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上门的都是什么人是否提供企业家综合服务?具体是哪些服务?


2021-11-16 18:14:54
“宜信最为重要的客户是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包括创一代、创二代、新一代、小微企业家、社会企业家。新一代的企业家、创业者是我们合作服务的对象;中小微企业、农村企业家是经济毛细血管中最活跃的元素,需要各种能力建设的支持;社会企业家、ESG社会责任投资之中也有重要的社会投资维度。所以我们说中国的企业家群体是宜信最为重要的客户、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的价值增长源泉就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来自于这群人,来自我们大家一起不畏困难险阻、赢在未来的劲头和精神。”11月12日,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一场与企业家客户群体共同聚焦企业发展、经济前瞻、创新传承的“共富创未来”年末论坛上分享。今年以来,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的一系列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的明确表示,以及即将制定出台的“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等,国家对共同富裕的表述和要求逐渐清晰并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营企业家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也参与其中、多维度助力。此次论坛中,宜信邀中国民营企业家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民营经济如何从多维度助力共同富裕,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拥抱变化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价值的增长源泉“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021年同样不平凡。与几位企业家朋友交流时,大家都感觉过去一年在经营、投资上很不容易。难是普遍的感觉,房地产、煤炭、电力、大数据、互联网等行业在过去一年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给我们的影响,关键词一定不是‘扛’。我认为关键词是‘未来’,拥抱未来、拥抱变化,抓住未来之中、变化之中的趋势性机会,有所作为。”唐宁对拥抱变化、积极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解读,获得众多与会企业家的深深共鸣。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拥抱变化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即民营经济以占用不到30%的土地矿产资源、不到40%的金融资源,为中国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10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面向未来,企业继续实现长期价值增长意味着企业制定战略、建立能力时,需要更多地以客户“未来”的需求为中心。唐宁说,“就像打飞碟,如果只围绕着飞碟今天、现在的位置去打它,一定打不准”。创业15年,宜信依然拥有Day 1的创业热情,始终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不断优化,以匠人的态度,为每一支产品、产品组合、面向未来的布局倾注心力。本次会上也重磅发布了以多元的产品覆盖能力、全面的策略构建能力、扎实的产品筛选能力以及主动管理配置能力为核心抓手的重磅新品策略“精选30”,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匠心之作。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亚洲金融智库副主任研究员李迅雷先生应邀参会。他认为,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下,维持社会稳定、维持经济增长是最高目标,民营经济解决了中国90%的就业问题,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反垄断、公共服务均等化、医疗及教育等整个社会治理的不断完善,也将助益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创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多维度助力共同富裕民营企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更多地创造就业岗位、创造股东价值,创造经济增长、创造国家税收、创造产品服务、创造市场兴旺、创造出口收入、创造生活幸福,是共同富裕的前提与基础。不久前,21家宜信生态圈企业,包括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福建品品香、创新高端国货品牌劲霸男装、后疫情时代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代表林清轩、创新连锁餐饮品牌拾味馆、东方滋补食材老字号方家铺子、新形式造血式助蜂农品牌瑞康蜂业等,成功入围2021年第五届“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这些企业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代表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也是多维度助力共同富裕的民营企业的缩影。本次峰会上同时发布了面向“创二代”群体的全新升级的“星耀未来”服务,提供聚焦企业家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多维度学习、交流、实践机会,助力新一代企业家成长及由此带动的新生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民营企业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股东创利的同时,为员工负责、为客户负责、为产品负责、为社区负责、为环境负责、为社会负责,也是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唐宁在会上分享,“未来有两大趋势,一个是数字化、科技化如何让投资变得更好,另一个就是ESG投资、如何兼顾商业回报和社会回报。”宜信公司2019年起就倡导每一位高净值人士将1%的资产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并于2020年发起成立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更好地丰富了这1%公益资产的实现途径,与企业家们共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面向未来,宜信将继续与中国企业家群体一起,共同建立起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延展企业核心能力、主动布局,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聚焦中国民营经济如何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多维度助力共同富裕。责编
方奕奕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宜信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高职 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的冲击
随着“大数据”“云服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相伴而生;传统的金融机构受到了强烈冲击,一些互联网企业或者其他行业也纷纷涉足金融行业,软件行业中用友网络、电商企业中的京东白条、京宝贝等以及如雨后般春笋的P2P网贷及众筹网。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的跨界合作,如中证百度百发100指数、南方浪大数据100指数、大数据300指数;保险行业,余额宝正式推出两款保险理财产品甚至电信行业也在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浙江联通与百度及富国基金合作。
