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什么意思 怎么解释

王阳明龙场悟道,我也是在困境里体会到了心学的巨大威力。比孟子的浩然正气更进一步,那是一股最开始让我觉得可怕的力量,一股能让我为了践行自己价值观能去对抗一切付出一切的力量。首先,我把王阳明思想的精髓等同于阳明心学。而阳明心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四个字,这四个字讲起来就长了。心学本就是三教合一的产物,也是三教精华的大提炼,对初学者不友好(其实孔孟老庄释迦这五人三家的学说操作起来通通都是反人类级别的难度,只有耶稣和真主易上手易操作,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大传播这是原因之一)。没有一定三观做支撑,很容易跑偏。(思想深的容易枯禅,求事功的容易狂妄)知这个字,来源于《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一切的起点。朱熹格物致知,搞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格物致知,搞出了知行合一。朱熹的天理和王阳明的知,两者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体现在王阳明和朱熹两个人身上,一个说存天理灭人欲,一个说知行合一。朱熹可以通过自己那一套格物致知来建立内心确信,王阳明通过朱熹那一套就不行。他通过哪个人的那一套都不行,所以他自己搞了个知行合一。朱熹通过对外物的探求,可以得到天理(清末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作格致),王阳明不行。所以他舍弃了外物,向心内求。求得了先于经验、观念、情绪的“知”。这也是阳明心学枯禅部分的来源。强调了第一反应,直觉。并且直接由此第一反应,直觉,开始行为。这是抛弃了经验,观念的哟,这些经验、观念里包括了一切三观哟,套用心理学名词是用潜意识前意识做决策。所以阳明心学有点儿危险。有些天生良知大的人用用还好,那些良知小或者被蒙蔽的呢?所以为了做出修正,阳明先生天泉证道搞出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你们根性小良知不发光的还是靠善恶吧。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个善恶,是良知天生就知的善恶还是孔夫子给我们立起来的善恶?如果说善恶天生,为善去恶就是天生,我还格个什么物呢?如果说善恶并非天生,要圣人们给我立,这知善知恶的良知它就不靠谱,它是后天且没有普适性的。王阳明最后说了,天赋异禀的,你就无善无恶到底,干就完了。这其实是心学事功的部分。天赋差点儿的,你就有善有恶到底,时时为善去恶。这就是心学修身的部分。插入,第一,关于“本体”,或者说终极,真如,实相,如来,道,上帝,太极(后来又搞出来个无极,比太极更本质)……等等等等。孔子是不提形而上的。儒学这方面是先天不足。儒学方面的三教合一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的,补充自己形而上方面的缺陷。本体这个东西嘛,是《心经》里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金刚经》里“空”与“有”的对立统一(说金刚经是玩文字游戏是“两桶水倒来倒去”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啦)。是“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是“道可道,非常(恒)道”。“真理是无路之国”(克里希那穆提),第一步即是最后一步。你无法通过经验或者其他人到达真理。真理在一切之先,在一切之前,所以真理也可以说不存在。这世界并不存在某种永恒,永恒的只有不永恒的“无常”,不变的只有变化。永恒只能托身不永恒来体现。第二,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人生来说,此时此地总有一条路适合你走,但没有一条路能适合所有人走,也没有一条路能适合所有的场景。孔子说“过犹不及”,读到此处我是为孔子点赞的。不贤能是不好的,太贤能也是不好的。死抓哪头都是没有出路的,不抓和抓太死都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孔子说“中”,玩儿分寸,玩儿节制。而“易经”说“易”,“知机”求“变”,老子说“道可道,非常(恒)道”,玩儿虚执。读死书与腐儒正是孔子所反对的,也是“易”和老子所反对的。好了,回到正题。王阳明为何要以知善知恶或者无善无恶或者时知善恶时无善恶的良知做决策?这一点用朱熹的话说,就是人欲蒙蔽天理。做事就是做事,情绪是无用的东西,欲望是无用的东西,心思啊念头啊都是于事无补的东西,只有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你才能把他们调动出来(大家都是演员嘛)。而知行合一,就是在这一切尚未升起,在那内心清明的一瞬就做出决策并实践,这是真正的“做自己”,这是真正的“keep it real”。这样才能“变化之道,存乎一心”。这是决策层。操作层呢,抛弃了善恶羁绊只求事功的好人们终于能干掉坏人啦。“君子可欺之以方”,一个不迂腐的读书人,一个待时而动知机变化头脑灵活的君子,一个有最崇高理想却不抗拒最卑鄙手段的干饭人,那些坏蛋还能对抗吗?阳明心学终究是求事功的学问,其他部分都是为求事功服务的。它就是用来解决好人干不过坏人这个难题的。因为王阳明就是个做实事平天下的人,这也是为什么阳明心学会在王阳明被流放龙场时产生。决策上面,忠于自我。你的良知告诉你要这么干,你就这么干。锄强扶弱,定国安邦,不要怂!站出来!不惧权威,不欺弱小(大家的良知都是一样的,人人都是圣人,人人皆平等,这和佛家众生都是佛是不是很相似),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心有定见(决策根本就是我的良知,随身带着,慌个啥。人生最大的本钱就在我身上,慌个啥。)操作上面,不要再被善恶或者人世间的条条框框羁绊啦。你就是圣人,全天下没有谁比你更了不起。脑袋放开,大胆想,放手干。超越价值观和情绪去操作,超越自我去操作(普通人真的是时时刻刻处于分裂状态。想做做不到。)。并且阳明心学提出时时练和事上练。这个学习法就厉害了。