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原文是什么意思

专栏/董卓死后,掌握政权的“司徒”王允为何没能“扶大厦之将倾 挽狂澜于既倒”匡扶汉室呢2020年05月06日 09:12--浏览 ·
--喜欢 ·
--评论前言: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连环计”刺杀了董卓之后,有人认为王允当时是汉室能够保存的最后希望,王允死后不久,汉室仅能控制的关中爆发战乱,汉献帝本人流离失所,最后落到了曹操的手中,被曹操架空和利用。王允本来是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名垂青史的,但是他给搞砸了。而且更有人说,王允在消灭董卓后,会成为第二个董卓。当然这是一种观点,还没有证实的机会,王允就被反扑的李傕、郭汜等人消灭了。那么王允在董卓死后,是如何经营关中的呢?他又是如何失败被杀的呢?在东汉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四月,王允终于成功刺杀董卓。董卓一死,凉州军阀对朝政的影响基本上也不复存在,这个权力出现了空缺。刺杀董卓这件事,王允确实是主要的参与者,还是主导者,但是除了王允之外,还有一些人物。最重要是吕布、李肃等并州武人,另外还有护羌校尉杨瓒、执金吾士孙瑞等人。那么王允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其中杨瓒的记载不多,在刺杀董卓之后有没有分到一杯羹,这个没有找到明确记载;士孙瑞倒是有明确记载,王允要独吞除掉董卓的功劳,"故归功不侯",似乎没有参与控制朝政的事情。这到后来也救了士孙瑞的命。李傕、郭汜等人为董卓报仇,就忽略掉了士孙瑞;吕布是刺杀董卓的执行者,可以说是王允的盟友。在这之后成为奋武将军,封为温侯,有假节的权益。不过汉末三国时期的假节到底有什么权益,这个是找不到明确记载的,常见的明确的假节和假节钺的专杀权,都是始于西晋的官制。而吕布得到的实际待遇是"以剑客遇之",在政治上也没有得到太高的地位。王允可以说基本控制了朝政。当时汉室的影响力完全辐射不到全境,益州被刘焉和张鲁占据;凉州有宋建、马腾、韩遂等人;荆州有袁术和刘表;并州是黑山军、白波军、南匈奴等势力活跃的地盘;另外还有袁绍、曹操、陶谦、公孙瓒、刘岱等人。在初平三年的时候,这些地方长官已经在向独立的军阀发展了。汉室能够掌控的比较稳固且有价值的地方,大概就要属长安所在的关中之地。关中分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部分,被称为三辅。王允自己坐镇长安,将左冯翊和右扶风都给了自己同郡人宋翼和王宏,作为自己的外镇。这样一来整个关中之地包括汉室的政治影响力,王允是吃掉非常多的权益,所以有人会认为王允是下一个董卓。王允对董卓余部的态度,其实是很犹豫的,也不是说不愿意接受这些人。第一在长安城内的董卓余部,还是被赦免了的。因为后来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时候,徐荣、胡轸、杨定这些董卓余部,在当时已经是归附汉室了的。只有在刺杀董卓之前领兵在外的一些董卓余部,比如牛辅、段煨、董越、王方、李蒙、樊稠等等,这些人没有得到赦令。其中的原因也不是王允坚持不接纳这些人,而是因为这些人手中有兵权,王允在处理他们的时候,实在有些瞻前顾后,反复不决。王允和吕布一开始是打算赦免董卓部曲的,毕竟这些掌握军队的将领就像一个个火药桶,王允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消灭他们。但是在如何处理这些人的问题上,王允又反悔。王允认为如果先将把这些人安上一个"恶逆"的名号再赦免,可能会导致这些人心生疑窦。所以王允没有讨伐、镇压这些人(这个时候应该是吕布试图吞并牛辅部之后),也没有颁布赦令。以"一岁不可再赦"的理由拒绝李傕、郭汜等人的投诚。其实在这个时候,王允已经可以摸清这些董卓余部的态度,如果先是赦免他们,再慢慢分化吸收,其实是可以避免后面的李、郭之乱的。但是王允太过优柔寡断,失去了这次机会。这些人不被赦免,其实是王允不想冠以逆贼的称号来刺激到他们。但是在他们手中的兵权的问题上,王允确确实实地刺激到他们。王允要剥夺这些人手中的兵权,这可以说是夺走他们活命的凭仗。有人劝王允,这么做一定会刺激到这些凉州武人,其实可以这么办,把这些凉州武人包括他们的军队都交给皇甫嵩来掌控,然后让皇甫嵩屯兵在陕县,与关东联军达成和解。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凉州军阀洗去了董卓余部的标签,影响力仅在关中的汉室也有了一支能够生存并发展的军事力量。但是王允拒绝了,他认为这样做会导致关东联军的不满,但那个时候关东联军已经四分五裂,各自为战,管不到关中地区了。王允始终不赦免这些人,不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接受的态度,另外又要剥夺他们的兵权,而且王允非常强硬地杀掉了与董卓有关系的蔡邕,这更导致这些董卓旧部的疑虑和恐惧。所以在贾诩的"活命之计"下,李傕、郭汜等人开始反攻,吸收胡轸、杨定、樊稠、李蒙等势力,击败吕布攻入长安,控制了朝政。王允作为刺杀董卓的主导者,在李傕、郭汜等人眼中肯定是活不成的。但是这个时候王允之前的布置起到了影响,当时的三辅地区还不像李、郭之乱之后那样残破,王允的亲信宋翼和王宏让李傕、郭汜等人很是忌惮。如果李傕、郭汜贸然杀死王允,宋翼和王宏以为王允报仇的旗号,以左冯翊和右扶风的兵马钱粮起兵讨伐,那对于这些凉州武人来说也是一个大麻烦,甚至有可能被再次击败、消灭。于是李傕以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宋翼和王宏入朝。王宏是一个比较刚强的人,他知道李傕等人的意图,和宋翼商量不入朝,在外威慑李傕等人,或者还可以重新与关东各军阀联合,因为关东联军之所以走向崩溃,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进入不了潼关,消灭不了董卓。宋翼、王宏等人讨伐李傕、郭汜,关东联军进入潼关后简直是一马平川。到时候又可以进行权力的重新洗牌。但是宋翼不听从,坚持入朝,王宏也没有坚持。结果宋翼、王宏包括王允父子、宗族尽数被杀,王允为他的处理方式的失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吕布
三国
董卓
王允
郭汜
李傕
------0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1、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字面意思就是能够在巨大而汹涌的波浪快要倾泻时挽住,在大厦即将倾倒时扶住。比喻挽救事物于极危险的境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自于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2、在文章中,卞毓芳这样写道: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立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而这句话来形容的就是著名的爱国名士文天祥。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大厦之将倾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