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在1937年侵华什么要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一寸山河一寸血,胜利得之不易,就在我们举国纪念的同时,我们的老邻居日本,却在战后得了“失忆症”。为什么全世界都知道“南京大屠杀”,偏偏日本民众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知道呢?日本政府为什么不愿意公开事实呢?因为日本急于否定侵华历史,并不是仅仅是为了逃避历史责任和惩罚,而是为了其不灭的侵华野心!如果日本公开承认侵略历史,那么在一大部分日本人心中,那场为了国家生存的“正义”之战的性质,就会发生彻底的转变。其民族心气将会严重受挫,而当背负上“不义”标签时,再想发动一场举国之战,就将面对来自国内的反对声音,动员起来也会事倍功半。所以,日本一直硬抗国际抗议的声音,就是为了吊着这最后一口气,以求再次发动战争时,能有之前“一呼百应”的效果。说的通俗点就是,我不认罪,所以我没罪,这种很中二的逻辑,在东京审判时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当时在审判时,有位日本甲级战犯在法庭上侃侃而谈,这样粉饰侵华战争。他说日本就像大哥,中国就像小弟,而这场所谓的战争,只是因为小弟不是很听话,所以大哥打了小弟几个耳光惩罚他。真是千年不变的强盗理论,也确实很中二,很有岛国特色。这时经常有人拿德国反思战争的态度和日本做对比,这更是大错特错,因为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第一,二战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的种族清洗是一种国家策略,其在宣传的铺垫和政策的制定上,是一个长期的有目标的行为,是当时德国统治者在主导下系统进行的。而日本军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和对其他国家战犯的虐杀,都是单一个体的集合表现,是日本最真实民族性的写照。与德国犹太集中营毒气室相比的,是日军挑死婴儿、活埋战斧、砍头比赛、进行刺刀训练等等的虐杀,这是其人性最阴暗面的放大。这已经改变了杀戮本身的意义,而是在享受夺取别人生命的过程,他们是人间活着的魔鬼。如果日本政府在国际上承认了南京大屠杀,无异于对世界宣告其民族的劣根性,他们也很清楚,这不是鞠个躬就能解决的。而德国道歉可以归罪于其掌权者,德国人民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而在日本,情况却是不同的,战争更像是一场全民族的大狂欢。在前方“攻城略地”的同时,后方是“弹冠相庆”,一派“欣欣向荣”,仿佛他们都在为大东亚共荣的伟大人类目标而奋斗着。用可耻来形容,日本人是不会理解的,在他们的思维里,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所以,一方面日本可以淡化侵略战争,一方面却始终在强化核弹受害者的形象,这就是声东击西,果真是勇敢的“招核男儿”。我想说,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日本一天不公开承认南京大屠杀,其灭我之心就不会熄灭,这背后是日本觊觎我中华的赤裸裸的狼子野心!最后,以几句歌词表达我对先辈的怀念,和我辈的誓言:“我当以,生于我华夏为荣,传承这君子之风。也愿做她危难中,身先士卒的青松。砥砺过岁月峥嵘,河山巍峨敬一盅,我中华无处不称英雄!”
本答案是基于日本学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观点,非一般日本国民。在日本学界,对南京大屠杀的观点,肯定派和否定派都有,至于派别的分类,不同学者也有不同标准。·秦郁彦将南京大屠杀研究学者分为大屠杀派(本多胜一、洞富雄、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中间派(秦郁彦、板仓由明)、虚构派(铃木明、田中正明)。军事史学家原刚也类似地将研究学者分类为大屠杀派、中间派、屠杀否定派。·笠原十九司则将包括自己的大屠杀派称为史实派,中间派称为屠杀少数派。以下为各派别的研究者及其观点。·大屠杀派/屠杀肯定派认为屠杀人数在30万-20万人以上的皆为中方研究者。日本研究者,例如笠原十九司认为遇难者人数为11万9千人以上,其中南京城内的平民遇难者为1万2千人左右,主要的非法屠杀遇难者为投降的中国士兵。家永三郎、井上久士、小野贤二、江口圭一、笠原十九司(笠原将包括本人的大屠杀派称为史实派)、高崎隆治、姬田光义、藤原彰、洞富雄、本多胜一、吉田裕、渡边春巳、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虚构派/屠杀否定派松尾一郎(自1998年就开始研究南京大屠杀相关照片,后起诉藤冈信胜和东中野修道盗用其研究成果)、阿罗健一、胜冈宽次、黄文雄、铃木明、石平、田中正明(本人自称为屠杀否定派)、富泽繁信(日本“南京”学会理事)、东中野修道(日本“南京”学会会长)、藤冈信胜、水间政宪、山本七平、渡部升一、百田尚树、肯特·吉尔伯特、亨利·斯科特·斯托克斯(认为南京大屠杀是民国政府的战时宣传)、南京事件的真实性验证会(民进党、自民党构成的议员联盟)、思考日本的前途与历史教育的议员会(自民党内的议员联盟)。·中间派板仓由明、北村稔(否定日军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屠杀,但是认为零散的杀人事件是事实确凿的。他认为南京审判时公诉方提出的屠杀20万人是民国政府的战时宣传,认为自称埋葬处理了10余万人的遗体的崇善堂的实际处理能力无法处理如此多的遗体。但同时,由于关于幕府山俘虏杀害事件的相关史料被发掘出来,他确认此事件为日军之暴行。2007年北村肯定了日军对便衣兵和俘虏进行了杀害的同时,否认日军有对一般市民进行屠杀。屠杀派的笠原十九司将北村划分为否定派。)、樱井善子(但是她又与虚构派/屠杀否定派的主要支持者拍摄的电影《南京的真相》有联系)、中村粲、秦郁彦、原刚(认为以当时的中国的兵力和人口,以及崇善堂的记录与鲁苏的证言的可信性角度认为大屠杀不成立,但是同时又否定了屠杀否定派的民国政府战时宣传的说法。