦太虚云:“予病,高符仲携《辋川图》,示予曰:‘阅此可愈病。’予喜甚,恍然若与摩诘同入辋川,数日病愈。”如今我们依据在以上这两文中的记述可知,秦观在汝南做官之时,因患病久不愈,看到好友带来王维所绘《辋川图》画卷,只见图中绘有“鹿柴”等景观,真如身临其境,又因阅读了王维所作《鹿柴》等诗歌,故而久病竟然不治而痊愈了。我们由此可见“鹿柴”图卷和诗作,都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二)〈一〉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共有胜景二十处,王维与好友裴迪逐处赋诗,一共有辋川二十首五言绝句,后被编辑为《辋川集》一书行世。唐朝王维《辋川集·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依据辋川别业中二十处景致之一,而写下了这一首五言绝句《鹿柴》,其全诗则如下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唐朝王维《鹿柴》一诗之中“返景入深林”的“返景”一词,则是“反景”或“返影”的通假词语,即就是夕照或傍晚的阳光之意。如在清朝康熙本《御选唐诗》中引注五代韩鄂《四时纂要》写道:“日西落,光返照于东,谓之返景。”又在唐朝徐坚《初学记》中写道:“日西落,光反照于东,谓之反景。景在上曰反景,在下曰倒景。”另在清朝潘耒《游罗浮山记》中写道:“冬月登山巅,见日当差早,亦不过晷刻之间,大约如日落时,下方昏黑,山间犹存返影耳。”王维这首诗歌《鹿柴》,既是组诗《辋川集》中第五首,又是辋川别业中一处胜景。此诗描写了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这首《鹿柴》诗在清朝彭定求《御定全唐诗》一书中题作“《辋川集·鹿柴》”,不但“空而非空,宛而不宛,闲淡入妙”,而且“景到处有情,情到处生景,可思不可象,摩诘真五绝圣境”,因此“五绝乃五古之短章,最难简古浑妙。唐人此体,右丞可称妙手”罢了。〔二〕在唐代王维组诗《辋川集》中有五言绝句《鹿柴》一首,而在该诗题中的“鹿柴”二字,不但是一个古今多义名词,而且也有“鹿砦”与“鹿寨”等不同别称,在此则对这三种称谓分别进行词义解释。同时引证了清朝张玉书与陈廷敬所编《康熙字典》之中相关的字义,因此就分别对“柴”、“寨”和“砦”这三字作出相关的解释而已。(一)〈一〉清朝张玉书与陈廷敬《康熙字典·柴》云:“又《说文》:‘徐锴曰:“师行野次,竖散材为区落,名曰‘柴篱’。”’后人语讹转入去声,又别作‘寨’,非是。”〈二〉清朝张玉书与陈廷敬《康熙字典·寨》云:“又‘仕懈切’,音‘砦’。柴,藩落也。又‘士迈切’,音‘寨’,义同。”〈三〉清朝张玉书与陈廷敬《康熙字典·寨》云:“‘寨’与‘砦’同。《广韵》:‘山居以木栅。’《集韵》:‘篱,落也。’或作‘柴’,柴栅。通作‘寨’、‘塞’,羊栖宿处也。”〈四〉清朝张玉书与陈廷敬《康熙字典·砦》云:“《广韵》:‘豺夬切。’《集韵》、《韵会》:‘士迈切。’《正韵》:‘助迈切,砦音寨,藩落也。’山居以木栅,又垒也,通作‘柴’、‘寨’。”(二)〈一〉鹿柴,即指篱笆。例如明朝司守谦《训蒙骈句》有云:“含愁班女题纨扇,行乐王维赴鹿柴。”〈二〉鹿柴,即指栅栏。例如清朝乾隆《塞上山》有云:“树列周崖成鹿柴,花披乱锦点霜蹊。”〈三〉鹿柴,借指隐居之处。例如清朝顾炎武《赠黄职方师正》有云:“生违鹿柴居,死欠狐丘首。”〈四〉鹿寨,即是鹿寨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所辖县名。例如民国赵尔巽《清史稿》有云:“南寨沙、西南理定、黄冕、鹿寨有汛,县丞驻鹿寨。”〈五〉鹿寨,旧时一种军用的防御设施,把树木的干枝交叉放置,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因形状像鹿角而得名。例如宋朝袁褧《枫窗小牍》有云:“梁之上又为茅亭、鹤庄、鹿寨、孔翠诸冉,蹄尾动数千。”〈六〉鹿寨,又叫作鹿角,因形状似鹿角而得名。例如明朝都昂《三余赘笔》有云:“今官府衙门列木于外,谓之鹿角。盖鹿性警,群居则环其角,圆围如阵,以防人物之害,军中寨栅埋树木外向,亦名曰鹿角。”〈七〉鹿砦,又叫作鹿角砦,是用伐倒树木筑成,因形似鹿角的障碍物而故称。例如茹志鹃《百合花》有云:“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三)如今我们现据清朝张玉书与陈廷敬《康熙字典》之中对“柴”、“寨”与“砦”字的解释可知,不但是“柴”通假“寨”,而且也是“寨”通假“砦”了。只因古人常用通假字,故而王维诗题《鹿柴》,是读litchi或读lùzhài,还是“鹿寨”或“鹿砦”呢?我们现据有关的文献资料记载可知,王维诗题中“鹿柴”之词,又称作为“鹿寨”或“鹿砦”,也称作为“鹿角”。我们在此依据相关的文献资料记载可知,唐朝王维五言绝句诗题中“鹿柴”之词,应该读作为lùzhài。因为“鹿柴”的“柴”字,则是“寨”或“砦”的通假字,所以“鹿柴”二字,应当为“鹿寨”或“鹿砦”是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维《老将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