传统金融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及机遇,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及职业技能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旺盛,呈爆发式增长
由于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及各类新型的金融公司也随之诞生。这些新型金融机构都来自不同经营领域,进入一个新的不熟悉的业务后,就需要相关的人才储备。不同的岗位,其职责及技能要求,有哪些呢?笔者对希望通过分析人才招聘网站,通过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技能。以下以国内国内最大的人才招聘网站之一:前程无忧网站()“互联网金融”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以下是分析得出的结果。
(一)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急速升温,在无忧网,可以看到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明显上升,笔者曾在2014年8月份及2014年12月份,分别做过二次搜索,发现12月份搜索的结果相比8月份,有大幅的增加。12月份,输入“互联网金融”关键字,有6467条,相比8月份4452条结果、上升了45%。其中具体的人才需求,都在不同程度上上升。具体见下图,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需求最高,从8月份的218条上升到325条,这也说明有很多机构在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筹建互联网金融公司。而其他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产品经理、事业部、P2P网贷等人才需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不同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同
1.传统金融机构欲发展互联网金融,需要互联网经验的人才。不同的行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不同,以往单纯的互联网公司,现在计划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缺少的是金融人才,如理财规划师,风控人员;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已经有了金融人才储备,但是缺乏既懂得金融又懂电商运营的技术人才,这时只能从一些电商公司挖人了,如阿里巴巴基本成了目前各家金融机构的人才库,大量的人才从阿里巴巴流失到金融机构。
通过分析前程无忧网站,笔者发现,如计划跨界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往往是从互联网公司挖人。如职位具体要求:1.具有互联网公司2年以上的运营经验。2.熟悉金融P2P业务,具有较好的金融基础理论、财务管理知识、投资理论知识,熟悉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政策。前程无忧的职位统计显示,证券和基金公司们招聘、挖角电商人才已经超过投资研究者的数量。
2.电商公司发展互联网金融。以阿里小贷、东京白条为代表的金融化电商公司。从去年2月份开始,阿里金融一直在大规模“招兵买马”。贷款审核、金融分析、技术架构师是阿里金融最感兴趣的人才,具有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背景的存贷款人员是阿里最青睐的潜在对象。
3.P2P网贷、众筹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从目前调研的情形看,大部分资金是从传统的制造业、煤炭、房地产分流出来的资金。从前程无忧的招聘启事,主要从某房地产公司、教育传媒机构、制造业等跨界,进入P2P网贷行业,P2P网贷行业需要最多的就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及风险分析员、营销人员。如厦门的某P2P网贷公司,员工100人,招收了80余营销人员,剩余的管理层及风险管理、后勤人员不到20人。
三、高职、大专层次互联网金融专业毕业生职业定位
现在高职已经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而新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与传统截然不同;通过分析前程无忧网站中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招聘需求,具体的职位、岗位职责、岗位任职条件及具体的招聘公司,便于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在制定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及设置相关的课程时,能提供相关的参考作用。笔者了以大专、高职人才及互联网金融为关键字展开了搜索。本科及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在这里讨论。
笔者发现在互联网金融人才中,适合高职、大专层次的学生岗位的主要有如下职位:P2P销售经理、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风险经理、数据专员、销售经理,具体见表1。
从搜索的结果可以看出:招聘对象主要集中于以营销型人才、风险控制人员、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员为主要对象。从这份表格的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也可以以此来制定互联网金融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及核心课程。
(三)目前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定位为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高,如XX证券公司,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就是“211+985”高校毕业生;同样这种现象也出现在银行及保险的管理层。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于基层营销,特点是“好用、适用、顶用”,由于有较好的专业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这现象也从以往的毕业生中得到了验证,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中,2012、2013级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从事于金融营销活动,如在中小担保公司、保险行业,从事营销活动;而伴随这两年P2P的集聚升温,大部分毕业生开始涉及互联网金融行业。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营销型人才培养
所以,笔者建议:目前高职或者大专院校的金融专业,随着人才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升温,重点应该放在培养符合本地需求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型人才。加强营销型课程、商务礼仪、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方面的课程,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
1.产品营销经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具有良好的客户产品沟通能力,保持与客户的良好接触、了解客户的资产,向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这要求进入专业的学生,要具有理财知识及营销知识。如在厦门地区培养合适的P2P营销人次,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目前,根据笔者的了解,在厦门的P2P网贷公司中,营销人员严重匮乏,甚至只要有毕业生去面试,就会被录取。