时时事事都有意识去练手炼心。时时事事打磨自己的信仰,提高自己践行信仰的操作水平。那时奉持冯道(就是那个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宰相)的“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真的很有用。恶人对别人是恶人,对我就是好人了。一年多里处处受人尊重受人帮助。可是这只能独善其身。当我想去帮助那些受欺负的好人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挺无力的。那时是深刻体会到好人的无奈和悲哀。不应该是这样的,善不应该是被恶摁在地上摩擦的。就在此时重新翻开王阳明的文集,才有豁然开朗之感。那段时间和天斗和地斗和人斗,真真其乐无穷。也深深体会到阳明心学做为斗争学的厉害之处。但在理论上,阳明心学的确是存在一些漏洞的。比如它没有自己的善恶标准。它需要超越善恶又需要回归善恶。所以它没有客观性普适性,很容易把人带偏。但他也没有那么高深,也没有那么难。价值判断都在心里,相信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忠于自己,做个知行合一的真人,不做假人,哈哈。(而这一切,除了那个先天的知,从小到大建立内心善恶观的种种都是很重要的)_____说阳明先生我真的可以说上三天三夜。想起那段三兄弟坐而论道起而干仗的日子,王阳明是我们共同的老师。希望更多人了解王阳明体会王阳明。1 关于善恶人类价值观里的善恶并非绝对的。只有一时一地的善恶,具体情景里的善恶,没有永恒不变的善恶。塞翁失马,祸福相依。善恶也是一样。此时此地这是善,彼时彼地那就变成恶了。一百年前的恶到今天也许就不是恶了,在中国是恶的在美国也许就不是恶了。善恶是一种观念,一种价值判断,所以它也一定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是说行善就有善的报,行恶就有恶的报,还是在说这样有这样的报,那样有那样的报?善恶这个词和意义这个词一样,都只是人类价值层面的东西,并没有一种善恶或者意义能超越人类的价值层面,所以这些词不适用于形而上的层面。比如,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意义,这些问题在根本上是不成立的。一切价值判断不能在人类认知与意识之外求得支持(对所谓客观事物的探求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人生准则没有天然真理,一切都是基于内心确信。重点不是它是什么,重点是你确信是它。今天我们提倡的普世价值,什么自由,平等,博爱,难道就是永恒的真理吗?不是。只是在这颗小小的行星上,在这颗行星出现一种自称为人类的生物时,在这种生物构成的社会发展到这几百年时,自由,平等,博爱,才成为这一时期的“真理”。如果你想把这种真理推广到整个地球生态圈,那就是傻子的行为了。为什么要更新关于善恶?因为谈阳明心学,善恶是基石之一。天泉证道四句教里的善恶到底是什么样的善恶?如果说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恶,那是孔子的“食色性也”还是孟子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在王阳明看来,这些都是包括在内的。王阳明的善恶是在尊重人动物性的基础上强调人的社会性的(朱熹其实也是一样的)。尊重人的动物性,是尊重人基本的生存,繁衍的权利,强调人的社会性,是保持对个人欲望的控制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简单说,不违反公序良俗。而这个公序良俗,或者说主流价值观,它是集体意识,它是变化着的,它是没办法被基因传递的,所以善恶不可能是完全先天的。必然是一部分先天一部分后天。所以王阳明讲吾性具足,心即理,包括善恶全都在自己心中,不用外求,对你王阳明来说是没问题,对有的人来说那就太片面了。你让一个小孩从小在狼群里长大,你看看他的心和你的心,他的理和你的理还能是一样的吗。禅宗修根本法心内求没人能说啥,你心学是讲在人世建功立业的,完全搞心内求那就要不得了。为啥心学当年能在社会底层大为传播,尤其是纹龙画虎的最喜欢了,这就是心内求容易让人跑偏嘛。但王阳明本人偏了吗?没有。只是他这个提法,很容易让大众偏。毕竟只有少部分人会一点一点融会贯通彻彻底底去学你王阳明。谁不是逮着两句要点就开跑呢?王阳明自己那是实打实理论联系实际练出来的,其他再传弟子和声闻弟子呢?佛陀也逃不掉的结局。说到这里,只是想具体表达阳明心学在王阳明那个时候是存在一些漏洞的,在心学发展过程中,王阳明自身也不断对理论体系做出修改和补充。但是!这些都是教学层面理论层面学术层面的事,在应用层面,那是一以贯之的哟。一门学说有bug很正常,毕竟谁也不是全知全能,谁也没有看穿时间迷雾的双眼。但这其实不重要。阳明心学本来就不是让你搞理论的。形容搞理论那帮人最出名的一句诗就是“平日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真的不是阳明本意。2 关于知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有错吗?没错。朱熹的人欲等同于王阳明的私欲,都是过度的那部分欲望,都是两人认为要去除的那部分。朱熹和王阳明的区别在于朱熹格外物阳明求己心。格外物怎么格都不会太出格,但心内求就不一样了,人们认识的外物都差不多,认识的内心可就差太多了。两者的差异大概就是哈姆雷特只有一个版本,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心内求带给了阳明心学生命力和破坏力。心内求是解放天性,是打破枷锁,是自我拓展,是带你起飞。也正是心内求,让阳明心学的信徒们(尤其是那些不太信的信徒们),能扮演革命者,引领潮流者的角色。当一群人的内心意愿相同时,岂不正是集体思潮的涌动?但这也并非阳明本意。教主是控制不了自己死后教义的发展滴。为了让良知大放光明,王阳明是强调静坐的。这是修行共法。现代人处在信息流中,大脑处理能力早就不够用了。在移动互联网刚兴起的年代,有几个人预见了信息流中人类大脑处理能力的枯竭呢。那时有没有人认识到帮人识别信息处理信息是门大生意呢。头三天,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洪流里人心真的很容易被蒙蔽迷失掉。人越来越难真正去感受自己的内心了。