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文?


11月7日,中华诗词学会召开理事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国作家协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安排意见。周文彰会长在会上就党的二十大的主要内容、精神和学会工作做了长篇导学报告。现将这个报告予以转发。请各单位收到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不同形式做好传达落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导学
(2022年11月7日)
周文彰
各位理事、各位诗友:
2022年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今天,中华诗词学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华诗词界“落实中国作协座谈会要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大会”。刚才,河北省诗词协会会长郭羊成、深圳市诗词学会会长杨文才、散曲工作委员会主任徐耿华分别介绍了他们前一阶段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的情况以及今后的打算。张存寿副会长传达了“中国作协主管文学社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同志专题讲话的精神。下面,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作一个导学,并对诗词界的学习和贯彻工作提几点要求,供各地参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党中央所作的工作报告,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贯彻好这个重要报告。
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大政方针。这是一个高举旗帜、指引方向、引领时代、开辟未来的报告,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第一,报告是一篇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报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战略,做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报告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一篇最新的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报告。
第二,报告是我们党关于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大会的主题。大会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个主题明确宣誓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于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报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就要确立党的的中心任务。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明确中心任务非常重要。2020年1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和人民的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是总书记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程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二十大报告又明确了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意义非常重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心任务,围绕中心任务,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
要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我们首要应该抓什么?是高质量的发展!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三件大事。因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第四,报告是我们党科学谋划未来的宏伟蓝图。科学谋划未来的五年以及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了战略部署,也就是分两步走。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用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二十大报告对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五年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要实现这些战略安排,报告指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项重大原则: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第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报告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动员和行动纲领。
报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因此,报告强调“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报告全文,除了开头、结语外,一共是十五个部分,按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板块,第一板块也就是第一部分,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第二板块是第二部分,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地位和意义。第三板块,就第三部分阐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第四板块也就是从第四到第十四部分,阐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十一项重大部署。第四板块,即第五部分,阐述党的自我革命。在结语的前两段,是号召全党团结奋斗,寄语青年和青年工作。
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的报告精神要抓住哪些要点呢?总书记10月17日上午在广西代表团强调,要抓住“五个牢牢把握”,也就是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这是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动员和重要指导。
我就按照“五个牢牢把握”为框架,对报告的重要精神作一初步梳理。
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总结过去是历次党代会报告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中央委员会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并提请审议。总结这一部分,用了报告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我们分几个方面来领会。
(一)十九大以来五年的巨大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报告指出,五年来,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接着,报告把眼光放得更远,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这十年,我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和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十六个方面的伟大变革,我们要特别领会的是报告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摆在首位。
第一是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推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
第二是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我们这个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
第三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奇迹。
第四是在战略布局上,我们党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统揽四个伟大,这就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五是在建设成就方面,我国的GDP从十年前的54万亿元上升到去年年底的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了百分之18.5,提高了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均GDP从十年前的39800元,增加到去年年底的81000元,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报告作出一个重大判断: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个判断回应了2016年5月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所提出的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报告宣布,第一阶段的目标我们已经实现,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个目标前进。
第六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构。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军队的改革都是如此。
第七是在对外开放方面,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公共产品”这一概念表明,我们提出“一带一路”是为了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我国已经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第八是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报告作了一个重要判断: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这个判断回应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所提出的总目标。
第九是在文化建设方面,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是报告的又一重要判断。
第十是在社会建设方面,报告作出重要判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第十一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报告作出一个重要判断,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是我们每天都亲身感受到的。
第十二是在国家安全方面。这十年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第十三是在强军方面,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四个一新“很贴切地描述了我国军队建设的重大成果。
第十四是在港澳台工作方面,我们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我们牢牢把握着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第十五是在外交方面,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大家可以注意“塑造”这个词,表明在国际治理的若干问题上,我们的话语权的权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第十六是在从严治党方面,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且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军队、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报告特别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跳出历史治乱兴衰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第一个答案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给出的。他和黄炎培先生有一个著名的对话。黄炎培先生说,历史上各个王朝兴也快亡也快,这似乎成了一个历史周期率。毛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民主是第一个答案。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找到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以上十六个方面概括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报告指出,这些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意义主要有三条:一是我们党更加坚强有力。二是我们党和人民更加信心百倍,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这是总书记在庆祝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提法。报告新增加了一句: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非常合乎实际的新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真经。