2.风险分析员,在传统的金融行业,风险管理,已经是比较重要的职位。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期,这一位置凸显重要性,因为有的客户在网上是见不到面,同时,客户的征信状况了解得又不是非常的彻底。尤其是,最近P2P中,大量的平台倒闭,客户违规等现象,屡屡发生,如著名的P2P公司宜信,亏损8个亿,大量的呆账、坏账威胁着企业的生存。所以,风险分析员在互联网金融中至关重要。
3.数据分析员,在互联网金融中,数据的分析重要也上升。2014年,一个名字“大数据”始终响彻在金融行业,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如招商银行通过互联网搜集和分析客户信息数据和行为数据等锁定潜在客户,并借助互联网的行为定向、地域定向和内容定向等方法实施精准营销。招行通过对客户交易记录进行分析,有效识别出潜在的小微企业客户,并利用远程银行和云平台实施交叉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此职位的需求,深圳市前海大丰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例:其要求是以1年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和挖掘或者行业研究等方面的相关工作经验;关注细节,对数据敏感,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预测能力;主要是熟悉SPSS、EXCEL等相关软件。所以,高职金融专业,也应该相应加大此类课程的教学及能力培训。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互联网金融挑战各个金融行业的今天,培养人才方面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及创新。结合当地经济,加强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营销型人才培训。坚持“而向市场、服务地方、办出特色”的办学宗旨,与企业紧密合作,以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为目标,通过设计具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型人才。
基金项目:厦门城市职业学院2014年校级课题:“互联网时代厦门市中小银行金融创新”(课题号:KYSK2014-2)。
参考文献
[1]2014年度盘点:被互联网金融颠覆的六大行业.中国新闻网. [N/OL]http:///a/20141211/13348194_1.shtml.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79-02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学术界暂时还未形成一种确定的、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概念。谢平(2012)提出,在互联网的大范围覆盖和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下,可能会出现一种不相同于商业银行间的接融资,也不相同于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形式的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吴晓灵(2012)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金融,也要遵从金融的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互联网金融。但正如曾刚(2013)所指出的,“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的定义并不清晰,它的外延还在不断扩大……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很难界定,因为它服务的对象和交易模式各不相同,统一在一个框架下很难。”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作者归纳总结为以下3类较流行的说法。
(一)模式论
万建华(2012)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李麟、冯军政(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集商业与盈利为一体的模式,能够在商业银行长期的发展中扮演鲶鱼的角色。互联网金融模式会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重构已有融资格局,挑战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
(二)业态论
侯维栋(2013)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以会联网技术为基础,对金融业务进行一系列深刻变革之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上海市政府(2014)的《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等金融相关服务的金融业态,是现有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
(三)狭义广义论
马云(2013)则从另一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他认为,互联网企业涉及金融业务的行为称之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型金融模式。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展开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本文中的互联网金融是指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包括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及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2004年,支付宝平台成立,随后第三方网络支付在我国正式起步,并逐渐成长起来。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2.9万亿元。2007年,一批P2P平台的产生标志着国内网络借贷兴起。根据《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显示,2012年底平台数量已超过200家。网络众筹模式作为继P2P网络借贷之后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于2009年在国内开始起步。总体来看,2013年之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均已成型,但处于缓慢发展期。第二阶段是2013年至今,为互联网金融2.0时代,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均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被公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2015三年中,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2013年P2P平台达到800家,到2014年底已经超过1 500家,2015年底达到3 770家。从年网贷成交量2015年全年网贷成交量已达到9 823.4万亿元,相比2014年全年的网贷量增长率288.57%。第三方支付在这3年也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易观智库在2016年初的《2016―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专题报告》显示,仅第三方移动支付在2015年的交易量达16.36万亿元。经2013到2015三年间持续爆发式的增长,在规模上,中国第三方支付已是全球最大的,同时业务种类也是全球最全的。众筹行业在这两年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众筹平台已增至303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三、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近几年迅速的发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含行业人才缺口大、人员与岗位不匹配、行业薪酬虚高等问题。根据对市场的调研,显示目前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难以填补行业人才缺口