断掉信息流,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下,静坐,什么都不想。闭上眼,去专注感受有限的信息。越专注,越专一。感受那个一,持续一段时间,啪,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个一也消失掉了。接下来就是难以描述的一切……好吧,这只是静坐的一个举例而已。静坐是擦拭内心的灰尘。消费主义总是在挑起人们的欲望,人心只会越来越浮躁。王阳明强调的静坐是很有用很宝贵的东西。《大学》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讲得很清楚了。这颗心啊,要定,要静,要安。处事才能英明神武。静坐是定心的死功夫,还有活功夫,事上练。在处事时定心。此心不动(孟子也讲了不动心哟),遇事一如平常(那就是比每临大事有静气更进一步啦),去掉心内其他干扰,你就是一台高速运转却没有感情的机器,好,这个状态很好。不被私欲蒙蔽的大脑才能完全发挥理智的功效。哈。一个静坐,一个事上练,练自己的定力。定力深了,自然智慧开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陀说的。在心学里,就是定力深了,良知大放光明,啥事都好办。写到这里,感慨一句,阳明心学是入世建功立业的佛学,也是打破善恶枷锁不再自费武功的儒学。说实话,《大学问》还好点。但《传习录》对普通人真的不友好,看着吃力。一是零零散散不成体系。二是语言真的谈不上简洁优美,读起来不文不白的很拗口。而儒学千年来的那些争论,在今天现代科学体系下其实是显得很遥远的。我总是愿意向人强调阳明心学是求事功的学问,是内圣外王现实困境的解决之道。为什么内圣就不能外王?为什么外王一定不内圣?为什么想挣钱就不能要脸?为什么要脸就不能挣钱?难道就不能站着把钱挣了吗?儒学积极入世,儒生们却往往是只重初心不重结果。有付出生命的勇气却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在我们现实生活里,阳明心学强调的那几点实操。静坐,事上练,时时练。你真的一点点去做了,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他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领导力,团队协作力,方方面面都是提升。这是阳明心学最浅显最直接的现实意义。祝愿善良的人们都经得起考验,祝愿最彻底的温柔背后总有最强力的拳头支撑。——————王阳明心学体系里就三大块儿或者说三步走,知行合一,致良知,诚。诚是根本,是起点,也是终点。但现在的人没有一点佛道方面的修行是很难理解这个诚是什么意思的。理解不了这个诚,你是不可能理解阳明心学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和别人讲一定要有实修基础。但佛学这个坑那是多少人挖了几千年挖出来的,自古以来多少才智高绝的人都陷在里面。这坑你轻易还跳不进去,跳进去了轻易出不来。所以做为替代,我也推荐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他讲的东西对现代人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王阳明思想体系整个这一套谈不上多高明多复杂,但现在没有以前那样的文化环境了。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大多数人对基本的儒家的东西都了解不多,更别提另外两家了,没有三家的基础你怎么去搞懂阳明心学这种三教合一的东西嘛。所以我想强调的是,你真要说去摸清阳明心学整个思想体系,一定要有儒释道理论和实修基础,一定要去下死功夫。没有这个基础,你也没必要磨嘴皮子浪费时间。王阳明思想真正最宝贵的地方,是让人做个真正的人。真正的人,真正,一是真,二是正。心灵,意志,身体,行为,由内至外的绝对的高度的统一,自然而然地就能真与正。内圣外王就是征服自己又征服别人。人与人包括人与自己的较量,首先是表现为意志的较量。一个人一但开始忠于自己的内心,那股劲儿那股气立马迸发出来。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就是这么来的。王阳明是什么人啊?狂徒一个!是个敢打倒圣人的狠角色!要是他生在乱世,那是有再造乾坤的气魄的。天大地大圣人大,那也通通没有自己大,心,自己的心,那是最大的。跟着心走,做个顶天立地的真正的人吧。————推古崇圣不算个好习俗,圣人,哪有什么圣人,克里希那穆提就不希望自己是圣人,他对自己的信徒说,你们不要信奉我,不要信奉任何上师,不要信奉任何教法,你们要信奉真理。如果哪个圣人把自己置于偶像的地位,那就意味着他自认真理的代言人,那他就不算圣人。在这一点上,王阳明说“人人皆可成圣”,克里希那穆提说“你就是世界”,要说从陆开始的“吾心即宇宙”的心学衣钵,传到现代,似乎克里希那穆提更得心法真传,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王夫之对心学的评价“阳儒阴释”。毫无疑问,“心学”或者“理学”离孔子的儒已经很远了,这是必然。孔子死后,儒家八分。到了孟子,他的儒和孔子的儒已经大不一样了。孔子心心念周礼,死前梦见自己的棺椁停于两柱之间,才感慨自己可能是殷人。不知在他临死之前,他能否像王阳明那样“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孟子一民二社稷三君的排名,孔子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的。孔子只想做个依附者,依附于权力和秩序,所以才拼了命的维护权力和秩序。看看他的表现,“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这一套在权力和秩序面前毕恭毕敬如履薄冰的模样,每每读之,令人作呕。心甘情愿自我阉割匍匐于权力和秩序,孔老二开了个好头!这也是儒家为什么一生下来有条腿就是跪在地上站不起来的。但我仍然敬佩孔子,在我心里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孔子的局限,是他个人的局限,也是他所处时代的局限,这两点都是必然。强人如老毛,聪明如达芬奇,都无法跳脱这两个局限。毕达哥拉斯学派将数学置于真神的地位,以宗教般的信仰侍奉它,不也正是如此?而有一种特质是不受这两者局限的,这个特质叫“心怀天下”,心里装着更多人的命运。孔子也好,佛陀也好,他们都有一颗大心,装着天下人。