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巡抚兼兵部侍郎尚书是什么原因

直隶总督,驻地为直隶省城保定,驻所为直隶总督署,例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可直接上奏皇帝。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雍正二年例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
官职设立顺治元年(1644年)直隶地区分别设置顺天巡抚、保定巡抚、宣府巡抚、宣大总督、山西总督。巡抚、总督之间无明确的隶属关系。之后,清政府又将直隶于北京地区的北直隶改为直隶省,辖区相当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分顺治五年(1648年),直隶、山东、河南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称为直隶大名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诏谕:“直隶各省各设总督一员,驻扎省城”。据此,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全国15个省都先后设置了总督,直隶从此有了单独一省的总督,此任总督为苗澄,驻大名。苗澄(生卒不详,河北任县人)因此成为“第一任直隶总督”。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府,至清朝灭亡(1911年),近二百五十年间保定一直作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保定直隶总督署,是中国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职能相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历史沿革顺治五年(1648),置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顺治十五年(1658),改为直隶巡抚。顺治十七年(1660),徙真定。明年,复置总督於大名。康熙三年(1664),仍为三省总督。康熙八年(1669),省,移巡抚还驻保定。康熙五十四年(1715),加巡抚以总督衔,不为例。雍正元年(1723),诏嘉李维钧勤慎,特授总督,自是为永制。雍正四年(1726),以礼部右侍郎协理总督,不为常目。乾隆十四年(1749),令兼河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诏依四川例,兼管巡抚事。咸丰三年(1852),兼管长芦盐政。同治九年(1870),加三口通商事务,授为北洋通商大臣,驻天津。冬令封河,还驻保定。初置有宣大总督,顺天、保定、宣府三巡抚。顺治八年(1651)省宣府巡抚,以宣大总督兼其事。顺治十三(1656)年省宣大总督,令顺天巡抚兼之。顺治十八年(1661)省顺天巡抚,归保定巡抚兼管。后亦省。历任总督从雍正元年至宣统三年,187年总共经历直隶总督74人,99任,其中实授38人,署理30人,护理6人。雍正年间李维钧(?-1727):浙江嘉兴人,贡生。雍正元年由直隶守道擢直隶巡抚,二年十月由直隶巡抚迁,三年八月革职。任职十个月。蔡 珽(?-1743):字若璞,号禹功。汉军正白旗人,进士。雍正三年八月由兵部尚书暂时署理直隶总督,九月调补吏部尚书。署理一个月。李 绂(1673-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人,进士。雍正三年八月由广西巡抚迁,九月到任,四年十二月改任工部右侍郎。任期一年零三个月。宜兆熊(?-1731):汉军正白旗人。雍正四年十二月任,六年五月召回京。任期一年零五个月。何世璂(1666-1729):山东新城人,进士。雍正六年五月由吏部右侍郎署理,七年二月卒。署理九个月。杨 鲲:山西宁武人,荫生。雍正七年正月由直隶古北口提督署理,六月解职。署理近六个月。唐执玉(1669-1733):字益功,号蓟门。江苏武进人,进士。雍正七年六月以左都御史署理,九年九月病免。署理二年零三年月。刘于义(?-1735):字喻旃。江苏武进人,进士。雍正九年九月以刑部尚书署理。十年七月,改署陕甘总督。署理十个月。王 暮:雍正十年七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李 卫(1686-1738):字又玠。江苏铜山人。雍正十年七月以闽浙总督迁直隶总督,十一年十月调浙江筹划海塘工程。任期六个月。唐执玉:雍正十一年正月以刑部尚书带病署理,三月病逝在直隶总督任上。署理两个月。李 卫:雍正十一年四月回任,七月离任查阅古北口、宣化等处官兵。任期三个月。顾 琮(?-1754):字用方。满洲镶黄旗人,监生。雍正十一年七月乙太常寺卿署理。八月离任。署理一个月。乾隆年间李 卫:雍正十一年八月回任,乾隆三年十月病休,寻卒。任期五年两个月。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懿斋。山西兴县人,进士。乾隆三年十月由吏部尚书署理,寻授直隶总督,六年八月改任湖广总督。