2013年至今为互联网金融2.0时代,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均呈现爆发式增长。例如,P2P平台方面,从2011―2013年间是几何倍增长,属于行业最初的萌芽期,到2015年平台达3 770家。网络众筹公司也由2013年的36家增至2015年的30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增至270家。截至2013 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 839 家,贷款余额8 191 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 268 亿元,增幅达37.33%。虽然目前获得网络小额贷款牌照的公司不到10家。但是网络小贷相对于传统小贷公司来说,没有地域限制,因此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伴随着工作岗位的迅速增加,对人才的需求短时间爆发。另一方面,高校没有开展互联网金融专业,没有对应专业的毕业生,也没有办法缓解缺口大的问题。根据众达朴信在2014年的一份《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紧缺度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企业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稀缺度最高,和其他行业只有某几个岗位的稀缺度在70%左右相比,互联网金融岗位稀缺度在70%以上的达10个岗位。
(二)行业挖人现象严重,薪酬盲目攀高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尤其在企业管理层,需要金融和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较难获得,因此企业常常以高价为诱饵,从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证券挖到一些管理或风控等业务非常优秀的员工,再在公司实践过程中慢慢培养其互联网思路意识,或者从互联网企业招聘一些管理人员再培养金融思维,又或者从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挖人,导致整个行业充满不正当的竞争招聘的风气,造成行业离职率较高。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业的人才流失率高达15%―18%,超过传统领域,不利于企业长期的战略发展。另一方面,导致行业薪酬较其他行业高出许多,很多人员跳槽之后工资翻倍,但是能力却没有在短期内提升,边际产出并未增加,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企业成本增加,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行业内人才缺口较大还造成短期的人员岗位不匹配,有1―2年经验的人员就可以当上经理,但其阅历、视野和职场成熟度却无法短期内建立起来。另外,在基层员工方面,很多员工是从其他行业流入,并不真正了解该行业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便盲目进入该行业,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阻碍行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高校进行灵活培养
虽然目前高校没有互联网金融专业,但是可以在金融或互联网专业设立互联网金融方向,对该方向学生进行订单培养,通过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共同研究和共同参与,较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岗位培训的最佳结合点。这是学习与时间相结合,真正地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工作,可以减少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不能直接参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忧虑。
(二)政府或行业协会设立行业进入门槛
针对行业基础工作人员鱼目混杂及人员岗位不匹配的状况,应该设立从业人员的基本门槛,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撤销证书的大前提下,每年可以由政府及企业共同出资,对于想从事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可以快速的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对于已经从事的人员,企业可以进行内部培训或者外部与政府结合进行分批次培训,从根本上提升行业人员的能力。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金融;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支付、众筹融资、P2P网络借贷等新型的金融模式的出现,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也纷纷拓展线上业务,无论是从产品、组织的机构制度以及人才等方面,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金融体系产生着影响。在2016年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金融”一词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出现过76次,其中互联网金融业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在过去的发展受到了认可,为行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未来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剧,在这个快速发展又高风险的行业,需求的人才要求更加专业、专注。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互联网金融行业正面临着人才饥荒与人才乱象的双重问题。IT技术、运营、产品设计、客服、营销、风控等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企业间挖墙脚现象严重,行业人才竞争恶劣,非实战型或者非能力型的人才在金融所无法生存。据了解,目前众多P2P平台招聘条件无下限,工资待遇无上限。打开部分网贷平台让对业务经理、理财经理的招聘可见,任职要求很多为“1年以上销售工作经验”,“不限学历”,而对于金融行业的从业经历却无明确要求。开出的薪资却十分诱人,另外,据了解,员工入职后,不是接受系统性业务培训,而是提倡高销售提成的高薪洗脑培训。但是,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集于一身的人才。在当前行业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状态下,必须建立人才数据库,为行业建立人才征信系统,通过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为行业发展创建更健康的人才生态圈。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稳定性很差,流动性大。智联招聘发起的《2016年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显示:IT、互联网行业、通信、电子与金融行业的白领跳槽比例排名居前,平均跳槽率应该在10%以上,从业人员的不稳定性,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不利因素。而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也是造成互联网金融企业人员稳定性差的原因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所需求的人才