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它的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这是报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曾经把我们党害得很苦,给我们革命建设造成不少挫折。毛泽东同志当年就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并且走出本本,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报告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中国实践;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根深叶茂。这“两个结合”是报告的一个非常深刻的重要结论。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时代化。因为实践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任务在翻新,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时代化。正是因为我们党不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理论创造。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前面的理论、以前面的理论为依据来衡量今天的理论,也不能用今天的理论去要求前面的理论,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今天,我们必须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的指导中国实践。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个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十个明确”,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十四个坚持”,也就是十四条基本方略,党的第三个决议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十三个方面的成就”。我把它们一一展示在这里,请大家看一看。这“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的成就”,概括了这一个思想的主要内容。
“十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十三个方面成就”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全面从严治党上;经济建设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政治建设上;全面依法治国上;文化建设上;社会建设上;生态文明建设上;国防和军队建设上;维护国家安全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外交工作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于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的一个突出的重点,就是要求把握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好它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就是“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总书记在10月17日在广西代表团明确指出,对这六条,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意义。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表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但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有不同,世界观就是怎么去“想”,方法论就是怎么去“做”。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报告提炼的“六个坚持”就是其中的精华。这里我仅仅以第一个“坚持人民至上”为例来说明。
坚持人民至上,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首先,坚持人民至上是世界观,认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其次,坚持人民至上是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这个立场。第三,坚持人民至上是工作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人民智慧,尊重人民创造。
现在,我们来看看在具体工作中来如何运用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我们依据什么制定目标?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他又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再比如,什么是政绩,到哪里去创造政绩?坚持人民至上告诉我们,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创造业绩。再比如,以什么为工作标准?坚持人民至上,就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再比如,我们的工作精力应该用在何处?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再比如,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应该怎么考虑?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认真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再比如,我们应当怎么当官、当什么样的官?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这是总书记2021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他特别叮嘱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弄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再比如,以什么心态当官?坚持人民至上,就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可见,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并始终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他五个坚持,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加以学习、领会和运用。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把功夫花在掌握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开头我们已经谈到,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今以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
(一)现代化与中国提出现代化
这里,我们要着重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是从西方开始的,大体上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有人把第二次现代化称为后现代化。
新中国一成立就非常重视现代化。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代会就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最著名的,就是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我们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就是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周总理把“四个现代化”作为我们20世纪内也就是在2000年以前要实现的奋斗目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目标未能够实现。重启现代化进程是从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开始的。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发展
那么,怎么来实现现代化呢?新中国初期经济基础极为薄弱,毛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于是,毛主席提出要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国工业化是从学习苏联模式起步的。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的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随着计划的实施,苏联模式的缺陷也暴露出来。毛主席提出,要以苏联经验教训为借鉴,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毛主席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开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个阶段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虽然经历了曲折和磨难,但仍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1979年邓小平会见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的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我们党创造性地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次提出,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1987年5月,邓小平同志阐述了三步骤的战略,在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再用30年到50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人均GDP 达到4000美元左右。这是2030—2050年的奋斗目标。后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出奇地快,人均4000美元,2010年就超过了。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大力度地开启了市场化改革。党的十五大对第三步目标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21世纪第一个10年,也就是到2010年实现GDP 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0年GDP 是1.2亿万亿,翻一翻就是2.42万亿。实际上10年之后的2010年,我国的GDP 总量达到6.09万亿,进入世界第二。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新要求,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000年我们人均GDP 是多少呢?980多美元不到1000美元,翻一翻2000美元,再翻一番是4000美元,也就是最初我们要在2030——2050年要实现的目标。实际上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 超10000美元,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定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赋予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特别是提出要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的小康社会。为了确保这个目标实现,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在战略布局的引领地位,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确保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书记指出,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的现代化、工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这就是我国的第五个现代化。我们党还提出,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
这条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我们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这就是中国是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概括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这是第一次。
报告还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句话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首次集中概括。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意义
中国式的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思维定势。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都伴随着一个残酷压榨、剥削劳动人民的血汗史,包含着侵略掠夺其他国家的殖民史。今天,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可能走这条道路,而中国式的现代化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第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表明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不存在放置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报告强调,我们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人类文明新形态