有了这一点,他们便足以被称为伟大。耶稣为世人流血,也是如此。孔子提出了“仁”,点亮了我们文化“人道”的第一把火。王德峰教授提出的“生命情感”四个字,我认为很通透。到了孟子,更进一步,有“浩然正气”之“勇”。以人格的力量应对世间狂风骇浪,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孔子是个软脚虾,孟子比他硬多了。孟子是心学源头,求的是人格力量,俯仰无愧天地的光明磊落大人格!经了汉末乱世,儒家开始衰败。因为它解决不了生死大事。玄学和佛学因此兴盛。三家合流,是历史必然。到了宋朝,三家都已经不是原本的模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还是顶着儒释道的名号,但这三家和他们的本来模样已经大不相同,不能再当做同一个东西了。孟子的儒和孔子的儒已经大不相同,更何况周张二程?周张二程对儒家经典的再解释,说成是再创作更恰当些。你有早早追问过宇宙的本源人生的意义吗?大贤大圣都是早早追问过的,早一点的七八岁,迟一点的十一二。王阳明是打小就立志做人生第一等事的。人生第一等事,只有三个字,求真理。王夫之说阳明心学是“誣圣邪说”,这可太对了。在凡夫俗子眼里,圣人之言就得是永世真理,殊不知如此才是真正的誣圣!孔子是匍匐于权力和秩序的,他的门徒若匍匐于孔子的权威,那也算得上得了他老人家真传。王阳明如果知道后人把他的话当做圣经,不知会作何感想。他可是把人人都有的这颗心点得透透的,后人却偏偏要在他的话语中求,这不是愚痴是什么?信天信地信救世主信导师信权威,总之就不能信自己呗?在这点上,共产党人都比他们做得好。所以禅宗说根器有道理吗。有的呀,人和人悟性就是不同。王阳明已经点亮了人性之光,“人人都是圣人”,能不能把这颗心从权力和权威中解脱出来?必然不能。人类社会永远都是大多数人供养少数人,必然总有大多数人匍匐在少数人脚下。克里希那穆提更进一步,要把人从经验中解脱出来。这更难了。人与自己生物性的对抗,每前进一步,都是难上加难。能走到王阳明这步,已经是大人了。大写的人。儒家心法的根本,在于一个诚字。诚是什么呢。用人话说,是身心灵之统一和纯粹。纯粹的信仰造就纯粹的布尔什维克,纯粹的布尔什维克都是特殊材料做的,经得起严刑拷打威逼利诱,能超脱肉体的痛苦,也能超脱情欲的折磨。如何得诚?《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无法止,就用戒来约束自己。人无定力,就是大海孤舟,顶峰低谷都是随波逐浪,得意失意都只在瞬息,聪慧愚痴都只凭境遇,自己半点儿做不了主。此心不动就是定力。老王讲事上练,练个什么嘛,练的就是此心“不动”,“心不动”才“放光明”。心不动不是心如死灰槁木,而是心不被意主宰,是心统摄意,不是意统摄心。动心起意,意起了,人就要发动,就要有动作。脸被人扇了,起身就扇回去,这就是意统摄心。心被情绪情感喜恶观念这些东西掌控了。脸被人扇了,心动,意起,停!有这一瞬的停,就称得上了不起了。停完之后干嘛?审一遍。审完再动。功夫到家了,停和审都被略过,意也没那么容易起,心也没那么容易动。这是养心的功夫。养的是定力,有了定力,心才能长发光明。至于善恶正邪,个人对个人的标准只有一个,心安。常问自己。汝心安否?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管多大的困难,就算是如铁一样的雄关,也有信心冲破越过它!出自《忆秦娥 娄山关》。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这首诗,写于战争胜利之后。全诗如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娄山关战役翻译:西风猛烈地吹着,长空中一群大雁南飞,叫声阵阵,天空一轮残月照着满地寒霜。即将破晓,马蹄声细碎,军号声沉郁低回。纵然娄山关坚硬如铁,我们也要勇往直前,青山起伏如苍茫的大海,天空的残阳将大地染成血色。2、“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敌我多么悬殊,敌人气焰多么嚣张,我自沉着应战,岿然不动!这句出自《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描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全诗如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羊界保卫战胜利后毛主席率主力与之会师翻译:战旗在山下摇荡,山头鼓声浩荡,吹角连绵,战事激烈,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军依然毫不畏惧,岿然不动。早已构筑好坚固的防御工事,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谁将彩虹当彩练,当空起舞?九天神女下凡尘,恐怕也没有如此气概。这才是真正的气贯长虹!这句出自《菩萨蛮 大柏地》,写于1933年夏天毛主席重过大柏地时,当时他已被调离军事领导岗位,大权旁落。眼看革命根据地日趋缩小,他心里很着急。回忆起1929年他和朱德率领红军在大柏地战役中取得过的胜利,心中又涌起宽慰和乐观。伟人的心胸,即便是在低谷时,也不失豪迈豁达,也从不放弃希望。全诗如下: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翻译:天上挂着七色彩虹,是谁手持着彩练在翩翩起舞?雨后又见金色夕阳,苍翠的群山仿如层层军阵。当年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苦战,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装扮得更加美丽。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不要说来的早,东方就要破晓了。纵使行遍千山万水,历经世事沧桑,年轮刻在脸上,我心依然年轻。登上高峰,道一句,无限风光!出自《清平乐 会昌》,写于1934年夏天。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险恶,几十万敌军向瑞金逼近,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面临战略转移的危局。