根据互联网金融协会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全国P2P企业的人才缺乏达到142万,全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管需求率每年在4.2%左右;风控人才的需求率每年在21.1%左右;技术人才需求率在16.4%左右;营销人才需求率在58.3%左右。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方面随着业务开展需要专业人士参与,另一方面,相比传统金融业,其对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上来看,迫切需求以下几类人才。
(一)同时掌握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主要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等业务,且还能提供中介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具备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属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能够掌握金融产品的定价、相关数据的量化分析以及风险防范等金融业务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有深度和全面的了解,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当前,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需求特征。
(二)既具备创新思维又兼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主要由于金融的创新而产生。互联网金融通过对金融资本和互联网技术的跨界整合,不断创新业务发展模式,设计出便捷的金融产品,向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创新,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有创新思维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成果,还需要将这些知识与技术结合起来,创新业务的发展模式,拓展多种互联网金融业务,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会取决于这种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三)兼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广泛性等特点。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各种风险意识,强化自身对业务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互联网金融常见风险的应急防控能力,在风险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相关权益。与此同时,全国以及地方政府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还必须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当前形势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尽管较大,但相应的人才库与供需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尽管一些院校已注意培养相应的人才,但目前,各高校还没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况且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恐怕短时间内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系统的培养新金融人才是今天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一)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措施上制定人才战略规划
构建系统的培养模式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因此建h相关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人才建设要有完整的布局,统一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的范围、职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职能。对于教育体系来说,国家应逐步建立一套以高等院校教育为主,职业教育、业余培训为辅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同时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认证资格、管理办法,具体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鼓励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进行授课,帮助社会培养适合的专业人才。
(二)建议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企业在对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优化调整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加强校企联合,逐步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具体来说,企业与学校可以尝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引入到校园中,在企业的帮助下构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促使高校专业发展与产业人才需求,专业与就业契合得到不断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顶岗实习,从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毕业后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三)建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在探索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及行业协会的约束优化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的培养。行业协会通过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对人才培养工作加以约束。积极开展业内交流、培训,促使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建议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专业性相对较强,建议企业严把人才“入口关”,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除了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业务水平外,通过交流也可以解决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少犯错误。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结合时代背景,对人才培养不断创新,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莫易娴,刘仁和.论我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金融教育研究,2014(03).