任期二年零十个月。高 斌(1683-1755):字右文,号东轩。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六年八月由江南河道总督改任,七年七月离任。任期一年。史贻直(1683-1763):字供弦,号铁崖。江苏溧阳人,进士。乾隆七年七月由吏部尚书署理,八年闰四月离任。署理九个月。高 斌:乾隆八年闰四月回任,十年正月因事奉召进京。任期一年零八个月。刘于义:乾隆十年正月以协办大学士暂署直督,二月离职。署理一个月。高 斌:乾隆十年二月回任,同年五月迁吏部尚书。任期三个月。那苏图(?-1749):戴佳氏,字羲文。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十年五月以两广总督调任,十四年七月卒。任期四年零两个月。陈大受(1702-1751):字古咸,号可斋。湖南省祁阳县(今衡阳市祁东县金桥镇)人,进士,御试第一。乾隆十四年七月初六以吏部尚书署理,九月十三日将督篆移交方观承,十月初一日起程还京。署理二个月零七天。方观承(1698-1768):安徽桐城人。乾隆十四年七月以浙江巡抚迁,九月十三日到任,二十年九月离任。任期六年。鄂弥达(?-1761):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二十年九月以刑部尚书署理,同年十二月离任。署理三个月。方观承: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回任,三十三年八月病免,旋死。任期十二年零七个月。杨廷璋(1688-1772):字奉峨。汉军镶黄旗人,世袭佐领。乾隆三十三年八月以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三十六年十月调任刑部尚书。任期三年零二个月。周元理(1706-1782):字秉中。浙江仁和人,举人。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以山东巡抚迁,四十四年三月被罢官。任期七年零五个月。英 廉(1707-1783):字计六,号梦堂。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四十四年三月以协办大学士署理。署理二个月。杨景素(1711-1799):字朴园。江苏甘泉人,监生。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由两广总督调任,五月到任,十二月死。任期七个月。周元理: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以左都御史署理,四十五年迁工部尚书。袁守侗(1723-1783):字执仲,号愚谷。山东长山人。乾隆四十五年任,四十六年十一月丁母忧去职。任期二年零十一个月。英 廉: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以东阁大学士署理,同月回任。署理十五天。郑大进(?-1782):字退谷。广东揭阳人,进士。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以湖北巡抚任,四十七年十月卒。任期一年。英 廉: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以大学士署理。署理十天。袁守侗: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复授直隶总督,四十八年五月病死。任期七个月。刘 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进士。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以工部尚书署理。署理二十天。刘 峨(1724-1795):字先资。山东单县人。乾隆四十八年五月由广西巡抚迁,五十五年二月离任。任期六年零六个月。嘉庆年间梁肯堂(1717-1801):浙江钱塘人,举人。乾隆五十五年二月由河南巡抚迁,嘉庆三年正月改刑部尚书。任期八年。胡季堂(1729-1800):字升夫,号云坡。河南光山人,荫生。嘉庆三年正月以刑部尚书授,五年十月病免。任期二年零九个月。颜 检(1754-1833):字惺甫。广东连平人,拔贡。嘉庆五年十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护理十天。姜 晟(?-1806):字光宇。江苏元和人,进士。嘉庆五年十月由湖广总督调任,六年六月革职。任期八个月。熊 枚(?-1808):字存甫。江西铅山人,进士。嘉庆六年以刑部左侍郎署理。约署理十天。陈大文(?-1815):字简亭。河南杞县人,进士。嘉庆六年六月同山东巡抚迁,七年四月以病免。任期十个月。熊 枚:嘉庆七年四月以刑部左侍郎署理,五月迁刑部尚书。署理一个月。颜 检:嘉庆七年六月以河南巡抚署理,九月实授,十年六月降调。任期三年。熊 枚:嘉庆十年六月以工部尚书署理。约署理十天。吴熊光(?-1808):字望昆,号槐江。江苏昭文人,举人。嘉庆十年六月由湖广总督改任,九月调任两广总督。任期三个月。裘行简(?-1806):字敬之。江西新建人,举人。嘉庆十年九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十月迁兵部侍郎,署理直隶总督,十一年九月卒。