这年夏天,毛主席及时引导部队抵制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使南线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新局面。7月23日天不亮,毛主席带领粤赣省委干部和警卫员登会昌山。这首词写的是登山沿途的所见所感。全诗如下: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翻译:黎明即将到来,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千山万水,依然丝毫不觉得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入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加郁郁葱葱。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了胜利,什么艰难都不怕,徒步走过万水千山,只当是家常便饭。这一句,是对红军精神最好的诠释。当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困难时,这一句,也让我们充满力量。用钢铁般的意志,藐视一切困难!出自《七律 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来到甘肃通渭,在城东的一所小学校里召开全军副排长以上的会议。会上,毛泽东向全体干部讲述了长征的意义,并当场吟出这首诗。全诗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翻越万水千山只当是寻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的横桥和上面的铁索,透着阵阵寒意。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6、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恐怕每个登上长城的人,心里都会不自觉地冒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来。后一句:给我一个绳索,我便能捆住苍龙。这是何等的气魄!出自《清平乐 六盘山》,写于1935年10月。1935年9月,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南部,占领通渭县城后,又突破了兰州公路封锁线。北上抗日胜利在望。国民党当局却倒行逆施,蒋介石亲自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妄图阻止红军北上。10月7日,在六盘山下的青石嘴红军与敌骑兵七师之一部遭遇,大获全胜。当天下午,红军登上了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并作了此诗。全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翻译:天空辽阔白云悠远,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尽头。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在险峻的六盘山上,红旗在西风中猎猎作响。今天我长绳在手, 哪一天才会将那狂龙(蒋介石)捆住?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将红旗插上了南京总统府的墙头,南京宣告解放。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这首诗,是主席为解放南京而作。这首诗是字字经典、句句都是金句,每一句都曾被无数人引用过。翻译:革命的狂风暴雨震荡着蒋家王朝,百万将士渡过长江天险,直捣黄龙。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城南京啊,今天的面貌胜过往昔,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应该趁这大好时机,一鼓作气,解放全中国。不可学沽名钓誉的楚霸王项羽。自然界的兴衰成败自由规律,事物不断向前变化发展,不可阻挡。8、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光长远,心胸豁达,自然牢骚少。烦恼时,想想这句,便可以解千般愁肠!伟人的伟大是心胸撑起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出自《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作于1949年4月29日,南京解放6天后。柳亚子是国民党左派,曾给毛主席写诗盛赞毛主席改天换地的功绩,随后又给毛主席写了《感事呈毛主席》,对自身境遇有些牢骚。此诗为毛主席给他的答复,也是劝慰。全诗: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翻译:我们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难怀,在重庆您向我索诗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宽眼界去衡量。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的乐趣要远胜于富春江边钓鱼。9、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世事沧桑,英雄永垂青史。人间换了又如何,曹操东临碣石处,伟人感怀,不也是另一种永恒吗?就像伟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出自《浪淘沙 北戴河》,作于1954年夏天,毛主席到北戴河休假时所作。他经常吟咏曹操的《观沧海》,有种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感。全诗如下: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翻译: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到碣石山留下诗篇至今让人吟诵。