[2]丰翔,张艳英,苏颖宏.闵台校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经济,2014(16).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创业公司和转型企业,还提供了数量不可小觑的就业岗位,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全新用人方式也应运而生。不少企业启动基础人才培养计划,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入口,同时不再死守“看专业、看成绩、看院校等级”的传统用人标准,“有无实习经历”成为考核的重点。
“互联网+”时代释放海量岗位杭州IT类职业量居全国第五
杭州龙盈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4月成立时,员工仅3人;去年4月,员工增至40人;至今年6月,员工数量攀升至350人。“公司业务拓展非常快,现有8个分公司,接下来还要招人,预计年底员工数量将达600人。”该公司联合创始人熊伟说。
招人,成为今年互联网公司、欲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的刚需。前不久,杭州日报财经新闻中心针对杭州138家科创型初创企业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71.64%企业的员工数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前程无忧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各城市的IT类职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涨幅甚至超过120%。杭州的IT类职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占全国IT类职位的6%。
用人企业纷纷“瞄准”年轻力量高校应届毕业生获得大把机会
杭州金投行金融资产服务公司去年9月成立,今年计划招收20位新员工。谈及用人标准,该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冯晔表示,一般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作经验”。处于快速扩张期的龙盈公司同样喜欢有工作经验的人,技术研发人员至少需要3年工作经验。
但事实上,因为IT类人才在今年尤为紧俏,有工作经验的人并没想象中那么好招。“优秀的人肯定希望去名气大或者薪水高的公司,我们这类小型的新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文一西路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罗先生说,为了留住人,公司对优秀老员工赠送股权,但是治标不治本,IT人才的流动率太高了。
龙盈公司转而决定与高校合作培养可用的应届生,熊伟告诉记者:“今年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达成合作,他们120个学生放在我们这里培训。等他们毕业了,我们从中选一批进到我们企业工作。”
今年将目光转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不在少数。精工技研、东忠集团、中南卡通、酋邦网络、叙简科技等企业都推出了针对毕业生的储备类职位。
互联网思维“刷新”用人标准
三成毕业生靠实习经历“拿”下工作
“互联网+”时代不仅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启了就业窗口,还颠覆了起用新人的标准。据记者调查了解,在互联网思维的作用下,企业的用人标准变得更具弹性,学历、院校等级、专业、专业成绩等不再是硬框框,“是否有相关实习经历”成为优先条件。
胡静波、聂彬等多家企业招聘经理表示,他们录用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在校期间的实习经历及相应成绩。智联招聘“浙江省2015年高校毕业生‘获得工作的原因’”的调查数据,正好印证了企业的这一观念。数据显示,30.6%的受访毕业生之所以找到工作,得益于曾有相关实习经历。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网络正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创业机会,已经成为社会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创业进行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和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互联网
在2014年6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我们的青年通向成功和成才的一个重要路径,职业教育担负着传授新的技术和技能、为经济社会培养多类型人才、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重大职责。李克强也指出,保持长期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创业,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规模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指出,我们的职教不仅仅是单纯的“找饭碗”教育,更应该成为“造饭碗”的教育。[1]总而言之,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力推广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性。
一、培养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1. 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需要
201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再次突破700万,再创历史新高,各高校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就业创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中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2]我们同时也看到,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创业的成功案例不断涌出,正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创业带动就业的机会,开发出更多就业岗位。由于网络创业所需资金门槛相对较低,自由支配度较高,受时间地点限制小,又符合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熟练运用和对市场能快速反应的特点,运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具有绝对优势,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交易规模近几年发展迅猛,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领域广泛、技术革新快、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不少企业能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吸纳众多的客户和巨大的资金,能较快地实现创业成功。而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类创新型行业中,大学生往往是重要的用户,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他们比社会中的其他人更早地接触和运用新技术,面对互联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鉴于此,互联网创业是最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式之一。
3. 提升我国网络经济全球性竞争力的需要
互联网经济飞跃式的发展,吸引了来自各个行业、各种专业背景的参与者,也为我国经济带来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革新。由于互联网蕴含着巨大商机,具备开放性、迅速性,谁能快速地借鉴和创新商业模式和革新技术,谁就可能抢占先机。如果企业员工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迅速运用新商业模式和革新技术,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那么,要使我国网络经济在全球具备竞争优势,互联网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极其重要,所以,在校园里就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创业进行深度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机遇和现状
1. 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大学生网络创业
近些年来,大学生开展创业受到政府、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国家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进行支持和鼓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38号)明确提出“力争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同时也提出,要将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向网络创业就业相关领域倾斜,重点为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上开网店的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资金、服务等支持。[3]各省市也先后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特别是对网络创业大力扶持。例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33号),提出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网络创业给予鼓励和支助,大学生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开网店,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政策扶持。[4]2015年3月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宣布大学生在武汉开网店可享受最高3万元的担保基金,帮助其从银行获取小额贷款。所以,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各高职院校要充分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政策,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鼓励、引导和帮扶。