署理一个月。秦承恩(?-1809):字芝轩。江苏江宁人,进士。嘉庆十一年九月以刑部尚书署理。署理半月。温成惠(1755-1832):字景侨,号七十愚叟。山西太谷人,拔贡。嘉庆十一年十月以福建巡抚署理,十二年九月实授,十八年九月降职调京。任期八年。章 煦(?-1824):字矅青,事情桐门。浙江钱塘人,进士。嘉庆十八年九月以工部尚书署理,十九年二月回京。署理五个月。那彦成(1864-1833):字绎堂,号韶九、东甫。满洲正白旗人,进士。嘉庆十九年二月以陕甘总督改任,二十一年六月革职。任期二年零四个月。托 津(1754-1835):富察氏,字知亭。满洲镶黄旗人。嘉庆二十一年六月以东阁大学士署理。署理约十五天。方受畴(?-1822):安徽桐城人,前直隶总督方观承侄。嘉庆二十一年六月由河南巡抚迁,道光二年正月病免。任期六年。道光年间长 龄:字懋亭。蒙古正白旗人。道光二年正月以陕甘总督署理,不久回任陕甘总督。署理二十天。屠之申:字可如,号舒斋。湖北孝感人。道光二年以直隶布政使护理。松 筠(1753-1835):玛拉特氏,字湘浦。蒙古正蓝旗人。道光二年正月以吏部尚书署理。约署理十天。颜 检:道光二年正月以福建巡抚迁,三年四月召回京城。任期一年零四个月。蒋攸铦:(1765-1830):字颖芳,号砺堂。汉军镶红旗人。道光三年四月以刑部尚书授,五年十月回京。任期二年零六个月。那彦成:道光五年十月以陕甘总督两次调任直隶总督,七年十一月离任。任期二年零一个月。屠之申:道光七年十一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护理期一年零五个月。松 筠:道光九年四月以礼部尚书署理,六月调京。署理二个月。琦善(1790—1854)那彦成:道光九年六月回任直隶总督,十一年二月革职。任期一年零八个月。王 鼎(1768-1842):字定九。陕西蒲城人,进士。道光十一年二月以户部尚书署理。约署理半个月。琦善(1790-1854):博尔济吉特氏,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荫生,一等侯爵。道光十一年二月以四川总督调任,十七年三月丁母忧加籍。任期六年零一个月。穆彰阿(1782-1856):郭佳氏,字鹤舫。满洲镶蓝旗人,进士。道光十七年三月署理。琦善:道光十七年六月回任,二十年八月赴粤。任期三年零二个月。咸丰年间讷尔经额(1784-1857):费莫氏,字近堂。满洲正白旗人,翻译进士。道光二十年八月以陕甘总督署理,二十一年实授,咸丰三年九月革职。任期十三年零一个月。桂 良(1785-1862):瓜尔佳氏,字燕山。满洲正红旗人,贡生。咸丰三年九月以兵部尚书授,六年十二月迁东阁大学士。任期三年零三个月。谭廷襄(?-1870):字竹崖。浙江山阴人,进士。咸丰六年十二月以陕西巡抚署理,八年三月实授,六月革职。任期一年零三个月。瑞 麟(?-1874):叶赫那拉氏,字澄泉。满洲正蓝旗人。咸丰八年六月以工部尚书署理,不久回京任户部尚书。署理约十天。庆 祺(?-1859):字云舫。宗室。咸丰八年六月以盛京将军授,九年二月卒。任期八个月。文 煜(?-1884):费莫氏,字星严。咸丰九年二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约护理十天。恒 福(?-1862):额勒德特氏,字同川。蒙古镶黄旗人。咸丰九年二月以河南巡抚迁,十一年正月病免。任期一年十一个月。同治年间文 煜:咸丰十一年正月以山东巡抚署理,不久实授,同治元年十二月革职。任期一年十一个月。曾国藩(1811—1872)崇 厚(1826-1893):完颜氏,字地山。满洲镶黄旗人,举人。同治元年 十二月以兵部尚书署理,二年三月调任盛京将军。署理三个月。刘长佑(1818-1887):字子默,号印渠。湖南新宁人,贡生。同治二年三月以两广总督改任,六年十月革职。任期四年零八个月。官 文(1798-1871):王佳氏,字秀峰。满洲正白旗人。同治六年十一月以文华殿大学士署理,七年七月卸任。署理八个月。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函、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人,进士。同治七年七月由两江总督改任,九年九月调回两江总督。任期二年零二个月。光绪年间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进士。同治九年九月以湖广总督调任,光绪八年三月丁母忧离任。任期十一年零六个月。张树声(1824-1884):安徽合肥人。光绪八年三月以两广总督署理,九年六月回任两广总督。署理一年零三个月。李鸿章:光绪九年六月回任署理,十年八月授,二十一年正月召回京。任期十一年零七个月。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号赓虞。浙江仁和人,进士。光绪二十一年正月由云贵总督调任,二十四年四月召回京。任期三年零三个月。袁世凯(1859—1916)荣禄(1836-1903):瓜尔佳氏,字仲华。满洲正白旗人,荫生。光绪二十 四年四月以大学士署理,五月授,八月召回京。任期四个月。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光绪二十四年八月,由直隶按察使护理。仅护理三天。