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焘,他传的诗句“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是写福州拗九节的 ,他是哪里人?


正月廿九,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拗九节。这一天,福州人都会煮一碗拗九粥孝敬老人,以求老人长寿平安。这一天,从家中到街上,到处都氤氲着粥的甜香,传递着浓得化不开的孝道亲情。不管你身在何方,明天记得吃碗拗九粥。
拗九节
关于“拗九”有以下四个传说:
传说一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害别人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 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传说二
另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传说三
据传,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连一心向往佛、法、僧。长大后,一次他外出经商,临行时对其母说:“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德积善,对出家人要如同对孩儿一样。”其母应允。谁料目连走后,其母依然如故,凶悍地把登门化缘的僧尼全都赶走,吝啬到一顿饭也不肯布施。半年后目连返家,听说其母对出家人极不友好,遂向其母查问原因,其母一听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坠入阿鼻地狱!”七天后其母果然暴死。目连大恸葬母,随后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归依释迦牟尼,修成了阿罗汉,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经打听知道其母死后果真坠入阿鼻地狱。他在地狱找到已变成饿鬼、正受苦刑的母亲,悲哀异常,当即用钵盛饭喂其母。可饭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连悲号涕泣。如来佛见目连至孝,便对他说:“你虽修成了罗汉,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亲,须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于是目连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其母方得脱离地狱。
传说四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至今,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糖与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
福州传统节日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这种习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亲说,“拗九河污粥”里不只是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等,更有着儿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头。
“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拗九节”里,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拗九节”过后三天,便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传说节日,简称“二月二”。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饭。二月二之后,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由于二月二源于清理、烹调正月富余下来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没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二月二弘扬了福州人不铺张浪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制作方法
以荸荠、花生、红枣、桂圆为主,可加入莲子、白果等,与白米渗糯米加红糖同煮至熟或烯烂 成粥即可食用。(花生、莲子可先浸泡或先煮到半熟后再同米煮。)
一般来说煮“拗九粥”有讲究,要经过四道工序,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8种材料。这样煮的粥色、香、营养一应俱全。
第一道工序:浸泡
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
第二道工序:蒸煮
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如果用高压锅也可,高压时间一样)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工序:加糖
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板(红糖板放多少因人而异),此时应使用慢火煮3分钟(如果火太旺,糯米因黏性大容易烧焦)。
第四道工序:搅拌
红糖板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过程只需再用1分钟时间。这样,一碗浓情孝顺粥就煮成了。

2022-02-28 18:12
来源:18183
作者:喵叽
拗九节是福建地区特有的节日,许多出身闽地的文人墨客也写过许多拗九节相关的古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拗九节相关的古诗词和拗九节相关名作片段,一起来看看吧。
一、关于拗九节的古诗
1、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
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2、清叶梦君《孝粥》
怀橘蒸梨意不同,一盂枣粟杂双方。
年年报哺同乌鸟,此意榕城有古风。
二、关于拗九节的文章
天是正月二十九,每年的这一天在我们这儿称为拗九,每到这个时候儿女们都要为父母送去一碗拗九粥,表示对父母的孝敬和祝愿,因此拗九节也叫孝顺节。
关于拗九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但最流行的版本是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去逝了,儿子痛不欲生,每天都要带上母亲生前最喜欢吃的食物到母亲的坟前祭拜。就这样年复一年。有一天儿子梦见母亲对他说,每年的正月二十九这一天总是会有一群饿鬼来抢食,母亲人老体衰斗不过他们,就只好饿着肚子。儿子听了伤心不已。醒来后,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知道母亲爱吃糯米做的甜食,于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红豆、红枣、桂园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并在粥里加入红糖,正月二十九这天带到母亲的坟前。第二天,母亲又来托梦说,那些饿鬼又来抢食了,但看见儿子装瓦罐里的又粘又黑上面还有不少说不清是什么象小虫子似的东西,饿鬼们都不敢吃,母亲终于没有饿着肚子,母亲还说儿子送来的粥很好吃,她很喜欢。从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儿子总会熬上一锅母亲爱吃的拗九粥送给母亲。人们感叹儿子的孝行,渐渐的这种习俗在民间传开了,每年拗九儿女们都会为父母送上一碗拗九粥,表达到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祝愿父母平平安安、健康长寿。
现在每年的这一天,政府都会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提醒人们敬老爱老,为父母送上一份爱心和孝心。今天又到了拗九节,你去看望父母了吗?在过去的日子里你为他们做了多少事,尽了多少心呢?岁岁拗九,今又拗九,关爱老人要长久;人人会老,今日未老,孝敬父母须趁早。
浓浓拗九粥 深深感恩情
也许是上辈子儿女们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于是,上天便安排我们这辈子做他们的孩子来报答他们上辈子的恩情。每个人都想还清这笔债。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
——题记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又是拗九节了。可人们被世间太多太复杂的情感冲昏了头脑,而忘记了这世界上还有两个真正值得我们时时刻刻惦记的人。那便是我们的父母。
我们或许不会记得他们的年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脸上正日渐增加的皱纹,因为那是我们横加在他们身上的;我们或许不会记得他们的生日日期,但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的电话号码,因为那可能是我们与父母联系的唯一方式。
家家户户飘出拗九粥浓浓的香气。是父母们为自己熬的吧。他们的儿女也许正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城镇里奔波,却忘了今天是如此重要的节日。老人们可能满怀期待地打电话询问儿女是否能回来过节,可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他们何曾考虑过年迈父母的感受。失望到最后,只剩无奈和寂寞。
还记得去年的拗九节。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做拗九粥需要的配料后回来自己亲手制作。那种温馨的场面还依稀浮现在眼前。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围在厨房里,做着各自分配的活,不许要过多的言语,那热气腾腾就是最好的证明。
粥熬好了。我抢着把它们一碗碗装上桌,坐下后却是一阵安静。我想,我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吧,可又不知从何说起。正当我犯愁,妈妈竟将她碗里的枣给了我。她说,多吃点枣皮肤才会好呢。
我愣了。这似乎是我该说的话。可为什么说这话的竟是妈妈。我哽咽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开始哭。本该是开开心心过节的,全都是因为我。我想要挽回。我抢着收拾碗筷,抢着洗碗。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女儿还是爱他们的。
于是那次的拗九节给了我无比深刻的回忆。
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
神。”