2. 成功案例引导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
我们知道,历来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都是在资金门槛相对较低,且技术和市场反应快速的高新科技行业。例如:美国硅谷的半导体革命、互联网一次革命、互联网二次革命等都具有这些特征。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相应的成功案例也不少。例如,浙江省首批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之一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成立了创业学院,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在互联网创业的措施。目前该校8000多名在校生中,有1800余名学生从事互联网创业,一年收入超3500万元,累计带动就业1000多人,如今该校互联网创业教育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随着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通过网络创业走上成功之路的大学生不断涌现,不少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实现了致富梦想,大学生处在高校这种创新、自主、自由的氛围下,最容易迸发出创业的火花。
三、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1. 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通知》(教学[2014]15号)中还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特别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抓手,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全体大学生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并要纳入总学分中,要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水平,增强课程实际效果。各高校要制定弹性学制,支持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各高校要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人和有关专家学者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兼职导师,对有意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专门指导。[2]所以,各高职院校应对互联网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主动将其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修改专业人才评价标准,重订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把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高等职业教育全过程中。
2. 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
各高职院校要把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以互联网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创业理念、理论、实践三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业精神、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三个模块。首先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了《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创业实践》等课程,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让学生产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5]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遴选并分类指导,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培训,进一步夯实其理论知识、激发其创业激情。例如,可以增开《网店运营与管理》、《网上经营实务》、《网络创业营销实务》等互联网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为下一步创业实战奠定基础。[6]
3. 强化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
《通知》(教学[2014]15号)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各高校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辟专门场所等。各级政府要落实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鼓励大学生开设网店等各种创新创业形态。[2]光靠理论指导创业是远远不够的,各高职院校要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例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各类竞赛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性的“挑战杯”竞赛、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业大赛,让学生置身创业实战场景,从而提升创新意识,激发创业活力,为创业实践奠定基础。还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例如成立创业协会,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活动。此外,还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相结合,创建大学生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全面合作,帮助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4. 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也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7]所以,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政策,采取切实举措。首先,要成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对创业学生提供法律、税务、工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进行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服务,保证政策咨询、融资服务、减免税收、工商登记等各项优惠政策到位。其次,要配备互联网创业导师,进行全程指导、持续帮扶。鼓励学生在创业导师指导下,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体验创业全过程。第三,要成立互联网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学校要有资金启动和扶持学生的网络创业项目、创业研究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要广泛吸引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多渠道来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总之,各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互联网创新创业保障机制,为处于网络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提供各项扶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14]6号)[Z]. 2014-7-3
[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Z]. 2014-11-28
[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38号)[Z].2014-5-22
[4]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33号)[Z].2014-6-19
[5] 付萍,谢爱平.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20-21
[6] 付萍,谢爱平.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6):95-96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5-4
作者简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信上门的都是什么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