裕 禄(1840-1900):喜塔腊氏,字寿山。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以礼部尚书授,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自杀身亡。任期一年十一个月。廷 雍:栋鄂氏。满洲正红旗人,贡生。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十月,因袒护义和团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李鸿章: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以两广总督调补,二十七年九月卒。任期一年零二个月。周 馥(1837-1921):字玉山。安徽建德人。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护理约一个月。袁世凯:光绪二十七年九月由山东巡抚署理,二十八年五月授,九月调离。任期一年。吴重熹:字仲怡。广东海丰人,举人。光绪二十八年九月由直隶布政使护理。护理四十天。袁世凯:光绪二十八年底回任,三十三年召京。任期四年。宣统年间杨士骧(1860-1909):字萍石,号莲府。安徽泗州人,进士。光绪三十三年七月由山东巡抚署理,三十四年六月授,宣统元年五月病死。任期一年十一个月。那 桐(1856-1925):叶赫那拉氏,字琴轩。满洲镶黄旗人,举人。宣统元年五月以大学士、外务部会办大臣署理。署理半个月。端 方(1861-1911):托忒克氏,字午桥。满洲正白旗人,举人。宣统元年由两江总督改任,十一月革职。任期六个月。崔永安:字磐石。汉军正白旗人,进士。宣统元年十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护理约二十天。陈夔龙(1855-1948):字筱石。贵州贵阳人,进士。宣统元年十月由湖广总督改任,三年十二月病休。任期二年零二个月。张镇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项城人,进士。宣统三年十二月,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署理仅十天,清帝逊位。著名总督李鸿章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晚清中国社会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有关。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功过皆存,毁誉参半。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经历了人生最风光的时期。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身份使得他御辱、自强的设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李鸿章亲手创建北洋水师、扩建 天津机器局制造军事武器;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支持我国自行修筑第一条铁路;重视教育,开办各类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等。这些活动,历史上称之为洋务运动,在当时则使得他在国内外的威望日益高涨。然而,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使李鸿章的声誉一落千丈,而且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因为,这两个条约都是他签订的。签订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已是将近八十高龄,仍以 直隶总督、全权大臣的身份与八国联军谈判。条约签订后,俄国代表还对他痛加斥责。又气又恨的李鸿章回到住所后大量吐血,不久后去世,当时身边只有极少数的亲人,场景十分凄凉。李鸿章去世后,清廷给了他十分荣耀的追念,谥号“文忠”。加上他生前所得的各种荣誉头衔,他个人的头衔至少在二十个以上,称得上是总督中头衔最多的一个。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另一名臣,他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李鸿章早年入过曾国藩幕府,深受赏识。直隶总督署门前对联上写的“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说的就是他们两个前后任总督,以及存在师生之谊的渊源。相比之下,李鸿章后来在朝中的地位是老师不能及的,但是曾国藩的许多思想和做法,对李鸿章有很大影响。曾国藩任总督时,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曾国藩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他在右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尽心政务,公务大多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袁世凯李鸿章的后任,即是近代另一著名人物袁世凯。