返回首页
免责声明:文中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8183手游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18183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拗九节的介绍1个回答2024-02-26 21:53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汉族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拗九粥怎么做1个回答2024-01-25 02:04煮“拗九粥”有讲究,要经过四道工序,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8种材料。这样煮的粥色、香、营养一应俱全。
第一道工序:浸泡
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 第二道工序:蒸煮
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如果用高压锅也可,高压时间一样)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工序:加糖
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板(红糖板放多少因人而异),此时应使用慢火煮3分钟(如果火太旺,糯米因黏性大容易烧焦)。
第四道工序:搅拌
红糖板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过程只需再用1分钟时间。这样,一碗浓情孝顺粥就煮成了。拗九节由来1个回答2023-11-22 08:52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后九节”,是福州人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拗九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廿九日举行,这个节日是为了祭祖、感恩、送穷而设立的。拗九节的起源与福州先民对孝道的重视有关。据传,农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或送给亲朋好友,以孝敬父母、尊长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拗九粥是用糯米、红糖、红枣、桂圆、芝麻、肉丁等材料熬制而成,色彩斑斓、香甜可口。在拗九节期间,福州人还有吃拗九果的习俗。拗九果多以糯米糍粑为主,如“拗九粥果”、“状元糕果”等。这些拗九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寓意吉祥,象征着孝顺、健康和长寿。除了祭祖和送礼,福州人还有送“后九水”的习俗。在拗九节期间,福州的一些地区会举行送水活动,人们将水送到孤寡老人的家中,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这一习俗体现了福州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也是对孝道的传承和弘扬。总之,拗九节的由来与福州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更是福州人对孝道和感恩的传承和弘扬。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传递着关爱和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拗九节的由来(简短)1个回答2024-02-23 18:14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拗九粥来历1个回答2024-02-07 07:59
拗九节的来历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节的习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拗九节的诗3个回答2023-08-15 19:40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拗九节的来历1个回答2023-10-26 22:19来历: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送的食物被看守的狱卒小鬼轮肢缓给吃掉了。后来,他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骗过看守送去给母亲。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因为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世人赞叹目连的孝心,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演绎腊模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拗九节的来历2个回答2023-11-23 18:49  关于拗九节的来历有以下四个传说:  传说一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害别人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 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传说二  另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传说三  据传,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连一心向往佛、法、僧。长大后,一次他外出经商,临行时对其母说:“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德积善,对出家人要如同对孩儿一样。”其母应允。谁料目连走后,其母依然如故,凶悍地把登门化缘的僧尼全都赶走,吝啬到一顿饭也不肯布施。半年后目连返家,听说其母对出家人极不友好,遂向其母查问原因,其母一听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坠入阿鼻地狱!”七天后其母果然暴死。目连大恸葬母,随后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归依释迦牟尼,修成了阿罗汉,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经打听知道其母死后果真坠入阿鼻地狱。他在地狱找到已变成饿鬼、正受苦刑的母亲,悲哀异常,当即用钵盛饭喂其母。可饭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连悲号涕泣。如来佛见目连至孝,便对他说:“你虽修成了罗汉,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亲,须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于是目连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其母方得脱离地狱。  传说四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至今,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  拗九节传统习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拗九粥的来历是什么1个回答2023-11-25 21:44  拗九粥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相传,拗九粥的发明者是唐代宰相李德裕。据说唐玄宗在位时,李德裕曾被任命为宰相。有一天,他在宫廷中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糯米饭,但由于糯米饭过于干燥,他无法吃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德裕拿出自己的食谱并开始尝试制作一种可以让他吃下这些糯米饭的食品。他试了很多次,最终发明了拗九粥这道美味的食品。  拗九粥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首先将糯米饭加入水中煮沸,然后将其捣碎。接着将捣碎的糯米饭加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和其他食材,如红枣、莲子、花生等。将其煮沸并慢慢地熬煮,直到糯米饭完全煮烂,成为一碗香甜可口的拗九粥。  拗九粥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此外,拗九粥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和钾,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现在,拗九粥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道传统美食。它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中,如春节、中秋节和其他节日。此外,它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被认为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总之,拗九粥是一道美味、健康的中国传统美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独特历史和制作方法使其成为了一道令人难忘的美食,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关拗九节的资料1个回答2024-05-04 06:06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这种习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亲说,“拗九粥”里不只是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等,更有着儿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