现在的北戴河,依旧秋风萧瑟,但是人间已经换了新颜。10、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这是伟人的气魄,也是智慧。出自毛主席1956年6月所作《水调歌头·游泳》。毛主席从小爱游泳,此时,他已经63岁,再次横渡长江。表达了主席敢于同大自然搏斗的精神。同时主席也亲自说过,“此诗写的是咱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全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只要抱定哪怕牺牲也不放弃的伟大志向,天地都能改换!这一句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不畏艰难,改天换地的勇气。也树立了无数建设者在各自的领域攻坚克难的决心。出自《七律·到韶山》,写于1959年6月。此时,阔别32年之后,毛主席再次回到家乡。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赞扬了公社劳动人们的热情。全诗如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翻译:离别后多少梦里在诅咒岁月的流逝,阔别故乡已经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才能改天换地。欣喜的看到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遍地都是农民英雄们在夕阳下收工归来。12、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明朝冯梦龙曾说过,“民不商武,必受欺辱”。这首诗,体现了毛主席高瞻远瞩的革命思想。出自毛主席1961年2月所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毛主席的机要员小李为了证明自己参加过民兵,拿出自己参加女民兵训练时拍摄的照片给毛主席看,毛泽东称赞“好英武的模样”,随后略一沉思,写下了这首诗。全文: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语言明白晓畅,就不用翻译了。前两句是对照片上女民兵形象的描写,后两句赞扬中华儿女尚武的革命精神。13、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欣赏那无限的好风光,请先登上险峻的高峰。这句诗,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勇攀高峰的决心。当你沉沦时,想想毛主席这句话,如果人生是场旅行,没见过最好的风景岂不是最大的遗憾!诗句出自毛主席1961年9月9日所作《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主席为李进(江青)的题照诗。全文如下: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14、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不争不抢,春寒料峭中,做希望的使者。待到姹紫嫣红,便是功成名就。这里面有豁达、坚强、宽容、乐观、奉献.....出自1961年12月所作《卜算子·咏梅》。此时,国家刚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内外形势都非常严峻。诗人歌颂梅花的不屈精神,同时表达出一种坚强和豁达的胸襟。全诗如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5、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是英雄,就不怕豺狼虎豹,更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干掉一切拦路虎!出自1962年12月26日所作《七律·冬云》。当时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国内刚经历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而且三年灾害还没恢复。国际上苏联又发起中苏论战,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更加重了我们的经济压力。这一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他有感而发,写下来这首诗。表达了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全文如下: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翻译:大雪压着冬天低沉的如柳絮飘飞,百花都已凋谢。纵然云霭滚滚寒流肆虐,大地上终会有一丝暖气吹走严冬。英雄能驱赶豺狼虎豹,豪杰更不会惧怕熊罴一类的猛兽。梅花在漫天飞雪里欢喜盛开,只有苍蝇才会冻死在严寒里。1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争分夺秒,创造价值!想起这句,便不再彷徨犹豫,多想无益,干就完了!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作于1963年1月9日。当时毛泽东正在杭州,他从《光明日报》上看到郭沫若写的《满江红》,写诗相和。当时美苏争夺霸权,中苏关系破裂,但国内走出三年困境,渐渐转好。诗人号召大家珍惜光阴,努力建设。反对派不过是几个“苍蝇”、“害人虫”,没有什么可怕的。全文如下: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17、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霸气,敢问千年诗坛,谁与争锋?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与之相比都显逊色。一个是想去,一个是已谈笑凯歌还。气势更上一层!出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于1965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诗人回忆起当年井冈山武装斗争时期,内心充满豪迈之情。