认为南京事件的发生原因不仅仅是日本对俘虏和中国人的蔑视,而中国民众对于保护措施的不合作也是事件的发生原因之一)、偕行社《南京战史》、山本昌弘。主要的争论点包括了以下内容:1.遇难者人数。·30万人以上。此人数来源为1947年国民政府的南京军事法庭判决书。新中国政府也是以此为据。同时,此人数尚不包括南京城外的遇难者人数。由于30万人说的支持资料极其匮乏,日本学者无人支持。·20万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对松井司令的判决文则是10万人以上。此意见也非日本学者的支持意见(笠原十九司表示可能接近20万人,但是包括了周边农村的遇难人数,而且也只是他本人的假说的一部分)。·11万9千人以上。笠原十九司认为,包含南京郊外的遇难者,中国兵遇难8万,平民遇难3万9千(南京城内1万2千,农村2万7千),共计11万9千人以上。·4万人。秦郁彦认为中国兵遇难3万,平民遇难1万(仅南京城内),最多不超过4万。另外有久野辉夫的37820人的假说。中国的文献中,中国军约11-12万,其中约4-6万战死或俘虏(包括失踪人数)。·1-2万。板仓由明认为中国兵遇难8千,平民遇难5千(南京城和周边农村的一部分(仅江宁县)),共计1-2万人。当时的战报等官方记录中有记载杀害1万左右的俘虏。·0.大屠杀否定说/战时国际法上合法说认为,对30万市民进行的大屠杀不存在。佐藤和男的战时国际法上合法说认为,对便衣兵和投降兵的杀害是属于战斗行为的延续,在战时国际法上属于合法行为。另外对南京安全区的欧美人士的记录和访谈为根据的新闻报道的信赖性提出质疑,因为第二年国民政府召开的300次记者招待会上并未提及此事。另外还有与国民政府官方记录的人口记录相矛盾、日军暴行引致的杀人事件计26起、目击的合法杀害事件1起、没有证明大屠杀的照片等等主张。·日中历史共同研究2010年1月的报告书(日方):虽然结论上
日本确实有进行一定规模的违反战时国际法的对中国兵与平民的屠杀,日方的研究中20万人为上限,4万人、2万人等种种推测结果都存在。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说法,基于屠杀的定义、对象区域和期间、埋葬记录、人口统计等等验证资料彼此都有矛盾的关系。2.人口推算南京的人口在战争爆发前约100万以上,但是自淞沪会战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搬迁至重庆、人口的迁徙,南京保卫战时人口已经大规模缩减。根据史迈士的调查,当时南京的人口已经缩减至50万人(关于人数也存在多种说法)。在日军占领前,欧美人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南京市内人口预测人数为20万人,并进行难民救济。然后,在日本占领的12月13日时,日方进行人口登记,记录为约16万人(不包含一部分的老人与小孩),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估计包括老人小孩约25万人。根据史迈士的调查,占领时的12月12-13日南京人口约20-25万人。然后三个月后的1938年3月的人口为22万1150人,该数字为包含了未被调查到的全体人口的80-90%(也就是说全体人口约24-26万)。根据以上得出,12月日本占领时(12月13日)南京市内人口约为25万人(日方的人口登记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综合统计)、20-25万人(史迈士的调查),然后三个月后有24-26万人。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约翰·拉贝,占领后从安全区外部流入的人口激增。理由是南京市内从其他荒废地区潜藏着的难民
流入到被欧美人保护的安全区的人数增长。1984年偕行社的战史编辑委员的畝元正己关于20万人说,提出1937年12月17日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发布第6号文书《难民区的特殊地位的解释》中“(12月13日)几乎所有的市民都已经聚集在难民区内”的说法,同时12月13日进城的日本官兵的证言中,安全区以外的城南、城西、城东、城北地区几乎看不到住民,大部分的市民都已移动到难民区了,但是仅3.52平方公里的安全区能否收容20万人有存疑。3.52平方公里收容20万人,也就是说平均1平方公里56818人的人口密度。而且畝元提出史迈士调查中记载难民收容所收容27500人,未进入收容所留在安全区的有68000人(合计95500人),同时12月17日国际委员会的文书中记载了49340-51340人,所以安全区中能够收容20万人存在疑点。3.屠杀对象作为日本研究者的共同观点,日军在南京城内对平民的杀害人数,低于对中国兵的非法杀人,其理由是因为有欧美传教士组织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约20万人避难平民的人道救助。主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约12万人以上的笠原十九司也认为南京市内平民遇难者约为1万2千人左右,主要是日军对中国兵的非法杀害。屠杀发生后的史迈士调查记录的死者约为6600人-12000人,日军对南京大屠杀的平民死亡人数的调查也是依据改数据。秦郁彦认为,南京沦陷前欧美传教士组织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南京市内划分的安全区是的很多难民得以避难是平民没有出现极大伤亡的主要原因。如同《给拉贝的感谢信》中所述,日军没有对南京安全区进行炮击,占领后日军也被限制进入安全区,没有进行有组织的平民屠杀。但是,即便是在安全区内,日军也以抓败逃兵的名义抓捕平民至安全区外杀害的非法杀人的问题。但是,笠原十九司认为在南京周边的农村地区,在行军记录中有记载日军以村为单位对平民进行有组织的杀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为何在1937年侵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