报告指出,我们党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社会”对应的就是“文明”这个概念。文明是物质生活实践创造的。当人类的实践活动发展到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时候,就开创了人类文明。文明指的是实践的积极成果。随着世界的发展,文明不断演进,一定的文明总是对应着一定的社会形态。比如奴隶制社会有奴隶制文明,封建社会是封建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文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现代文明的唯一载体。因此,经典作家常用“文明国家”“文明世界”“文明社会”或者“现代文明”来指代资本主义,这是我们读经典著作所要注意的一点。经典作家明确批判道:文明的一切进步,都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只会增大支配劳动力的客体的权力。大家注意,“文明的一切进步”,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进步。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必将被更先进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而且,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首先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后来与理论构想不同,落后的俄国首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苏联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后退,偏离越来越远。
我们党吸取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探索,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总书记在庆祝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
报告提出了党要继续进行自我革命的要求。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国家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党有大党的难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二)新时代十年党坚持自我革命成就斐然
过去十年,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成就斐然。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的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的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障痼疾。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64.8万件、处分457.3万人。其中中管干部553人,厅局级干部2.5万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第582页)
(三)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但是,我们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不能有松紧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里仅说三个原因:一是尽管十八大以来,我们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报告指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二是“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四大考验”就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就是指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三是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截止2021年底,全国9671.2万党员,493.6万个党的基层组织。老百姓都知道“大有大的难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报告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自我革命就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现党的建设的总目标,这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目标是党的十九大制定的。
在自我革命的进程中,我们要坚决拥护和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落实这次报告提出的要求。我们要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和服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进行自我革命,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五)扎实有效抓好关键性工作
进行自我革命,我们就要扎实有效地抓好关键性工作,这就是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这就要抓好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就要不断正风肃纪,我们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打好打赢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报告特别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报告在最后部分,语重心长地讲到: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
(一)牢记“五个必由之路”
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的至关重要的规律性认识。
(二)新时代十年变革是团结奋斗的光辉结晶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十年来,我们的一切变革都是团结奋斗的光辉结晶。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党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是团结奋斗的结果。
(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我们现在已经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风险挑战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我们要有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上,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这最后一句话是“7.26讲话”的新提法,也写在二十大报告里。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我们可以分三层来理解:一是强调了“顽强”斗争,重点在“顽强”两个词。关于斗争,总书记讲过“坚决”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讲过“顽强的斗争精神”,还讲过“顽强奋斗”。这里突出使用了“顽强斗争”,显然是根据我们面临的斗争的全面性、长期性、复杂性而提出来的。第二,强调“依靠”顽强斗争,重点在“依靠”两个字。因为面对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要想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除了顽强斗争,没有别的出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除了开展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必须要有这个意识,就是依靠顽强斗争去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来不得半点幻想。三是明确指出,顽强斗争是为了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落脚点在“新天地”三个字,这就指明了斗争的目的和方向。我们党的斗争从来都是有目标有方向的。
(四)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我们讲的团结奋斗,首先就是要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同时,党要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我们还要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因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10月17日,即在报告的第二天,总书记在广西代表团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以人民至上的情怀把握报告的各项战略部署
这一部分,我们来谈谈报告的各项战略部署。我特意从胸怀“人民至上”这个角度来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贯彻报告始终的核心思想。在庆祝我们党一百周年的大会上,总书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十个字总结过去,擘画未来。为了实现初心使命,总书记要求全党“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发出“人民至上”的宗旨强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总书记自己的座右铭。我们学习二十大报告,贯彻二十大报告,只要一切奉行“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报告对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报告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报告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此外,报告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等,一一作出了战略安排。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要求。我们要以“人民之上”的理念和情怀把握这些部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一个非常生动的表述,也是人民至上情怀的集中体现。我们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所以我们要以百姓心为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同人民共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
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作了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已经于2022年10月29日发布,中国作协座谈会上张宏森书记对文艺社团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华诗词界要做到:
第一,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只有全面、系统、深入学习,才能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
第二,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这些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要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上;聚焦到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上;聚焦到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
第三,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中华诗词界要继续抓住“两讲两树”:
一是要讲政治。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把这项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到位。报告在第十五部分关于党的建设时,专门指出“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我们各级诗词组织都要以党建引领各方面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能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报告要求全党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广大青年朋友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嘱托,诗词界一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青年偏少是我们存在的普遍问题:诗词组织各级领导班子中青年人偏少,诗词创作队伍中青年人偏少,相应地各类媒体上青年人的作品偏少。这种状况怎么能配得上中华诗词复兴的目标和使命呢?各级诗词组织务必要把培养青年人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加大力度。中华诗词学会已经下发了关于单位会员领导班子换届的指导意见,提出70岁是任职的上限,班子中60岁以下的应当占30%,其中50岁以下至少要有1人。这个指导意见希望各地能够加以落实。