全文如下: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8、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古有张翼德长坂坡喝退曹军80万,今有彭大将军,横刀立马阻千军!困难来临时,念一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这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霸气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出自1935年10月所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彼时,在陕北吴起镇地区,获悉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红军击溃马家骑兵的捷报后所作。全诗如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气吞八荒、囊括寰宇的气概,非伟人不能有也!出自《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秋天。毛泽东回到韶山养病,同时为即将爆发的大革命造声势,并准备发动湖南农民运动与大革命。在准备完毕后,重游了岳麓山和橘子洲。全文如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好是对上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回复。往事越千年,时势还得今人造!毛主席曾领导共产党开天辟地,教日月换了新天。时至今日,沿着您开辟的道路,全体中华儿女愿全力以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出自《沁园春 雪》,是毛主席1936年2月初到陕北,遇大雪所作。此时,是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即将开始。大战前夕,主席做这首诗,可谓气贯长虹、大气磅礴、旷达豪迈。全文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结语千年诗坛,群星闪耀。仙圣佛杰,各归其位。然而我认为,毛主席的诗词,足可以光耀千古,若给毛主席在诗坛上个尊号,您认为什么合适?毛主席的诗词,您最喜欢哪一句?欢迎留言给我。诗词背景资料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毛主席诗词全编鉴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境界”时,专列“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个审美范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一区分,自提出以来就备受理论界推崇。毛泽东诗词意境高远,蕴涵丰富,艺术表达了毛泽东的心路历程、伟岸人格和光辉思想。毛泽东诗词因为“有我”,显得自然真切;因为“无我”,彰显伟岸崇高。毛泽东锤炼“小我”,强化“大我”,追求“无我”。毛泽东诗词所创造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是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也是一种回味无穷的审美境界,更是一种光耀千秋的精神风范。小我:我返自崖君去矣1936年7月,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毛泽东多次与他彻夜长谈,这是他唯一一次对外披露个人成长历程。1937年10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由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书中《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成为人们研究毛泽东生平的珍贵史料,后来风行全国、版本众多的《毛泽东自传》即由此演化而来。但斯诺笔录的“自传”,只反映了毛泽东从诞生到长征的前半生经历,显然不完整。毛泽东笔耕不辍,从早年到晚年一直写诗填词。他一生中的奋斗足迹和人生体验,在毛泽东诗词中或多或少都有所反映。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具有鲜明的“自传”色彩,人们可以将其作为毛泽东的个人履历和心灵独白来解读和品味。“呜呼吾母,遽然而死”“我怀郁如焚”“君行吾为发浩歌”“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我自欲为江海客”,这些诗句中的“我”或“吾”,是生活中的“小我”,是一个本真的毛泽东。作者眼光向内,写“我”的事,发“我”的感,抒“我”的情。这种笔触更多地出现于毛泽东早期作品中,即便不出现“我”字,但内容都是以“我”为中心,如“思君君不来”“管却自家身与心”“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挥手从兹去”“携来百侣曾游”。这些“我”或隐或现,原原本本,是敬重慈母的孝子,是志同道合的友人,是情意绵绵的丈夫,是四海为家的旅者,是风华正茂的书生。晚年毛泽东也写过类似诗词,比如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可算是纯粹模山范水的山水诗。毛泽东忙里偷闲,置身于自然怀抱,寄情于山水之间,他政暇赋诗,无关乎重要事件,不涉及严肃主题,轻松而惬意,平实而真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类作品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算不上毛泽东诗词的精品力作。大我:狂飙为我从天落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随着斗争实践的不断发展,毛泽东从一个呼唤革命的热血青年到投身革命熔炉,不断成长为革命领袖,人生舞台日益壮阔,视野胸襟更加广博。