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电影风声电视剧用刑是第几集下面有个评论说日本人真实用过绳刑,有历史资料吗?

《风声》,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国产神片。停了将近180天的电影院,7月终于复工了。电影院太久没开门,大家都不敢把自家的新片拿出来试水;所以第一批上映的,基本是重映的老片。其中,就有十一年前的《风声》。今天去查这部电影当年的新闻,你会发现它真的应了自己当年在海报上贴的那句话:”风声之后,再无传奇“:它当时有拍摄三部曲的愿景、但是再无下文;据说会出剪辑版,后来也没了音信。甚至,在这之后,几乎也没有和它比肩的同类型电影了。虽然《风声》是2009年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但是现在来看,它的票房和口碑,在当年还是被低估了。在商业片领域,它的制作团队、演员阵容、类型、情节设计和主题结合之完美,在国产电影里很难找出第二部。相比之下,网上流传最广的《风声》里的血腥酷刑场面,在这部电影里反而是最浅的。恐怖、血腥、密室和群戏即使已经过了十年,再看《风声》,它在视觉上给我的震撼,都不输任何一部好莱坞视效大片。电影里的酷刑,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让人全身发麻:这些酷刑都真实存在过。比如片中周迅扮演的顾晓梦,最后受的“绳刑”,就取材于柏杨的回忆录。为了配合恐怖杀戮的氛围,它在声音和画面的处理上,也用了恐怖片的处理方法。比如在色彩上大面积地用暗绿色和黑色,渲染阴森和死亡。第一次看的时候,这些细节都被忽略了,第二次看只觉得背脊发凉;如果是在全黑的影院中,效果一定更明显。自从顾晓梦、李宁玉、白小年、金生火、吴大队长5个人进入裘庄之后,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密室。从外形上看,裘庄这座城堡,活脱脱就是一口棺材:裘庄的外景原本打算在杭州拍摄,但是后来这座城堡在大连滨海路搭建 / 《风声》电影中多次出现大全景的裘庄轮廓,从而产生让人窒息的压抑感。裘庄是7个人无法逃脱的密室,故事中每一个变故,都和它有关。在推理小说里,密室是故事的舞台,也是故事的助推剂。《风声》也把裘庄这个舞台用得恰到好处。这个极端封闭的环境里,每个人根据剧情走向给出的反应,是最精彩的部分。所以,在第一个大全景的裘庄场景之后,出现白小年摆弄昆曲手势的片段,就是在暗示——这是这场游戏中,第一个出局的人。“不信你硬得起来”,2009年度经典台词之一 / 《风声》这十年来,《风声》被反复提及的,还有它精彩的群像戏。这部电影里连惊鸿一瞥的的配角,都是后来大火的“老戏骨”,吴刚老师和倪大红老师。吴刚老师扮演的“六爷”,阴毒又变态。这个人和电影中其他所有角色的区别就是,没“人味儿”。同样是以折磨人为乐的王田香,在电影中还些微流露出了迷恋、恐惧和不忍;但是在六爷这个人身上,人应该有的情绪,爱恨贪嗔痴,几乎完全没有。而且,即使吴刚老师在电影中出场不过几分钟,台词也没有几句;但是这个人物的性格、行事方式,甚至是过往经历,都在这两段戏里出来了。当年风声在上海首映时,有观众在现场就说:我觉得最好看的是吴刚扮演的六爷,他对待酷刑的科学精神让他的笑容显得毛骨悚然,在他的眼里,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生命,而只是等待着他去摧毁的一段肢体。虽然有网友评论说,《风声》里展现的酷刑,和史书上记载的酷刑相比,不算什么;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有六爷这样一个角色存在,已经足以说明“人到底可以有多恶”了。同样让人惊鸿一瞥的还有倪大红老师。他在里面演一个跛脚清洁工,其实是传递信息的联络员。这个角色没有台词,但是“面瘫”的倪大红老师,就是能够诠释出紧张的氛围。不仅演员阵容强大,而且每一位演员,都有后来很难超越的表演。尤其是黄晓明扮演的武田和苏有朋扮演的“兔爷儿”白小年。李冰冰更是凭借李宁玉这个角色,拿下了金马奖影后。那一年和她一起入围这个奖项的,是周迅、袁泉和张榕容。《风声》的美术指导,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叶锦添,认为李冰冰长相非常古典,非常适合旗袍;这部电影中李冰冰扮演的李宁玉造型就源自阮玲玉 这不只是一个血腥的密室逃逸故事如果仅只于此,那么《风声》也只是一部尺度大胆、群戏精彩、充满戏剧张力的好电影。但是,《风声》最让人叫绝的地方,在于它把“一个人,为什么可以为了一个信念、一个理想付出自己的所有乃至生命”这么抽象的话题,讲得精彩且让人相信。这很难。一个人为了钱、为了利益做事,很好理解,它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但是信念是抽象的,理想是看不见的,把一个看不见的东西讲得让人看见并且心服口服,就需要更加严密的逻辑链条。链条里一个环节断了,这个故事就失败了。这不是几句台词、几个角色设定就能解决的问题,不然在《风声》之后,不会有那么多谍战剧收视扑街,口碑也在及格线徘徊。它首先需要一个令人相信的故事背景,在这部电影里,就是历史背景。电影里用了很多细节去填充这一点。比如说,电影开场的暗杀结束之后,段奕宏扮演的汉奸被一枪打死,然后,是一组介绍时局的新闻。有了这个背景,在裘庄这个“炼狱”里发生的所有故事,所谓“密室逃逸”的情节,才不是一个猎奇的三流故事。电影里有很多血腥的镜头,但是这些镜头出现的目的,不是猎奇,而是让人胆寒。比如说,六爷折磨吴大队长这场戏,五针扎下去之后,连六爷这么心狠手辣的人,也忍不住说:“一般人三针下去,该画押画押,该招供招供;这吴大队长,不是凡人。”