二是要讲团结。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首先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中华诗词界不能以各种方式出现噪音和杂音。一定要根据报告的要求讲团结,诗词组织与组织之间、诗人与诗人之间,要团结得像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诗词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要消除各种不团结现象。对我们学会来讲,闹不团结就是内耗,就是削弱我们的战斗力,影响我们的工作环境,败坏我们的工作情绪。维护团结就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三是要树正气。在诗词工作和诗词创作中树立雷厉风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风气。借助学习贯彻二十大东风,建立风清气正的学会领导班子,创造风清气正的诗词工作环境,建设风清气正的诗词创作队伍。要做到风清气正,一定不能搞自由主义、小团体主义、宗派主义、地方主义、团团伙伙。请记住历史:凡是搞这些东西的,最后都没有好结果。要树正气,就不能以诗谋私、以私谋诗。利用我们这个诗词学会及其活动的便利来捞取个人的利益,这叫以诗谋私;从私心杂念出发去做诗词工作、策划诗词活动,这叫以私谋诗。例如,带着私心杂念去搞评比、搞竞赛,用稿、选稿等等。一旦以诗谋私、以私谋诗,就没法风清气正。
四是要树形象。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中华诗词界团结奋斗的形象,竭诚服务的形象、公平公正的形象、廉洁自律的形象、谦虚谨慎的形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对各项工作作出了战略安排,制定了大政方针。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 李镇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部署,把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高度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重要标志、实现方式和路径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工业革命推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一代代有识之士对救亡图存方案的探索也是在努力追赶这一历史潮流。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以器物现代化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还是以制度现代化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还是以文化现代化为目标的新文化运动,这些救国兴国方案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都不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现代化新中国。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中国共产党手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从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大步迈进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功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几千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历史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奋进探索的历史成果,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党首次提出“现代化”概念到推动建设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新时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重要部署,是新时代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所取得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世界在变、时代在变、实践在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步伐没有变,成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新时代10年伟大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10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0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10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使命任务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新时代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如期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和重要保证。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理论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伟大的中国人民苦苦追寻、不懈探索、接续奋斗。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这一科学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按照唯物辩证法,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蕴含着普遍性,不能用普遍性排斥特殊性,也不能用特殊性排斥普遍性,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全过程之中。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在分析二者辩证关系后强调,这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同时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所处历史方位、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发展的具体形式和具体道路又具有多样性。  现代化是发轫于西方的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程,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更加丰富的现代化经验,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对于现代化建设就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和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性。作为人类现代化实践的概括和总结,西方现代化的经验蕴含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可以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非常重要的经验借鉴。然而,这些经验都是别人的经验或者是过去的经验,都是有一定的具体条件和历史条件的经验,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客观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过去的经验也可能随之失去其适用性。别人的经验对我们不一定有效,过去的经验对现在也不一定有效,现在有效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将来还仍然有效。一旦把过去的经验或者别人的经验模式化,不顾具体条件不同而一味地照抄照搬,就必然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如果不顾条件的差异,盲目照搬别人经验,就很有可能使自己的事业陷入歧途。所以说,西方现代化模式并不是解决所有民族和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普遍有效的灵丹妙药,也不是可以照葫芦画瓢就能真正管用的,搞不好往往会画虎不成反类犬,酿成现代化建设失败的深刻教训。  何况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反而危机重重、甚至积重难返。正如马克思早就向我们揭示的,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和扩张的过程不仅是各种矛盾和困境丛生的过程,也是逐渐丧失其生命力的过程。肇始于西方的、资本主导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引发了环境问题,失落了精神家园。由于受资本逻辑的统治和支配,西方的现代化在工具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普遍的幸福,反而带来各种各样的陷阱、各种各样的赤字,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虚无主义。  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从现代化道路的生成规律来看,虽然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谋求现代化的征程中存在着共性的一面,但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存在着诸多差异,在道路选择上也必定存在诸多差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了光明大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成功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破解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开辟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开辟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让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事实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造福全体中国人民,而且对促进地区繁荣、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坚持自信自立,独立自主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参考,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找到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通过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发展才取得的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有底气、有力量、有保障。  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与协调推进了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是片面发展的现代化,而是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我们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进程中,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注重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政治民主制度基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坚持胸怀天下,遵循合作共赢的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自古就崇尚和平、反对战争,主张各国家、各民族和睦共处,一方面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合作共赢。中国从不主张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思维,始终倡导兼容并蓄的理念,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希望通过汇聚大家的力量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坚持自信自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踔厉前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和固步自封,走自己的路不是排斥其他道路,正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既不意味着消灭文明的差异性,也不意味着抗拒其他文明的成果。任何一种文明中总有其有益之处,总有其值得别人借鉴之处。任何一种文明,也不可能囊括人类的全部智慧、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总会有其不足之处。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思考其他文明与自身文明的关系,寻找文明交汇的契合点,将这些有益成果吸收进自身文明中来,最终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代化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正是开放性理论的典型代表,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新征程上,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永葆正确前进方向,最终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编:郭丽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