有一种说法是,李鸿章在临终之前保荐了他,称“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但也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保荐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直隶总督位置的李终袁继,使得袁世凯成为重要的地方大员,这对此后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袁世凯上任后,认为直隶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所以他筹集资金、仿德国制度筹练北洋新军。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后来争权夺利的重要筹码。袁世凯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袁世凯早年不爱读书,两次乡试均落第,所以才进入军队谋发展。他做了直隶总督后,却十分注意发展教育,在保定等地兴办了新式学堂。办学过程中,他深感科举制对新式教育的阻碍作用。1905年8月,由他起草并联络张之洞等人上奏折,请求停止科举。清廷批准了这一奏折,下旨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李卫提起直隶总督,人们印象比较深的是晚清的几位。事实上,前清也出了许多知名总督。比如李卫,他深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信任,任直隶总督期间也有不错的政绩。他擅长治盗,还赈济灾民,对贪官毫不留情,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背景。因此,在保定当地,关于他的故事被演绎成许多版本,有人说他长了和项羽一样的板肋;还有故事说李卫专爱挑朝中权臣的毛病,比如雍正宠臣田文镜派人为他母亲贺寿时,他却不买账,并当众将礼物丢到门外。李卫虽然识字不多,但对文人十分尊敬。他还在保定创办了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后来成为北方最著名的书院之一。直隶总督刘墉任期短故事广流传刘墉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很广。其他首任:贪官总督李维钧是直隶总督定制之后首位出任总督的官员,他曾在直隶推行“摊丁入亩”。后来因为与年羹尧案件有牵连,并且侵吞公银,被判“斩监候”,不久后病死。末任:“短命”总督末任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二哥袁世敦的妻弟。他署理直隶总督只有10天,清帝便宣布退位,这个总督也名存实亡了。一字不识的总督雍正曾任命不识字的宜兆熊为总督,并对他很赏识,称他“一字不识,但操守尚优,心术亦正,蔼然有忠爱之诚”。参倒和珅的总督人们都知道嘉庆皇帝继位不久,便将乾隆的宠臣和珅治罪。参倒这个大人物的,就是当时的直隶总督胡季唐。和珅在京师、直隶有多处房产和店铺、银号等。这些都成为胡季唐的证据,他上本参奏,告了和珅几大罪状,正合嘉庆心意。绘棉花图的总督乾隆时期的总督方承观,很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棉花种植,并且亲手绘制了棉花图。乾隆南巡时,方承观把它献上。皇帝看了十分高兴,并亲自在上面题诗一首。无钱入殓的总督唐执玉是另一位深得雍正赏识的总督。他不仅治理地方很有成绩,而且与皇帝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他所上的奏折,几乎未受到驳回。因此即使在他病重期间,雍正仍坚持让他出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最被人称道的是他的“勤”和“廉”,他亲自手书“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作为座右铭挂在墙上。唐执玉平时布衣粗食,他病逝之后,继任总督带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箧无一物”,都没有钱为他装殓。后来雍正下令拨发银两,加上其他官员出资帮助,才得以将遗体装殓运回原籍。(特别感谢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他曾短暂署理过直隶总督,前后只有二十余天,称得上是任期最短的总督之一。但是在保定地区,关于他在任期间的故事却不少。比如他刚正不阿,曾智斗权贵;还曾智破双钉案等疑难案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巡抚兼兵部侍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