为什么要专门把这一点拎出来说?因为《风声》当年就因为血腥镜头受到争议。后来,这种电影更是几乎没有了,就算偶尔出现,它在故事的完成度和力度上也远不及《风声》。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作者麦家,对自己作品的定位是:“我就是想知道,人在被逼到极限的时候,能做出什么。”麦家是早已获得主流文坛肯定的作家,曾凭借小说《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作品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他也是唯一一位入选此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而且,麦家的作品一直很受市场追捧。《暗算》累计发行超过200万册,同时被改编成2006年的同名现象级电视剧。小说《风声》出版之后,前后有好几家公司想找麦家买版权拍电影,其中之一就是姜文,他一度非常想拍这个故事。 相比于其他文学作品,麦家的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悬疑感都很强。在密码破译部门的工作经历,让他能把这项枯燥但又神秘的工作讲得非常生动。这很难得,因为中国基本没有侦探悬疑小说的写作传统,优秀的侦探小说更是凤毛麟角。更重要的是,他有强烈的、去写这群从事特殊工作的人的冲动,他想要记录下这群很难被人理解的人。这是除了悬疑和离奇之外,他的故事和其他故事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今天极其稀缺的东西。因为市面上流行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在讲述个人的记忆、情绪和欲望,尤其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所谓“青春疼痛文学”。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文字可以不只是这些。这个系列的书和电影争议都很大,不过某种程度上,它的名字,“小时代”,这三个字表明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境 / 《小时代》 小说可以不只是一己之私,不只是讲述自己的欲望,不只是黑暗、绝望和丑恶,还有温暖、柔软和力量。作家王安忆就称赞他的文字: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将条件尽可能简化,压缩成抽象的逻辑,但并不因此而损失事物的生动性,因为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麦家就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走近——这是一条狭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为狭,于是直向纵深处,就像刀锋。 电影版《风声》的导演兼编剧陈国富,对小说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剧本突出类型和商业元素,改变了部分人物关系、角色设定和游戏规则。改了“老鬼”的身份,加了“老枪”这个角色,砍掉了枝节情节。没有了小说中扑朔迷离的历史,留下的是一部人物和情节集中、节奏紧张的类型电影。但是电影延续了小说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书写一种强悍有力的人生,塑造一种光芒万丈的人格。”对于非议,陈国富当年就说:如果观众看到酷刑觉得很爽,那我们就错了。但事实是观众反映觉得看了很不舒服。这是《风声》这部电影,和三流国产惊悚片的区别。人物的行为在道德上是不是立得住,观众有自己的判断。十年了,风声还是没有续集《风声》在上映之后,就传出了要拍续集的消息,“野心勃勃”的陈国富甚至希望最后能拍出《无间道》系列的效果。但是后来再无音讯。2011年,一部同样是麦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风声传奇》上线,但是电视剧的评分仅过及格线。可见,不是有了一个好的故事做底稿,就能出一部好剧。今天来看,这部剧的阵容也不弱,主演之一就是后来获得柏林影帝的廖凡 / 《风声传奇》不仅如此,电影上映之后不久,周迅和黄晓明就离开了华谊。而且,对于这部电影中的演员来说,他们当中大多数之后再也没有出过超出《风声》评分的作品——这不是在说演员的业务能力,而是在说,也许在那之后,国产电影里,几乎就没有出现过《风声》这样的传奇故事。仔细去翻2009年的国产电影,当年全年票房62.5亿,《风声》2.24亿;2009年也是中国电影准备爆发之年。前一年,2008年新闻里还在说,今年有8部电影票房过亿;后一年,2010年年初的《阿凡达》,成为第一部在国内上映超过10亿票房的电影。原来,即使连十年前的电影,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了。本文发于微信公众号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标题:《十年最强国产片,没想到成了绝唱》
作者
筱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声电视剧用刑是第几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