毛泽东诗词的题材和内容不再局限于小我的经历和感受,而是描绘中国革命的风起云涌,讴歌人民战争的磅礴气势,更加贴进现实,更加紧跟时代。“我自岿然不动”“狂飙为我从天落”“而今我谓昆仑”“唯我彭大将军”“我失骄杨君失柳”,这些“我”已摆脱了利己主义的羁绊,实现了从“小我”向“大我”的提升,不再单纯指作者本人,既是自我,也是我们;既是个体,也是群体。以“我自岿然不动”为例,这既表现了毛泽东从容应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大将风度,也显示了英勇红军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展示了人民群众同仇敌忾的顽强精神。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毛泽东当然不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旁观者”,他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指挥者、领导者。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诗词却独树一帜,作品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革命军民的英雄群像。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毛泽东的军旅诗词中,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作品所渲染的军事行动,如黄洋界保卫战、反“围剿”战役、万里长征、解放南京等等,都不是单兵作战,不是个体行为,而是革命武装的统一行动,人民群众的协同配合。“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这些英雄群像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扭转乾坤的无穷力量。正如1962年4月毛泽东在谈到土地革命时期六首诗词创作情况时所说:“这些词是在1929年至1931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无我:为有牺牲多壮志1910年秋天,毛泽东外出求学,他改写一首诗留给父亲,表达一心向学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然而,“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的残酷现实,促使他放弃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人梦想,毅然投身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图大业。“凭割断愁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他割舍个人私情,成为义无反顾的职业革命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寻求救国之策,他上下求索。“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大革命失败后,他痛定思痛,奋起抗争。“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他在井冈山点燃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战地黄花分外香”,他忍辱负重,坦然面对个人逆境。“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他不畏艰难险阻,南征北战。“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他统率人民军队摧枯拉朽,彻底砸烂了旧世界。“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他领导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喜讯,他“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幸福生活,他“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殚精竭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清代沈德潜《说诗碎语》有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高耸挺拔的山峰像利剑刺破青天,自身锋芒完好如初;如若天塌下来,山峰一柱擎天。天地之间山为峰,山高人为峰。这首诗描绘山的巍峨峭立,彰显的是毛泽东对人生价值的深邃思考以及担负起天下兴亡的使命担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不断磨砺小我,融入大我,达到了无私无我的精神境界。隋代王通《中说·魏相》曰:“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道可行矣。”毛泽东心中只有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顶天立地,敢作敢当。“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他励精图治,始终维护人民利益和民族尊严。区区十六字,但蕴涵丰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是毛泽东伟岸人格的诗意礼赞。这是毛泽东诗词感人肺腑、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汪建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律长征中逶迤和磅礴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